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课件:第12章 第26讲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三部分 第十二章 第2讲 地理信息技

一、遥感(RS) 1.原理 电磁波 特性不同。 不同地物的_______ 2.主要环节
物体辐射和 收集 传感器 目标物――――――→_______ (关键装置)――→遥感地 反射电磁波 传输 信息处理 面系统――――――→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信息分析
3.特点 精度 高,质量高, _____ 效率 高,且节省人力、财力。 _____ 4.应用 资源调查 、环境监测、 _________________ 自然灾害防御监测 等。 _________ 二、全球定位系统(GPS) 1.系统组成 GPS卫星星座 _____________
异,具体列表分析如下:
遥感 类型
航天遥感
航空遥感 飞机 距地面600 米~25千米
近地遥感 飞机、热气 球等 距地面几十 米以内
卫星、航天飞 遥感 机、航天空间 平台 站等 传感 距地面30多千 器高 米 度
主要 优点
覆盖范围大, 不受领空限制
机动性强
分辨率高
遥感高度与探测范围、资料获取速度及周期、分辨率的关
系 遥感探测的范围、获取资料的速度和周期、对地物的分辨
率与运载工具飞行高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融会贯通】 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和环境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目前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环境灾害监测等方面应用广 泛,具体分析如下。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备 注
资 源 普 查
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 矿产 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 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 _____ 资源 带,较容易借助遥感技 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 的大致区域 术“发现”矿产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用 生物 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 为农业、林业、城市绿 _____ 资源 被的_____ 分布 、类型、结 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提 供服务 健康 状况等数据 构、_____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 鲁教版)课件:第26讲 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知识导图
基础自主梳理
1.遥感(RS) 读遥感的工作过程图(图26-1),回答问题。
图26-1
基础自主梳理
(1)概念:遥感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航)或天器
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远距体离进行
的感知。
(2)工作原理:不同地物反射和辐射电的磁波 (3)主要环节
各不相同。
(如人造卫星)上
传感器
教师备用习题
图B26-5为吉林市局部区域某日地表温度分布图。据此完成6~7题。
图B26-5
教师备用习题
6.获取该区域地表温度分布信息的技 术 是( ) A.GIS B.RS C.GPS D.PS
B [解析]获取该区域的地表温度信息 需要通过具有获取地表电磁波信息功能 的遥感技术。
教师备用习题
7.a、b、c三地依次可能是 ( A.工业用地、水体、绿地 B.工业用地、绿地、水体 C.绿地、工业用地、水体 D.水体、绿地、工业用地
(2)功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
和应用评价。
(3)程序:信息源→ 数据处
析
→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4)
理
基础自主梳理
[特别提醒]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传统地图所不具备的优点 (1)信息量大、使用方便。地理信息系统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并 可建立提示区域结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模型。 (2)功能强大、完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提供查询检索、空间分析、修改补充、 距离测算等多种功能。 (3)能够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预测。
第26讲 PART 26
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 用
基础自主梳理│考点互动探究│教师备用习 题
考纲解读
1.识记RS、GPS、GIS和 数字地球的概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 第26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师版)

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考点细化预测】【构建知识体系】第26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归纳梳理知识】——学生课前填写落实基础一、荒漠化的概念与表现1.概念:发生在及一些的一种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相互作用的产物。
2.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石质荒漠化和。
【答案】干旱、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土地沙漠化次生盐渍化【注意提示】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雨量非常少的地区或自然景观,它包括沙漠、沙地、戈壁等。
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现象,是一个变化过程,其结果可能出现荒漠景观。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1)植被景观:图中①为温带草原,②为荒漠草原,③为荒漠。
(2)年降水量:图中A为400 mm,B为200 mm,C为50 mm。
(3)土地生产能力:自东向西降水递减,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也随之减少。
的天山和阿尔泰山对大西洋水汽和北冰洋水汽也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因此夏季水汽非常贫乏,降水稀少。
冬季,由于北方地形比较开阔,无高山屏障,来自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区的强大干冷气流直泻南下,导致气候异常寒冷干燥。
这样,西北地区终年处于极端干燥的环境,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具有典型大陆性气候的干旱和半干旱区。
由于流水作用微弱,风成了塑造地貌的主要外力,疏松裸露的沙质地表受到强烈风蚀,沙土不断推移、堆积和发展扩大,便形成了今日广袤千里的荒漠。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1) 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2)人类活动不当,对、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过度放牧、、不合理的灌溉。
【答案】人口激增土地资源水资源过度樵采过度开垦四、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大规模移民开垦人口压力管理失误【注意提示】原生荒漠与次生荒漠的区别原生荒漠:指地质时期自然过程形成的荒漠。
主要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
201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6讲 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

知识梳理
一、 工业区位
12、常见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 (4) 工业发展模式图
这种图大多较为复杂,信息丰富,需图文转换,获取关键
信息。从图中可知,该工厂早期建在原料产地,后来向市
场转移。从图4中信息流和物流可以看出,早期物流是从 原料地流向市场,后期只是信息流,因此最有可能是乳制 品厂,是市场指向型工业。图示过程反映了原料地对工业 区位的影响减弱,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增强。
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厂,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钢铁厂
知识梳理
一、 工业区位
9、工业区位的的实际选择 (3)从社会因素考虑:
知识梳理
一、 工业区位
10、几种易错的导向型工业:
(1)石油开采业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而石油加工业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 (2)电子装配工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而电子工业属于技术导向型工
知识梳理
一、 工业区位
11、判断主导工业区位因素: 原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定要结合其具体地域进行分析, 大致有几种情况: ①指向型特别明显的,如甜菜制糖厂。 ②非唯一指向型的,如云南发展有色金属工业,既有水电的区 位优势,又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③地域不同区位因素不同的,如大庆市发展石化工业属于原料 指向型,而南京市发展石化工业则属市场指向型。 ④时期不同主导区位因素不同。如钢铁工业,从近煤、就铁型 到临海型等。 12、评价某工业区位布局是否合理: 原则是综合分析(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要分析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环境效益因素。如自来水厂,要求水源清洁,应布局 在河流上游,高新技术产业区,需要高技术人才,应布局在高 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附近。
知识梳理 (3) 分布模式图
一、 工业区位
据图,我国造纸工业多
沿河分布,西部地区也 有造纸工业的分布,总 的来说是东多西少;北 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 多,消费市场广阔,所 以造纸工业发达;造纸 工业使用的原料品种丰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同步教学课件)第13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 中图版

3S”技术之间的联系可以简单地表示为:GPS(定位)→RS→ (提供信息源)GIS→(新信息)用户
返回节目录
判读卫星遥感图像时常使用对比分析法,具体说就是对不 同时间、不同地面物体的卫星图像进行对比和分析。如右图, 虚实两线分别代表玉米和大豆两种农作物在不同时间对两种不 同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图中符号分别代表播种30、75、100、 140天后两种农作物反射的电磁波强度)。读图回答1~2题。
2.核心:就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整个地球的自然和社会 等方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并使人们能够通过一定 3.特点: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实现多分辨率和三维的地 球的描述,即“数字地球”,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网 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高新科技,与可持续发展、农业、灾
4.技术基础:①信息高速公路与高速网络技术。②高分辨率 卫星遥感技术。③空间信息技术与空间数据基础设施。④大容 量数据存储技术。⑤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⑥高性能计算能 力5.数字地球与我们的生活:网上购物、电子货币、电子银 行、电子商务、旅游。
(1)空间星座(24颗卫星):①由21颗工作卫星、3颗备用卫星 组成,高度约2万千米。 ②定位星座:在用GPS导航定位时必须观测4颗GPS (2)地面监控系统:包括5个监控站、1个主控站和3个注入站。 (3)用户系统:用于接收GPS卫星发射的信号。实时地计算出三 4.GPS接收机分类:导航型接收机、测地型接收机、授时接收机。 5
(1
(2)动态定位:能达到米级至亚米级(≤0.5米)的精度
(3 (4 6.应用:GPS已在交通、邮电、地矿、建筑、农业、气象、土地 管理、金融、公安等部门和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其它如科学家用 它来监测地壳的微小移动,从而帮助预报地震;与GIS、RS结合, 四、数字地球 1.数字地球的概念:数字地球是信息化的地球——地球的虚拟对 照体。数字地球将有关地球上每一点的信息,按地球的地理坐标 加以整理,然后构成一个全球的信息模型。人们可以快速、形象 地了解地球上的任何一点、任何方面的信息,从而实现“信息就 在指尖上”的梦想。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第26讲课件

交通
民 用
旅游 探险 其他 领域 军用
3.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高频点) (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2)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典型应用
应用领域 信息管理 与服务 规划和管 理 基础设施 管理
主要功能 主要向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工作与生活所需的各 种信息 主要是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工程选址等,也可 以进行城市管理和辅助决策 利用GIS能够完成工程设计、应急抢修、日常 维护等工作,可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土地利用涉及土地利用性质变化、地块轮廓变 土地利用 化、土地权属关系变更等内容。GIS技术可以 有效完成对土地利用状况的监控和管理,提高 与管理 工作质量与效率 应用GIS技术,可以实现城市生态规划、环境 生态环境 评价、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分析、环 管理 保设施的管理等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26讲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
境研究中的应用
一、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地理空间信息 的现代技 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 _____________ 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 (RS) 、全球定位系统 (GPS) 和地理 信息系统(GIS)等。
2.应用
(1) 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 自然灾害防御监测 ________________、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 (2)大众化应用:GPS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 地理信息系统等。
B.2011年以来河道持续变宽
C.2012年春季湖泊增多 D.2012年春季大片土地被淹 (2)与图1相比,图2所示时期该区域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 因是( A ) A.连降暴雨 C.高压控制 B.农田漫灌 D.海水倒灌
解析:根据卫星图片对比,图2(2012年5月)中河道明显比图 1(2011年5月)中同期变宽,其原因是密西西比河流域内连降 暴雨,引发洪水,使得河岸周围大片土地被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课件 湘教版

-5-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6.遥感技术的应用 资源 调查、环境监测、 自然灾害 防御监测等。
-6-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昔日的“姜你军”“蒜你狠”让消费者皱紧了眉头,如今的白菜“跳
水”,“姜”涛急转又让菜农们伤透了心。2017年入秋以来“菜贱伤农”
的事情不断上演。大起大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是造成农产品价格
大涨大跌的重要原因。据此完成第1~2题。
关闭
1第.要1题快,要速快准速确准地确了地解了某解农某产农产品品的的种种植植面面积积大大小小及及变变化化,,可可以以借借助助R的S, 地 通过理拍信摄息遥技感术图是像(,获取) 种植面积情况;GPS主要用于定位、导航;GIS主 AC要..功RRSS能、是G分BIS.析GP、S处D理.G数PS据、,不GI能S用于获取信息。第2题,遥感在农业方面的 2应.上用述除调地查理农信作息物技种术植在面农积业外方,还面可的用应于了用解除农调作查物农长作势物,估种算植农面作积物外的, 还 产量包等括。( 可以) 监测病虫害情况,但不能实施病虫害的防治,也不能普及现
① 代农了业解科农技作。物的长势 ②实施病虫害的防治 ③估算农作物的产 关闭
量1.A ④2.普B 及现代农业科技
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
解析 答案
-7-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遥感的应用
应用领域
矿产 资源 资源 调查
生物 资源
具体内容
备注
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 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 遥感技术“发现”矿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7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课件

ppt精选
25
(3)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①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ppt精选
26
②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ppt精选
27
【解析】 第(1)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堰塞体垮塌 后可能会淹没的范围需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确定,然后 确定可能会淹没的居民点,进而确定需要转移人口的区域。故选 项 B 正确。第(2)题,考查地势高低的判断。根据图中山体滑坡形 成堰塞体的情况,可判断乙处海拔高于丙处。由于甲在堰塞体堵 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湖面上,故甲海拔低于丙。由于丁在堰塞湖 下游,故丁处海拔低于甲处。据此可判断选项 图的延伸。(√) 6.地理信息系统就是电子地图。(×) 7.数字地球就是“3S”技术的综合。(×)
ppt精选
14
二、规范用语 1.术语 答案: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资源普查、环 境监测、定位导航、灾害评估、空间数据、数字地球。
ppt精选
15
2.用语 (1)“3S”技术的分工。 答案:GPS 主要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的空间位置。 RS 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大面积地表物体及其环境的几何 与物理信息及各种变化。 GIS 则是对多种来源的时空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分析和应用 的平台。
【答案】 (1)B (2)D
ppt精选
28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ppt精选
20
(2)区别:
ppt精选
21
2.“3S”技术应用领域的差异分析 (1)遥感技术的应用: 目前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方面运用广 泛,具体应用分析如下:
ppt精选
22
ppt精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一、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地理空间信息 的现代技 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 _____________ 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 (RS) 、全球定位系统 (GPS) 和地理 信息系统(GIS)等。
2.应用
(1) 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 自然灾害防御监测 ________________、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 (2)大众化应用:GPS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 地理信息系统等。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切脉高考
本讲常考查的形式如下: 1.结合题干信息直接考查遥感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2.结合统计图表和统计数据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在农业空间、 居民点空间布局、灾害区域等方面的分析。 3.结合灾害事件、卫星发射等事件考查全球定位系统在定 位域发展
(2)为防止水土流失,该地理小组欲选定两个区域进行重点监 测和植树,则应选( D )
甲 丁 庚
A.甲、庚处 C.乙、丁处
乙 戊 辛
丙 己 壬
B.丙、庚处 D.戊、辛处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解析: (1)本题需要结合所给图层,找出河流所在的位置。 A 选项所选位置是干支流交汇处,流量大;同时也是地势从高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解析:(1)上坡速度较慢,同样的时间,行驶的距离较短,黑 点较密;下坡速度较快,黑点较疏。从图中各段黑点的密度
可以判断:甲乙段及丙丁段应为下坡;而乙丙段应为上坡,
过丁后黑点越来越密集,应为坡度很陡的上坡路,图中 B 剖 面图符合条件。(2)根据起点和终点的经纬度,可以判定骑车 方向为由东南向西北。
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 GPS ,如导航、 珠峰高度测量等;如果是“面”则需看突出监测方面还是需
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如要监测森林火灾则应选用 RS 技
术,如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区位则应选用 GIS 技 术,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用GIS。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二、遥感(RS)
航天器 1.概念: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__________ ( 如人造卫星 ) 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
离的感知。 2.主要环节: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面系统→专业图件统 计数字。 精度高 、质量高、效率高,且节省人力、财力。 3.特点:________ 资源调查 、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4.应用:__________ 【点睛】 地面物体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不同,其反射 或辐射的电磁波也不相同,因此,可以对遥感信息进行处理 和判读分析。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获取解读信息] 1.从设问中获取信息 该题主要考查RS和GIS的应用。第(1)题,解题关键是“监 测”两字,由此可知应为RS。第(2)题,解题关键是“显示变
化”和“预测变化趋势”,由此可知应为GIS。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表达。
4.应用领域: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城市管理。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五、数字地球
数字化 1.概念:是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________
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2.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的关系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点睛】
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
的特点。 地理位置 (经度和纬度)、海拔。 5.应用:确定考察点的__________
【点睛】 GPS 全天候特点是指 GPS 不受天气限制,在任何
复杂天气条件下都能使用或工作。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输入 、管理、分析和表达。 2.功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______ 数据处理 →数据库→空间分析→ 3.简要程序:信息源→__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小强在公路上全力冲刺,GPS的点位记录如上图公路上黑 点所示。小强所行道路的高度剖面图最可能是下列选项中
的( B )
(2)依GPS的记录,起点和终点的坐标分别为 (28°26′34″N,118°E,112m)(28°26′36″N,117°59′48″E, 121m)。小强的骑车方向为( D ) A.由西南向东北 C.由西北向东南 B.由东北向西南 D.由东南向西北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26讲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
境研究中的应用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2015高考导航 考纲展示 1.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数字地球的含义
栏目 导引
解析:根据卫星图片对比,图2(2012年5月)中河道明显比图 1(2011年5月)中同期变宽,其原因是密西西比河流域内连降 暴雨,引发洪水,使得河岸周围大片土地被淹。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2.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
(2014· 皖南八校联考 )小强在一条较直的山路上骑自行车,车 上安装全球定位系统 (GPS) ,并用每 6 秒自动记录一点的方 式,将自行车所到之处记录下来,再将这些资料上传到 Google地球上展示。据此完成(1)~(2)题。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3.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某地理小组欲借助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以下是该小
组获得的一些图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为开发水能资源,该小组拟定了四个地区建设水电站,最 合理的是( A )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典题例证►———————————————————— 最新卫星照片显示,北极海冰面积创新低。结合下图,完成 (1)~(2)题。 (1)要监测北极冰川面积的变化,应用的主要技术手段 为( A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2)要想动态显示北极冰川面积近 30年的变化状况,并预测其 变化趋势,需要应用的技术手段为( C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对比两张卫星照片,能直接得出的判断是该区域( D ) A.2011年春季干旱严重
B.2011年以来河道持续变宽
C.2012年春季湖泊增多 D.2012年春季大片土地被淹 (2)与图1相比,图2所示时期该区域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 因是( A ) A.连降暴雨 C.高压控制 B.农田漫灌 D.海水倒灌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应用方向
有许多蕴藏矿产的地方是地质 人们只需要分析
矿产 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 遥感图像就可以
资源 助遥感技术“发现”矿产 资源 普查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用图像
划定蕴藏矿产的
大致区域 为农业、林业、
生物 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 城市绿化、环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考点扫描 本讲最近几年考查的考点和考题如下: 1.遥感技术的应用,如2012年山东卷第5题,2012年安徽卷第
25题等。
2.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如2013年江苏卷第3题等。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如2013年福建卷第5题,2013年重庆 卷第7题,2012年福建卷第7题,2012年广东卷第8题等
资源 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
量等数据
境保护等部门
服务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2.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依据全球定位系统所具有的特征,其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应用领域 具体应用 空中导航:空域划分与管理;交通流量管理;飞行 路线管理;提高机场利用率 航海:自主导航;提供位置、航速、航行和时间信 息;海图航迹显示;港口、码头的船舶调度;近海 和内河船舶导航和管理 定位;选择最优行进方式和线路;寻找合适的道路 和宿营点;报警;选择最佳记录摄影地点、时间 大地测量;野外勘测、紧急救援;农业监控;生态 研究 定位和导航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3)地理信息系统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并借助于遥感技术,可有效地监测和预
报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遥感技术(RS)的应用 (2014· 台州模拟 ) 图1、图2 是美国宇航局公布的密西西比河流 域某地区的卫星照片,完成(1)~(2)题。
能反映某时某地的地理事物分布状况,也能反映某地不同时 间地理事物的变化状况。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信息获取] 从图中可获取 1992 年和 2003年格陵兰岛上冰川分布的面积大 小,又能分析出该岛上冰川面积大小及分布的变化。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判读方法►———————————————————— 1.首先要明确遥感影像图片的主题内容。这是进行准确判读 的前提。如“格陵兰岛冰原面积变化遥感图”中需要我们判 读的是格陵兰岛的冰原面积的变化特征。 2 .掌握遥感影像图片的基本解译标志、解译过程及注意事 项,从而了解影像图片中的各种地物的差别及特征,包括形 状、大小、阴影、色调、颜色、纹理、图案、位置和布局 等。如上图中我们可以抓住色调和形状两个要素进行判读, 依据色调可确定图中的白色区域为冰原部分,依据其形状的 变化可确定冰原面积的变化。 3.对主题判读地物进行分析、推理,得到我们想要的结论。 如对上图中两幅图的对比,可以发现格陵兰岛的冰原面积大 大减少了,说明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其冰原面积的减少 必然会对全球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