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定量分析过程

合集下载

第4章 定量分析概论二、三节

第4章 定量分析概论二、三节

分 准确度高低的尺度。 析 误差的表示方式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两种。
概 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 Ea x xT
论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占真实值的百分比。
1
Er

Ea xT
100 %
郑工学院
例:用分析天平直接称量铁粉,其质量分别为5.0000g和
0.5000g,试问哪一个称量值会较准确?

溶液溅失;
定 量 分 析 概 论

加错试剂; 读错刻度; 记录和计算错误等。
注意:过失误差必须给予删除。
1
郑工学院
减小误差的方法
第 四 ☆尽可能地减小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章
减小和消除系统误差
定 量
①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已知准确含量的标
②对照试验:
准样品进行多次测定,将测定值和准确 值进行比较,求出校正系数,用校正系

n
4



dr

d x
100 %

0.14 15.82
100 %

0.89%
1
郑工学院
(三)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第 四 章




概 结 论:
论 1. 准确度高,要求精密度一定高,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
前提,但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
2. 准确度反映了测量结果的正确性,精密度反映了测量结
1
果的重现性。
分 ③空白试验(空白值) 数来校正试样的分析结果。
析 分析结果-空白值=较准确的分析结果
概 指不加待测试样,在相同的条件下,按分析试样所采用的方法进行测 论 定,其测定结果为空白值。

滴定分析法概论

滴定分析法概论

第四章 滴定分析概论§4.1概述定量分析的任务是测定物质中组分的含量。

定量分析的分析方法有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等。

一、定量分析的一般要求根据定量分析的任务和特点,定量分析的一般要求是: 1、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准确度高是定量分析的最基本要求。

对于常量组分(≥10%)一般要求测定误差不超过0.2% 对于半微量组分(1%~10%) 对于微量组分(0.01%~1%)2、测定结果应具有代表性测定所用试样只是待测物质中的很小部分,这些少量物质称为分析试样或样品。

3、分析方法应可靠和可行4、分析结果应正确计算和合理报告(1)、被测组分的化学表示形式 a 以被测组分实际存在形式表示。

如测得食盐试样中Cl 含量后,以NaCl%表示分析结果。

b 以氧化物或元素形式表示(实际存在形式不清楚)如硅酸盐水泥Fe Al Ca Mg 、、、含量常以2323Fe O Al O CaO MgO 、、、的含量表示。

分析铁矿石以23%%Fe Fe O 或表示。

c 金属材料和有机分析中,常以元素形式(如Fe 、Zn 、N 、P )的含量表示。

d 电解质溶液的分析,以所存在的离子形式表示含量。

(2)、被测组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a 固体试样常量组分常以质量分数表示BB sm W m =微量组分以1g g μ-⋅或6(10)-,1ng g -⋅9(10)-,1pg g -⋅12(10)-表示。

b 液体试样 ①物质的量浓度:Bn V⋅-1单位mol L②质量摩尔浓度:⋅-1单位mol kg (kg 溶剂的质量)③质量分数:待测组分的质量除以试样的质量,即B m m 试样。

④体积分数:B V V 试液表示。

⑤摩尔分数:待测组分的物质的量除以试液的物质的量,量钢为1即B n n 试液 ⑥质量浓度:常以11111mg L g L g mL ng mL pg mL μμ-----⋅⋅⋅⋅⋅、或、、等表示。

对于极稀的水溶液,视其密度为1,此时1mg L -⋅(或1g mL μ-⋅),与11()mg kg g g μ--⋅⋅在数值上相等,但概念不同。

第四章-药物定量分析和分析方法验证

第四章-药物定量分析和分析方法验证

方法分类
按分离方法分为:PC;TLC;柱色谱;GC;HPLC。
(一)HPLC法
1. 对HPLC仪器一般要求 色谱柱、流动相按品种项下要求。
2. 系统性试验
色谱柱的理论板数:n = 5.54(tR /Wh/2)2 分离度:R = 2(tR1 – tR2)/(W1 + W2); 要大于1.5 拖尾因子:T = W0.05h/2d1 应在0.9 ~ 1.05
后银量法
3. 利用药物中可游离的金属离子的氧化性测定含量
(1)含锑药物 例如:葡萄糖酸锑的含量测定
Sb5+ + 2KI H+ Sb3+ + 2K+ ++ I2
I2 + 2Na2S2O3
2NaI + Na2S4O6
(2)含铁药物
2Fe3+ + 2KI I2 + 2Na2S2O3
2Fe2+ + 2K+ + I2 2NaI + Na2S4O6
2. 制剂 要考察辅料对回收率的影响。采用在空白辅料中加入原 料对照品的方法作回收率试验,然后计算RSD。
具体做法:测定高、中、低三个浓度,n=3, 共9个数据来评价 回收率的RSD<2%;用UV和HPLC法时,一般回 收率可达98%~102%;容量法可达99.7%~100.3%
(二)数据要求
回收率% = (测定平均值— 空白值)/加入量×100% 要求制备高、中、低三浓度的样品,各测定3次。应 报告已知加入量的回收率,或测定结果平均值与真实值 之差及其可信限。
3. 百分含量的计算
(1)直接滴定法 D% = V ×F × T/W ×100% F = 实际标定的浓度/规定的浓度

第4章定量分析的过程课后习题

第4章定量分析的过程课后习题

第4章定量分析的过程1 试述各类样品的采集方法。

试样的制备过程一般包括几个步骤?解:(1)a 固体样品的采集固体物料的化学成分分布和粒度往往不均匀,因此应按一定方式选取不同点进行采样,以保证所采试样的代表性。

采样点的选择方法有多种。

b 液体试样的采集各类液体试样除易于流动、化学组成分布较均匀外,还有相对密度、挥发性、刺激性、腐蚀性等方面的特性差异。

c 气体试样的采集气体试样的化学成分通常较稳定,不需采取特别的措施保存。

对于用吸附剂采集的试样,可通过加热或用适当的溶剂萃取后用于分析。

用其他方法采集的气体试样一般不需制备即可用于分析。

(2)将固体原始试样处理成实验室试样的的这一处理过程称为试样的制备,一般需要经过破碎、过筛、混合、缩分等步骤。

2.分解试样常用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哪两类?什么情况下采用熔融法?答:溶解法和熔融法。

用酸不能分解或分解不完全的试样常采用熔融分解法。

3.简述各溶(熔)剂对试样分解的作用:HCI, HF, HClO4, H3PO4, NaOH, KOH, Na2CO3, K2S2O7答:1.盐酸(HCl)盐酸是分解试样的最重要的溶剂,其主要优点在于生成的金属氯化物除银,铅等少数金属外,大多数溶于水, Cl-与许多金属离子生成的配位离子具有助溶作用。

它可以溶解金属活泼顺序中氢以前的铁,钴,镍,铬,锌等活泼金属及多数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磷酸盐和多种硫化物。

利用盐酸的强酸性,Cl-的弱还原性及配位性可以分解二十多种天然矿物,如石灰石,白云石,菱镁石,磷灰石,赤铁矿,闪锌矿等。

当用重量法测定水泥熟料及以碱性矿渣为混合材的硅酸盐水泥中的二氧化硅,通常也用盐酸来分解。

盐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剂可以溶解钢、铝、钨、铜及合金等。

用盐酸溶解砷、锑、硒、锗的试样,生成的氯化物在加热时易挥发而造成损失,应加以注意。

盐酸和Br2的混合溶剂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有效地分解大多数硫化矿物。

2.氢氟酸(HF)氢氟酸是较弱的酸,但具有强的配位能力。

第四章 定量化学分析基础知识

第四章 定量化学分析基础知识
无机分析 Inorganic analysis (元素、离子、化合物等) 有机分析 Organic analysis (元素、官能团、结构) 生化分析 Biochemical analysis (蛋白质分析、氨基酸分析、核 酸分析、糖类分析等)
3. 按测定原理(分析方法)分类
化 学 分 析
重量分析
误差E越小,表示测定结果越接近真值,准确度越高;反之,误 差E越大,准确度越低。误差有正负之分,正误差表示测定结果 偏高,负误差表示测定结果偏低。
通常用相对误差RE来衡量测定的准确度,原因是相对误差可反 映测定值与真值之差在测定结果中所占分数,能更合理地反映测 定准确度。举例如下:
[例1] 已知两试样的真实质量分别为:0.5126g和5.1251g。用分析天平称量两试 样,质量分别为:0.5125g和5.1250g。求两者称量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 X1 X 2 | 相对相差= X 1, 2
5)极差和相对极差
极差指一组平行测定结果中最大者与最小者之差。
极差R=Xmax — Xmin;
相对极差=R/X
此法适于说明少数几次测定结果的离散程度。
第四章 定量化学分析基础知识
4.1 分析化学概述
• 4.1.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任务 分析化学是研究获得物质化学组成,结构 信息,分析方法及相关理论的科学,它所 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组分, 这些组分在物质中是如何存在的,以及各 个组分的相对含量是多少,以及如何表征 物质的化学结构。
( 2) 产生的原因
a.偶然因素 b.滴定管读数
3. 过失误差
4、误差的减免 1). 系统误差的减免
(1) 方法误差—— 采用标准方法,对比实验 (2) 仪器误差—— 校正仪器

分析化学复习

分析化学复习

3、下列有效数字为两位的是(D) 、下列有效数字为两位的是( A [H+]=10-6.0 B pH=5.0 C lgK=28.9 lgK=25.67
4、在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 C ) 、在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 A 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B 准确度高,不必考虑 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准确度高, 精密度;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 准确度是 精密度;C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D准确度是 保证精密度的前提。 保证精密度的前提。 7
13
4、0.01000moll-1的下列溶液哪些能被强酸或强碱滴定? 、 的下列溶液哪些能被强酸或强碱滴定? A. H3BO3 B. HAc C. NaOH D. NaAc E. NH4Cl 5、有一可能含有NaOH、Na2CO3或NaHCO3或二者 、有一可能含有 、 混合物的碱液, 溶液滴定, 混合物的碱液,用HCl溶液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时, 溶液滴定 以酚酞为指示剂时, 消耗HCl体积为 1;再加入甲基橙作指示剂,继续用 体积为V 再加入甲基橙作指示剂, 消耗 体积为 HCl滴定至终点时,又消耗HCl体积为 2,当出现下 滴定至终点时,又消耗 体积为V 滴定至终点时 体积为 列情况时,溶液各有哪些物质组成? 列情况时,溶液各有哪些物质组成? (1) (4)
16
CH7配位滴定法 CH7配位滴定法 络合平衡:络合反应的副反应系数( 1. 络合平衡:络合反应的副反应系数(αY) 与条件常数( 的计算。 与条件常数(K′)的计算。
αY ( H )
c(H + )6 + c(H + )5 Ka1 +L+ Ka1Ka2 Ka3Ka4 Ka5 Ka6 = Ka1Ka2 Ka3Ka4 Ka5 Ka6

第四章 色谱分析法

第四章  色谱分析法

(2)外标法
外标法也称为标准曲线法。 特点及要求: • • • 外标法不使用校正因子,准确性较高, 操作条件变化对结果准确性影响较大。 对进样量的准确性控制要求较高,适用于大批量试样的
快速分析。
(3)内标法
内标物要满足以下要求:
(a)试样中不含有该物质;
(b)与被测组分性质比较接近; (c)不与试样发生化学反应; (d)出峰位置应位于被测组分附近。

从色谱流出曲线上,可以得到许多重要信息: (1) 根据色谱峰的个数,可以判断样品中所含组 分的最少个数. (2)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或位置),可以进行 定性分析. (3) 根据色谱峰的面积或峰高,可以进行定量分 析. (4)色谱峰的保留值及其区域宽度,是评价色 谱柱分离效能的依据. (5)色谱峰两峰间的距离,是评价固定相(和流 动相)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
相同的色谱分析条件下,某组份2的调整保留值与组份 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称为相对保留值:
2.1
VR2 tR2 t R1 VR1



由于相对保留值只与柱温及固定相的性质有关,而与柱 径、柱长、填充情况及流动相流速无关,因此,它是色 谱法中,特别是气相色谱法中,广泛使用的定性数 据. 必须注意,相对保留值绝对不是两个组份保留时 间或保留体积之比 .


⑵保留时间tR 试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峰极大值时所 经历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如图中 O′B.它相应于样品 到达柱末端的检测器所需的时间. ⑶调整保留时间tR′某组份的保留时间扣除死时间后称为该 组份的调整保留时间,即 tR′ = tR-tM
⑷死体积 VM 指色谱柱在填充后,柱管内固定相颗粒 间所剩留的空间、色谱仪中管路和连接头间的空间 以及检测器的空间的总和.当后两项很小而可忽略 不计时,死体积可由死时间与流动相体积流速F0 (L/min)计算: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第四章酸碱滴定法酸碱滴定法(acid-base titrations)是以⽔溶液中的质⼦转移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

⼀般酸、碱以及能与酸碱直接或间接发⽣质⼦反应的物质,⼏乎都可以⽤酸碱滴定法测定。

因此,酸碱滴定法是分析化学的基础内容之⼀。

这个⽅法的关键问题是计量点的确定。

因为酸碱反应通常不发⽣外观的变化,在滴定中需选⽤适当的指⽰剂,利⽤它的变⾊作为到达计量点的标志。

因为不同的指⽰剂的变⾊有其不同的pH,⽽不同类型的酸碱反应的计量点时pH⼜不相同,为了正确地确定计量点,就需要选择⼀个刚好能在计量点时变⾊的指⽰剂。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了解滴定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

因此,在学习酸碱滴定时,不仅要了解指⽰剂的变⾊原理和变⾊范围,同时也要了解滴定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和指⽰剂的选择原则,以便能正确地选择合适的指⽰剂,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先讨论酸碱溶液平衡的基本原理,然后再介绍酸碱滴定中的理论及应⽤。

第⼀节⽔溶液中的酸碱平衡⼀、酸碱的质⼦理论根据质⼦理论,凡能给出质⼦(H+)的物质是酸,能接收质⼦的物质是碱。

酸碱关系可⽤下式表⽰:酸HA与碱A-处于⼀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即:HA失去质⼦转化为它的共轭碱A-,A-得到质⼦后,转化为它的共轭酸HA,则HA与A-被称为共轭酸碱对。

如:由上述酸碱的半反应可知:酸碱可以是中性分⼦,也可以是阳离⼦或阴离⼦,酸碱是相对的。

⼜如:离⼦(H2PO4-)在H3PO4-H2PO4-共轭体系中为碱,⽽在H2PO4--HPO42-共轭体系中为酸。

同⼀物质在某些场合是酸,⽽在另⼀场合是碱,其原因是共存物质彼此间给出质⼦能⼒相对强弱不同。

因此同⼀物质在不同的环境(介质或溶剂)中,常会引起其酸碱性的改变。

既能给出质⼦⼜能接受质⼦的物质称为两性物质。

酸碱质⼦理论认为,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转移。

例如HAc在⽔中离解,溶剂⽔就起着碱的作⽤,否则HAc⽆法实现其在⽔中的离解,即质⼦转移是在两个共轭酸碱对间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 0.500 m M NaOH m 40.00
所以应称取NaOH试剂质量: m = 2 g 可粗称 2 g 左右的固体 NaOH 置于烧杯中,先加入 150 mL 水溶解后,倒入 500 mL 塑料试剂瓶中,再加入
350 mL水摇匀,配制成浓度为0.1 mol〓L-1的溶液。
其准确浓度可用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或草酸标定。
第四章 定量分析的过程
目 录
☆第一节 分析方法的分类与选择
☆第二节 分析试样的采集、制备与分解 ☆第三节 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
☆第四节
滴定分析法概述
§4-1 分析方法的分类(p64)
化学分析
测定原理 滴定分析法(容量分析) 重量分析法
分析化学
以物质的化学反 应为基础。 光学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
仪器分析法 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 化学性质为基础。

(2) 间接法(标定法)
量体积溶液,配制成接近所需浓度的溶液。
a) 粗配溶液:粗略地称取一定量物质或量取一定
b)标定:用一种基准物质(或另外一种物质的标准
溶液)精确测定它的准确浓度。这种确定浓度的
操作,称为标定。标定一般要求进行 3-4 次平行
测定,求平均值。相对偏差要求不大于0.2 %。
【例 4-1】欲配制 0.1 mol〓 L-1的 NaOH标准滴定 溶液500 mL,应如何配制? 解:先估算需要称取的试剂质量:
(2)返滴定法或回滴法
当反应较慢或反应物是固体时,加入符合计量关系的滴定
剂,反应常常不能立即完成。此时先加入一定量过量的滴 定剂, 使反应加速。等反应完成后,再用另一种标准溶液 滴定剩余的滴定剂。这种滴定方式称为返滴定法。
( 3 )置换滴定法:对于不按一定反应式进行或伴有
副反应的反应,不能直接滴定,可选用适当的试剂与 被测物质起反应,使其定量的置换成另一物质,再用 标准溶液滴定此物质。 例:用Na2S2O3溶液测定K2Cr2O7溶液的浓度 K2Cr2O7的测定:KI - I2 - Na2S2O3 (4)间接滴定法:不能与滴定剂直接反应的物质,有时 可以通过另外的化学反应间接进行测定。
C2O42-
Ca2+
CaC2O4
H2SO4
C 2O 42-
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C2O42-,来间接测定Ca2+的含量。
四、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

标准溶液: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配制标准溶液有两种方法: (1) 直接配制法: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纯物质 ( 基 准物质),溶解后定量地转移到容量瓶中,并稀 释到一定体积,然后计算出该标准溶液的准确 浓度。
二、滴定分析法分类
根据反应类型的不同 滴定分析法分为四类。
(1)酸碱滴定法:以酸碱质子转移反应为基础的滴 定方法。 (2)配位滴定法:利用形成配合物反应的滴定方法, 常用的是用EDTA滴定金属离子。 (3)氧化还原滴定法:利用电子转移,发生氧化还 原反应的滴定方法。 (4)沉淀滴定法: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滴定方法。
5 nKMnO4 2
热分析
色谱分析法
质谱分析法
2.(定量)化学分析 (1)重量分析法
特点:准确度高,适用于常量分析
是通过化学反应及一系列操作步骤使试样中的待 测组分转化为另一种化学组成恒定的化合物,再 称量该化合物的质量,从而计算出待测组分的含 量. 称量 待测组分 组成恒定的化合物 (2)滴定分析法
特点:简便(仪器、操作); 快速(对重量分析而言); 误差小(相对误差〒0.2%)。
2.间接滴定法
通过总反应式确定被测物质的量n(A)与滴定剂的 物质的量n(B)的关系.
例如:以KMnO4间接法测定Ca2+,反应式为:
Ca2+ + C2O42- == CaC2O4↓
2MnO4- + 5C2O42- + 16H+ = 2Mn2+ + 10CO2 + 8H2O 可得到:
nCa 2+
作业:p78----8, 18
标定AgNO3 :NaCl 。
五、滴定分析法中的计算
关键:据有关反应式确定被测物质的量n(A)与滴定剂的 物质的量n(B)的关系.
1.直接滴定法 设被测物A与滴定剂B间的反应为 aA + bB = dD + eE nA : nB = a : b
a 反应到达化学计量点时,有 n( A) n( B) b
§4-4 滴定分析法概述(p72)
一、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 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待 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试剂与被测组分按化学计量 关系完全反应为止,然后根据标准溶 液的浓度和用去的体积计算被测物质 的含量。 2 HCl+ Na2CO3 2NaCl + H2O + C02
基准物质 分析天平称量
烧杯
溶解
容量瓶
定容
m、 V
浓度
四、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



基准物质:能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必须具有足够的纯度。99.9%以上。 (2)物质的组成应与化学式完全符合。 ( 3 )稳定性高(见光不分解,不氧化,不易吸 湿)。 (4)有较大的摩尔质量 具备上述条件的物质通常称为基准物质。
三、滴定反应的条件和滴定方式
1.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⑴ 反应按一定方程式定量地进行,具有确定的化学
计量关系 反应的完成程度达99.9%以上。
⑵ 反应速度快。
(3)有合适的指示剂确定化学计量点。
2. 滴定方式
(1)直接滴定法 凡是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反应,都可以用标准溶液直接 滴定被测物质。 被测物 + 标准溶液→产物
其准确浓度可用基准物质碳酸钠或硼砂标定。
四、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
常用的基准物有: 标定HCl: Na2CO3;Na2B4O7 · 10H2O; 标定NaOH:C6H4COOHCOOK;H2C2O4 · 2H2O; 标定EDTA:CaCO3 ; ZnO ; 标定KMnO4:Na2C2O4 ;H2C2O4 · 2H2O; 标定Na2S2O3:KBrO3 ; K2Cr2O7 ;
a n( A) n( B) b
a c ( A)V ( A) c( B )V ( B) b a c ( B )V ( B ) c ( A) b V ( A)
a m( A) c( B)V ( B) M ( A) b
被测物质的质量 质量分数w 试样质量 m( A) w( A) G( s)
nHCl 2nNa 2CO3
cHClVHCa 2CO 3 M Na 2CO 3
mL
一、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
1. 滴定:滴加标准溶液(亦称为滴定剂)的操 作过程称为滴定。
2. 化学计量点: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 量关系)完全反应之点。 3.滴定终点:指示剂颜色发生改变之点。 4. 滴定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完全重合 所产生的误差。
【例 4-2】欲配制 0.1 mol〓 L-1的 HCl标准滴定溶 液500 mL,应如何配制?
• 解:先估算所需浓盐酸(相对密度1.19,约12 mol· L-1 )的体 积。 0.1 500 12 V
所以量取HCl试剂: m = 4 ml
• 然后,用小量筒量取4ml的浓盐酸,加入水中,并稀释成 500ml,贮于玻塞细口瓶中,充分摇匀。 • 由于盐酸易于挥发,可以提前在试剂瓶中加入100ml左右的水, 然后再量取盐酸,预先混合最后用水冲稀至500 m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