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政治一轮复习讲学稿七年级上第五单元走近法律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五单元 走近法律 与法同行 第十课 维护法律尊严(第1课时 生命的价值在哪

(2016年秋季版)山东省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单元走近法律与法同行第十课维护法律尊严(第1课时生命的价值在哪里)教案鲁人版六三制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山东省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单元走近法律与法同行第十课维护法律尊严(第1课时生命的价值在哪里)教案鲁人版六三制)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山东省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单元走近法律与法同行第十课维护法律尊严(第1课时生命的价值在哪里)教案鲁人版六三制的全部内容。
生命的价值在哪里难点样的生命才更具有价值?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的?教法案例教学、多媒体演示、教具多媒体启发引导、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学过程(包括课程导入、新课解析、例题精讲、课堂练习、作业设计等)(一)新课导入2.为什么生1.与世界上的其他生命相比,人的生命有什么不同?ﻫﻫﻫ复习导入:ﻫﻫ命说是一种权利?它要求我们怎么去做?ﻫ3.为什么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为什么说珍爱生命是一种义务?ﻫﻫ4.我们5。
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生命?ﻫ应该怎样珍爱生命?ﻫﻫ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节《创造生命的价值》。
ﻫﻫ(二)自主学习1.怎样实现自我价值?2。
我们为什么要珍惜时间?ﻫ3.我们为什么要用于创造?5。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乐于奉献? 4.我们为什么要乐于奉献?ﻫﻫ(三)新课教学ﻫ珍惜时间ﻫ1、图片显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ﻫ师:时光易逝,生命之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充实自我,展现和提升生命的价值呢?2、教师板书:珍惜时间。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 走近法律(思品)

3、公民履行义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①法律所鼓励的积极去做; ②法律所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③法律所禁止的坚决不做。
• 1.劳动合同法于1月1日起开始施行。 这部法律的实施是由( C )来保 证实施的。 • A 普法宣传 B 道德约束 • C 国家强制力D 自觉遵守
• 2010年4月14日,重庆市司法局原党委书记、局长 文强因犯受贿罪、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等数罪并罚一审被判处死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 案例说明( ) A • ①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②在我 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 的基本要求 ④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 A.①②③ B.①③④ •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判断正误题(对填A,错填B) 1.( A)要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首先要懂法。 2.( A )只有真正尊重他人的权利,才能真正享 有自己的权利。 • 3.( )在现实生活中法律是解决纠纷的唯一方 式。 B • 4.( )对违法犯罪行为采取宽容和迁就的态度 A 也构成了对法律的侵犯,同样会受到法律的追 究。 • 5.( A )权利和义务是紧密相连的,要享有权利, 就必须履行义务。 • 6.( B )通常我们讲“国法”,就是说法律是由 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 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2、法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为什么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①法律为生活制定规矩;
②通过法律解决纠纷,协调关系;
思想品德
七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走近法律
框架体系
7年级上学期政治第5单元知识点

第五单元《走近法律》(知识点)1、法律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答: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警察、法庭、监狱)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什么是法律?答:法律是一种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特殊行为规范,它明确规定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以此来发挥作用和功能。
3、法律有哪些作用?(为什么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答:①法律为生活制定规矩;②通过法律解决纠纷、协调关系;③通过法律制裁违法犯罪。
4、在维护权利的同时,应履行的义务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答:①法律所鼓励的积极去做;②法律所要求的必须去做;③法律所禁止的坚决不做。
5、在法律中,维护权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依法行使权利,(2)依法享有权利,(3)尊重他人的权利。
6、在什么情况下,人们之间的纠纷必须通过法律的途径解决?答:纠纷的产生不仅涉及当事人的利益,还涉及其他人的利益,特别是涉及国家和集体利益的时候,绝对不能通过任何妥协和“私了”的方式加以解决,使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蒙受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之间的纠纷必须通过法律的途径解决。
7、法律与其他规范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答:区别:其他行为规范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它们的产生与国家没有直接关系,而法律必须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联系:其他行为规范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会被国家认可为法律的基本内容。
8、我国现行法律的特征是什么?答:①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①体现了执政党的性质;②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9、在日常生活中除法律约束我们之外,还有哪些行为规范约束着我们?答:还有道德原则、宗教戒律、团体纪律等行为规范在约束着我们。
们。
10、什么是法律上的权利?什么是法律上的义务?答:法律上的权利是指法律赋予人们享有的某种权益;法律上的义务是指法律规定人们应该履行的某种责任。
12、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有什么关系?答: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的,既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每个人既享有权利,又承担义务,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
中考政治一轮复习讲学稿 (七)感受法律的尊严2

2012中考政治一轮复习讲学稿(七)感受法律的尊严2一、看一看,熟悉教材12、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别及犯罪的基本特征。
(P91—95)理解 13、防微杜渐,远离违法犯罪。
(P97—100)了解 二、理一理(重要观点)三、写一写(观点过关)11. 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别及犯罪的基本特征。
涉及的课文:七年级下册第七课 《 感受法律的尊严》 谁都不能违法, 是人们的行为底线P91 违法的含义和类别P93①违法行为含义: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 ,或做出法律所 的行为 ②类别:行政违法 、民事违法 、刑事违法;其中行政违法 、民事违法为 行为犯罪的含义: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P94①具有 的行为(犯罪最本质特征)②是一种触犯 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③依法受到 处罚的行为 12. 防微杜渐,远离违法犯罪。
(涉及课文七下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关系: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行为上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犯违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就会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沼。
违法犯罪所付出的代价极大,青少年应憎恶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
加强自我防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因此①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
②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③从小事做起,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四、练一练,运用巩固(一)选择题(1-10题十二考点,11-22题十三考点)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凡是违法行为都是不道德的行为B、凡是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C、凡是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D、凡是违法行为都是犯罪行为2.下列行为按社会危害程度从重到轻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A.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犯罪。
第五单元 走近法律 教案2(政治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走进法律教学案第一节法律是什么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重点: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难点:现行法律的特征创设情景,展开话题在中学里,我们能学到新知识,增长新的能力,获得新的进步,然而,我们身边也会发生许多不和谐的事情,遭遇一些麻烦。
有的同学会遭到抢劫,有的会被敲诈勒索,等等。
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呢?一、自主预习1、法律是什么?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我国法律的特征是什么?二、小组讨论1、分析教材霍强的案例?2、法院判定肖某等人胜诉的主要依据是什么?3、举例说明法律三大特征的案例?三、小组展示四、课堂巩固单项选择题:1、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这主要说明()A、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D、其他规则、制度不能与法律相抵触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妇联发出“人人行动起来,营造绿色家园”的倡议②12月4日被定为全国法制宣传日③某人犯受贿罪被依法判刑④毒枭刘招华被依法判处死刑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近年来,我国司法机关查处的犯罪案件中,被绳之以法的有普通百姓、领导干部、社会名人。
这表明()①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②我国法律是全体公民共同意志的体现③我国法律是专门用来惩处违法犯罪的④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4、人们将法律往往称之为“国法”,是因为它()A、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B、在全国范围内普遍适应C、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D、是治理国家的工具5、“诚实守信”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道德规范,后来,这一道德规范作为法律条款写进了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一章《总则》之中。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五单元走近法律第二节生活离不开法律教案

生活离不开法律一、设计依据(一)客观依据1、课标要求说明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讲述生活中需要法律,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让学生在了解法律的同时,增进对法律的认同感。
2、教材内容本节课是根据湘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节设计的。
本单元第二节“生活离不开法律”,选用“法律为生活制定规矩”、“通过法律解决纠纷、协调关系”、“通过法律制裁违法犯罪”三个主题,意在说明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讲述生活中需要法律。
3、教学手段学案。
(二)主观依据1、教学目标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法律的作用,通过对法律作用的了解,加强对法律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观念。
②能力目标:培养找寻正确的解决纠纷、矛盾的方式的能力。
③知识目标:法律规定生活的规矩;法律是解决矛盾、纠纷的方式之一;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达到保护合法利益的目的。
2、教学方法①教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探究法。
②学法:讨论式学习法、情景式探究学习法3、教学模式激趣导学,激发活力——走进教材二、设计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强调学习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探究性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念,求得新的发现。
三、过程设计【激趣导学】情境一:帮帮小明学校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义务宣传员小明第一次开普法讲座就遇上了三个棘手人物,爷爷:我都八十多了,快进棺材了,学法还有什么用?父亲:我一不违法,二不犯罪,法律跟我有什么关系?孙子:我还小呢。
没到14岁,不负法律责任,干嘛要学法?怎么说服这一家人呢?请你帮帮小明。
引导学生针对以上说法进行讨论,从而体会到法律伴随人生的整个历程,与人的生活紧密相关。
【走进教材】情境二:信息采集帮助学生理解法律,为生活制定规矩。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制定法律就是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们设立规矩,以此来保障生活的有序和谐。
初一政治《走进法律》的教案

初一政治《走进法律》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身旁有好多规则拘束着我们假如少了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会如何呢法律在我们生活中饰演着何种重要角色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今日的话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到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别的行为规范从而培育尊敬规范尊敬法律的观点
2、认识并掌握法律对人们有规范和保护双方面的作用
三、出示试试题
1、社会生活规则的作用
2、社会生活规则的分类
3、法律的明显特色
4、法律在生活中有何作用
5、我们应建立如何的法律意识
四、合作研究
任务一我们身旁的规则
任务二生活离不开法律
任务三阅读课本第89 至 90 页的情形资料互相沟通后回答
1、你或你的家人有过近似经历假如有请与同学分享
2、假如没有有关法律规定状况将会如何
概括总结:法律拥有的保护作用
五、讲堂小结。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五单元 走近法律 与法同行 第十课 维护法律尊严 第2框 知法于心 守法于

(2016年秋季版)山东省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单元走近法律与法同行第十课维护法律尊严第2框知法于心守法于行教案鲁人版六三制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山东省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单元走近法律与法同行第十课维护法律尊严第2框知法于心守法于行教案鲁人版六三制)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山东省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单元走近法律与法同行第十课维护法律尊严第2框知法于心守法于行教案鲁人版六三制的全部内容。
二、知法于心守法于行【情境导入】撑杆跳比赛刚刚设立时,有一次国际比赛,一位日本运动员拿着长杆,跑到横杆前,突然将长杆插在地上,并两手抓住杆子爬了上去,到了横杆高度时跳了过去,全场都一下子目瞪口呆,因为在当时的撑杆跳比赛规则中,没有规定是否允许爬杆,只是说用杆.这样的比赛成绩算还是不算?……假如体育比赛当中都是这种场景,那会是一种什么样子。
……【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自觉学法守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法律尊严,做知法守法护法公民.2、能力目标:利用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情境体验和感悟,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自觉做到与法同行。
3、知识目标:知道学习法律常识的意义及方法,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会用法律维权。
【自主预习】1、生活中,一些人违了法,犯了罪,却茫然不知;还有一些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非法侵害,却无动于衷,这都与其_________有直接的联系。
2、在自觉学法,增强法律意识的同时,还要向周围的人_______,做法律的义务宣传员,让更多的人了解法律,遵守法律,促进形成人人守法的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中考政治一轮复习讲学稿七年级上第五单元走近法律◇考标解读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识记) 2.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理解)3.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理解)4.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理解)◇考点摘要1、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我国法律的性质我国现行法律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要求,体现了△虽的意志和利益。
3、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1)法律总是通过确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来发挥作用和功能。
法律上的权利是指法律赋予人们享有的某种权益;法律上的义务是指法律规定人们应该履行的某种责任。
(2)权利与义务的关系:①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的,既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每个人既享有权利,又承担义务,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
②权利总是与义务相关联。
要维护权利,就必须履行义务;履行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前提。
(3)在法律上,维护权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依法行使权利、依法享有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
要履行义务,主要做到三个方面:法律所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所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所禁止的坚决不做。
4、法律的作用(1)法律为生活制定规矩;(2)通过法律解决纠纷,协调关系;(3)通过法律制裁违法犯罪。
◇典例精析例1 (2011益阳)以歌曲《同桌的你》而扬名的音乐人高晓松,对自己2011年5月9日晚醉驾的行为供认不讳。
法庭当日宣布审判结果:高晓松因危险驾驶罪被判拘役六个月,罚款四千元。
这体现了法律( )①依靠公民自觉遵守②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对明星具有特殊的约束力④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本题以高晓松醉驾案,考查对法律特征的认识。
解题思路:①③观点错误,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④观点分析正确。
故D正确。
例2下列选项对下边这组漫画认识错误的是( )A、正确,认识到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B、错误,没有认识到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C、正确,认识到权利和义务是由法律规定的D、错误,没有认识到权利和义务是可以分割的【解析】本题考查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应正确把握。
解题思路: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每个公民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我们不但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因此本题的说法错误,没有认识到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答案选B。
◇考点针对性演练一、单项选择题1、(2011连云港)在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严禁考试作弊”、“严禁酒后驾车”、“严禁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等。
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A、人们不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B、维护良好秩序,就必须限制人们的自由C、道德比法律更有约束力D、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2、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刑法修正案》把“酒驾入罪”纳入其中,这表明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享有立法权③刑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④国家健全、完善法律,做到有法可依A、①⑦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下列选项能直接体现法律特征的是A、路人纷纷谴责李某乱闯红灯B、公司制订员工考勤制度C、法院判处林某有期徒刑三年D、学校处分违反校纪的学生4、右图说明了A、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B、法律调整人们社会生活中的所有行为C、法律是具有普通约束力的行为规范D、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5、(2011南京)针对危害广大人民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加重了食品安全犯罪刑罚。
这表明A、我国法律的最主要作用是保护公民权益B、消费者应该依法维权C、我国法律本质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D、生产经营者缺乏诚信6、张某的邻居王某因盖房子侵占了张某的宅基地,张某在与王某协商无果的情况下,一纸诉状将邻居王某告上法庭。
法院经过调查审理,依法作出判决:邻居王某必须在5日内拆掉盖在张某宅基地上的房屋。
这一案件的处理体现了我国法律的①协调人际关系、解决纠纷的作用②制裁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③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功能④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功能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7、在现实生活中,法律并不是解决纠纷的唯一方式,而是解决纠纷的最后方式和手段。
在以下情形中,你认为最适宜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的是A、父亲以佳佳不随父姓为由,拒不支付抚养费B、某班同学因数学老师上课拖堂准备状告该老师C、王虎因同桌给他取“绰号”,与同桌发生激烈争吵D、小丽购买的图书有缺页现象,要求书店予以更换8、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①必须通过妥协和“私了”的方式来解决②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③可以采取报复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④可以通过与侵害者协调和解的方式解决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9、(2011扬州)某艺人因醉驾行为在庭审中忏悔道:“我一直以为喝酒是人的自由,现在因为喝酒失去了自由。
”这句话告诉我们A、享有自由会侵害别人权利B、履行义务必须享有权利C、权利与义务都由宪法规定D、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10、(2011黄冈)下图漫画中的人物A、具有很强的权利义务观念B、只愿多享受权利,不愿多履行义务C、认识到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D、享受到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是对等的11、(2011九江)以下言行中能体现公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是A、“又该缴税了。
”“让我想想怎样少交点税。
”B、“征兵工作开始了。
”“我符合条件,明天就去报名。
”C、“听说你父亲病了?”“这与我无关,我是领养的。
”D、“妈,开学该交学费了。
”“我与你爸离婚了,向他要去。
”12、周末,父亲带着刘丽去神龙大酒店与朋友聚会,长辈们打牌、聊天、喝酒,玩得很尽兴。
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父亲认为虽然酒后驾车违法,但交警可能已下班,不会被查到,执意要开车回家。
此时,刘丽应该对父亲说A、周末交警不会查车,快开车回家B、不能做法律禁止做的事情C、万一遇到交警,就绕道开D、被查到后顶多就是花点钱二、简答题13、(2011临沂)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最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醉酒驾驶机动车,不管情节是否恶劣,是否造成后果,都得按照“危险驾驶”定罪,处以拘役、并处罚金。
材料二:2011年5月17日,北京市东城区法院以“危险驾驶”罪判处著名音乐人高晓松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
高晓松因醉酒驾车,造成四车追尾、三人受伤的交通事故。
(1)醉酒驾车属于什么行为?它和一般违法行为有何区别?(2)高晓松因醉驾处罚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3)请你设计两条禁止酒驾的公益广告。
三、判断说明题14、阅读材料和漫画,回答问题。
材料2011年3月15日,杭州一网友“渔翁”在QQ群上发布消息,称日本核泄漏会污染海水进而影响食盐生产和供应。
这条消息迅速传播,引发两天后全国范围内的抢盐风波。
3月21日,杭州市公安局对“渔翁”作出行政拘留10天,罚款500元的处罚。
小石头:“渔翁”在QQ群上发布该消息是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啊!运用所学知识对“小石头”的观点进行评述。
四、活动探究题15、2011年12月4日,是我国第11个法制宣传日,也是“六五”普法的第一年,为此某校团委开展“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为主题的法制宣传周活动。
特邀请你作为义务宣传员,参与以下活动。
【法制在线】(1)请你列举与在校未成年人关系密切的两部法律。
【权利义务】(2)在我国,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请说出我们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与义务有哪些?(至少各一个)【法治实践】(3)我们今年即将初中毕业,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在履行义务方面,你准备怎样做?第五单元走近法律一、单项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答案 D B C D C C题号7 8 9 10 11 12答案 A C D B B B二、简答题13、解析:本题通过热点材料考查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及法律的最主要特征。
第(1)问通过《刑法修正案》可知醉酒驾车是犯罪行为,犯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区别是基础记忆知识;第(2)问考查教材基础知识;第(3)问是开放性题目,要求言简意赅。
(1)①醉驾属于犯罪行为。
②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一般违法行为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尚未触犯刑法,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而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
(2)说明了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通约束力。
(3)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请不要酒后驾车!酒后驾驶害人害己!酒驾猛如虎等。
三、判断说明题14、解析: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但这些权利的行使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必须依法行使,故上述说法是错误的。
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公民可以行使言论自由,这是我国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公民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要做到以下几点: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四、活动探究题15、(1)《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2)权利:生命健康权、受教育权、肖像权、人身自由权、姓名权等。
义务:受教育的义务,依法纳税义务,孝敬父母的义务。
(3)履行义务应做到: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