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疟疾防治策略与措施PPT课件

合集下载

疟疾防治知识培训ppt课件

疟疾防治知识培训ppt课件
的。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
通过干扰疟原虫线粒体的功能,阻 断其能量代谢,从而杀死疟原虫。
奎宁
通过与疟原虫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 ,形成复合物,抑制疟原虫的呼吸 作用,导致其死亡。
治疗方案选择和调整原则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感染疟原 虫种类选择治疗方案。
对于重症疟疾患者,应首选静 脉给药,以保证药物迅速达到 有效浓度。
我国疟疾流行特点及挑战
流行特点 我国疟疾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如云南、海南、广西等。
发病季节性强,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
我国疟疾流行特点及挑战
• 传播媒介主要是中华按蚊。
我国疟疾流行特点及挑战
挑战 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改变可能影响疟疾传播。
流动人口增多,加大了防控难度。 耐药性的出现对治疗提出了新挑战。
、蚊香等。
宣传教育
02
加强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公众对疟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教育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蚊虫叮咬的机会。
疫苗接种
03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接种政策,适时接种疟疾疫苗,提高个人
免疫力。
06
社会参与和全球合作
政府部门在疟疾防治中的作用
1 2
制定和执行疟疾防治政策
政府部门负责制定疟疾防治政策,并确保其有效 执行,包括提供必要的资源和资金支持。
02
促进技术交流和知识共享
各国应加强技术交流和知识共享,推动疟疾防治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03
动员全球资源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应积极动员全球资源,为疟疾防治工作提供必要的
资金和支持。
THANK YOU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病 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 更换药物或增加药物剂量等。
预防性用药策略和注意事项

疟疾的防治PPT课件

疟疾的防治PPT课件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疟疾的防治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目录
1
疟疾的概念
2
疟疾的传播
3
疟疾的症状
4
疟疾的治疗
5
疟疾的预防
1 疟疾的概念
疟疾,俗称“打摆子”, 是 疟原虫经蚊子叮咬而传播的 寄生虫病,夏秋季节常见, 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 也是WHO优先关注的全球危害 最重的传染病之一。
到 2020 年要
在全国范围内消除 疟疾。
5 疟疾的预防
5 疟疾的预防
每年的4月26日为 “全国疟疾日”
5 疟疾的预防
感谢观看
②复方青蒿素片:口服总剂量4片(每片含青蒿素62.5mg,哌喹375mg), 首剂2片,24小时后2片。
(注:治疗、预防药物剂量均为成人量。)
4 疟疾的治疗
药物治疗 :
(3)重症疟疾的治疗:选用以下一种疗法。
①蒿甲醚每天肌注1次, 每次80mg,连续3~5天,首剂加倍。若原虫密度大于 15万/μl,首剂给药后4~6小时,再给予80mg肌注;
疟疾是经带疟原虫子孢子的雌性按 蚊叮咬人的皮肤而感染的一种虫媒 传染病。是世界上最常见和危害最 严重的热带病之一,全球有100多 个国家或地区有疟疾流行,约32亿 人受到疟疾传播的威胁,每年有 3.5-5亿疟疾病例,直接导致100多 万人死亡。
1 疟疾的概念
疟疾裂殖子
1 疟疾的概念
感染人类的疟原虫共有4种 :
①发作期及退热后24小时应卧床休息;
②要注意水份的补给,对食欲不佳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至恢复期给 高蛋白饮食;吐泻不能进食者,则适当补液;有贫血者可辅以铁剂; ③寒战时注意保暖;大汗应及时用干毛巾或温湿毛巾擦干,并随时更换汗 湿的衣被,以免受凉;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过高热患者因高热难忍可药 物降温;凶险发热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生命体征的变化,详细记 录出入量,做好基础护理;

疟疾ppt幻灯片课件

疟疾ppt幻灯片课件
目标设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各国应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疟疾消除目标。例如,在发病率较高的地区,可以设定降 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具体目标;在发病率较低的地区,则可以设定实现零本土病例或零死亡的具体目标。
国际合作验、技术和资源,共同应对全球疟疾挑战
疟疾可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少尿 、无尿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血液透析、 利尿等。
肝损害
神经系统并发症
疟疾患者可出现肝功能异常,严重时可导 致肝衰竭。治疗方法包括保肝、降酶等。
疟疾可引起脑膜炎、脑炎等神经系统并发症 ,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治 疗方法包括抗感染、降颅压等。
康复期评估指标和随访计划制定
确性和及时性。
加强疟疾疫情监测
02
通过定期调查和抽样检测,了解疟疾流行情况和变化趋势,为
制定和调整消除策略提供依据。
完善监测网络
03
建立省、市、县三级疟疾监测网络,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和疾控
中心的协作与沟通,确保监测数据的共享和有效利用。
消除策略制定背景和目标设定
背景分析
全球疟疾疫情依然严峻,尤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疟疾仍然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制定有效的消 除策略对于控制疟疾传播、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 疟疾挑战,是未来防控疟疾的重要趋 势。
THANKS
感谢观看
诊断疟疾的金标准。
核酸检测
采用PCR等核酸扩增技术检测血液 或其他体液中的疟原虫核酸片段, 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
抗体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化学发光 或荧光免疫等技术检测血液中的疟 原虫特异性抗体,有助于疟疾的诊 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疟疾防治措施》PPT课件

《疟疾防治措施》PPT课件

疟疾的病原体有四种,即恶性 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 原虫和卵形疟原虫。
疟疾的传播途径
01
疟疾通过雌性按蚊传播,这些按 蚊在叮咬疟疾病人后,将带有疟 原虫的血液注入健康人体内,导 致感染。
02
传播媒介的地理分布和活动季节 决定了疟疾的流行地区和流行季 节。
疟疾的症状和体征
疟疾的症状包括寒战、高热、出 汗、头痛、乏力等,通常在感染
生事业做出了贡献。
未来防治方向
继续加强监测
未来需要继续加强疟疾的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应对疫情,防止 疟疾的反弹。
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提高疟疾的治愈率 和生存率。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分享防治经验和资源,共同推进全球疟疾 防治事业的发展。
对公众的呼吁和倡议
1 2 3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疟疾防治的 认识和意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防治工作。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在 蚊子活跃的时段进行户外活动等,降低感染风险 。
关注弱势群体
关注弱势群体的健康问题,特别是贫困地区和受 灾害影响的人群,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医疗和预防 服务。
食疗调理
中医认为食疗对于疟疾的康复也有一 定的帮助,因此会建议患者进行相应 的食疗调理。
04
疟疾的全球防治现状与挑战
全球疟疾防治进展
全球疟疾病例数和死亡人数显著下降
01
自2000年以来,全球疟疾病例数下降了30%,死亡人数下降了
60%。
成功实施大规模控制和消除疟疾计划
02
许多国家和地区通过实施大规模控制和消除疟疾计划,有效减

疟疾的预防和防治ppt课件

疟疾的预防和防治ppt课件

2019/8/29
27
(三)发病原理
• 疟疾的病理改变多由单核吞噬系统增生所致。间 日疟与三日疟红细胞内期裂殖体多在周围血中进 行,恶性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裂殖体多在内脏微 血管进行,易致内脏损害。
• 近年来,有人认为部分凶险型疟疾发作,是由于 含有疟原虫的红细胞粘附于血管内壁,使血管内 皮细胞损伤,从而激活内在微血系统,引起DIC 脑性疟疾,脑部微血管内广泛血栓形成,引起阻 塞、出血,产生脑水肿,以及呼吸衰竭。
2019/8/29
6
疟原虫生活史
2019/8/29
7
二、病原学
•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
• 1、间日疟
• 2、三日疟
• 3、恶性疟
• 4、卵形疟原虫
• 疟原虫的发育过程分两个阶段,有两个宿主,在 人体内主要为无性繁殖,在蚊体内为有性繁殖与 孢子增殖,终未宿主,人为中间宿主,四种疟原 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
2019/8/29
32
(二)其它症状
• 肝脾肿大 • 巨脾。
2019/8/29
33
(三)凶险发作
• 主要见于恶性疟。 1、脑型疟:占发病率2-8%,见于缺乏免疫力儿 童、初进入疟区外来人员、发病后未及时就诊者 ,多起高热、剧烈头疼、呕吐、抽搐、昏迷、脑 压升高。白细胞大多正常或轻度增高,蛋白质轻 度增高,血糖与Cl¯ 正常,严重者可发生脑水肿 ,呼吸衰竭而死亡。 2、过高热型:体温多在41℃以上,谵妄、抽搐 、昏迷,几小时内死亡。
• 1、Dipstick方法: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应用Dipstick 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恶性疟原虫能够合成、分泌一种稳定 的水溶性抗原-富组蛋白Ⅱ(histidine rich proteinⅡ, HRPⅡ),以其制备的单克隆抗体滴于免疫层析条上,经 过吸附、洗涤与显色,检测血中富组蛋白Ⅱ的存在。据国 外比较Dip-stick及其他几种方法的报道,Dipstick方法诊 断疟疾的敏感性(84。2%~93。9%)和特异性(81。1%~ 99。5%)均较高;且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稳定、易学的特点 ,适用于镜检或实验室技术质量难以保证、及待确定疟疾 的流行范围、疟疾呈低度传播、需避免药物滥用以减少抗 性发展的地区。必须指出的是,应用Dipstick方法也有一 定的局限性,用此法难以检出尚处于潜伏期或血中仅含有 成熟配子体的恶性疟原虫。

教材2-疟疾防治ppt课件

教材2-疟疾防治ppt课件

• 一般疟疾(潜伏期;前驱期;发作期;再 燃或复发) • 重症疟疾 • 特殊类型疟疾来自一般疟疾一、潜伏期
• (一) 不同疟原虫种、同一疟原虫种的不同地理株的潜伏期 不同 • (二) 不同途径感染的疟疾潜伏期不同 • (三) 人体对疟原虫免疫水平高低影响疟疾潜伏期 • (四) 预防服药或混合感染等因素亦可影响潜伏期 疟疾的潜伏期一般为9天~30天。恶性疟的潜伏期较短,三 日疟者较长。间日疟原虫由于存在不同生物学特性的虫株, 因而表现在潜伏期的长短上相差甚大,短者约12天,长者 数月,甚至1年以上。
教材2-疟疾防治
防治原则
疟疾是防有措施,治有办法的疾病,但其又具有 传播因素复杂、传播快、流行易返复、防治难度 大的疾病。对于疟疾的防治要遵循以下原则。
• 1. 在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下,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即 既要消灭传染源,又要控制传播媒介,又要保护易感人群。 • 2. 在实施综合防治措施时,又要根据流行特点和有关素 的不同,在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指导下,采取因时 因地制宜、有所侧重的措施。
青蒿素特点
• 青蒿素很难容于水,在油中溶解度小,吸收差。 • 直接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所需剂量大,复燃率高, 治愈率低 • 青蒿素最大的缺点是用量与疗程不足时复发率高, 口服给药时近期复发率可达30%以上
• 目前临床上主要用青蒿素衍生物治疗抗性恶性疟
青蒿素类药物的作用机理
• 作用机理:主要是主要是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系结 构,使其膜系结构发生变化。 • 首先作用于滋养体的食物泡膜、表膜和线粒体。 • 阻断了疟原虫的营养摄取,当疟原虫损失大量胞 浆和营养物质,而又得不到补充,因而很快死亡 • 其次是核膜和内质网,通过其过氧基断裂,生成 有破坏作用的自由基而杀虫。 • 对疟原虫红内期有强大且快速的杀灭作用,能迅 速控制临床发作及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消除疟疾标准
疟疾病例诊断能力
就诊单位对疟疾病例实验室诊断能力 实验室镜检设备和条件 实验室镜检人员技术水平 实验室镜检人员工作经验
6
消除疟疾标准
没有镜检阳性病例≠没有疟疾病例 就诊单位镜检条件
镜检设备和条件
就诊单位镜检能力
镜检人员技术 镜检人员经验
7
消除疟疾标准
没有镜检阳性病例≠没有疟疾病例 就诊单位镜检工作质量
目前疟疾实验室诊断技术的不足 RDT
对P.v低原虫密度敏感性低 保存时间短
PCR
实验设备/技术要求高 实验室质量控制和防止污染
12
消除疟疾主要指标
所有临床疑似病例都得到实验室检测
所有就诊机构具备疟疾诊断能力 所有就诊机构的定义: 医疗and/or疾控机构? 省/市/县/乡/村? 具备疟疾诊断能力的定义: 疟疾临床诊断能力 疟疾实验室诊断能力
血片制作、染色和镜检质量 镜检人员工作态度和责任心
疟疾病人本身的因素
P.v原虫密度过低 使用抗菌素干扰
8
消除疟疾标准
国内外疟疾诊断标准的差异 我国疟疾诊断标准
镜检阳性 临床典型症状 抗疟药试治有效
WHO疟疾诊断标准
确诊病例:实验室检测阳性 临床疑似病例
9
消除疟疾标准
国内外疟疾诊断标准差异的原因 我国以P.v为主
我国P.v的低感染度(阳性率低) 我国P.v的低感染率(原虫密度低)
我国滥用抗菌素的习惯
抗菌素对原虫生长的抑制 抗菌素对原虫形态改变的影响
10
消除疟疾标准
目前疟疾实验室诊断技术的不足 镜检
受血片质量和人员技术/经验影响 低原虫密度漏检较高 受服药等其他因素影响
11
消除疟疾标准
喹敏感的恶性疟
(II,云南、海南为 IV)、玻利维亚(II,贝尼、潘多
和圣克鲁斯为 IV)、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II,
东部 IV)、巴拉圭、秘鲁(II,洛雷托 IV)、土耳其、
Ⅲ 存在间日疟与恶性疟感染风
土库曼斯坦、委内瑞拉(II 间日疟,IV 恶性疟) 哥伦比亚、印度(Ⅲ,部分地区 IV)、尼泊尔、
染色 清洁度
肉眼 镜下
镜下
Good
4.0~5.0mm3 0.8~1.0cm
1.5~2.0 mm3 均匀舌状细胞不重
叠l
偏紫色e 核红/胞浆蓝
没有杂质
Not good
太多或太少 <0.7 or >1.2cm
太多或太少 太厚或太薄 波浪状
偏红或偏蓝 核偏蓝/胞浆偏红
太多T杂质或细菌
消除疟疾主要指标
所有镜检阴性的临床症状典型/试治有效病 例得到实验室复核
没有疟疾病例报告≠没有疟疾病例
疟疾病例诊断能力 疟疾病例临床诊断能力 疟疾病例实验室检测能力 疟疾病例报告能力
4
消除疟疾标准
疟疾病例诊断能力
就诊单位对疟疾病例临床诊断能力 临床医生对疟疾临床诊断的意识 临床医生对疟疾临床诊断的能力 临床医生对疟疾临床诊断的经验
(非典型和合并/并发症干扰)
21
防治策略
加强传染源控制和管理 加强媒介防制 加强健康教育 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防治 完善疟疾监测检测网络
加强传染源控制和管理
全省继续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性防治措施, 针对一、二、三类县实现消除疟疾的策略、任务和工作要 求, 一类县重点加强现症疟疾病人管理和媒介防制措施,降 低疟疾发病率;二类县重点是尽快清除疟疾传染源,加强 疫点处理,阻断疟疾在当地传播;三类县重点加强疟疾病 例监测和输入性疟疾病例的处置,防止二代病例的发生。
对RDT检测阳性者,须采血镜检并保留血片备查,尽早
发现疟疾病人。 临床医生对“三热”病人要开具化验单。 对“三热”病人要询问流行病学史,是否到疟疾流
行区去过,明确本地病例或输入病例。
注意输入恶性疟病例。 网络报告的所有疟疾包括疑似疟疾均要采血镜检
表1
各种感染疟疾风险的国家和地区一览表
消除疟疾防治策略与措施
黄光全
湖北省疾控中心
主要内容
消除疟疾标准和指标 防治策略与措施 消除疟疾的六大任务
消除疟疾标准与指标
WHO消除疟疾标准
没有本地感染疟疾病例
WHO消除疟疾主要指标
所有临床疑似疟疾病例都得到实验室确诊 所有确诊疟疾都能确定非本地感染
3
消除疟疾标准
省级血片复核 病例血样的基因复核
19
消除疟疾主要指标
所有确诊疟疾都能确定非本地感染
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疾控机构开展个案流调的能力 疾控机构的人员配备 疾控机构人员的能力和经验
20
消除疟疾主要指标
所有确诊疟疾都能确定非本地感染
流调不能确定/排除本地感染病例的排查 病例血样的基因分析和基因溯源 省级实验室条件 相关基因分析和溯源技术
13
镜检工作网络
省级镜检中心实验室 地/市级镜检实验室 县级镜检站
乡镇医院检验室
消除疟疾主要指标
所有就诊机构能正常开展发热病人血检工作 临床发热病人血检对象 典型疟疾临床症状病例 不典型疟疾临床症状病例 原因不明发热病人 临床发热病人送检机制 医院临床送检/村医送检/检验科自验? 血检比例?
感染风险
国家与地区
I
疟疾感染风险很低
阿尔及利亚、亚美尼亚、巴哈马、佛得角、
朝鲜、萨尔瓦多、格鲁吉亚、牙买加、吉尔吉斯斯坦、
韩国、新加坡、泰国(I,泰缅、泰柬边境地区 IV)、
乌兹别克斯坦 II 只存在间日疟感染风险或仅 阿根廷、阿塞拜疆、伯利兹、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
存在对氯
共和国、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伊拉克、中国
一类县当上年度发病率降至<1/万后,次年工作重点 同二类县;二类县(市、区)当上年度无本地病例后,次 年工作重点同三类县。
SUCCESS
THANK YOU
2019/5/28
及时发现疟疾病人
对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发热的“三 热”病人进行血检疟疾虫,或快速诊断试剂(RDT) 检测。
15
消除疟疾主要指标
所有就诊机构血检工作质量达到要求 发热病人血检工作核查 血检对象覆盖面/血检率考核指标 血片抽检/复检指标 发热病人血检质量督查 血片质量(制作、染色和清洁度) 指标 镜检质量指标
16
标准血片制作
血片制作、染色质量规范
血 厚血
膜 膜 血量

直径
作 薄血 血量
膜 形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