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讲座-药物服用知识
健康讲座-安全有效用药的注意事项

健康讲座-安全有效用药的注意事项不恰当用药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常见如皮肤过敏反应、肝肾及血液系统损害等,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还可以导致严重的细菌耐药,使感染性疾病迁延难愈,造成严重后果。
有关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约有78.6%的家庭存有备用药品,70%的家庭存在不当用药行为,每年约有250万人因用错药或药物不良反应致病住院,相当部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在家庭。
有关专家以抗菌药物为例指出,抗菌药物的普及,虽然可以让部分病人好转,但全社会的抗菌药物滥用就容易导致各种细菌的耐药,部分细菌对青霉素耐药率已达90%,说明药物乱用对社会及自然界都有较大影响。
市民用药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尽量避免药品不良反应、达到最佳疗效?以下就相关问题讨论如下:一、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有哪些?有哪些不良的用药习惯容易导致药品不良反应?1、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这一定义将ADR限定为质量合格的药品,尚不包括错误用药引起的反应,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病人不遵守医嘱以及滥用药物导致的意外事故,不合理用药导致了更多更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般根据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与药物药理作用的关系,可分为A型与B型反应。
A型不良反应,又称量变型异常。
主要因药理作用过强所致。
其特点是可预测性,程度轻重与剂量有关,发生率较高而死亡率较低,多与药代动力学特征有关。
药物影响体内离子平衡和靶器官的敏感性过强也属于此类。
B型不良反应,又称质变型异常。
主要指与药物常规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通常难以预测,在药物毒性研究中也难以发现,一般与剂量无关,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
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特异性遗传素质反应、药物依赖性、致癌、致突变、致畸作用等。
2、药品不良反应可影响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常见的有:神经系统(头晕头痛)、呼吸系统(咳嗽)、心血管系统(心悸、胸闷)、皮肤(皮疹、剥脱性皮炎)、血液系统(血小板、白细胞下降)、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肝肾损害等等。
健康讲座-药品不良反应防范与安全用药

健康讲座-药品不良反应防范与安全用药药品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可以用来防病治病,促进患者生理、生化机能的恢复;另一方面也可以引起生理、生化机能紊乱或结构的变化等危害机体的不良反应。
在经历了磺胺酏剂事件、反应停事件等惨痛教训以后,人们才逐步认识到药品的这一特性,并要求药品管理部门通过上市前审批和上市后监测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一、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本身固有的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服用了某种药物后,有时会出现口干、老想睡觉,提不起精神或者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适,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就是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诊断、治疗或预防疾病过程中,按正常用法、用药量使用药物而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即使用合格药品给患者带来任何不适或痛苦的反应都属于药品的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的范围很广,轻者可以是一种或几种症状,重者可以是一种或数种疾病,如使用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长期或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使用咪唑类灭虫药引起的脱髓鞘性脑炎等。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药物也不例外。
药物能治好疾病,消除病人痛苦;也会给病人带来不适,增加痛苦。
任何药品都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但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药品的表现可以有很大的差别,有的人反应轻,有的人反应重;有的人是这种反应,有的人是那种反应。
市场上的假冒伪劣药品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需要对制造假冒伪劣药品、知假卖假、知假用假的违法人员进行严厉打击、从重处罚,彻底从流通领域取缔假冒伪劣药品,但它们不属于药品不良反应的范畴。
二、药物不良反应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具体有哪些表现?(一)药物的副作用:指治疗剂量下,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例如解除消化道痉挛治疗胃痛的阿托品片,会发生口干、心悸、尿闭、视力模糊、眼内压升高等副作用。
中药柏子仁用于养心安神时其润肠通便的作用导致轻泻。
副作用可能是某种疾病的禁忌,如青光眼病人不能应用能使眼内压增高的阿托品。
科学就医合理用药健康知识讲座

科学就医合理用药健康知识讲座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不正确的用药方式可能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者出现不良反应。
为了提高公众对科学就医合理用药的认识,我们举办了这次科学就医合理用药健康知识讲座。
在这次讲座中,我们将重点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药物的正确使用、常见不良反应及防范、合理购药与用药、以及药物搭配注意事项。
药物的正确使用是确保治疗效果的重要一环。
在使用药物之前,我们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指导进行用药。
液体药物在使用前需要摇匀,片剂类药物应遵循正确的服用时间和方法。
此外,用药过程中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疗效或出现不良反应。
对于一些需要长期用药的疾病,患者还应该定期复查,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确保治疗效果最佳化。
药物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是一种常见的问题。
我们将重点介绍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并提供防范措施。
例如,某些抗生素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这时我们可以在用药前食用适量食物,或者换用其他种类的抗生素。
对于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我们应该及时停药,并寻求医生的帮助,以避免病情恶化。
此外,一些特定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影响肝肾功能,所以我们需要经常进行相关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合理购药与用药也是保障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
购买药物时,我们应该选择正规的药品销售机构,并仔细阅读药品包装以确保药物的真实性。
此外,药物过期后不应再使用,正确的药品存储也是保持药效的重要因素。
在用药过程中,我们要避免大量或自行增减药物剂量,以免出现药物中毒或治疗效果不佳的问题。
药物搭配注意事项是提高药物疗效的重要因素。
一些药物在同时服用时会相互干扰,或者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因此,我们在用药过程中应该告知医生或药师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他们对药物搭配进行评估和指导。
此外,饮食和药物也存在相互作用的情况,例如某些药物在空腹时使用效果更佳,而另一些药物需要在饭后服用才能更好被吸收。
通过本次科学就医合理用药健康知识讲座,我们希望能提高公众对药物使用的正确性和安全性的认识。
安全服用药物的科普知识三篇

安全服用药物的科普知识三篇文章一: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是确保安全服用药物的重要步骤。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指导原则:1. 仅按照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使用药物。
2. 阅读药物标签和说明书,并遵循剂量和使用频率的指示。
3. 不要将药物与其他人共用,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可能不同。
4. 如果需要咀嚼、溶解或打碎药片,请先向医生或药师咨询。
5. 在服用药物前,检查药物的有效期和包装完整性。
6. 不要将过期或损坏的药物使用或丢弃,而是按照正确的方式处理。
文章二:避免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药物效果减弱、副作用增加或产生危险的反应。
以下是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的一些建议:1. 在使用新药之前,告知医生或药师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和补充剂。
2. 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避免与特定药物或物质同时使用。
3. 不要改变药物剂量或停止使用药物,除非得到医生的指导。
4. 小心饮酒或使用药物时,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与酒精产生相互作用。
5. 如果出现任何不寻常的症状或副作用,立即告知医生或药师。
文章三:儿童和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儿童对药物的反应和代谢方式可能与成人不同。
以下是在儿童服用药物时需要注意的事项:1. 仅使用儿童专用药物,并按照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使用。
2. 使用合适的剂量,根据儿童的体重和年龄确定剂量。
3. 避免给婴儿和幼儿使用含有阿司匹林的药物,以防止潜在的风险。
4. 不要将儿童的药物与其他人共用。
5. 注意儿童对药物的反应,如果出现任何不寻常的症状或副作用,立即告知医生。
以上是安全服用药物的科普知识的三篇文章,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和儿童使用药物的注意事项。
科普用药知识

科普用药知识1.遵循医嘱用药: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和用药指导使用药物,不要自行调整剂量或改变用药方式。
2.了解药物过敏史:在使用新药前,告知医生自己的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过敏的药物。
3.按时服药: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服用药物,以保持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浓度,发挥最佳疗效。
4.不要随意停药:除非医生明确指示,否则不要随意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导致疾病复发。
5.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了解正在使用的药物是否与其他药物存在相互作用,避免同时使用可能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
6.合理用药:遵循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不要将药物用于非治疗目的或超出适用范围。
7.注意药物副作用:了解所使用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并在出现不适时及时告知医生。
8.不要滥用抗生素:抗生素仅适用于细菌感染,不适用于病毒感染。
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增加和菌群失调。
9.避免长期大量使用激素类药物:长期大量使用激素类药物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等不良反应。
10.儿童用药需谨慎:儿童用药需要根据年龄、体重等因素调整剂量,避免过量或不足。
1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需谨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药物时需要考虑药物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12.老年人用药需谨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减弱,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
13.妥善保管药物:将药物存放在干燥、阴凉、避光的地方,避免高温和潮湿导致药物变质。
14.定期复查:在使用药物治疗期间,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和药物副作用,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15.注意饮食调理:在用药期间,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物与药物产生相互作用或影响药物吸收。
16.了解药物成分:在购买药物时,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成分和用法用量等信息。
17.避免饮酒:在使用某些药物时,如头孢类抗生素、镇静剂等,应避免饮酒,以免导致不良反应或加重药物副作用。
18.谨慎使用中药:中药成分复杂,可能存在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因此在使用中药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健康讲座-中药的合理应用

健康讲座-中药的合理应用一、 理性对待中药的毒副作用发生中药不良反应及中毒事件主要原因:①用药指证不明确、②违反禁忌证、③给药剂量过大或过小、④疗程过长或过短、⑤给药途径不适宜、⑥质量欠佳、⑦炮制不当、⑧煎服方法不当、⑨配伍不合理、⑩个体差异。
适度控制和避免人为因素,关注个体差异,可以降低或消除中药的毒副作用。
二、什么是“合理用药”?合理用药:用医药学综合知识及管理学知识指导用药,在充分了解疾病和药物的基础上,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达到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医疗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三、 如何安全合理使用中药1 辩证论治中医药理论之精髓在于“辩证施治”。
即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辨别疾病的不同属性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收集病人的各种病情资料,应用“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脏腑”,结合病因进行分析归纳,定出治病法则、处方、用药。
因此,合理应用中药必须根据正确的“辩证”再进行“论治”。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用药物及制定用药剂量通常情况下,病情轻、病势缓、病程长者用量宜小,病情重、病势急、病情短者用量宜大。
小儿、老人、妇女产后及体质虚弱的病人,因对药物代谢能力不全或衰退,肌体耐受能力差,易发生药物蓄积,引起毒性反应,因此应减少用药量, 3针对病情制定合理给药时间及疗程①合理的给药时间:治疗胸膈以上疾病如眩晕、头痛、目疾、咽痛等药物,及某些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均宜饭后服;治疗病在胸腹以下,如胃、肝、肾等脏疾患的药物,如健脾药、止泻药,及滋腻碍胃的补益药则宜饭前服;镇静安眠药于睡前1~2小时服用;治疟药宜在疟疾发作前两小时服用;驱虫药于清晨空腹或睡前服。
②热服、温服与冷服:一般汤药多宜温服,忌大热或过冷,对于丸、散剂等固体药剂,除特别规定外,一般都宜温开水送服。
止吐药是寒吐宜热服,热吐宜凉服,并宜在服药前先嚼一片生姜或橘皮,防止呕吐。
③疗程:服用药物讲究疗程,若用量不够而自行断药则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若长期超剂量服用,却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因此服药应遵循医嘱或说明书上要求进行。
合理用药健康知识讲座内容

合理用药健康知识讲座内容合理用药健康知识讲座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我是XX医院的XXX医生。
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合理用药的健康知识。
合理用药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和关注的重要问题,它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我们的讲座中,我将重点介绍以下几个内容:一、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二、如何避免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三、如何合理搭配药物四、药物与饮食的相互作用五、药物与药物的相互作用一、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首先,我们来讲一下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
正确的使用方法可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使用方法:1.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
我们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和说明书的要求来使用药物,包括剂量、频率和持续时间。
不得擅自更改药物的使用方法。
2.正确的用药时间。
有些药物需要在饭前或饭后使用,有些药物需要空腹服用,我们要根据药物的要求来正确地选择用药时间。
3.正确的用药方式。
药物可以以不同的方式使用,包括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等。
我们需要根据药物的特性和处方来选择正确的用药方式。
4.正确的保存药物。
药物应该存放在干燥、避光、通风且不易触及儿童的地方,以防止药物失效或造成意外事故。
二、避免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是很常见的问题,它们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健康,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
下面是一些避免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的方法:1.不滥用非处方药。
很多非处方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获取,但滥用这些药物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严重影响。
所以,在服用非处方药之前,一定要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
2.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使用药物。
药物的滥用和依赖往往是因为我们过度使用药物或长期使用药物。
因此,在用药期间,我们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使用药物,不得超过剂量或频率。
3.避免自我调整药物剂量。
有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觉得药物效果不明显,于是自己调整药量,这样会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滥用的风险。
所以,在用药期间,如果感觉药物效果不明显,应该及时咨询医生的意见。
健康讲座-常用药物的特殊用法及注意事项

健康讲座-常用药物的特殊用法及注意事项一、抗菌药物1、不能自行选择药物每一种抗菌药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抗菌谱,不同部位的感染病原菌不相同,而且目前耐药菌增多,所以不能自行盲目选择抗菌药物,应及时就诊咨询医生和药师。
误区:自行选择抗菌药物,容易导致病情加重。
例如:泌尿系统感染自行服用多种抗菌药物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而导致住院治疗。
2、服药间隔时间:应按全天24小时分隔服用。
例如:每天两次:应每隔12小时服药一次;每天三次:应每隔8小时服药一次。
以保证血药浓度保持在抗菌药物浓度以上。
误区:仅在白天分三次服用,每隔3个小时左右服用一次。
存在问题:夜晚血药浓度过低,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且容易导致耐药,让感染迁延难愈。
3、不能过早停药或长期服用过早停用:容易复发长期服用:毒副作用出现,例如腹泻、食欲不振、胃肠道反应,严重者可致肝肾损害、血细胞异常等。
二、胃肠道药物✧复方氢氧化铝片:饭前半小时或胃痛发生时嚼碎服用✧磷酸铝凝胶:胃炎、胃溃疡于饭前半小时服用✧铝碳酸镁片:饭后1~2小时,睡前或胃部不适时嚼服1~2片✧枸橼酸铋雷尼替丁片:饭前服用✧胶体果胶铋胶囊:三餐前2小时或临睡前服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饭前口服✧枸橼酸铋钾:早、晚餐前半小时空腹服用✧多潘立酮片等促进胃动力药物:饭前15-30分钟服用✧复方消化酶胶囊:饭后服✧葡甘聚糖胶囊:空腹服用✧聚卡波非钙片:饭后用足量水送服三、降糖药物✧格列本脲片、格列喹酮片、那格列奈片、瑞格列奈片、阿卡波糖片:餐前✧格列吡嗪、格列齐特、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罗格列酮:餐中✧要结合药物的起效时间来达到最佳的降血糖效果,以使血糖浓度尽量接近身体自然的血糖浓度曲线。
四、抗高血压药物一般为早上服药,但建议监测上午、下午、晚上的血压情况,根据数值进行调整,包括服药时间、加用联用药物等。
可以选择控缓释剂型加速释剂型联合使用,要由医生开具处方调整,不可盲目自行用药。
五、激素类药物一般为早上七点钟服药,因为身体此时分泌的皮质激素最少,服药副作用最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讲座-药物服用知识
抗生素使用注意:
1.病人及时明确就诊,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在美国买抗生素比买枪还难!只能在医院门诊和住院部药房才有供应,没有医生处方要求配药,病人无法使用。
2.孕妇、未成年人格外谨慎使用。
(孕妇B类酌情使用,C类慎用,D类禁用。
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3.疗程服用时间3-5天。
4.主动向医生提供用药史。
(就诊时带病历)
5.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可通过验血判断,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
阿莫西林分散片(青霉素类 )
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1.用药前必须进行青霉素钠皮内敏感试验,阳性反应者禁用。
本品既可直接用水吞服,也可放入牛奶或果汁中,搅拌至混悬状态后服用。
小儿用药慎之又慎
小儿感冒发热:
发热及发烧即机体获得免疫增强过程,对人体有好处,不超38.50°不吃退烧药。
超40°可能诱发惊厥(抽筋),一定要就诊。
家庭备体温计帮助判断。
误区:
1、发热不一定就吃抗生素。
病毒感染发烧无效。
2、家里有上次感冒剩下旧药,这次症状差不多给小儿服用,可能缓解症状
延误治疗时机。
3、感冒就发汗,满以为可以帮忙,其实不一定。
(轮状病毒(秋季腹泻)病毒引起发烧就错了,因为拉肚子已经失水,再发汗人更累,症状加重。
)
4、复方感冒药成份有差别,相同成份含量不同,选择时抗清楚说明书,结合症状选用药物。
小儿喂药时切忌捏鼻子灌药,可能会导致会咽打开,导致药物流入气管导致咳嗽,或者导致气管内壁受损,严重可以致窒息死亡。
例:小儿服用感冒药:小柴胡颗粒、安奇颗粒、维生素C
先服食西药:安奇颗粒+维生素C 1小时后再服小柴胡颗粒
多喝水,给药时间最好在喂牛奶间隔1.5-2小时
切忌三样药一起溶解合并服用。
降糖药:定时服用。
中药没有根治糖尿病的作用,大部分西药降糖药都有肝肾损害。
同时最好护肝保、肾药合并用上。
最好及早使用胰岛素降糖(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有效控制饮食才能稳定血糖,有并发症或控制不理想随诊。
高血压药
血压大于140/90mmHg小于180/110mmHg
误区:
1不达标不服药
2.不难受不服药
3.服上药就一劳永逸
4.相信保健品和食物
5.吃上药就停不掉。
6.血压达标越快愈好
7.别人吃某种药,也跟着吃。
8.降压药应定期换一换。
9.迷信贵药,新药。
例如老人有高血压和肾病
1.先服用高血压药,每天定时服降压药,效果较好。
2.在服用治疗肾病的药。
中药煎煮方法:
⒈煎药器具:煎药器具以砂锅为好。
⒉煎药用水:根据饮片质地疏密、吸水性能及煎煮时间长短确定加水多少。
一般用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
⒊煎前浸泡: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漫泡,一般药物可浸泡20~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主的药可浸泡1小时。
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
⒋煎煮火候及时间:煎一般药宜先武火(大火)后文火(小火),即未沸前用大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
⒌煎煮次数:一般来说,一剂药可煎三次,最少应煎两次。
⒍入药方法: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
⑴先煎:贝壳、甲壳、化石以及多数矿物药先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其它药同煎。
⑵后下:花、叶类以及部分根茎类等药因其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散或破坏而不耐煎煮者,如薄荷、藏红花、大黄、番泻叶等,入药宜后下,待他药煎煮完毕再将其纳入,煎沸5~10分钟即可。
⑶包煎:将某种药用纱布包起来,再和其他药一起煎。
⑷另煎:一些名贵中药如人参、虫草、鹿茸等宜单煎或研细冲服,否则易造成浪费。
⑸烊化:胶质药物如鹿角胶、阿胶等,不宜与其他一般药共煎,需要另放入容器内隔水炖化,或以少量水煮化,再兑入其他药物同服。
⑹冲服:不宜煎煮的药物(如芒硝),液态药物(如竹沥、姜汁等),宜用开水冲服或与其他药液混合即可。
中药汤剂服用方法:
1.汤剂都宜温服;
2.发散风寒药热服;
3.呕吐或药物中毒,宜小量频服;
4.用法从治法时热药冷服或凉药热服。
5.丸、散等固体药剂,除特别规定以外,一般都用温服。
6.滋补药宜在饭前服;
7.驱虫药和泻下药大多在空腹时复
8.健胃药和对胃肠有刺激较大的药物易于饭后服,其他药一般也宜在饭后服;
9.安眠药物应在睡前服。
10.饭前和饭后1-2小时为间隔,以免影响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