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精品冻土勘测方法化学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D土的季节融化与冻结深度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D土的季节融化与冻结深度附录D 土的季节融化与冻结深度D.0.1 土的季节融化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标准融深Z m0,应以当地实测资料为准;无实测资料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2 融化指数的标准值∑T m(度·月)应以当地实测资料为准,对无实测资料的山区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L——纬度(度);H——海拔(100m)。
3 设计融深Z m d可按下式计算:式中:ψm s、ψm w、ψm c、ψm t0——各融深影响系数,可按表D.0.1取值。
D.0.2 土的季节冻结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标准冻深Z0应以当地不少于10年实测最大冻深平均值为准;2 设计冻深Z d可按下式计算:式中:ψzs、ψzw、ψzc、ψzt0——各冻深影响系数,按表D.0.2查取。
表D.0.1 融深影响系数表D.0.2 冻深影响系数注:1 土的湿度(冻胀性)影响一项,按本规范表3.2.1的土冻胀性分级进行判别。
2 周围环境影响一项,城市市区人口为20万~50万人,只考虑城市市区的影响;50万~100万人,应考虑5km~10km的近郊范围;大于100万人,尚应考虑10km~20km的近郊范围。
附录E 冻土构造及融沉性的野外鉴别E.0.1 冻土构造野外鉴别应符合表E.0.1的规定。
表E.0.1 冻土构造野外鉴别E.0.2 多年冻土融沉性分级的野外鉴别应符合表E.0.2的规定。
表E.0.2 多年冻土融沉性分级的野外鉴别附录F 冻土融化压缩试验要点F.0.1 本试验可用于测定冻土的融化下沉系数(融沉系数)δ0和冻土融化后体积压缩系数m v。
F.0.2 本试验的室内试验可用于各种冻结黏性土和粒径小于2mm的冻结砂类土,原位测定可用于各种类型的冻土。
试验步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的有关规定进行。
F.0.3 室内试验所用的融化压缩仪,可采用土壤的固结试验仪,原位试验可采用地基的静荷载试验设备,并应在试验过程中确保冻土试样或持力层地基土均匀缓慢融化。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6冻土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6冻土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6 冻土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6.1 一般规定6.1.1 多年冻土地区勘探宜根据冻土环境条件采用钻探、坑探、槽探、地球物理勘探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
6.1.2 冻土工程地质勘探应结合多年冻土特点、工程类型、勘探目的、交通条件、机具设备和勘探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选择在适宜的时间内进行。
6.1.3 勘探点的布置应在冻土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遥感解译和地球物理勘探等工作的基础上确定。
6.1.4 钻探应采用干钻或单动双管岩芯管低温冲洗液钻进。
6.1.5 当遇地表水、多层地下水时,应分层测定地下水水位、采取水样。
6.2 钻探6.2.1 根据冻土层类别选择钻探方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冻土层为第四系低含冰量松散地层时,宜采取低速钻进方法,回次进尺宜为0.20m~0.50m;2 冻土层为高含冰量黏性土时,可采取快速钻进方法,回次进尺不宜大于0.80m;3 冻结的碎石类土和基岩,宜采用低温冲洗液钻进方法,回次进尺宜为0.15m~0.30m。
6.2.2 在冻土地区进行钻探时,宜符合本规范附录M的规定。
6.2.3 冻土钻探的成孔口径,应符合下列要求:1 冻土钻探的开孔直径不应小于130mm,终孔直径不宜小于110mm;2 对于取不出完整冻结土样的岩土,可按常规钻探的有关规定执行。
6.2.4 冻土钻探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设置护口管及套管封水或采取其他止水措施;2 取得土的最大冻结与融化深度资料,应在地表开始融化或冻结前进行钻探;3 在钻探和测温期间,应减少对场地地表植被的破坏,已破坏的应在任务完成后,进行植被的恢复;4 对需要保留的观测孔和测温孔,应按勘察阶段要求处理,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回填封孔。
6.2.5 钻探记录和编录应符合下列规定:1 钻探记录应按钻进回次逐段填写,岩芯应及时准确鉴定;2 冻土的描述和定名可按本规范附录B、附录E进行;3 钻探成果可用钻孔柱状图表示,冻结岩、土芯样可拍彩照,并应纳入成果资料。
GB T 50123-201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培训讲稿

二、密度试验
(3)将套环内的量砂取出,称量,倒回量砂容器内。环内量砂允许 由少部分仍留在环内。 (4)在套环内挖试坑,其尺寸应符合下表规定。挖坑时要特别小心, 将已松动的试样全部取出。放入盛样的容器内,将盖盖好,称容器 加试样质量,并取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
二、密度试验
(5)在套环上重新装上防风筒,漏斗架及漏斗。将量砂经漏斗灌入 试坑内,量砂下落速度应大致相等,直至灌满套环。 (6)取掉漏斗、漏斗架及防风筒,用直尺刮平套环上的砂面,使与 套环边缘齐平,刮下的量砂全部倒回量砂容器内,不得丢失。称量 砂容器加第二次剩余量砂质量。 2.4.3不用套环的灌砂法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应按第2.4.2条第1款的规定选择试验地点,在刮平的地面上应 按2.4.2的规定挖坑; (2)称盛量砂容器加量砂质量,在试坑上放置防风筒和漏斗。将量 砂经漏斗灌入试坑内,量砂下落速度应大致相等,直至灌满试坑; (3)试坑灌满量砂后,去掉漏斗及防风筒,用直尺刮平量砂表面, 使与原地面齐平,将多余的量砂倒回量砂容器,称量砂砂容器加剩 余量砂质量。
三、颗粒分析试验
砂砾土筛析法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应按本标准第上条第1款规定的数量取出试样,称量应准确至 0.1g;当试样质量大于500g时,应准确至1g; (2)将试样过2mm细筛,分别称量初筛上和筛下土质量; (3)若2mm筛下的土小于试样总质量的10%,则可省略细筛筛析。若 2mm筛上的土小于试样总质量的10%,则可省略粗筛筛析。 (4)取2mm筛上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粗筛的最上层筛中;取2mm筛下 试样倒入依次选好的细筛最上层筛中,进行筛析。细筛宜放在振筛 机上振筛,震筛时间应为10-15分钟。 (5)由最大孔径筛开始,顺序将各筛取下,在白纸上用手轻叩摇晃 筛,当仍有土粒漏下时,应继续轻叩摇晃筛,至无土粒漏下为止。 漏下的土粒应全部放入下级筛内,并将留在各筛上的试样分别称量, 当试样质量小于500g时,准确至0.1g
多年冻土专项工程地质勘察要点

多年冻土专项工程地质勘察要点摘要本文阐述了多年冻土的地质现象、受荷条件下的变形具有强烈的流变性、热融沉陷、冻胀特性和多年冻土构造,冻结状态分类;多年冻土专项勘察应完成的主要工作;勘探施钻方法、选用钻头、钻机轴心压力与转速匹配。
关键词多年冻土;特性;勘察要点多年冻土是由固相(矿物颗粒,冰),液相(未冻水),气相(水气,空气)等合质所组成的多相复杂的一种特殊地质体,其特征为具有负温或零温度并含有冰的持续冻结时间在2年或2年以上的土(岩)。
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寒冷地区,它是历史和现代气候的产物。
我国约有215万平方公里多年冻土,高纬度多年冻土位于东北兴安岭及新疆阿尔泰山地区;高海拔多年冻土分布于天山,祁连山,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及青藏高原。
青海省境分布有高海拔祁连山多年冻土区和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巨大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
冻土沼泽、冻胀丘、冰锥、热融湖塘、热融滑塌、融冻泥流等冻土不良地质及冻土热融沉陷和冻胀特性,给公路建设带来诸多地质问题。
因工程建设干扰了多年冻土区热平衡,导致公路路基热融沉陷,桥梁等构造物因地基冻土层冻胀,融沉变形而破坏,路堑及傍山边坡由于冻土热融滑塌,融冻泥流中断交通。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建设首要条件是必须查明冻土地质条件,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准确的冻土地质资料,以确保施工图设计质量。
多年冻土中由于冰和未冻水的存在,它既具有一般土类的共性,又是因冰胶结具有较大强度而热力学又极不稳定,在受荷条件下的变形具有强烈的流变特性的特殊性岩土。
1 多年冻土构造冰在冻土中的数量,分布及其与土中其它成分的配量关系构成了各种不同的冻土构造。
1)整体构造:其主要特征是具有空隙冰,冰粒散布于土颗粒间,肉眼甚至看不见,与土粒成整体状态。
砂土和砾卵石土多具这种构造。
粘性土在温度骤然降低,土体迅速冻结条件也可形成整体构造。
这种构造的土含水量一般小于塑限,融化后仍能保持土体原骨架的结构,对工程构造物稳定性影响小;2)层状构造:土体中拥有冰透镜体和冰夹层,该种构造多出现在含水量较大的黏性土中。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12管道冻土工程地质勘察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12管道冻土工程地质勘察12 管道冻土工程地质勘察12.1 一般规定12.1.1 本章适用于多年冻土地区输油、气、水管道线路及其穿跨越工程、站场、储罐的冻土工程地质勘察。
12.1.2 管道工程的冻土工程地质勘察可分为可行性研究(选线)勘察、初步勘察及详细勘察三个阶段。
在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必要时应进行施工勘察,在条件简单或有建筑经验的地区,可简化勘察阶段。
12.1.3 管道工程的冻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应沿管道中线进行,勘察范围应为中线两侧各100m,遇冻土现象发育地段时应加宽。
12.1.4 管道工程的冻土工程地质勘察应根据不同工程勘察阶段开展冻土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勘探、取样、试验、观测等工作。
12.1.5 多年冻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1 勘察前应充分收集管道通过地段的自然条件、管道施工和运行条件等基本资料;2 应根据工程要求制定勘察方案,合理安排各勘察阶段的季节和时间,逐步查清多年冻土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对管道工程有影响的冻土现象、成因、发展规律,并应评价其对管道工程的影响,对多年冻土地区管道工程建设方案应提出建议或意见;3 宜采用钻探、坑探、槽探、地球物理勘探等综合勘探方法;4 设计、施工所需要的各项参数,宜通过不同的测试方法综合测定,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原位测试、模型试验和实体工程试验;5 应对勘察场地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并应对多年冻土地区管道工程设计、施工提出建议。
12.1.6 站场、阀室等建、构筑物工程地质勘察应按本规范第8章的规定执行。
12.2 可行性研究(选线)勘察12.2.1 选线勘察阶段,应通过搜集资料、调查与测绘,对线路方案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及拟选穿跨越地段的地基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并应选择地形地质条件较好、冻土现象不发育、地基处理容易和安全经济的线路方案。
12.2.2 选线勘察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调查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冻土类型和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等,并应提供线路比选方案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2 越岭地段应重点调查各方案通过地段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冻土特征、水文地质和冻土现象等,并应根据地质条件的比选结论推荐线路越岭方案;3 河流大中型穿跨越地段,应了解河流的冻结特征、冰汛以及有关冻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和其对构筑物稳定性的影响;4 线路穿过的湖泊地段,应调查水位波动淹没范围、冻结和湖底融蚀变化以及地下水埋藏深度等,并应对线路影响方案作出评价。
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技术方法研究

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技术方法研究【摘要】本文针对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技术方法进行了研究。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分别介绍了地质勘探方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球化学勘探方法以及综合勘探方法。
在对这些技术方法进行了优劣比较,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有助于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
【关键词】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技术、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综合勘探、优劣比较、未来研究、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陆域冻土区是指在地表下存在冻土的大陆地区,其中包含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特殊的天然气储藏形式,是在适当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气与水结合而成的晶体物质。
由于其丰富性和环境友好性,天然气水合物被认为是未来能源的重要替代品。
在陆域冻土区勘探天然气水合物并非易事,受限于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技术手段。
目前国内外关于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技术方法的研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本文旨在对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技术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和总结,以提升勘探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分析不同的地质勘探方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球化学勘探方法以及综合勘探方法,探讨其优劣势和适用性,为未来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过程中,如何运用不同的技术方法来提高勘探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对地质勘探方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和地球化学勘探方法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实现对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准确勘探和评估。
通过对不同技术方法的优劣比较,找出最适合该地区勘探的方法,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技术方法,为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GB T 50123-201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培训讲稿

二、密度试验
(2)台秤:称量10kg,分度值5g,称量50kg,分度值10g; (本次更新增加50kg台秤,删除称量500g天平) (3)量砂:粒径0.25~0.5mm的干燥清洁标准砂10kg~40kg; (本次更新删除标准砂密度要求) (4)其他:有盖的量砂容器、直尺、铲土工具。 2.4.2用套环的灌砂法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选定具有代表性的一块面积约40×40cm的场地并将地面铲平。检 查填土压实度时,应将表面未压实土层清除掉,并将压实土层铲去一部 分,其深度视需要而定,使试坑底能达到规定的深度。 (2)称盛量砂的容器加量砂质量。按上图所示,将仪器放在整平的地 面上,用固定器将套环固定。开漏斗阀,将量砂经漏斗漏入套环内,待 套环灌满后,拿掉漏斗、漏斗架及防风筒,无风可不用防风筒,用直尺 刮平套环上砂面,使与套环边缘齐平,将刮下的量砂细心倒回量砂容器, 不得丢失。称量砂容器加第一次剩余砂质量。
三、颗粒分析试验
(4)天平:称量1OOOg.分度值0.1g;称量200g,分度值O.Olg; (5)台秤:称量5kg,分度值1g; (6)振筛机: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实般室用标准筛振荡机技 术条件)DZ T0118的规定: (7)其他:烘箱、量筒、漏斗、瓷杯、附带橡皮头研柞的研钵、瓷 盘、花刷、匙、木碾。 3.3筛析法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从风干、松散的土样中,用四分法按下列规定取出代表性试样: (1)粒径小于2mm的土取100-300g; (2)最大粒径小于10mm的土取300-1000g; (3)最大粒径小于20mm的土取1000-2000g; (4)最大粒径小于40mm的土取2000-4000g; (5)最大粒径小于60mm的土取4000g以上;
二、密度试验
青藏高原冻土实验步骤

青藏高原冻土实验步骤一、引言青藏高原是全球最大的高原,也是全球最大的冻土区之一。
冻土是指土壤中存在永久冻结的土层,对于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和工程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青藏高原冻土的研究和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青藏高原冻土实验的步骤。
二、实验准备1. 选取实验区域: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要求,在青藏高原选择一块具有代表性的冻土区域作为实验区域。
2. 准备实验设备:包括温度计、湿度计、土壤采样器、冻土深度测量仪等。
3. 建立实验站点:在实验区域选择一个适宜的站点,搭建实验设施,包括实验室、观测塔等。
三、实验步骤1. 土壤采样:利用土壤采样器在不同深度处采集土壤样品,并记录采样点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
2. 温度和湿度观测:在不同深度处插入温度计和湿度计,记录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情况。
观测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实验要求确定。
3. 冻土深度测量:利用冻土深度测量仪在不同位置测量冻土的深度,并记录下来。
4. 湖泊冻结观测:对实验区域的湖泊进行冻结观测,记录冻结的时间和厚度。
5. 数据收集:将观测到的数据整理、归纳,并进行统计分析。
可以使用图表等方式展示数据。
6. 结果讨论: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结果的讨论和分析,探讨青藏高原冻土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和野外实验的相关规定。
2. 在采集土壤样品和观测过程中,要保持土壤的原样性,避免污染和损坏。
3. 观测数据要准确记录,避免遗漏或错误。
4. 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设备进行清洁和维护,做好实验场地的整理工作。
五、实验意义和应用通过对青藏高原冻土的实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冻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揭示其形成机制和变化规律。
这对于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冻土实验的结果还可以为气候变化研究、农业生产和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六、结论青藏高原冻土实验是对冻土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步骤的实施,可以获取冻土的相关数据,并对其特性进行分析和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多年冻土存在于特殊的寒区环境 中,气候和人类工程活动都会对冻土 环境产生影响,出现许多特殊的冷生 冻土现象,如冰丘、冰椎、融冻滑塌、 融冻泥流,热融湖塘等。工程建筑与 冻土环境的相互作用,协调关系。 所以,冻土工程地质勘察需要查明 冻土现象的分布规律及特征,搞清寒 区 环境与工程建筑的相互作用。
3、搜集、整理与分析有关勘察报告,航卫的 室内外分析结果,科学研究文献报告。根据 冻土的非均质性及随时间、人为活动的可能 变化,有针对性地确定勘察方法和合理的工 作量; 4、依据与应用搜集和勘察成果,加上工程经 验的判断,选择合理的分析原理及计算模式, 对特定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和问题作出评价, 对设计、施工、防治处理机环境保护方案提 出建议,并对建筑后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变 化做出预报。
Ⅱ、冻土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内容, 可根据工程要求选择:
1 、查明季节冻土、多年冻土、岛状多年冻 土的分布规律及其特征,以及它们与地质地理环境的变化关系; 2 、查明季节冻结、季节融化与多年冻层的 厚度; 3 、查明多年冻土层的冻土构造类型,地下 冰层的厚度、分布特征,及其预坚硬、松 散岩(土)层地质构造、冻土现象变化的 关系;
(3)融化速率图法:此方法是建立在长期观 测资料的基础上。青藏高原地区可借助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铁路勘测设计细 则》p24《图1-3-2:不同时期融化深度百分 率》进行。即在融化季节的任何时间进行钻 探或坑探,取得天然状态下某一时间的融化 深度,然后通过融化速率图查出该时间融化 深度占最大融化深度的百分率,即可计算出 最大融化深度:
4、冻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热学性质; 5 、冻土现象(冰丘、冰椎、融冻泥流、 热融滑塌等等)的形态、分布、形成 与过程; 6、水文及水文地质特征(地表水、地 下水、湖泊、泉水等等)。
冻土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冻土类型及分布、成分、组构、性质、厚度 等; 2 、冻土温度状态变化,包括地表幅射热过程、 过程、积雪、植被、水体、沼泽化、大气降水
3、形成独特的冻土工程性质。 多年冻土中主要是融化下沉性; 季节冻结区主要是冻胀性。 所以,冻土工程地质勘察需要 查明和测定冻土物质成分,冻土 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指标、参数。
4、高原多年冻土是历史气候的产物,具有水平地带 性和垂直地带性,即服从纬度分布规律,由具有垂直 分布规律。即: a、多年冻土、岛状多年冻土、季节冻土的水平分 布规律。在高原多年冻土区内,纬度增加 1°,地温 降低1℃,多年冻土厚度增加20~30米,多年冻土随海 拔升高而增厚特点:海拔每升高 100 米,地温降低 0.6~1℃, 多年冻土厚度大致增大20米。 b、一年之中,地表层在某一深度范围内都要产生融 化 - 冻结过程,在此层的变化层称为活动层,多年冻 土中亦称为季节融化层。它们的 交界面就称为多年冻 土上限。 所以,冻土工程地质勘察重要查明冻土类型、分布 规律、冻土上限等。
4、查明多年冻土层的年平均地温、地温 振幅为零的深度,及它们与冻土工程 地质条件的关系; 5、查明多年冻土层的物理、力学和热物 理性质,给出设计参数及其随温度的变 化关系; 6、查明多年冻土区内的融区特征,以及 它与冻土条件、地质-地理环境、水文 地质条件、人类活动等关系,随时间的 变化特征;
7、查明多年冻土地区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贮 运条件,它们与冻土层的相互作用; 8、查明冻土区的冻土现象(不良地质现象)、 特征和变化规律,及其对工程建筑的现象 和危害; 9、查明冻土环境与工程建筑物、经济开发区 的相互作用与制约关系; 10、对冻土工程地质条件作出评价,预测工 程建筑与运营期间冻土-工程-地质(水文地 质)条件的相关关系,提出合理的治理建议 与措施。
h
H= k
式中:H——上限深度;h——融化季节 所得的融化深度,k——相应融化深度时 的融化深度的百分数( % )。或按《冻 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国标)的附录5 《多年冻土上限的确定》进行确定。
(4)含水量测试曲线法:在勘探中按不 同深度取样测定含水量,然后绘制 在直角坐标图上(横坐标为含水量, 纵坐标为深度),分析确定上限。 一般弱水带所处的位置:细粒土 中为最大融化深度的77~90%,粗粒 土中的最大融化深度的90~95%。 (5)地温观测法:在不同深度设置测温 感应元件,进行长年观测,按土层 冻结温度(一般取-0.1℃)绘制等温 线,该线的最下端即为最大融化深 度。
2.2 冻土工程地质区划原则及分区评价
• 冻土工程地质区划,不但应该反映冻土 工程地质条件,而且应该考虑不同建筑 项目的要求,提出冻土工程地质评价, 以便为工程设计服务。
一般可按三级进行冻土工程地质分区,其内容: 第一级分区:阐明多年冻土、岛状多年冻土、 季节冻土的分布区域、地带性特 征、它们的形成条件和基本特征; 第二级分区;阐明区内地质、地貌、构造及冻 结层的地带性规律,主要特征, 取决于自然环境、气候、地理、 地质、地貌、水文等条件; 第三级分区:反映自然条件,冻土工程地质条 件及其物理力学特性指标,冻土 现象。
Ⅳ、小桥涵冻土工程地质勘察测绘, 与路基结合进行,但应侧重下列几点: 1、河谷多年冻土的分布地带,若有融 区存在,应查明其成因、分布范围、 水文地质条件等; 2、根据地基多年冻土的特征、水文地 质条件、以及工程建筑物修建时对 多年冻土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基础 类型、埋深和施工方法的建议;
Ⅱ、初步阶段冻土工程地质调查测绘 应采用下方法:
1、充分利用卫片航片资料,通过判析,确 定调查重点,实际核对修改、补充判析 内容; 2、冻土工程地质通过沿线各地质点的调查, 应基本查明沿线区域地质和冻土工程地 质条件; 3、地质土的填绘应在野外实地进行。对线 路方案和工程有影响的地质界线、地质 点,应采用仪器测绘。
冻土工程地质区划中需相应地反映 下列内容:
1、气候、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断裂、地 震烈度等自然条件; 2、冻土(岩)的成分、冻土构造(冷生组 构)、含冰量、它们的埋藏条件和特征, 它们在平面上和空间的分布; 3、多年冻土的年平均地温,冻土层的厚度, 季节冻结和季节融化深度(上限),融 化层(区)的形成过程、分布状态;
上 带 中 带 下 带
极稳定带 稳定带 亚稳定带 过渡带 不稳定带 极不稳定带
高山地带 中高山地带 低山及沼泽泥炭中 高平原及低山丘陵地带 河谷及岛状多年冻土地带
所以,冻土工程地质勘察需要掌握和了解冻土的温度状态。
2、土中含有冰。具有负温和冰才能称为冻土。所 以出现如下特性: a、使得冻土的称为四相体系,就比常规土的 相态多了一个特殊相——“冰”,即 :土 颗 粒+水+气+冰。 b 、具有特殊的结构构造:土颗粒与冰的组合, 形成冻土特有的结构构造: 整体状构造;包裹状构造;层状构造;基 地状构造;网状构造;脉冰状构造等。 少冰冻土;多冰冻土;富冰冻土;饱冰冻 土;含土冰层; 所以,冻土工程地质勘察需要查明冻结地基土的 地下冰分布特点和冻土结构构造。
渗透作用、土的含水量、地形等影响;
3、季节冻结和季节融化深度的变化; 4、冻土物理力学和热学性质的变化; 5、冻土现象(过程)的动态; 6 、冻土环境变化对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影响的评
价。
2.2 冻土工程地质环境调查及评价
• 调查工程建筑对建筑区范围内自 然环境状况的影响,如地形、地 质、植被和雪盖等条件;
• 3.1 初测阶段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要求: • 勘察任务:查明沿线的冻土区域条件, 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对线路通过 地区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作出评价;初 步查明对线路起控制作用的冻土现象的 性质、特征和范围,根据冻土工程地质 条件,优选线路方案;为初测设计提供 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
Ⅰ、 除区域地质条件和冻土条件外, 初步阶段冻土工程地质调查测绘还应 包括下列内容:
2、冻土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要求
2.1 一般规定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包括:冻土工程地 质调查与测绘、勘探、冻土取样、室内 试验(及原为测试)、定位观测、冻土 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及其预报。
Ⅰ、冻土工程地质勘察应按下列方面确定 作工作内容、工作量和工作方法: 1、通过踏勘、调查、搜集资料及测绘, 初步了解建筑场地的冻土工程地质 条件的复杂程度,主要的冻土工程 地质问题; 2、了解与搜集工程建筑的规模及建筑 类别、地基基础设计、施工的特殊 要求及设计参数;
工作方法:
• 由于多年冻土是特殊的寒区环境的产物, 但它有属于地理学、地质学的范畴。冻 土工程地质勘察的工作方法基本上都采 用常规工程地质勘察方法。但是,它所 需要做的内容,除了常规工程地质勘察 规定内容外,还要增加一些特殊的要求 内容,借助于常规手段,赋予一些新的 内容:
a、地质调查方法:特别注意多年冻土热 稳定性和地下冰的分布规律; b、勘探:通常情况下应采用干钻。钻 探、坑探相结合。重要的是连续的 勘探资料,如采用探地雷达等取得线 路的连续地质资料是很重要的。 c、试验与测试:特殊试验方法和要求; d、观测:地温观测。
1.2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应特别注意 的几个问题
1、多年冻土界限的勘察,包括多年冻土的 南北界,冻土分布的下界,冻土岛界限, 冻土融区界限的勘察。 • (1) 根据研究的资料大致确定它们的位置, 然后加密勘探量; • (2) 进行探地雷达的测定, • (3) 勘探法确定多年) 直接勘探:青藏高原地区的最大融化 深度均出现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间。在 此期间可直接取的多年冻土上限。 ( 2) 冻土构造分析法:通常在坑探中可以 看见多年冻土上限附近有一层富含冰带。 其往上一点,由一个弱冰带。这两者之 间极为多年冻土上限。
细颗粒土:多年冻土上限附近的富冰带一般是连 续的,而上限以上的冰体是非连续的。在季 节融化层中冻 结时的冻土构造一般是:整体 状、微薄层装或网状,到冻土上限时呈中层 状冰构造。 粗颗粒土:在多年冻土上限以上的砾石剪基本上 是粒间接触,冰只是冲填 了部分孔隙,在上 限处的砾石多为冰包裹着,称为典型的包裹 状冻土构造。 风化基岩及基岩:在冻土上限以上的裂隙中,只 有部分被冰充填,较为干燥。上限处的裂隙 往往为冰充填,可明显地见到裂隙冰分布。 但是,在比较干燥的冻土土层中较难见到明显 的冰体差别,较难应用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