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说课稿完整版

合集下载

独坐敬亭山教案(优秀7篇)

独坐敬亭山教案(优秀7篇)

独坐敬亭山教案(优秀7篇)《独坐敬亭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板书课题)2.解题。

敬亭山:安徽省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

连起来题目的意思是什么?二、自学古诗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读诗,指出不理解的词语。

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指读全诗(正音)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

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

闲:休闲,休息。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么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才顺。

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

只有敬亭山和我相互看着,谁也不厌烦谁)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读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四、扩展1.你还喜欢我们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2.交流。

3.把喜欢李白的诗抄在读书笔记上。

五、布置作业熟背《独坐敬亭山》。

小班独坐敬亭山教案篇二李白诗《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3、能通过朗读、绘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如:《静夜思》等)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可以根据课本上的注释或课外资料来理解)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敬亭山》教案

《独坐敬亭山》教案

《独坐敬亭山》教案《独坐敬亭山》教案6篇《独坐敬亭山》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写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同学通过自身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对诗中描绘的景物展开充沛的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一、创情激趣1、教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同学兴趣,问: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

2、老师:俺听出来了,你们掌握的许多古诗都是在课学习的。

那你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呢?有什么好方法吗?3、今天俺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板书课题。

齐读,解释诗题:“谁愿将课前收集到有关李白的资料介绍给大家?”二、自读交流1、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来自由的诵读古诗,注意古诗的韵味,读的舒缓些,并划出节奏。

2、再来读一读古诗,边读边品味:你的心中有什么滋味?3、请你带着你品味的这种感觉,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古诗,对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同学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组长先汇报是以什么方式来学习古诗的,弄明白的什么?其他同学补充。

三、精读品味1、老师:听了你们的介绍,俺也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心境,的确,这首诗写得是多么的含蓄深刻,韵味悠长呀!让俺们再次读古诗,画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互相交流:你通过朗读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心情?3、小组讨论:说说这首是中的词语有什么特点?读了以后你发现了什么?四、达标测评1、诗人李白把山拟人了,寄情于山。

学完这首诗你联想到什么?2、鼓励同学根据自身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诗人的感情,选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身的感受。

(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五、拓展延伸1、把这首诗默写下来。

2、请你选择自身喜欢的诗句加以想象画出来。

可以在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丰富内容。

《独坐敬亭山》说课稿

《独坐敬亭山》说课稿

《独坐敬亭山》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古诗《独坐敬亭山》,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说说我确立的教学目标:1.会写“亭”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

3、能借助注释、插图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孤独寂寞之情。

我确定此目标的依据有四点:一是、基于对课标的理解。

《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的学生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认识。

《独坐敬亭山》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八册第一组第一篇课文。

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应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选编这首诗,是通过学生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体验诗人的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

三是、基于对单元目标的理解。

《独坐敬亭山》在本册的第(一)组课文的第一篇。

本组以“祖国的万水千山”为专题,单元训练重点是“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读,激发美感,感受语言魅力,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情大一的。

本首古诗为第一篇课文,起到初步实现并辐射这一主题的作用,也为学好后三篇文章做好铺垫。

四是基于对学情的认识。

就学情而言,四年级的学生基本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诗词,对于学习古诗也有了一定的方法。

但是他们还没有完全具备独立分析诗意的能力,对文中蕴含的情感体会也不够深刻。

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品词品句,结合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等方法学习语文。

据此,我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能借助注释、插图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独坐敬亭山》教案范文文档5篇

《独坐敬亭山》教案范文文档5篇

《独坐敬亭山》教案范文文档5篇《独坐敬亭山》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写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同学通过自身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对诗中描绘的景物展开充沛的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一.创情激趣1、教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同学兴趣,问: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

2、老师:俺听出来了,你们掌握的很多古诗都是在课学习的。

那你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呢?有什么好方法吗?3、今天俺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板书课题。

齐读,解释诗题:“谁愿将课前收集到有关李白的资料介绍给大家?”二.自读交流1、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来自由的诵读古诗,注意古诗的韵味,读的舒缓些,并划出节奏。

2、再来读一读古诗,边读边品味:你的心中有什么滋味?3、请你带着你品味的这种感觉,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古诗,对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同学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组长先汇报是以什么方式来学习古诗的,弄明白的什么?其他同学补充。

三.精读品味1、老师:听了你们的介绍,俺也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心境,的确,这首诗写得是多么的含蓄深刻,韵味悠长呀!让俺们再次读古诗,画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互相交流:你通过朗读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心情?3、小组讨论:说说这首是中的词语有什么特点?读了以后你发现了什么?四.达标测评1、诗人李白把山拟人了,寄情于山。

学完这首诗你联想到什么?2、鼓励同学根据自身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诗人的感情,选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身的感受。

(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五.拓展延伸1、把这首诗默写下来。

2、请你选择自身喜欢的诗句加以想象画出来。

可以在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丰富内容。

独坐敬亭山说课稿

独坐敬亭山说课稿

独坐敬亭山一、说教材及背景《独坐敬亭山》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中的一首古诗,是我国唐代着名的大诗人李白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

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诗中描绘了鸟尽云去,只有敬亭山与作者相伴的情景,整首诗表现的是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藉的孤单寂寞的心情。

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为教学目标。

朗读、感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为教学重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辅助手段及教学准备:1.可播放画面,配上古筝音乐,来创设意境。

2.拓展文字资料,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以及李白的其他的诗。

3.学生收集李白的古诗和与课文相关资料。

四、说教法设计、学法指导自读自悟法:让学生自己通过注解来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熟读成诵法: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语言,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五、说教学过程(一)简介诗人,引出诗题。

1.课件出示诗人李白的画像,学生根据收集到的有关李白的资料进行介绍。

2.借机引出写诗背景——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藉,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师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并边播放动画边吟诵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节奏。

(二)抓住诗题,学习生字亭(tíng),了解敬亭山。

鼓励自学,要求读准字音,着重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用减一减,换一换等熟字记忆法记住字形。

认清字形并在田字格里指导书写。

过渡:你知道敬亭山在什么地方吗?(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外,因有敬亭而得名。

课文《独坐敬亭山》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4篇)

课文《独坐敬亭山》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4篇)

课文《独坐敬亭山》优秀教学设计课文《独坐敬亭山》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4篇)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文《独坐敬亭山》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独坐敬亭山》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你喜欢哪首古诗?谁来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再学三首,这三首诗想像奇特,你们一定会喜欢。

板书课题:古诗三首这节课,我们先学第一首《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

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二、自学古诗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⑴ 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⑵ 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⑶ 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⑴ 指读全诗。

(正音)⑵ 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尽:没有了。

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

闲:休闲,休息。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

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

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四、扩展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2、交流。

(学生说)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五、布置作业熟背《独坐敬亭山》。

课文《独坐敬亭山》优秀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2.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范文《独坐敬亭山》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范文《独坐敬亭山》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范文《独坐敬亭山》引导学生从文体入手,“词”相对于“七绝”来说,篇幅较长,它要求而且允许作者拓展笔墨,大开大合,充分抒写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表现一个比较完整的过程。

一、说教材及背景《独坐敬亭山》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中的一首古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

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诗中描绘了鸟尽云去,只有敬亭山与作者相伴的情景,整首诗表现的是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藉的孤单寂寞的心情。

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为教学目标。

朗读、感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为教学重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辅助手段及教学准备1.可播放画面,配上古筝音乐,来创设意境。

2.拓展文字资料,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以及李白的其他的诗。

3.学生收集李白的古诗和与课文相关资料。

四、说教法设计、学法指导自读自悟法:让学生自己通过注解来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熟读成诵法: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语言,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五、说教学过程(一)简介诗人,引出诗题。

其次,我引导学生赏图析画,为了使学生明白构图的形式美,感受画家对生活美的追求,我采用了两个步骤来完成。

一方面是与语文学科综合,介绍画家的成长过程。

通过教师有情感的表达吸引学生注意,创设人文情境,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另一方面是分析画家的构图形式,引导学生在观察、对比中一步步地体会到构图的巧妙,此时,再进行摆一摆、看一看的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大小一样好看吗?”“前大后小好看吗?”“同类色在一起好看吗?”,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构图知识,又拓展了他们的思维。

《独坐敬亭山》说课稿

《独坐敬亭山》说课稿

《独坐敬亭山》说课稿导读:《独坐敬亭山》说课稿篇1【教材分析】《独坐敬亭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第?单元第一课中的一首古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诗歌描绘了鸟尽云去,只有敬亭山与作者相伴的情景。

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藉的孤单寂寞心情。

“独”是全诗的诗眼。

【学情分析】该学段学生已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积累。

但受知识能力、生活经验等因素影响,思维易浮于表面需要老师引导、点拨。

【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学习通过看注释、读想结合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感悟古诗意境,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了解“景中融情”的写作方法。

3、通过对诗句诵读,积累古诗名句,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法学法】教法:以学定教、引导悟得学法:读悟结合、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本诗教学我共设计了以下六个环节:一、解诗题。

题目是文章的文眼,从题目我们就可以大体了解文章内容,诗歌也是如此。

我首先引入本课课题,并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

引领学生思考“独坐”是什么意思?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二、读诗文。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古诗文的学习起点一定是读准确,读通顺。

因此我用指名读、齐读、男女生对读等多种方式引领,鼓励学生诵读诗文,让课堂上书声朗朗,熟读成诵,并尝试读出节奏、韵味。

三、吟诗韵。

在学生熟练诵读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吟诵,“平长仄短,依字行腔,平低仄高,依义行调”,(教师示范)让吟诵这一传统的读书方法得以传承,从而更深入地感受古诗文的节奏美、韵律美,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

四、悟诗意。

“悟”突出的是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边读边想、小组成员互相交流等方法尝试理解诗词大意,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学生深入理解,体会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
说课稿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独坐敬亭山》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
我是3号选手,我的说课内容是《独坐敬亭山》,我将从以下六大方面进行说课。

一、解读文本说教材
本组课文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带我们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

本诗是作者李白离开长安,在外漂泊了十年后,于安徽宣州游玩时所作。

诗人通过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情感,也正是诗人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心理写照。

依据学情说目标
根据课文特点和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精神,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四点: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敬亭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课文
3、学习通过注释、边读边想像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熏陶
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注重实效,说教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因此,在整个教学中,我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良好氛围,通过启发式引导法、质疑探究法、以读促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读读、圈圈、想想、议议,在读中理解,以读促思,批文入情,从而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注重能力,说学法
好的教法要有好的学法与之相匹配。

在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主要通过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圈点批注法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然后在小组间讨论心中“疑”,在班上展示心中“得”,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让课堂充满民主、和谐,洋溢激情和快乐,以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

五、板块推进,说流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时的教学流程设计为以下四大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板块。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为调动学生的探究心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顺利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我设计了——
第一板块:出示诗题,知作者
我会这样导入:在《静夜思》中,我们看到了乡愁满怀的李白;从《赠汪伦》里,我们认识了重情谊的李白。

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李白的另一首千古名作,了解不一样的李白…
顺势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同时,指导学生与我一起书写课题,读课题并质疑课题。

这样的设计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为整个教学烘托了气氛,订好了基调,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蓄势和铺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为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我设计了——
第二板块:初读诗文,解诗意
出示导学提示,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2遍,要求学生在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和插图思考:你从诗歌中看到了哪些事物?
大约5分钟后,让学生用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生字,我重点指导敬亭山的“亭”字的写法。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个别读后分男女生读,并轻轻打节奏。

同时提醒学生:读诗要宁慢勿快,要声断意连。

最后,在交流诗意的基础上得出:从诗歌中,可以看见远去的飞鸟、飘忽的孤云、伫立的大山及孤独的诗人。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读有目的,读有层次,读有实效,整体把握古诗,体现了“读为主线,以读为本”的古诗教学理念。

读准字音、节奏之后就可以进入——
第三板块:研读古诗,悟诗情
我先出示导学提示:请同学们用心研读古诗,抓住诗句所描绘的事物,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表达方法,并在旁边做好批注。

大约5分钟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在班上展示学习成果。

这一环节如何来推进我的教学呢?我将引导学生扎实做好以下三步:第一步感受孤独
诗人独自登上了秋日的敬亭山,此刻,他会有怎样的心情呢?在学生自由回答的基础上,我适时出示课文一二句,引导学生抓住“鸟飞”“云去”,并结合“孤”和“独”,体会作者敬亭山上的孤独之情。

待学生有了一定体验后,我会适时链接写作背景,“诗人远离故土乡亲,漂泊十年,被好友遗忘,尝尽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增”,并结合“鸟”和“云”的意象,让给学生体会作者“一切景语结情语”的写法,进一步感受作者内心的孤独之情。

第二步体会不孤
敬亭山上四下无人,只有敬亭山兀立于身前,你能读出诗中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吗我会引导学生扣住“相看两不厌”,想像作者与敬亭山会有怎样相看,预设学生会有“喜悦地看、目不转睛的看,痴痴的看,”等不同回答。

顺势链接资料:这已经是诗人第七次登上敬亭山。

难道诗人仅仅是为了看风景在诗人眼中,敬亭山仅仅是一座山吗不!在诗人心中,敬亭山分明就是一位永远不会抛弃他,相知、相悦的朋友啊。

(相看、相知、相悦)
3.升华认识
假如你是诗中的作者,面对相伴如知己的敬亭山,你会说些什么呢发挥想象,将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随后,我会创设情境引读:漂泊他乡,无人相伴时,李白与敬亭山相看、相知、相悦,有了这样的知己,鸟飞云去又何妨难怪他会感慨——生齐答“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第四板块:扩展延伸?引向课外
让学生诵读其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如《望岳》、《山行》等,要求学生对比写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想像是直抵诗作灵魂的重要途径。

该板块从诗中的字、词、句生发开来,调动学生多钟感官,张开想像的翅膀,在头脑中一一浮现诗中描写的形象和景象,在线逼真的情景,从而进入诗的意境
六布置作业:1.快乐背诵,背诵并默写全诗。

2.快乐画家,给诗配上一幅简笔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