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限时练习:细胞的增殖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6.1 细胞的增殖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

课时提升作业(十二)细胞的增殖(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包括11个小题,每个小题4分,共44分)1.(2014·马鞍山模拟)如下图表示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按箭头所示方向由a→a或由b→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B.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发生于a→b段C.细胞中DNA含量的加倍发生在b→a段D.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b→a段可以治疗癌症2.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分裂间期,DNA复制后含量加倍B.在分裂前期,由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含染色单体D.在分裂后期,每一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染色体数目加倍,不含染色单体3.(2014·淮南模拟)如图是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DNA含量变化的图解,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在AB段,DNA进行复制,所需的酶有解旋酶和DNA聚合酶②若该细胞为动物细胞,由细胞膜、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和中心体膜等构成其生物膜系统③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在CD段该细胞中央平面将出现赤道板④若该细胞是动物细胞,在BC段该细胞中有中心体在活动⑤若该细胞是蛙的红细胞,在BC段不会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①④⑤4.(2014·北京模拟)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随着着丝点的分裂,DNA数目加倍B.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主要是有丝分裂C.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形成赤道板D.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都不具备全能性5.(2014·北京模拟)如图表示人工培养的肝细胞中核DNA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培养中所有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人工培养肝细胞的细胞周期是14 hB.AB段的主要变化是通过转录合成mRNAC.在BC段细胞内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D.DE段有合成蛋白质的翻译过程发生6.甲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乙图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假设甲图代表的细胞处在细胞周期中,则甲图代表的细胞相当于乙图的cd区间B.在细胞分裂周期中,既可消失又可重建的结构是甲图中的4、5,其消失时间是乙图的de区间C.在细胞分裂周期中,可重建与消失的结构应为3,其重建时间为O~b或f~h,其余时间消失D.甲图所示结构不可能代表细菌,但细菌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DNA复制7.(2014·滁州模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板的周围聚集着许多小囊泡,产生这些小囊泡的结构及囊泡中可能含有的物质分别是( )A.内质网;蛋白质、磷脂B.高尔基体;蛋白质、磷脂C.内质网;纤维素D.高尔基体;纤维素8.培养某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测量其细胞周期为G1期(DNA合成准备期)10 h、S期(DNA合成期)8 h、G2期(纺锤丝形成准备期)4 h,分裂期2 h。
2021-2022年高中生物 6.1细胞的增殖课时练3 新人教版必修1

2021-2022年高中生物 6.1细胞的增殖课时练3 新人教版必修1一、单选题1.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细胞核的加倍分别发生在:A.间期、前期、末期 B.前期、中期、后期C.中期、后期、末期 D.间期、后期、末期2. 右图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O~A段表示染色体复制,含量加倍B.细菌与B~C段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和核仁C.C~D段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为1:2:2D.B~D段的衣藻细胞中含有4个中心粒3. 下面图1中,a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d表示另一个细胞周期。
图2中,按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
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A.图1中的a、图2中B→A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B.图1中的b、图2中A→B时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C.图1中染色单体形成发生在b段 D.图2中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B→B 4. 下图表示某生物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和DNA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可能发生了数量统计错误的是( )5. 右图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在AB 段主要进行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生长速度快B .该细胞中,在BC 段始终有染色单体存在C .出现CD 段变化的原因是细胞质分裂D .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CD 段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活动非常活跃6. 图6-2中哪条曲线能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着丝点与发出纺锤丝的相应极 之间的平均距离A .a 曲线B .b 曲线C .c 曲线D .d 曲线7. 下列细胞的分裂过程中,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染色体的是①蛙的红细胞 ②人的红细胞 ③硝化细菌的细胞 ④根尖分生区细胞 ⑤茎形成层细胞A .②④B .①②④C .④⑤D .②③⑤8. 观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理想材料是( )。
A .活的肝细胞B . 口腔上皮细胞C . 发育着的受精卵 D. 卵细胞9. 人的心肌细胞中的DNA 和染色体分子数分别是( )A .46 大于46B .23 46C .大于46 23D .大于46 4610. 在细胞周期中,要辨认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应选择( )A .间期B .前期C .中期D .后期11. 下图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 )A.①④⑤③②B.②③①④⑤C.①⑤④③②D.⑤④③②①1425312. 若用化学物质强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DNA 复制,这些细胞就停留在细胞周期的( )A.间期B.前期C.中期D.后期13. 下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乙的过程表示分裂间期②乙→甲的过程表示分裂期③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甲→甲的全过程④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A.①②④ B.④ C.③ D.①②③14. 下列有关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例有关B. 细胞核的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C. 细胞体积过大不利于细胞内的物质交流D. 细胞的体积与细胞核无关15. 下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对其描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B.甲、乙、丙细胞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的比值都为1∶2∶1C.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D.甲细胞的中心体复制,发出纺锤丝形成了纺锤体16. 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是DNA分子数一半的时期是()A.前期和中期B.中期和后期C.后期和末期D.前期和末期二、简答题17. (5分)下图是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示意图,请回答:(1)该细胞是细胞有丝分裂期的图像。
高中生物第一册 6 1 2 细胞增殖 练习(含答案)

6.12 细胞的增殖练习1.如图为与有丝分裂相关的坐标曲线。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过程细胞中DNA含量不变B.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e点时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与a点相同C.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D.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答案】D【解析】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b表示DNA复制,cd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细胞中DNA含量不变;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ab表示DNA 复制,cd表示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着丝点分裂发生在bc段,因此D项中a→c过程中包含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
2.PCNA是一类只存在于增殖细胞中的蛋白质,其浓度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抑制PCNA的合成,细胞不能分裂B.只有增殖细胞中含有PCNA的基因C.PCNA经核糖体合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D.检测PCNA的浓度变化,可以推测细胞周期的时间【答案】B【解析】从PCNA蛋白的含量变化推测PCNA蛋白与DNA分子复制有关。
因此抑制PCNA的合成,会抑制DNA复制,细胞不能分裂。
PCNA在核糖体上合成,进入细胞核参与DNA复制。
在细胞周期中PCNA的变化有周期性。
3.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个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B.细胞中的DNA含量加倍是在e~a时期C.植物细胞中,d~e时期囊泡的活动加强D.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之处主要发生在a~b时期和c~d时期【答案】D【解析】同一个体内,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一定相同,A错误;细胞中的DNA含量加倍发生在分裂间期,即b~c时期,B错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的活动加强,促进细胞壁的合成,即a~b时期,C错误;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之处发生在前期和末期,即c~d时期和a~b时期,D正确。
人教生物必修1课堂跟踪检测:6.1 细胞的增殖

人教生物必修1课堂跟踪检测6.1 细胞的增殖一、单选题1.下图中能正确表达细胞周期概念的是()A.A~B B.B~D C.B~C D.A~C【答案】B【分析】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分裂间期是进入分裂期的物质准备,完成的是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周期中占90~95%的时间;分裂期占细胞周期的5~10%。
【详解】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进入分裂间期,因此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时间长)和分裂期(时间短),顺序不能颠倒,故图中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的是BC+CD,即B→D。
故选B。
2.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质,染色质又在某些情况下转变为染色体。
下列对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完全相同B.细胞分裂时,染色质高度螺旋,缩短变粗转变成染色体C.染色质是细胞核内易被酸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D.染色质或染色体不是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答案】B【分析】染色质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分裂间期呈染色质状态,进入分裂期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成为染色质。
【详解】A、染色质是细丝状结构,染色体是染色质缩短变粗后的结构,因此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结构不相同,A错误;B、细胞分裂的前期,染色质高度螺旋,缩短变粗转变成染色体,B正确;C、染色质是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C错误;D、染色质或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D错误。
故选B。
3.如图是某高等植物细胞分裂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的1是染色体,此时每条染色体只含有1个DNA分子B.图中的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C.图示细胞的顺序为甲→乙→丙D.图乙中的变化是由中心体发出的纺锤丝逐渐消失,出现了新的核膜和核仁【答案】D【分析】分析题图,图中表示着丝粒断裂后形成细胞板过程。
【详解】A、图中小泡形成细胞板,甲着丝粒已经断裂,染色体移向两级,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A正确;B、图中小泡会形成细胞板,最终形成细胞壁,小泡来源与高尔基体有关,B正确;C、甲图处于末期初始,乙丙处于末期,且丙出现的更晚,所以顺序是甲→乙→丙,C正确;D、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D错误。
高中生物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6.1 细胞的增殖 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2)练习题

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1.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原理不包括 ()A.酚酞遇到NaOH呈现紫红色反应B.以琼脂块的大小表示细胞大小C.NaOH的扩散深度表示吸收速率D.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比表示细胞吸收物质的速度2.下列有关细胞体积和细胞的物质运输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直径越小的细胞,其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高B.直径越大的细胞,其细胞的物质运输量越小C.表面积越大的细胞,其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高D.体积越大的细胞,其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高3.下列实验无需用到显微镜的是()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B.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C.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D.检测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微粒4.生物体内的细胞代谢率与物质扩散的速率有关。
同种物质虽然在细胞中扩散的速率基本相同,但细胞大小不同,扩散发生的快慢也有差异。
有人设计了一种模型,用于研究这一问题。
实验目的(略)实验材料(略)实验步骤:a.用小刀将琼脂块(内含酚酞)切成3块边长分别为3cm、2cm、1cm的立方体。
b.将以上3种琼脂块样品,浸入0.1%NaOH溶液中处理10min。
c上NaOH扩散的深度,记录结果并分析。
(1)请你以此研究确定一个课题名称。
(2)该研究中所用的细胞模型是,在样品中加入酚酞是为了检测NaOH在琼脂块中扩散的深度,原理是。
(3)计算得出样品相关数据如右表:通过右表比值分析,你的结论是,据此推测3个样品中扩散深度最大的是。
(4)通常情况下,细胞边长小于0.1cm。
根据上述模型研究,可以对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之间的关系作出合理解释:。
Ⅱ、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制地长大而要进行分裂呢?科学家认为可以用Ⅰ实验理论去解释。
补充完善下面实验来验证上述理论的正确性(提供的仪器、材料有变形虫若干、锋利的刀片、显微镜等)。
(1)实验原理:通过人工切割来维持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不致过大,观察细胞是否分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检测:6.1细胞的增殖(附答案)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细胞与细胞周期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细胞都有细胞周期B.能分裂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C.某种类型的细胞分裂能力增强时,细胞周期会变短D.分裂旺盛的细胞其细胞周期比一般细胞长解析: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A、B两项错误;分裂能力增强时,进行一次分裂所用的时间会缩短,C项正确;分裂旺盛的细胞其细胞周期比一般细胞短,D项错误。
答案:C2下图所示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视野内看到最多的细胞是( )解析: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所以显微镜下看到最多的是处于间期的细胞。
B项图中细胞具有核膜、核仁,且染色体以细丝状的染色质状态存在,为分裂间期细胞。
答案:B3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各时期染色体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间期染色体复制,数目加倍B.前期染色体进行复制C.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D.末期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变成染色体解析: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但染色体数目不加倍。
前期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变成染色体。
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染色体逐渐变成细长而盘曲的染色质。
答案:C4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图a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B.图b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C.图c表示细胞分裂的周期,甲→甲是一个细胞周期D.图d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解析:图a中出现细胞板,表明植物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图b为无丝分裂,而人的红细胞只能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形成,而不能由红细胞自身分裂产生;图c乙→乙是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图d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染色单体数为8,故选D。
答案:D5在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以及鸡的红细胞中均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 )A.中心体发出星射线B.细胞膜中央凹陷C.ATP合成D.着丝点分裂解析: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所以不能分裂,但是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ATP。
6.1 细胞增殖(练习)高一生物(2019人教版必修1)(解析版)

细胞的增殖一、单选题1.如图为细胞周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甲→乙→甲的过程是一个细胞周期B.图中乙→甲→乙的过程是一个细胞周期C.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D.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甲→乙时期答案.B2.人的体细胞有46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依次为()A.23、23、23B.46、0、46C.92、92、92D.92、0、92答案.D3.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下列特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④①⑤②⑥C.④②③⑥①⑤D.②④①③⑥⑤答案.C【解析】根据有丝分裂分离不同时期的变化可以确定:①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图、②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图、③表示有丝分裂中期图、④表示间期图、⑤可以表示细胞一次分裂结束、⑥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因此下列特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④②③⑥①⑤。
故选C。
4.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形成、出现、消失依次在()A.间期、中期、后期B.前期、后期、末期C.间期、前期、后期D.前期、中期、后期答案.C【解析】(1)染色单体是间期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2)染色单体是间期复制后形成的,因此出现在前期;(3)染色单体是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消失的。
故选C。
5.如下图,①~⑤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A.①④⑤③②B.②③①④⑤C.①⑤④③②D.⑤④③②①答案.C【解析】在有丝分裂中,染色质在间期复制,形成染色单体,前期螺旋变短变粗形成为染色体,中期排列在赤道板,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形成为染色体,同时向两极移动,末期分配到子细胞,选C。
6.下列有关细胞板和赤道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板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的结构B.赤道板是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形成的结构C.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由细胞板形成赤道板D.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赤道板在末期消失【解析】赤道板是垂直于纺锤体纵轴,并将其平分的一个平面,并无板状结构存在。
2021年高中生物 6.1细胞的增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2021年高中生物 6.1细胞的增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细胞有丝分裂的周期中,DNA分子的复制、着丝点的分裂依次发生在( ) A.间期、前期B.前期、中期C.前期、后期D.间期、后期解析: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在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复制后的每一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通过一个着丝点连接。
在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答案:D2.(xx·江苏卷)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B.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组数都加倍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解析:本题考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动物细胞中心体的倍增在分裂间期,且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分裂间期DNA含量加倍,但染色体组数目不变,B错误;纺锤体是在分裂末期消失的,C 错误;姐妹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D错误。
答案:A3.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可表示为如下图所示的关系,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着( )A.中心粒移向两极B.着丝点分裂C.细胞板形成D.DNA分子进行复制解析: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和两个DNA分子的时期是前期和中期。
在分裂前期,动物细胞的中心粒移向两极,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染色质丝也螺旋、浓缩形成染色体。
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固定,数目清晰,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因此答案为A。
着丝点分裂是后期的染色体行为,细胞板形成是分裂末期行为,DNA分子进行复制是分裂间期的染色体行为。
答案:A4.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复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形成及消失依次发生在( )A.间期、后期、间期、后期B.间期、后期、中期、后期C.间期、后期、末期、后期D.前期、中期、后期、末期解析:细胞在有丝分裂间期,DNA分子完成复制,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直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即染色单体消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1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限时练习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机体内所有的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C.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D.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2、某同学观察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发现从细胞的两极逐渐发出纺锤丝,纵行排列于细胞的中央,形成纺锤体,而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的中央,可推测他观察的是()A.植物细胞分裂前期 B.植物细胞分裂中期
3、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三者的数量比例是1:2:2的时期有()
A.前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后期和末期 D.间期和末期
4、下图a→d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
B、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
C、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段
D、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
5、水稻卵细胞内有12条染色体,那么它的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及脱氧核苷酸链条数依次是()
A.24、24、24、24 B.24、24、24、48 C.24、48、48、96 D.48、48、96、96 6、人体小块擦伤的皮肤能重新长好,主要是由于细胞能进行()
A.无丝分裂B.减数分裂C.有丝分裂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7、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变化关系最密切的一组细胞器是()
A.叶绿体和细胞核B.线粒体和核糖体C.线粒体和内质网D.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8、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和末期,最活跃的细胞器分别是()
A.中心粒和内质网 B.中心体和核糖体 C.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D.中心体和高尔基体
9、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a),
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可表示为如图所示的关
系,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着()
A.中心粒移向两极
B.着丝点分裂
C.细胞板形成
D.DNA分子进行复制
10、如果用某种化学物质强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
这些细胞就停留在细胞周期的()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11、一般情况下,有细胞周期的是()
A.根毛细胞B.茎的形成层细胞
C.叶肉细胞D.皮肤角质层细胞
12、动、植物细胞结构不同,导致了它们有丝分裂的不同,这是因为植物细胞()
A.有叶绿体和无细胞壁B.有细胞壁和液泡C.有细胞壁和无中心体D.有质体和液泡13.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
14.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A.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
B.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较固定,数目较清晰
C.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15、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最主要区别是()
A、无染色体和DNA的复制
B、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小
C、无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
D、形成的子细胞大小形态不同
16.下列为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h)。
据表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分裂期和细胞周期均最短的是肿瘤细胞
B.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时间比例最小的是十二指肠细胞
C.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
D.不同种类细胞的分裂都是同步进行的
二、非选择题
17、下图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
(1)图中的ab段细胞内的主要变化是:。
(2)ef段DNA减半的原因是。
(3)处于cd段的细胞内的每一条染色体上有
个染色单体,个DNA分子。
(4)请在上图中的相应位置上画出分裂过程中染
色体数量的变化曲线。
18.如图是连续分裂的细胞在各个不同时期DNA含量(单位C)的测定结果。
请据图回答:
(1)完整的细胞周期从__________开始,到___________为止。
(2)细胞核膜开始解体,核仁逐渐消失,纺锤体形成是在__________段。
(3)着丝点分裂,两条染色单体分离在__________段。
(4)观察和研究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好在__________段。
(5)从图中可以发现,母细胞与子细胞的细胞核中DNA分子的数量是稳定的,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