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税收常用术语与税收原则

合集下载

税收术语大全

税收术语大全

税收术语大全
税收术语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税收术语:
1. 纳税人: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可以是自然人(个人),也可以是法人。

2. 负税人:是指税款的实际负担者。

有些税种,税款虽然由纳税人交纳,但纳税人可通过各种方式将税款转嫁给别人负担,在这种情况下纳税人不同于负税人。

3. 扣缴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在其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4. 税率:是指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税额和税收负担的依据。

5. 附加费:是指政府在征收正常税费之外,加征的一部分费用。

6. 税收优惠:是指政府为了鼓励某些特定的纳税人或征税对象,在税收方面给予一定的减免或优惠。

7. 税收滞纳金:是指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而需要缴纳的延迟缴纳税款的罚金。

8. 税收抵免:是指企业或个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抵免掉符合条件的已纳或应纳税款。

9. 预提税:是指预先提取的税款,通常是为了保障税款能够及时征收而预先征收的一部分税款。

10. 纳税申报: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收法规规定,向税务机关提交有关纳税事项的书面报告。

以上只是税收术语的一部分,实际上税收术语非常广泛和复杂,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税收基础知识重点

税收基础知识重点

税收基础知识重点税收基础知识重点第一章:税收的定义和分类1. 税收的概念税收是指国家根据法律规定,按照一定的税率和税基,从居民和非居民的财产、收入和行为上征收的一种财政收入。

2. 税收的分类(1)按税种分类- 间接税:这类税收是指税务主体通过征税目标征收税款,纳税人并不是直接向税务主体缴纳税款。

间接税的特点是税务主体通过行政手段、企业或个人的交易环节实施税收,纳税人通过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方式向国家缴纳税款。

常见的间接税有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

- 直接税:这类税收是指税务主体直接向纳税人征收税款。

直接税的特点是税务主体直接向纳税人征收税款,纳税人需主动向国家缴纳税款。

常见的直接税有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

(2)按征收主体分类- 中央税:由中央政府依法征收的税收,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

- 地方税:由地方政府依法征收的税收,主要包括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3)按征税对象分类- 个人税:对个人财产、收入和行为进行征税,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遗产税等。

- 企业税:对企业财产、收入和行为进行征税,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第二章:税收的基本原则1. 合法性原则税收必须依法征收和使用,合法性是税收的基本原则。

税务主体必须依法制定税法,履行法定税收程序,确保税收的合法性。

2. 公正性原则税收征收和分配必须公平合理,公正性是税收的基本原则。

税务主体在税收征收和分配过程中,应当坚持公平原则,避免过度负担纳税人或偏袒某一群体。

3. 简易性原则税收征收的程序和规则应当简明易懂,简易性是税收的基本原则。

税收政策和税法应当避免复杂繁琐的规定,使纳税人能够容易理解和遵守税法。

4. 效率性原则税收征收和分配应当高效率和高效益,效率性是税收的基本原则。

税务主体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政策,提高税收的征收效益。

第三章:税基与税率1. 税基的概念税基是指纳税人的财产、收入和行为等可以作为征税依据的基础。

税收学思考题8分析

税收学思考题8分析

第一章税收概论一、名词解释1.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无偿地征收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

2.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以法律形式确定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3.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归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再直接归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

4.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征税标准。

5.税收职能:是指由税收本质所决定,内在于税收分配过程中的功能。

6.税收筹集资金职能:是指税收所具有的从社会成员处强制性地取得一部分收入,为政府提供公共品,满足公共需要所需物质的功能。

7.税收资源配置职能:是指税收所具有的,在市场对经济资源基础配置的基础上,通过税收政策、制度,对市场所决定的资源配置,在公共部门、私人部门以及不同的私人部门之间进行重新组合安排的功能。

8.税收收入分配职能:是指税收所具有的影响社会成员收入分配格局的功能。

9.税收宏观调控职能:是指税收所具有的,通过一定的税收政策、制度,影响社会经济运行,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功能。

二、问答题1.试述国家征税的主要目的。

答:国家征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包括提供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兴建公共工程,举办公共事业等。

2.试述国家征税的依据。

答: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力。

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也就是行政管理权,可以对其行政权力管辖范围内的个人和经济组织征税,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3.税收具体有哪些形式特征?答: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特征。

4.税收如何产生?答:税收的产生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国家的产生;二是私有财产制度的产生。

5.在税收发展过程中,征收形式有哪些变化?答: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税收的征收和缴纳形式基本上以力役形式和实物形式为主;在自然经济向商品货币经济过渡的漫长封建社会中,对土地课征的田赋长期以农产品实物为主;到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税收的征收缴纳形式都以货币形式为主。

第2章 税收原则

第2章  税收原则

第三节 最适课税理论
Theory of optimal taxation
一、最适课税理论与最优原则和次优原则
(一)最优原则
理想的最优课税理论是假定政府在建立税收制度和制
定税收政策时,掌握着纳税人的完全信息并具有无限的
征管能力。
那么,税收制度能否符合最优原则,实现最优课税呢?
现实 第一,政府与纳税之间信息不完全对称; 第二,政府征管能力的有限(无限的征管能力是以无限成本为代价的) 第三,税收楔子的存在。(消费者付出的价格与生产者得到的价格分离)
(三)最适课税理论
最适课税理论以资源配置的效率性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为准则,对构建经济合理的税制体系进行分析的学说。即以
怎样的方式、方法对应税行为和结果合理征税。
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詹姆斯·米尔利 斯和加拿大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教授 威廉· 维克里也因对该理论的形成所做出 的重要贡献而共同分享了1996年度诺贝尔 经济学奖。
税收替代效应:当税收影响商品(或经济活动)的相对价格时,
导致纳税人以一种商品或经济行为替代另一种商品或经济行为而 产生的效应。 税收超额负担是由是税收的收入效应引起的还是替代效应?
Y
I3 I2
B
B′ E3
I1
I无差异曲线 AB预算约束线 E1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切点
(效用最大)
E2
E1
0
F
A′
A
结论:在大多数情况下,税收的最优原则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次优原则 “次优原则”概念最早是由加拿大经济学家李普斯和美国经济学家兰卡斯 特提出来的。(20世纪60年代) 在维持一定的税收收入的前提下,使课税行为所导致的效率损失达到最小化。 当然这不能满足对税收的全部需要,税收还要考虑公平问题。 只有将资源配置效率和收入分配公平结合起来一并考虑的税率,才是最合意 的税制,才是最适课税理论。

第2章-税收原则

第2章-税收原则
(1)指导意义:燃油税、社会保障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 土地使用税等等。 (2)局限性: 很多公共产品受益水平难以确定; 难以确保每个人都受益; 在政府社会保障支出方面难以体现。
2. 纳税能力说 一般认为,纳税能力强多缴税,纳税能力弱少缴税。
标准一:所得标准 包括工资所得、资本所得、 租金所得、遗产与赠与所得 等等。
(税率结构的问题:统一税率还是差别税率)
从效率的角度,只要商品在消费上互不相关,对各种商品课征 的税率必须与该商品自身的需求价格弹性成反比。
需求弹性相对小的商品课征相对高税率的税收 需求弹性相对大的商品课征相对低税率的税收
反弹性法则的修正
基于公平的考虑,政府应对生活必需品制定 较低的税率,而对高收入阶层偏重消费的奢 侈品课征较高的税率,以增加商品税的累进 性,即使会因此产生一定的效率损失。
二、最适课税理论的内容
(一)最适商品课税理论
1. 一般税与选择税的权衡 (征税范围的选择) 从效率的角度 从公平的角度
最适课税理论围绕着公平与效率 原则,对于究竟应该如何选择商品 的征税范围,如何设计所得税的累 进程度,如何搭配商品课税与所得 课税之间的组合等非常重要的问题 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2.兰姆塞法则及其修正(拉姆齐反弹性法则及其修正)
明,应尽量给纳税人以便利。 节省:征税的费用不能过多,要注意节约。
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是英国古典 政治经济学创始人,统计学家。一生著作颇丰,主 要有《赋税论》(1662)、《政治算术》(1672)。
配第针对当时英国税收制度的种种弊端指出:“这些税收并不是依 据一种公平而无所偏袒的标准来课征的,而是听凭某些政党或是派系的 一时掌权来决定的。不仅如此,这些赋税的征收手续既不简便、费用也 不节省,它是包给捐税承包人征收的、而捐税承包人又不确切知道怎样 做才算合理,就把收税的权力层层转包下去,以致到了最后,贫民所被 课征的金额,竟达到国王实际拿到的2倍”配第认为,包税制违背了公 平和确实原则;人头税不能按能力纳税,有失公平;在缴纳方式上,只 准用货币形式缴纳税款是不便利的,还会带来消费。

税收原则简述

税收原则简述

税收原则简述税收原则简述1. 背景介绍税收是国家为满足公共需求而从居民和企业收取的一种金钱形式的征税行为。

税收原则是指国家在征收税收时所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规定,旨在确保税收的公平、效率和可行性。

本文将简要介绍税收原则的几个重要方面。

2. 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税收原则中最基础的一个原则,指的是税收应当根据纳税人的能力进行分配。

按照公平原则,税收应当遵循纳税人的支付能力,即根据个人或企业的收入或财富水平确定相应的税额。

公平原则旨在避免富者得利和穷者受损,实现社会财富的公正分配。

3. 简洁原则简洁原则是指税收应当设计简单明晰,避免过多的复杂规定和繁琐的程序。

简洁的税收制度有利于提高税收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减少纳税人和税务机关之间的摩擦,提高税收遵从度。

简洁原则还可以降低税收征管的成本,提高税收的效益和效率。

4. 经济效率原则经济效率原则是指税收应当对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产生最小的干扰。

通过合理的税收政策和税制设计,可以鼓励经济活动的发展和增加生产效率。

经济效率原则还要求税收的重担应当尽可能地均衡分摊,避免对个人和企业的投资和创造活动产生过大的抑制作用。

5. 税收收入稳定性原则税收收入稳定性原则是指税收应当能够稳定地为国家提供持续的财政收入。

为实现税收收入的稳定性,税收制度应当具备适应经济变化和社会需求的灵活性。

税收征管的有效性和税收的合规性也对税收收入的稳定性起到重要的作用。

6. 环境和社会影响原则税收征收过程中应当考虑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实现。

通过税收的调节和引导,可以促进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福利的提升。

税收政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收入再分配和财富再分配,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7. 结论税收原则是税收制度设计和税收政策制定的基础,对于确保税收的公平、效率和可行性起到重要的作用。

公平原则、简洁原则、经济效率原则、税收收入稳定性原则以及环境和社会影响原则是税收原则中的几个重要方面。

第02章 税收原则

第02章 税收原则

税(0.5)
M A
供给弹性增加
税(0.5) N

B
E1有税收均衡点 D1
D0
香烟的数量
0
90
Q0=100
Q
第一节
当供求曲线为线性函数时:
税收超额负担
税收效率原则
1/2 P Q 1 / 2 P0 Q 0 t
2
1 (1 / 1 / )
其中:t为税率,η为需求弹性,ε为供给弹性。
税收与外部经济性商品,可分为税收与产生外部成本商品和税收与产生 外部收益商品两种情况。
税收与外部成本商品 对于产生外部成本商品征税可以增进社会福利,提 高资源配置效率。
税收与外部收益商品
对于产生外部收益的商品减税,或给予补贴,减税 或补贴相当于边际外部收益,可以增加社会福利
第一节
A
税收效率原则
无税收时的社会总福利:ABE1–BCE1 有税收时的社会总福利:ABDE2–BFE2 因税收产生的福利差异:DE1E2–FCE1E2 S2 社会供给曲线
如果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资源的重新配置已不 可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坏被称为资源最优配置状态, 或帕累托最优。
第一节
2.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税收效率原则
任意两种商品在生产中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对于每一位消费者来说这两种商品 在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
3.实现帕累托最优的经济机制
(二) 最优所得税
米尔利斯(96诺贝尔经济学奖)在下列假设下:
1.不考虑跨时问题,即模型是静态的; 2.忽略个人偏好、家庭规模和构成以及自愿性转移支付中的差异; 3.个人是理性的,个人效用是关于消费和劳动供给的函数;社会效用是个人效用之和; 4.政府对经济中的个人效用及其行动具有完备信息; 5.不计实施最优税收的管理成本; 6.工资率随个人的不同有所差别; 7.没有移民。

2税收原则

2税收原则


亚当·斯密(1723~1790)是18世纪英 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之一 ,也是资产阶级财政学的创始人。在其 所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中提出了著名的税收四原则。即税收平 等原则、税收确定原则、税收便利原则 和税收经济原则。

平等原则:斯密认为“一国国民,都须在可能 范围内,按照各自能力的比例,即各自在国家 保护下享有收入的比例,缴纳国赋,维持政府 。”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 务印书馆版)。亚当·斯密所说的平等,包括以 下的含义:(1)主张所有公民应平等纳税, 反对贵族免税特权,反对按身份定税以及富者 轻税平民重税的不公平情况。(2)税收应均 衡地分担到地租、利润和工资上,不应仅由其 中一种收入负担,这样是不公平的。(3)按 照自然形成的社会财富分配情况,按比例税率 征税,税收不要干预社会财富的分配,此点具 有税收中性的含义。

在斯密的税收四原则中,第一条是税收 的负担公平原则,其余三条是属于税务 行政方面的原则。斯密所处的时代,是 英国工场手工业开始向大工业过渡,资 本主义上升的时期。他的课税原则,是 针对当时封建主义苛重复杂的税收制度 ,税负不公以及征收机构的腐败苛扰情 况,在总结吸取前人的课税原则的基础 上提出的。它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 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对资本主义课税 原则理论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资 本主义国家政府制定税收政策和税收制 度的理论指导。

确定原则:公民应缴纳的税收,必须是 明确规定的不得随意变更。如纳税日期 、纳税方法、缴纳数额等,都应当让所 有的纳税人及其他人了解清楚明白,否 则纳税人将不免要受税吏权力的任意左 右。这一原则是为了杜绝征税人的任意 专断征税,加重税收负担,以及恐吓、 勒索等行为的。斯密认为税收不确定比 税收不公平对人民的危害更为严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税收常用术语与税收原则
税率常见形式之二--累进税率
概念:同一课税对象, 随着数额增大,征收 比例也随之增高的税 率。
特点:分级
第二章税收常用术语与税收原则
累进税率之一--全额累进税率
概念:将全部课税对象均按照与之相应的等 级税率课税的累进税率。 优点: 缺点:
第二章税收常用术语与税收原则
税制要素之六--减免税
• 概念
• 减免税税的内容:
• 税基式减免税(起征点、免征额)、税率 式减免税、税额式减免税。
第二章税收常用术语与税收原则
税制要素之七--纳税环节
• 概念:
税法规定征税对象在流转过程中 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 分类:
可分为单一环节纳税和多环节纳 税。即一次课征制、两次课征制、多 次课征制。
2020/12/10
第二章税收常用术语与税收原则
直接税的概念 间接税的概念
第二章税收常用术语与税收原则
税制类型之五--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
中央税:
• 税收立法权、管理权、收入支配权归中 央的税。
地方税:
• 税收立法权、管理权、收入支配权归地 方的税。
中央、地方共享税:
第二章税收常用术语与税收原则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款的单位和个人。解决向谁征税和由谁
纳税的问题。
• 相关概念:
• 负税人 • 代扣代缴人
第二章税收常用术语与税收原则
税制要素之五--税率
• 概念:
应纳税额占课税对象数额或计税依据的比例, 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体现征税的深度,是税 制的中心环节。
• 税率的表示方法主要有两种:
• 用征收税额的绝对量加以表示,适用于从量计 征的税种,这种税率称为定额税率; • 用征收税额的百分比,即相对数加以表示,适 用于从价计征的税种,这种类型的税率主要有比 例税率和累进税率。
第二章税收常用术语与 税收原则
2020/12/10
第二章税收常用术语与税收原则
税制要素之一--课税对象
征(课)税对象:指征税的客观目的物.也 就是征税所指向的客体,表明对什么征税。
• 征税对象的意义:决定税名及税种间的区别 • 相关概念:
税源:税收的经济来源 • 征税范围:一般指征税对象的范围;或课税对象
税制要素之三--计税依据
• 概念:是计算应纳税额的课税对象的 数额。是课税对象中的应税部分。也 是课税对象的数量化。又称为税基。
• 是计算政府税收和纳税人税收负担的最 重要因素。
• 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
第二章税收常用术语与税收原则
税制要素之四--纳税人
• 概念:是依法参与税收法律关系,享有
法定权利,负有纳税义务,直接缴纳税
第二章税收常用术语与税收原则
税率常见形式之一--比例税率
• 概念:同一课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都按同 一比例征税的税率。
• 优点:税负透明;形式上较公平;所得增加时,税 负的增加较平缓。
• 缺点:缺乏弹性,适应性不强;实际上不公平。
• 具体形式:
• 统一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行业比例税率、产 品比例税率、幅度比例税率等。
第二章税收常用术语与税收原则
税收类型
税收类型是税收分类的结果。 税收分类的意义
第二章税收常用术语与税收原则
税制类型之一-商品劳务税、所得税与其他税
• 商品劳务税:以商品和劳务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类税。 • 经济前提:商品交换。
• 所得税: • 概念:以各项纯所得或利润所得额为课税对象征收。 • 基本原则:量能负担。 • 经济前提:社会劳动生产力较高,会计核算水平较高。
免税政策并非穷疯了,而是基于有所得
就要课税的原则。
第二章税收常用术语与税收原则
税制要素之二--税目
• 概念:是课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具体的征税 范围,体现征税的广度。 • 表明具体对什么征税。
• 税目的设计方法: • 单一列举法:分为正列举法和反列举法。 • 其二,概括列举法
第二章税收常用术语与税收原则
累进税率之二--超额累进税率
• 概念:将全部课税对象分别按照与之相应的等 级税率课税的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下: • 应纳税额=应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数 • 优缺点
第二章税收常用术语与税收原则
速算扣除数及其计算
• 概念:速算扣除数是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 额与按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相减后的差 额。
• 缺点:价税不分,易导致税收扭曲价格,加重税收 超额负担。
• 价外税:税金构成商品价格附加部分的税种。 • 定价:商品价格=成本+利润;销售时收取:商品 价格+税金 • 优点:价税分离,负担透明。是市场经济国家商品 劳务税常用的一种征税方式。
第二章税收常用术语与税收原则
税制类型之四--直接税与间接税
• 计算公式
速算扣除数=(本级税率-上级税率) ×上级最高所得额+上级速算扣除数
第二章税收常用术语与税收原则
定额税率
• 概念:又称固定税额或单位税额。指 直接根据课税对象的计量单位规定固 定的征税数额。
• 优点
• 缺点
• 常用类型:
地区差别定额税率、幅度定额税率、分类
分级定额税率
第二章税收常用术语与税收原则
第二章税收常用术语与税收原则
税制要素之八--纳税期限
概念:
纳税义务发生后,按规定应向税务机关缴 纳税款的期限。
形式:
按期纳税 按次纳税
第二章税收常用术语与税收原则
税制要素之九--纳税地点
概念:
税法规定纳税人缴纳税款的地点。一般分 为: 就地纳税 营业行为所在地纳税 外出经营纳税 汇总缴库 口岸纳税等
第二章税收常用术语与税收原则
• 拉弗曲线: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 活跃于经济学界的“供给学派”提出 的一个关于税收的理论,其代表人物 是阿瑟•拉弗(Arthur Laffer)。其主 要观点认为,税率的提高与税收收入 的增加在税率的一定限度内成正比关 系,超过这一限度,则成反比关系。
第二章税收常用术语与税收原则
• 从量税
以课税对象的实物量为计税依据标准征收的 税。通常采用定额课税征收。
第二章税收常用术语与税收原则
税制类型之三--价内税与价外税
• 价内税:税金构成商品价格内在组成部分的税种。 • 商品价格=成本+利润+税金
• 优点:税金随商品、劳务销售而实现,有利于税款 的及时入库,且计税简便,易为纳税人所接受。
• 其他税类 • 财产税:以各种动产和不动产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类 税。 • 资源税:以各种自然资源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类税。 • 行为目的税:以社会的特定行为为课税对象或为实现 政府的特殊目的而征收的税种。 • 作用:拾遗补缺
第二章税收常用术语与税收原则
税制类型之二--从价税与从量税
• 从价税
以课税对象的价值量为计税依据标准征收的 税。通常采用比例课税和累进征收。
的具体内容与界限;
第二章税收常用术语与税收原则
新闻报道
近年来,沈阳、南京、广州和漳州 等地先后对非法从事娱乐服务的“三陪” 小姐征收个人所得税,引发了对非法收 入和灰色收入征税能否征税,征税之后 是否合法性等争论。

2004年9月24日《中国税务报》
报道,据台湾媒体报道,“财政部”
取消娼妓免税政策,并宣称,取消娼妓
相关概念
• 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
• 即表列税率和实际负担率
• 累退税率:
• 随课税对象数额增大而逐级降低征税比例的税率。
• 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
• 前者是指课税对象数额的增量中,税额所占的比率, 也即最后增加的单位课税对象适用的税率;
• 后者指全部应纳税额占全部课税对象的比率。
第二章税收常用术语与税收原则
税收负担问题
• 崇祯死弯:明崇祯年间,皇上不断 征饷,用作练兵以镇压造反,但最后效 果却适得其反。我们可以想象一个U形 山谷,从侧面看,崇祯率领着官府的大 队人马一路压将下去,挤压出更多的钱 粮和兵员,镇压各地的叛乱,并且取得 了一些成绩。不过,沉重的赋税压垮了 更多的农民,逼出了更多的土匪和造反, 叛乱的规模和强度反而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