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新人教版《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情分析:《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孩子”。

从题目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

文章随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时而记眼前之事,时而忆从前往事,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

文章重点写了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而动人,令读者仿佛能依稀的看到文字的幕帘后面,闪烁着一双盈盈的泪眼,“童稚里充满了哀怨,纯真中蕴含了惆怅”。

品味语言,体会父爱,感悟成长,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是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

2.理解“爸爸”的形象。

3.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4.学习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

依据教学目标1、2点制定教学重点为:(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

(2)理解“爸爸”的形象。

(3)品味语言,体会父爱,感悟成长依据学情制定教学难点为:(1)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2)记叙文中的伏笔与照应。

(3)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

2.理解“爸爸”的形象。

3.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生词、理清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肿胀(zhong zhangg)叮嘱(zhu)骊歌(li)廊堆(yan)徘徊(pai huai)抽屉(ti)2.解释下面的生词:(1)肿胀: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郁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

(2)叮嘱:再三嘱咐。

(3)恐惧:惧怕,害怕。

(4)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比喻犹疑不决。

3.阅读全文,质疑。

4.思考:研讨与练习。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2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2 新人教版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第一课时一、引入本文节选自台湾女作者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这篇小说是以作者的童年生活为原型,描写了一个孩子在经历了一系列人生的波折后,最终认识到自己不再是一个小孩子,而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本文重点描述了父亲的形象,字里行间无不充满了对父亲的爱。

伴随着这种爱,英子告别了她的童年,走向了成熟。

让我们追随作者的脚步,去感受这种爱,追寻作者告别童年的脚步。

学生浏览全文后回答二、整体把握速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1.文中几次写到了爸爸的花?(读相关部分)2.对花的描写起了什么作用?(象征爸爸身体,贯穿了全文)3.在这些描写中又写了哪些事,引起了哪些回忆?(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课文分段)1.“我”的襟上别着爸爸种的夹竹桃。

一(1-12)爸爸没有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我在毕业典礼上想起了昨天去医院看爸爸的情景。

二(13-31)“我”回忆起过去因为懒惰而受到爸爸惩罚的事。

2.院里的花今年都还没有上麻渣,因为爸爸得了重病。

而平时爸爸最喜爱花。

三(32-34)“我”想起院里的花今年都没有上肥,而爸爸平时最喜欢花了。

四(35-53)毕业典礼上,“我”想到自己是个大人了,又想起过去爸爸让我单独去汇钱的事。

3.爸爸的夹竹桃的枝子垂落了,而石榴也掉了好几个。

五(54-67)爸爸的花儿落了,“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学生齐读讨论回答三、探究写作思路本文的题目是《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实际上具有两层含义,是哪两层含义呢?(一是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征禀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贯穿全文的线索不仅仅是对爸爸爱花的描写,还有一条什么线索呢?(毕业典礼)而作者在描写中又插入了一系列的回忆,这种写作手法叫做什么?(插叙)而这些回忆的展开以及下文的事情在文章的开头都有伏笔。

英子回家后得知爸爸死讯时,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和安静。

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与“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句话相对应)学生单独回答第一段写爸爸对她说的话,还和下文的哪些事情相对应?“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把握文中父亲的思想性格。

2、理解标题的双关意义,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3、学习记叙中运用插叙的叙事方法。

[重、难点分析](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理解“爸爸”的形象。

(2)理清文章叙述线索,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

(3)了解并学会运用插叙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分析教材,准备PPT课件;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借助工具书,疏通生字、词语。

[说课]本文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文章写了主人公经历了许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

文章篇幅较长,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行文线索,理解、揣摩、感悟课文内容。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英子跟学生的年龄相仿,所写内容也与学生生活接近,很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与作品产生共鸣,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教师要在抓住重点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与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活动,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有所感悟,实现学生、教师、文本的平等对话过程,进而与作者实现心与心的交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抓住“情”这一主线,以情导情,就能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达到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领会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课教学力图贯彻这些理念。

第一课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介绍作家作品;掌握字词。

2、初读课文,理解标题的双重含义。

3、把握主要内容,了解文章主要写了那些事。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你的记忆中有母亲抚摩你发际的双手,可曾有父亲扛起你前行的臂膀?有母亲万千叮咛时的眼眸,可曾有父亲默默无语中的守望?有母亲时刻陪伴的慈爱,可曾有父亲撑起全家的坚强?如果说母亲的面庞写满的是柔情,那么父亲的脸上刻下的就是沧桑!今天我们就走进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体会童年的小英子在爸爸的花儿落了时那一路走来的爱与酸楚。

七年级下册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

七年级下册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

七年级下册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七年级下册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七年级下册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精选12篇)七年级下册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篇1陈景峰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2)(新版)新人教版 (2)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2)(新版)新人教版 (2)

2.《爸爸的花儿落了》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爸爸的花落了》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爸爸的花落了》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2如文章开头“我的襟上别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今年花没上麻渣,结尾“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
3两层,一是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点出爸爸已离开人世。
4爸爸病重可从开头“我”去医院看望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似的。我回到家里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正好扣题,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4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
5有人说,父爱如大海般深沉,有人说,父爱似天空般广阔,也有人说,父爱像郁金香一样,凝重而含蓄,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怎样的感悟和启示,如何珍惜这份平凡的真情?
朗读课文
找出重点字词,划出重要语句
思考讨论,问题质疑。
代表回答问题
探究课题《爸爸的花儿落了》,
认真思考,回答全面、条理。
讨论问题,各组代表发言




听一段故事──概括内容
说一些感受──体会大爱
品一处妙笔──赏析妙要
做一点积累──小结积累课来自后记这是一篇感情颇深的文章,学习中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但对作者的感情理解不到位,不能够完全进入课文中的状态.衣襟上的夹竹桃引起"我"对爸爸的回忆,回忆中有快乐,也有感伤;有爸爸严厉的责罚,也有他绵绵的爱意.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已经长大了.




1、学生朗读课文,品读有关段落,思考上述问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新人教版)(3)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新人教版)(3)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学情分析:《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孩子”。

从题目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

文章随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时而记眼前之事,时而忆从前往事,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

文章重点写了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而动人,令读者仿佛能依稀的看到文字的幕帘后面,闪烁着一双盈盈的泪眼,“童稚里充满了哀怨,纯真中蕴含了惆怅”。

品味语言,体会父爱,感悟成长,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是教学难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第四学段“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为: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

2.理解“爸爸”的形象。

3.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4.学习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

依据教学目标1、2点制定教学重点为:(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

(2)理解“爸爸”的形象。

(3)品味语言,体会父爱,感悟成长依据学情制定教学难点为:(1)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2)记叙文中的伏笔与照应。

(3)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

2.理解“爸爸”的形象。

3.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生词、理清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肿胀(zhong zhangg) 叮嘱(zhu) 骊歌(li)廊堆(yan) 徘徊(pai huai) 抽屉(ti)2.解释下面的生词:(1)肿胀: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郁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

(2)叮嘱:再三嘱咐。

(3)恐惧:惧怕,害怕。

(4)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比喻犹疑不决。

3.阅读全文,质疑。

4.思考: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爸爸的花落了》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爸爸的花落了》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爸爸的花儿落了
课题
爸爸的花儿落了2
课型
新授
课时
1




1.体会插叙的表达效果。
2.通过感悟、模仿,学习和掌握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
3.理解本文深沉的父爱,领悟成长的真正含义。
重点
目标1
难点
目标2
教法
讨论、交流、互动
教具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人们常赞颂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若没有父爱滋润万物,又怎有人类的和谐发展,父爱如山,深沉严格,用他那大而粗糙的手,撑起整个沉重的家园,今天我们就追随着作者的脚步去认识这位可歌可敬的父亲吧!
体会作者的衣襟上的夹竹桃的情感。


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首气回肠,催人泪下的《世上只有妈妈好》让人心动,而父爱的深沉比山高,比海深,今天我们也来创作首歌,歌颂一下永远爱着我们的父亲。(组内同学自己编词)
讨论问题,各组代表发言




爸爸的花儿落了
说一些感受──体会大爱
品一处妙笔──赏析妙要



这是一节品读课,让学生在朗读中把握情节,分析人物,探究技法,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采用自主合作的探究方式,培养学生感悟`理解欣赏评价等能力,整节课学生在“朗读勤思倾听动笔口述”中不断充实起来,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5“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了自己长大了?哪些地方看出来?
6第、29四个小节,两者体现的爸爸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朗读课文
找出重点语句
思考讨论爸爸对“我”的成长影响,疑难问题质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爸爸的花儿落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词语并会用,了解作家作品,理请文章结构,把握行文线索,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把握文章主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理请文章层次,学习插叙手法在文中的运用,通过人物的语言事件,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味作者的思想感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文中深沉而伟大的父爱,还要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艰苦的环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父亲对“我”的深情。

2.学习本文插叙的写法
教学难点:
1.理解“花”在文中的作用。

2.揣摩文中的伏笔及含蓄的表达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曲“长城外,古道边,芳草……”这是一手告别的歌曲,是电影的主题歌,此电影曾获马尼拉第二届国际电影节金鹰奖,这是怎样一个故事呢?
二、简介作家了解作品
1.作者简介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她的创作很丰富,有散文集《窗》《两地》《作客美国》等,她的处女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是一部专写家庭琐事的文集,短篇小说集有《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等,长篇小说《春风》《云》。

2.《城南旧事》简介
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

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

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

英子对她非常同情。

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

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

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

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

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

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

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

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

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

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

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三、检查预习
1.把你认为难懂难写的字词写在黑板上
如:骊歌肿胀叮嘱花圃窘迫恐惧
2.用上其中的三个创设一个情景写一段话
四、感知课文理请层次感受文章的结构美
1.学生速读课文并屏幕显示问题:(1)“眼前事”写了什么?(2)对“往事的回忆”写了哪些事?
提示:学生先区别开“眼前事”和“与对往事的回忆”的段落并引导学生概括
从英子的角度:参加毕业典礼是由眼前的事物引发的回忆。

从爸爸的角度看:爸爸病床上叮嘱;打赖床不起的英子;让英子闯练银行存钱;爸爸去世。

眼前事往事的回忆花
毕业典礼前病床叮嘱赖床挨打衣襟上别着的夹竹桃花
毕业典礼时闯练做事爸爸爱花
毕业典礼后爸爸去世花落了
2.文中几次提到了“花”,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标题的?(由标题的“花”设疑,体味文中的另一线索)学生大声的朗读课文并找出相关的内容。

提示:题目一语双关,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另一方面暗指天性爱花的爸爸去世
小结:此文双线并行,文章是以“花”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另一条是毕业典礼两线交相辉映,交错而不乱,层次井然,文章插叙爸爸的事,使文章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3.品位体会文章含蓄,伏笔的写法,进一步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师问:作者不仅在“花”这一形象上如此巧妙,如此细腻,在文章的其他地方也体现了作者的巧妙构思。

学生试着从文中找出对父亲的病情写的含蓄的地方并思考其作用。

1.P13)“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伏笔,最后的感叹号“!”表明了妈妈的语重心长。

也为文章设置了悬念:爸爸到底病得怎样了,为什么不能来看她上台?它所起的作用呢,就是让读者有一种继续往下看的欲望,这正是我们所说的“文章能吸引人”。

2.(P13)“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的。

”——“喉咙肿胀着”说明了父亲的病已经不轻了。

3.(P14)“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同样是一处伏笔,是父亲要让自己的女儿做好思想准备,同时也是父亲临终前的忠告,这里体现了父亲的那种伟大无私的关爱,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仍不忘给自己的儿女以深深的教诲;这里更体现出了父亲在即将离去前的那种挂念和不舍。

4.(P17)“看外面的天,有点阴,我忽然想,爸爸会不会忽然从床上起来,给我送来花夹袄?我又想,爸爸的病几时才能好?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外面的天有点阴”,这已经是一个不详的征兆,将情与景紧密的联系起来。

使情景交融。

“妈妈的眼睛红肿着”暗示了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

5.(P20)“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象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这里作者写出了自己当时的一种预感,。

而之后进了家门,看到夹竹桃垂下了好几枝,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还有石榴树上的小石榴也掉下了几颗。

这些都是以花喻人,将文章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6.(P21)“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到了这里,我们知道父亲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这一群他所关爱的儿女们,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悲伤和遗憾啊!作者也终于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之时,体会到
了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小结:此文处处伏笔,事事照应,使文章结构井然。

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我们留在下一节课思考。

第二课时
一、研读赏析:揣摩文章的情感美
1.学生四人为一组讨论交流探究爸爸的形象,重点研读相关段落,力求从人物的言行举止及相关的事件作为依据,说说爸爸是怎样一个人。

爸爸表面上是很严厉,但实际上却充满着爱心。

他时时盼望着自己长大,鼓励女儿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他很重感情,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后,便急得吐血。

他也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小结:如果说母爱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儿女茁壮成长,那么父爱象沉闷的火山,外表含蓄而深沉,内心涌动着爱的激流。

其实,我们都有非常慈爱的父亲,只是这种爱不被察觉而已。

2.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也许勾起你对自己父亲的一些回忆,打开记忆的闸门,让我们坦露自己的心声,请以“爸爸,我想对你说……”的句式说一段话
3.放录音“父亲”引起共鸣
二、深入探究
1.思考英子说:“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我真的长大了”,从文章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分组研析,各抒己见,达成共识)
小结:英子学习用功成绩优秀,毕业典礼代表发言;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变的从容而镇定,不怕困难,敢闯敢练,敢于承担家庭责任。

2.爸爸对英子的成长有何影响?着重分析父亲的三句话:
(1)“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2)“没有爸爸,你要自己管好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张大了”
(3)“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助你妈妈。

你最大”
这三句话充分体现父亲教育女儿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勇敢担起家庭重任,而每一次的“磨练”,都给女儿提供一些战胜困难的经验,也多一分生活的经验,让女儿真正成熟起来。

三、感悟主题
思考:学完此文你最受启发的是什么?(各抒己见,达成共识)
小结:爸爸对孩子严格要求,殷切的期望深沉的爱,也说明了孩子只有经过严格的教育磨练,才能真正的成熟起来。

四、体验反思
你是怎样理解文中父亲的这种态度?在生活中你是如何面对困难的?采取的对策是什么?(谈感悟)
五、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父爱母爱的名言警句,歌词,积累下来
2.盼望长大是我们的期盼,你是从哪件事感觉自己真的长大的,请以“我真的长大了”为题,写一篇300字的小作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