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

合集下载

2023年度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

2023年度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

2023年度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随着全球经济、人口和城市化的增长,地质环境的保护和地质灾害的防治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未来的几年中,我国将继续面临这些问题,因此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是非常必要的。

一、加强地质环境监管地质环境保护的关键在于监管。

加强地质环境监管,需要落实监管责任,确保相关部门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

监管部门应采取科学的手段,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和数据平台,及时掌握地质环境变化的情况。

此外,应落实污染责任追究制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的惩罚,有效地保障人民的生态环境权益。

二、加强城市地质环境调查和评估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地质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加强城市地质环境调查和评估,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城市地质环境的现状,减少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同时,还可以为城市更新和重建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决策依据。

三、加强地质环境保障措施地质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政府应在政策制定和投入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制定和执行环保计划。

另外,公众也应该了解自己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自我保护意识,努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地质灾害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可以提高我国的抗灾能力。

政府应该加大灾后救援和恢复力度,预防工程要立足于科学调查和评估,严格执行标准,遵循科学规律,提高设计的水平。

结语: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是一个长期的持续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地质环境和灾害的发生和影响是全球性的。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和知识共享,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共同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地质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地质灾害则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为了保护地质环境,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在地质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介绍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关系,探讨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在地质学中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措施和方法。

一、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关系地质环境是指地球表层物质和能源的总和,包括大气、水文、地表、岩土、矿产资源等各个方面。

地质环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然而,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给地质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一切对人类生活、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造成威胁或破坏的现象。

例如地震、泥石流、滑坡等都属于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不仅对人类造成直接威胁,还会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改变产生重大影响。

二、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在地质学中的重要性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在地质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保护地质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 预防地质灾害地质环境的保护需要从源头上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通过对潜在灾害点进行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可以有效减少地质灾害的损害。

此外,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如地质工程、地震监测等,提高地质环境的安全性,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保护地质环境的稳定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还包括对地质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对水源、气候和土壤等地质要素的保护,可以维持地质环境的稳定性,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3. 实施生态修复地质灾害造成的破坏需要进行生态修复。

通过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和生态系统的建设等手段,可以修复地质灾害后留下的环境问题,恢复地质环境的生态功能。

三、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的措施和方法1. 加强监测和预测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测是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灾害监测系统,及时获取地质灾害的信息,可以预警和预测灾害的发生,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损失。

浅谈地质灾害

浅谈地质灾害

浅谈地质灾害一、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它的主要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震等等。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崩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

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现象。

二、灾害的识别滑坡发生的前兆:1、泉水复活;2、土体上隆;3、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4、坍塌和松弛;5、变形发生突变;6、裂缝急剧扩张;7、动物异常惊恐、植物正常生长发生变化。

泥石流的识别: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参差不齐;沟槽中构成跌水;形成多级阶地等地面塌陷的前兆:泉、井的异常变化;地面变形;建筑物作响、倾斜、开裂;地面积水引起地面冒气泡、水泡、旋流等;植物变态;动物惊恐。

三、区别和联系滑坡、崩塌、泥石流三者除了相互区别外,常常还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和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1、滑坡与崩塌的关系滑坡和崩塌如同孪生姐妹,甚至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

它们常常相伴而生,产生于相同的地质构造环境中和相同的地层岩性构造条件下,且有着相同的触发因素,容易产生滑坡的地带也是崩塌的易发区。

例如宝成铁路宝鸡绵阳段,即是滑坡和崩塌多发区。

崩塌可转化为滑坡:一个地方长期不断地发生崩塌,其积累的大量崩塌堆积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滑坡;有时崩塌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滑坡运动,且这种转化是比较常见。

有时岩土体的重力运动形式介于崩塌式运动和滑坡式运动之间,以至人们无法区别此运动是崩塌还是滑坡。

因此地质科学工作者称此为滑坡式崩塌,或崩塌型滑坡、崩塌、滑坡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诱发、互相转化:崩塌体击落在老滑坡体或松散不稳定堆积体上部,在崩塌的重力冲击下,有时可使老滑坡复活或产生新滑坡。

浅析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

浅析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

浅析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自然环境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地质环境,但是它具有其特殊性。

人类是地质环境的另一部分,人类发展与地质环境息息相关,淡水资源危机是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其中,地质灾害在我国尤为严重,它不仅危害到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更重要的是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据统计,仅2014年在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0907起,造成51人失踪、218人受伤、349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近54.1亿元,在地质灾害中,特大型地质灾害有61起,其中21人失踪、44人受伤、56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7.7亿元。

所以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急待解决。

标签:自然环境地质环境地质灾害1地质环境的简述地质环境是指各种环境因素的总和,环境因素在这里指的是地球的岩石圈,大气、水圈和生物圈。

通常作为地质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开发利用地形和地貌景观,相对稳定的构造区域,地震强度较低地区,地质遗迹,为人类生活、生态地质环境资源;一个是导致危害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地质灾害和损失。

2我国地质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环境地质问题,淡水资源危机、荒漠化的土地资源、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地球化学循环的环境问题,城市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等等。

其中,在中国日益严重的地质灾害,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并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据2015年3月统计,全国目前共有29万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

数据显示,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是广西、四川、广东等省(区),其隐患点分别比2013年减少4071处、854处和660处。

地质环境部门负责人表示,各级国土资源部在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金融投资,消除大量的地震危险点,但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地震和暴雨天气的影响,随着调查的深入,国家灾害风险点数量仍在增长。

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特点及危害分析3.1滑坡导致土壤沿着软弱岩体斜坡或,或当地斜坡范围内的滑坡的发生,会极大的影响人们的松软的岩石地带是岩土工程建设发生滑坡灾害的主要地段,在河流和地下水活动冲刷下、地震及人工开采等众多其他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下,生命和财产安全。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息息相关,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地质环境中,地质灾害是人类面临的一大挑战。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包括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生态修复等。

一、岩土工程岩土工程是指对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土壤和岩石进行系统的工程控制和治理。

主要包括地基处理、边坡工程、隧道工程等。

地基处理是指对于土壤地基进行加固或改良,以增强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土体加固、针灸加固、土体改良等。

边坡工程是指对于山体边坡进行加固和支护,以防止边坡滑坡等地质灾害。

常见的边坡工程措施包括护坡、加固桩、挡土墙等。

隧道工程是指对于地下隧道进行结构加固和排水处理,以防止地质灾害对隧道的破坏。

岩土工程在地质灾害防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是指通过各种监测手段对于地质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从而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常见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包括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和预警系统。

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主要包括地震监测仪、地质雷达、水土压力传感器等。

通过监测设备,可以实时获得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相关数据。

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基于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预警判断,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群众发布预警信息,以提前采取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地质灾害的预测准确性和及时性,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指通过自然生态恢复和人工修建的方式修复地质灾害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

地质灾害常常伴随着土石流、滑坡等现象,对于周边的植被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生态修复可以通过种植植被、加固土壤等手段,恢复受灾区域的生态系统功能。

种植植被可以增加土壤持水能力和抗冲刷能力,减少水土流失风险。

加固土壤可以提高土壤的抗冲刷和抗滑性能,减轻灾害对土壤的破坏。

生态修复是地质灾害防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灾害产生的损害。

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关系分析

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关系分析
地质事件才是地质灾害。
二 、 质 灾 害与 渐 进 性地 质 环 境 问题 的联 系 地 1 同一 地 区地 质 灾 害和 渐进 性 地 质 环境 问题 可 以并存 . 在
地质环境问题产生的原 因是错综复杂的, 雅
种地质环境 问题可 以有 多种成 因 ,一种地 质 丌 作用或人为活动可 以引发 多种不 同的地 质环境 问题 ,而一种地质环境 问题 的出现 又有可能 为 另一种 问题 的发生创造条件 。地质灾害 与渐进
号异常带恰与北东向断层 重合 , 位于推断的闪长岩体西侧 。此处 良好的效果 , 在实际生产 中含碳 质岩石对其干扰较 大 , 区激 但 本 地表有土门岭组地层 出露。Ⅱ号异常带在推断 的花 岗闪长岩与五 化异常较高还 比较好分辨 , 有些地 区则与矿化异常混淆 , 以分 难 道岭组地层接触带西侧 , 并与两高阻带相 夹的低阻带相吻合 。Ⅲ 辨。可见 高极化率低 电阻率不一定是与矿有关 的异常 , 不应过分 号异 常带处在土门岭组地层 中, 推断土门岭组地层 中有含碳岩石 相 信单 一方法的效果 , 在实际生产 中加 以重视 , 应 与地 质相结合
根据高精度磁测磁场的划分进行了地质 岩层 和侵入岩 的划分 , 在 言南深北 浅。
磁场发生突变的部位 , 且这 些部位又存在线性 分布规律时 , 划分
为断层线 。本区共划 了北西向三条 , 北东 向一条 , E 一条 。 I 南 向
激发极化法 和高精 度磁测在本地 区得 到很好的应用且取得
外动力地质作 用。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不 断扩展 , 人类活动对地 较 快 。
球表面形态和物质组成正在产生愈来 愈大的影 响。因此 , 在形成
三、 结论


地质灾害的动力 中还包括人为活动对 地球表层 系统 的作用 , 即人 为地质作用。 只有对人类生命 财产和生存环境产生影响或破坏 的

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

地质环境问题涉及土地利用、水资源、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等方面,而地质灾害则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山体滑坡和洪水等。

这两者都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的关系,并介绍一些应对策略。

一、地质环境问题1.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地质环境问题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人类通过农业、城市建设和工业活动等方式对土地进行利用,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会导致一系列问题。

例如,过度的农业耕作可能导致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使土壤质量下降。

过度的城市扩张则会消耗大量土地资源,同时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2.水资源水资源是地质环境问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全球范围内,水资源日益短缺,这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水污染等因素的影响。

不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源污染和水灾等问题。

这些问题对农业、工业和人类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威胁。

3.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大量的森林砍伐、物种灭绝和生境破坏等人类活动,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威胁。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不仅会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还会影响农业产量、草原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前地质环境问题中最紧迫的挑战之一。

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全球气温不断上升,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这些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需要采取紧急措施来应对。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地质灾害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最具破坏力的一种。

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可以导致建筑物倒塌、土地震裂和引发海啸等后果。

世界各地都有地震活动,尤其是位于地震带上的地区,经常面临地震威胁。

2.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地质灾害中最具有破坏性和威胁性的一种。

火山喷发释放大量的热能、火山灰和有害气体,可以导致山体崩塌、火山泥流和酸性雨等现象。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地下工程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地下工程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地下工程地下工程是指在地下进行的各种工程活动,包括地铁、隧道、地下室、地下水库等。

然而,地下工程所处的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对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两个方面,探讨地下工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地质环境地质环境是指地下工程所处的地质条件和地貌特征。

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给地下工程的设计、建设和维护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地质环境对地下工程的影响。

1. 地质层的性质地质层的性质对地下工程的承载力、稳定性和抗渗性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建设地铁隧道时,如果地下层的岩土性质疏松、易液化,就会增加隧道的塌陷风险;而如果岩土层具有很高的抗渗性,可以有效地防止地下水渗漏对工程的损害。

因此,在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地质层的性质,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

2. 地下水位和水文条件地下水位的高低和水文条件的复杂性对地下工程的设计、抗渗性和稳定性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高水位会增加地下工程的排水难度和工程稳定性的风险。

在进行地下工程时,需要进行水文勘测,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排水和固结措施,以确保地下工程的安全与稳定。

3. 地下岩溶和地下断层地下岩溶和地下断层是地下工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隐患。

岩溶地质是指由于含有可溶性矿物质而导致的地下岩石的溶蚀现象。

岩溶地质在地下工程中容易造成地表沉降、地下水突然涌出等问题。

地下断层则容易引发地震和地面破裂等危险。

因此,在地下工程的规划和设计中,需要对地下岩溶和地下断层进行详细的勘测,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环境的因素引发的灾害性事件,包括地震、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等。

这些地质灾害对地下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都构成很大的威胁。

下面将从几个常见的地质灾害来探讨其对地下工程的影响。

1. 地震地震是地质灾害中最常见和最具破坏性的一种。

地下工程在地震发生时容易产生坍塌、断裂和涌水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全球环境日益恶化,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人类也充分认识到所有的环境问题都和地质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目前,在我国的环境地质问题中受地质灾害影响而产生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这样不仅会严重影响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安全,更为重要的是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因此,我们应该对地质灾害问题加以高度重视,并逐步提升对地质灾害的防治能力。

我们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获得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实保障.1 地质环境的概述1.1 地质环境的含义我们所说的地质环境主要是指所有环境因素的总和,其中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地球的岩石圈、大气、水圈和生物圈。

地质环境应该包含以下内容:一个是,能够被开发利用的地形和地貌景观,拥有相对稳定的构造区域,一般地震强度不要的地区,地质遗迹,是人类生活、生态地质环境资源;另一个是能够对人们的生存和经济发展构成严重损害的地质灾害。

1.2 目前我国地质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地质环境对我国的影响很大,我国目前面临很多环境地质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淡水资源危机、荒漠化的土地资源、水土流失、因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严重环境问题、地球化学循环的环境问题、城市发展中的环境问题等。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面临的地质灾害问题越来越严峻,它首先会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其次也会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再次也会阻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地质环境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员曾表示,在近几年虽然各级国土资源部对地震所进行的金融投资正在逐步提升,努力消除更多的地震危险点,可是因也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调查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灾害风险点数量并没有下降仍呈现出上涨的趋势。

2 地质灾害的概述2.1 地质灾害的含义在地质环境所产生的所有问题中,地质灾害是其中较为严重的问题,它会造成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我们常说的地质灾害主要是指那些受到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并且会给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产生重大的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或现象。

2.2 地质灾害的范围我们目前对各种不同地质灾害的灾种范围也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进行归类主要涉及以下两种观点:一是我们将那些因地质作用引发的或因受地质条件恶化所产生的自然灾害统称为地质灾害,这主要是指地震、火山、崩塌、滑坡、土地荒漠化、海水入侵、部分洪水灾害、海岸侵蚀等多种灾害;二是我们将那些在岩石圈内部所产生的,主要是受到自然地质作用的影响而产生的自然灾害,这里主要是指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灾害。

2.3 地质灾害的特点地质灾害拥有很多的特点,它主要包括的特点是:它拥有一定的必然性与可防御性、它通常具有随机性和周期性、它有一定的突发性和渐进性、它的形成原因拥有原地复发性和多元性、它的发生往往具体一定的区域性、它所产生的影响拥有复杂性和严重性。

3 环境地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浅谈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韩晓慧,李 元(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二队,河南 洛阳 471000)摘 要:地质环境是自然环境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自身的特殊性。

由于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因此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各种地质灾害风险就显得至关重要。

文章首先简单阐述了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概述,然后说明了环境地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具体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自然环境;地质环境;地质灾害中图分类号:TV68;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5X(2018)02-163-02Discussion on environmental geology and geological disastersHan Xiaohui,Li Yuan(The second exploration team of Henan Coal Geology Bureau,Luoyang 471000,China)Abstract: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and has its own particularity. Because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frequent geological disasters,disasters to the maximum extent. First of all,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geological hazards,and then describes the impact of disasters. Finally,it puts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eological disasters,hoping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personnel.Key words: natural environment; geological environment; geological hazard·163·以从以下两点内容看出:3.1 崩塌的成因崩塌主要发生在那些较为陡峻且切割剧烈的地形,拥有临空的悬崖,在软岩地层岩性坚硬岩层或裂隙带,而崩塌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频繁受到地震影响的地区和人力资源不合理开发造成。

通常崩塌出现在道路的两侧,所以往往引起很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因此,我们一定要对崩塌的易发地带,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应该建造大量的防崩支撑建筑物、防崩拦截建筑物等,确保可以把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

3.2 滑坡的成因滑坡边缘的局部稳定性,因受到重力的作用,容易产生碎屑岩体滑动,就会沿着一个或多个破裂为整个滑动面滑动的过程,最终形成我们所说的滑坡。

滑坡的物质来源主要是活动断裂带拥有强烈运动的新构造、地震区、公共区域。

再加上那些软弱层或拥有大量断裂带的硬岩,是引发滑坡的主要因素。

由于人们乱砍盗伐等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致使森林大大减少,从而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这也是引发滑坡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不合理的开发方式,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高植被覆盖率,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4 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由于地质灾害会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我们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地质灾害的治理和防治工作。

首先,我们应该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制和制度建设,大力提高人们对各种地质灾害的防护意识。

其次,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对地质灾害的预警和防治能力。

再次,我们应该对地质灾害加强研究,不断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最后,我们要对地质灾害加强监测,要确保能够第一时间对各种地质灾害进行准确预报,尽力使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至最低。

我们要把采取的各种地质灾害防护措施和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联系起来,要能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确保起作用能够得到最大发挥。

总之,我们只有对地质灾害多发区事先制定科学、经济、合理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措施,才能确保在灾害发生时,最大限度地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5 结语综上所述,我国是一个受地质灾害影响比较严重的国家,它在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社会属性的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且还会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构成严重阻碍。

因此,我们首先要对本国的环境地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并要意识到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之间的联系,然后采取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确保能够将地质灾害所带来的危害和损失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1] 李振丽.地质灾害灾情进展初探[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4,7(1).[2] 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未来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研究组.中国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研究[M].北京:地震出版社,2014.[3] 殷跃平.全国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及预测图编制[M].第四纪研究,2014(2).[4] 段永侯,罗元华,柳源,等.中国地质灾害[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收稿日期:2017-12-04作者简介:韩晓慧(1988- ),女,河南洛阳人,本科,地质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地质及水工环地质。

把我国在现实情况油田开发中的各种要求与我国陆相储存特征结合,将储层非均质性分为平面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和微观非均质性。

层内非均质性指一个单个砂层内y轴方向上储层特性的变更,以及该层内渗透率比较高段位处,粒度韵律、渗透率韵律的非均匀特性。

油田开发中,层内非均质性是影响单砂层中的注入物和注入物量的要素。

层间非均质性是一套含油层砂层间的差别,并且在剖面上,能够反应泥质岩类在两个相邻储集层间不渗透段的分布状况。

平面非均质性定义为单个储层砂体的形状、大小、接通程度和砂岩内部孔隙、水平面上渗透率的波动导致的非均质性。

微观非均质性是指孔隙连通、喉道粗细和连通水平的分布关系[1]。

1 层内非均质性层内粒度韵律一般包括,正旋回、反旋回和复合旋回,定边油田樊学油区长6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杨静雯(西安石油大学 石油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摘 要:定边油田樊学油区是早已开发过的老油区,该油区的储层类型为低渗砂岩,加上自然能源的欠缺使得生产井开采能力锐减,无法实现长时期的稳产,为了达到油田高效开发、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就必须对该区块储层非均质性进行深入的研讨与探究。

通过统计该区块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来对单砂层渗透率极差、突进系数等做出计算。

以上数据能得到该油区是一个各项非均质性都较强的油区,对这一区块的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对掌握剩余油分布状况和进一步勘探起着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樊学油区;非均质性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75X(2018)02-164-02·1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