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化学二轮课件:第1部分 专题1 第2讲 阿伏加德罗常数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一编 基本概念与理论 专题二 物质的量学案

专题二物质的量[考试标准]考点一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概念及应用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为n。
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观粒子的集合体。
物质的量的描述对象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如分子、原子、离子等)及它们的特定组合。
2.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 。
物质的量像一座桥梁,把一定数目的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宏观物质联系起来。
3.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 kg(或12 g)C12中所含的原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 ,约为6.02×1023mol-1。
二、摩尔质量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
2.符号:M 。
3.单位:g·mol -1、kg·mol -1。
4.表示方法:M (H 2)=2 g·mol -1,M (SO 2-4)=96 g·mol -1。
5.物质的量(n )、物质的质量(m )和物质的摩尔质量(M )之间的关系:M =mn,变形后,m =n ·M ,n =m M。
三、物质的聚集状态和气体摩尔体积 1.物质的聚集状态有三种:气态、液态和固态在温度和压强一定时,物质体积由三个因素决定:物质所含微粒的数目、微粒之间的距离和微粒的大小。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有固定的熔点。
如氯化钠、纯碱、金刚石和各种金属(汞除外)等都属于晶体。
(2)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没有固定的熔点。
如石蜡、玻璃等属于非晶体。
3.气体摩尔体积(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用符号V m 表示,常用的单位为L·mol -1。
(2)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在标准状况(0 ℃、101 kPa)下,1 mol 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 L ,即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mol -1。
1.2.2 阿伏伽德罗常数 摩尔质量

看一看,1mol微粒的质量有什么规律
O
一个分子或 原子的质量 物质的量 相对分子或 原子质量 1mol微粒 的质量 2.657× 10-23g 1mol
16 16g
P12
H2 O
Al
4.485× 10-23g 1mol
27 27g
H2
3.294× 10-24g 1mol
2 2g
2.990× 10-23g 1mol
1mol O的质量为 2molO的质量为
16 , 16g/mol 氧原子的摩尔质量为M(O)= , 16g 32g
, 。
m n= M
②4.9 克H2SO4含有多少个硫酸分子?
解:硫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8, ∴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g/mol。 n (H2SO4) = 4.9 g 98g/mol = 0.05 mol
————— ≈6.02×1023
1.993×10-26 kg
0.012kg
阿伏伽德 罗常数
二.阿伏伽德罗常数
– 定义: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 阿伏伽德罗常数。 – 符号:NA
NA =
N n
阿伏伽德罗(1776-1856)
通常用6.02ⅹ1023mol-1来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
单位为mol-1
即 : NA= 6.02 ⅹ 1023 mol-1
物质的量与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关系
物质的量 n 微粒数N 阿伏伽德罗常数NAN=NA×n变式
n=
N NA
1mol不同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等, “思考”
NA
那么1mol不同物质的质量是否也相同呢?
不一定相同。因为每一个微粒的质 量不一定相等,当6.02×1023个微 粒放在一起,质量可能不一样了。
高考一轮复习化学习课件第二章热点强化包罗万象的阿伏加德罗常数

3
使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和缩写
避免混淆和误解,提高方程式可读性。
各物质间量关系判断方法
摩尔比例法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确定它们之间的摩尔比例 关系。
质量守恒法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可据此判 断物质间的量关系。
体积关系法
对于气体反应,可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各物质间的量关系。
光电效应实验
通过光照射金属表面,观察金属表面电子的逸出情况,从 而验证光电效应方程和爱因斯坦光电效应理论。
氢原子光谱实验
通过观察氢原子光谱的分裂情况,验证玻尔的原子模型和 量子化理论。
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分享
01
设计实验探究微观粒 子的波动性
利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观察微观粒 子(如电子)通过双缝后的干涉条纹 ,从而验证微观粒子的波动性。
实验设计原则和方法论述
实验设计应遵循科学性原则
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等应符合科 学原理和规范。
实验设计应具有可操作性
实验器材、实验条件等应满足实验要求,实 验步骤应具体、明确。
实验设计应注重安全性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
经典实验案例剖析
阿尔法粒子散射实 验
通过阿尔法粒子轰击金箔,观察粒子的散射情况,从而推 断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晶体结构
晶胞的概念,晶胞中原子、离子或分子的位置关 系。
晶体性质
晶体的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等物理性质与 晶体结构的关系。
微粒数目估算方法总结
利用化学式计算
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计算一定质量或体积的物质中所含微粒的数 目。
利用晶体结构计算
根据晶体的结构,计算晶胞中所含微粒的数目,再推算出一定质量 或体积的物质中所含微粒的数目。
专题02 阿伏伽德罗常数(课件)-2018年高考考前60天化学备考二轮专题理综12题揭秘

本题型在五年高考中考查6次(共12份试卷),试题综合 性较强。高考中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查往往以选择题的
形式,渗透于高中各个知识点中进行考查,试题的知识覆
盖面较大,主要考查Vm的应用、物质微粒的构成、化学键 数目、混合物中(含溶液)原子含量、反应中的微粒变化和能 量变化等。该类试题的特点就是 “容易忽视 ” ,即容易落入 命题者设置的 “陷阱 ”中,因此明确命题者的考查方向和设
A
【答案】D 【解析】 A、N H 是弱碱根离子, 发生水解:N H +H2O
+ 4 + 4
NH3· H2O+H+, 因此 N H
+ 4
数量小于 0.1NA,故 A 错误;B、2.4 g Mg 为 0.1 mol,与硫酸完全反应后转 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2.4×2÷24 mol=0.2 mol, 因此转移电子数为为 0.2NA, 故 B 错误;C、N2 和 O2 都是分子组成,标准状况下,2.24 L 任何气体所含 有的分子数都为 0.1NA,故 C 错误;D、H2+I2 2HI,反应前后系数之和
4. 【2015 新课标Ⅰ卷理综化学】N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8gD2O 和 18gH2O 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 10NA B.2L0.5mol/L 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 H+两种数为 2N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 0.1mol 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 0.2NA D.密闭容器中 2molNO 与 1molO2 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 2NA
相等,即反应后分子总物质的量仍为 0.2 mol,分子数为 0.2NA,故 D 正确。
2.【2017 年高考新课标Ⅲ卷】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 mol 的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第1讲 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
1
2018/5/24
阿伏伽德罗常数正误判断是学习物质的量的一个难点。这类题目是
高考的热点,涉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知识、电化学知识等,
知识的综合性强、思维含量大。教学时要注意以物质的量为核心,一
切知识都是从物质的量入手的;在复习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归纳总结的
方法,从物质的量入手,明确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误区。阿伏伽德罗常
A
)
解析: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相同,都为 CH2,14 g 该混合物含 CH2 的物质的量为 14/14=1 mol,CH2~ 2H,所以 A 正确;合成氨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 到底,B 不正确;铁与过量硝酸反应生成 Fe ,电子 转移数应为 3NA,C 不正确;标准状况下,CCl4 为液 态,气体摩尔体积不适用,D 不正确。
3 2018/5/24
解析:1 个 NO2 和 1 个 CO2 分子中都含有 2 个氧原子,故分子总数为 NA 的 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2NA,A 正确;12 g 石墨烯含有 NA 个 C 原子,每 一个 C 原子为 3 个六边形共用,每一个六边形含有 2 个 C 原子,共有 1NA×1/2 =0.5NA,B 正确;C 项中,NO2 和 N2O4 的最简式均为 NO2,92 g 混合气体中含 NO2 的物质的量为 2 mol,故含有原子的总数为 2×3NA=6NA,C 正确;常温常 压下,不能代入 22.4 L· mol 1 计算 Cl2 的物质的量,D 不正确。
数渗透到整个高中化学知识各个方面,综合性强,对思维的严密性和
准确性要求比较高,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
2 2018/5/24
例题 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 ) A.分子总数为 NA 的 NO2 和 CO2 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2NA B.12 g 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 0.5NA C.常温常压下,92 g NO2 和 N2O4 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6NA D.常温常压下,22.4 L 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
2018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高考化学必修2全套精品课件

的位置,因它在18和36之间,所以必在第4周期,由36号往左数,
应在ⅤA族。
3.原子序数-稀有气体原子序数(相近且小)=元素的纵列数。 第1、2纵列为ⅠA、ⅡA族,第3~7纵列为ⅢB~ⅦB族,第 8~10纵列为第Ⅷ族,第11、12纵列为ⅠB、ⅡB族,第13~17 纵列为ⅢA~ⅦA族,第18纵列为0族。 对于短周期元素,纵列数即是主族序数。第6、7周期的镧 系和锕系各有15种元素。 例如:53号元素处于(53-36=17)第5周期ⅦA族。75号元 素处于(75-54=21)第6周期,差数21,在21-14=7纵行,为第 ⅦB族。114号元素处于(114-86=28)第7周期,差数28,在2814=14纵行,为第ⅣA族。
此题考查学生对于周期表的结构是否熟悉。(1)中Na、 Mg、S为同周期元素,(2)中N、P、As为ⅤA族元素,(3)中 K、Ca、Al都是主族元素,(4)中Cu、Fe、Ag是过渡元素。
1.2003年,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推荐原子序数为
110的元素的符号为Ds,以纪念该元素的发现地(Darmstadt,德 国)。下列关于Ds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B、C )
第三章 第一节 学案12 学案13 第二节 学案14 学案15 第三节 学案16 学案17 第四节 学案18 第四章 第一节 学案19 第二节 学案20
有机化合物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1课时]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2课时]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1课时]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2课时]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1课时]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2课时] 基本营养物质 基本营养物质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其应用课件(39张)(全国通用)

则 1 mol PCl3 与 1 mol Cl2 反应生成的 PCl5 小于 1 mol,增加的 P-Cl 键的数目小于 2NA 个,D 错误。
答案:A
[方法指导] 解答阿伏加德罗常数类题目的“三步 骤”
1.(2017·海南卷)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 A.1 mol 乙烯分子中含有的碳氢键数为 4NA B.1 mol 甲烷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 8NA C.1 L 0.1 mol·L-1 的乙酸溶液中含 H+的数量为
23592U+10n―裂―变→3980Sr+136 54Xe+1010n,净产生的中 子(10n)数为 10-1=9;235 g 核素235 92U 的物质的量为 1 mol,则发生裂变时净产生的中子数为 9NA。
答案:C
5.(2015·广东卷)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3 g Na 与足量 H2O 反应完全后可生成 NA 个
C.温度和压强未知,2.24 L CO2 不一定是 0.1 mol, 转移的电子总数不一定为 0.1NA,错误;D.Al3+水解呈酸 性产生氢离子,阳离子增多,溶液中阳离子总数大于 2NA, 错误。
答案:B
7.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也可能是 3e-)
弱电解质的电离,可水解的盐中的离子数
目多少的判断。如 1 L 1 mol·L-1 Na2CO3 电离、水解
溶液中 CO23-数目小于 NA,因为 CO23-会 部分水解
隐含的可逆 常见的可逆反应(如 2NO2 反应 解质的电离平衡等
N2O4)、弱电
摩尔质量 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如 D2O、18O2、H37Cl 单质的组成除常见的双原子分子(如 H2、
2.阿伏伽德罗常数

mol C—C(Si—Si)键;1 mol SiO2含有4 mol Si—O键
判断混合物中指定微粒数目—求同存异
举例 正误 注意事项 ①28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 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 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②常温常压下,92g NO2和N2O4 b.不同物质找相同如: 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 √ ①、②、③的相同部分 6NA 分别是“CH2 ③16g 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 “NO2”“O”;④中二者 √ 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且 的O原子数为NA 都含3个离子;⑤每摩 ④78gNa2O2和Na2S的混合物中 含有的离子总数为3NA(二者不反 √ 物质中都含两摩尔“O”; ⑥虽然都是水,但二者 应) 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⑤l mol CO2和SO2的混合气体中 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 每个分子中所含中子数 也不相同 ⑥ 18gH2O、D2O组成的物质中 含有的质子数为10NA ×
专题二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综合应用 一定物质中微粒(共价键)数目的判断 宏观量(m、V)与微粒数的换算公式
[说明] ①物质的量、质量、微粒数目的多 少均与温度、压强无关。 ②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与所取溶液的体积无 关。
熟悉每摩常考物质中指定微粒(共价键)数目
举例 ① 0.1 mol· L-1K2CO3溶液中含有K+数目 为0.1NA 正误
a.整体与 部分的关 系 b.溶质 中和溶剂 中都含有 的微粒 c.是离子 还是官能 团
(2)求共价键数
举例 正误 注意事项 ①0.1 mol CaC2中含碳碳 1 mol Na2O2、CaC2中 × 三键数为0.2NA 含O22-、C22-分别是1 ②1 mol苯中含有碳碳双 mol;苯环中的碳碳键 × 键数为3NA 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 ③0.1 mol CCl4中含有的 √ 的一种独特的键,不含 共价键数为0.4NA 有碳碳双键;1 mol白 磷(P4)中含有的P—P键 ④1 mol白磷中含有的 × 的数目为6NA;1 mol P—P键的数目为4NA S8含8 mol S—S键;1 ⑤1 mol甲烷中含有的 √ mol金刚石(硅)中含有2 C—H键的数目为4NA ⑥1 mol金刚石中含有的 碳碳单键数为4N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NH+ + OH 等。 4
■对点练——沿着高考方向训练· 1.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97184012】 A.标准状况下,33.6 L H2O 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 1.5NA B.12 g 石墨和 C60 的混合物中质子总数为 6NA
16 C.0.1 mol Na18 O 与足量 H 2 2 2 O 反应,生成的氧气中含有 0.9NA 个中子
突破点 4
电解质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粒子数目
(1)角度:难电离、易水解的粒子的数目计算以及电解质组成、溶液体积等因 素上突破。 (2)突破方法:细审题、抓“三看”: 一看是否指明溶液的体积;二看是否 有弱电解质或可水解的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如 1 L 0.1 mol· L 1 的乙酸
-
溶液和 1 L 0.1 mol· L-1 的乙酸钠溶液中含 CH3COO-的数目不相等且都小于 0.1NA;三看所给条件是否与电解质的组成有关,如 pH=1 的 H2SO4 溶液中 c(H+)=0.1 mol· L-1(与电解质的组成无关),0.05 mol· L-1 的 Ba(OH)2 溶液中 c(OH-)=0.1 mol· L-1(与电解质的组成有关), 不要忽略溶剂水中的 H、 O 原子 数目。
突破点 3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1)角度:从特殊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特点突破。 (2)突破方法:①熟记特殊物质中所含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 等)的数目,常考查的特殊物质(如 Ne、D2O、18O2、O3、P4、H37Cl、—OH、 OH-等)。
②记住最简式相同的物质,明确微粒数目特点(如 NO2 和 N2O4、乙烯和丙烯、 O2 和 O3 等)。 ③记住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的数目(如 1 mol 硅中含 Si—Si 键的数目为 2NA,1 mol SiO2 中含 Si—O 键的数目为 4NA, 再如 H2O2、 CnH2n+2 中化学键的数目分 别为 3、3n+1 等)。 ④记住摩尔质量相同的物质(如 N2、CO、C2H4 等)。
突破点 5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 (1)角度:突破特殊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得失)数目。 (2)突破方法: ①三步确定电子转移数目
②熟记常考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 反应 Na2O2+CO2 (或 H2O) Cl2+NaOH Cl2+Fe 物质 1 mol Na2O2 1 mol O2 1 mol Cl2 1 mol Cl2 1 mol Fe 转移电子的物质 的量或电子数目 1 mol 或 NA 2 mol 或 2NA 1 mol 或 NA 2 mol 或 2NA 3 mol 或 3NA
【注意】 Cl2 和 Fe 的反应中, 无论 Cl2 的量的多少, 反应产物均是 FeCl3,1 mol Fe 参加反应失去 3 mol e-;1 mol Cl2 和 H2O 反应时,Cl2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 原剂,但该反应是可逆反应,转移电子数小于 NA。
突破点 6 物质转化中的“隐含反应” (1)角度:从特殊条件、特殊反应以及“隐含反应”突破。 (2)突破方法:①记住特殊反应,如 NO 和 O2 在通常条件下易反应;常温下, 铁、铝遇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 ②看是否隐含可逆反应,如 2NO2 +H2O NH3· H2O N2O4、Cl2+H2O HCl+HClO、NH3
考纲定位
命题热点 1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对应学生用书第 5 页) ■储知识——剖解重点难点备考· 1.四个关键问题
2.阿伏加德罗常数应用的六大突破点 求算 N(微粒数)的基本思路:
突破点 1 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 (1)角度:从 Vm=22.4 L· mol 1 的适用条件和物质的状态突破。
D.标准状况下,5.6 L 一氧化氮和 5.6 L 氧气混合后的分子总数为 0.5NA
B [A 项,标准状况下,H2O 是液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错误; B 项,12 g 石墨和 C60 的混合物中所含碳原子数为 1 mol,1 个碳原子中含有 6 个质子,故 12 g 石墨和 C60 的混合物中含有的质子总数为 6NA,正确;C 项,
-
(2)突破方法:一看气体是否处在“标准状况(0 ℃、101 kPa)”;二看标准状 况下,物质是否为气态(如 CCl4、CHCl3、CH2Cl2、H2O、溴、SO3、己烷、 HF、苯、乙醇等在标准状况下均不为气态)。
突破点 2 物质的量(或质量)与物质所处状况 (1)角度:设置与计算无关的一些干扰条件,给出非标准状况下气体的物质的 量或质量,干扰正确判断。 (2)突破方法:排“干扰”,明确物质的量或质量与物质所处状况无关,物质 的量或质量确定时,物质所含的粒子数与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无关。
16 18 0.1 mol Na18 O 与 H O 反应, Na 故生成 0.05 mol 2 2 2 2 O2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18
化学基本概念
第2讲 阿伏加德罗常数
栏目 导航
命题热点1 命题热点2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
复习效果验收
专题限时集训
真题试做 预测尝鲜
命题热点及考频考题 核心素养 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1.微观探析——能通过 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 2017 年Ⅱ卷 T8;2017 年Ⅲ 物质的量、 阿伏加德罗 ——摩尔(mol)、摩尔质 卷 T10; 2016 年Ⅰ卷 T8; 2015 常数等建立微观粒子 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 年Ⅰ卷 T8; 2015 年Ⅱ卷 T10;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 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 2013 年Ⅱ卷 T9 系并能解决一些实际 数的含义。 问题。 2.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 2.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 2.模型认知——能通过 (原子、分子、离子等)数 2017 年Ⅱ卷 T28(4);2016 年 物质的量、 阿伏加德罗 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 Ⅰ卷 T27(3)、T28(4);2016 年 常数等物理量之间的 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 Ⅲ卷 T28(2);2015 年Ⅰ卷 T9;关系形成解决宏观物 有关计算。 质与所含微观粒子数 2015 年Ⅱ卷 T28(1) 问题的思维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