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帮助残疾人

合集下载

2024年幼儿园大班社会精彩教案《帮助残疾人》

2024年幼儿园大班社会精彩教案《帮助残疾人》

2024年幼儿园大班社会精彩教案《帮助残疾人》一、教学目标1.了解残疾人的生活状态和困难,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

2.学习简单的助人方法,提高幼儿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让幼儿了解残疾人的生活状态和困难。

2.教育幼儿学会尊重和帮助残疾人。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幼儿理解并感受到残疾人的不易。

2.如何引导幼儿主动帮助残疾人,而不是出于同情。

四、教学准备1.教具:残疾人图片、视频、卡片等。

2.环境布置:在教室里设置残疾人生活场景。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残疾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人吗?他们和我们有什么不同?”(二)基本环节1.讲解残疾人的生活困难(1)教师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料,向幼儿讲解残疾人的生活困难。

(2)教师提问:“你们觉得残疾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2.学习助人方法(1)教师出示卡片,上面写有不同的助人方法,如:搀扶、让座、帮助过马路等。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你们觉得哪种方法可以帮助残疾人解决困难?”3.实践活动(1)教师设置残疾人生活场景,让幼儿分组进行实践。

(2)幼儿在场景中,主动帮助残疾人解决困难。

(3)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三)拓展环节1.教师出示残疾人名人故事,让幼儿了解残疾人也可以很优秀。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你们觉得残疾人值得我们尊敬吗?为什么?”(四)结束环节1.教师出示卡片,让幼儿用今天学到的助人方法,为班级的残疾人同学提供帮助。

2.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残疾人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会了尊重和帮助残疾人。

在实践环节,幼儿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能够主动帮助残疾人解决问题。

但部分幼儿在表达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总体来说,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重难点补充:1.教学难点一:如何让幼儿理解并感受到残疾人的不易。

对话示例: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这个图片上的叔叔,他坐在轮椅上,你们知道他为什么不能像我们一样走路吗?”幼儿:“他生病了。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帮助残疾人》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帮助残疾人》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帮助残疾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材第四章《关爱他人》,详细内容为第三节《帮助残疾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残疾人的生活现状,培养他们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残疾人的定义,知道他们生活中的困难,以及如何去帮助他们。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残疾人的同情心,使他们在生活中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残疾人的心理,学会尊重他们,关爱他们。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品质,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PPT,呈现一个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困难场景。

(2)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位残疾人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帮助他们?2. 新课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残疾人的定义及生活中的困难。

(2)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了解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各种不便。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帮助残疾人。

(2)教师讲解解题思路,强调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重要性。

4.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幼儿独立思考并回答。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2)强调关爱残疾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帮助残疾人》2. 板书内容:(1)残疾人的定义(2)残疾人生活中的困难(3)如何帮助残疾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幅关爱残疾人的画。

(2)写一篇关于帮助残疾人的小故事。

2. 答案:(1)画:幼儿可以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关爱残疾人的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残疾人福利院,让他们亲身感受残疾人的生活。

(2)开展“关爱残疾人”主题活动,让幼儿学会尊重、关爱他人。

幼儿园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帮助残疾人》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帮助残疾人》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帮助残疾人》含反思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和需求。

•理解帮助残疾人的重要性。

•掌握基本的帮助残疾人技能。

1.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和关爱之心。

•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和合作能力。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和助人意识。

1.3 情感目标•热爱生活,关注社会。

•培养感恩、尊重、关心他人的情感品质。

•反思自己的生活行为、态度,认识到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2.1 活动1:讲故事讲故事《善心小伙伴》讲解:通过善心小伙伴和残疾朋友相互帮助的故事,引导幼儿认识到残疾人也需要帮助,同时激发幼儿帮助他人的意识。

2.2 活动2:角色扮演教师分配角色:残疾人、帮助者。

让幼儿感受残疾人的生活和需求,在帮助者的协助下,体验残疾人的生活,并展开帮助行动。

2.3 活动3:制作残疾人标志教师向幼儿介绍常见的残疾人标志,引导幼儿认识到这些标志的意义和帮助残疾人的重要性。

然后,让幼儿分组制作残疾人标志,并在校园内放置。

2.4 活动4:观看视频观看残疾人助行的视频,并思考如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3.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们在认知上认识到了残疾人的生活和需求,激发了幼儿帮助他人的意识,培养了幼儿的同理心和关爱之心,同时提高了幼儿的社会交往和合作能力。

在教师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作为帮助者,引导幼儿认识到残疾人的生活和需求,同时帮助残疾人完成日常生活,让幼儿在情感、认知上更加深入地了解并感受到残疾人的生活状态,提高了幼儿的自我保护和助人意识。

在制作残疾人标志的活动中,幼儿们将制作出的标志展示在校园中并介绍标志的用途,让校园中的每个人都了解到残疾人的生活需求,增强了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了感恩、尊重、关心他人的情感品质。

在观看残疾人助行视频的活动中,幼儿们思考如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这有助于幼儿意识到帮助他人是一件值得做的好事情,因为帮助他人可以让他们更加幸福和快乐。

示范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教学设计帮助残疾人

示范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教学设计帮助残疾人

示范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教学设计帮助残疾人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幼儿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2.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和困难,培养同理心;3.学会正确地对待残疾人,并提供适当的帮助;4.培养幼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内容:1.残疾人的定义和种类;2.残疾人的困难和需求;3.帮助残疾人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准备:图片、故事书、手偶等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残疾人生活的视频,引起幼儿对残疾人的关注和兴趣。

2.教师向幼儿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残疾人吗?他们有哪些困难?”鼓励幼儿积极回答,补充观点。

二、讨论(15分钟)1.指导幼儿阅读图片,认识不同类型的残疾人。

教师可以简要介绍每种残疾,鼓励幼儿描述他们面临的困难。

2.分小组讨论:幼儿小组合作,针对一种残疾,列出残疾人的需求和如何帮助他们,并讨论如何提供帮助。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讨论,如“你认为这些人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你会怎样帮助他们?”三、故事分享(15分钟)1.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向幼儿介绍一个残疾人的生活,突出他的努力和希望,并让幼儿思考如何帮助他。

2.幼儿围绕故事展开讨论,分享他们的想法和建议。

四、角色扮演(20分钟)1.教师和幼儿一起玩角色扮演游戏。

教师可以扮演一个残疾人,幼儿扮演志愿者,尝试提供适当的帮助。

2.幼儿反思角色扮演的过程,总结他们在帮助残疾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改进的方法。

五、制作手偶(30分钟)1.教师向幼儿介绍手偶的作用。

鼓励幼儿利用手偶创造一个残疾人形象,并让他们思考如何帮助这个被创造出来的残疾人。

2.幼儿使用材料(纸、布、颜料等)制作手偶,并在手偶上标注残疾人的身体部位,以及如何帮助他们。

六、展示和评价(15分钟)1.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手偶,并向其他幼儿介绍这个残疾人形象的需求和被帮助的方式。

2.教师和幼儿一起评价每个小组的展示,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教学延伸:1.邀请一位残疾人到幼儿园讲解他们的经历和困难,让幼儿亲身感受并提问。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帮助残疾人》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帮助残疾人》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帮助残疾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材《关爱他人》章节,详细内容为帮助残疾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学会关爱和帮助残疾人,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残疾人的概念,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中面临的困难。

2. 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残疾人时,能主动关心、帮助他们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残疾人的心理感受,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关爱和帮助他们。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关爱残疾人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残疾人图片、故事书、视频、轮椅、拐杖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残疾人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他们的特点。

(2)教师邀请几名幼儿模拟残疾人的生活,如坐轮椅、拄拐杖等,让其他幼儿观看并感受残疾人的生活。

2.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帮助残疾人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人物的关爱行为。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帮助残疾人。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场景图片,让幼儿判断哪些行为是关爱残疾人的表现。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帮助残疾人的情景。

4. 讨论与分享(10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关爱残疾人的例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帮助残疾人2. 板书内容:(1)残疾人的概念及生活困难(2)关爱残疾人的方法(3)实际生活中的关爱行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画一幅关爱残疾人的画。

2. 答案:幼儿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在生活中关爱残疾人的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残疾人康复中心,了解残疾人的生活现状。

幼儿园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帮助残疾人》及教学反思(含5篇)

幼儿园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帮助残疾人》及教学反思(含5篇)

幼儿园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帮助残疾人》及教学反思(含5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帮助残疾人》及教学反思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帮助残疾人》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活动中接触残疾人,了解残疾人,增强对残疾人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学习残疾人坚强勇敢、克服困难的精神,从身边做起,关心、帮助随班就读的弱智儿童,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社会公开课《帮助残疾人》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背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得到家庭、社会的关爱多,照顾多,而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比较淡漠。

有的孩子甚至嘲笑残疾人,歧视残疾人,讨厌残疾人,看见残疾儿童甚至直呼他们瘸子、瞎子、傻子。

因此,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残疾人,让他们从小学会关心、爱护他人是迫在眉睫的事。

我们结合5.20全国助残日,组织幼儿参观儿童福利院,慰问那里的残疾儿童,并为他们捐钱、捐物,献上一份爱心。

让幼儿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残疾儿童失去健康的痛苦,学习和生活的艰难;看到福利院的叔叔、阿姨,以及社会各界对残疾儿童的精心照顾和关心。

同时,这儿许多血淋林的、悲惨而真实的故事,对幼儿幼小心灵具有强烈的震撼作用,能积极有效地对孩子进行生动、直观的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

过程实录(一)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接触残疾人,了解残疾人,增强对残疾人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学习残疾人坚强勇敢、克服困难的精神。

2、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从身边做起,关心、帮助随班就读的弱智儿童。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1、带领幼儿参观社会福利院,并拍参观活动录像片。

2、为残疾儿童做一件好事。

(三)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参观了社会福利院,你们在那里看到了什么?幼A:社会福利院里有许多小朋友不会讲话,只会哇哇地叫,老师在为他们做手势。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帮助残疾人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帮助残疾人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帮助残疾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材第四章《我们都是好朋友》,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的“帮助残疾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学会关爱和帮助残疾人,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友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残疾人的基本概念,知道残疾人生活中的困难。

2. 学会尊重和关爱残疾人,愿意为残疾人提供帮助。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幼儿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残疾人的心理感受,学会从残疾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重点:培养幼儿关爱残疾人,愿意为残疾人提供实际帮助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图片、故事书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播放残疾人生活的视频,引导幼儿关注残疾人的生活。

(2)邀请幼儿分享身边残疾人的故事,让幼儿了解残疾人的困难。

2. 例题讲解(10分钟)(1)通过PPT展示,讲解残疾人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2)讲解如何关爱和帮助残疾人,让幼儿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出示图片,让幼儿判断哪些行为是关爱残疾人的表现。

(2)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帮助残疾人的小活动。

(1)每组分享自己的设计,大家共同评价。

5. 互动游戏(10分钟)(1)组织“爱心接力”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2)游戏结束后,引导幼儿分享感受,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帮助残疾人2. 板书内容:(1)残疾人的概念和类型(2)关爱残疾人的方法(3)帮助残疾人的实践活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帮助残疾人的小活动2. 答案示例:活动名称:爱心志愿者活动内容:组织幼儿到附近的残疾人福利院,为残疾人表演节目,送上自己制作的礼物,陪伴他们度过愉快的时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关爱残疾人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幼儿园大班社会详案教案《帮助残疾人》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详案教案《帮助残疾人》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详案教案《帮助残疾人》含反思教学目标:1. 认识并学习如何帮助残疾人。

2. 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3.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重点:探究帮助残疾人的方式与方法。

难点: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

教学材料:《小朋友帮助残疾人》(连环画)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班级、外界不同的人群,并提问:大家看到过哪些残疾人?2.学生积极发言,教师进行引导和补充说明。

3.借用连环画《小朋友帮助残疾人》进行阅读,顺便引导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情况。

4.提问:大家觉得残疾人的生活有多难?他们需要我们做些什么呢?5.学生展开讨论,教师适当引导。

二、重难点教学环节1.读写任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自己编一则小故事,角色中应包括残疾人。

如:有一个叫小明的残疾人,他因为存在一些生理缺陷,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自由活动。

有一天,在下雨的天气里,小明摔倒了,他无法起身,碰巧路过的小文看到了他,就跑来帮他起身,还为他遮雨。

2.角色扮演教师让学生来到教室前排,分给每个小组一个角色,让他们放学的时候,假装残疾人,其他小组成员见到他们,尝试以各种方法帮助他们走路。

3.小组展示每组完成后,选取代表介绍自己的任务完成过程,并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及队友的表现。

三、教学评价1. 活动后,教师进行反思与引导,询问学生们对自己和队友的表现的评价,看看他们是否真正体验到了为残疾人服务的乐趣和内在价值,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整体评价,夸奖学生在本次活动中表现出的友好、热心等优秀品质,体现出爱心和同情之美,以及合作和一个团队接力的重要性。

3. 完成小作文:写一篇文章,效仿连环画中的小故事,描述一下你在实践中如何帮助残疾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帮助残疾人
一、活动背景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得到家庭、社会的关爱多,照顾多,而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比较淡漠。

有的孩子甚至嘲笑残疾人,歧视残疾人,讨厌残疾人,看见残疾儿童甚至直呼他们瘸子、瞎子、傻子。

因此,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残疾人,让他们从小学会关心、爱护他人是迫在眉睫的事。

我们结合5.20全国助残日,组织幼儿参观儿童福利院,慰问那里的残疾儿童,并为他们捐钱、捐物,献上一份爱心。

让幼儿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残疾儿童失去健康的痛苦,学习和生活的艰难;看到福利院的叔叔、阿姨,以及社会各界对残疾儿童的精心照顾和关心。

同时,这儿许多血淋林的、悲惨而真实的故事,对幼儿幼小心灵具有强烈的震撼作用,能积极有效地对孩子进行生动、直观的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接触残疾人,了解残疾人,增强对残疾人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学习残疾人坚强勇敢、克服困难的精神。

2、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从身边做起,关心、帮助随班就读的弱智儿童。

(二)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参观社会福利院,并拍参观活动录像片。

2、为残疾儿童做一件好事。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参观了社会福利院,你们在那里看到了什么?
幼A:社会福利院里有许多小朋友不会讲话,只会哇哇地叫,老师在为他们做手势。

幼B:我看到几个小朋友不会走路,手脚都特别短,还有的脚没有了,只能坐在轮椅上。

幼C:有的小朋友眼睛看不见,他们读书用手摸,走路用一根棒敲着走,真可怜。

师:这些身体有缺陷的人我们叫他“残疾人”,这些孩子身体残疾以后非常痛苦,生活、学习都很困难。

你愿意自己变成残疾人吗?幼:不愿意!师: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小哥哥、小姐姐是怎么变成残疾人的。

2、观看参观活动的录像片(选段1),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师:老师把那天的活动录了下来,你们看哥哥、姐姐和小弟弟怎么了? 他们的眼睛为什么看不见了?他们对小朋友说了些什么?
幼A:哥哥小时候玩炮仗把眼睛炸伤了,他说,现在我什么也看不见,心里真后悔。

幼B:小弟弟说,他生下来眼睛就看不见。

幼C:小姐姐说,前几年他们家里发生火灾,身体烧坏了,眼睛也烧瞎了。

师:小朋友,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危险。

你们一定要记住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千万不要做危险的事情!你们知道哪些事儿是危险的吗?
幼A:不能玩火,要烧起来的,人会烧伤,房子也要烧掉的。

幼B:发生火灾的时候马上打110救火,人要跑到安全的地方去。

幼C:我们不能一个人玩炮仗、会发生危险的。

幼D:炮仗爆炸很厉害,爸爸说,有人结婚放炮仗,一个炮仗掉在新娘的头上,新娘也炸伤了!我从来不玩烟花爆竹。

幼E:不能从高的地方往下跳,会摔坏的。

幼F:爸爸、妈妈不在家时,不能随便开煤气、玩带电的东西。

师:小朋友讲得很好,很对。

我们不能玩火、玩电、玩煤气,不能爬得很高,不要做危险的事儿。

(评:通过残疾人的现身说法和幼儿充分的讨论,震撼幼儿心灵的严酷事实使他们进一步明确不注意安全的严重危害性,从而对此留下深刻的印象。

)
3、观看活动录像片(选段2),继续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师:明明在干什么?他为什么拄着拐杖?
幼:明明说,有一次,爸爸骑摩托车带明明和妈妈出去玩,遇上了车祸,爸爸、妈妈都去世了,明明的腿也断了,再也站不起来了。

师:明明告诉我们什么?
录像:小朋友,我本来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然而现在我却变成了孤儿,我现在最大的痛苦不是失去了双腿,而是没有了父母的关爱,没有了家的温暖。

你们提醒爸爸、妈妈外出开车一定要注意安全。

师:听了明明哥哥讲的话,你们会怎么做呢?
幼A:我们在马路上行走时要遵守交通规则。

幼B:走路要看红绿灯,要走人行道,不乱穿马路。

幼C:不在马路上玩,会被车子撞伤的。

幼D:告诉爸爸、妈妈开车时不要超速,注意安全。

师:马路上车辆很多,一不当心就会发生危险,我们必须时时刻刻都要注意安全。

(评:从交通等方面进一步拓宽安全教育的范围,丰富教育内容。

)
4、看录像片(选段3),引导幼儿感受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1)张海迪阿姨人残志坚,坐在轮椅上看书、读报、写文章,自学成材。

2)歌手郑智化自强不息,成为家喻户晓、大家喜欢的歌唱家。

3)残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在比赛项目中勇夺冠军,走上领奖台。

师:小朋友,看了这三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呢?
幼A:这些残疾人叔叔、阿姨真了不起,我很佩服。

幼B: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了,但是他们很努力,很坚强。

幼C:我还看到过只有一条腿的人跳舞,坐在轮椅上打篮球。

师: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不怕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好身边的事。

5、看录像片(选段4),社会各界关心帮助残疾人。

1)警察叔叔搀扶盲人阿姨过马路。

2)几位小学生为手拿地图的聋哑人夫妇指路。

师:现在社会上都很关心、帮助残疾人。

我们班也有一个弱智的小朋友,你想怎样帮助他呢?
幼A:不许骂他傻子,和他一起玩,帮他上下楼梯。

幼B:帮他上厕所,和他一起画画、游戏。

(评:通过启发幼儿讨论、交流,引导他们增强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
6、结束活动师:让我们来听听大家喜欢的歌曲《爱的奉献》,互相说说在福利院做了什么好事,今后怎样对待残疾人,也可以到外面,边玩边说。

三、活动延伸定期带领幼儿去福利院,盲聋哑学校等去参观、交流,为那里的孩子做好事。

使健康的孩子和残疾的孩子联系更多,接触更多。

四、活动评价幼儿园的安全工作以及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责任重于泰山。

组织幼儿参观福利院是一次很有意义的
社会活动,也是十分有效的教育活动,并且把认知、情感、意志、品质、行为等教育融为一体,孩子们感触深,记得牢。

1、福利院集中了因各种安全事故造成伤残的人员,有火灾,交通事故等,这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活生生的反面教材,一个个惨痛的事实,会对孩子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使他们终身难忘。

同时孩子们通过参观、讨论、看录像等活动,进一步明白了注意安全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增长了有关知识,学会了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2、通过活动使孩子知道,应该正确对待残疾人,同情、照顾、关心、帮助残疾人,从身边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

使幼儿从中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的重要性,感受到帮助他人,奉献爱心所获得的快乐。

同时,要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可贵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