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氮供体型与传统型NSAID对小鼠骨折骨愈合的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一氧化氮在骨与关节疾病中的作用

一氧化氮在骨与关节疾病中的作用

一氧化氮在骨与关节疾病中的作用
徐宏光
【期刊名称】《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年(卷),期】1997(12)5
【摘要】自80年代末期有关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e NO)的生理机制首次报道以来,NO的研究已引起了世界医学界的普遍关注。

其研究领域已涉及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多种学科,证明NO在循环、呼吸、神经、
免疫、内分泌等多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就NO在骨与关节疾病中的作用文
献综述如下: 1 NO的特征通过近年的研究,目前认为NO是一种正常存在的重要生命物质,许多观点与传统观念不同。

在生理状态下,NO几乎全部处于非气体状态,具有高度的弥散性,可作用于除鸟苷酸环化酶外的细胞核内许多含有过渡态金属(特别是铁)、巯基的分子靶及某些含氮物质,与其加合物扮演细胞介质信使或调节质的角色,其释放不足或过多均可引起多种病理改变。

【总页数】2页(P317-318)
【关键词】骨疾病;关节疾病;一氧化氮
【作者】徐宏光
【作者单位】安徽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R684
【相关文献】
1.骨性关节炎发病中一氧化氮的作用及中医药干预的研究 [J], 赵俊峰;苏友新
2.一氧化氮在骨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J], 赵东升
3.一氧化氮在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和辛伐他汀对骨代谢的影响 [J], 李月白;胡新永;王卫东;王义生
4.骨内静脉瘀滞,骨内高压在骨性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家兔?.. [J], 孙刚;王永惕
5.一氧化氮在骨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 [J], 杨林;郭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关节疾病与一氧化氮

骨关节疾病与一氧化氮

骨关节疾病与一氧化氮
潘新华;范毓华
【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年(卷),期】2001(005)020
【摘要】一氧化氮 (NO)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的无机小分子 , 在骨关节系统中主要由软骨细胞产生 , 正常情况下软骨细胞几乎不产生 NO, 在白介素 - 1等细胞因子诱导下通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产生 NO. NO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软骨细胞功能、调节软骨基质代谢 , 从而参与多种骨关节疼痛的形成、发展 .
【总页数】2页(P77-78)
【作者】潘新华;范毓华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4
【相关文献】
1.影响精胺/一氧化氮加合物释放一氧化氮因子及园艺产品吸收一氧化氮特性 [J], 张丽丽;赵莉莉;周杰
2.大鼠小肠移植术后血清一氧化氮及小肠组织一氧化氮合酶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变化 [J], 李瑞;王为忠;杨建军;季刚;李继鹏;雷毅
3.薄层CT在骨关节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J], 周婷;王刚;张骏;赵丽
4.骨关节疾病检查应用薄层CT价值分析 [J], 王伟;王占鳌;关健
5.3D打印技术在基层医院骨关节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J], 宋刚平;唐海斌;傅叶辉;何东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NO供体型心血管药物的研究进展

NO供体型心血管药物的研究进展

一氧化氮供体型心血管药物的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一氧化氮(NO)供体型心血管药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是由于一氧化氮具有舒张血管、降低血压、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的作用,在维持血管张力、调节血压及血流动力学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给予一定剂量外源性的NO将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NO的外源性来源主要是NO供体,它们能够在体内有效释放出NO,而且本身还可参与体内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

本文简要介绍了NO的产生及特征、作用机制及调节以及NO对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生理作用,重点论述了NO供体的化学性质、生物学特点及其最新的研究进展,最后对NO 供体的研发作了展望。

关键词:NO;作用机制;生理作用;心血管疾病;NO供体药物1 NO及其供体的简要介绍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NO )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气体小分子物质,它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和细胞中,广泛参与调节各种生理病理过程,如血管扩张、神经信号传导、免疫炎症的调节、肿瘤发生与转移等[1]。

此外,人们还发现NO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形态建成、种子萌发、根和叶片的生长发育、气孔运动、各种胁迫的响应及抗病防御反应等生理过程都有一定的作用[2]。

NO的生物半衰期极短,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可产生适当水平的NO以维持各系统的机能,但许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可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使NO产生减少,此时补充外源性NO是一种必要的治疗措施,NO供体(nitric oxide donor)正是应这一临床需求而产生的。

NO供体是一类能在体内释放出NO的前体药物,是指不需经NOS催化自行或与其它物质作用产生NO的物质。

鉴于其潜在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多的NO供体被开发和应用于各种相关疾病的治疗。

然而传统的作为NO供体的药物在使用时存在很多缺陷,如:缺乏靶向性和组织特异性、药物作用时间过短、生理稳定性差、对人体毒副作用大、有效剂量难以掌握和控制等。

小鼠骨折及不同治疗方式模型的研究进展

小鼠骨折及不同治疗方式模型的研究进展

小鼠骨折及不同治疗方式模型的研究进展引言小鼠骨折模型是研究骨折治疗新方法以及了解骨折康复过程的重要工具。

通过建立小鼠骨折模型,可以模拟人类骨折,并且方便进行不同治疗方式的研究。

随着生物医学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治疗方式被应用于小鼠骨折模型,包括传统治疗方法和新技术手段。

本文将介绍小鼠骨折模型及不同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在骨折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

小鼠骨折模型的建立小鼠骨折模型的建立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手术法、化学法和物理法等。

手术法是最常用的建立小鼠骨折模型的方法,通过制作骨折口、固定骨折等步骤来模拟人类骨折情况。

化学法是利用化学物质诱导小鼠骨折,常用的化学物质有胶原酶、硫酸铜等。

物理法是利用外力(如剪切力、冲击力)使小鼠骨骼受到破坏并导致骨折发生。

通过不同的建立方法,可以模拟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骨折,从而为研究治疗方式提供多样化的样本。

传统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传统的骨折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是指利用石膏、绷带等外部固定器材保护骨折部位,促进骨折愈合。

手术治疗则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将骨折部位复位固定,促进骨折愈合。

这些传统治疗方式在小鼠骨折模型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研究。

通过对不同治疗方式的比较研究,可以评估其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安全性以及对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

新技术手段的研究进展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手段被应用于小鼠骨折模型的研究。

其中,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是研究热点。

基因治疗通过向骨折部位输送特定基因或调控骨细胞基因表达,促进骨折愈合。

干细胞治疗则是通过将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或骨髓基质细胞,增加骨折部位的细胞来源,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其他新技术手段包括利用成骨细胞因子、3D打印技术等,通过提供骨生成材料或建立复杂的人工支架来促进骨折愈合。

应用前景小鼠骨折模型及不同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为骨折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通过研究不同治疗方式在小鼠骨折模型中的疗效和机制,可以为人类骨折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去铁胺局部注射对小鼠牙槽骨骨改建的实验研究

去铁胺局部注射对小鼠牙槽骨骨改建的实验研究

去铁胺局部注射对小鼠牙槽骨骨改建的实验研究张倩;康非吾【期刊名称】《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年(卷),期】2024(34)2【摘要】目的:探究局部注射去铁胺(desferrioxamine,DFO)通过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调控破骨细胞对牙槽骨骨改建的影响。

方法:对C57小鼠局部牙槽骨注射DFO,通过micro-CT及组织学染色法观察牙槽骨骨量的变化;通过免疫荧光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se,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生成,之后用TRAP、免疫荧光等方法观察体外DFO通过HIF-1α对Raw264.7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结果:Micro-CT及组织学染色显示,DFO局部注射后局部骨密度降低、骨量减少;组织学染色发现,相比对照组,DFO注射组局部破骨细胞数量增多、HIF-1α表达增加;体外细胞培养发现DFO可促进Raw264.7细胞中HIF-1α的表达及其向破骨细胞分化。

结论:DFO局部注射可促进牙槽骨骨改建及Raw264.7向破骨细胞分化。

【总页数】7页(P87-93)【作者】张倩;康非吾【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2【相关文献】1.甲磺酸去铁胺治疗铁蓄积致骨量下降雄性小鼠的实验研究2.正畸力作用下垂直型骨吸收牙周炎大鼠牙槽骨改建的实验研究3.丝线结扎及局部涂抹牙龈卟啉单胞菌对小鼠牙槽骨骨吸收的影响4.可注射仿生牙槽骨组织修复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5.下颌升支截骨去血供后牙槽骨内氧水平变化与骨改建的变化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与骨折愈合

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与骨折愈合

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与骨折愈合
彭勇;李伯友;傅豫川;李宏礼
【期刊名称】《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3(030)001
【摘要】一氧化氮(NO)是一种活性很强的自由基气体,它的生物合成主要受一氧化氮合酶(NOS)调节.人体内的NOS主要有三类:nNOS、eNOS和iNOS.它们在骨折愈合的不同时期表达的强弱有所不同.NO和NOS与骨折愈合的关系密切,调节NO 水平可能是促进骨折愈合的新途径.
【总页数】2页(P29-30)
【作者】彭勇;李伯友;傅豫川;李宏礼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口腔科;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口腔科;武汉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武汉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
【相关文献】
1.活血化瘀汤影响骨折愈合早期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作用机制探讨 [J], 张俐;周海兵;刘烈刚
2.一氧化氮合酶在骨折愈合中的表达调控 [J], 李焰;谭颖徽
3.失感觉/运动神经后钙素基因相关肽对骨折愈合及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J], 周娟;杨亚东;刘丽华;黄玉萍;曾庆栋;陈菲
4.活血化瘀汤对骨折愈合过程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J], 张俐;周
海兵;刘烈刚
5.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系统与骨折愈合 [J], 镐英杰;裴福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穴位注射一氧化氮供体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小鼠的影响

穴位注射一氧化氮供体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小鼠的影响

间各 项指 标 比 较 差 异 均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o 0 ) 结 论 P .5。
明显的缓解作用 。
5周 的 穴 位 注射 一 氧 化 氮供 体 治 疗 对 小 鼠 抑 郁 症 状 没 有
【 键 词 】 一 氧 化 氮供 体 ; 穴 位 注 射 ; 抑 郁 症 ; 疾病 模 型 , 物 ; 应 激 关 动 D : 0 3 6 / . s . 6 2 9 5 . 0 1 1 . 0 文 献 标 志码 : 文 章 编 号 : 6 2 9 5 ( O 1 l - 1 4 O 0I 1 . 9 9 j i n 1 7 —4 5 2 1 . 8 0 8 s A 1 7 — 4 5 2 1 ) 82 9 一2
C n lso 5we knti o ied n rte t n ya u on ne to a oa p rn eivn fe to e rs in o cu in e ir xd o o rame tb c p itijcinh sn p ae trl ig efc n d p e so . c e
sg fc nt if e e r ou n ope fed t s , or e wi e ta a Is s n i e ta on h hr egr inii a d fer nc s we ef nd i n il e t f c d s m t s nd t i u pe son t s m g t e t e oup . s
侯 鹏 , 丹庶 ( 海 交通 大学 医学 院 谢 上 2 02 ) 0 0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要 】 目的 探 究针 刺 治疗 抑 郁 症 是 否 与 局 部 产 生 一 氧 化 氮有 关 。 方 法 慢 性 应 激 抑 郁 模 型 C 7 I 6小 摘 5 B /

一氧化氮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现状

一氧化氮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现状

一氧化氮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现状
静永旺;袁胜涛;张陆勇
【期刊名称】《药学进展》
【年(卷),期】2008(32)12
【摘要】概述一氧化氮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NO-NSAIDs)抗肿瘤药理学实验研究,着重综述该类药物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在NO-NSAIDs 中,NO-阿司匹林被研究得最为深入,其有多种作用机制,包括阻断Wnt信号通路、抑制NF-κB的激活、抑制一氧化氮合酶、调控环氧合酶-2、调节Keap1-Nrf2和MAPK信号通路等,这些机制可能在该类药物的抗癌作用中扮演着不同角色.
【总页数】5页(P543-547)
【作者】静永旺;袁胜涛;张陆勇
【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江苏省新药筛选中心,江苏,南京,210009;中国药科大学江苏省新药筛选中心,江苏,南京,210009;中国药科大学江苏省新药筛选中心,江苏,南京,21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9.19
【相关文献】
1.卟啉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现状及作用机制研究 [J], 程菲;
2.非甾体抗炎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现状 [J], 杨健
3.白藜芦醇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 [J], 于明;张元新
4.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的蟾毒灵研究现状及抗肿瘤作用机制 [J], 宋金成;张晔
5.雷公藤主要活性成分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现状 [J], 李佳鑫;喻子薇;杨世才;石金凤;章津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氧化氮供体型与传统型NSAID对小鼠骨折骨愈合的影响分析[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骨科术后氟比洛芬酯和no-氟比洛芬酯对小鼠骨折损伤模型的干预结果,探讨一氧化氮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nsaid)对骨愈合的治疗作用。

方法 4月龄,体重相近,雄性balb/c小鼠45只分成3组进行腓骨骨折造模。

造模后,a、b两组分别注射氟比洛芬酯和no-氟比洛芬酯50 mg/kg,c组注射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

术后2周、4周x线观察,术后4周测量骨折处骨密度、组织学观察。

结果术后x线示,2周时各组小鼠骨折处两端可见骨痂生长,骨折线模糊,其中b组骨痂范围较其余两组较大。

4周时骨痂完全包裹骨折区域,a组和b组小鼠骨折线完全消失,c组有4只小鼠骨折线仍可见;术后应用一氧化氮型非甾体药物组的小鼠骨密度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小鼠术后4周处死,患肢下肢整体观察中得到,b组小鼠的骨骼肌比a组和c组略有肥大。

结论应用一氧化氮供体型nsaid在减少小鼠不良反应的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骨折愈合。

[关键词] 非甾体类消炎药;骨折;骨愈合;骨密度[中图分类号] r3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4(c)-0018-03骨折后或骨折术后为了缓解疼痛临上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innammatory drug,nsaid)镇痛。

近来多数学者研究倾向于nsaid在镇痛的同时对骨折愈合会产生不良影响[1]。

一氧化氮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是近年来科学家新合成的一种甾体类抗炎药,本实验拟通过各组小鼠骨折后应用不同抗炎药物观察骨痂量及骨密度变化,探讨其对骨折愈合情况的影响,为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组织的修复重建提供一个新的用药途径。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购买的昆明小鼠45只,4月龄,体重21~25 g,雄性balb/c小鼠。

动物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动物中心。

1.2 方法所有小鼠饲养环境相同。

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

1.2.1 小鼠腓骨骨折模型的制作:用10%水合氯醛以3.5 mg/10 g 剂量对小鼠腹腔注射麻醉,针刺脚趾验证麻醉效果。

将左后肢外侧的毛发剃光,左下肢医用酒精消毒清洗。

沿腿部外侧近端到跟骨结节约12 mm处做一个5~7 mm切口。

钝性剥离腓骨周围软组织和肌肉,露出腓骨,将其横行剪断,缝合伤口。

1.2.2 实验动物分组与干预:45只小鼠分为a、b、c 3组,每组15只。

a组为空白对照组不加药物干预,b组术后注射新药no-氟比洛芬酯,c组术后注射传统药物氟比洛芬酯。

药物注射方法为腹腔注射,注射剂量均为 50 mg/kg,术后连续注射7 d。

1.2.3 影像观察和骨密度测定:骨折后2、4周,麻醉下,小鼠仰卧位,行x线检查。

术后4周空气栓塞处死小鼠,取左侧胫腓骨,去除软组织,以lunar双能x线吸收仪扫描,标准兴趣区是以骨折端为中心的2.0 mm×1.5 mm区域,测量骨痂骨密度,同时采集病理标本做切片染色分析。

1.2.4 术后4周处死小鼠,小鼠患肢摘除,拍照。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

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术后x线比较术后x线示,2周时各组小鼠骨折处两端可见骨痂生长,骨折线模糊,其中b组骨痂范围较其余两组大。

4周时骨痂完全包裹骨折区域,a组和b组小鼠骨折线完全消失,c组有4只小鼠骨折线仍可见。

2.2 骨折后4周骨密度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术后应用一氧化氮型非甾体药物组的小鼠骨密度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2.3 患肢下肢观察小鼠术后4周处死,患肢下肢整体观察中得到,b组小鼠的骨骼肌比a组和c组略有肥大。

由左到右依次为a、b、c组。

详见图1。

3 讨论骨折后或骨折术后为了缓解疼痛临床上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innammatory dmg,nsaid)镇痛。

目前对非甾体抗炎药物应用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尚无定论,但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它对骨折愈合有不良影响。

一氧化氮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的问世是近年来抗炎药物研究的重大进展[2],此类药物既抑制 cox,产生抗炎、镇痛,又具有no介导的胃黏膜和心血管保护作用[3]。

比传统的非甾体药物和cox-2的特异性抑制药安全性有大幅提高。

已有报道表明,hct1026(含一氧化氮的氟比洛芬衍生物)能抑制老年痴呆大鼠模型脑部炎症,减少β-淀粉样蛋白沉积[4];还发现hct1026具有抗骨质疏松作用[5]。

由以往研究结果我们已知正常生理条件下,成骨细胞的增殖肢及其骨基质蛋白分泌的功能依赖于少量的no的存在。

no水平的下降,使碱性磷酸酶活性、钙沉积、成骨细胞相关的基因表达下降,使成骨细胞分化抑制[2]。

此外,骨折局部的血流供应是影响骨折愈合的重要因素,骨折no能松弛血管平滑肌、使血管舒张、抑制血小板凝集,改善组织灌注。

骨折早期分泌no可紧急提供骨折区的局部血供[3]。

在骨形成过程中,成骨细胞首先经历增殖阶段,其数目的多少决定骨形成的最初速度,因此刺激成骨细胞增殖的药物有可能促进骨形成。

no-nsaids在体内外释放no的速度比其他类型no供体如硝普钠(snp)和s-亚硝基-n·乙酰-d,l-青霉胺(snap)缓慢。

这也是其区别于其他“经典”no供体药物的重要指标[6-7]。

正因为如此,no-nsaids在成骨细胞分化成熟的各个阶段均起到提供no的作用,且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非甾体药物的使用,分析其可能的机制包括以下几点:传统非甾体药物,而no-nsaids释放no 为一缓慢过程;小剂量缓慢释放的 no 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等一系列过程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体外,no-氟比洛芬酯能有效地抑制基础的和il1刺激的破骨细胞形成与重吸收,而传统氟比洛芬对于破骨细胞的数量几乎没有作用,仅能部分恢复il1的作用[8]。

本实验中的传统非甾体药物为现今临床上常用的cox-2抑制剂氟比洛芬酯,大多实验表明此类药物对骨折愈合有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骨折愈合中,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在起着枢纽作用,前列腺素又是其分化的重要炎性介质,对骨折后的骨形成和再吸收无疑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其中前列腺素e2在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成为骨细胞系和骨细胞的进一步增殖成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机制为促进细胞内环磷酸腺苷的大量表达,环磷酸腺苷作为信号分子促使间充质干细胞募集、增殖及分化,并进一步促进骨折部位的软骨内化骨和膜内化骨。

然而多数动物试验都提示多种选择性cox-2抑制剂均有可能阻碍骨折的愈合。

根本原因都是因为抑制了cox-2的生成进而影响了前列腺素e2的产生。

有研究报道,在动物模型上使用前列腺素e2确实增加了骨折愈合的概率。

系统性或局部注射前列腺素e2也刺激了骨生成。

而且,通过抑制cox而阻断前列腺素的合成,进而减少骨形成。

no-nsaids在体内分解过程中除了释放no 外,还会分解成其相应的非甾体药物,同样会抑制前列腺素e2的生成。

然而它的优点在于,通过释放no开辟了另一条促进骨折愈合的道路,同时也延缓了降解出的传统非甾体药物的生成,继而延缓了对前列腺素e2生成的抑制。

可见,no-nsaids比传统非甾体药物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在临床方面,尤其是骨科领域的新作用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发现,期待着进一步研究使其早日在临床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1]张奕华,彭司勋. 一氧化氮供体型创新药物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9,37(5):387-396.[2]xiao zs,quarlesld,cben qq,et al. effcet of asymmetlh dimel by lalginiue on osteoblastit diffemnlialion[j]. kidney-lnt,2001,60(5):1699-1704.[3]nonmra s.rakano.yamamoto t molecular revent caused bymachanieal stress in bone [j]. matrix bi,2000,19(2):91-96.[4]张超,董英海. 非甾体类消炎药对骨折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临床骨科杂志,2009,12(2):226-229.[5]ann marie simon, bs, j. patrick o’connor, phd. dose and time-dependent effects of cyclooxygenase-2 inhibition on fracture-healing[j].the journal of bone & jointsurgery ·,2007,89-a(3):500-511.[6]carlni m,aldini g,stefani r,et al.nitrosylhemoglobin,an unequivocal index of nitric oxide release from ni.troaspirin: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ies in the rat by esrspectroscopy[j]. j pharm biomed anal,2001,26(4):509-518.[7]陈传意,周剑涛,蒙丽华. 释放一氧化氮型非甾体抗炎药[j].西北药学杂志,2006,21(3):138-140.[8]armour kj,vanl hof rj,2hinour ke,et al.inhibition of bone resorption in vitro and prevention of ovafiectemy induced bone loss in vivo by flurbiprofennitroxybutylester(hctl026)[j]. arthritis rhettm,2001,44(9):2185-2192.(收稿日期:2012-02-15本文编辑:马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