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指导(三)

合集下载

初中各年级记叙文阅读专题系列辅导三:句子赏析方法技巧(含练习与答案)

初中各年级记叙文阅读专题系列辅导三:句子赏析方法技巧(含练习与答案)

记叙文阅读系列辅导三:句子赏析一、题型展示:①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②请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

③请从描写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④请结合加点词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5)本文有不少精彩的句子,请在画线的A、B两处任选一句作点评。

(6)文中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精彩语句,写出你最欣赏的一句,并陈述理由。

(7)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它可以对文章的语言和内容等进行分析点评。

试给文中画线语句加批注。

二、赏析方法(一)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比喻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情感。

拟人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人格化,或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了什么怎么样(的情态)。

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情感。

【例】: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

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

【例】: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草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小草不经意间长出的情态和旺盛的生命力。

2.排比: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富有感染力。

答题格式: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强调了+对象+特性+“节奏和谐,富有气势”或“节奏感强,增强了感染力”。

【例】: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似雪。

答案: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音律和谐、富有气势,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运用设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先……)答案: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

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

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考点:1.整体感知,分清要素、线索、顺序。

2.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

3.理解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含义及作用。

4.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作用。

5.欣赏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等。

针对中考考点,对写人叙事的一般记叙文的阅读,主要掌握以下几点:(一)记叙的要素、顺序和线索的判断与梳理(二)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三)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指导与训练一、记叙的要素、顺序和线索的判断与梳理中考常从要素、线索、顺序入手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

1、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概括文章中心或段落大意。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要素,是记叙文的主体部分,内容的展现,人物的塑造,中心的表达,就是通过这些来实现的。

阅读记叙文要能明确这三个要素,即使不要求准确概括,也须达到能大体将这三点说出来的地步。

把握六要素技巧,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2.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线索是重要的,但不是什么都可以成为线索,只有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具体事物,才能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

可以作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分六类: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第7讲记叙文阅读3——情节作用记叙顺序插叙作用-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复习讲义(统编版)(学生版)

第7讲记叙文阅读3——情节作用记叙顺序插叙作用-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复习讲义(统编版)(学生版)

第七讲记叙文阅读(三)情节作用记叙顺序插叙【学生版】一、情节作用二、记叙顺序及其作用记叙顺序主要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1.顺叙①顺叙的定义: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叙述,使文章条理清楚。

②顺叙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倒叙①倒叙的定义: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同一件事情)。

阅读时应特别注意“倒”“顺”之间的起讫点,认清那些起关键作用的词句和段落。

②倒叙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插叙【特殊中间段的段落作用】①插叙的定义:(另外一件事情)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补充、铺垫、照应、说明,使情节有起伏,人物形象更丰富,内容更充实。

阅读时应特别注意交代起讫点的关键语句,或起过渡作用的语句。

②插叙的作用:老柿树陈敏①外爷家的院落前,长着一棵三人合抱粗的老柿树,高十丈余,树身硕大,傲立挺拔,遮住了一片天。

没人知道他的年龄,据我外爷说,他记事起,它就那么高,那么大。

②我的童年在外婆家度过,老柿树是我儿时的伙伴,柿树叶子圆润油亮,层层叠叠,像一把巨大的油纸伞,遮住了半个院子。

我们坐在树荫下编织草帽、剥土豆,躲在树后吓唬暮归的大人小孩。

古树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同时,也带来过不少的麻烦,于是,我外爷总说它像一个淘气的孩子,让人既爱怜又痛惜。

③单说这爱吧,从夏到秋,柿树便舔欢着每一个行走在树下的人。

仅那些从树上落下来的红艳艳的灰包蛋柿子就解了不少人的饥渴。

④老柿树从不歇枝,年年枝繁叶茂。

秋季柿子成熟时,外爷就慷慨地唤来左邻右舍,让他们随便摘,随便拿。

生活在大树周围的邻家都得了树的恩惠,门前房后挂着一串串红红的柿饼、柿皮、柿轱辘,而我外爷则在最后才收拾残局,将那些碰烂了的没人要的柿子统统压进一口大瓮,开始预备酿制春节的“年酒”。

记叙文的阅读指导

记叙文的阅读指导

记叙文的阅读指导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阅读记叙文,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感受文中的情感,领略其中的魅力。

一、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阅读时,我们要首先理清这些要素,这有助于我们迅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比如,《一件小事》这篇文章,通过明确事件发生的时间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地点是“北京”,人物是“我”和车夫,起因是“我”乘坐人力车赶路时,车把带倒了一位老妇人”,经过是“车夫毫不犹豫地扶起老妇人,并关心她是否受伤”,结果是“我从车夫的行为中受到了深刻的触动”,我们就能对整个故事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二、理清文章的线索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它可以是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物品等。

抓住线索,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旨。

有的记叙文有一条明显的线索,如《背影》以“背影”为线索,四次写到父亲的背影,抒发了父子之间的深情。

有的记叙文则有两条或多条线索,如《藤野先生》就有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和暗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分析人物形象人物是记叙文的核心,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我们可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比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的“切切察察”“睡觉时摆成‘大’字”等细节描写,表现了她的粗俗;而她为“我”买来《山海经》,则体现了她的善良和关爱。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我们要结合具体的描写,全面、客观地评价。

四、关注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如对季节、气候、山川、湖泊等的描写,可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如对时代背景、社会风俗、人际关系等的描写,可以揭示人物的命运和社会本质。

例如《孔乙己》开头对鲁镇酒店格局的描写,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森严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五、理解文章的主题主题是记叙文的灵魂,它是作者通过叙述事件、描写人物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记叙文阅读指导

记叙文阅读指导

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指导(人+事+果)深层含义②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③概括全文内容④揭示全文主旨①先说该词在句中的作用:“”词运用描写准确地(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②再结合内容说出表达的情感:表现了(或表达了)的情感。

对比、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象征其中:写人记事文章常用对比和欲扬先抑对比的作用:突出人物形象,突出主题。

欲扬先抑的作用:使情节富有起伏,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主题。

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或者象征义、比喻义)A、人物描写方法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②侧面烘托:作用:运用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对象)…性格特征B、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待要素(暗示时间、地点)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心情。

4.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5.为……埋下伏笔(作铺垫)1.顺叙:按时间发展顺序,有条有理。

2.倒叙:①强调。

②制造悬念。

③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3.插叙:①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②照应上文。

③为下文铺垫④突出人物形象。

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事物或人物的特点。

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排比:节奏整齐,加强语言气势。

反问:加强语气。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对比:突出突出所描绘的(事物或人物)的特点。

反复:强调了首段..: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兴趣;2.照应题目;3.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总领全文。

5.全文线索。

中间段...:1.承上启下。

收束前文,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

2. 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3.照应前文。

结尾段...:内容上:1.画龙点睛,揭示中心。

2.点明中心,升华主题;3.令人深思,给人警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4.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结构上:1。

总结全文 2。

首尾呼应(或照应前文、照应题目)。

1.文首..:a开篇点题;b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c总领下文;2.文中..:a承上启下;b总领下文;c总结上文;3.文末..:a点明中心;b深化主题;c照应开头第一人称: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

记叙文阅读指导教案

记叙文阅读指导教案

记叙文阅读指导教案研究必备欢迎下载记叙文阅读考点: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把握文章的主旨3、找准文章的线索4、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5、把握标题的含义及作用6、分析人物形象7、辨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8、分析重要句子的含义9、分析语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10、赏析记叙文的语言11、了解记叙的顺序12、区分写作手法(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常见问法: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几件事答题思路:1、分析文章的标题: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

2、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

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句式:“通过…(事情),表达(赞扬、抒发)了…的感情(精神、品质)。

答题技巧:1、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将标题适当补充一下,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一段难忘经历。

2、要素归结法:记序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颠末、结果这六个要素。

找出文中的记叙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研究必备欢迎下载如《最后一课》一文的要素:时间是普法战争期间,地点是法国阿尔萨斯省一个乡村学校,人物是XXX和XXX先生,事件是XXX先生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堂法语课。

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普法战争期间,法国阿尔萨斯省一个乡村学校里,XXX在XXX先生的最后一堂课上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3、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连贯;二是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课文实例:《背影》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汇总8篇)

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汇总8篇)

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汇总8篇)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1)1、先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思想品质,再结合具体事例分析。

答题技巧:主要事件中表现的品质、文中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人物语言、心理、神态、对人物的称呼、隐喻的事物。

2、不同人物在文中的作用主人公:(判定谁是主人公)答题技巧: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配角:对主人公起到什么作用、对情节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对表现中心起到什么作用。

3、根据文章内容简介某一人物答题技巧:基本情况、主要事件、简评人物性格、品格或自己对人物的感情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2)1、线索。

2、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

3、作者感情的触发点。

标题含有人物或者事物,一般是指文章的线索,表达作者的感情或者具有象征义。

如《藤野先生》《邓稼先》《背影》,既指线索,又饱含感情。

4、含蓄的或形象的揭示文章中心(要具体写出中心是什么)。

标题含有哲理和议论的成分,一般是揭示文章的中心。

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再塑生命》的深层含义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文题点明主旨。

5、概括文章内容。

叙事类的题目,一般是概括文章内容。

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

如《智取生辰纲》《最后一课》。

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标题中出现矛盾现象,一般是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如《二月三十号》。

标题中出现修辞手法,主要是揭示文章的中心,有时候也是文章的线索。

如《像向日葵一样灿烂》。

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3)(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记叙文阅读指导

记叙文阅读指导

记叙文阅读指导一.记叙文的阅读要求阅读一般记叙文,能把握记叙的要素和线索;理清记叙的顺序;弄清记叙的人称;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了解详略安排的作用;能对运用的表达方式进行辨析,并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能够从文章容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目标1.明确记叙文知识要点2.掌握记叙文阅读方法3.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三.记叙文知识要点1.记叙文的“六要素”和贯穿全文的线索“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有助于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事件脉络“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的纲。

①文章的标题②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我”的所见所闻所感2.记叙的顺序a.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和结局写。

b.倒叙:后发生的事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决不是整篇的由尾到头的逆向叙述。

提到开头先叙述的结局或最突出的片段,在全文中只是一个局部,其下面的部分才是文章的主体。

而这主体部分采用的仍是顺叙的方法。

总之,倒叙只是顺叙方法的一种局部变通方式。

其次,顺叙部分的结尾与开头先写的那个结尾遥相呼应,结构才算完整。

c.插叙:中断原先叙述,插入有关情节,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3.记叙的人称a.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是第一人称。

采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但所写的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围。

阅读时要充分注意到“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我”在文中可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

b.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是第三人称。

用这种人称不受任何限制,用“他”或“他们”(直接***),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写来比较自由开阔。

4. 中心意思的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意思是蕴涵在所记叙的人、事之中的,所以准确归纳记叙文中心意思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文章的容。

中心意思的归纳的具体方法①抓住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指导(三)一、品析文中优美精警语句(段),体会其深层含义及作用:文段中的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标题;②开头结尾句;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

(6)点明题旨的句子(7)照应过渡句1.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1)、朴实无华(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3)、言简意赅,清新雅洁,朴素自然(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8)、平易简洁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2.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二、赏析语言特色常见的语言特色之美:(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中的语言)”。

例: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夏之绝句》)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附: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1)朴实无华(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3)言简意赅,清新雅洁,朴素自然(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8)平易简洁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三.记叙类阅读步骤思路是:看标题――读文章――审试题--回读原文――作解答。

(一)看标题:题目是文章内容的眼睛,简析题目可以帮助推测记叙文内容,推测文章中心。

(二)读文章1.通读全文,对文章的内容、主旨、思路、写法有通盘认识。

阅读文章,一定要掌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规律。

整体阅读,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要理清文章思路,往往要注意:(1)辨析记叙线索。

(2)理清记叙顺序。

(3)析结构层次。

(三)审试题,注意审清题目要求的重点词及范围、标点符号等(四)按题目要求回读原文第一次读原文是大概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但因不知问题是什么,所以读起来重点不突出,当看了题目后再读就比较主动,属于带着问题去读,有目的地读,很快能找到答案。

(五)作解答答题时如能运用原文词语或语句回答的,则尽量用原文语句、词语。

尤其是表述性的题要注意语言连贯精练,内容要全面,力求一语中的。

此外,回答问题必须是一句话。

四、记叙类阅读考点分析★考点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起因、经过、结果)。

★考点2:概括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格式:本文叙述了一件……事,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告诉我们(某个道理、生活感受)。

★考点3:赏析句子。

方法:先抓住赏析的角度(修辞、人物描写、词语的深层含义),再结合句子分析事物/人物的特点,最后点明此句作者的情感。

格式:①此句用了……手法,②……写出了……事物/人物的……特点,③表现(抒发)了作者对……的……之情。

★考点4:分析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方法:(1)判断运用了什么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2)一般考查自然环境。

格式:(①……交代社会背景,给情节发展提供场所;)②渲染……的气氛;③烘托人物……性格或心情;④为下文……内容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深化文章的中心。

★考点5、读作品,谈自己的启示、感受。

方法:(1)准确把握内容、主题。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3)就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来谈。

格式:先摆观点+自己的生活实际+今后如何去做+小结观点。

【小练习1】同情的眼神①很多年以前的一个寒夜,在弗吉尼亚州北部,一个老人等在渡口准备乘船过河,寒冷的冬季的霜雪已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

看来他的等待似乎是徒劳的。

寒冷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和僵硬了。

②突然,他听到沿着冰冻的羊肠小道上传来了有节奏的由远而近的马蹄声,怀着焦急的心情,他打量着几个骑马的人依次从他身边过去了。

待最后一个骑手经过他时,老人站在雪中僵直得像一尊雕像,就在将要擦身而过的一瞬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说:“先生,您能否让一个老人和您乘一匹马共行?您知道,单凭用脚走,人是很难通过这一段路的。

”③骑者勒住了自己的马,回答:“确实是这样,上来吧!”看见老人根本无法移动他那冻得半僵的身体,骑手跳下马来帮助老人上了马,骑手不仅把老人驮过河,而且送他到他要去的地方,那里有数英里远。

④当他们走近一座小而舒适的村舍时,骑手的好奇心促使他问道:“先生,我注意到你同情的眼神让其他几个人过去而没有请求帮助,而当我经过时你却留住我借用我的马,我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在如此一个寒冷的冬夜,您却等待在这里并截住最后一个骑手,如果我拒绝您的要求并把您留在那里,结果会是什么?”⑤老人慢慢下了马,以一种惊奇的目光看着骑手,回答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但我以为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老人继续道,“我仔细观察了那几位骑手,立即便看出他们没有关心我的处境,这时候就是我求他们帮忙也无济于事。

但是当我仔细一看您的眼睛,仁慈和同情之状是相当明显的。

我知道,当时当地,您的友好态度使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使我在最需要的时候能够得到帮助。

”⑥那些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地触动了骑手。

“您的评价把我形容得太伟大了,”他告诉老人,“可能我以前在从事自己的事情上过于忙碌,所以我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

”1.第②段中“打量”一词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2. 第④段中骑手的“好奇心”是什么?3. 第⑤段中老人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是可信的,因为:____________4. 分析第⑤段“我以为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

(1)“美好的品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知道谁有更美好的品德”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第②段中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为什么特别强调“看着那人的眼睛”?6. 第⑥段“那些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地触动了骑手”一句中“触动”的是什么?答案提示:1. 写出老人在寻找一个肯帮助自己的人2. 为什么放过其他骑手,而单单只找我3. 霜雪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寒冷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和僵硬了4. (1)仁慈与同情,肯帮助别人 (2)凭眼睛里流露出来的仁慈和同情之状5. 因为老人能从那人的眼睛中看出仁慈和同情6. 以前我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以后我要多多做这方面的事。

【小练习2】手术成功了一天放学,我回到家,打开鸡窝,高兴得叫起来:“成功了!成功了⋯⋯”爸爸听了连声问:“什么成功了?”“试验成功了。

”我一边说一边拉着爸爸来到鸡窝前,指着那只吃了塑料管的小鸡说:“鸡嗉里的塑料管‘消化’了。

”“哪有这种事?”“不信你摸摸看。

”爸爸一摸鸡嗉,更惊奇了,问我是怎么回事,我高兴地向爸爸讲起了事情的经过。

‖自从发现小鸡误吃了不能消化的塑料管后,我一直在想:能不能把小鸡嗉里的管子取出来呢?我左思右想,突然眼睛一亮:有了?医生能给病人剖腹取出瘤块,使病人康复,难道鸡嗉就不能剖开吗?我就借它做个试验吧。

于是我第一次当了外科医生,我想好了动手术的步骤后,拿来消毒药水、剪刀、镊子、针线⋯⋯并请小表弟做我的助手。

手术台就是小椅子。

我让小表弟把鸡仰在椅子上,按住小鸡的脚和头部,不让它乱动。

我先用剪子剪去鸡脖子下的毛,然后用棉花蘸上消毒药水擦洗要开刀的部位,又用一只手捏着鸡嗉上的皮,先划破鸡皮再刺破鸡嗉,这时,鸡“叽叽”地乱叫起来。

看来小鸡痛苦的样子,我的手不知不觉地停了下来,但是为了小鸡的生命,为了试验,我还是硬起头皮,继续将口子划大,然后小心翼翼地将镊子伸进鸡嗉,夹住管子的一端,慢慢拔了出来。

这时从刀口处冒出许多红色的血和气泡,小鸡发出无力的叫声,我心里一阵紧张,连忙用针线将伤口缝好。

‖手术后,我把“小病号”放在温暖的窝里。

小鸡两眼眯着,缩着脖子,蹲在角落里,一动也不动。

我既希望着又担心着。

今天,我回来,看到小鸡不但没死,反而能找食吃了,这不是说明手术成功了吗?爸爸听到了我的介绍,忍不住哈哈地笑起来,夸我敢想敢干,将来可以当医生。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担心()温暖()紧张()成功()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1)康复:(2)左思右想:3.在“我既希望着又担心着。

”这句话中我希望什么?担心什么?4.按照指定的分段,写出第二段段意。

第二段段意:5.我是怎样给鸡动手术的?(抓住要点回答)6.作者给鸡动手术为什么会取得成功?答案提示:1.放心寒冷松弛失败2.(1)恢复健康(2)反复思考3.我希望手术能成功担心小鸡会死4.写我在给小鸡作手术前的准备以及做手术的过程。

5.我让小表弟把鸡仰在椅子上,按住小鸡的脚和头部,然后用棉花蘸上消毒药水擦洗开刀的部位,又用一只手捏着鸡嗉上的皮,小心翼翼地将镊子伸进鸡嗉,这时从刀口处冒出许多红色的血和气泡,连忙用针线将伤口缝好。

6.①手术前考虑细致、周到。

②手术时小心、认真。

③敢想敢干。

【小练习3】生命是一种过程生命是一种过程,你无法超越。

无论你出身于豪门深宅还是穷家陋室,向人世间报到的第一声必定是嘹亮的啼哭。

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你必须在大人的帮助下,完成属于你的生命初级阶段的探索;从①的青年到②的中年再到③的暮年,每个人的生命历程必然要被时间轮船载着驶向不同的港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