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行为导学案
二年级社会行为教育教案(全册)

二年级社会行为教育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社会行为的基本规范和准则。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行为能力。
2. 利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集体的社会责任感。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基本礼仪第1课:问候与介绍- 学习问候语和介绍自己的方式。
- 实践如何在不同场合进行问候和介绍。
第2课:礼貌用语- 学习礼貌用语的使用,如“请”、“谢谢”、“对不起”。
- 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礼貌用语。
第3课:餐桌礼仪- 学习餐桌上的基本礼仪,如如何使用餐具、如何夹菜等。
- 角色扮演,模拟餐桌礼仪的场景。
第二单元:团队合作第4课:认识团队- 讨论团队的重要性,学习团队合作的意义。
- 小组活动,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过程。
第5课:团队沟通- 学习有效的团队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协调。
- 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团队活动中运用沟通技巧。
第6课:团队协作- 学习如何在团队中协作,如分工、合作、解决问题。
- 小组项目,让学生实践团队协作的能力。
第三单元:尊重他人第7课:尊重他人- 讨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学习尊重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 角色扮演,模拟尊重他人的场景。
第8课:包容与理解- 学习包容和理解他人的不同,培养宽容的心态。
-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他人不同看法的理解和包容。
第9课:关爱他人- 学习关爱他人的方式,如帮助、关心、鼓励。
- 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实践关爱他人的行动。
三、教学评价学生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情况。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实践表现: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表现。
教师评价1. 教师教学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和资源。
人教版生物八上第三节《社会行为》word学案(1)

人教版生物八上第三节《社会行为》word学案(1)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节社会行为第一部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概念。
★2、社会行为的特征。
3、认识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理解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4、研究并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意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5、积极了解并且掌握动物的社会行为,以便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动物。
6、通过本节的学习,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
第二部分:课堂环节第一环节:预习自学,探究问题自学指导:围绕学习目标和导学案中自学探究的问题,阅读教材P37~P41,独立思考探疑,备好问题,准备合作讨论。
注:无法解决问题要用红笔标注。
问题一: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吗?(小组成员角色扮演)问题二: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社会行为,你知道社会行为的含意是什么吗?问题三:观看教材P38页的两幅图片及阅读P37~P38,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1、白蚁群体成员间如何分工?(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来说明白蚁的分工状况)2、白蚁的社会行为对于白蚁的生活有什么意义?3、狒狒群体和白蚁群体生活的不同之处在哪里?4、狒狒群体中的“首领”有哪些特权?它的职责是什么?这对于整个群体的生活又有什么重要意义?归纳总结: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有的群体中还性成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延伸思考:1、鸡群或羊群中有最占优势者吗?它有哪些行为特点?2、同样是肉食动物,虎是单独生活的,狼却往往集结成群捕食猎物。
这两种动物的捕食方式各有什么有时和不足?问题四:阅读教材P39。
1、角色扮演:黑长尾猴遇到敌害时如何进行信息交流2、动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请举例说明。
归纳总结:动物交流信息可以通过、、延伸思考:请你分析一下,下列动物各是依靠哪种通讯方式来完成信息交流的?(1)让母猪代替其他的母猪来喂养小猪,先要在小猪的身上抹些喂奶母猪的尿液才可以进行喂养。
《社 会行为》 导学案

《社会行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2、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及意义。
3、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和繁衍的意义。
4、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点1、动物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2、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
三、学习难点“信息交流的方式及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四、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在自然界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动物成群结队地生活在一起,比如蜜蜂、蚂蚁、大雁等。
它们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体的活动,还表现出了一定的组织性和协调性,这就是动物的社会行为。
那么,动物的社会行为有哪些特点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二)自主学习1、社会行为的概念动物营群体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这样的行为叫做社会行为。
2、常见的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1)昆虫类:蜜蜂、蚂蚁、白蚁等。
(2)哺乳动物类:狒狒、猴子、大象等。
(3)鸟类:大雁、天鹅等。
3、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以蜜蜂为例,蜂群中有蜂王、雄蜂和工蜂。
蜂王负责产卵,是群体的首领;雄蜂负责与蜂王交配;工蜂负责采集花粉、花蜜,建造蜂巢,喂养幼虫等工作。
再比如狒狒群体,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
“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栖息场所,其他成员对它会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反击。
(三)合作探究1、群体中的信息交流(1)动物的通讯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例如,蜜蜂通过舞蹈来传递蜜源的方向和距离;蚂蚁通过触角的接触来传递信息;鸟类通过叫声来呼唤同伴。
(2)信息交流的意义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在群体觅食、御敌和繁衍后代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当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它会迅速返回蚁巢,通过触角的接触将信息传递给其他蚂蚁,然后大家一起去搬运食物。
再比如,在遇到敌害时,一些动物会通过发出警报声来通知同伴,以便共同御敌。
社会行为(导学案)

社会行为(导学案)学习目标:姓名: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明确社会行为的特征;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通过信息交流的探究活动,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自主导学:1、蜜蜂和狒狒都具有社会行为。
它们的共同之处是群体内部都形成了一定的组织;不同之处是,蜜蜂群体内的成员有明确的,而狒狒群体内的成员除此之外还形成。
2、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
正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生物与环境形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3、在动物个体之间有各种交流信息的方式。
下列不属于动物之间信息交流的是()A、蜜蜂的舞蹈动作B、蜂王释放特殊分泌物C、鸟类的各种鸣叫声D、乌贼感到危险时释放墨汁4、在一群猴组成的“等级社会”中,存在着优势个体,如果猴甲优于猴乙,猴丙优于猴丁,猴乙优于猴丙,则优先获得食物和配偶的是A、猴甲B、猴乙C、猴丙D、猴丁()课堂检测:1、请分析下列动物分别是依靠哪种通讯方式来完成信息交流的。
(1)要想让别的母猪代替猪妈妈来喂养小猪,需要先在小猪身上抹些喂奶母猪的尿液:。
(2)春季,青蛙进入繁殖季节时,雄蛙在水边高声鸣叫,雌蛙闻声赶来:。
(3)蜜蜂用舞蹈告知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距离:。
(4)蜂王通过上腭腺分泌一种物质与工蜂联系,还可以抑制工蜂生殖腺的成熟和新蜂王的产生:。
2、下列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的是()A、农家养殖的鸡群B、在一片森林筑巢的鸟类C、生活在同一栖息地的狒狒D、一块棉田里所有的棉铃虫3、下列不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特征的是()A、群体内部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B、群体内部成员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流C、群体内部成员各自独立生活D、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4、下列昆虫具有社会行为的一组是()A、蜻蜓、螳螂B、蜜蜂、蚂蚁C、蝗虫、蟋蟀D、苍蝇、蚊子5、中国古籍上记载:“蝗类青色,长角长股,股鸣者也。
”说明动物的通讯方式是A、气味 B、声音 C、激素 D、色彩刺激()6、在狮群中,“头领”会发出一种气味,其他成员都顺从它,这种现象是()A、攻击行为B、防御行为C、社会行为D、繁殖行为。
社会行为(导学案)

第三节《社会行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2.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3.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二.自主学习1.社会行为概念: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共同维持群体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
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成员之间有,有的群体中还形成。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有、等。
意义:使群体更好的适应维持和的生活。
2.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物的、和等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它个体发出,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的现象称为通讯。
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
正是因为、、的存在,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三.课堂探究㈠看三段视频,完成1-3题,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出判断动物社会行为的依据。
1.白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显的分工。
群体中雌蚁是专职的,也叫后蚁;工蚁负责、喂养其它种类的白蚁和;负责保卫蚁穴2.蜜蜂群体中的种类有:、、。
它们形成了一定的,它们之间有的分工。
3.狒狒的群体中也分不同的种类,形成了不同的。
下列选项不属于狒狒首领特点的是()A.在群体中是长胜冠军 B.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C.在群体中只享有权利没有任何义务 D.优先选择筑巢场所综合以上,判断动物是否具有社会行为应该依据以下条件判断:㈡运用上述判断依据,完成以下两小题⑴下列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A.花盆下躲藏的一群鼠妇 B.丛林中摘果子的狒狒群C.水中嬉戏的鸭群 D.啃食桑叶的一群家蚕⑵下列各项不是动物社会行为的是()A.一群狒狒组成严格的等级社会B.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觅食C.蜂群中的蜂王有工蜂喂养D.白蚁会成群结队的将食物搬回蚁巢㈢看两段视频,完成有关动物信息交流的问题4.通过探究蚂蚁的通讯行为,你认为蚂蚁进行信息交流主要是通过()A.声音B.气味 C.动作 D.颜色5.下列不属于传递信息行为的是()A.孔雀开屏B.生殖季节雄性鱼的腹部变成红色C.蚯蚓在雨后爬出洞穴D.工蜂跳8字舞6.下列实例不属于动物“语言”的是( )A.母鸡找到食物后发出“咯、咯”叫声B.雌萤火虫尾端发出闪闪荧光C.狗通过气味来辨别狗的雌雄D.蛇捕食老鼠四.课堂小结五.课堂巩固练习《社会行为》1.在狮群中,“头领”会发出一种气味,其他成员都顺从它,这种现象属()A、攻击行为B、防御行为C、社会行为D、繁殖行为2.下列关于动物社会行为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B.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C.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D.各成员之间都是用声音进行信息交流3.具有社会行为的一组动物是()①金丝猴,②菜粉蝶,③蜜蜂,④黑猩猩。
八年级思品 养成亲社会行为 学案

八年级思品养成亲社会行为学案5.2养成亲社会行为学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谦让、分享、助人的良好相位习惯。
2、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能力目标】能理解和掌握青少年怎样为社会做贡献【知识目标】明确谦让、分享、助人的表现、方式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养成谦让、分享、助人的良好相位习惯三、教学难点:怎样为社会做贡献四、教学过程(一)预习案、内容:P74---80页2、在研读课本内容的同时在课本上划出重点句子、关键词。
找出疑问点。
3、根据提纲自主学习:★自学指导:读P74----77内容思考:(1)如何做到谦让?(2)分享的含义?我们为什么要学会分享?(3)怎样帮助他人?★自学指导:读P77----80内容思考:(1)怎样为社会做贡献?(2)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方式有那些?(3)怎样关心社会发展、关心国家大事?什么是奉献?(二)导学案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材料内容,形成本组的观点,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XX年十大“山东好人”评选揭晓,他们中有带领百姓开山造路的“当代愚公”有身患重病却出资百万捐资助学的企业家,有德艺双馨打造“医疗净土”的医生,还有勇斗歹徒的英雄,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冲向火海勇救工友的普通工人等。
材料二:十大“山东好人”部分代表的感言:“在山东这片有浓厚文化积淀的热土上,有着千千万万个好人,我们只是这千千万万好人中的一员。
”“一个人做一时好人并不难,难得是做一辈子好人,做一辈子好人是我们的终生追求。
”(1)、结合材料一,请你谈谈十大“山东好人”的行为有哪些共同点?(2)、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培养自己亲社会的行为和习惯?材料:在你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老人倒在地上呻吟,旁边还有一些血迹------;你正在小河边散步,突然看到一个小孩落水,周围只有你一个人,可是自己有不会游泳------想一想在上述情景中自己应该怎样帮助他人?(三)练习案填空题:、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养成亲社会行为

1.中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应该做到、、等。
2.我们应该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比如、、等。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社会,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
【达标测评】同步学习第12--13页1--5题
乐平中学导学案(4)
课题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学习目标
1.知道亲社会行为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养成谦让、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
2.中学生应该积极为社会做贡献,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注社会发展,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
学习重点
我为社会做贡献
学习难点
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
学习过程
【情境导入】
1.阅读教材P20-21甄宇和冯异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瘦羊博士”和“大树将军”身上体现了怎样的优秀品质?如何全面认识这种品质?
(2)我还知道类似的故事,如:
2.有的同学认为,在学习上与他人分享经验和成果就意味着失去。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3.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大旱,穷人眼看着都要被饿死了。一个名叫黔敖的富人在路上放了食物,施舍给过往的饥民们。有个人饿得很厉害,拖着鞋子,踉踉跄跄地走来。黔敖见了,摆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子,左手拿着饭菜,右手端着汤,吆喝道:“喂,过来吃!”只见那饥民突然精神振作起来,瞪大双眼看着黔敖说:“收起你的东西吧,我宁愿饿死也不愿吃这样的嗟来之食!”
2022秋八年级生物上册 5.2.3《社会行为》导学案 新人教版

社会行为课题§5.2.3 社会行为课型新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2.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能力目标:研究并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意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重点 1.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2.社会行为对生物生存的意义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 1.从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分为哪几类?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是什么?3.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二、预习检测:1.社会行为是在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群体的生活的行为。
2.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2)成员之间有;(3)有的群体还形成。
3.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的,动物的、和等都可以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
正是由于、和的存在,使生物间的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7-38,组内讨论、分析,理解好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社会行为的特征。
2.营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成员,少则几十只,多则几千至几万只,它们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
群体生活的动物长期在一起生活它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39,各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分析总结一些群体动物的信息交流方式。
3.阅读教材P39-40,结合自己的经验完成探究:蚂蚁的通讯4.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41,讨论:如何利用害虫的通讯方式消灭害虫?5.归纳总结社会行为对于动物生存有何意义?四、成果展示,统一观点: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多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
五、归航拾贝: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2. 教师小结:六、课堂反馈检测:1.具有社群行为的一组动物是()①蚂蚁②菜粉蝶③蜜蜂④狒狒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下列不属于动物的信息交流方式的是()A.蜜蜂的舞蹈动作 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 D.乌贼受到威胁释放的墨汁3.蜜蜂的群体是一个社群,是因为()A.蜂群中蜜蜂数目很多 B.蜂群中不同成员之间有分工C.蜂群中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D.蜜蜂聚集在一起可以防御敌害4.一个白蚁的社群中,其职能为建筑蚁巢,喂养雌蚁、雄蚁、幼虫和兵蚁的是()A.雄蚁B.雌蚁 C.工蚁D.兵蚁5.我国古籍《草木书》上说:“蝗类青色,长角长股,股鸣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行为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描述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
2.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3.通过探究活动,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难点
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及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难点;探究“蚂蚁通讯”的活动。
三、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任务一:描述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
1.你都知道哪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它们是怎样维持群体生活的?是一种什么行为?
2.白蚁的家族有哪些成员?各成员的职能分别是什么?
3.阅读教材P62页并观察P63页图片,分析狒狒的群体生活。
(1)有一个最占优势的雄狒狒,是,优先享有和,优先选择,职责是。
首领下级有、和。
(2)一群狒狒组成一个“社会”,这是一个根据、、、和的不同,排成的等级次序。
4.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有的群体中还形成。
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任务二: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1.阅读教材P63最后两段,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之间是通过什么进行信息交流的?你能举出例子来吗?
(2)黑长尾猴在发现不同天敌时叫声相同吗?听到叫声其同伴会做出什么反应?由此看出结群生活有什么好处?
2.群体中信息交流有什么意义?
(二)、合作探究
探究蚂蚁的通讯:
1.通讯:
2.观察蚂蚁取食时,一只蚂蚁发现食物,会迅速返回巢穴。
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队奔向食物所在地。
由此你提出的问题是,你做出的假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