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记录表(两次仪器高法)
高程测量的几种方法比较研究【正文+开题报告+任务书】

目录摘要 (1)0 引言 (1)1 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 (2)1.1 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2)1.2 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 (3)1.3 GPS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 (4)2 高程测量的方法 (4)2.1 水准测量的方法 (4)2.1.1 两次仪器高法 (4)2.1.2 双面尺法 (5)2.2 GPS高程测量的方法 (5)2.2.1 静态定位GPS (5)2.2.2 实时动态定位GPS (5)2.3 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 (5)2.3.1 单向观测 (5)2.3.2 对向观测 (7)2.3.3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8)3 常用高程测量方法的比较 (9)3.1 实例概况 (9)3.2 数据采集 (9)3.2.1 水准测量的数据采集 (9)3.2.2 三角高程测量数据采集 (12)3.2.3 GPS-RTK高程测量数据采集 (12)3.3 数据处理 (14)3.3.1 水准测量的数据处理 (14)3.3.2 三角高程测量的数据处理 (15)3.3.3 GPS-RTK高程测量的数据处理 (16)3.4 高程测量方法的比较 (17)4 结束语 (18)参考文献 (19)Abstract (19)高程测量的几种方法比较研究摘要:本文就高程测量的几种常用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主要包括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GPS高程测量,着重分析这几种常用高程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实际测量中各种方法优缺点的比较,通过分析结合实际测量的环境条件、经济条件及高程测量的精度要求等选择合适的高程测量方法,来高效地完成高程测量的任务。
关键词:高程测量;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GPS高程测量A comparative study of several methods of leveling Abstract:Several methods of the height measurement are analys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text .The standard of measurement, trigonometric leveling, GPS height measurement were mainly parison of basic principle,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mmon elevation measurement method of the basic methods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method in actual measuremen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ctual measurement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the elevation accuracy requirements choose elevation measurement method of appropriate, to complete the height measurement tasks effectively.Key words:height measurement; leveling; trigonometric leveling; GPS height measurement0 引言高程测量是确定地面点高度的测量工作。
2021年上学期测量专业期末考试《铁路测量》试卷试题及答案

2021年上学期测量专业期末考试《铁路测量》试卷试题及答案单选题1.通常认为,代表整个地球的形状是()所包围的形体。
[单选题] *A.水准面B.参考椭球面C.大地水准面(正确答案)D.似大地水准面2.地面上某点到国家高程基准面的铅垂距离,是该点的()。
[单选题] *A.假定高程B.比高C.绝对高程(正确答案)D.高差3.在未与国家水准网联测的独立的小区域进行测量时,会用到()。
[单选题] *A.绝对高程B.相对高程(正确答案)C.海拔高程D.绝对高度4.测量上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坐标轴是()。
[单选题] *A.南北方向的坐标轴为y轴,向北为正;东西方向的为x轴,向东为正B.南北方向的坐标轴为y轴,向南为正;东西方向的为x轴,向西为正C.南北方向的坐标轴为x轴,向北为正;东西方向的为y轴,向东为正(正确答案)D.南北方向的坐标轴为x轴,向南为正;东西方向的为y轴,向西为正5.高斯投影能保持图上任意的()与实地相应的数据相等,在小范围内保持图上形状与实地相似。
[单选题] *A.长度B.角度(正确答案)C.高度D.面积6.将椭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高斯平面上,()长度没有发生变化。
[单选题] *A.赤道线B.中央子午线(正确答案)C.纬圈D.边缘经线7.1954年北京坐标系是新中国成立后确定的国家大地坐标系,是与()1942年坐标系联测经我国东北传算过来的。
[单选题] *A.前苏联(正确答案)B.美国C.德国D.英国8.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中“先控制后碎部”,是对()方面做出的要求。
[单选题] *A.测量布局B.测量程序(正确答案)C.测量精度D.测量质量9.工程施工阶段,需要在实地进行()工作。
[单选题] *A.工程踏勘B.施工设计C.施工放样(正确答案)D.竣工测量10.测量工作中所采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其象限从()开始按顺时针方向编号,依次为Ⅰ、Ⅱ、Ⅲ、Ⅳ象限。
[单选题] *A.x轴南端B.x轴北端(正确答案)C.y轴南端D.y轴北端11.下列关于水准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土木工程测量3版课后习题答案

《土木工程测量》习题答案一、测量基本知识[题1-1] 测量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答: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确定地球表面各种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空间位置的科学。
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是测定和测设。
测定——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与计算将地物和地貌的位置按一定比例尺、规定的符号缩小绘制成地形图,供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规划设计使用。
测设——将在地形图上设计出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题1-2] 熟悉和理解铅垂线、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参考椭球面、法线的概念。
答:铅垂线——地表任意点万有引力与离心力的合力称重力,重力方向为铅垂线方向。
水准面——处处与铅垂线垂直的连续封闭曲面。
大地水准面——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
参考椭球面——为了解决投影计算问题,通常选择一个与大地水准面非常接近的、能用数学方程表示的椭球面作为投影的基准面,这个椭球面是由长半轴为a 、短半轴为b 的椭圆NESW 绕其短轴NS 旋转而成的旋转椭球面,旋转椭球又称为参考椭球,其表面称为参考椭球面。
法线——垂直于参考椭球面的直线。
[题1-3] 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的基准面是什么?答:绝对高程的基准面——大地水准面。
相对高程的基准面——水准面。
[题1-4] “1956 年黄海高程系”使用的平均海水面与“1985 国家高程基准”使用的平均海水面有何关系?答:在青岛大港一号码头验潮站,“1985 国家高程基准”使用的平均海水面高出“1956 年黄海高程系”,使用的平均海水面0.029m。
[题1-5] 测量中所使用的高斯平面坐标系与数学上使用的笛卡尔坐标系有何区别?答:x 与y 轴的位置互换,第Ⅰ象限位置相同,Ⅰ→Ⅱ→Ⅲ→Ⅳ象限顺指针编号,这样可以使在数学上使用的三角函数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照常使用。
[题1-6] 我国领土内某点A 的高斯平面坐标为:x A =2497019.17m,Y A =19710154.33m,试说明A 点所处的6°投影带和3°投影带的带号、各自的中央子午线经度。
测量单选练习题试题及答案

测量单选练习题试题及答案1. 四等水准测量,前后视距离不等差在两个水准点间的累积不得超过()。
[单选题] *A.5米B.8米C.10米(正确答案)D.15米2. 四等水准测量中,往返测量照准标尺的顺序为() [单选题] *A:后-后-前-前(正确答案)B:后-前-前-后C:前-后-后-前D:前-前-后-后3. 水准测量视距读数取()。
[单选题] *A.中丝B.上丝,中丝C.上丝,下丝(正确答案)D. 上丝,中丝,下丝4. 32°换算成度分秒应为()。
[单选题] *A.57°30’20”B.57°19’12”(正确答案)C.57°19’20”D.57°30’12”5. 高差闭合差应为零的水准路线布设形式为()水准路线。
[单选题] *A.附合B.闭合(正确答案)C.支D.总6. 导线外业检校内容为()检校。
[单选题] *A.距离B.距离角度(正确答案)C.角度D.高程7. 测定水平角时,仪器对中误差不得大于()mm。
[单选题] *A.±1.5B.±2.0(正确答案)C.±1.0D. ±2.58. 测量工作中采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以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为坐标轴,两轴的垂点为坐标原点,规定()。
[单选题] *A.南北方向的坐标轴为Y轴,向北为正;东西方向的坐标轴为X轴,向东为正B.南北方向的坐标轴为Y轴,向南为正;东西方向的坐标轴为X轴,向西为正C.南北方向的坐标轴为X轴,向北为正;东西方向的坐标轴为Y轴,向东为正(正确答案)D.南北方向的坐标轴为X轴,向南为正;东西方向的坐标轴为Y轴,向西为正9. 我国现行的大地原点、水准原点分别位于() [单选题] *A:北京、浙江坎门B:北京、山东青岛C:陕西泾阳、浙江坎门D:陕西泾阳、山东青岛(正确答案)10. 为了提高观测精度,常需观测多个测回,各测回应均匀分配在度盘不同的位置是为了减弱()的影响。
四等水准测量与导线测量技术

一、四等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原理 水准测量的仪器和工具 水准测量的外业实施 水准测量的检核 水准测量的成果整理 水准测量的误差 水准测量规范
高程测量概述
1.高程测量
测定地面点高程的工作(测高差定高程)
2.高程测量的方法
水准测量——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的工作。
是高程测量的主要方法 使用仪器:水准仪
h1=a1-b1 h2=a2-b2 h1-h2f= ±5mm
测站检核
a2 a1
b2
b1
水准测量记录(双面尺法)
(四)水准测量检核
4.1计算检核 两点高差等于各转点之间高差的代数和, 也等于后视读数之和减去前视读数之和。 4.2测站检核只能检核一个测站上是否存在错误或误 差超限。 1. 两次仪器高法在每个测站上一次测得两转点间 的高差后,改变一下水准仪的高度,再次测量两 转点间的高差。 2.双面尺法利用双面水准尺分别由黑面和红面读 数得出的高差,扣除一对水准尺的常数差后,两 个高差之差小于5mm 时可认为合格。
符合气泡符合, 水准管轴与视 线水平
尚未符合
符合气泡符合
左手大拇指法
“左手大拇指法”整平:气泡移动的方向 与左手大拇指转动脚螺旋的方向一致。
粗平的操作
a
b
c
读数
普通水准尺
水准尺的分划不是 线划式而是区格 式的。区格的边 缘是分划的位置, 区格内的小数 “估读”。 区格式分划便于从 远处观察并读数。
1.1.2 连续高程测量 当地面上A、B两点的距离较远,两点的高差太大,安置一次仪 器不能测定其高程时,就需要增设若干个临时的立尺点,作为 传递高程的过渡点,称为转点,用ZD表示 ,分段测量高差, 取各分段高差的总和。
工程测量赛项理论考试题库101-200

工程测量赛项理论考试题库101-200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测量的基本工作有()。
() *A.施工放样B.距离测量(正确答案)C.角度测量(正确答案)D.高差测量(正确答案)E.地形测量102.工程施工各阶段中,需要进行实地测量工作的有()阶段。
() *A.勘测(正确答案)B.设计C.预算D.施工(正确答案)E.竣工(正确答案)103.下列关于测量记录计算的基本要求中,属于正确说法的是()。
() *A.计算有序(正确答案)B.四舍六入,五看奇偶,奇进偶舍(正确答案)C.步步校核(正确答案)D.预估结果E.各项测量数据记录错误均可以修改104.关于大地水准面的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地水准面有无数个B.大地水准面是不规则的曲面(正确答案)C.大地水准面是唯一的(正确答案)D.大地水准面是封闭的(正确答案)E.任意一点的铅垂面总是垂直于该点大地水准面(正确答案)105.为了确定地面点位,测量工作的基本观测量有()。
() *A.角度(正确答案)B.高差(正确答案)C.距离(正确答案)D.坐标值E.高程106.下列关于建筑工程测量的说法中,属于正确说法的是()。
() *A.工程勘测阶段,不需要进行测量工作B.工程设计阶段,需要在地形图上进行总体规划及技术设计(正确答案)C.工程施工阶段,需要进行施工放样(正确答案)D.施工结束后,测量工作也随之结束E.施工范围小,建筑工程施工放样可以不做控制测量107.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先后采用的坐标系统有()。
() *A.1954年北京坐标系(正确答案)B.1956年黄海高程系C.1980西安坐标系(正确答案)D.1985国家高程基准E.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正确答案)108.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有()。
() *A.从整体到局部(正确答案)B.先测角后量距C.先控制后碎部(正确答案)D.由高级到低级(正确答案)E.先外业后内业109.下列关于测量的基本工作的说法,正确的有()。
水准测量易错选择题

第二章错题难题[单项选择题][易][水准测量]195.水准测量中的转点指的是()。
A.水准仪所安置的位置B.水准尺的立尺点C.为传递高程所选的立尺点D.水准路线的转弯点233.水准测量计算校核∑h=∑a-∑b和∑h=H终-H始,可分别校核()是否有误。
A.水准点高程、水准尺读数B.水准点位置、记录C.高程计算、高差计算D.高差计算、高程计算D.高差计算、高程计算211.依据《工程测量规范》三等水准测量使用DS3水准仪测站的视线长度应不大于()。
240.等外水准测量,仪器精平后,应立即读出()在水准尺所截位置的四位读数。
A.十字丝中丝B.十字丝竖丝C.上丝D.下丝245.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尺中丝读数为,B尺中丝读数为,A点高程为,则视线高程为( )m。
圆水准器轴是圆水准器内壁圆弧零点的()。
A.切线B.法线C.垂线D.水平线196.用微倾螺旋精平符合水准管时,螺旋的转动与气泡的移动关系()。
A.右手转动微倾螺旋的方向与左侧气泡移动方向一致B.右手转动微倾螺旋的方向与左侧气泡移动方向相反C.右手转动微倾螺旋的方向与右侧气泡移动方向一致D.右手转动微倾螺旋的方向与气泡运动方向无关146.设地面B、B′两点间相距80m,水准仪安置在BB′中点时,测得高差hBB′=+;将水准仪移至离B′点附近2-3米处,读取B点水准尺上中丝读数=,B′尺上中丝读数=,则仪器的i角为()。
A.+″水准器的分划值越大,说明()。
A.内圆弧的半径大B.其灵敏度低C.气泡整平困难D.整平精度高210.四等水准测量测站的视线长度应小于等于()。
184.水准管轴是水准管零点圆弧的()。
A.法线B.水平线C.垂线D.切线239.下列哪个工具不是水准测量所需要的()。
A.尺垫B.塔尺C.铟瓦尺D.测钎145.水准测量时,长水准管气泡居中说明()。
A.视准轴水平,且与仪器竖轴垂直B.视准轴与水准管轴平行C.视准轴水平D.视准轴与圆水准器轴垂直205.往返水准路线高差平均值的正负号一般是以()的符号为准。
2019年省赛模拟题二

2019年四川省技能大赛工程测量项目理论模拟测试二姓名:得分:一、单选题(1分/题,共60分)1.测量上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坐标轴是()。
A.南北方向的坐标轴为 y 轴,向北为正;东西方向的为 x 轴,向东为正B.南北方向的坐标轴为 y 轴,向南为正;东西方向的为 x 轴,向西为正C.南北方向的坐标轴为 x 轴,向北为正;东西方向的为 y 轴,向东为正D.南北方向的坐标轴为 x 轴,向南为正;东西方向的为 y 轴,向西为正2.由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规定可知()。
A.象限与数学平面直角坐标象限编号及顺序方向一致B.X 轴为纵坐标轴,Y 轴为横坐标轴C.方位角由纵坐标轴逆时针量测 0°~ 360°D.直线的方向是以横坐标轴的东方向为起始方向3.高斯投影能保持图上任意的()与实地相应的数据相等,在小范围内保持图上形状与实地相似。
A.长度B.角度C.高度D.面积4.测量工作中所采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其象限从()开始按顺时针方向编号,依次为Ⅰ、Ⅱ、Ⅲ、Ⅳ象限。
A.x 轴南端B.x 轴北端C.y 轴南端D.y 轴北端5.建筑坐标系通常用()分别表示坐标纵轴、横轴。
A.X、YB.Y、XC.A、BD.B、A6.若 A 点的高程为 88.172m,B 点的高程为 136.366m,设假定水准面高程为 100m,并设为±0.00 标高,则 A、B 点的标高为()。
A.11.828m,-36.366mB.-88.172m,136.366mC.-11.828m,36.366mD.188.172m,-36.366m7.四等水准测量两次仪器高法观测两点高差,两次高差之差应不超过()。
A.2mmB.3mmC.5mmD.10mm8.在三、四等水准测量中同一站黑红面高差之差的理论值为()mm。
A.0B.100C.4687 或 4787D.不确定9.已知 A 点高程AH =62.118m,水准仪观测 A 点标尺的读数a=1.345m,则仪器视线高程为(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记录表
日期: 年 月 日 观测者: 天气: 记录者: 仪器型号: 司尺者: 中丝读数 方向 及 尺号 后尺 前尺 后-前 后尺 前尺 后-前 后尺 前尺 后-前 后尺 前尺 后-前 后尺 前尺 后-前 后尺 前尺 后-前 后尺 前尺 后-前 后尺 前尺 后-前 后尺 前尺 后-前 后尺 前尺 后-前 第一次 (m) (3) (6) (13) 1.515 1.519 -0.004 1.557 1.569 -0.012 0.425 3.528 -3.103 0.502 2.503 -2.001 1.050 1.684 -0.634 1.343 1.395 -0.052 1.556 1.812 -0.256 1.705 1.462 0.243 1.437 1.375 0.062 第二次 (m) (8) (7) (14) 1.394 1.398 -0.004 1.426 1.439 -0.013 0.538 3.640 -3.102 0.397 2.398 -2.001 1.216 1.852 -0.636 1.215 1.266 -0.051 1.432 1.687 -0.255 1.541 1.298 0.243 1.643 1.580 0.063 高差较差 平均高差 (mm) (m) 备注 组号:
前尺
前距 累加差(m) (4) (5) (10) (12) 0.984 0.520 46.400 -0.500 3.909 3.474 43.500 0.000 2.466 2.070 39.600 0.900 2.761 2.572 18.900 -3.000 1.034 0.697 33.700 -2.600 1.198 1.035 16.300 -4.100 2.081 1.750 33.100 -7.400 1.259 0.921 33.800 -6.100 1.952 1.437 51.500 -5.200
(16) (15)
0.562 0.000
-3.241 0.000
-0.7525 -0.001
-0.8015 0.001
2.3095 0.001
0.113 0.000
-0.8255 -0.001
0.25 0.000
2.391 0.000
1、计算:(9)=|(1)-(2)|×100、(10)= |(4)-(5)|×100、(11)= (9)-(10)、(12)=本站(11)+上站(12) 、(13)=(3)-(6)、(14)=(8)-(7)、(15)=(13)-(14)、(16)=[(13)+(14)]÷2; 2、要求:|(11)| ≤5.0m、|(12)|≤10m、|(15)|≤5.0mm
检 校 计 算
组号:
测点编号
ZD15-ZD16
ZD16-ZD17
ZD17-T4
上丝 (m) 后尺 下丝 (m) 后距(m) 视距差(m) (1) (2) (9) (11) 1.844 1.625 21.900 1.900 2.537 2.376 16.100 4.100 3.540 3.367 17.300 -2.500
上丝 (m) 前尺 下丝 (m) 前距 累加差(m) (4) (5) (10) (12) 1.788 1.248 54.000 -6.800 1.796 1.342 45.400 -3.700 3.622 3.434 18.800 -4.100 2.584 2.423 16.100 -8.400 1.781 1.587 19.400 -5.200 1.522 1.268 25.400 -4.100 1.894 1.730 16.400 -8.600 1.524 1.401 12.300 -4.600 1.500 1.250 25.000 -3.200
上丝 (m) 前尺 下丝 (m) 前距 累加差(m) (4) (5) (10) (12) 1.206 1.006 20.000 -1.300 0.508 0.388 12.000 2.800 0.449 0.251 19.800 0.300
第一次 (m) (3) (6) (13) 1.734 1.106 0.628 2.456 0.448 2.008 3.453 0.350 3.103
测点编号
ZD7-ZD8
ZD8-ZD9
ZD9-ZD10
ZD10-ZD11
ZD11-ZD12
ZD12-ZD13
ZD13-S3
S3-ZD14
ZD14-ZD15
检 校 计 算
上丝 (m) 后尺 下丝 (m) 后距(m) 视距差(m) (1) (2) (9) (11) 1.778 1.254 52.400 -1.600 1.799 1.314 48.500 3.100 0.517 0.333 18.400 -0.400 0.561 0.443 11.800 -4.300 1.163 0.937 22.600 3.200 1.475 1.210 26.500 1.100 1.616 1.497 11.900 -4.500 1.786 1.623 16.300 4.000 1.569 1.305 26.400 1.400
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记录表
日期: 年 月 日 观测者: 天气: 记录者: 上丝 (m) 下丝 (m) 仪器型号: 司尺者: 中丝读数 方向 及 尺号 后尺 前尺 后-前 后尺 前尺 后-前 后尺 前尺 后-前 后尺 前尺 后-前 后尺 前尺 后-前 后尺 前尺 后-前 后尺 前尺 后-前 后尺 前尺 后-前 后尺 前尺 后-前 后尺 前尺 后-前 第一次 (m) (3) (6) (13) 1.314 0.752 0.562 0.450 3.691 -3.241 1.515 2.268 -0.753 1.866 2.667 -0.801 3.175 0.865 2.310 1.229 1.116 0.113 1.089 1.915 -0.826 1.340 1.090 0.250 4.085 1.694 2.391 第二次 (m) (8) (7) (14) 1.598 1.036 0.562 0.624 3.865 -3.241 1.626 2.378 -0.752 1.786 2.588 -0.802 3.294 0.985 2.309 1.351 1.238 0.113 1.225 2.050 -0.825 1.496 1.246 0.250 3.725 1.334 2.391 高差较差 平均高差 (m) (m) 备注 组号:
(16) (15)
-0.004 0.000
-0.0125 0.001
-3.1025 -0.001
-2.001 0.000
-0.635 0.002
-0.0515 -0.001
-0.2555 -0.001
0.243 0.000
0.0625 -0.001
1、计算:(9)=|(1)-(2)|×100、(10)= |(4)-(5)|×100、(11)= (9)-(10)、(12)=本站(11)+上站 (12)、(13)=(3)-(6)、(14)=(8)-(7)、(15)=(13)-(14)、(16)=[(13)+(14)]÷2; 2、要求:| (11)| ≤5.0m、|(12)|≤10m、|(15)|≤5.0mm
第二次 (m) (8) (7) (14) 1.849 1.221 0.628 2.302 0.295 2.007 3.744 0.640 3.104
高差较差 平均高差 (mm) (m)
备注
(16) (15)
0.628 0.000
2.0075 0.001
3.1035 -0.001
1、计算:(9)=|(1)-(2)|×100、(10)= |(4)-(5)|×100、(11)= (9)-(10)、(12)=本站(11)+上站 (12)、(13)=(3)-(6)、(14)=(8)-(7)、(15)=(13)-(14)、(16)=[(13)+(14)]÷2; 2、要求: |(11)| ≤5.0m、|(12)|≤10m、|(15)|≤5.2mm
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记录表
日期: 年 月 日 观测者: 天气: 记录者: 仪器型号: 司尺者: 中丝读数 方向 及 尺号 后尺 前尺 后-前 后尺 前尺 后-前 后尺 前尺 后-前 后尺 前尺 后-前 后尺 前尺 后-前 后尺 前尺 后-前 后尺 前尺 后-前 后尺 前尺 后-前 后尺 前尺 后-前 后尺 前尺 后-前
测点编号
T3-ZD1
ZD1-ZD2
ZD2-ZD3
ZD3-S1
S1-ZD4
ZD4-S2
S2-ZD5
ZD5-ZD6
ZD6-ZD7
检 校 计 算Leabharlann 上丝 (m) 后尺 下丝 (m) 后距(m) 视距差(m) (1) (2) (9) (11) 1.543 1.084 45.900 -0.500 0.670 0.230 44.000 0.500 1.717 1.312 40.500 0.900 1.941 1.791 15.000 -3.900 3.345 3.004 34.100 0.400 1.303 1.155 14.800 -1.500 1.238 0.940 29.800 -3.300 1.515 1.164 35.100 1.300 4.347 3.823 52.400 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