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及其守恒定律ppt

合集下载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件)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件)

七,元电荷——迄今为止,自然界中最小电荷量
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原子又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 成,原子核里有带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我们可以这样 认为,物质由大量的质子,中子,电子组成.只有物质的正 电荷和负电荷一样多,物质对外才不显电性! 对于任何原子而言,核内有几个质子,核外就有几个电 子.这说明尽管质子和电子所带电荷不同种类,但多少是相 等的.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electric quantity),国际单位制 度中,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伦(coulomb),简称库,用C表示. 正电荷的电荷量为正值,负电荷的电荷量为负值. 思考:你知道带电物体最少要带多少库伦的电荷量吗?
验电器:玻璃瓶内有两片金属箔,用金属丝挂在一条导体棒的 下端,棒的上端通过瓶塞从瓶口伸出. 静电计:把金属箔换成指针,并用金属做外壳.
五,感应起电(electrostatic induction)
演示实验7: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撑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 触.起初它们不带电,帖在下部的金属箔是闭合的. (1)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金属箔有什么变化? (2)这时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 (3)再让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 利用金属结构的模型,解释看到的现象. 现象: (1)张开 (2)仍然张开 (3)闭合
人教版 选修 3-1-1《静电场》
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顿牟掇芥,磁石引针." ——王充《论衡》
2008~2009学年度(上)
这是一个我们认为随处可见的现象, 但从人类偶尔注意到它,到慎重地记录 下来,然后到有意识地寻找并归纳同类 现象,再到试图去解释,去合理有效地 利用……经历了两千多年. electricity 的来历 泰勒斯 Thales (前624年-前546) 公元前600年左右 发现摩擦过的琥珀 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16世纪,英王 御医吉尔伯特根据 琥珀的希腊文创造 了英文中的"电" 这个单词.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ppt【共34张PPT】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ppt【共34张PPT】

5、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
开一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
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可能是 (

A.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B.带有等量同种电荷
C.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
√√D.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A、B是两个不带电的相同的绝缘金属球,它们 靠近带正电荷的金球C.在下列情况中,判 断A、B两球的带电情况:
静电计的外壳一定是金属的,金属外壳与 内部的金属杆及金属指针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电 容器,它在静电计工作时起着重要的作用。而 验电器外壳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避免气流的影响 ,它一般是用玻璃制作的。
验电器与静电计在作用上的不同
验电器的主要作用有:
(1)检验导体是否带电。
(2)检验导体所带电性。
静电计也称作指针式验电器,这说明它完全 具备验电器的各种作用。由于静电计的特殊结构 ,使得它又具备验电器不能替代的某些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问题:
• 我们如何才能使物质带上电呢?请 同学们想一想,探讨探讨。
二、起电的方法
知识回顾
原子的构成
质子(正电) 原子核 由于静电计的特殊结构,使得它又具备验电器不能替代的某些作用。
由于静电计的特殊结构,使得它又具备验电器不能替代的某些作用。
则A_______,B_______.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原子(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 中性)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11、某人做静电感应实验,有下列步骤及结论:①把不带电的绝缘导体球甲移近带负电的绝缘导体球乙,但甲、乙两球不接触。 (2)检验导体所带电性。
两个带有同种电荷的导体接触,电荷会重新分配,若不受外界影响,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导体,接触后再分开,二者将原来所带电量的总和平均分配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PPT课件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PPT课件

得到电子:
带负电
失去电子:
带正电
二、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
3、金属导体模型也是 一个物理模型:自由电 子(e)属于整个导体, 在导体内自由运动,正 离子在平衡位置附近振 动。
三、静电感应与感应起电
将一对有绝缘底座的枕形导 体A与B紧紧靠在一起,这时 它们并不带电,所以贴在导 体下端的金属箔是闭合的。
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彼此 接触的导体A,B。可以看到 A,B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表示A,B都带上了电荷.
如果先把C移走,A和B上的 金属箔就会闭合。
如果先把A和B分开,然 后移开C,可以看到A和 B仍带有电荷。
如果再让A和B接触,它 们就不再带电。
这说明A和B分开后所带 的是等量异种电荷,重 新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 发生中和。
1、静电感应: 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
的现象。 2、感应起电:
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 3、感应起电的实质:
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SUCCESS
THANK YOU
2019/8/6
讨论探究
师:静电感应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用微观分子结构分析 起电的原因。
第一章 静电场
第一节 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江苏省黄桥中学物理组 张姗姗
新课引入
一、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1、正电荷: 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
荷,用正数表示。 (+Q) 负电荷:
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 电荷,用负数表示。 (-Q) 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为电量。符号:Q

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共20张PPT)

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共20张PPT)

感 知 电
2. 电荷量
电荷量(q或Q):电荷的多少,简称电量。 单位:库仑 C 思考:(1)电荷量的正负表示大小吗? (2)求总电荷qA+qB=?
+
A qA=1C qA=1C
B qB= -2C qB= -1C
起 电
1. 摩擦起电
摩 擦 起 电
带正电
带负电
( 1 ) 摩擦起电产生的原因 起 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 电
不同,束缚能力弱的在摩擦中容易失去电子,摩擦 时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得到电子:带负电 失去电子:带正电
摩 例如:丝绸与玻璃棒摩擦 擦 玻璃棒 失去电子 带正电 起 丝绸 得到电子 带负电 电
毛皮与橡胶棒摩擦
橡胶棒 得到电子 带负电 毛皮 失去电子 带正电
起 (1)摩擦起电产生的原因 电 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
起 电
起电 方式
摩擦起电
感应起电
接触起电
产生 条件
现象
两种不同绝缘体 摩擦
两物体带上了等 量异种电荷
带电体靠近(不接 触)导体
导体两端出现等量 异种电荷,且电性 与原带电体“近异 远同” 导体中的自由电子 受到带正(负)电 物体吸引(排斥) 而靠近(远离)
导体与带电 体接触
导体带上与 带电体相同 电性的电荷
元 1. 元电荷 电 (1)一个电子所带电量为最小的电荷量,物 理上将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 荷
所有带电体所带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2) 元电荷的数值 元电荷的值 e 1.60 10 19 C 美国科学家密立根
2. 比荷
带电体的电荷量与质量的比值叫做比荷
e 1.60 10 19 C 11 电子的比荷为 : 1 . 76 10 C/kg 30 me 0.91 10 kg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课件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课件

(1)摩擦起电适用于绝缘体,感应起电、接触起 电适用于导体。
(2)无论哪种起电方式,发生转移的都是电子,正电荷不会 发生转移。
二| 典题研析
例 1 (多选)如图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 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能使两 球都带电的是( )
A. 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 B. 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 C. 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个球,再把两球分开 D. 以上方法都不能使两导体球带电
带负电的物体与不带电的中性物体接触,电子由带负电的物 体转移到中性物体上。
(3)感应起电判断方法 ①带电体靠近导体时,靠近带电体的近端带异种电荷,远离 带电体的远端带同种电荷。 ②凡遇到接地问题时,该导体与地球组成一个导体,则该导 体起电的步骤 感应起电有严格的操作步骤:如图所示,(1)使带电体 C(假 设带正电)移近相互接触的两导体 A、B;(2)保持 C 不动,再用 绝缘工具分开 A、B;(3)移走 C;则 A 带负电,B 带正电。若操 作步骤颠倒,如(2)、(3)颠倒,导体最后不带电。
4. 三种起电方法 (1)接触起电:指一个_带__电__的金属导体跟另一个__不__带__电__ 的金属导体_相__接__触___后分开,而使不带电的导体带上电荷的 方式。 (2)摩擦起电:由于相互摩擦的物体间的电子的得失而使物 体分别带上__等__量__的_异__种___电荷。
(3)感应起电:把一带电物体_靠__近__导体使导体带电的方 式。如下图所示,将带电体C去靠近相互接触的导体A、B,由 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导体A、B上分别带 上等量异种电荷,这时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则A和B两 导体上分别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想一想 带有等量异种电荷的金属球接触后会发生电荷的 中和,此时电荷被消灭了吗?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第一章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共34张PPT)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第一章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共34张PPT)

1、一般情况下,为什么物体不带电? 2、组成物质的原子的微观结构是怎么样的?
原子的构成
质子(正电)
原子核(正电)
中子(中性)
原子(中性)
电子(负电)
2020/7/19
6
一、起电的实质:
3、为什么摩擦能使物体带电? 原子的构成
正离子
原子(中性)
负离子
2020/7/19
7
一、起电的实质:
4、摩擦起电有什么微观规律?
1.2起电的实质---接触带电
带同种电荷
带电物体7/19
电荷的转移
带电过程 带电实质 (宏观) (微观)
接触
转移
带电总量
不变
10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2020/7/19
11
1.3感应起电
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 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1.1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
电子 摩擦
玻璃棒
丝绸
橡胶棒
电子 摩擦
毛皮
带正电
带电方式
摩擦带电
2020/7/19
带负电
带电过程 (宏观)
摩擦
带负电
带电实质 (微观)
转移
带正电
带电总量
不变 8
验电器的作用:
判断物体是否带电以及所带电荷的种类和多少。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2020/7/19
9
一、起电的实质:
(3)元电荷的数值
e=1.60217733X10-19C
计算中取e=1.60X10-19C
2020/7/19
26
4、什么是比荷?
3 比荷(荷质比) 测电子荷质比装置
• (1)定义: • 粒子的电荷量和质量之比。 • (2)电子的比荷: • 电子的电荷量e和电子的质量me。 • 电子的比荷为e/me=1.76X1011C/kg • 比荷也是一个常用的物理量 .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PPT课件)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PPT课件)
电场与电势
带电体周围存在电场,电场会对放入其中的电荷产生电场 力。在静电感应过程中,导体内部电场为零,电势相等。
电荷移动与电流
在静电感应过程中,电荷会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流向遵 循右手定则。
静电屏蔽的应用
高压输电线的屏蔽
为了避免输电线路上产生的静电 感应影响周围环境和设备,通常 采用金属网或金属管进行屏蔽。
电子设备的屏蔽
为了避免电磁干扰和静电感应对电 子设备的影响,通常采用金属盒或 金属网进行屏蔽。
人体静电屏蔽
为了避免人体产生的静电对电子设 备的影响,通常采用防静电服、防 静电鞋等措施进行人体静电屏蔽。
06 静电场的计算与测量
静电场的计算方法
高斯定理
通过高斯定理,我们可以计算封闭曲面内的 电荷量,从而确定电场强度和电势。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电荷的基本概念 • 电荷守恒定律 • 电场与电势 • 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 • 静电感应与静电屏蔽 • 静电场的计算与测量
01 电荷的基本概念
电荷的定义
总结词
电荷是物质的基本属性,表示带 电体的带电量。
详细描述
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表 示带电体所带的电量。电荷有两 种,正电荷和负电荷,它们分别 带有正电荷量和负电荷量。
02 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
总结词
电荷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它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电荷的数 量是恒定的,不会因为任何物理过程而改变。
详细描述
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非常简单明了,它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无论是发生何种 物理过程,如电荷的转移、电场的变化等,系统中的电荷数量始终保持不变。这 个定律是电磁学和电动力学的基础之一,适用于任何封闭的物理系统。

电荷-电荷守恒定律ppt课件

电荷-电荷守恒定律ppt课件

二、两种电荷
1、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
(1)正电荷: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
(2)负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_
思考: 1、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会看见什么现象?
2、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相互靠近,会看见什么现象?
3、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 相互靠近,会看见什么现象?
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 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 程中电荷的代数和守恒。
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
与带正电的金属导体B接触之后也带 正电,原因是() A、B有部分正电荷转移到A上 B、A 有部分正电荷转移到B上 C、A有部分电子转移到B上 D、B有部分电子转移到A上
第一章 静电场
第一节 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一、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原子的构成
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原子核 (带正电)
核外电子 (带负电)
原子(中性)
微观解释: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电中性的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 电中性的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
P6
甲、乙两个金属小球相互作用。已知甲球带正电荷,在下面两种情况 下,判断乙球是否带电,如果带电,带哪种电荷? (1)两小球相互排斥; (2)两小球相互吸引。
(1)乙球带正电荷
(2)乙球带负电荷或者不带电
三、电荷量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简称电荷。单位:库仑 C 最小的电荷量————元电荷:电荷量
*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都是元电荷e的整数倍
四、使物体带电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电荷守恒定律
❖ 3、元电荷: 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表示。
❖ 注意: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就
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 电荷量e的值:e=1.60×10-19C ❖ 4、比荷:
带电体的电荷量与其质量的比值叫做比荷。q/m
电子的 m ee比 0 1 ..9 6 1 0 1 1 荷 3 0 1 0 k C 0 9 为 g 1.7 : 6 110 C 1/kg
接触起电
++QQ
接触后 再分开
1Q 1Q
2
2
接触后
Q 3Q
再分开
QQ
❖ 4、接触起电的实质: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思考:是否只有当带电体与导体棒的上端直接接 触时,金属箔片才开始张开?解释看到的现象.
++
- -+ + +
-
-
++ ++
四、电荷守恒定律
❖ 1、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
❖ 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只能从 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 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
小结
❖ 4、所以带电体的电量都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 5、电子所带的电荷量被称为元电荷,用e表示。
、元 ❖ 6、比电 荷电 (荷质荷 比荷 )e : 带1 电量 .: 6 体电 荷0 量1 与 其0 1 质C 9 量的称 比值。
小结
❖ 1、自然界存在两者电荷 ❖ (1)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 (2)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 2、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带电方式 ❖ (1)摩擦起电: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 (2)接触起电: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 (3)感应起电: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第一章 静电场
第一节 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江苏省黄桥中学物理组 张姗姗
新课引入
一、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 1、正电荷: 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
正数表示。 (+Q) ❖ 负电荷:
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用负数表示。 (-Q) ❖ 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 2、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为电量。符号:
Q或q ❖ 单位:库仑 ( C )
讨论交流
❖ 电了,这些电荷是从哪里来的?
❖ 1、是创造出来的吗?如果是,那么是由谁创造的? ❖ 2、是物体自身微观结构变化引起的吗?是怎样引
起的? ❖ 同学们先看书,再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二、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
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 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 另一种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 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 密立根油滴实验,美国物理 学家密立根所做的测定电子 电荷的实验。1907-1913年 密立根用在电场和重力场中
运动的带电油滴进行实验,
发现所有油滴所带的电量均
是某一最小电荷的整数倍, 该最小电荷值就是电子电荷。
❖ 1、原子的构成
原子 (中性)
(正电)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负电)
质子(正电) 中子
核外电子: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容易受到外界的作用而脱离原子
二、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
❖ 2、摩擦起电的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
❖ 实质: 电子的转移。
❖ 结果: 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 得到电子: 带负电
❖ 失去电子: 带正电
二、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
❖ 3、金属导体模型也是 一个物理模型:自由电 子(e)属于整个导体,在 导体内自由运动,正离 子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三、静电感应与感应起电
❖ 将一对有绝缘底座的枕形导 体A与B紧紧靠在一起,这 时它们并不带电,所以贴在 导体下端的金属箔是闭合的。
❖ 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彼此 接触的导体A,B。可以看 到A,B上的金属箔都张开 了,表示A,B都带上了电 荷.
❖ 如果先把C移走,A和B上 的金属箔就会闭合。
❖ 如果先把A和B分开, 然后移开C,可以看到 A和B仍带有电荷。
❖ 如果再让A和B接触, 它们就不再带电。
❖ 这说明A和B分开后所 带的是等量异种电荷, 重新接触后等量异种电 荷发生中和。
❖ 1、静电感应: 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
象。 ❖ 2、感应起电:
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 ❖ 3、感应起电的实质:
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讨论探究
❖ 师:静电感应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用微观分子结构分析 起电的原因。
❖ 把带电的球C移近金属导体A和B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导体上的自由电子被吸引过来,因此 导体A和B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感应起电也不是创造了 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 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