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晋书·魏舒传 阅读附答案-实用word文档 (4页)
文言文《三国志魏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 13题。
崔林字德儒,清河东武城人也。
少时晚成,宗族莫知,惟从兄琰异之。
太祖定冀州,召除邬长,贫无车马,单步之官。
太祖征壶关,问长吏德政最者,并州刺史张陟以林对,于是擢为冀州主簿,徙署别驾、丞相掾属。
魏国既建,稍迁御史中丞。
文帝践阼,拜尚书,出为幽州刺史。
北中郎将吴质统河北军事,涿郡太守王雄谓林别驾曰:“吴中郎将,上所亲重,国之贵臣也。
仗节统事,州郡莫不奉笺致敬,而崔使君初不与相闻。
若以边塞不修斩卿,使君宁能护卿邪?”别驾具以白林,林曰:“刺史视去此州如脱屣,宁当相累邪?此州与胡虏接,宜镇之以静,扰之则动其逆心,特为国家生北顾忧,以此为寄。
”在官一期,寇窃寝息;犹以不事上司,左迁河间太守,清论多为林怨也。
迁大鸿胪。
龟兹王遣侍子来朝,朝廷嘉其远至,褒赏其王甚厚。
余国各遣子来朝,间使连属,林恐所遣或非真的,权取疏属贾胡,因通使命,利得印绶,而道路护送,所损滋多。
劳所养之民,资无益之事,为夷狄所笑,此曩时之所患也。
乃移书敦煌喻指,并录前世待遇诸国丰约故事,使有恒常。
明帝即位,赐爵关内侯,转光禄勋、司隶校尉。
属郡皆罢非法除过员吏。
林为政推诚,简存大体,是以去后每辄见思。
散骑常侍刘劭作考课论,制下百僚。
林议日:“案周官考课,其文备矣,自康王以下,遂以陵迟,此即考课之法存乎其人也。
及汉之季其失岂在乎佐吏之职不密哉方今军旅或猥或卒备之以科条申之以内外增减无常固难一矣。
《易》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景初元年,司徒、司空并缺,散骑侍郎孟康荐林。
后年遂为司空,封安阳亭侯,邑六百户。
三公封列侯,自林始也。
顷之,又进封安阳乡侯。
正始五年薨,谥日孝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汉之季/其失岂在乎/佐吏之职不密哉/方今军旅/或猥或卒/备之以科条/申之以内外/增减无常/固难一矣B.及汉之季/其失岂在乎/佐吏之职不密哉/方今军旅/或猥或卒/备之以科条/申之以内外/增减无常固/难一矣C.及汉之季/其失岂在乎佐吏之职不密哉/方今军旅/或猥或卒/备之以科条/申之以内外/增减无常/固难一矣D.及汉之季/其失岂在乎佐吏之职不密哉/方今军旅/或猥或卒/备之以科条/申之以内外/增减无常固/难一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祖:帝王庙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后文中的“文帝”也是庙号。
《魏舒•晋书•列传第十一》-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魏舒•晋书•列传第十一》|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魏舒·晋书·列传第十一》|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魏舒,字阳元,任城樊人也。
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
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
性好骑射,著韦衣①。
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年四十余,郡上计掾察孝廉。
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
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于是自课。
百日习一经,因而对策升第。
除渑池长,迁浚仪令,入为尚书郎。
时欲沙汰郎官。
非其才者罢之。
舒曰:“吾即其人也。
”襆被而出。
同僚素无清论者咸有愧色,谈者称之。
累迁后将军钟毓长史,毓每与参佐射,舒常为画筹②而已。
后遇朋人不足,以舒满数。
毓初不知其善射。
舒容范闲雅,发无不中,举坐愕然,莫有敌者。
毓叹而谢曰:“吾之不足以尽卿才,有如此射矣,岂一事哉!”转相国参军,封剧阳子。
府朝碎务,未尝见是非;至于废兴大事,众人莫能断者,舒徐为筹之,多出众议之表。
文帝深器重之,每朝会坐罢,目送之曰:“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
”迁宜阳、荥阳二郡太守,甚有声称。
征拜散骑常侍。
出为冀州刺史,在州三年,以简惠称。
入为侍中。
武帝以舒清素,特赐绢百匹。
迁尚书。
太康初,拜右仆射。
舒与卫瓘、山涛、张华等以六合③混一,宜用古典封禅东岳,前后累陈其事,帝谦让不许。
以舒为左仆射,领吏部。
舒有威重德望,禄赐散之九族,家无余财。
以年老,每称疾逊位。
时论以为晋兴以来,三公能辞荣善终者,未之有也。
太熙元年薨,时年八十二,谥曰康。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一》)[注]①韦衣:用皮革做成的衣服,为卑贱之服。
②画筹:指用筹码计算射箭的成绩。
③六合:指上下和四方,泛指天地或宇宙。
【参考译文】魏舒,字阳元,是任城樊地人。
年幼时父亲死去,被外祖父宁氏家收养。
《晋书(节选)》文言文阅读答案附翻译

《晋书(节选)》文言文阅读答案附翻译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
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
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博览群籍,尤好《老》《庄》。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
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成共称异。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后,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于帝日:“籍平生曾游东平,以其风土。
”帝大悦,即拜东平相。
籍乘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
法令清简,旬日而还。
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
会帝让九赐,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
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
使者以告,籍更书案。
使写之,无所改窜。
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决赌。
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
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
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
毁骨瘠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
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
楷吊唁毕便去。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欲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悦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抉琴造焉,籍大悟,乃见青眼。
由是礼德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九)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坏府舍屏障坏:拆除B.直言穷矣,举声一号穷:贫困C.口不臧否人物臧否:评论人物的好坏善恶D.乃赍酒挟琴造焉造:访问8、下列四组句子全都表明阮籍不拘礼教的`一项是(2分)①籍由是不与世事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③籍沉醉忘作④举声一号,吐血数升⑤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⑥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阮籍出生于宦门,生性孤傲不羁,任何时候不管什么事都绝不表现在神态上,人们难以理解他,说他是痴呆子。
2019年晋书·王舒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范文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晋书·王舒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晋书王舒传王舒,字处明,丞相导之从弟也。
舒少为从兄敦所知,以天下多故,不营当时名,恒处私门,潜心学植。
年四十余,州礼命,太傅辟,皆不就。
及敦为青州,舒往依焉。
时敦被征为秘书监,以寇难路险,轻骑归洛阳。
时辎重金宝甚多,亲宾无不竞取,惟舒一无所眄,益为敦所赏。
时将征苏峻,司徒王导欲出舒为外援,乃授抚军将军、会稽内史,秩中二千石。
舒上疏辞以父名,朝议以字同音异,于礼无嫌。
舒不得已而行。
在郡二年而苏峻作逆,乃假舒节都督,行扬州刺史事。
时吴国内史庾冰弃郡奔舒,舒移告属县,以吴王师虞斐为军司,率众一万,与庾冰俱渡浙江。
前义兴太守顾众、护军参军顾飏等,皆起义军以应舒。
峻闻舒等兵起,乃赦庾亮诸弟,以悦东军。
舒率众次郡之西江,为冰、飏后继。
冰、飏等遣前锋进据无锡,遇贼将张健等数千人,交战,大败。
贼遂入吴,烧府舍,掠诸县,所在涂地。
舒遣子允之行扬烈将军,与将军徐逊、陈孺及扬烈司马朱焘,以精锐三千,轻邀贼于武康,出其不意,遂破之。
斩首数百级,贼悉委舟步走。
是时临海、新安诸山县并反应贼,舒分兵悉讨平之。
会陶侃等至京都,舒等并以屡战失利,移书盟府自贬去节,侃遣使敦喻,不听。
及侃立行台,上舒监浙江东五郡军事,允之督护吴郡、义兴、晋陵三郡征讨军事。
既而晃等南走,允之追蹑于长塘湖,复大破之。
贼平,以功封彭泽县侯,寻卒官。
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谥曰穆。
(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六)7.下列句中以与以寇难路险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何不试之以足 B.以中有足乐者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D.可以一战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舒淡泊名利,长期在家,多次谢绝官府的征召,对财物也毫不动心。
B.王舒有军事才能,在征讨逆贼苏峻的战争中,亲自率领军队在武康击败敌寇,斩首众多。
晋书·魏舒传 阅读附答案

晋书·魏舒传阅读附答案 晋书魏舒传魏舒,字阳元,任城樊人也。
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
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
性好骑射,着韦衣①。
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年四十余,郡上计掾察孝廉。
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
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于是自课。
百日习一经,因而对策升第。
除渑池长,迁浚仪令,入为尚书郎。
时欲沙汰郎官。
非其才者罢之。
舒曰:吾即其人也。
襆被而出。
同僚素无清论者咸有愧色,谈者称之。
累迁后将军钟毓长史,毓每与参佐射,舒常为画筹②而已。
后遇朋人不足,以舒满数。
毓初不知其善射。
舒容范闲雅,发无不中,举坐愕然,莫有敌者。
毓叹而谢曰:吾之不足以尽卿才,有如此射矣,岂一事哉!转相国参军,封剧阳子。
府朝碎务,未尝见是非;至于废兴大事,众人莫能断者,舒徐为筹之,多出众议之表。
文帝深器重之,每朝会坐罢,目送之曰: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
迁宜阳、荥阳二郡太守,甚有声称。
征拜散骑常侍。
出为冀州刺史,在州三年,以简惠称。
入为侍中。
武帝以舒清素,特赐绢百匹。
迁尚书。
太康初,拜右仆射。
舒与卫瓘、山涛、张华等以六合③混一,宜用古典封禅东岳,前后累陈其事,帝谦让不许。
以舒为左仆射,领吏部。
舒有威重德望,禄赐散之九族,家无余财。
以年老,每称疾逊位。
时论以为晋兴以来,三公能辞荣善终者,未之有也。
太熙元年薨,时年八十二,谥曰康。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一》)注]①韦衣:用皮革做成的衣服,为卑贱之服。
②画筹:指用筹码计算射箭的成绩。
③六合:指上下和四方,泛指天地或宇宙。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B.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C.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D.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A.台辅,指三公或宰相之位。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理解 (2)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理解1.【湖北武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晋侯之弟扬干乱行曲梁,魏绛①戮其仆②。
晋侯怒,谓羊舌赤③曰:“合诸侯,以为荣也。
扬干为戮,何辱如之?必杀魏绛,无失也!”对曰:“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
其将来辞,何辱命焉?”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
士鲂、张老止之。
公④读其书曰:“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
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
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
不能致训,至于用钺。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公跣而出,曰:“寡人之言,亲爱也。
吾子之讨,军礼也。
寡人有弟,弗能教训,寡人之过也。
子无重寡人之过,敢以为请。
”晋侯以魏绛为能以刑佐民矣,与之礼食⑤,使佐新军。
(选自中华书局《左传》,有删节)【注释】①魏绛:晋国中军司马,主管军法。
②仆:指驾车的人。
③羊舌赤:与后文的士鲂、张老同为晋国大臣。
④公:指晋侯。
⑤礼食:国君在太庙宴请臣子。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失也失:耽误B.其将来辞辞:陈说C.吾子之讨讨:处罚D.子无重寡人之过重:看重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见于司寇A.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B.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C.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D.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侯在曲梁举行盟会,大会诸侯,扬干扰乱了军队行列,魏绛杀了他的车夫。
B.魏绛不惧晋侯问罪,主动来见晋侯,却遭将士伏击,幸得士鲂、张老二人解救。
C.魏绛认为军中将士要服从命令,宁死也不应触犯军纪,所以一定要从严治军。
D.晋侯了解了魏绛的心意后,承认了自己的过失,不但没有杀魏绛,还重用他。
11.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晋书 魏舒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魏舒传》原文及翻译原文:魏舒,字阳元,任城樊人也。
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
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
性好骑射,著韦衣①。
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年四十余,郡上计掾察孝廉。
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
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于是自课。
百日习一经,因而对策升第。
除渑池长,迁浚仪令,入为尚书郎。
时欲沙汰郎官。
非其才者罢之。
舒曰:“吾即其人也。
”襆被而出。
同僚素无清论者咸有愧色,谈者称之。
累迁后将军钟毓长史,毓每与参佐射,舒常为画筹②而已。
后遇朋人不足,以舒满数。
毓初不知其善射。
舒容范闲雅,发无不中,举坐愕然,莫有敌者。
毓叹而谢曰:“吾之不足以尽卿才,有如此射矣,岂一事哉!”转相国参军,封剧阳子。
府朝碎务,未尝见是非;至于废兴大事,众人莫能断者,舒徐为筹之,多出众议之表。
文帝深器重之,每朝会坐罢,目送之曰:“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
”迁宜阳、荥阳二郡太守,甚有声称。
征拜散骑常侍。
出为冀州刺史,在州三年,以简惠称。
入为侍中。
武帝以舒清素,特赐绢百匹。
迁尚书。
太康初,拜右仆射。
舒与卫瓘、山涛、张华等以六合③混一,宜用古典封禅东岳,前后累陈其事,帝谦让不许。
以舒为左仆射,领吏部。
舒有威重德望,禄赐散之九族,家无余财。
以年老,每称疾逊位。
时论以为晋兴以来,三公能辞荣善终者,未之有也。
太熙元年薨,时年八十二,谥曰康。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一》)【注】①韦衣:用皮革做成的衣服,为卑贱之服。
②画筹:指用筹码计算射箭的成绩。
③六合:指上下和四方,泛指天地或宇宙。
译文:魏舒,字阳元,是任城樊地人。
年幼时父亲死去,被外祖父宁氏家收养。
身高八尺二寸,体形容貌秀美伟岸,能喝一石多酒,然而迟钝质朴,不被乡亲们看重。
生性喜好骑马射箭,穿着韦衣,进入山中沼泽地,以捕鱼打猎为业。
《三国志·魏书》阅读训练及答案

《三国志·魏书》阅读训练及答案《三国志·魏书》阅读训练及答案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
柔从兄于,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宗从之。
太祖①平袁氏,以柔为营长。
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
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
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
”成还,皆自励,成为佳吏。
高干既降,顷之以并州叛。
柔自归太祖,太祖欲国事诛之,以为刺奸令史。
处法允当,狱无留滞,辟为丞相仓曹属。
鼓吹②宋金等在合肥亡逃。
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
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
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
柔启曰:“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正如前科,固已纥其意望,而猥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
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
”太祖曰:“善。
”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
文帝③践阼,以柔为治书侍御史,赐爵关萨侯。
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辄杀,而赏告者。
柔上疏曰:“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
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又将开凶狡之群榴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
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以隆天父养物之仁。
”帝不即从,而相诬告者滋甚。
帝乃下诏:“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
”于是遂绝。
帝以宿嫌,欲枉法诛治书执法④鲍勋,而柔固执不从诏命。
帝怒甚,遂召柔诣台⑤,遣使者承旨至廷尉考竞勋,勋死乃遣柔还寺⑥。
初,公孙渊兄晃,为内侍。
先渊未反,数陈其变。
及渊谋逆,帝不忍市斩,欲就狱杀之。
柔上疏曰:“晃及妻子,叛逆之类,诚应枭县,勿使遗育。
而臣窃闻晃先数自归,陈渊祸萌,虽为凶族,原心可恕。
臣以为晃信有言,宜贷其死;苟自无言,便当市斩。
今进不赦其命,退不彰其罪,闭著囹固,使自引分,四方观国,或疑此举也。
”帝不听,竞遣使赍金屑饮晃及其妻子,赐以棺、衣,殡敛于宅。
景元四年,年九十薨。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注】①太祖:曹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晋书·魏舒传阅读附答案
晋书魏舒传
魏舒,字阳元,任城樊人也。
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
身长八尺二寸,姿
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
性好骑射,著韦衣①。
入山
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
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年四十余,郡上计掾察孝廉。
宗党以舒无学业,
劝令不就,可为高耳。
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
己荣乎!于是自课。
百日习一经,因而对策升第。
除渑池长,迁浚仪令,入为
尚书郎。
时欲沙汰郎官。
非其才者罢之。
舒曰:吾即其人也。
襆被而出。
同僚
素无清论者咸有愧色,谈者称之。
累迁后将军钟毓长史,毓每与参佐射,舒常为画筹②而已。
后遇朋人不足,以舒满数。
毓初不知其善射。
舒容范闲雅,发无不中,举坐愕然,莫有敌者。
毓叹而谢曰:吾之不足以尽卿才,有如此射矣,岂一事哉!转相国参军,封剧
阳子。
府朝碎务,未尝见是非;至于废兴大事,众人莫能断者,舒徐为筹之,
多出众议之表。
文帝深器重之,每朝会坐罢,目送之曰: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
迁宜阳、荥阳二郡太守,甚有声称。
征拜散骑常侍。
出为冀州刺史,在州
三年,以简惠称。
入为侍中。
武帝以舒清素,特赐绢百匹。
迁尚书。
太康初,拜右仆射。
舒与卫瓘、山涛、张华等以六合③混一,宜用古典封
禅东岳,前后累陈其事,帝谦让不许。
以舒为左仆射,领吏部。
舒有威重德望,禄赐散之九族,家无余财。
以年老,每称疾逊位。
时论以为晋兴以来,三公能
辞荣善终者,未之有也。
太熙元年薨,时年八十二,谥曰康。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一》)
注]①韦衣:用皮革做成的衣服,为卑贱之服。
②画筹:指用筹码计算射
箭的成绩。
③六合:指上下和四方,泛指天地或宇宙。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B.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
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C.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
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D.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A.台辅,指三公或宰相之位。
三公,指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
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马为三公。
B.孝廉,孝是孝顺父母,廉是敬爱兄长,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
通过选举孝廉,在社会上造成孝顺父母,兄弟和睦的舆论和风尚,起到了一定的社
会教育作用。
C. 封禅,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封多指在泰山顶上筑坛祭天;禅多指在泰山南梁父山上辟场祭地。
D.九族,泛指亲属。
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株连
九族。
6.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舒不愿要虚名。
40多岁时,郡中上计掾访察孝廉,魏舒家族中人认
为他没有学识,所以劝他不要去参加考试,这样就能留下高洁的名声,而魏舒
却坚持学习并最终通过了考试。
B.魏舒为人坦诚。
朝中要淘汰不称职的郎官,魏舒自认为当属被淘汰的人员,便自行整理行装而离职。
此举也令平素没有高论的同僚们深感羞愧。
C.魏舒才华出众。
他的射箭本领得到后将军钟毓的高度评价;转任相国参军后能够筹划决断那些众人不能决断的关于废除或是兴建的大事,也深得晋文
帝的器重。
D.魏舒为官清廉。
无论是在宜阳、荥阳、冀州做官,还是在朝中担任侍中,均因清廉而被人称道;他还把自己的俸禄赏赐赠给了九族中人,家中也没有多
余的钱财。
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毓初不知其善射。
舒容范闲雅,发无不中,举坐愕然,莫有敌者。
(5分)
(2)时论以为晋兴以来,三公能辞荣善终者,未之有也。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