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A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重点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重点知识点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的物质运动规律以及能量的转化过程。
在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点知识点。
1、力和压强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者产生加速度的推动作用。
力的大小可以用单位牛顿(N)来表示。
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接触力是物体之间接触产生的力,例如摩擦力、弹力等;非接触力是物体之间不接触产生的力,例如重力、电磁力等。
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P=F/A表示,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A表示单位面积。
压力是造成物体受力变形的原因,同时还决定了物体的稳定性。
2、简单机械和机械效率简单机械包括杠杆、轮轴、滑轮和斜面等,它们可以改变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机械效率是指机械输出能量与输入能量的比值,可以用公式η=Wout/Win表示,其中Wout表示机械输出的能量,Win表示机械输入的能量。
机械效率是衡量机械装置使用能源的效率的指标,可以通过减小摩擦损失和提高转换效率来提高。
3、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是光线从一个介质到另一个介质的界面上时,根据反射定律返回原来介质的现象。
光的折射是光线由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光的反射和折射都遵循着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或折射角的规律。
4、声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由介质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传递的机械波。
声音具有传播、干涉、衍射和共振等特性。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
5、电流与电阻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流动的现象,可以用公式I=Q/t表示,其中I表示电流强度,Q表示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数量,t表示时间。
电阻是导体对流动电荷的阻碍作用,导体的电阻可以用电阻的宏观定义R=V/I表示,其中R表示电阻,V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
以上只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中的一些重点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物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总结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反映物质的一种固有性质的物理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性质表现为: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具有的质量不同;或者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不同物质的体积不同。
2.定义式:P=M/V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的密度跟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均无关,所以上述公式是定义密度的公式,是测量密度大小的公式,而不是决定密度大小的公式。
3.单位:国际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1g/cm3=1×103kg/m34.物质密度和外界条件的关系物体通常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小。
而质量与温度无关,所以,温度升高时,物质的密度通常变小,温度降低时,密度变大。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二)1、质量的定义: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3、质量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其它常用单位还有吨、克、毫克。
4、质量的测量:常用测质量的工具有杆秤、案秤、台秤、电子秤、天平等。
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来测量质量。
5、托盘天平(1)原理:利用等臂杠杆的平衡条件制成的。
(2)调节:①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
②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有些天平,只在横梁右端有一只平衡螺母。
有些天平,在横左、右两端各有一只平衡螺母。
它们的使用方法是一样的。
当旋转平衡螺母使其向左移动时,相当于向左盘增加质量,或认为从右盘中减少质量。
当旋转平衡螺母使其向右移动时,情况正好相反。
(3)测量: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九年级全册物理全部知识点

九年级全册物理全部知识点一、力和力的作用点1. 力的定义和计量单位: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单位为牛顿(N)。
2. 力的作用点:力的作用点是指力作用于物体上的具体位置。
3. 合力和分力:当多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融合为一个力称为合力;当一个力被分解成两个或更多的力,这些力称为分力。
二、力的效果1. 物体的平衡和不平衡: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不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不平衡状态。
2. 动力学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规定了力对物体的影响。
如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将保持静止;如果物体处于运动状态,则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3. 动力学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定义了力和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它表示为F = ma,其中F是物体所受的合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4. 动力学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规定了相互作用力的性质。
它表明,对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和作用在另一个物体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力的分类1.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它是物体质量的一种体现。
2. 弹力:当物体被压缩或拉伸时,会产生弹力,弹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形变程度和方向有关。
3. 摩擦力: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时发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摩擦力,它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4. 引力:物体之间由于质量而产生的相互吸引的力称为引力,它遵循普遍引力定律,即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5. 阻力:运动物体在空气或液体中受到的阻碍运动的力称为阻力。
四、机械能和功率1. 机械能:机械能是指物体拥有的由位置和运动所决定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
2.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3. 势能:物体由于所处的位置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势能,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人教版物理书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书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人教版物理书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篇一】机械能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10.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9.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10.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1.比热的单位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2.水的比热是:C=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13.热量的计算: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总复习知识点

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总复习的知识点:一、运动的描述1.位移和路径:-间接测量位移-路程、位移和位移与路径之间的关系-向量和标量的区别2.速度和速率:-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速度单位的换算-标准单位制和国际单位制速度单位的换算-平均速度和速率之间的关系-加速度的概念3.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图象和运动方程-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4.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图象和运动方程-合速度和合加速度的概念-初速度和末速度之差与加速度之积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和应用-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二、力的作用与性质1.力的概念:-形式力和非形式力-力的计量单位和测力仪器-冲量和现象力的关系2.力的相互作用:-力的三要素-物体受力的特殊形式-平衡力和不平衡力3.物体的力学性质:-质量和重力-法向压力和应力-物体的承受压力与其形状的关系-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改变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4.弹簧力和摩擦力:-弹簧力的概念和特点-弹簧伸长量与受力的关系-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判据和大小关系-摩擦力和力的大小、方向的关系三、机械能与动能转化1.功和功率:-功的概念和分类-功与力、位移、角度和能量的关系-水功率和电功率的单位2.机械能:-机械能的概念和类型-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计算-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3.动能转化:-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对动能的转化-动能定理和动能的大小、方向的关系-质点和质点系的机械能守恒四、波的类型与特征1.波的类型:-机械波和电磁波-纵波和横波2.波的传播:-波的传播介质和媒质-波的传播速度和频率、波长的关系-波的传播方向和能量3.波的特征:-波的波长和周期-波的频率和振动数-波的幅度和等级-声波和光波的区别五、电和电路1.电的产生和传输:-静电的产生和性质-电流的产生和运动方向-电流强度和电荷量的关系-电流的测量方法和计量单位2.电路的概念:-电源、导体和电阻器-闭合电路和开放电路-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3.欧姆定律:-电压、电流强度和电阻的关系-电阻的计算公式和单位-电功率和耗电量的计算4.电路连接方式:-单独电阻器和连接电阻器的电流强度和电压的关系-电路中节点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串-并联组合电路电流的运算和电压的运算以上是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的总复习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学习和应用物理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

1.力和压力:
-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力的合成和分解
-压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压力的应用:液压机、气压式制动系统等2.运动和力学: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计算
-动能定理和功的定义
-牛顿三定律
-弹簧的伸缩和振动
-弹性势能的概念和计算
3.电和磁:
-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
-电流和电压的计算公式
-电阻和电阻率
-欧姆定律和功率公式
-硬币电池和电解槽的原理
-磁场和磁力的概念
-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
4.光和光学: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色散和干涉
-光的衍射和偏振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球面镜的成像规律和光学公式5.声和声学:
-声波的传播
-声速和频率的关系
-总声强和单位声强的计算
-声音的反射和吸收
-声音的干涉和衍射
-乐器的声音原理和谐波
6.热和热学:
-温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物质的三态变化和相变热
-热传导、对流和辐射
-热平衡和热容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热力学过程
7.原子和核能: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原子的电离和激发
-放射性衰变和半衰期
-核能的利用和核反应方程式
-核能的风险和核辐射的防护
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
-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
-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
-新能源和清洁能源
-知识产权和科技创新
这些是九年级全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涵盖了力学、电磁学、光学、声学、热学、原子物理等多个方面。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内能本章知识结构图: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热运动:(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
a.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
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a.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
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b.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是斥力变化要比引力变化快得多。
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如图:(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二、内能1.内能:(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温度高低。
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分子间距。
单位是焦耳(J)。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
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就越多。
但不同物体的内能则不仅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来比较。
(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分子的个数、分子的质量、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高低)、分子间相对位置。
2.物体内能的改变:(1)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通过做功实现转化。
热传递:内能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2)热量:a.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整理大全

最新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第一章:分子热运动
第二章:内能
第三章:比热容
第四章:热机第五章:热机效率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电流和电路
串联与并联
电流的测量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电压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
律
电阻
变阻箱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欧姆定律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
应用
电能、电功电功率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焦耳定律
家庭电路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
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安装在火线上。
安全用电
磁现象磁场
电生磁
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电动机
磁生电电话
电磁波的海洋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能源家族核能
太阳能
(2)缺点:受到天气的限制。
能源革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热和能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二、内能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4、内能的改变:(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B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三、比热容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2、定义式:c =tm Q 3、单位:J/(kg ·℃)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能力的强弱。
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6.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 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7、比热容表(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2)从比热容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
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
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
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3)水比热容较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
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
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8、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 (t -t 0) (或Q吸=cm △t )Q放=cm (t 0-t )(或Q放=cm △t )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一、热机1、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叫热机。
2、内燃机: ①、冲程: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②、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在这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中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另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③、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不同处汽油机:气缸顶、吸入空气和汽油混合、点燃式、效率较低柴油机:气缸顶、吸入空气、压燃式、效率较高二、热机的效率1、燃料的热值①定义: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的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用符号“q ”表示。
②定义式:q=m Q (q 为热值) ( 若燃料是气体燃料 q=VQ ) ③单位:J/kg ,读作:焦耳每千克 J/m 3 读作:焦耳每立方米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 ,它表示:1kg 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 。
煤气的热值是3.9×107J/ m 3,它表示:1m 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9×107J 。
④关于热值的理解:A、对于热值的概念,要注重理解三个关键词“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
1kg是针对燃料的质量而言,如果燃料的质量不是1kg,那么该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不是热值。
某种燃料:说明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完全燃烧:表明要完全烧尽,否则1kg燃料化学能转变成内能就不是该热值所确定的值。
B、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2、热机的效率:燃料的(1)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2)定义:热机工作时,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3)热热:η=Q有/Q总×100%。
式中,Q有为做有用功的能量;Q总为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4)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①改善燃烧环境,使燃料尽可能完全燃烧,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②尽量减小各种热散失。
③减小各部件间的摩擦以减小因克服摩擦做功而消耗的能量。
④充分利用废气带走的能量,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三、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一类永动机”永远不可能实现,因为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一. 两种电荷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摩擦起电①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②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3、两种电荷:正电荷的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的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
单位:库仑(C )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7、原子及其结构(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2)、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是1.6×10-19 C;(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呈中性;8、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的转移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新的电荷产生,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9、导体和绝缘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 酸、碱、 盐水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6、验电器②绝缘体 ①导体 5、电荷量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③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二. 电流和电路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 、电路为通路4、电路(1) 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组成 定义:能够提供电流的装置,或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光电池 光能→电能发电机 机械能→电能定义:用电来工作的设备。
工作时:将电能—→其他形式的能。
③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④导线:输送电能(2)三种电路:通路:接通的电路。
断路:断开的电路。
短路:定义: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5、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分类 化学电池 干电池 化学能—→电能 蓄电池 充电时,电能—→化学能 供电时,化学能—→电能②用电器 ①电源画电路图的注意事项:导线横平竖直,不能用曲线,做到有棱有角,开关一般断开,元件的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整个电路最好呈长方形.串联并联定义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特征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
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作用控制整个电路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路图实例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四. 电流的测量1、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2、单位:安培,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µA)1A=1000mA1mA=1000µA3、电流的测量:①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符号:○A②选择量程: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 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 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注:试触法:先把电路的一线头和电流表的一接线柱固定,再用电路的另一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的另一接线柱,若指针摆动很小(读数不准),需换小量程,若超出量程(电流表会烧坏),则需换更大的量程。
③、电流表的使用(1):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3):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4):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
④、电流表的读数(1)明确所选量程;(2)明确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3)根据表针向右偏过的格数读出电流值;五.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1、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公式:I=I1=I22、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公式:I=I1+I2第十六章电压电阻一、电压1、电压的作用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注:说电压时,要说“xxx”两端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xxx”的电流。
2、电压用字母U表示。
电压的单位①国际制单位的主单位:伏特( V )② 常用单位:千伏(kV )、毫伏( mV )、微伏(μV )③ 换算关系:1Kv =1000V 1V =1000 mV 1 mV =1000μV④ 记住一些电压值:① 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 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 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符号: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要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进,负接线柱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