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之道 终极商业智慧(一天)
企业文化建设之道.pptx

第九讲 企业文化建设者——和尚
东西方经的传播者、布道者对比: 东方:末端人力资源成为“和尚” 较“闲”的人传播文化——管理边缘的人 西方:西方神学院 人才中的人才成为和尚 最高层管理者传播文化
企业文化的经、价值的捍卫者必须从一把手开始, 建立起人才工程
第十讲 企业文化建设的事-价值观与行为的结合
企业文化建设之道 —— 王为
第一讲 21世纪是文化决定成败的时代
围困中国
解决方法
一百年前靠军事
五十年前靠经济
今天靠文化 ——未来竞争来自于文化
文化决定成败
四大谬论文化
空文化 玄文化 假文化 浮文化
打造企业的魂魄——文化
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一 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
角落文化 酒桌文化 圈子文化 帮派文化 草根文化 环境文化——社会
管理隐文化
最高水平:显文化同化隐文化 一般水平:隐文化显文化无关 最低境界:隐文化对抗显文化
文化的最高境界
第十四讲 设计企业价值观的方法论 用针捅破天
蓝海战略:最好的蓝海由文化创造 企业文化价值观:引发蝴蝶效应
通过小原因引发大事件发生。
人与人或者与企业最基础的关系是相关, 最高是迷信
相关——相信——喜爱——信任——信赖— —尊重——崇拜——迷信
迷信 崇拜 尊重 信赖 信任 喜爱 相信 相关
内部的强化、团结、凝聚和执行力和外部市场的 营销和利润的创造它的根源在于企业文化的建设。
将企业的价值观通过符合思想的工具充分的落实 到企业所有员工及所有客户的行为上。
第三讲 文化的价值和力量
文化的价值和力量 一、文化的价值观可将不好变为好 二、文化是性价比最高的工具、最高的管理工
智慧管理企业文化

智慧管理企业文化如何智慧管理企业文化什么是智慧呢?智慧一词,在现实的生活中使用得很频繁,各种行业、不同人群、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信仰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智慧、赞美智慧,并致力于智慧的追求。
什么叫管理?管理是组织自身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并在对应的管理活动过程中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可见,管理的特性是动态的、技术的、连续的、目的性的。
有人把智慧说成是知识,以为知识越多,就智慧越多。
有人又把智慧和聪明划上等号,许多辞书中都曾把智慧解释为聪明才智,或智谋。
于是,又从聪明发展到了精明,以为精明就是智慧。
其实,智慧既是一种学识、文化、才智、涵养,智慧又是一种艺术。
所以,智慧是一种生活之道,而道即指兼容并驱、以柔克刚、以无胜有、开悟超脱之境界。
有别于世俗的观点,宗教、佛学却认为智慧既是一种道德、信仰,而且,是一种人所共需的悟性觉度,佛教思想中以智慧自觉觉他,自度度人,觉行圆满,之观点便是最好的例证。
那么,管理与智慧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管理是目的的、过程行为,而智慧是方法的、艺术形式、道德境界。
如果说管理行为是一种感性的、机械的、本能活动,智慧则是一种理性的、内涵丰富的、思维模型。
企业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管理,是因为企业运行过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需要,企业管理需要智慧,是因为智慧不但能够赋予管理行为以学识、文化、才智、涵养,而且还赋予管理以艺术、思想、道德、悟觉。
如果,把管理活动本身比作人的躯干的话,那么,智慧就是赋予这躯干以灵性的思想和道德及其思维方式。
我们经常因管理的机械刻板活力匮乏而烦恼,缘起于,我们对管理的理解和在管理智慧的把握问题上修炼不够。
我们经常因企业文化理论的崭新勃发空灵通透而激情涌动,盖因为,企业文化理论学说正。
企业文化管理的精髓

企业文化管理的精髓企业文化管理的精髓是什么如果说从管理到科学管理实现了现代管理的第一次飞跃,那么从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顺应生产力开展产生的第二次必然飞跃,是所有企业在管理上的努力方向。
文化管理就是从文化的高度来管理企业,以人性化为根底,强调人的能动作用,强调团队精神和情感管理,管理的重点在于人的思想和观念。
下面是提供的企业文化管理的精髓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遵循优秀企业共同的价值观。
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
以道德为导向。
企业在日常管理中,注重道德方面的引导,管理者在工作中遵从社会公德、,并做出表率,使员工共同遵循统一的价值观,遵守一致的行为标准。
通过调动人的积极性,有效地鼓励与约束员工调整各自的行为方式与做事习惯,使其自觉地依照实现战略目标的要求行事,通过对人品德的关注去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
实行人性化管理。
企业管理注重人性化管理的方法,管理者在决定充分引导员工的时候,要给予员工人的“尊严”(被重视、被关注、被在乎)和“发言权”,设法为员工发挥才智创造适宜的条件,消除员工的心理障碍,使员工在进行管理与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才能。
把企业文化相关理念的内涵要意表达在管理上。
根据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相关理念内涵,对现有的“约束制度”甚至“强制制度”进行软化,让员工在企业中切实感觉到的合理性以及“人情味”,使制度和标准的强制性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创立型组织。
抓好员工理论学习,进行学习宣传教育、形势任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开展素质工程教育,推进文化阵地窗口建立,促进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提高,以外在直观的视觉效果反映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精神面貌。
根据企业开展情况进行制度软化。
软化企业管理制度的前提是企业已运作了一段时间、管理制度已经比拟完备,并不是说任何企业都应采取软制度。
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企业,在制定制度时就不能一味追求宽松,否那么不仅制度不能建立起来,反而使管理者日后的工作难以开展。
天之道企业文化体系

天之道企业文化体系天之道文化内容一、企业使命:以自然疗法治未病二、企业目标:五年规划,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0年:开设百家分店,雄踞脚都第一第二阶段:2011至2012年:抢占国内市场,力争行业第一第三阶段:2013至2014年:打造上市企业,进军海外市场三、个人目标:努力工作、推动企业、成就自我、改变命运四、经营核心理念:天之道人只做一件事——让顾客享受专业足浴五、管理理念:管事依制度、身教重言教、事事必处理、处理必有果。
六、服务理念:服务无处不在,服务同事、服务顾客七、技术理念:技术是产品,技术是基础,技术是核心八、相互关系顾客的关系:顾客是朋友----礼待朋友员工与:同事的关系:同事是兄弟,是姐妹---永远以善相待公司的关系:是鱼水、也是手足---相互呵护、共同发展天之道文化起源天之道的由来:《道德经》中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
意思就是说,按照自然天理,是以有余之物来补充不足之物,而人伦之道则不同,需要我们不断地减少自己的不足,并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技艺。
人类充分认识、发现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是遵循道的体现。
生产力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要与时代的进步相吻合。
企业文化则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
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2009年9月19日,公司高层管理团队一行来到长沙石燕湖召开企业文化研讨会,谈讨非常激烈,尤其在企业使命这一点上,大家各持已见。
大家围绕着企业的发展及管理发表自己的见解,认为企业的文化必须是有形的与无形的,既是一个框架,又是一种实体,我们必须正视企业文化对企业长足发展的作用。
谈讨过程中,董事长刘渊却陷入了沉思,究竟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才是天之道的文化,首先我们的企业使命是什么?他讲了一个扁鹊的故事:扁鹊一次到了魏国,魏文王接见了他,问道:“听闻你家中有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但不知哪一位的医术最好呢?”扁鹊答道:“我大哥医术最好,我二哥排第二,三兄弟中我医术最差。
我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看法(精选多篇)

我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看法(精选多篇) 第一篇:我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我对企业文化的理解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文化。
说到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懂,但也没有人能说得很清楚,目前的解释有1700多种。
培训学院选用了英国的解释:文化是人群为了生存而对环境作出的适应方式。
文化其实就是对生存而做的调整。
现在,许多的企业都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与企业再造,要创建学习型组织,要培训,因为这是企业生存环境的要求,不能适应就会被淘汰,这就是文化。
文化其实存在于工作与生活中的每个时刻每个部分,在公司中不管你是从事管理工作还是其他的工作,受文化的影响非常大。
现代的社会文化是由企业文化做载体的,是一个群体概念。
许多人说企业文化就是老员工文化。
而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老员工文化就是老板文化。
如果一个企业家不能把自己的一些文化转化成企业文化,那这是企业就是没有文化的。
既然文化是人群为了生存而对环境作出的适应方式,企业文化也应是企业对生存环境作出的适应与调整。
所以说,企业文化应该是常新常变的。
从这一点上来看,老板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来调整自己,从而调整企业文化。
当前,企业文化面临的三个生存条件:竞争、变化和全球化。
(一)竞争随着人们生存意识和和谐发展意识的提高,企业间的竞争目的也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
企业更多的是逃离“红海”而选择“蓝海”,是为了离开竞争而竞争。
从性质上来看,企业间的竞争不是为了输赢,也不是双赢,而是为了发展。
为此公司提出的“带领经销商、供应商一起成长”的战略,培训学院设置了对经销商、代理商的系列培训。
比如20XX年12月出召开的“工程业务拓展培训班”,就是出于让经销商跳出只做零售或批发的竞争,强化对工程业务的拓展。
从而为经销商创造更多的价值。
于此同时,加强了对供应商的培训力度。
(二)变化变化是由技术的创新与知识的发展而产生的,从近十年的变化规律来看,将会发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企业时代结束,顾客时代开始;个人时代结束,团队时代开始;价值转移时代开始。
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

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企业是以既定的进展目标将个体的人统一起来的组织。
下面请和我一起来看看企业的文化吧!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一、理念篇1、生存理念——〔终极管理观念、危机意识〕永久战战兢兢,永久如履薄冰。
2、市场理念—— 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只有疲软思想,没有疲软市场。
3、营销理念—— 先卖信誉,后卖给产品。
4、经营理念—— 相伴自然,共舞时尚。
5、经营信条—— 真诚、团结、同创、共享。
6、行为准则—— 今日我以公司为荣,明日公司以我为傲。
7、敬业精神—— 今日由我演出,必将全力以赴。
8、精神口号—— 我很健康,我很真诚。
我充满活力,我充满自信。
9、宣扬口号—— 因为独到,所以杰出。
二、企业文化宣言1、遵循生命的自然法则,永久真诚,充满自信。
2、将事业视为表达人生价值,敬重劳动成果,以工作为乐,以成果为傲。
3、接受新事物,创造新事物,反对机械单调的克隆。
4、坚持共享的原则,永久信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劳动价值观。
5、团结友爱,激励共进,永久反对个人英雄主义。
6、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方针,视公司为家园,视员工为伙伴。
7、视品质为生存的基础。
8、永久敬重与宠爱我们的顾客,用一颗真诚、感恩的心提供最完善的服务。
三、OEC管理模式:O OverallE EveryoneEverydayEverythingC Control Clear“OEC”管理模式也可表示为:“日清日毕、日清日高”;即: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每天工作要清理,并要每天有所提高;“OEC”管理模式由三个体系构成:目标体系日清体系激励机制先确立目标,日清是完成目标的基础工作,日清的结果必需与正负激励挂钩才有效。
四、80/20原则〔关键的少数制约着次要的多数〕:管理人员是少数,但也是关键的;员工是多数,但从管理角度上说,却是附属地位的。
也就是说,关键的少数制约着次要的多数。
因此,在永诚胜独到品牌,每当觉察问题,管理者要承担保80%的责任。
商业智慧

学习“智慧”有的人为什么不会赚钱???因为没有智慧,所以不会赚钱!!!智是什么?智是日有所知,指知识。
又“智”是清天白日地知道,意指明明白白地“真知”;慧是什么?慧是灵性,指慧根。
智慧是什么?智慧是指了解万事万物的本质和真相。
如何获得智慧?一、戒守戒就是过有道德的生活。
因为过了有道德的生活,才能让心安定下来。
二、定只有让心安定下来,心才会变的平静与清澈,才能净化出一颗纯洁的心。
三、慧有了一颗纯洁的心。
人才能发现万事万物的本质和真相,产生智慧。
智慧分三个等级一、闻慧我们所有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智慧都是闻慧,也是最初级的智慧二、思慧大家所有闻慧的内容,都经过自己的思考,与经过自己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相比较,然后消化吸收才是思慧。
三、修慧所有消化吸收后的智慧,只有经过自己实际的修行与验证后,才能成为最高级的智慧——修慧。
学习“立体思维”一个人贫穷肯定是思想贫穷!为什么有的博士生毕业还要去找工作?有的人小学文化甚至没有文化却当老板,而且还做的风生水起?什么原因?可见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学历的高低、知识的多寡,而是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贫富的差异。
“立体思维”教学员换脑脱胎,将陈旧的随意思维和平面思维,升华为立体纵横思维。
用立体思维考虑问题和立体管理运营企业,就会避免决策的错误和人生事业的失败。
这套思维模式的问世是21世纪,人类思维的一次革命!学习“天人合一”时间是万事万物之灵魂,空间是万事万物之载体,“人时空统一论”揭开了古人所说的“天人合一”的神秘面纱,无论战争的胜负,球赛的输赢,商场的成功与失败等等,都是时空对自然界的人、物、事、理、法的恩赐与制约关系。
揭开了天时之谜、地利之谜、人合之谜、人需之谜,同时揭开了个人命运之谜、企业命运之谜、产品命运之谜等等;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指出了企业及个人补救命运、改变命运的出路。
换言之,企业兴衰,个人凶吉知之改之,用之蔽之。
谁不渴望改变命运成功致富?可是如果首先不知道自己的命运,然后去做出种种的努力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其实还是在原来的命运圈子中打转转。
稻盛和夫经典语录,久经商场才总结出的10条商业思维

稻盛和夫经典语录,久经商场才总结出的10条商业思维稻盛和夫是日本著名企业家,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企业家之一。
他是稻盛一味酱油公司(现稻盛食品)的创始人,也是日本生命养老保险公司的创始人。
稻盛和夫在经营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商业思维,以下是他的十条经典语录:1. 竭尽全力:为了成功,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在商场中披荆斩棘。
2. 网罗人才: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要想成功,就必须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自己的团队,并激励他们发挥最大的潜力。
3. 不断学习:商业环境在不断变化,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4. 以客户为中心:客户是企业的生命线,必须不断关注客户需求和反馈,提供符合客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
5. 创新进取:市场竞争激烈,只有不断创新,始终站在技术和产品的领先地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6. 善于变通:商业思维必须灵活,能够随时调整策略,迎接市场和环境的变化。
7. 建立信任:商业是基于互信的,需要与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只有互相信任,才能实现共赢。
8. 尊重个人: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需要尊重个人的价值和尽可能发挥员工的潜力。
9. 善于沟通:良好的沟通是有效的管理和组织团队的重要基石,只有通过沟通,才能够准确传达信息和取得合作。
10. 持之以恒:在商业的道路上,遇到挫折和困难是常态,只有坚持不懈,不畏艰辛,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稻盛和夫的商业思维贯穿着坚持、独立、创新和诚信等核心价值观。
他通过自己在经营实践中的总结和思考,对于企业家和经理人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指导和启示。
例如,稻盛和夫强调竭尽全力的重要性,意味着要在商场中不断努力、积极挑战自己,永不放弃。
他同时提到了建立信任和尊重个人的重要性,这意味着在企业中要重视人才和团队协作,在合作伙伴和员工之间建立互信关系。
稻盛和夫还强调了客户至上和创新进取的核心价值观,要求企业将客户的需求放在首位,并持续不断创新和改进产品和服务,以保持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超常规发展与基业长青之道
于行深度咨询机构
第 0 页
企业文化是什么?
营销、激励机制都没做好,要做企业文化吗? 小企业靠个人能力,中企业靠制度,大企业靠文化? 企业文化太虚了,就是标语口号?
2015-1-1
让企业文化起来
第 1 页
将事情做到极致就成为文化(将产品、服 务或管理做到极致就成为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关于企业如何经营管理的顶层 设计。具体包括:企业定位是什么?核心能力 是什么?如何打造?管理终极方向是什么?怎 样做到?等等……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思想 中小企业最缺的就是顶层设计,总是低头 拉车,却不懂抬头看路。 导致每天忙碌,却没有效果。
2015-1-1 让企业文化起来
第 2 页
知难?行难?
行业做不好,是对行业知的不透。(超市)
所以诊断是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牙医、营销)
任正非说:我们需要思想家,而思想家的作用就是
假设。只有正确的假设,才有正确的思想;只有正确
的思想,才有正确的方向;只有正确的方向,才有正 确的理论;只有正确的理论,才有正确的战略。 心外无物
卖点代替买点。
2.客户需求:罗列客户需求 3.需求排序:按重要性排序 4.按客户需求重要性、企业自身能力及差异化 竞争,找出企业经营关键点——企业之本
2015-1-1 让企业文化起来
第 6 页
三种思维方式: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 问题解 根本解
2015-1-1
让企业文化起来
第 7 页
二、抓主要矛盾 我们没有时间解决所有问题,但总有时间 解决最重要的问题。解决问题要顺序渐进,先 解决最重要的问题,永远不可能一次解决所有 问题。 考重点,重点细化。杜绝空泛:务实、高 效:针对你的企业什么是务实?什么是高效? 提升质量,如何提升?性价比,产品稳定性。 客户为中心的质量考核,而不仅是唯利是图的 效益质量考核。越细化,越有效。
2015-1-1 让企业文化起来
第 8 页
三、一分为二
过犹不及,任何解决问题的方法都不可能
是完美的,有利必有弊,要扬长避短。
好的决策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也会 变成错误的。
2015-1-1
让企业文化起来
第 9 页
经营的本:满足客户需求。 1.定位(更多即是更少) 企业永远无法满足所有客户需求,要精准定位。 将事情做简单,而不是复杂,复杂的事都是难以 掌控的,简单的事才能大量复制。 福兮祸所伏。企业失败往往是在成功时埋下了隐患。 2.核心能力 我们凭什么取胜? 3.专注 人的精力、能力,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
2015-1-1
学习?培训?
让企业文化起来
第 3 页
企业文化是关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大智慧
正本清源
本立而道生
2015-1-1让企业文化起来Fra bibliotek第 4 页
企业之本:满足客户需求
网游好玩的定义:荣耀、目标、互动、惊喜
2015-1-1
让企业文化起来
第 5 页
方法论:
1.换位思考
卖点:主观想像;买点:真实需求;不能用
2015-1-1 让企业文化起来
第 10 页
管理的本呢?
我们追求知识,却漠视常识。 许多企业都只是空喊向管理要效率,这话不
假。但到底如何向管理要效率呢?
管理的真谛是什么?管理终极要解决什么问题?
2015-1-1
让企业文化起来
第 11 页
企业成功=战略×执行力
战略和执行力谁更重要?
2015-1-1
题。
关键是经营人心!
2015-1-1 让企业文化起来
第 14 页
从人性出发:
一、员工需求:
1.收入
2.成长
3.组织氛围
二、管理者需求 1.收入 2.体现自身价值
2015-1-1
让企业文化起来
第 15 页
收入:
“工资级差”,最终造成的将是“人才级差”;“人才级差” ,最终造成的将是“企业级差”。 任正非也说:“高工资是第一推动力。” 方法:1.提高企业效益,员工与企业共赢。(精算出效益) 2.精兵简政,3个人拿4个人工资干5个人的活。 (推行轮岗制) 福利保障公平,奖金作为激励。 管理不是控制,而是打开增收通道,给政策。 收入结构:基本工资(福利)+绩效奖励+创新改良奖
让企业文化起来
第 12 页
执行力=意愿×技能
意愿和技能谁更重要?
2015-1-1
让企业文化起来
第 13 页
管理的终极目的:调动人的积极主动性!
当我们一直把能力作为衡量人才的指标时,
非能力因素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却在让我们束手
无策,因为如何提高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和对组
织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
2015-1-1 让企业文化起来
第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