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导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四:2.1《哲学的基本问题》强化练习及答案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四:2.1《哲学的基本问题》强化练习及答案

【成才之路】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第2课第1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强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 4
一、选择题
1.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
A.人与人的关系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世界的关系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答案] D
[解析]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就表现为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的关系,故选
D。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 )
①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没有指导作用的问题
②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④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A.①②B.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③④应选。

但②是对④的不同表达方式,二者是一致的,因此
②③④正确,选D。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又称为(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C.生产与计划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依据课本知识可知D项正确。

4.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属于( )
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
C.可知论D.二元论
[答案] C
[解析] 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答案为C。

高中政治必修四导学案:21哲学的基本问题

高中政治必修四导学案:21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哲学的基本问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误区:一切唯心主义都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指我们的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也就是我们的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现实世界。

唯物主义哲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也就是说,唯物主义哲学是坚持可知论,主张我们的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现实世界。

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之物,而不存在不能认识的事物。

有些事物现在不认识,随着科学的发展,将来会被认识。

唯心主义哲学不一定全都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就是说,它们不一定都是不可知论者。

例如黑格尔,他主张绝对观念”是第一性的,客观存在是第二性的,但他不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而是认为,尽管现实世界是绝对观念”的产物,但思维是能够认识那一开始就已经是思维内容的内容了。

就是说,黑格尔是个唯心主义者,但他是主张可知论的。

只有那些不可知论者才根本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这种哲学认为要正确认识现实世界是不可能的。

近代欧洲不可知论的代表有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他们哲学的基本倾向是唯心主义的。

K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_ 和_______ 的关系问题.也就是 __________ 和________ 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问题;二悬一的问题”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问题。

3,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府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一和____________ 的唯_标准。

凡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 的,就是唯心主义。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題是哲学的基本问题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是人们程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丰问题°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1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1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哲学的基本问题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中国科学院称,在我国贵州瓮安生物群中发现一枚6亿年前的原始海绵动物化石“贵州始杯海绵”,是迄今为止全球发现的最古老的可靠海绵化石。

该发现将原始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实证记录从寒武纪向前推进了6 000万年。

这一科学发现佐证了( C )①物质决定于意识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④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科学家的新发现表明思维能反映存在,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物质性,②③符合题意。

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但思维不一定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物质,①④观点错误。

2.意大利蒙扎市议会通过了一项禁止市民将金鱼养在圆形鱼缸里观赏的法案。

提案者解释说,把金鱼关在圆形鱼缸里非常残忍,因为弯曲的表面会让金鱼眼中的“现实”世界变得扭曲。

可问题在于,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感知到的“现实”是真实的?金鱼看见的世界与我们所谓的“现实”不同,但我们怎么能肯定它看到的就不如我们真实?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A )①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②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③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对事物的“真实”性作出判断④感知无法对“现实”作出“真实”的回答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材料中对于现实与扭曲的理解说明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故①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人的认识能否正确认识存在,说明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故②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而不是是否换位思考,排除;④说法错误,人的思维可以正确认识存在,排除。

故选A。

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 导学案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 导学案

政治必修四学案2 1.2哲学的基本问题【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2.掌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3.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自主预习】知识点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也就是关系问题。

2.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的问题。

3.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

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其表达哲学的概念和方式不尽相同。

4.在不同的哲学系统中,哲学有不同的理论表述。

在同一哲学系统中,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表达也会随着的发展而变化。

知识点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2.人类从事的活动包括认识世界和,说到底都是要解决的关系问题。

3.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的问题。

4.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

决定着他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知识点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认为,是本原的,意识是,先有物质,后有,物质决定意识。

3.唯心主义认为,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

4.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唯心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和客观唯心主义。

6.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长期存在。

从派别上看,哲学史上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只有和两种。

【易混易错点辨析】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辩证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

4.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阵营。

【必背要点】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1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2.1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2.1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哲学的基本问题”是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的第二章节,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涵。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存在与本质、现象与本质、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等方面;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
1.哲学基本问题的定义和内涵;
2.哲学基本问题在哲学史上的发展脉络;
3.哲学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学生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本章节“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3.组织课堂辩论、哲学沙龙等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哲学经典著作、撰写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5.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勇气和信心;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设计以下讨论主题:
1.存在与本质的关系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2.现象与本质的区别与联系;
3.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4.感性与理性在人类认知中的地位与作用。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取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和分析。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观点和成果。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选取一个生活中的现象,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方法,分析其背后的本质,并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高中政治 2.1哲学的基本问题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二必修4政治学案

高中政治 2.1哲学的基本问题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二必修4政治学案

2.1哲学的基本问题★学习目标:1、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划分哲学派别的标准。

2、能够引援经典作家的言论,培养我们初步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3、学会分析思维与存在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

4、明确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教学重点、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基础梳理: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含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和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和的关系问题。

注意:A、“思维”和“”相搭配,“意识”和“”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C、在实践生活中,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表现为与的关系。

理解:①存在(物质、客观):客观存在的事物。

②思维(意识、主观):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比如:思想、理念、经验、观念、感觉、设想、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目标等。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物质现象?()A.商品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C.计划方案D.小王在球场打篮球E.澳门回归祖国F.三个代表思想2、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的问题;二是的问题,即的问题。

(2)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就是唯心主义。

(3)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的问题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依据。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和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和,决定着它们对的回答。

〔预习自测〕: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问题C.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这两个方面是指()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③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②③3、下列说法不能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是()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②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③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④物是观念的集合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4、各种哲学由于对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政治 专题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含解析)部编本人教版必修4【经典练习】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政治 专题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含解析)部编本人教版必修4【经典练习】

专题2.1 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含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和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和的关系问题。

(2)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决定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决定的,就是唯心主义。

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和两大阵营。

②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划分为和。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和中遇到和基本问题。

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都不能回避的、的问题。

它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要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要回答宇宙问题、人生问题和认识问题。

哲学所涉及的问题很广泛,但哲学的基本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举例:思维:(如计划、构想、思想、观念)存在:客观实在的东西(可见的桌椅,花草等;不可见的如电磁波、引力、浮力等)【典例1】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利、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了A.自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答案】D【解析】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古代哲学家们探讨的问题,归纳起来都是围绕这一基本问题展开的,故选D。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典例2】企业若想得到良好发展,就必须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优秀的经营者能够对市场需求作出正确的判断。

人教统编版政治思品必修4 哲学与文化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导学案

人教统编版政治思品必修4 哲学与文化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导学案

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二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导学案(1)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2)理解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形态。

1.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形态。

(要熟记课本重点知识,加深理解,注意运用)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①问题,也就是②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③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④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⑤存在的问题。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⑤,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⑤,其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⑧不尽相同。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①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人类从事的活动包括②和③。

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是要解决④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⑤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⑥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⑦和⑧,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①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认为,②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③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④唯物主义、⑤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⑥唯心主义和⑦唯心主义。

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长期存在。

从派别上讲,哲学史上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只有⑧和⑨两种。

正如毛泽东所作的通俗比喻,虽然存在着这样“两个对子”,但从独立的基本派别上看,只能是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设计
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学习目标: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意识的关系问题”说的
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
1.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这是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这主要说明()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对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不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D.思维与存在的性质是不同的
2.《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各地自然条件干差万别,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人民生产、生活习惯丰富多彩,根本不可能走同一的发展模式。

只有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在充分尊重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选择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这说明()
A.存在决定着思维 B.思维影响着存在
C.思维与存在不能分离 D.思维与存在同为本原
3.《人民13报》载文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深刻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任务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

这说明()
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 B.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D.物质与意识性质不同
B组
4.30年前的7月28日,一场毁灭性的大地震降临唐山!造成财产和人员的重大伤亡。

灾难带来悲痛和忧伤,也激发出人们的爱心和勇气,催生出“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

这说明()
①物质决定意识②存在决定思维
③世界是可以认识的④存在和思维具有完全相同的特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5.1959年,毛泽东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并针对当时我国理论界的争论,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他说:“思维和存在不能划等号。

说二者同一,不是说二者等同,不是说思维等同于存在,它能够反映客观的性质,能够反映客观的运动,并且由此产生科学的预见,而这种预见经过实践又能够转化成事物。


(1)为什么思维和存在不能划等号?(3分)
(2)怎样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同一?(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