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人教生物必修二:2-1(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课件

家兔的白毛与短毛 人的体重与身高 小麦的高秆与大麦的矮杆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D
P
×
F1
高
F2
高
矮
高
×
矮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相关概念: 杂交与自交 正交与反交 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遗传因子成对出现
N
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DNA数、染色单体数和同源染色体数的数量变化
DNA 变 化 曲 线
第二次分裂
01
2N
02
4N
03
间期
04
第一次分裂
05
染 色 体 变 化 曲 线
第二次分裂
01
2N
02
4N
03
间期
04
第一次分裂
05
第二次分裂
2N
4N
间期
第一次分裂
染色单体变化曲线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 变 化 曲 线
纯合子(DD,dd) 杂合子(Dd )
02
(1)遗传因子
显性遗传因子(D) 隐性遗传因子(d)
01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配子中只有一个遗传因子。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结论: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得到F2中: 表现型比例: 基因型比例:
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代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 ddRR,1/8 ddRr,1/16 ddRR,1/16和ddRr,1/8 DDrr,1/16和DdRr,1/8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2.1 减数分裂》课件

【例3】某生物体的卵细胞中有18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细胞内含有的染色单体数目是
•ContAe.n9t 条
B.18条
C.36条
( C)
D.72条
【解析】卵细胞中含有18条染色体,即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18 条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后期,因此,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含有36条染色单体。
什么是学习力
什么是学习力-你遇到这些问题了吗
总是 比别人 学得慢
一看就懂 一 做就错
看得懂,但不 会做
总是 比别人学得差 不会举一反三
什么是学习力-含义
管理知识的能力 (利用现有知识 解决问题)
学习知识的能力 (学习新知识 速度、质量等)
长久坚持的能力 (自律性等)
什么是学习力-常见错误学习方式
表示 后期 , 同源染色体 分离,并移向 细胞两极。
(2)减数第二次分裂
a.间期:通常没有或时间很短,染色体不再复制。
b.分裂期:染色体的着丝点 分裂 , 姐妹染色单体 分 开,并移向 细胞两极 。
4.变化结果: 一个精原细胞
经过减数分裂和变形形
成 四个精子 。
三、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形成场所: 卵巢 。
细胞质分裂,最终形成2个子细胞。子细胞中染 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结果
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中无同源染色 2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细胞,精细胞中染色体
体,染色体数目只有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一半
数目、核内DNA数目都只有精原细胞中的一半
说明:①精原细胞:是雄性的原始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体 细胞相同,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精原细胞,也能进行减数分裂。 •Content 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同源染色体分离; 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PPT课件

保护生物多样性策略
01
就地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对 濒危物种进行就地保 护和管理。
02
迁地保护
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 ,移入动物园、植物 园等进行特殊保护和 管理。
03
法律法规保护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禁止对濒危物种的猎 杀、采伐和买卖等活 动。
04
公众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 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 认识和保护意识。
03
人类遗传病与优生优育策略
Chapter
常见人类遗传病类型及特点
单基因遗传病
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如 红绿色盲、血友病等,遵 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多基因遗传病
由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共 同作用,如高血压、糖尿 病等,具有家族聚集性和 较高的发病率。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由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异常 引起,如唐氏综合征、猫 叫综合征等,常导致严重 的生长发育障碍。
水资源危机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影响 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
我国当前面临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01
02
03
04
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等地区水土流失问题 突出,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沙漠化扩展
西北地区沙漠化趋势加剧,对 当地生态和居民生活造成威胁
。
森林资源不足
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 不均,难以满足生态需求。
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变异类型及其产生原因
基因突变的类型、特点及意义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意义
基因重组的类型及意义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02
物种起源与生物多样性
Chapter
物种起源理论及证据
01Biblioteka 0203物种起源理论
包括自然选择、遗传变异 、隔离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课件PPT (2)

3 :1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 . .
高茎
矮茎
请
测交
Dd × dd
预
测
配子 D
d
d
实
验
结
Dd
dd
果
测交后代 高茎
矮茎
?
1 :1
在实际的测交操作过程中,得到64株后代,
高茎30,矮茎34,比例接近1:1
测交结果
...
(1)测交后代的两种表现型的比例: 1∶1 。
孟德尔选择了豌豆作为遗传试. .验. 材料
选取豌豆成功的原因. . .
(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 态下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 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自花传粉
闭花受粉
我们先来学习一些概. . 念. :
两性花 一朵花中既有雌蕊又有雄蕊的花。
:单性花 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雄蕊的花。
...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
1.概述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的验证及分离定律;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
以“红蓝墨水融合的融合遗传”为背景材料,设计问题,导入新 课;首先提出为什么孟德尔会选择豌豆作为遗传试验材料?进而说明选 取豌豆成功的原因;接着讲解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实 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实验结果的现象提出理论解释以及分析的遗传图 解,最后通过测交实验对分离现象进行验证并得出最终结论。
选取豌豆成功的原因. . .
(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自 然状态下是纯种。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 . .
高茎
矮茎
请
测交
Dd × dd
预
测
配子 D
d
d
实
验
结
Dd
dd
果
测交后代 高茎
矮茎
?
1 :1
在实际的测交操作过程中,得到64株后代,
高茎30,矮茎34,比例接近1:1
测交结果
...
(1)测交后代的两种表现型的比例: 1∶1 。
孟德尔选择了豌豆作为遗传试. .验. 材料
选取豌豆成功的原因. . .
(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 态下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 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自花传粉
闭花受粉
我们先来学习一些概. . 念. :
两性花 一朵花中既有雌蕊又有雄蕊的花。
:单性花 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雄蕊的花。
...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
1.概述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的验证及分离定律;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
以“红蓝墨水融合的融合遗传”为背景材料,设计问题,导入新 课;首先提出为什么孟德尔会选择豌豆作为遗传试验材料?进而说明选 取豌豆成功的原因;接着讲解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实 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实验结果的现象提出理论解释以及分析的遗传图 解,最后通过测交实验对分离现象进行验证并得出最终结论。
选取豌豆成功的原因. . .
(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自 然状态下是纯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课件

生物多样性定义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 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
生物多样性价值
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如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 等;间接使用价值如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潜在使用价值则指尚未被发现或利用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评估方法
感性和主动性。
制定实验方案与实施
指导学生根据假设制定实验方案, 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及预 期结果,培养实验设计与实施能 力。
数据收集与分析
教授学生数据收集、整理、分析 的方法,培养数据处理与解读能 力。
结论得出与表达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并能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清晰表 达,培养科学思维与表达能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课件
目 录
• 课件背景与目标 • 遗传与进化基础概念 • 基因表达与调控机制 • 染色体变异与遗传病防治 •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实验技能培养与实践活动设计
01
课件背景与目标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介绍
教材内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涵盖了遗 传学、进化论、生态学等多个领 域,是高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
程。
转录和翻译的区别与联系
03
转录和翻译在细胞内的不同位置进行,但都是基因表达的重要
步骤。
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探讨
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
生物体通过调节基因表达的强度和时间,来控制细胞分化和个体 发育等生命过程。
基因表达调控的方式
包括转录水平调控、翻译水平调控和表观遗传调控等。
遗传现象及其规律
01
02
03
遗传现象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 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
生物多样性价值
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如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 等;间接使用价值如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潜在使用价值则指尚未被发现或利用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评估方法
感性和主动性。
制定实验方案与实施
指导学生根据假设制定实验方案, 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及预 期结果,培养实验设计与实施能 力。
数据收集与分析
教授学生数据收集、整理、分析 的方法,培养数据处理与解读能 力。
结论得出与表达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并能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清晰表 达,培养科学思维与表达能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课件
目 录
• 课件背景与目标 • 遗传与进化基础概念 • 基因表达与调控机制 • 染色体变异与遗传病防治 •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实验技能培养与实践活动设计
01
课件背景与目标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介绍
教材内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涵盖了遗 传学、进化论、生态学等多个领 域,是高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
程。
转录和翻译的区别与联系
03
转录和翻译在细胞内的不同位置进行,但都是基因表达的重要
步骤。
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探讨
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
生物体通过调节基因表达的强度和时间,来控制细胞分化和个体 发育等生命过程。
基因表达调控的方式
包括转录水平调控、翻译水平调控和表观遗传调控等。
遗传现象及其规律
01
02
03
遗传现象
人教版教学课件生物必修二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减数分裂: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 成成熟的有性生殖细胞时进行的细胞 分裂。分裂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 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细胞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减半。
假设:体细胞直接分裂成为两个子细 胞,那有什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险? 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有可能不均匀分配 到两个子细胞。
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成对存 在相对独立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 时彼此分开,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P Dd d
X
Dd
配子 D
D
d
F1 DD Dd
Dd dd
遗传因子应该存在细胞中的染色体上 在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彼此分开。 那么配子这种细胞在形成过程中染色 体是否也彼此分开? 设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6,假设形 成配子时染色体不分开 P 46 X 46 配子 46 23 23 46 F1 92 46 个体会表现大一些
回顾有丝分裂的过程:
前期 中期 间期 末期 后期
减数分裂过程:
第二次分裂 第一次分裂 后期 中期 前期 末期 间期
减数分裂过程:
联会(四分体)
间期
减一前期
减一中期
减一后期
初级生殖母细胞
减二末期
减二后期
减二中期
减二前期
次级生殖母细胞
同源染色体: 形态大小相同,一条来 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 体。 联会: 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时,同源 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此时一对同 源染色体构成了一个四分体。 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时由于同源染 色体分开而实现了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实际上是没同源 染色体参与的有丝分裂。
对比课本17页精子的形成和20页卵子 的形成,你能找到其中的区别吗? 精子的形成过程中,细胞两次分裂都 是均匀分裂,以致1个精原细胞能产 生4个精子。注意4个精子细胞形成后 还得通过变形才能形成精子。 卵子的形成过程中,细胞两次分裂都 是不均匀分裂,以致1个精原细胞只 能产生1个卵子,其余3个小的细胞被 称为极体。
金版人教生物必修二:1-2(课件)

A.2∶2∶1∶1 C.9∶3∶3∶1 【答案】 A
B.1∶1∶1∶1 D.3∶1∶3∶1
(2009年广东理基)基因A、a和基因B、b 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 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 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4.F1杂合子(YyRr)产生配子的情况总结如下:
可能产生 配子的种类
一个精原细胞 一个雄性个体 一个卵原细胞 一个雌性个体 4种 4种 4种 4种
实际能产生配子的种 类
2种(YR和yr或Yr和 yR) 4种(YR和Yr和yR和 yr) 1种(YR或Yr或yR或 yr) 4种(YR和Yr和yR和 yr)
二、自由组合定律实质 1.实质: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 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 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适用条件 (1)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2)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 (3)两对或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
3.细胞学基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 生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后期。
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 律,应选择亲本①和③杂交 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 合定律,可以选择亲本①和②、①和④杂 交 C.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 和④亲本杂交 D.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 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置于显微镜下 观察,将会看到四种类型的花粉,且比例 为9∶3∶3∶1
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 (1AA∶2Aa∶1aa);2种表现型; Bb×BB→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1Bb); 1种表现型; Cc×Cc→后代有3种基因型 (1CC∶2Cc∶1cc);2种表现型。 因而AaBbCc×AaBBCc→后代中有 3×2×3=18种基因型;有2×1×2=4种 表现型。
金版人教生物必修二:2-2、3(课件)

②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中有正常的,则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在已确定是显性遗传的系谱中
①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为伴 X显性遗传。 ②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中有正常的,则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5.遗传系谱图判定口诀 父子相传为伴Y,子女同母为母系;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 父子都病为伴性(伴X);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 母女都病为伴性(伴X)。
1.右图是科学家对果蝇一条 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定结果, 下列有关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 A.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 因是等位基因 B.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 在遗传时遵循着基因的分离 定律 C.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
【解析】 由图可知,图示的基因位于一 条染色体上,这些基因都属非等位基因; 这些基因在遗传时不遵循分离定律;若在 杂合子体内,隐性基因不能表达;染色体 上的DNA是双链DNA,A=T、C=G,故 D正确。 【答案】 D
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 合
类比推理与假说演绎法比较 (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 题→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 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 理的结论→若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证 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假说是错误的。 (2)类比推理法:将未知事物同已知事物的性 质类比,依据其相似性,提出关于未知事物 某些性质的假说——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 不具备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有待观 察及实验检验。 由此可见:对假说演绎法与类比推理法所提 出的假说均需经实验检验,方可得出结论。
(2008年海南生物)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 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 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 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 蝇占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三、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基因重组发生在什么时期? 2.减数分裂的实质是什么?
四、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 1.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 的 。 ⑮自由组合 2.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 生 。 ⑯交叉互换 五、受精作用 1.概念: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 受精卵的过程。 2.实质:精子的 ⑰细胞核 与卵细胞的 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 会 合在一起。 ⑱染色体
3.(2009年南京模拟)下图表示细胞分裂和 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 目的变化,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a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 B.L→M点所示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 关 C.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 数是相等的 D.MN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解析】 GH段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分 裂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为2N,OP段 是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染色体主 要行为
染色单体 同源染色体 产生子细胞
有联会、四分体现象,四分 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 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 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无(0)―→有(4N)―→有(2N) 有(N对) 次级性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有(2N)―→无(0) 无 精细胞或卵细 胞和第二极体
4.(2010年青岛模拟)下图是某一生物个体 的细胞分裂示意图(Ⅰ、Ⅱ)和染色体、染 色单体、DNA分子数目关系图(Ⅲ)。请回 答以下问题:
(1)若图Ⅰ中的2和6表示两个Y染色体,3和 7表示X染色体,则图Ⅰ细胞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 ________条。 (3)若该体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图Ⅱ分 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的子细胞, 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子细胞的基因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Ⅱ中有________个染色单体,如果① 上某位点有基因B,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 是b,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有
2.根据细胞质的分裂方式判断何种细胞
3.图像识别
有丝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 期
①
②
③
①与②的主要区别在于同源染色体的排列方式不同; ①与③、②与③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同源染色体
有丝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中 期
①
②
③
①与②的主要区别在于同源染色体的行为特点不同; ①与③、②与③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同源染色体
3.结果
结果应为实验实际出现的情况,如“孟德 尔分离现象解释实验”中出现的结果为 “得到的64株后代中,30株高茎,34株矮 茎,两种性状分离比为1∶1。
4.结论
结论的得出须依据实验结果,即若出现的 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则得出与先前的假说 一致的结论或“假说成立”,若实验出现 的结果与预期结果不符,则得出的结论应 为“假说不成立”。 由此可知,“假设”应对应“结论”, “预期”应对应“结果”,在实验讨论时 应注意描述的科学性即“如果出现何种结 果,则应有何种结论”。
(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因同源染色体分开而 减半;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暂时加倍,减 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又减半,故减数第二次分 裂前后染色体未变。 (2)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 细胞学基础 ①减Ⅰ间期复制→基因突变。 ②减Ⅰ前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 互换→基因重组。
1.青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多而且形状较 小,为确定其染色体数目,需要制备染色 体标本。科研人员挑选若干组数量相等、 每个体重(5±0.2)g、活动力强、性成熟的 青虾,分别向腹肌注射0.1 mL质量分数不 等的秋水仙素,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 水;24 h后,取出心脏等6种器官组织, 分别制成装片,通过观察和统计,得出结 论。以下是该实验的部分结果,请据此回 答问题。
(5)图Ⅱ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数量关系可用图Ⅲ中的________表示。等 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图Ⅲ中的________。 【答案】 (1)体细胞 (2)8 (3)AB、ab、 ab (4)4 基因突变或染色体交叉互换 (5)乙 甲
三、细胞分裂图像的判断 1.方法 三看识别法
按分裂时期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② 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 ①③②
【解析】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图像识 别,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理由同源染 色体分离,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理 由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③为减
(1)无纺锤体,染色体出现„„无丝分裂 (1)有纺锤体,染色体出现„„(2) (2)无同源染色体变化„„有丝分裂 (2)有同源染色体变化„„(3) (3)细胞质不均等分配„„卵细胞形成过程 (3)细胞质均等分配„„精子形成过程及极 体的分裂
【解析】 图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其内含2对同源染色体;图②表示减数第 二次分裂后期,其内无姐妹染色单体;图 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该生物体内 染色体数为4条;此分裂过程可能是精子 的形成过程,也可能是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答案】 D
6.(2010年山东实验中学测试)下图为某 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
1.假设
“假设”,也称假说或猜测,是指用来说 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也是对所 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参考答案,即依据发现 的事实材料或科学原理,通过创造性思维, 提出初步假定。如“孟德尔分离现象解释 验证”的测交实验中,提出的假说是: “F1(Dd)产生配子时,因等位基因分离, 使得F1产生含基因D和基因d的两种配子, 且其数目相等。”
精子的形成 场所 精巢(睾丸) 两次都均等分裂 1个精原细胞产生 4个精细胞 需要经过变形
卵细胞的形成 卵巢 初级和次级卵母细 胞的分裂均为不均 等分裂 1个卵原细胞产生1 个卵细胞 不需要变形
细胞质分 裂方式
产生的生 殖细胞数
生殖细胞 是否变形
相同点
都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 次,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减数分裂 1.概念: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 ①成熟的生殖 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 的细胞分裂。 ②减半 细胞 2.特点:染色体只复制 ,而细④ ③一次 胞分裂 两次 。 3.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 。 ⑤一半
2.染色体、DNA数量变化曲线
甲中:AB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次级性母 细胞,导致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
CD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 分裂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乙中:EF段表示减数分裂间期;染色体复 制导致细胞核内DNA数目暂时加倍。 GH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源染 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导致子细
最新考纲
高频考点 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的数量变化 2.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联 系与区别 Ⅱ 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 Ⅱ 义 Ⅱ 4.设计实验判定某基因是位 于性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 色体上 5.常染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 的混合型问题中有关个体基 因型的推断及概率计算
1.细胞的减数分裂 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3.动物的受精过程 4.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5.伴性遗传
另外,减数分裂中也可能发生染色体结构和 数目的改变→染色体变异。
1.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某一时期 示意图,1、2、3、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则 ( )
A.该细胞中有四分体4个、DNA分子8个 B.如果a上有E基因,a′相同位置上的基因 是E或e C.由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此细胞分 裂完成将得到四种子细胞 D.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分裂后a与b不能 共存于一个细胞 【解析】 四分体应为2个。a′相同位置上 的基因一定是E。此细胞分裂完成后得到两 种类型的子细胞。 【答案】 D
2.预期
“预期”是在实验设计方案确定以后,实 验正式实施之前,根据假说和原理,对实 验可能出现的结果的判断,是依据提出的 假说进行推理,得出假定性结果或推论, 即“假如假设成立,则应有何种结果”, 如“孟德尔分离现象验证实验,假如假说 成立则有测交的后代应出现Dd与dd为 1∶1的结果,即高茎与矮茎数量比应为 1∶1”。
染色体 数目 变化
DNA 数目 变化 2N→4 N 4N
染色单 染色体 同源染 体数目 组数量 色体对 变化 变化 数变化
2N 2N
0→4N 4N
2 2
N N
2N
2N N N
4N
4N 2N 2N
4N
4N 2N 2N
2
2 1 1
N
N 0 0
中期
后期 性细胞
N
2N N
2N
2N N
2N
0 0
1
2 1
0
0 0
A.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数的比 例为1∶2 B.①②③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均有同源染 色体 C.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② →③→① D.着丝粒数与染色体数的比例为1∶1的 细胞是①②③④ 【答案】 D
(2009年广东)以下①~④为动物生殖细 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
2.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比 较(设体细胞内染色体为2N)
项目
间期 进行分裂 细胞名称
减数第一次分裂
复制 性原细胞复制初级性母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