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活动课《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教案鲁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写作《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课件 鲁教版

走近孔子
•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 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 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 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 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 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 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 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 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 记· 孔子世家》。
仁,有杀身以成仁。 4、后生可畏hòu shēng kě wèi 〖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 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 今也。” 5、任重道远、死而后已:rèn zhòng dào yuǎn 〖解释〗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 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 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篇》)释:读书人不 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路程遥远。以实现 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也沉重吗?到死方休,不也遥远吗? 任重道远 6、举一反三jǔ yī fǎn sān 〖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 多事情。
孟子像
《孟子》
• 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 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 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 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 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 七篇。”(《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今天我们所 见的《孟子》七篇,每篇分为上下,约三万五千 字,一共二百六十章。但《汉书· 艺文志》著录 “孟子十一篇”,比现存的《孟子》多出四篇。 赵岐在为《孟子》作注时,对十一篇进行了鉴别, 认为七篇为真,七篇以外的四篇为伪篇。东汉以 后,这几篇便相继亡佚了。
初中综合实践孔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孔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人物之一的历史地位和思想贡献,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素养。
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孔子的生平事迹2. 孔子的主要思想3. 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4. 学生实地参观孔子博物馆、孔庙等场所5. 学生分组进行课题研究,如:孔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孔子教育理念在当代教育的应用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孔子的历史地位和思想贡献,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途径,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
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学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孔子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
4. 实地参观:组织学生参观孔子博物馆、孔庙等地,让学生感受孔子文化的历史底蕴。
5. 分组课题研究:学生分组进行课题研究,教师提供指导。
各小组展示研究成果,分享孔子的思想在现代社会和当代教育中的应用。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
2. 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学成果,深入探讨孔子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
3. 学生实地参观的体验:参观孔子博物馆、孔庙等地,感受孔子文化的历史底蕴。
4. 学生分组课题研究的成果:展示研究成果,分享孔子的思想在现代社会和当代教育中的应用。
5. 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素养。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有关孔子的生平事迹、主要思想等内容。
2. 网络资源:有关孔子的视频、文章、论文等。
3. 实地资源:孔子博物馆、孔庙等场所。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查阅资料、观看视频,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 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孔子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课件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课件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课件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课件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被尊为“圣人”和“亚圣”。
他们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远及日本、朝鲜、欧洲等地,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让我们走近这两位先哲,让他们思想的光环也闪耀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孔子和孟子的生平圣人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没落了,失掉了贵族的地位,《史记》称“孔子贫且贱”,孔子自己也说:“吾少也贱,故能多鄙事。
”(《论语·子罕》)孔子十五岁立志学习,先后做过吹鼓手、仓库和牧场管理员、小司空(掌管工程)及司寇(掌管刑法),曾拜老子为师;五十多岁后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晚年收徒讲学,并著书立说,编修整理了《诗》、《书》、《礼》、《乐》、《周易》、《春秋》等书,直至七十三岁逝世。
孔府亚圣孟子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
他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在母亲的教导下勤奋学习。
青年时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后来退居讲学。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亚圣”。
孔子和孟子作为凡人的一面孔子并不像后来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所吹捧、所神化的那样,是什么不食人间烟火的“文宣王”“大成至圣先师”等等,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现实社会中的人。
他赞美颜回安于贫困,又汲汲于追求富贵,甚至奔走于权贵之门,国君召唤他,他等不及驾好车马,就赶快跑了去。
孔子对他的学生很严厉,批评起来不讲情面,他批评“宰予昼寝”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而有时对他的学生也很亲切孔子为人,有时很豪放,他说他自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可是有时又很拘谨,循规蹈矩不敢超越古代的礼仪一步,他走进朝廷的门,那种谨慎的样子,好像自己没有容身之地一般。
八年级孔孟论学习教案

八年级孔孟论学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孔子和孟子的生平及其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2、引导学生理解孔孟论学习中的重要观点和思想,如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
3、培养学生运用孔孟的学习智慧来指导自己学习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孔孟论学习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理解孔孟论学习中的核心观点,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不耻下问”等。
2、难点(1)领悟孔孟论学习中的深刻哲理,并能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和应用。
(2)体会孔孟言论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熟悉文言文的语言节奏和韵律,增强语感。
2、讲解法: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观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孔孟的学习观点,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思维能力。
4、联系实际法:引导学生将孔孟的学习智慧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相结合,学以致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学习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事情。
那么,怎样才能学好呢?在中国古代,有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和孟子,他们对于学习有着深刻的见解。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孔孟论学习,看看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1、孔子(公元前 551 年公元前 479 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主张“仁者爱人”。
在教育方面,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式教学。
2、孟子(约公元前 372 年公元前 289 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
他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
孟子主张“仁政”,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在学习方面,孟子重视个人的主观努力和道德修养。
(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
〖2021年整理〗《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优秀教案3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教学设计一、孔子小档案1孔子,名丘,字仲尼,山东曲阜人。
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
被人们尊为“圣人”。
思想的核心:仁者爱人;思想精华:有教无类。
《论语》语录体,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是2021多年中国政治伦理与社会伦理的基石,是构建中华文明阶梯的重要典籍,是影响人类文化的100本书之一。
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2故事:孔子小时有过人的才华,周游列国。
“杏坛”,孔子曾经讲学的地方。
韦编三绝: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绳把写书的竹简编联起来。
孔子爱读《周易》,读起来把熟牛皮绳给翻断了。
后来形容勤奋读书。
3 弟子:三千,最突出的有七十余人。
如:颜回(安于贫困)、子贡、子路、冉有、樊迟、子罕等。
4语录人生态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仁者无忧,知者无惑,勇者无惧。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君子忧道不忧贫。
做人格言:·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成仁。
——刚正的人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人交往的原则·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的美德·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无礼,四海之内皆兄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礼之用,和为贵。
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课题
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主备
王学莲
副备
杨香兰王彩兰马菊花侯玲莲
徐小莲晁增芳保守明唐文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孟子,走进这两位先贤的思想世界,亲身体验和了解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综合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整合资料的能力,综合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4)孔子的教育观
有教无类:他主张教育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而要一视同仁,开平民教育之先河
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方面,他提出“因材施教”,重视启发式教育,是现代民主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源头
学思并重:在治学方法上,孔子主张学思并重,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均衡发展:对于学术的传授,孔子教以“文、行、忠、信”四目,并以“诗、书、礼、乐”等内容教导学生故孔子之教,可谓重视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
师:了不起的孔子!了不起的孟子!了不起的同学们!
三、不朽的孔子和孟子
大家听说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吧?大家在学习中善于“温故知新”吗?(生点头)孔子和孟子的许多思想已深入我们的生活里,《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也已经成为成语,至今活跃在现代汉语里你收集到了哪些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故事、名言、警句等,让我们相互交流,彼此丰富吧!
生1:《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研究孔子思想和生平最珍贵的资料,成书大约在战国初期(公元前400年左右)东汉时,《论语》进入经书行列,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之书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其中《论语》被列于首位元明清六百年间,“四书”一直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活动七
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同学们,今天我们回头看孔孟的
思想对我们有什么促进作用呢? 请 就你对孔子和孟子的了解,任选 为人、言行、思想其中一个方面 谈谈自己的看法。
孝道:孝是儿女对父母、长辈养育之
恩的回报,是一种知恩、感恩、报恩的 情感。把这种情感提升到“道”的高度 就是孝道。这是先哲孔孟的贡献。
活动三 孔子和孟子的影响
孔子和《论语》
《论语》的成书约在战国之初, 由弟子门人所集。今本《论语》共 二十篇。书中主要记述了孔子及其 弟子的言行,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 的哲学、政治、学术、教育思想等 等,是研究孔子思想学说的最集中、 最重要的文献,儒家的主要经典, 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大学》、《中 庸》与《论语》、《孟子》合编为 “四书”,其中《论语》被列于首 位。元明清六百年间,“四书”一
直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论语》的影响
《论语》对日本、朝鲜甚至欧洲一些国家都产生过深 远的影响。据统计,日本现存德川幕府时期的《论语》 研究论著就将近九十种。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创业者” 的涩泽荣一(1840-1931),在从事实业的四十余年里, 一直坚持亲自向企业员工讲授《论语》。
十六世纪下半叶,欧洲传教士将《论语》首次传到西 方,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还 有被马克思称“现代政治经济学始祖”的魁奈等欧洲著 名人物,对孔子的思想、人格都十分崇拜。直到现在, 还有不少西方思想家,力图在孔子学说中寻求解决伦理 道德方面问题的启示。所以说,《论语》作为中华民族 重要的精神遗产,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产生过巨大影 响。
《孟子》的影响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 生言行的一部书。五代后蜀时, 《孟子》开始列入“经书”, 南宋朱熹编《四书》时列入了 《孟子》。元、明以后又成为 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 的必读书了。《孟子》中有许 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 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 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教案

- 1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收集、分类整理有关《论语》、《孟子》的重要篇目及相关资料,力求比较全面了解人物,提取孔子与孟子思想的核心。
走近名人。
说说孔子与孟子的人物生平,讲述人物的故事、轶闻、趣事。
3、点击名言。
欣赏名篇。
①背诵孔子与孟子的名言。
选取熟知的孔子孟子文章进行欣赏②辩论时,提醒学生结合史实、辨证地评价人物,教师相机点示。
4、比读名人。
①《论语》、《孟子》比读。
《论语》、《孟子》都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后者较前者又有明显的发展。
《论语》的文字简约、含蓄,《孟子》却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
如果说《论语》给人的感觉是仁者的谆谆告诫,那么《孟子》给人的感觉就是侃侃而谈,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②孔子、孟子比较。
可以从生活时代、政治主张、文章特点风格等方面比较。
例如:孔孟思想比较。
结合收集的资料,就下面选题进行专题发言:●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君主、孔子谈孝道、孔子对富贵的态度、孔子怎样评价自己、孟子心目中的理想君主、孟子谈治理百姓、孟子对当时统治者的态度、……●孟子的性善论、“仁”──孔子思想的核心、“礼”──孔子思想的保守方面、“知”──孔子思想的精华、……交流笔记,根据交流情况重新整理自己的笔记。
6、结合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我眼中的孔子(孟子)”为题写一篇人物介绍。
以孔子或孟子的某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适当援引儒家言论或事例为论据,要写出此名言的现实意义)。
“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利用此活动让学生整理初中生活各方面素材,做好比喻类命题作文的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活动课《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教材分析:孔予和孟予是我国古代的两位大儒,在过去很长的历史时期里,孔了就具有无比崇高的地位。
孟子直接继承和发扬了孑L子的思想,历史上一向孔孟并称。
孔子、孟子离我们
的时代已十分久远,然而他们那杰出的智慧和伟大的人格,仍然会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
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一下孔了和孟子吧!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孟子,对他们的思想和主张有韧步的认识,并从中汲取营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概括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查阅整理概括资料能力的培养,认识孔孟的思想,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导语:孔子、孟子是两位古代儒家代表人物,人们又孔孟并称。
几千年来,他们的思想一直影响着我国,那么,你对他们又了解多少呢?
(■)出示活动目标。
二、活动指导:
(一)建立孔孟小档案
要消除孔子、孟子给我们的遥远感、陌生感,就要尽量从多方面了解他们。
请从以下几个方面搜集相关资料,加以整理后,在班上交流。
1、孔子、孟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
2、孔子弟子和门人。
我们通常说孔子有弟子j干,其中最突出的有七十余人,你可以重点了解其中的几位。
3、《论语》、《孟子》何时被列入“四书”?何时成为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4、孔了、孟-了对周边国家文化有什么影响?
5、了解山东曲申孑L庙、孔府、孔林的特点,规模及收藏品等情况。
方法:
1.把班级分成五个小组,每六个认为一组,每个人负责做两个问题,然后小组在一起讨论完善,最后把成果提交到班里,班里举行一个回报交流会,看看哪个小组存哪个问题上做的最好。
2.让学生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形成一个关于孔子孟子的档案。
3.用自己的话就某个问题写一段文字。
好处:个人主动性既得到发挥,合作与竞争的糈神也有所体现,而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都得到了丰富的知识。
(二)了解孔子、孟子不朽的思想精髓
1、尽可能多的搜集了解《论语>、《孟子》中的成语。
2、了解《论语》、《孟子》中的孔子孟子的社会理想、政治主张、以及他们在修身交友学习方面的见解。
3、就你最感兴趣的某一方面,研读《论语》或《孟‘了》里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与体会。
方法:
1、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文段,找出其中现在还在使用的成语;翻查成语词典或成语故事集之类的工具书,找出出白《论语》或《孟子》的成语,并解释这些成语原意,再解释它们在今天的意义。
2、由教师或语文水平较高的两位同学加以汇集、整理,每一条词语谁解释的最准确,注上这位学生的名字,将结果在班上展示出来。
3、每位同学将整理的词语编成一个小辞典,可以住上编码页码。
4、学生可以上网查阅《论语》《孟子》全文,也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文段,了解孔孟的社会理想,政治主张。
可提出几个方面的问题:如: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君主,孔子谈孝道,孔子对富贵的态度,孔子怎样评价自己,孟子心目中的理想君主,孟子谈治理百姓,孟子对当时统治者的态度等。
5、将学生分小组分工负责查找,然后汇集,在班上交流,学生自己做好整理工作。
6、指导学生对以上几个问题的整理,从中提炼出一个小论题。
论题角度不必太大,也不必人专业化。
确定题目后,围绕题目谈对孔子孟子有关思想的理解及评价,以文字形式提交到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推荐代表参加班里汇报交流活动。
(三)写作练习:
通过以上活动已经掌握了十富的论据。
活动结束后,以孔了或孟了的某一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丈。
内容不限,题目白拟,600字左右。
注意立论要有依据,论证要更充分。
参考题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议
说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j人行,必有我师”析
三、活动评价:
1、这次活动探究性比较强,要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当然,学生
能得到的资料毕竟有限,加上理解水平的限制,在活动中对问题出现片面理解乃至误解是可以原谅的。
2、这次活动存收集和整理信息方面有一定提高,但个别同学收集不够全面。
3、这次活动学生对孔子、孟子有了很大理解,提高了阅读兴趣,有了合作精神,从中汲取了丰富的思想营养。
四、参考资料(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