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学期数学第二章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第2章的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第2章的知识点七年级下册第2章主要涉及到“有理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
以下是本章的知识点。
一、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整数、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统称,可以表示为正数、负数或零。
有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是整数。
二、有理数的分类有理数可以分为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
其中正有理数为大于零的数,负有理数为小于零的数,零既不是正有理数也不是负有理数。
三、有理数的绝对值有理数的绝对值是该数与零点的距离,即去掉其符号的值。
例如|-3|=3,|2|=2。
四、有理数的相反数一个数与其相加等于零的数称为它的相反数,用负号表示。
例如,3的相反数为-3,-4的相反数为4。
五、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①两个同号数相加或相减,先把绝对值相加,再加上它们的符号。
例如,2+3=5,-4+(-3)=-7②两个异号数相加或相减,先把绝对值的差相加,符号取大数的符号。
例如,2+(-3)=1,-4+3=-1六、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①两个正数相乘得到正数,两个负数相乘得到正数,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乘得到负数。
例如,2×3=6,-2×(-3)=6,2×(-3)=-6②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等于被除数乘以除数的倒数。
例如,12÷3=4,-12÷(-3)=4,12÷(-3)=-4七、有理数的运算法则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满足以下法则:①结合律:数的加法和乘法运算满足结合律,即(a+b)+c=a+(b+c),(ab)c=a(bc)。
②交换律:数的加法和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即a+b=b+a,ab=ba。
③分配律:乘法对加法具有分配律,即a(b+c)=ab+ac。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册第2章的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就能够顺利地完成相关的练习和考试。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七年级数学第2章的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第2章的知识点数学是一门让人爱恨交加的学科,对于初学者来说,更是充满了挑战。
但是,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水平,掌握好基本知识点仍然是学好数学的基础。
那么,我们今天来聊聊七年级数学第2章的知识点,相信对于初学者来说会非常有帮助。
一、有理数的概念七年级数学第2章的第一个知识点是有理数的概念。
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两种,其中整数包括自然数、零和负整数,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
有理数可以表示为带分数或者分数的形式,例如3 = 3/1, -1/3 = -1÷3等。
有理数有加减乘除的运算,运算规律同于实数。
二、有理数的比较有理数的比较是接下来要学习的知识点。
在比较有理数大小时,可以比较它们的绝对值,先比较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时,再比较小数或分数的大小。
如果不知道如何比较,也可以将其转化为同分数比较,通常情况下都能找到方法。
三、加减有理数接下来学习的就是加减有理数了,要掌握准确的方法,需要了解以下两点:1. 同号数相加减,异号数相加减。
同离合,异求差,当两个有理数同为正数或同为负数时,将其绝对值相加,再用相同符号表示结果。
当两个有理数异号时,将其绝对值相减,绝对值大的数符号保留,结果符号与绝对值大的数相同。
2. 把减法变成加法。
如果是两个有理数相减,可以将其转化为加上相反数,即减法转化为加法。
因为减去一个数,相当于加上其相反数。
例如:a-b = a+(-b)四、乘法和除法乘法和除法都是基本运算,掌握好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1. 两数相乘,符号相同者为正,否则为负。
例如:-2×-5=10, 2×-5=-102. 一个数乘以一个分数,相当于把这个数乘以分子再除以分母。
例如:2/3×5=2×5/3=10/33.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a÷b= a×1/b,当b≠0时五、小数的概念小数不同于分数,它用10为底的数表示,可以用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两种形式表示。
七年级数学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数学第二章知识点整理七年级数学第二章知识点整理(一)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一起整理一下七年级数学第二章的知识点哟。
先来说说整式吧,这可是个重要的概念。
整式就像是一个乖乖的大家族,里面包括单项式和多项式。
单项式呢,就像一个孤独的小可爱,只有一个项,比如 3x 、 5 。
而多项式呀,是由几个单项式手拉手组成的,像 2x + 3y 。
还有系数和次数,可别弄混啦!系数就是单项式前面的数字因数,比如 5x 中的 5 。
次数呢,是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
再讲讲整式的加减。
这就像是一场有趣的组合游戏,同类项才能在一起玩耍哟。
同类项就是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合并同类项的时候,系数相加,字母和指数不变,是不是挺简单?去括号也是个关键呢!括号前是“+”号,去掉括号不变号;括号前是“”号,去掉括号都变号。
哎呀,数学其实并不难,只要咱们用心,都能学得棒棒哒!七年级数学第二章知识点整理(二)哈喽呀,小伙伴们!咱们继续来聊聊七年级数学第二章的那些有趣知识点。
咱们先来说说整式乘法。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就把系数和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单独的字母照抄就行啦。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可要仔细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合并同类项。
乘法公式也很重要哟!平方差公式:(a + b)(a b) = a² b² ,是不是很好记?完全平方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 ,要注意符号别弄错。
整式除法也不能落下。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数学也挺好玩的?只要咱们多练习,这些知识点都能轻松掌握哒!加油哟,小伙伴们!。
七年级下册数学2章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数学2章知识点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必要的数学工具和技能。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而且是一种思考方式。
在七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章中,我们将学习一些重要的数学知识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知识点吧!一、有理数加减法在第二章中,我们将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
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其中分母不等于零)。
在加减法中,我们需要注意符号的运用。
当两个数的符号相同时,我们将它们的绝对值相加,符号不变。
例如:3 + 5 = 8-3 + (-5) = -8当两个数的符号不同时,我们将它们的绝对值相减,结果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相同。
例如:-3 + 5 = 23 + (-5) = -2二、有理数乘法在有理数乘法中,我们需要注意正负号的运用。
当两个数的符号相同时,它们的积为正数。
例如:3 × 5 = 15-3 × (-5) = 15当两个数的符号不同时,它们的积为负数。
例如:3 × (-5) = -15-3 × 5 = -15三、有理数除法有理数除法可以看作是有理数乘法的逆运算。
在有理数除法中,我们需要将除数的倒数乘以被除数。
例如:6 ÷ 3 = 2,等价于 6 × 1/3 = 2-6 ÷ (-3) = 2,等价于 -6 × 1/(-3) = 2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在第二章中,我们还将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是由一个整数(分子)和一个非零自然数(分母)构成的数。
分数有多种意义,如:部分、比例、运算、度量等。
四分之一、三分之二等常见分数都有自己的含义和应用。
另外,分数还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如: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化简、分数的加减乘除等。
五、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是指一个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的有限或无限循环的数。
小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广泛,如:货币、时间、长度、重量等。
我们还需要学习小数的一些性质,如:小数和分数的关系、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加减乘除等。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章知识点归纳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章知识点归纳篇1相交线与平行线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2、三线八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f(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内错角z(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同旁内角u(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4、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5、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6、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7、垂线段最短。
8、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9、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如果b//a,c//a,那么b//c10、平行线的判定: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1、推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章知识点归纳篇2(一)正负数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
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
(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
如:π)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初一数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7篇】

初一数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7篇】初一数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7篇】学会规划未来和设置可操作的目标将有助于实现成功,并保持持续的进步。
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有助于扩大个人视野和推动社会和谐和繁荣。
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带来初一数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喜欢!初一数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1角的种类角的种类: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
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
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
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
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平角:等于180°的角叫做平角。
优角:大于180°小于360°叫优角。
劣角:大于0°小于180°叫做劣角,锐角、直角、钝角都是劣角。
周角:等于360°的角叫做周角。
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0角: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
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
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
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一般步骤:第一步:去分母,在方程两边同乘以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注意:分子要加括号,不要漏乘不含有分母的项;第二步: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注意:不要漏乘括号内各项,若括号前面是“ - ”,去括号后括号内各项都要变号;第三步: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移到另一边.注意:移项要变号,不移的项不变号,移项时不要漏项;第四步: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为ax=b(a≠0)的形式.注意:系数相加,字母部分不变;第五步:系数化为 1,把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 a,得到方程的解x={frac{b}{a}}(a≠0).注意:不要把分子、分母位置颠倒.整式的加减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
七年级数学下第二章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下第二章知识点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占据着每个学生学习道路中的重要一席之地。
在初中数学学科中,第二章是一个重要的章节,它涵盖了关于代数式的知识点。
今天我们将会详细介绍七年级数学下第二章所涉及的知识点。
一、代数式的概念代数式是用数或者字母表示的一些带有运算符号的式子。
它可以用于表达数学关系、计算和证明等方面。
代数式一般由常数、变量和运算符组成。
二、代数项的定义代数项指代理一组或多组变量的基本成分。
每个代数项由常数和变量乘积得到,而变量和常数都是代数项的系数。
个别情况下,常数也可以是一个代数项中的一部分。
三、代数式的加减运算代数式的加减运算,是指将两个或多个代数式进行相加或相减的操作。
当相加时,将同类项加在一起,不同类项则不能互相加减。
同样的道理,在相减时也要保证项数相同。
四、代数式的乘法代数式的乘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代数式相乘的运算。
每一项都要分别乘上另一个式子中的各一项,并将结果相加合并起来。
在乘法中,使用分配律、结合律和交换律可以更方便进行操作。
五、代数式的化简代数式的化简是指将一个代数式变形为它的简单形式,从而便于计算。
这里有一些代数式的化简规则,可以被广泛使用:先化简括号里面的运算,然后使用分配律,将同类项加在一起,并消去括号。
六、代数式的因式分解代数式的因式分解可以把一个代数式分解成一个或几个因式的积。
因式分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在求解方程、解决几何问题、简化计算等方面应用非常广泛。
七、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含有一个变量,并且这个变量的次数为1的方程。
例如:ax + b = c,其中x为一元,a、b、c为常数。
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使用加减消元、乘除消元和移项等方法。
以上是七年级数学下第二章的所有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不但能在中考时游刃有余,更能对其它数学学科的学习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我们希望每个七年级的学生都扎实地掌握这些数学知识点。
数学七下第2章知识点总结

数学七下第2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一、相交线。
1. 邻补角。
- 定义: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 性质:邻补角互补,即它们的和为180°。
2. 对顶角。
- 定义: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 性质:对顶角相等。
3. 垂线。
- 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 性质:-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二、平行线及其判定。
1. 平行线。
- 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 平行线的判定。
- 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方法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方法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
1. 性质1。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 性质2。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 性质3。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四、命题、定理、证明。
1. 命题。
- 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 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 假命题:如果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2. 定理。
- 经过推理证实得到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3. 证明。
- 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上册数学_初一下学期数学第二章知识点
多阅读和积累,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举一
反三。
在此初中频道为您提供初一下学期数学第二章知识点,希望
给您学习带来帮助,使您学习更上一层楼!
2.1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组
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把具有相同未知数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二元一次方程组:
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作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不一定都含有两个未知数,可以其中一个是一元一次方程,另一个是二元一次方程。
2.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1.一次篮、排球比赛,共有48个队,520名运动员参加,其中
篮球队每队10名,排球队每队12名,求篮、排球各有多少队参赛?
2.某厂买进甲、乙两种材料共56吨,用去9860元。
若甲种材料每吨190元,乙种材料每吨160元,则两种材料各买多少吨?
3.某人用24000元买进甲、乙两种股票,在甲股票升值15%,乙股票下跌10%时卖出,共获利1350元,试问某人买的甲、乙两股票各是多少元?
初一下学期数学第二章知识点整理的很及时吧,提高学习成绩离不开知识点和练习的结合,因此大家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一定要注重从平时中发现问题查缺补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