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研究
安徽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

维普资讯
旅游 业是 当今世 界 发展最快 、 景最 为广 阔 的产业 , 前 也是 关 联度 大 、 动 性强 、 拉 市场 需 求 旺 、 资源 消 耗 少 的综 合性 动力 产业 。安徽 省旅游 资源 丰富 , 品位 较 高 , 布较 为 均匀 , 展旅 游 产 业具 有 比较 优势 和 有利 条 分 发
维普资讯
形成 “ 府 主导 、 政 市场运 作 、 多方 参 与 、 相发 展 ” 竞 的生 动局 面 。
2 .旅 游 产业 地位显 著 加强 入 境游 、 国内游 、 出境 游全 面发 展 , 旅游 业 已成为 国 民经 济 新 的增 长点 。“ 五 ” 间 , 十 期 先后 完 成 了《 安徽
WA GJ g N n i ( e onl n dct nDv i , n u Tui ueu Pr ne adE uao is n A hi orm B r ,麒 212 ,C / ) s i io s a 302 h a 3 n
Ab ta t T u im n An u a o fr r e n o ag le e o ffs rwt n ti lyn r d moe sr c : o rs i h ih s n w o wad d it od n p r d o a tgo h a d i spa i gmo ea r i n i o t trl n p o t g d me t e n s tmultn mpo me t x a dn p nn o te o tie wo l n d i mp ra oe i rmoi o si d ma d ,si ai g e ly n ,e p n n c n ig o e ig t h u sd rd,a n e tbl h n o d i g fAn u .Ths p p ra ay e he sau u d t p ru i e ftu s d v lp n n sa i i g a g o ma e o h i s i a e lz s t tts q o a he o p t n t s o o r m e eo me ti n n o i i
我国旅游业的对外开放现状及特点

我国旅游业的对外开放现状及特点从旅游业的自身特点看,旅游行业属于服务贸易业,不存在产业雷同也不容易被垄断。
因此,旅游业是一个市场准入较为宽松的行业,贸易壁垒比较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对外开放、对外商投资的引进和利用,所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
特别是外商投资对我国旅游饭店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迅速扩大了旅游业的综合接待能力,使我国的一大批旅游饭店起点高,在设施设备、经营管理、服务质量等方面比较快地达到了国际水平。
1.开放时间早。
我国旅游饭店业是70年代末和80年代末外商投资的首选行业之一,70年代末就诞生了第一批中外合资饭店。
2.开放领域广,形成了全方位、多领域的开放格局。
到1998年底,外商投资的旅游涉外饭店数和客房数已分别达458座和8.73万间,分别占全国总数的7.9%和11.4%,如加上我国港、澳、台商投资,饭店数和客房数分别为694座和13.32万间,分别占全国总数的12%和17.4%;1999年,《中外合资旅行社试点暂行办法》出台,国家旅游局批准开始试办中外合资旅行社;旅游景区(点)、一般旅游商品生产等允许外国商业以合资、合作形式进入;旅行支票收受、旅游保险和旅游交通也放宽了市场准入。
突出表现在外国的饭店管理集团可以人员流动和传授管理经验为由,自由进出。
据统计,截至1998年,已有18个著名跨国饭店集团涉足我国92个饭店。
3.开放的基础扎实,承受外来冲击能力较强。
就服务贸易中旅游业的三个部分(饭店、餐饮、旅行社和导游)而言,旅馆、餐饮业除不允许外商独资外,仅有合营年限的一般性限制,人员流动完全畅通;旅行社(导游)市场1992年就已部分开放(举办国家旅游度假区),在中美就中国加入WTO达成协议前又进一步扩大了开放领域;合资游船和旅游汽车也有一定程度开放;在消费者跨国境流动方面,我国公民自费出国(境)旅游市场正在有序、逐渐地开放。
就国民待遇原则看,我国对合资、合作饭店实行高于本国同类企业的待遇,如部分进口设备和建筑装修材料享受进口环节增值税和关税减免,固定资产投资调节税为零税率,在经济特区享受15%的所得税优惠税率。
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研究——基于张家界市的实证分析

经济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是每个区域 ,特
目前 .国 内 关于 对 外 贸 易 与产 业 结 构 优化 升 级 研 究 的文 献 不 别 是 经济 欠发 达地 区在 经 济 发展 过 程 中所 必 须解 决 的 问题 。它 的
主导产业
对 外 开放
旅 游产 业 的经 济 属 性 已经 得 到 证 明 和公 认 ,对 外 开 放 的经 济 多元化的对外开放格局 、使其旅游业走上 了跨越式 发展 的轨道 . 功 能 也 日益 凸显 ,并 引起 学 术理 论 界 的 广 泛重 视 。一方 面 ,旅 游 呈 现 出稳 健 、快 速 发 展 的 良好 势 头 。18 年张 家 界 建市 之 初 , 9 9 全 产 业 在 推动 国 内外旅 游发 展 的 过 程 中 ,刺 激 国 内消 费 、增 加外 汇 市 各 景点 接 待 的 旅 游人 数 为 5 9 64 万人 次 ,其 中境 外游 客 为 16 .8 收 入 、积 累 建 设 资金 、平 衡 国 际收 支 、带 动 相 关产 业 发 展 ,影 响 万 人 次 , 游 总 收 入 为 29 万 元 , 中旅 游 t , 收 入 1 万 元 。 旅 41 其 lE ' 0 到 着 一个 国家 或 地 区经 济 社 会 生 活 的诸 多方 面 。 另一 方面 . 外 开 “ 五 “时期 的 头一 年 (96 . 市 接待 的旅 游 总人 次达 到 12 5 对 九 19 ) 全 8 .8 3万人 次 ,旅 游 总收 入达 到 了 3 36 0 5 万 放作为一个动态的历史 的概念 ,有着极其丰 富的内涵。对外开放 万人 次 .境 外 旅 客达 到 2 2 能 促 进 产业 结 构 的优 化升 级 .提 升 产 业结 构 水 平 ,为研 究对 外 开 元 实现旅 游 仓 汇 12 美 元 。随 着 对外 开放 步伐 的 进一 步加 快 , 0 万 9 放 与 旅 游经 济 发 展 的 关联 性 问题提 供 了思 维 视 觉 和 实证 方 法 。本 到 十 五 ”末 (0 5 .全市 接待 的旅 游 总人 次 飙升 到 15 .6 20 ) 43 3 万 文 主 要 从 对 外 开放 视 角来 研 究 张 家 界 市 旅 游 产 业 的发 展 。
最新-简析我国旅游业发展演变历程 精品

简析我国旅游业发展演变历程一、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简要回顾一从事业型到产业型的转变我国旅游业发展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举世瞩目。
改革开放前,旅游业以外事接待为主,只具备产业雏形,不完全属于产业范畴。
1978年转换机制,发展产业型旅游业。
1984年中央提出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齐上、自力更生与利用外资一齐上的旅游建设方针,揭开了全方位发展旅游产业的序幕。
1986年国务院决定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正式确立其国民经济地位。
1992年中央明确提出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之后,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建议》,旅游业被列为第三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序列的第一位。
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此后,国家计委把旅游项目列入国债项目,铁路部门及时开行了数百列旅游专列。
中央和国务院的支持为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发展阶段来看,1980年以前,旅游产业总体规模较小;六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提高,国内旅游开始起步;七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继续发展,国内旅游有较大发展;八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发展,国内旅游迅猛崛起,这一时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
九五计划时期,产业基础夯实,稳步发展;2001年受世界旅游业整体负增长的形势影响下,中国的旅游业是在困难中继续前进,但增长速度有所下降;2002年中国旅游业是整体回升,四项旅游经济指标增速均超过10。
总之,我国旅游业借改革开放之力,2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形象日益鲜明,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
二从旅游小国到旅游大国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接待人数180万人仅为世界的07%,居世界41位;2002年接待海外旅游者达到9791万人次,跃居世界第五大旅游吸引国、亚洲首位旅游大国。
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创汇26亿美元仅占全球的0038%,居世界第47位;2002年增至204亿美元,占全球的44,成为世界第五大旅游创汇国。
我国旅游业的六大发展政策问题探究——基于产业经济的视角

为其 中
“
一
,
指
国家通 过 自
”
任公 司 和 经 营性 非赢 利企 业 两 大类 其中
,
计 划权 和 人 事权 归集到
一
集 团 的主 要 业 务都
。
己 的 吸 引 力 实 现 国 家 目标 的 能 力
。
重 要 的文 博单位
、
风景名胜 区
、
个或几 个最 强 的子公 司 中
旅 游业 具 有
怀徕远 人
“
”
…
和 同期 第 三 产 业 的 速 度 快 速 增 长
,
2006
年达
的
日
,
4 27 %
已趋 近 占 GDP 的 5 %
一
这
一
国际 通 行 的支柱产 业 标准
,
。
200 8
年
3
月
,
十
一
届 全 国人 大
次 会议 温 家宝 总 理 的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
在
“
全 面 加 强 社 会建 设
”
切实
保 障和 改 善 民 生
其 他 景 区 则 应 设 计 为有 限 责任 公 有 条 件 的 成 立 股 份 有 限公 司
。
就应该走
的投 放 渠 道 是 重 要 的
7 【J
软实 力 产 业
。
,
范 围经 济 和 规 模 经 济
、
纵 向整 合 和 横
。
我 国 景 区 的 企 业 改 制应 该 是 渐 进
式
使 我 国旅 游 集 团 自诞 生 之 日起 就
。
软实力
种
的概念
“
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一、行业概况1、旅游业概述从广义上而言,旅游业是指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一系列相关行业的统称,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服务和商品的综合性产业。
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主要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涉及的相关产业包括餐饮业、旅馆业、交通运输业、旅游景区业、零售业和娱乐服务业。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旨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和具有明显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
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经济萧条,旅游业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旅游产业尚没有形成。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较快提高,我国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旅游产业已经成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成为增长最快的居民消费领域之一。
1、旅游数据平稳增长1)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次30.8亿人次预计2019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达30.8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8.8%%;实现旅游收入2.78万亿元,同比增长13.5%。
此外,统计显示上半年我国出境旅游稳步增长,入境旅游市场上升趋势进一步稳固;预计入境旅游人数7269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649亿美元,均同比增长5%;出境旅游人数约8129万人次,同比增长14%,上半年全国旅游经济平稳运行。
节假日数据方面,春节假期接待游客4.15亿人次,同比增长7.6%,清明假期共接待游客1.12亿人次,同比增长10.9%,五一假期共接待游客1.95亿人次,同比增长13.7%,端午假期接待游客9597.8万人次,同比增长7.7%,中秋假期接待人数1.0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实现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2%、13.7%、16.1%、8.6%、8.7%。
国内文化和旅游市场潜力不断释放,大众出游热情持续高涨,行业整体向好趋势并未改变。
2)预计2019年中国国内旅游收入达6.1万亿元2011-2018中国国内旅游收入保存增长,2018年中国国内旅游收入达到了5.1万亿元,预计2019年达到6.1万亿元。
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委):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特提出以下意见:一、准确把握我国旅游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旅游业是兼具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集传统与现代,生产性与生活性,劳动密集型与资金、知识密集型等特征于一体,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服务业。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旅游业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推进,人们的旅游需求将大幅增长,对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方面,我国旅游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
根据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旅游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届时,全国旅游业增加值预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左右,占全国服务业增加值的10%以上;旅游外汇收入占服务贸易出口额的40%以上;旅游就业占全社会就业总量的5%以上。
到2020年,全国旅游业增加值预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左右,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2%以上。
另一方面,我国旅游业面临着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的艰巨任务,迫切需要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由数量扩张向素质提升转变,由满足人们旅游的基本需求向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转变。
全行业要坚定不移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努力实现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宏伟目标。
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义,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观念,把更好地满足旅游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更加自觉地促进旅游业科学发展,作为旅游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外开放的历史发展与反思

对外开放的历史发展与反思一、标题:对外开放的历史发展与变迁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以及外交关系的不断深化,对外开放这一政策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对外开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8年的改革开放。
自那时起,中国不断推进对外开放,通过引进外资、加强贸易合作,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影响力。
本文将对对外开放的历史进行梳理,分析开放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未来对外开放的思考和展望。
二、标题: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对外开放作为中国近几十年来的一项重大政策,其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改善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所采取的政策,其对于中国的宏观经济、产业分布、结构调整、就业形势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数据、比较经验等方式,探究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三、标题:反思对外开放政策的实际效果虽然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例如,一些外国企业通过在中国进行投资吸收中国的优秀人才和市场资源,而自身更注重利润和技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贸易不平衡,技术转让缺乏保护等问题。
本文将重点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发挥对外开放政策的作用。
四、标题:对外开放的经验教训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不断推进的改革和开放。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所带来的经验教训,例如进入WTO后面临的现实挑战、行业结构的不平均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政策对中国产业发展带来的全球竞争力大幅提高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对外开放的发展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五、标题:未来对外开放政策思考当前,我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着巨变,国内经济将逐步转型,未来对外开放政策将如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时期下,我们更应该思考未来的对外开放政策。
本文将围绕“新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开放方式和布局”这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并提出未来对外开放可能需要的政策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研究作者:侯永康来源:《商场现代化》2009年第11期[摘要] 旅游业是一个开放程度最高的产业。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面对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旅游产业的竞争更是日趋激烈。
旅游产业作为张家界市的主导产业,如何构建好高效开放的经济体系,促进旅游业稳健发展,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是必走之路。
[关键词] 产业成长主导产业对外开放旅游产业的经济属性已经得到证明和公认,对外开放的经济功能也日益凸显,并引起学术理论界的广泛重视。
一方面,旅游产业在推动国内外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刺激国内消费、增加外汇收入、积累建设资金、平衡国际收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
另一方面,对外开放作为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对外开放能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结构水平,为研究对外开放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关联性问题提供了思维视觉和实证方法。
本文主要从对外开放视角来研究张家界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国际贸易理论的起源,可追溯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重商主义学说。
亚当·斯密(1776)在其著作《国富论》一书中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1817)发展了斯密的观点,提出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认为,在符合国际比较利益的情况下,国际贸易能促进产业结构有序发展并不断向高级化转化。
弗农(1966),威尔斯等人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视角度认为对外贸易是推动产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过程。
日本经济学家赤松提出了“雁行理论”。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841)认为新兴产业的保护可获得动态比较优势,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布兰德和斯藩塞、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克鲁格曼等人分析了在不完全竞争市场和规模经济条件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格局及其成因,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目前,国内关于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的文献不多,陈志友(1992)认为,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同产业结构的演变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夏刊、王国顺(2000)、杨建中(2004)、苏雄武、许建平、徐钰(2004)、吴进鸿(2005)等,实证分析了地方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对外开放的研究,要么局限于对外贸易引起的产品出口,要么局限于进口引起的产业结构之改变。
事实上,张家界市建市二十年来的对外开放实践证明:对外开放在促进张家界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既增强了旅游业的竞争优势,也推动了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深化对外开放与旅游产业发展机制研究1.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增长张家界建市以来,大力推进和深化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元化的对外开放格局、使其旅游业走上了跨越式发展的轨道,呈现出稳健、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1989年张家界建市之初,全市各景点接待的旅游人数为56.49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为1.6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2491万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0万元。
到“九五”时期的头一年(1996),全市接待的旅游总人次达到182.58万人次,境外旅客达到2.2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了30356万元,实现旅游创汇192万美元。
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到“十五”末(2005),全市接待的旅游总人次飙升到1453.36万人次,境外旅客骤增到128.7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了64.35亿元,实现旅游创汇2.57亿美元。
伴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化,2008年,尽管受到冰雪灾害、5·12大地震和次贷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但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持续升增,全市的旅游接待量达到了1878万人次,境外游客也达到了125.9万人次,较上年下降1.2%;实现旅游收入91.25亿元,其中门票收入11.1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5%和15.9%。
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39亿美元,增长1.8%。
同时,还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19.62亿元,比上年增长23.5%。
新批三资企业13家,实际利用外资1908万美元,增长54.8%,其经济发展水平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
2.对外开放促进产业优化20世纪50年代之后,世界旅游产业结构问题对任何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是每个区域,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它的优劣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合理、高级、高效的区域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大发展的必备条件。
产业结构作为以往经济增长的结果和未来经济增长的基础,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在张家界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欠发达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缺乏发展经济的新思维、新理念、新视角,同时,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因此,通过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更新观念,借鉴经验,引进新方法、新策略、新技术,促使区域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推动旅游产业在日益开放的社会中高速度、高水准发展问题显得格外突出和重要。
3.对外开放促进旅游竞争旅游业是全球公认的第一大产业,其涉外性、交流性、综合性、联动性的特点,使之日益成为一种大众化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
与此同时,旅游业也日趋成为竞争最激烈的产业。
对外开放推动了人、财、物跨国界、跨地域、跨时空、跨领域的大流动,直接促进旅游及相关行业的兴起和繁荣,拉动GDP的增长,并引进旅游业态最新服务业及相关技术的不断更迭和发展。
张家界拥有武陵源5A景区,天门山、万福温泉等4A级景区,如何使张家界市这样一个颇具民族特色,又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在旅游产业日益多样化、区域化、国际化,旅游营销企业异军突起,竞争日趋激烈的状态下,更好更快地走向世界,仅限于内部消化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顺应旅游产业多样化、区域化、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历史潮流,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不断提高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才能使张家界市旅游产业更好地发展。
三、张家界市对外开放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1.基本情况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稳步推进,张家界市采取渐进式的开放政策,积极拓展对外开放渠道和领域,旅游收入稳步增长,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张家界自1989年建市以来的旅游基本情况如下表。
(数据来源:张家界信息统计网,经整理)由表可知,从1989年的10万元外汇券迅速升增到2002年的5049万美元外汇,即使在2003年遭受“非典”的特殊年份,外汇收入仍攀升至0.62亿美元,同比增长为22.8%,到2007年时,收入达到2.39亿美元,是2003的3.86倍。
2.存在的问题(1)张家界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饱和度问题2004年~2007年旅游产业外汇收入的基本情况如图。
由2004年~2007年的旅游外汇收入图可知,2005年以前旅游产业外汇收入高速增长,2005年达到最高值后,到2007年旅游产业外汇收入基本保持平稳增长。
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产业成熟后有两种趋势:一是走向衰落;一是通过产业优化升级继续发展。
张家界市的旅游产业是否进入成熟阶段?如果是,作为张家界市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旅游产业,必须通过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促使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诚然,仅仅从连续两年的外汇收入就判断张家界市国外旅游产业是否饱和问题显得有些轻率。
(2)国外客源市场狭窄且极不平衡由《张家界市接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情况表》可知,张家界市的境外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的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的少数几个国家,欧美客源市场份额极小,仅为1.89%,从客源国家(地区)的份额比例来看,韩国市场占据了93.41%的份额。
同时,通过旅游调查发现,在全世界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来过张家界市旅游的约为30个左右,影响因子仅为15%。
有资料显示,张家界市的国际旅游人数不足桂林的十分之一,接待人数在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中居于中下水平。
这就表明:张家界市在拓展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方面,还有相当广阔的空间。
(3)旅游功能单一且旅游消费很低张家界市是一个因旅游而建市的城市,又是一个以旅游而兴市的城市,旅游是张家界的根本。
但张家界市在旅游产业发展的进程中存在一个误区:旅游功能过于单一,旅游产业的营销对象基本上局限于山水自然风光,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不够,谈不上休闲度假,致使张家界在旅游产业发展中仅具看的功能,而缺乏听和玩等其他旅游消费功能。
旅游功能的单一决定了旅游产品的单一性,单一的旅游产品又直接造成旅游消费水平低下,有资料显示,云南丽江旅游人均消费达1020元,而张家界旅游消费只有400元。
从国外的消费来看人均的创汇为189.98美元,折合人民币为1424.82元。
旅游功能的单一性是制约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促进张家界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1.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的目的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日益竞争的条件下,打破地方保护和限制,整合国际国内资源市场,建立协调增长的经济体系。
旅游业是一个开放程度最高的产业,作为张家界市的支柱产业,其旅游产业存在的市场狭窄、客源市场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呈现成熟趋象等等,都是对外开放程度不高、辐射面不宽的具体表现。
因此,张家界市必须把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方略,打破区域界线,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紧研究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如何保护国内市场,开拓国外市场,培育潜质产业和稳定的客源市场,形成以张家界市为中心的旅游经济圈,构筑对外开放新优势,加强张家界市在国际国内各类经济组织和区域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使旅游产业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推进旅游产业的更大发展。
2.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如果对外开放使旅游产业对GDP的拉动作用贡献率降低,意味着粗放型增长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反之,则提高对外开放使旅游产业对GDP的贡献率。
张家界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改粗放型增长模式为集约型增长模式,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从旅游产业的软化上下功夫,广泛开展跨地区、跨国界的旅游经济协作,把建设国际旅游之都作为张家界市的发展目标,按照功能齐全、特色突出、安全便捷、管理先进、服务高效的标准,注重观光型旅游产业与文化型、休闲娱乐型、商务活动型、科研考察型等多种类型旅游产业的全面发展,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城市功能、区域分工、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与服务水平等精心谋划,搞好旅游产业发展布局,促进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从根本上改变张家界市旅游功能单一、消费水平低下的状况,实现科学发展。
因此,加快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步伐是改变张家界市现状、推动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张家界地处中西部结合部,是湘鄂渝黔边区的中心,属于经济基础薄弱的老少边穷地区,缺乏国际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因此,张家界市必须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大好时机,通过解放思想,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加大旅游投入,解决好发展休闲度假、科普考察、商务活动、文化旅游等项目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便捷的航空、铁路、公路交通条件和优质高效的旅游服务体系,加快实现由大投入小产出向小投入大产业、不投入也产出的阶段转变,大力提高旅游产业的投入产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