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表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与质量施工检查记录表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与质量施工检查记录表
1. 检查时间及地点
检查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检查地点: XX施工现场
2. 检查人员
检查人员:XXX
3. 检查内容
3.1 安全生产文明检查
检查内容检查结果备注
施工现场是否设置安全警示标识√
工人是否佩戴安全帽、安全鞋等安全防护用品√
是否设置防护栏杆、网兜等安全设施× 应加强设置施工现场是否保持整洁,是否存在垃圾堆放等行为× 应加强管理
3.2 质量施工检查
检查内容检查结果备注
施工图纸是否与实际施工一致√
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是否存在施工材料损坏、少配等现象× 应加强材料管理
施工现场工具和设备是否保持干净、完整√
4. 处理结果
4.1 安全生产文明处理结果
处理内容处理结果备注
要求设置额外的安全设施△暂未处理完全
通知施工方加强现场管理√
4.2 质量施工处理结果
处理内容处理结果备注
要求立即更换损坏的材料√
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提高质量意识√
5. 检查
根据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和质量施工检查记录,认为在本次检查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现场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
同时,对发现的问题已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希望施工方继续加强管理和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记录表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记录表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表单位工程名称开工日期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序号项目内容 1 开工报告 2 现场质量管理制度 3 质量责任制 4 工程质量检验制度 5 施工技术标准 6 施工图现场核对情况 7 地质勘测资料 8 交接桩、施工复测及测量控制网资料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环境保护 9 方案及审批
10 主要专业工种操作上岗证书 11 施工检测设备及计量器具设置 12 材料、设备管理制度
检查结论:
经组织###有关人员检查验收,上述项目均符合验标要求,同意该工程施工。
总监理工程师:
年月日注:本表一式5份,监理、建设单位各1份,施工单位3份。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表

文明施工及观感
不文明施工及已完工程不清洁整齐扣8分
注:1.此表检测注重工程实际效果,对于弄虚作假者,一旦发现将一次性扣除30分
2.每检查一次单独记分一次,对于一次扣分低于10分者责令整改;扣分在10~20分之间,对项目部进行全公司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一次扣分大于等于30分者,将按下列规定进行罚款:
a.30≤扣分<40 罚款600~800元。
b.40≤扣分<50 罚款1200~1500元。
c. 50≤扣分 勒令项目部停工整改,报工程公司研究处理。
合计扣分:
检查结果及处理意见:
4
技术交底记录
每缺少一项技术交底扣5分
5
特殊过程施工作业计划
每缺少一项扣5分
6
工序交接记录
每缺少一项扣10分
各检验批分项检验情况
1.对于已施工的工程,每缺少一项质量记录扣5分
2.记录合格而对应工程不合格扣10分
8
现场工程实际质量检查
1.对于一般不合格,每发现一项扣5分
2.对于严重不合格,每发现一项扣15分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开工日期
工程名称
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人
质量负责人
序号
项 目
扣 分 标 准
检测结果及实扣分
1
现场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质量责任制度、对分包单位的管理制度)
1.无此制度扣8分
2.有制度无落实扣5分
2
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及规范
没有或不全的扣10分
3
现场材料、设备存放与管理
1.混乱无序扣5分
2.造成材料、构件损坏的扣8分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表

物资采购管理制度
10
施工设施和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11
计量设备配置
12
检测试验管理制度
13
工程质量检测验收制度
自检结果:
符合要求
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
年月:
年月日
附件六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表
工程名称
施工许可证(开工证)
建设单位
项目负责人
设计单位
项目负责人
监理单位
总监理工程师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项目技术负责人
序
号
项目
内容
1
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
2
现场质量责任制
3
主要专业工种操作上岗证书
4
分包单位管理制度
5
图纸会审记录
6
地质勘察资料
7
施工技术标准
8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审批
001-表A_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天津北大青鸟研发楼工程项 目
施工许可证号
北大青鸟文教投资集团有限 公司
项目负责人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国际工程 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
北京集东建设工程监理有限 责任公司
总监理工程师
北京住总第二
开发建设有限 项目负责人
施工图经设计交底,施工方已确认。
6 地质勘察资料
勘察设计院提供地质勘察报告齐全。
7 施工技术标准
企业自定标准、国家、行业标准。
8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编制及审 批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核、批准齐全
9 物资采购管理制度
采购制度合理。
10 施工设施和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施工设施和机具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奖罚制度严密可行。
公司
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目
主要内容
1 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
①质量例会制度;②月评比及奖罚制度;③三检及交接检制度;
2 现场质量责任制 3 主要专业工种操作岗位证书 4 分包单位管理制度 5 图纸会审记录
①岗位责任制;②设计交底制度;③技术交底制度;④挂牌制度
测量工、钢筋工、混凝土工、起重工、电焊工、架子工等主要专业工 种操作上岗证书齐全,符合要求 对分包方资质审查,满足施工要求,总包单位对分包单位制定的管理 制度可行。
11 计量设备配备
设备准确,由专人按要求校准。
12 检测试验管理制度 13 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 14
检验试验制度完善,试验方案已审批。
①有原材料及施工检验制度;②抽测项目的检测计划;③分项工程管 理
自检结果: 合格
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
检查结论: 总监理工程师:
年月日
年月日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表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表
一、人员管理
1. 现场管理人员是否持有有效证件上岗,证件是否在有效期内。
2. 现场施工人员是否经过培训,是否熟悉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
3. 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是否遵守安全生产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二、材料管理
1. 材料进场时是否有合格证明,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 材料存放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防潮、防尘、防锈等措施。
3. 材料使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有浪费和违规使用情况。
三、设备管理
1. 设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有合格证明。
2. 设备安装是否牢固,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齐全有效。
3. 设备使用是否符合操作规程,是否有定期维护和保养。
四、工艺管理
1. 施工工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有工艺流程图和操作规程。
2. 施工过程是否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是否有质量检测和控制。
3. 对于隐蔽工程,是否有验收记录和签字手续。
五、安全管理
1. 施工现场是否有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
2. 安全设施是否齐全有效,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3. 是否有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整改记录。
六、环境管理
1. 施工现场是否整洁有序,是否有扬尘、噪音等污染。
2. 施工废弃物是否按规定处理,是否有环保措施。
3. 是否存在违反环保规定的情况。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表

2 质量责任制
3 主要专业工种操作上岗证书
内容
质量例会制度;月评比及奖罚制度;三检及交 接检制度;质量与经济挂钩制度 岗位责任制;设计交底会制;技术交底制;挂 牌制度。 测量工、钢筋工、起重工、木工、砼工、电焊 工、架子工、有证
4 分包方资质与分包单位的管理制度
/
5 施工图审查情况
审查报告及审查批准书
钢材、砂石、水泥及玻璃、地面砖的管理办 法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制度完整,符合要求,工程质量有保障。
总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
×××
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各保存一份。
XXXX 年 3 月 8 日
Sheet1
6 地质勘察资料
地质勘探报告
7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审批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核、批准齐全
8 施工技术标准 9 工程质量检验制度 10 搅拌站及计量设置 11 现场材料、设备存放与管理 12 检查结论:
有模板、钢筋、混凝土灌注等20多种
有原材料及施工检验制度;抽测项目的检验计 划
有管理制度和计量设施精确度及控制措施
Sheet1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编号
表C1-1
工程名称
××大学综合楼
开工日期
施工许可证
(开工证)
×××
建设单位
××大学
项目负责人
×××
设计单位××建筑设计院项目责人×××监理单位
××监理公司
总监理工程师
×××
施工单位 ××建筑工程公司 项目经理
×××
项目技术 负责人
×××
序号
项目
1 现场质量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表51841

附表A.0.1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开工日期:2010年月日工程名称综合楼施工许可证(开工证)建设单位营运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邹设计单位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余监理单位土木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总监理工程师杨施工单位集团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谢项目技术负责人颜序号项目内容1 现场质量管理制度①工地质量例会制度;②月评比及奖罚制度;③三检及交接检制度;④质量与经济挂勾制度。
2 质量责任制①岗位责任制②技术交底制度③挂牌制度3 主要专业工种操作上岗证书电焊工、电工、架子工、机械工、钢筋工有证4 分包方资质与对分包单位的管理制度有分包资质,总包即有管理分包单位的制度5 施工图审查情况图纸自审、会审制度6 地质勘察资料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7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审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审批手续齐全8 施工技术标准国家及地方规范9 工程质量检验制度①见证取样制度,②施工过程的试验及报告制度,③竣工后的抽查检测制度10 搅拌站及计量设置符合要求11 现场材料、设备存放与管理材料、设备存放与管理制度12检查结论: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年月日综合楼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技术管理制度集团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市场综合楼项目2010年5月4日目录一、质量例会制度 (1)二、月评比及奖惩制度 (1)三、工程质量三检及交接检制度 (3)四、质量与经济挂钩制度 (4)五、岗位责任制 (5)六、图纸会审制度 (8)七、技术交底制度 (12)八、挂牌制度 (13)九、技术复核制度 (14)十、见证取样制度 (15)十一、工程质量检验制度 (18)十二、材料、设备存放与管理制度 (19)十三、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管理制度 (21)十四、施工技术总结 (22)施工现场质量技术管理制度一、质量例会制度项目部应建立质量例会制度,固定每旬召开一次质量例会,即每月的10号、20号和30号为质量例会日。
由项目经理或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由专职质量检查员负责记录,参加人员有各专业工长(施工员)、各工种班组长以及班组的主要骨干等人员参加的会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表表A.0.1 开工日期:2006年2月25日计量管理制度和计量设施精确度控制措施1、集团设立计量科,负责本集团计量工作的综合管理。
2、计量科负责计量测试技术、量值传递和监督管理,保证本集团检测计量设备和计量数据的准确统一。
3、相关处室和车间具体负责本单位检测计量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及送检工作。
4、检测计量设备台帐(或监视和测量装置台帐)、周期检定计划、原始记录及技术档案。
5、计量标准器及检测计量设备应健全技术档案,计量技术档案包括检测计量设备使用说明书、监视和测量装置维护保养与操作规程、检定/校准证书等。
6、计量科应健全监视和测量装置台帐;检测计量设备使用部门应健全监视和测量装置分台帐。
7、经检定合格的检测计量设备,外检的应出具检定/校准证书;自检的应出具合格证书,并有主管、检定员、核验员鉴字,加盖计量器具检定合格印章,加帖合格标识。
&检测计量设备检定/校准证书存档四年;合格证书保存一个坚定周期;检定/校准原始记录存档一年。
9、严格执行《监视和测量装置维护保养与操作规程》4.2计量检定室环境4.2.1计量检定室保持清洁,室温恒定,易燃物器必须妥善保管。
4.2.2严格执行《监视和测量装置维护保养与操作规程》。
4.3 业务培训4.3.1计量检定人员应持有上级计量部门颁发的有效资格证书。
432 计量科负责各生产车间及相关部门的计量管理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
5 检测计量设备管理5.1购置、验收5.1.1根据产品质量和过程控制的要求由使用部门提出购置申请。
设备动力处或质检处分别负责填制《设备购置申请表》或《监视和测量装置购置申请表》,经部门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方可生效。
并交由设备动力处或质检处办理采购事宜。
检测计量设备的购置应符合以下要求:a.新购置的检测计量设备应符合计量法的规定,并有’CMC”标志。
b.检测计量设备的有关技术要求应在相应检验规程中予以明确规定;c.精确度应与被测参数的允许误差相匹配;d.符合计量法关于计量单位使用要求的规定。
5.1.2检测计量设备进厂后,设备动力处会同质检处依据检测计量设备说明书进行验收或委托法定检定部门验收。
若验收合格,则予以进厂并办理入库手续;若验收不合格,由采购部门办理退货或维修事宜,直至验收合格。
4.1.3检测计量设备附配件进厂,其验收、进厂入库、退货或维修程序同上4.1.2。
5.2领用5.2.1有关生产车间及部门在领用计量器具时,应填写领料单,由计量科负责人签字(或盖章)后,方可到仓库领取。
5.2.2仓库凭计量科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领料单,发放计量器具,领用部门应将新领的计量器具送计量科进行检定,登帐、编号、建卡,实行分级管理。
523相关生产车间及部门在用的检测计量设备,不得随意流转,如确需调整时,应先到计量科办理手续,使用者对自己领用的计量器具应妥善保管,正确使用,不得外借他人使用。
524自制的计量器具,必须经计量科检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并建帐管理。
5.3检测计量设备建档经验收合格的检测计量设备由设备动力处填制《设备固定资产台帐》,由质检处建立《监视和测量装置台帐》,并列入《周期检定计划》。
台帐应包括:5.3.1监视和测量装置的名称、制造厂、规格、型号、精度。
5.3.2集团编号、进厂日期、监视和测量装置编号、启用日期。
5.3.3使用部门、检定/校准周期、检定/校准记录。
5.4检测计量设备的检定/校准5.4.1所有在用的检测计量设备应在校准状态。
5.4.2检测计量设备的检定/校准时机:a.新购检测计量设备首次使用前;b.检测计量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或调整不当而使其校准失效;c.检测计量设备置经过维修;d.校准有效期到期;e.其他时机。
5.5分级管理根据检测计量设备的使用现场、精度等级、产品要求、计量特性等,在用检测计量设备分为A B、C三类管理。
5.5.1A级计 '量器具由计量科直接控制和监督。
a.本集团最高计量标准器及其配套的检测计量设备。
b.列入强制检定的检测计量设备。
c.关键工序的检测计量设备。
5.5.2B级检测计量设备a.用于生产工艺控制、质量检测有数据要求的非关键参数检测的检测计量设备。
b.用于有关生产车间及部门内重要设备能源核算、物资管理用的检测计量设备。
c.对计量数据准确可靠有一定要求,但其寿命较长,可靠性较高的检测计量设备。
5.5.3C级计 '量器具a.用于生产工艺、质量检测以及生产或装置上固定安装的不易拆卸,而又无严格准确度要求的指示用检测计量设备。
b.检测计量设备性能很稳定,可靠性高,而使用又不频繁,量值不易改变的检测计量设备。
c.一般工具类的检测计量设备。
d.用于生活方面的检测计量设备和基层职工福利方面用的检测计量设备。
5.5.4分级管理要求5.5.4.1A 级计 '量器具建立集团最高计量标准履历表、监视和测量装置台帐、编制周期检定计划,设专人保管、使用,依据周期检定计划送上级计量部门检定,并做好稳定性记录。
属集团自检的,应严格按检定规定和检定周期实施检定,使用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复核计量检测数据,必要时须重新送检。
5.542 B 级检测计量设备a.建立检测计量设备台帐。
b.编制周期检定计划,并按检定规程进行检定。
5.543 C 级计 '量器具a.建立检测计量设备台帐。
b.延长检定周期。
主要用于使用环境好,或使用频次低,或计量性能稳定,但仍有一定准确度要求的。
延长周期不超过原周期的 2— 3倍。
c.有效期管理。
主要用于使用环境恶劣,寿命短,低值易耗,且无严格准确度要求的。
但须加强日常维护。
d.一次性检定。
主要用于计量性能较稳定,对准确度无严格要求,且低值易耗的检测计量设备,经一次检定合格后,只进行日常维护,不再进行周期检定。
但必要时,需要进行现场校验(或比对)。
e.不需要检定主要用于作工具用的检测计量设备,或无量值要求的。
5.5.5分级标识方法列入周期检定中的检测计量设备,应在台帐上注明管理类别,贴(A)、(B)、(C)标识。
5.6周期检定561 周期检定时间,必须符合相关规定,根据检测计量设备的实际情况,可以缩短周期检定时间,但不得延长周期检定时间。
5.6.2检测计量设备的周期受检率应达到 98%以上;检定格率应保证100%。
5.6.3生产车间及有关部门,接到《周期检定通知单》后,属于自检的,应在规定时间内收集,分批送交质检处计量科进行检定。
5.6.4检测计量设备在计量科的检定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五个工作日(强制检定或外检的除外)。
5.6.5生产车间及有关部门,发现在用计量器具有问题或异常,不得继续使用,必须马上送交计量科检定。
5.7抽检5.7.1在用检测计量设备必须处于完好、清洁状态。
5.7.2检测计量设备使用者有权拒绝使用精度失准、无合格证或超过检定有效期的检测计量设备。
5.7.3在用检测计量设备由计量科负责每月进行抽检,抽检数为部门在用检测计量设备总数的10%以上。
5.7.4检测计量设备的抽检合格率应达到 95%。
5.7.5抽检内容包括:检测计量设备是否在检定周期内使用,有无检定合格证、标识,是否丢失零部件及示值是否达到检定规定要求。
5.7.6凡抽检的检测计量设备应做好检定记录,不合格的检测计量设备应立即通知停止使用。
5.8修理、维护和保养5.8.1计量科负责集团计量器具的修理,生产车间和有关部门负责使用维护和保养,不得擅自拆修、迁移检测计量设备,如果确实需要拆除或迁移,须经质检处计量科批准。
582 修理后的计量器具,应符合检定规程确定的等级或技术条件的要求,达不到检定规程或技术条件规定的精度等级的,应予以降级或报废。
5.8.3 对计量科暂不具备检修条件的计量器具,由计量科负责统一办理外检检修。
6检测计量设备的考核6.1凡由个人领用、保管的各类检测计量设备,丢失或因违反操作规程使用,而造成报废的,由单位出据原因,部门负责人签字后报质检处计量科存档,并根据实际使用时间,按表 1所列标准赔偿。
表1实际使用时间赔偿原价的%第一个检定周期内100第二个检定周期内75第三个检定周期内第四个检定周期内256.2凡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者,一律扣罚单位考核分2分。
a.丢失检定合格证三个及检测计量设备零部件的。
b.未经登记检定使用检测计量设备的。
c.使用者擅自拆卸检测计量设备的。
d.接到《周期检定通知单》后,未及时送检的。
7量值传递系统一致7.1集团所建立的计量器标准,接受上一级基准所测量值的传递,以保证量值的准确一致。
7.2计量科负责本集团长度、力学等计量器具的量值传递工作。
用检定/校准方法,保证各种(类)在用检测计量设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使用,由计量科出具合格证或计量检测报告。
8计量管理考核检查8.1质检处负责计量管理工作的考核检查。
8.2计量科负责对各车间和有关部门计量器具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8.3本规定适用于产品质量管理的有关标准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