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社会交换理论与理性选择理论的异同_以布劳_科尔曼为例_郑莉

合集下载

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评述

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评述

思想战线S I X IA N GZH ANXIA N2005年第2期第31卷l12,2005Vo l131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评述谢舜1,周鸿2(1.广西大学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04;21广西师范学院管理科学学院,广西南宁, 530123)摘要:理性选择理论是社会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科尔曼是公认的这一理论的权威人物。

科尔曼在/理性人0假设和个人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认为个体行动者总是依据最大限度地获取效益的原则在不同的行动或事物之间进行有目的的选择。

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将宏观和微观分析相结合,提出了社会理论研究与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理性选择理论;宏观微观分析;理性人假设中图分类号:F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78X(2005)02-0070-04*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学研究开始借鉴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把它们运用到社会学的研究之中。

理性选择理论(Rational Choice T heor y)就是社会学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社会学问题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以理性的行动,以满足自己的偏好,并使效用最大化。

社会学对理性选择的贡献最早始于乔治#霍曼斯(Geo rge H o mans)的《交换的社会行为》,他运用社会心理学家的群体动力学以及其他理论重新解释了小群体的行为,从而构建了社会交换的形式。

霍曼斯的开山之作为学者们在以后的社会心理实证研究中提供了社会交换的理论基础。

随后,布劳(P et er Blau)在其著作中运用社会交换思想研究了正式组织以外的非正式组织的社会交换。

受1984年阿克塞尔罗德(A xelrod)出版的《合作的进化》一书的影响,理性选择理论的后期发展引入了进化博弈论,并将博弈论作为社会理论发展的工具。

随着《理性与社会》期刊的出版(1989年)和1990年国际社会学协会理性选择研究分会的诞生,理性选择理论开始完全进入运用阶段。

[1]科尔曼(Jam es S1Coleman)于1990年出版了《社会理论的基础》,在该书中,科尔曼试图用理性选择范式研究传统的社会学问题。

微观与宏观的桥梁-布劳与科尔曼思想比较研究

微观与宏观的桥梁-布劳与科尔曼思想比较研究

布劳是结构交换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 ,其思想 的形成受到了 各个 派别的影响 ,功能理 论 、冲突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 都在他 的著作 中出 现过 ,对 其影响最 大 的是霍 曼斯的 交换 理 论 。他在 书 的序 言 中提到 “ 在影 响我的许 多著作 中 ,有 一本应 当特 别提一提 ,那就 是乔 治 ・
情感等 ,可分为私人物 品 、 事件和 某些 专长。利益由一定的需要和 偏 好构 成 , 包括物质的 、精神 的一级社会 的需要和 偏好。理 性选 择理 它 论所 要解释的社会行动不包括那些 不具有 目的性 的感情行动和 不具有 社会性的私人行动 。科尔 曼将社会 行动 分为两大类 : 交换行动。② ① 法人行动 和规范 性行动 。其 中 ,交换 行动 又可分 为三小类 :市场 交 换 、权威关系中的交换 、信任关 系中的交换 。在科 尔曼看来 ,交换 关 系最能够说明行动者之间的社会结构 。因为最 简单 的行动 系统是 两个 人之 问进行 资源交换 , 动者仅仅通过控制资源和获利于资 源来建立 行 联 系。在资 源交换 的过程q ,每个行动者总想 为他人也 为自已带来好 J 处 ,然而 一旦超 出这种经济交换 的范 围 , 就发生 了变化 ,即是进入到 了非经济领域 了 , 时 “ 这 交换可能进入非资源的 、强迫行动领域 ,威 胁和允诺都被看作 交换 ”。而现实生活 中的社会交换是发生在人们 为 稀有资源进行竞 争的交换 系统之 内。 “ 通过限定某些行动者 、 资源或 者事件 ,可 以构成—个相 对封闭的亚系统 ,从而可 以研究存在于整个 社会系统 中的特殊活动 ”。
C・ 曼斯的 《 霍 社会 行为 :它的基本 形式 》……他的这本书在我 的书 的前一半中几乎无处 不在 ”。科尔曼是与经济学对话最 为频 繁的社会 学家之一 ,其理 论明显 受到 了经济学 思想 的影响 , 《 社会 理 论的基 础 》 书中也有着 明显 的经 济学 的痕迹 。如贯穿全书 的 “ 一 理性 人”假 设, 这个假 设是直接 建立在 经济学的 “ 经济人 ”假 设之上 的 ,只是 内 涵更 为广阔。另外 , 还有 均衡 、竞争等概念 。综上所述 ,科 尔曼还受 到霍 曼斯 、布劳的交换理 论、纳什 的博弈 论的影 响。

理性选择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理性选择理论求助编辑百科名片,“理性选择理论”所讲的“理性”就是解释个人有目的的行动与其所可能达到的结果之问的联系的工具性理性。

一般认为,理性选择范式的基本理论假设包括:①个人是自身最大利益的追求者;②在特定情境中有不同的行为策略可供选择;③人在理智上相信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的结果;④人在主观上对不同的选择结果有不同的偏好排列。

可简单概括为理性人目标最优化或效用最大化,即理性行动者趋向于采取最优策略,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收益。

目录什么是理性选择理论理性选择理论的提出理论受到的批判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理论的应用策略理性选择理论的困境编辑本段什么是理性选择理论要弄清“理性选择”,就要首先对“理性”这个概念作一番阐释。

“理性”一词亦为舶来品,在西方哲学语境中有着丰富多变的涵义,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斯多葛学派、柏拉图到尼采、康德、黑格尔等都对“理性”有深刻而不同的洞见,可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这里所要探讨的“理性选择理论”中的“理性”主要是指社会科学意义上的。

因此,要谈这个“理性”,定绕不开马克斯·韦伯。

在社会学理论中,韦伯代表的“理解社会学”路线与迪尔凯姆代表的“实证社会学”路线是两大主要流派,体现在方法论上则为“方法论个体主义”与“方法论整体主义”的对峙。

韦伯对社会学曾下定义为“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学科,即它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

据此,通过社会行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对社会行动作出因果解释。

”由此观之,韦伯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集中到人的行动上面。

韦伯区分了四种社会行动的理想类型:①目的合理性行动(也称工具合理性行动);②价值合理性行动;③情感的行动;④传统的行动。

从合理性角度看来,韦伯认为,只有前两种类型的行动,即目的合理性(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行动才属于合理的社会行动。

而“理性选择理论”所考察的个体行为其实主要对应于韦伯的“工具合理性行动”,尽管后来理性选择范式经过修正与扩充后也将“价值合理性行动”包含在内。

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概述 社会交换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的一种社会学理论

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概述 社会交换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的一种社会学理论

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概述社会交换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的一种社会学理论。

由于它对人类行为中的心理因素的强调,也被称为一种行为主义社会心理学理论。

这一理论主张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某种能够带来奖励和报酬的交换活动的支配,因此,人类一切社会活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交换,人们在社会交换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也是一种交换关系。

社会交换理论由霍曼斯创立,主要代表人物有布劳、埃默森等。

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对社会交换的定义、条件、特征、原则、过程、社会交换与权力、社会交换与宏观结构及社会交换中出现的不平等与异质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形成了社会交换理论从微观向宏观的过渡。

布劳的理论明显受到霍曼斯和马克思的影响:一方面,布劳在结构交换论中吸收了霍曼斯社会交换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命题中的合理内核;另一方面,布劳又通过汲取马克思辩证法思想的精髓,运用“集体主义方法论”与整体结构论,进行了对社会交换中宏观结构的研究,并用不对等交换的原则揭示了权力产生、反抗及变迁的基本规律。

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的基础什么是社会交换?布劳接受了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而由霍曼斯进一步讨论的社会交换的基本心理原则。

他认为虽然大部分人类行为是以对于社会交换的考虑为指导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是这样受到交换考虑的指导,社会交换只是人类行为的一部分。

他提出了使行为变为交换行为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该行为的最终目标只有通过与他人互动才能达到;二是该行为必须采取有助于实现这些目的的手段”。

布劳把社会交换界定为“当别人作出报答性反应就发生、当别人不再作出报答性反应就停止的行动”。

他认为社会交换是个体之间的关系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权力分化与伙伴群体关系、对抗力量之间的冲突与合作、社区成员之间间接的联系与亲密依恋关系等的基础。

社会的微观结构起源于个体期待社会报酬而发生的交换。

个体之所以相互交往,是因为他们都从他们的相互交往中通过交换得到了某些需要的东西。

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

第八章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本章授课要点:1、明确交换理论所使用的基本概念及其思想来源;2、正确区分霍曼斯和布劳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各自的理论缺陷第一节社会交换理论的思想来源现代社会学的交换理论是在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的著作中诞生的,同冲突理论一样,交换理论也是作为对功能主义的反拨而发展起来的。

社会交换理论是在广泛地吸收其他学科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其中最主要的思想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人类学和行为心理学。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交换思想以亚当·斯密等为代表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理论取向。

在他们看来,交换是人类一切历史阶段上一切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古典政治经济学同时把人看作是富有理性的,人在行动时,总是精心计算,对市场信息作出全盘估计,对行动的成本和利润加以权衡,尽量选择只付出较小成本就能获得较大利润的行动方案。

社会交换论者吸收了以上关于成本、报酬、利润等概念,在他们看来,经济学对商品交换的分析不仅适合于经济领域,也适合于社会领域。

二、人类学中的交换思想20世纪上半叶,西方人类学对初民社会的研究取得了相当的进展。

在以下这些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中,交换被作为一种社会整合的要素受到关注,其成果为社会学的交换理论提供了一些基本思想。

(一)弗雷泽的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姑表联姻模式: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用经济动机来解释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中的姑表联姻模式,即土著居民由于没有娶亲的财力,只好用自己的女性亲属作为交换妻子的物品,因而妇女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拥有较多姐妹或女儿的男人就富有,并给他带来威望和权力。

(二)马林诺夫斯基的交换心理学说:马林诺夫斯基在对特罗布里恩德群岛进行研究时发现,居民中通行一种“库拉圈”的交换制度,交换以臂环和颈饰为物品,但这种交换主要的不是源于获得的经济动机,而是一种建立并维持友谊的方式。

马林诺夫斯基由此区分出物质交换和非物质交换,这对现代交换理论摆脱功利主义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十一章 社会交换理论

第十一章 社会交换理论

布劳列举了三种社会交换的条件:
第一、交换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交换伙伴间关系的特点和性质。 第二,社会报酬的性质和提供报酬时付出的成本。 不能在交易中易手的社会报酬和能在交易中易手的报酬; 内在于个体间交往的报酬和外在报酬; 相互提供的报酬和单方面的报酬。 第三,发生交换的社会背景。 角色丛的影响; 群体整个交换中占压倒优势的交换率; 潜在联盟; 权力差异; 社会情境的微妙而重要的影响。
计量单位Biblioteka 货币交换双方的心理满足
2、报酬
报酬是每个参与交换的人力求得到的利益,按照 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报酬作不同的区分: 第一、报酬可不可以在交换中直接易手。 第二、通过报酬获得的满足是对关系本身的满足 还是对关系以外的利益的满足。 第三、报酬是相互的还是单方面的。
3、期望
期望是指人们对社会交换所能带给他们报酬的预先估计, 人们能否从社会交往中获得满足,取决于他们的期望大小 以及实际得到的利益多少之比较。期望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一般期望,指一个人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总利益的 期望。(受流行的价值观、社会标准、先前经验的支配) 第二、特殊期望,指一个人对确定的交往对象的期望。 第三、比较期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得到的利润。
个体按约活动就是体现了群体的道德规范。 个体间的交 换就是按照群体规范进行的,同时也就巩固了这些规则 与规范。
④列维斯特劳斯-对“交换”的功能主义解释
1949年,列维一斯特劳斯在其经典著作《宗族的基本结构》一 书中分析了交表婚姻模式。认为,“重要的是交换关系本身而不 是用来交换的东西”。必须从其对更大社会整合功能的观点来看 待交换 。 同时,列维一斯特劳斯提出了交换对等原则,即任何交换都必 须是得到的与提供的相等,这种对等可以是两个人之间的直接行 为,也可是通过许多人产生的间接行为,只有对等,交换关系才 能继续存在下去。

第5讲 理性选择理论

第5讲 理性选择理论

科尔曼报告
• 1964年科尔曼教授带领一个研究小组收集 了美国各地4000所学校60万学生的 数据,进行了美国教育领域所做的最大规 模的调研。然后他们对这些调研材料大量 地进行了分析,到了1966年,科尔曼 向国会递交了《关于教育机会平等》的报 告,这就是美国社会学史和教育史上著名 的《科尔曼报告》。 • 因此成为《纽约时报》1967年的封面人物 ,很少有社会科学家能享此殊荣。
第五讲 理性选择理论
3/15/2015
课程内容
• • • • • • • 概述 科尔曼简介 理论渊源 (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 理性选择理论的假设 理性选择理论的特点(方法论)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的影响与质疑
3/15/2015
概述
• 理性选择理论(rational choice perspective in sociology)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西方社会 学理论学派,目前这一学派在西方社会学研 究(特别是经验研究)中有很大的影响。理 性选择理论借鉴和扩展了经济学中“理性选 择理论”,它不仅用于人们的经济行为,而 且还试图解释更广泛的社会行动。 •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J.科 尔曼和社会经济学家G.贝克尔。
3/15/2015
• 突发性的社会现象---社会结构、集体决策与 集体行为,从根本上说是效用最大化的个人 理性选择的结果。
• 理性选择所产生的社会行为,又通过下列方 面决定着个体后来的选择: a.个体间资源的分配; b.各种行动机会的分配; c.在一定状况下,规范(群体规范)与义务的 分配与性质。
3/15/2015
• 社会均衡和社会优化的不同之处 在于集体行为和 个人行为的差异。
• 理性选择理论中的社会均衡源于个人行动的相互 影响;而社会优化是一种结果,这种结果以 没有 一人境况变坏,而且是一些人 境况变好为目标, 并在某人的指导下集体取得的。

论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兼与霍曼斯比较

论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兼与霍曼斯比较

论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兼与霍曼斯比较
论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兼与霍曼斯比较
布劳是继霍曼斯之后社会交换理论的又一重要代表,但是其理论和霍曼斯的交换理论又有差异,本文简要梳理了布劳社会交换理论的主要观点,通过与霍曼斯社会交换理论的对比,指出了布劳交换理论的贡献和不足.
作者:饶旭鹏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系,甘肃,兰州,730050 刊名: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ADULT EDUCATION OF GANSU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INSTITUTE 年,卷(期):2004 ""(1) 分类号:C912.6 关键词:布劳交换理论评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