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2
哲学的基本问题 (2015最新)

哲学的基本问题一、教材分析本框题包括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两个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其逻辑顺序是: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所包含的两方面的内容→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其逻辑顺序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它哲学问题的回答。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2)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3)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2.能力目标(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2)比较、分析的能力(3)抽象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难点: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四、学情分析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对世界的本质问题有一定的思考和探究。
但如何运用所学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探究世界的本质问题知识储备不足,无论在智力因素还是在非智力因素方面都还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开展探究存在相当的难度。
另外,学生对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和“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容易产生认识误区。
五、教学方法综合采用情境激趣、问题激发、自主学习、协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六、课前准备印制发放导学案、准备简单课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而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那么在哲学研究的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很多问题上,有没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并且把不同哲学区分开来的基本问题呢?如果有,应该是什么呢?为什么呢?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预习第二课第一框题——哲学的基本问题。
高二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集锦

高二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一)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高二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二)1.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对立是无条件的,而统一是有条件的。
“统一“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3.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也不能消灭,但可以解决,解决矛盾只是把矛盾的激化状态转化成缓和状态,并不是消灭矛盾。
高中政治-2.1 哲学的基本问题

农民种植什么?
气候,土地,种子,市 场供求
思维
客观情况 决定
人们的 思想如: 理论、 计划、 思想、 观点等
从实际出发
符合
思
存
维
在
(
(
主
客
观 )
脱离
观 )
从主观出发
意识以外 的一切事
物如: 地球、 生 物、 环 境、 国 情等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研究上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不能 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A、哲学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或者说物质与意识何为 本原的问题. B、哲学基本问题贯穿哲学发展始终,是哲学家不能回避的 问题. C、对哲学基本问题相关内容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哲学上两 大基本派别的分野. D、对哲学基本问题中“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不同回答, 构成了哲学两大基本派别.
2.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 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从本质上看,上述问
注意: A、思维—存在相搭配,意识—物质相搭配, 不要混淆使用。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质和意 识的辩证关系”。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物质现象?(ABDE )
A.商品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计划方案
D.小王在球场打篮球
E.澳门回归祖国 F.三个代表思想
探究二
当我们有一段时间没有吃东西的时候,我们肚子 空空的,这个时候我就会有饿的感觉。存在
心动与幡动,反映了两个世界的关系:一个是我们头脑
中的世界,一个是我们头脑以外的世界(包括我们自身、自
然界、人类社会)。这一关系,对应的正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政治 专题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含解析)部编本人教版必修4【经典练习】

专题2.1 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含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和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和的关系问题。
(2)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决定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决定的,就是唯心主义。
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和两大阵营。
②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划分为和。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和中遇到和基本问题。
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都不能回避的、的问题。
它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要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要回答宇宙问题、人生问题和认识问题。
哲学所涉及的问题很广泛,但哲学的基本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举例:思维:(如计划、构想、思想、观念)存在:客观实在的东西(可见的桌椅,花草等;不可见的如电磁波、引力、浮力等)【典例1】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利、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了A.自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答案】D【解析】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古代哲学家们探讨的问题,归纳起来都是围绕这一基本问题展开的,故选D。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典例2】企业若想得到良好发展,就必须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优秀的经营者能够对市场需求作出正确的判断。
高中思想政治_《哲学的基本问题》新授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学校:教师:必修3.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作者信息教学设计活动,制作教学课件。
3、调查问卷了解学情。
袋。
3、检查、批阅学案预习情况。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展示课标,问题导学。
1.水墨画“平沙落雁”引发哲学兴趣,歌曲《怒放的生命》导入新课,2、呈现材料:用PPT向学生呈现课程目标。
使得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
学生观看、讨论、发言分组讨论、展示获取网络资源,展示视频新课综合探究合作探究一:探究一:“掩耳盗铃”的故事告诉我们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拓展探究:1、在人造物问题上是先有物质后有意识?还是先有意识后有物质?2.“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这一说法对吗?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用精炼、条理化的语言对世界的本原形成深入的理解。
合作探究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庄子与惠子的对话,体现了世界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采用问题导引、讨论等教学法。
围绕所创设的情景,探究思维和存在的统一学生讨论、发言学生观看图片、视频后辨析、发言讨论,共同探究展示。
辨析深化: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学生观看动漫视频后辨析、发言讨论,共同探究展示。
多媒体展示“掩耳盗铃”的故事利用电子档案袋完成对学生的评价结合课件,总结探究的观点,深化认知,回归教材,明确世界的本原,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区别。
多媒体展示《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动漫故事结合课件,及相关图片总结学情分析高二的同学具备了较强的分析综合以及演绎归纳的能力,也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对世界的本质问题也有一定的思考和探究。
但哲学的核心素养还没养成,因此开展哲学探究存在相当的难度。
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基础。
教学效果分析1、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效果极好。
必修四 哲学的基本问题--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观点大讨论:下列观点哪些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哪些 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1.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2.整个世界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客(观黑唯格心尔主)义
3. “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主”观(唯贝心克主莱义)
4. 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柏拉图)客观唯心主义
5.上帝七天创造世界
客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 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当成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 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疑邻偷斧的樵夫认为: 感_觉_ 决定 客观事实
这属于_主_观 唯心主义
注:主观精神:一般是指 “人”的目的、意志、感 觉、经验、心灵等。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 宙。 ——(南宋)陆九渊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 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 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小结:
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含义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 学
思维和存在
存在决定思维 唯物主义
的
何者为第一性 内容
思维决定存在 唯心主义
基
思维和存在
承认能正确 可知论 认识存在
注意:
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 “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质和意 识的辩证关系”。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内容的第一方面:
第一方面:即: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
者为本原的问题。
“谁先谁后”、 “谁决定谁”
①“何者为本原”的别称:“何者为第一性、
本
有无同一性
否认能正确 不可知论
高二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A.基本观点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 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 大思想武器。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 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 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第一性问题+同一性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 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1)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 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 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 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 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 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客观唯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 心主义 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阵营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B.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 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 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 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A.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 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 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 B.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 缺陷: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 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1.2哲学的基本问题(j教案)-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教案

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2哲学的基本问题课标要求:比较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学习目标: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
3.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什么?4.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5.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定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充分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及历史地位。
政治认同:认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思想武器。
科学精神: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公共参与:在生活和实践中正确处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反对唯心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学重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探究活动一:有人说哲学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类认识的问题。
思考: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其中有没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并且把不同哲学区分开来的基本问题?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进行梳理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提示: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如宇宙、人生、思维等,但是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出示课题: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目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议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如意志、理论、计划、感觉、经验、目的等主观精神。
存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自然的物质:水、石、矿、泥沙、大气、土壤、动植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哲学的基本问题
◇理解:
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分析:
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2.能力目标:
(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2)比较、分析的能力
(3)抽象思维能力
3.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二、【重点、难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
三、【整体感知】:同学们学习本课,将通过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一直贯穿着哲学发展的历史。
通过对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言论中,感受哲学思辨的独特魅力,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四、【方法点津】:
情景导析合作探究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何者为第一性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决定存在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知识点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判断下面各种说法属于唯物还是唯心学生判断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何者为第一性(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有没有同一性
(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决定存在能不能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知识点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一律抓紧抗
旱!
请领导
指示
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
原因
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从生活实践看:
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
从一切哲学研究看:
不能回避且必须回答。
小结: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含义
课堂练习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