英国中古政治史研究的学术系谱与模式转换——关于斯塔布斯、麦克法兰和新宪政史的对话
211015220_在传统与革新之间

金德宁: 在传统与革新之间: 麦克法兰史学思想及其影响
2023 年第 2 期
理路被称之为 “ 辉格史学” , 并在英国史研究的诸多领域存有遗韵, 尤其渗入英国的宪政史领域中,
孕育了辉格式的宪政史。
斯塔布斯 ( William Stubbs) 是辉格式宪政史学的集大成者。 基于为当时政治体系提供必然性证
1903, pp. 611, 3-7.
斯塔布斯尤其强调中世纪英格兰贵族捍卫 “ 自由” 的献身精神。 其中, 他对亨利 ( Henry Bolingbroke) 于 1399 年
推翻理查二世并加冕的宪政解读尤为重要。 参见 Stubbs, The Constitutional History of England, Vol. 3, pp. 2-79.
and J. S. Morrill, London: Hambledon Press, 1983, pp. 243-251.
④ 赫伯特·巴特菲尔德: 《 历史的辉格解释》 , 张岳明、 刘北成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2 年, 第 1 页。
104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构 “ 变态封建主义” ( bastard feudalism) 概念等路径, 麦氏开创了新学术理路, 并对中古英格兰政治
史研究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国内学界已开始关到这
一点, 但集中于麦氏及其追随者所建构的功能主义模式 ( Functionalist Model) 的影响。① 亦有学者在
金德宁
摘 要: 鉴于辉格史学传统在中世纪英格兰政治史研究中的进步史观缺陷, 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 群体
人物学等理路的借鉴, 麦克法兰重构了 “ 变态封建主义” 概念, 借此系统分析了中世纪的英格兰贵族阶层、
新封建主义?

新封建主义?新封建主义,李隆国(北京大学历史学系)1939年法国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发表《封建社会》,基于法国史学传统,将欧洲中古时期的封建制度当作“全称性的描述”,从广义的角度全面论述了作为总体史的欧洲中古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的发表,引发了学术界热烈的反应。
作为其中一种回应,1944年比利时史家弗朗索瓦?冈绍夫发表《何为封建主义》,侧重于从法律制度的角度来理解封建制度,即封土—封臣制度。
《何为封建主义》就主要分析“封君”“封臣”“封土”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法律关系(中译本第6页)。
冈绍夫认为,马克?布洛赫所提出的封建社会是建立在他讨论的封建制度的基础之上的。
冈绍夫的书发表之后,与《封建社会》一道,迅速成为关于封建主义的经典性作品。
冈绍夫的封建制度史分成两个部分,即加罗林时代封建主义(8-9世纪)和此后流行的典范性封建主义(10-12世纪)。
他认为这种转化的关键在于封土的可继承化。
但是,对于为什么封土会变成可继承性的、以及如何安排继承的一套制度,冈绍夫语焉不详。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历史学家乔治?杜比敏锐地抓住了这个问题,通过对马孔地区的个案研究,在总体史的框架中指出,这种转化的一种关键性因素来自于公元一千年前后嫡长子继承制度的成长,这一变化被他称之为“封建革命”。
杜比对封建主义理论的修补,在20世纪末被一批研究法国南部地区12世纪历史的史学家们所发扬光大,其中影响最为广泛的支持者当属美国学者托马斯?比森。
1973年,比森在普林斯顿大学举办的学术会议上,发表《中古和平运动的制度结构》,宣称自己还不想与封建主义理论有任何瓜葛。
但是到1994年,他发表长篇论文《封建革命》,在《过去与现在》杂志引发广泛的讨论。
通过梳理当时文献中的术语,比森从心态史的角度,指出以“暴力”为核心的话语体系的形成,宣告11世纪领主权的广泛确立,人身依附关系的普遍化,从而引发了封建革命,导向封建制度时代。
与杜比等人发展封建主义的思路不同,另一批历史学家开始不满于封建主义理论。
SAT阅读高频主题之政论历史类详解

SAT阅读高频主题之政论历史类详解规律小总结:这才是最想让人死的话题内容,做到政史话题的时候,基本是半死不活的GG状态了,体力消耗到了最后的阶段,大概率第四篇出现政史,精神高度紧张,文章就更看不进去了。
而且Add insult to injury 雪上加霜,伤口上撒盐的是,政论文章多是双篇,毕竟国外流行政治debate,针锋相对!Anyway,无论美国及欧洲的政论历史对于我们来说多么陌生,多么不懂,我们还是不能放弃治疗,最后抢救一下——1 美国的考试当然考美国的政治体系为主,美国的宪法最根本的精神,人,生而平等,追求独立自由!联邦制,上议院,众议院,各大人物的经典演讲和名著,其中最最最高频考试的当属林肯总统,没有之一林肯和两位道格拉斯的政治理念相爱相杀,林肯自己的竞选演讲及战时演讲,别人评价林肯,总之就是反复重复一再考林肯的政治理念及其作为!伟大的人,值得后人以考试的方式纪念!除了林肯总统,还有华盛顿,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都是出题一到两次的高频刷存在感的历史人物。
所以对于以上这几位对美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几代伟人,建议大家还是要通过各种渠道——百度google读书看报在校学习美国历史等方式,进行深度及广度的了解。
了解他们的政治理念想法时代背景及其重大事件。
另外一个超高频出题的名人及其名著是——托马斯佩恩及其小册子《常识》《人权宣言》2 除了考察美国历史,新SAT阅读也会选材文章涵盖欧洲历史,其中高频出现的是法国革命,不止一次!英国的工业革命及其国家发展,以及印度的政治双篇,罕见地就只考了一次印度的政治,但这个信号意味着,我们要做好美国包容更多文化,观点更多元的准备,题材来源不限于美国本土的历史了。
3 其他的名人政论大家可以多看梭罗,爱默生这样的世界级名人及其政治理念篇章,提前做好相应的背景知识储备,有备无患。
相对来说,国际学校及美高的同学,有美国历史必修课的话,这个话题还是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可以适用来帮助辅助理解文章,但是,选题做答案的时候不要用背景知识做,一定要忠实于原文信息!4 政论历史类文章最大的难点不一定是背景知识造成的理解问题,而是——政论历史文章的作者大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精英阶层,加上政论文章要气势恢宏,激昂雄辩,思想深邃,所以用词及造句相对更加复杂和冗长,花式修辞,一个句子从句首大写字母到句末句号在新SAT考试页面排版上可能是……三五行,甚至十行,甚至就是一个段!一个句中的插入语平行结构排比撑开三五行的长度甚至多个从句后,还没说到真正的SVO主谓宾结构完整出来,这才是政论历史文章最大的理解障碍,所以本质上还是立足于提高自己的长句结构拆分能力,那就是文法课的语言结构辨识划分能力,找准平行插入排比这些次要信息,抽丝剥茧找出主要结构SVO进行重点理解。
法国革命论读书报告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报告会 西方政治思想史
主张社会进步必须同过去保持连续性,尽可能使变革逐步 进行,尽可能不去打乱原来的正常秩序
1、反对理性万能
2、推崇社会既有的成见 3、要以审慎的态度对待政治改革 4、反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社会契约论 柏克认为国家是所有科学、所有艺术、 所有品德与完善中的合伙关系。 柏克认为社会的契约关系是普遍和联系 的,需要每一代人的参与,因而不可能 由某一代人单独完成。国家是“代际契 约”。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报告会 西方政治思想史
憎恨和谴责政治改革或社会改革过程中的个人权利的侵害
1、极力维护人民的自由权利,反对“多数暴政”
“完美的民主制就是世界上最无耻的东西。因为它是最无 耻的,所以它也就是最肆无忌惮的。”柏克认为民主不能 对权利实施有效制衡,无法防止权利被滥用,易造成“多 数的暴政”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报告会 西方政治思想史
埃德蒙〃柏克(Edmund Burke,1729.1.12-1797.7.9) 英国政治思想家,近代保守主义的创始人 生平简介 柏克出生于爱尔兰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曾先后 在都柏林三一学院和伦敦中殿法学院求学,学习了法 学、政治学和文学。他有丰富的从政经历,自1765年 开始做了28年英国的下院议会,于1797年离世。 主要著作 文学作品:1756年《自然社会辨》 1757年《关于壮美和秀美观念的哲学探源》 政治作品:1761年《天主教法简论》 《对于<国家现状>的看法》 1790年《法国革命论》
六 大 论 题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报告会 西方政治思想史
强调宗教的重要性以及宗教被国家承认的意义
在柏克看来,法国大革命最 不能容忍的便是其无神论行为, 他指责法国大革命对教会财产的 剥夺是一种暴行。柏克认为教会 与国家是同时并存的不可分割的 两个概念,同时是整个宪法的基 础。 柏克直言不讳的道出:“人 在本质上是一种宗教动物。”对 于宗教的作用,他认为“宗教乃 是公民社会的基础,是一切的善 和一切慰藉的源泉。” 宗教能让人更倾向于公共责任, “没有宗教就全然不可能使人民清除 自己对私欲的种种迷恋。”宗教使人 民更加节制和与好的德行相伴。 因此,柏克特别重视宗教对于人 民的教育作用,“宗教教导的后果对 于他们(英国国民)要比对任何其他 人都来得更大;英国人民感到满意的 是,对于大人物,宗教的安慰也像它 那教导一样是必要的”
政治学研究途径和方法.

三、政治学研究方法
政治学 研究方法
传统的研究方法
哲学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方法 制度研究方法
现代研究方法
社会学:精英、团体文化分析
来自社会科学 经济学:理性选择、公共选择
心理学:政治心理如态度动机等
系统分析:系统与环境
来自自然科学
机构—功能:内部运行状况和规律
四、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第四讲 政治学研究途径和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政治学研究方法 是指在研究政治现象的过程中采用的原则、程 序和技术手段。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理论 的假说才能得到验证,理论的概括才能得到实 现。
从古至今,政治的研究活动一直与政治学科性 质的争论相伴而行。政治学研究方法也从规范 研究、实证研究、走向了科学研究和其他方法 的并用的丰富多彩的发展途径。
分析政治现象的原则 和结构,设计理论模 式和分析框架
为获取、分 析和处理资 料的方法
运筹学
运筹学是管理类专 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 课。它是本世纪40年代 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 学科,其主要目的是在 决策时为管理人员提供 科学依据。是实现有效 管理、正确决策和现代 化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课内容:
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四个层次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伦理学世界观 神学世界观 法学世界观 社会学世界观
政治心理学 政治地理学 生物政治学
行为主义 系统分析 结构功能理论 博弈论
统计学 运筹学 实验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方法
方法论
学科性方法 分析性方法 工具性方法
最高层次的 方法,具有 指导性
采用其他学科的基本 原理和基本方法来研 究政治现象
适合量化的领域囚犯困境理论囚犯困境理论囚犯囚犯bb招供不招供宏观角度的研究途径宏观角度的研究途径权力研究途径权力研究途径制度研究途径制度研究途径政策过程研究途径政策过程研究途径政治功能研究途径政治功能研究途径政治意识形态研究途径政治意识形态研究途径国际关系研究途径国际关系研究途径政治行为研究途径政治行为研究途径传统的研究方法传统的研究方法政治学政治学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哲学研究方法哲学研究方法现代研究方法现代研究方法制度研究方法制度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来自自然科学来自自然科学来自社会科学来自社会科学社会学
三十年来的中古英国宪政史研究

简单 “ 性 ” 析 的方 法f 定 分 2 】 。
其 次是 带有 强 烈 的现 实 关 怀 。林 建 华梳 理 了 近 代 知 识 分 子 对 英 国议 会 观 念 的 解 读 与 认 知 过
的层 面 ,而 必须 结 合制 度 的实 际 运转 情况 进 行 考 察 。如英 国君 主虽 然常受 “ 法律 ” 限制 , 但也 .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6 6 (0 9 0 .0 00 10 .35 2 0 )30 6 .5
改 革开放 以来 , 国学 界真 正开 始 了中古英 国 中 宪政史 的研究 , 在逐 渐拓展 与 日益深 化 的历 程 中取
取 可 资借鉴 的历史 资源 。阎照 祥与新 中国同龄 , 历 经 多次政 治运 动 , 思 “ 反 文革 ” “ ” 极 左 路线 , 深感 多
年来个 人崇拜 盛行 的根源 在于 封建 主义 的影响 。 政
得不少 可喜 的成果 , 但仍存 在严 重不 足。
一
、
总 体 态 势
治运 动此起 彼伏 的原 因之 一则是 人 治大 于法治 : 但 由于社会 历史 和各种 人为 因素 的制约 . 以直接 尽 难 意地探讨 种种 悲剧 的深层原 因 . 于是 从 中国古代 史 “ 转行 ” 到英 国政治 史 . 想通 过 了解英 国 民主政治 的 演 进 历程 。 领悟 有 益 的经 验 和教训 , 寻求 历史 的真 谛 和答 案[ 4 】 。
主制 ” 君权 、 在 用人 、 施政及 其历史 影 响上的殊 异【 5 ] 。 阎照祥 也细致 地 比较 了中英 两 国在政 体 国体 、 国君 名 号 以及君 位继承 等方 面的重要 区别 . 并分 析 了造
成 这些 重要 区别 的社会历 史 、 治观 念 和宗教 文化 政
中世纪英国宪政史研究的回顾——访问M.普里斯维奇教授

12 3
史学 理论 研究
20 第 4 06 S菲利普的《 ① . .. 艾耶梅尔・ ・ 德 瓦伦斯 : 彭布洛克伯爵》 相继出版。这 ②
两部著作都强调王权统治中的个人因素, 而对其宪政制度的方面涉及较少。在这些新解释中, 基 本上排除了斯塔布斯的观点。特别是菲利普摈弃了斯氏的观点, 即认为在爱德华二世统治时期 存在—个具有宪政主义进步理想的“ 中间派别” 。当然, 在近来一段时间里 , 宪政史的兴趣在研究 1 世纪的史学家那里又开始增长, 5 比较有名的是 C 卡彭特③ J华慈④, . 和 . 他们更多地将重点放在
1 8 Th teEdwar s , a “, 5a e i gan 9 0: e Th e d W , ; t n En l d,1 2一 j 27, n o t 27 3 Lo d n, 1 8 Edwa d L d n,1 8 9 0; r 1, on o 9 8;
Ar  ̄ ad Waf r i h M ide e: h E gi x ei c , l,9 6; n lhP l i i eT it nhC n mi n rae nte d lAgs T e n l hE p r ne Ya 19 E gi oic nt hr e t e — s e e s ts h e
的“ 牛津 学派 ” 。从 那 时 起 ,宪 政 史 ” 直 覆 盖 了整 个 英 国政 治 史 , 为 史 学 界 研 究 的 “ “ 一 成 显
wessex novels名词解释

Wessex Novels名词解释1. Wessex Novels的定义Wessex Novels是指19世纪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所创作的一系列小说。
这些小说的背景多设定在哈代虚构的乡村Wessex地区,描绘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风貌和现实问题,被视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2. Wessex Novels的背景Wessex是英国南部一个古老的行政区域,由于哈代大部分小说的情节设定在这一地区,因此他被认为是Wessex地区乡村生活和社会风貌的描绘者。
Wessex Novels涵盖了哈代创作生涯的大部分时间,是他成就卓著的文学作品之一。
3. Wessex Novels的特点Wessex Novels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和细腻的人物刻画而著称。
哈代通过小说中的一系列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固化、婚姻制度、宗教观念等问题,成为当时社会的文学代表。
4. Wessex Novels的代表作品Wessex Novels中最知名的作品包括《慕兰谷》、《德伯家的苔丝》、《村上的希望》等。
这些作品深受当时读者的喜爱,被视为英国文学的经典之作,不仅在英国,还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Wessex Novels的影响Wessex Novels的问世对英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哈代通过这些作品,向世人展现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引发了当时社会对于艺术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Wessex Novels也为后来的英国文学作家提供了重要的创作参考,成为了英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篇章。
总结:Wessex Novels是19世纪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所创作的一系列小说,它以深刻的社会批判和细腻的人物刻画而著称。
其代表作品《慕兰谷》、《德伯家的苔丝》、《村上的希望》等深受读者喜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Wessex Novels,作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不仅在文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在社会历史和文化变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 没有 宪政 主 义” 的宪政 史 , 并 非试 图回到斯 塔 布斯 。 然而这 一探 索也 面 临很 多困难 和
挑战, 至 今 尚 无 令 人 信 服 的 成 果 问世 。
[ 关 键词 ]宪政 主 义
群体 人 物研 究 庇 护 关 系 新 宪政 史
[ 中图分 类 号 ] K 0 9 1 [ 文 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 1 0 0 2 - 5 3 3 2 ( 2 0 1 3 ) 0 3 - 0 0 7 5 . 1 0
①
对 阿莫诺教授的相关介绍和访谈 , 见孟广林 、 M.阿莫诺 《 中世纪英 国宪政 史研究 的新 理路》, 《中国人 民大学 学报 } 2 0 0 7 年 第 2期。阿莫诺教授著述颇丰 , 尤精 于 1 4世 纪政治史 , 最新著作是 2 0 1 1年出版的耶鲁英 国国王传记系列《 爱德华三世
传》 ( W.M.O r mr o d, E d w a  ̄I I I ,Y a l e U n i v e mi t y P r e s s ,N e w H a v e n, 2 0 1 1 ) ,该 书 历 经 二 十 年 而 成 , 广 受 好 评 。2 0 1 1年 他
开 始 主持 一个 关 于 中世 纪 英 国移 民的 大 型 研 究 项 目。 75
比如 您几 年前与 孟广林 教授 的有关 对话 就特 别受到 学 界 的欢迎 。非 常感 谢 您愿 意就 相 关 问题 再 次进 行解 答和讨 论 。对研 究 中古 英 国政 治史 的 中国学 者来说 , 斯塔 布斯仍 然是 最重要 的一 个名字 , 对如 何看 待他 的著作 和观 点仍然 存在很 大 的争论 。您 上次 与孟教 授也谈 到 了对 斯塔 布斯 的评价 问
[ 作者简介 ] M. 阿奠诺( Wi l l i a m Ma r k O r mr o d ) , 英 国约 克 大 学 历 史 系 教 授 , 研 究方 向 为英 国 中古 政 治 史 ; 蔺志强 , 中 山大 学 历 史系副教授 , 研 究方 向 为英 国 中古 政 治 史 、 西欧中世纪史 。
提 出 的“ 庇 护模式 ” 所 取代 , 他们 成 为 二 战 以后 相关 研 究 的定 调 者 。近 二 三 十 年来 , 以反 思 麦 克法
兰模 式 为基 础 的“ 新政 治史 ” 研 究 也 已经渐 成 气 候 , 不 过他 们所 讲 的宪 政 已摘 掉 了追 求 民主 的标
签 。而 我们 国内对这 大半 个世 纪 的学术 转 向了解并 不 系 统 , 因而 在 解读 一 些 学 者 的著作 和观 点 时 往 往不 得要 领 。就相关 问题 , 笔 者 与约克 大学 M. 阿莫 诺 教 授进 行 了 多次 口头 和书 面 交流 , 形 成 以
法 兰为代 表 的 学者 引入 群体 人 物 学的研 究方 法 , 转 而 以“ 追 求 利益 ” 的庇护 关 系解释 中古 政 治现 象。 麦克 法 兰创 立 的功 能主 义解读模 式 强调 中古王 权 与领 主 之 间 的基 本和 谐 , 突
出政 治史 中人 的 因素 和细 节探 索 , 从 而推 动 了地 方 史和 人 物 史研 究的 勃兴 。 麦克 法 兰 比 斯塔 布斯 更像 是 当代 中古政 治 史研 究的 奠基 者 。近 二 十 多年 来 , 新 生代 史 家试 图改 变 麦 克 法 兰模 式 造成 的研 究细碎 化 弊端 , 把 思 想 因素重 新 引入 中古政 治史研 究 , 其 中卡 彭特 等 人 倡导 的“ 新 宪政 史” 力 图对英 国 中古政 治发展 再 次进 行 宏观 的观 察 与解 释 , 不过 强调 这
在英 国访 学 期 间 , 笔者 注意 到 当下英 国 中古政 治史 学界 的学者 们很 少谈论 斯 塔布斯 , 而麦 克法 兰却 是 一个 不断 被提及 的名字 。这 个现象 背后 , 是2 0世 纪 以来 学界 理 念 的根 本 变革 : 强 调 英 国 中 古 时代 即具 有追 求 民主 的“ 宪政 主 义 ” 传 统 的斯 塔 布斯 模 式 早 已被 以麦克 法 兰 为代 表 的一 代学 者
英 国中古政 治史研 究 的学术 系谱与 模式转 换—— 关 于斯塔 布斯 、 麦克 法 兰和新宪 政史 的对话
一
、
辉 格式 的 中古 宪 政传 统 早 已被 否 定
蔺志 强 ( 以下 简称 蔺 ) : 中 国学 界对英 国中古政 治史 的研究 已经小 有规 模 , 但 由于 各种 原 因 , 我 们对 近几 十年来 英 国本 土学 界相 关 研 究 的发 展 脉 络 缺乏 系 统 的 了解 , 因 而特 别 渴望 相 关 的 信息 。
M.阿 莫诺
蔺 志 强
( 英 国约克 大学 历 史 系; 中山 大学 历 史 系, 广州 5 1 0 2 7 5 )
[ 摘 要 ]英 国本 土 学界 的 中古政 治史研 究百 年 : 彩经 历 了几 次大 的转 向。斯塔 布斯
所代 表 的“ 追 求 民主 ” 的 宪政 主 义解 读模 式在 2 O世 纪 中期 就 已被放 弃 。二 战前后 以麦克
下 文字 , 希 望能介 绍一 些信 息 , 就教 于方 家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5 l [ 基金项 目] 广 东 省 哲 学 社会 科学 规 划 青 年 项 目 “ 十 三 世 纪 英 国 王 权 运作 机 制研 究 ” ( 项 目号 : D 9 I  ̄4) 阶段 性 成 果 。
2 0 1 3年 第 3期 总 1 5 1 期
史 பைடு நூலகம்史研 究
J OUR NAL OF HI S T OR I OG RAP HY
No. 3, 2 01 3 S e r i a l No .1 51
英 国 中古 政 治史 研究 的学术 系谱 与模 式 转 换
— —
关 于斯塔 布 斯 、 麦 克 法 兰 和 新 宪政 史 的对 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