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品种桂糖42号的种性及其高产稳产性分析与评价
不同品种甘蔗脱叶性和机收含杂率的测定与比较分析

2020年12月Dec.2020第40卷第12期Vol.40,No.12热带农业科学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AGRICULTURE不同品种甘蔗脱叶性和机收含杂率的测定与比较分析①欧克纬②卢业飞农泽梅庞新华周全光吕平程琴朱鹏锦③(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1)摘要为筛选脱叶性强的甘蔗品种以适应机械化收获需要、降低机械收获的含杂率,以自然脱叶性不同的3种甘蔗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统计成熟期甘蔗的自然脱叶率、测定+8、+9和+10叶位的叶鞘倾角及脱叶力等数值,探究它们与脱叶性强弱及机收含杂率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ROC22’的脱叶性最强,自然脱叶率最好,叶鞘倾角平均值最大,平均脱叶力最小;‘GL05-136’的脱叶性次之,再次为‘GR2’。
这3个品种的脱叶性与机械收获的含杂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脱叶性强的甘蔗品种机械收获时的含杂率较低,反之,脱叶性差的甘蔗品种机械化收获时的含杂率则较高。
关键词甘蔗;脱叶性;机械化收获;含杂率中图分类号S513;S566.1文献标识码ADOI :10.12008/j.issn.1009-2196.2020.12.016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Determination of Defoliation and Impurity Rate ofDifferent Varieties of SugarcaneOU KeweiLU YefeiNONG Zemei PANG Xinhua ZHOU QuanguangL üPingCHENG Qin ZHU Pengjin(Guangxi Subtropica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Nanning,Guangxi 530000,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select sugarcane varieties with easy self-defoliation for mechanized harvesting and reduce the impurity rate of mechanized harvesting 3sugarcane varieties,GL05-136,GR2and ROC22,with different self-defoliation capacities were planted and mechanically harvested.The natural self-defoliation rate of mature sugarcane was counted,and the sheath angle and defoliation force ruptured from the stem at the basal 8th,9th and 10th leaves were calculated to determin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efoliation and mechanized harvesting.The result showed that ‘ROC22’has the best self-defoliation,the highest natural self-defoliation rate,the biggest average sheath angle and the minimum average defoliation force,followed by ‘GL05-136’and ‘GR2’.These 3varieties of sugarcane showed similar change in relation between defoliation and impurity rate of the mechanized harvesting.The sugarcane variety with strong self-defoliation had lower impurity rate of mechanized harvesting,while the weak self-defoliation sugarcane variety had.the higher impurity rate of mechanized harvesting.Keywords sugarcane ;defoliation ;mechanized harvesting ;impurity rate甘蔗是重要的糖料作物,是食糖的主要来源。
甘蔗新品种桂糖42号在百色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甘蔗新品种桂糖42号在百色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作者:韦保特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12期摘要介绍新品种桂糖42号(桂糖04-1001)在百色市的种植表现,总结提出该品种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包括整地、选种、施基肥、种植、田间管理、剥叶、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种植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甘蔗;桂糖42号;种植表现;栽培技术;广西百色中图分类号 S56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2-0101-01百色市属于亚热带气候,芒果、蔬菜、水稻、甘蔗等是当地种植经济作物四大主导产业。
近年来,甘蔗种植面积为8.41万hm2,并且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原因是甘蔗价格连续2年下滑,用工成本增加,蔗农种植无利润,严重影响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加上多年种植ROC22号的种性也明显退化,抗寒抗旱能力差,病虫害增多,宿根蔗性差,导致甘蔗单产不断下降。
为了提高甘蔗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这几年来品种不断更新,但效果不很理想。
为了引进既适合本地气候条件,又能达到高产高糖的优质甘蔗新品种,提高蔗农收入。
百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14年从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引进桂糖42号(桂糖04-1001)进行试验示范,并获得明显成效。
2015年该品种被列入广西甘蔗“双高”种植品种之一,种植面积继续扩大。
经过2年的田间试验和示范结果,对桂糖42号甘蔗及配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进行探讨和总结,旨在进一步发挥该品种的增产增糖潜力,提高糖料甘蔗产量和品质,增加种植效益,实现蔗农增收和财政增长,推动高产、高糖、高效“三高”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
1 品种来源桂糖42号(桂糖04-1001)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培育的甘蔗新品种,以ROC22号为母本,桂糖92-66为父本进行杂交育种,采用“五圃制” 选育程序。
2013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2014年入选广西甘蔗良种繁育体系十大主推品种目录。
2 种植表现2.1 产量和含糖量情况2015年种植9个品种参试,分别是桂糖42号(桂糖04-1001)、福农41号、桂糖32号(桂糖02-208)、柳城05-136、粤糖60号(粤甘26)、粤甘42号、桂糖07-25、桂糖07-108、桂糖31号(桂糖02-281),对照品种ROC22号。
甘蔗高产高糖高效栽培生产实践及效益分析

甘蔗高产高糖高效栽培生产实践及效益分析甘蔗是重要的高产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甘蔗种植的高产、高糖、高效是农业技术改良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途径。
1. 种植技术甘蔗的生长温度适宜在20℃~30℃之间,干旱稀少的地区可在旱季种植,但轻微的降雨和通风都是使其生长繁茂的必要条件。
在种植前应根据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建议选择当地广泛推广的耐旱、耐病虫害、高产且高糖的优良品种。
种植过程中,应把握好翻耕和肥料施用的时机,翻耕应在减轻土壤含水率的情况下进行,而进行肥料施用时则应选择适合作物生长要求的熟化肥。
2. 病虫害防治甘蔗的病虫害防治是影响甘蔗生产的重要环节。
针对甘蔗常见的病害如霜霉病、赤霉病、白粉病等,应在种植前进行病害防治,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如进行田间清洁、浸泡药浴和喷洒杀虫剂等。
3. 土壤管理土壤是作物生长的基础,做好土壤管理对于提高甘蔗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应采取合适的水肥管理措施,严格控制肥料和水分的施用量,保证土壤中营养成分的平衡。
在土壤管理过程中,还应注意加强土壤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以改善土壤质量和促进植株生长。
通过合理放置菌群,可增强土壤生态系统,提高土壤肥力和甘蔗产量。
4. 品质控制和加工甘蔗生产质量的控制和加工技术也是决定甘蔗增值的重要因素。
通过提高甘蔗糖度和减少糖蜜的水分,可以提高糖类产品的品质和降低成本。
此外,加工甘蔗采取高端的现代化方法,大幅提高产品质量保障。
目前,国内外企业都积极地策划各种形式的精细化甘蔗加工方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社会意义。
5. 效益分析高产高糖高效的甘蔗种植生产,不仅可以提高作物生产系统的效率,使得甘蔗产量和品质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产业链的各环节将得到有序补充,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调查发现,实行高产高糖高效甘蔗种植之后,甘蔗产量增长了30%以上,同时由于产品品质的提高,甘蔗的销售价格也得到了较大提升。
据统计,种植1亩高产高糖高效的甘蔗,农民每年可增收1500元左右。
4个桂糖系列甘蔗品种在田林蔗区引进比较试验

0引言百色市是广西的主要蔗区之一,具有良好的甘蔗种植自然条件。
右江河谷盆地与海南岛、西双版纳并列全国三大优势亚热带区域,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甘蔗种植,也是广西甘蔗糖分含量最高的地区之一[1]。
蔗糖业是百色市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2015年种植规模最大,种植面积达10.26万hm 2,之后由于受产业结构调整及市场因素影响,种植面积及产量有所下滑,但在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方面依然发挥积极作用。
脱贫攻坚期间,百色市田林县将糖料蔗列为县级“5+2”特色产业之一,出台相应政策加以扶持,积极发动群众特别是贫困户扩大种植,在全市种植规模严重下滑的背景下,田林蔗区种植面积却从2015年的0.93万hm 2增至目前的1.2万hm 2左右,在农民增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贫困户脱贫摘帽的关键产业之一。
然而,近年来由于良种更新滞后,单产提高受限,加上日益增长的农资价格影响,甘蔗种植效益低下,田林蔗区的蔗农种蔗积极性备受打击。
基于上述背景,本试验选择当地4个有推广潜力的甘蔗品种进行比较种植,分析在相同土壤、气候和栽培条件及管理技术下不同甘蔗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为下一步甘蔗良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广西百色市田林县潞城瑶族乡红旗村红旗屯,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为黄红壤,pH 偏碱性,土壤肥力中上。
1.2试验材料结合当地甘蔗生产实际,选择桂糖32号、桂糖42号、桂糖46号、桂糖55号和新台糖22号共5个品种进行对比种植试验,其中新台糖22号为对照(CK )。
1.3试验方法1.3.1试验设计和管理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设3个重复,3行区,行长5.0m ,行距1.2m ,每个小区面积18m 2。
于2020年2月收稿日期:2023-09-01第一作者:黄大勇(1986-),男,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 :****************4个桂糖系列甘蔗品种在田林蔗区引进比较试验黄大勇1,王木林2(1.百色市农牧渔技术推广中心,广西百色533000;2.百色市芒果研究中心,广西百色533000)摘要:为了解百色市田林县甘蔗品种引进适应情况,推动当地甘蔗产业稳定健康发展,选择桂糖32号、桂糖42号、桂糖46号和桂糖55号4个有推广潜力的甘蔗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种植,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测定出苗率、分蘖率、宿根发株率、有效茎数、株高、茎径、单茎重及蔗糖分等指标。
高产高糖抗倒伏甘蔗新品种桂糖42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Br e e di ng o f ne w hi g h- y i e l d,h i g h- s ug a r a nd l 0 d g i n g —r e s i s t a nt
s u g a r c a n e v a r i e t y Gu i t a n g 4 2 a n d i t s h i g h - y i e l d c u l t i v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D O I : 1 0 . 3 9 6 9  ̄: i s s n . 2 0 9 5 - 1 1 9 1 . 2 0 1 5 . 0 8 . 1 3 6 1
高产高糖抗倒伏甘蔗新品种桂糖4 2 号 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王伦 旺, ,廖 江雄, ,谭 芳 ,唐仕云 ,黄家雍 ,李 翔 ,杨荣仲‘ , 李杨瑞 , 一 ,黄 海荣‘ ,经 艳 ,邓 宇驰
J I NG Ya n , DE NG Yu — c h i
( 1 S u g a r c a n e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G u a n g x i A c a d e m 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G u a n g x i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S u g a r c a n e
G u a n g x i Ac a d e my o f A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N a n n i n g 5 3 0 0 0 7 , C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 O b j e c t i v e 】 e n e w s u g a r c a n e v a r i e t y w a s b r e d , w h i c h h a d h i g h - y i e l d , h i g h - s u g a r , l o d g i n g — r e s i s t a n t a n d
甘蔗高产高糖高效栽培生产实践及效益分析

甘蔗高产高糖高效栽培生产实践及效益分析甘蔗是一种经济作物,具有高产、高糖和高效的特点。
采用科学的栽培管理和生产技术,可以达到甘蔗的高产高糖目标,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甘蔗的高产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第一是选用优质育种材料,通过选育高产高糖品种,提高甘蔗的产量和糖分含量。
第二是合理施肥,根据甘蔗的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情况,科学施肥,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甘蔗的生长和发育。
第三是合理密植,根据品种和生长状况,确定适宜的栽培密度,增加单位面积的甘蔗植株数量,从而增加产量。
第四是加强病虫害防治,定期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减少病虫害对甘蔗生长的影响。
甘蔗的高糖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首先是栽培管理,合理控制甘蔗的生长周期和生长速度,避免长时间处于生长阶段,减少光合作用的消耗,提高糖分积累。
其次是水分管理,科学浇水,避免土壤干旱和过湿,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有利于甘蔗糖分的积累。
第三是合理叶片修剪,适时修剪去老化和病虫害叶片,保持植株的健康和营养平衡,促进糖分的积累。
第四是采用生长调控剂,通过合理地使用生长调节剂,调节植株的生长和发育,促进糖分的积累。
甘蔗的高效主要是通过科学管理和生产技术来实现。
首先是科学制定栽培管理方案,根据甘蔗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确保甘蔗的良好生长。
其次是加强甘蔗的田间管理,定期进行田间巡视和病虫害的监测,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治病虫害,保证甘蔗的健康生长。
第三是采用现代化的机械化生产技术,如甘蔗机械化种植、采摘和运输,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甘蔗的生产效益。
甘蔗的高产高糖高效栽培生产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甘蔗具有很高的市场需求,其糖分被广泛用于食品工业和制糖工业,市场前景广阔。
甘蔗的高产高糖可以提高产量和糖分含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收入。
科学管理和生产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益。
甘蔗生产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甘蔗加工业和物流运输业等,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广西南宁蔗区2021年甘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已勘误版

广西南宁蔗区2021年甘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已勘误版甘蔗是广西的主要经济作物,蔗糖业是广西的传统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南宁市是广西的甘蔗主产区之一。
为全面地了解南宁蔗区2021年的甘蔗生产情况,预测和评估蔗区整体形势,广西壮族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公室组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广西气象科学研究所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成立调查组,对该蔗区的甘蔗苗情、品种结构、种植面积及植期等进行了调研。
1 调查时间、地点与方法调查于2021年6月7日~10日进行。
调查地点包括南宁市的武鸣、横州、宾阳3个甘蔗主产县(市、区)。
共调查了51个样本区,其中新植蔗17个,宿根蔗34个,见表1。
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面上调查包括听取各有关市(县)糖业局、农业农村局、科技局等关于2021年甘蔗整体生产形势、品种结构、田间管理、甘蔗生长情况及夏(秋)植蔗种植计划等情况的介绍,现场与蔗农交谈了解其甘蔗生产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数据收集包括统计各蔗区甘蔗种植面积、不同品种种植面积、不同品种的生长情况等。
实地调查内容包括各蔗区甘蔗每公顷苗数、株高、黑穗病株率、螟害率等指标。
本文中种植面积、品种结构等统计数据由各相关市、县糖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提供。
2 结果与分析据初步统计,南宁市蔗区2021年甘蔗种植总面积11.23万公顷,其中新植4.65万公顷,宿根6.58万公顷,总面积比去年减少0.69万公顷,减幅5.81%,见表2。
在调查的三个蔗区中,武鸣区(1.60万公顷)、横州市(1.62万公顷)的种植面积比上一年分别减少0.16、0.09万公顷,减幅分别为9.25%、5.15%;宾阳县(1.82万公顷)则略有增加,增幅为3.02%。
南宁市其他减幅较大的蔗区为西乡塘区、隆安县、良庆区,分别减少0.18万公顷、0.14万公顷、0.13万公顷,减幅分别为24.46%、20.08%、7.35%。
这与甘蔗生产成本高有较大关系。
南宁蔗区土地租金成本逐年上涨,目前已高于15000元/hm2,加上农资、人工等其他费用,每公顷生产成本已超过39000元,如甘蔗产量未能达到较高水平,则种蔗收益很低。
4个甘蔗新品种(系)在柳城蔗区新植的表现

热带农业科技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Technology 2023,46(4):71-73,784个甘蔗新品种(系)在柳城蔗区新植的表现廖晨红1,黄有总2,荣英章1,乔岗3,韦小强1*(1.柳城县甘蔗研究中心,广西柳城545200;2.广西大学新农院/蔗糖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南宁530004;3.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甘蔗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4)摘要摘要::以桂糖42号为对照品种,在柳城蔗区对柳城县甘蔗研究中心选育的柳城1257、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选育的桂糖13334、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选育的中糖1501和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选育的粤甘59号等4个新品种(系)进行新植比较试验。
通过综合比较出苗率、分蘖率等农艺性状以及产量和品质性状认为:柳城1257的出苗率最高,产量和糖分综合表现好,可作为高产高糖的品种推广;粤甘59号的产量和含糖量超过对照,也可以推广种植;其余品种可根据需要和品种特性因地制宜推广。
关键词关键词::甘蔗;新品种;品比试验中图分类号:S56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50X (2023)04-0071-03The Performance of Four New Sugarcane Varieties (Lines )Newly Planted in LiuchengLIAO Chenhong 1,HUANG Youzong 2,QIAO Gang 3,WEI Xiaoqiang 1*1.Liucheng Sugarcane Research Center,Liucheng 545200,China;2.Institute for New Rural Development,Guangxi University/Province and Ministry Co-sponsore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Canesugar Industry,Nanning 530004,China;3.College of Agriculture,Guangxi University /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Sugarcane Biology,Nanning 530004,China Abstract:Take variety Guitang 42as control,comparativ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Liucheng county of Guangxi prov-ince.The tested varieties were Liucheng1257,Guitang 13334,Zhongtang 1501and Yuegan 59which bred from different in-stitutes.Judging from the agronomic traits such as emergence rate,tillering rate,yield and quality,variety Liucheng 1257has the highest emergence rate with high sucrose content and yield.It is recommended to be planted widely.Next is the Yuegan 59,the other varieties can be popularized according to the local conditions and varietal traits.words Key words::sugarcane;new varieties;variety comparative test————————————收稿日期:2023-04-27作者简介:廖晨红(1996-),女,农业经济师,主要从事甘蔗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蔗品种桂糖42号的种性及其高产稳产性分析与评价作者:邓宇驰王伦旺王泽平黄海荣贤武来源:《南方农业学报》2018年第01期摘要:【目的】对甘蔗品种桂糖42号的种性及其高产稳产性进行分析与评价,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以可代表广西蔗区70%土壤类型的金光农场为试验地点,选择高、中、低3种不同土壤类型的地块,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对照,连续进行桂糖42号4年新植3年宿根共30点次的生产性试验;试验期间调查其主要农艺性状、抗性及产量表现,并采用高稳系数与变异系数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其高产稳产性。
【结果】桂糖42号新植蔗的萌芽率和茎径与ROC22接近,分蘖率、单位面积苗数和有效茎数高于ROC22,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下同),株高则显著低于ROC22(P关键词:甘蔗;桂糖42号;种性;高产稳产性;金光农场0引言【研究意义】甘蔗品种是蔗糖生产的核心,新品种的创制更是蔗糖业稳定发展的前提(陈如凯,2013)。
新品种的推广与种植区域、植期及年份等因素相关(刘晓燕等,2016a),大面积推广前首先要进行生产l生试验以考察其种性、高产稳产性和适应性。
桂糖42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母本、桂糖92-6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育种途径于2013年育成的优良品种,在2011-2012年2年新植1年宿根的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中表现出植株高大、中大茎、易脱叶、出苗较好、分蘖力中等、成茎率高,中抗黑穗病、高抗花叶病和梢腐病,抗旱性强及宿根性好等特性,平均蔗茎产量101.7 t/ha、蔗糖产量15.03t/ha、蔗糖分14.46%,分别比对照增加9.26%、14.45%和0.66%(王伦旺等,2015)。
但是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一般仅进行2年新植1年宿根试验,与实际生产中采用的1年新植2年及以上宿根的种植模式存在较大出入。
因此,为进一步对桂糖42号的种性及其高产稳产性进行评价,本课题组以可代表广西蔗区70%土壤类型的金光农场为试验地点,分别选择肥力不同的地块开展桂糖42号的生产性试验,连续进行4年新植和3年宿根的多年、多点共30点次试验,以期更准确地评价桂糖42号的种性、宿根性、适应性和产量表现。
【前人研究进展】多年来,各蔗区引进甘蔗新品种时一般采用观察新植及第1年宿根表现来评价该品种在当地的种性,如谢金兰等(2010)以ROC22为对照,对引进的13个甘蔗新品种进行1年新植1年宿根大田试验,筛选出粤糖96/86等4个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及福农15号等4个蔗糖分含量较高的品种;王伦旺等(2012)对桂糖32号在广西金光农场的种性表现进行2年新植2年宿根试验观察,发现该品种表现高产、高糖,宿根性强,抗病虫性、抗旱能力和抗机械碾压能力优于对照种ROC22;李恒锐等(2014)在广西龙州县对11个引进甘蔗品种进行两年对比试验,认为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的仍是当家品种ROC22,其次表现较好的桂糖02/901和桂辐98/296可在本地不同水、肥条件的地块推广种植。
但以1~2年的试验结果来评价甘蔗品种的性能存在一定局限性,要全面、科学地评价甘蔗品种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应尽可能收集多年多点数据(刘帆等,2016;刘晓燕等,2016b),同时也应采用不同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谭芳等(2013)利用高稳系数法对甘蔗新品种桂糖31号的丰产性及稳产性进行分析,发现高稳系数法可将品种的高产、稳产性能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其评价结果与甘蔗育种目标一致,符合生产实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但王兵伟等(2009)和刘帆等(2016)分别对玉米品种和大麦新品系的丰产性和稳定性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变异系数法和高稳系数法等不同分析方法的对比,认为高稳系数法侧重于反映品种的丰产性,在产量试验中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实用性较强,但其表现的高产可掩盖稳定性劣势;变异系数法侧重于揭示产量的稳定性信息,结合平均产量的变异系数法计算简便、直观易懂,但其可靠性较难保证。
因此,结合不同的分析方法才可较准确地进行品种的综合评价。
【本研究切入点】目前,有关桂糖42号在赤红壤和砖红壤旱地蔗区连续多年新植和宿根的丰产性、稳产性和种性表现研究尚未见报道。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观察桂糖42号在广西典型蔗区金光农场多年、多点新植和宿根生产性试验中的表现,利用高稳系数与变异系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其产量稳定性进行分析和验证,旨在更全面、科学地评价桂糖42号的种性及稳产性,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参试材料参试品种为桂糖42号,由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育成,对照为广西甘蔗主栽品种ROC22。
1.2试验方法1.2.1试验设计试验于2013~2016年在可代表广西蔗区70%土壤类型的广西农垦国有金光农场进行。
分别选择高、中、低3种不同土壤类型的地块进行新植试验,之后每年均留宿根进行观察试验,共连续开展30点次试验。
其中新植试验4年,每年3个点,共12点次;宿根试验3年,共18点次。
第1年宿根试验每年在3个点进行,3年共试验9次;第2年宿根试验分别在2015和2016年进行,每年3个点共试验6次;第3年宿根试验于2016年进行,3个点共试验3次。
每块地面积0.33~0.40 ha,每品种设3个重复,下种量为114.0千芽/ha,行距1.2 m,行长18.5 m,每小区10行,小区面积222㎡,田间种植时间、种植方法、砍收和宿根管理等均按当地大田生产管理要求进行。
1.2.2性状调查与计算方法参照《广西甘蔗栽培》编写组(1991)的方法调查和计算新植蔗的萌芽率、宿根蔗的发株率、分蘖率、单位面积蔗苗数、株高、茎径、有效茎数和枯心率,每年11月~翌年2月的每月中旬测定蔗糖分;收获时测定每个小区的实际蔗茎产量,换算成每公顷蔗茎产量;蔗糖产量=11月~翌年2月的平均蔗糖分×蔗茎产量。
每年6~8月调查每小区中间2行甘蔗的黑穗病和梢腐病发病情况,记录每次调查的株数和发病株数,分别计算甘蔗黑穗病和梢腐病的发病率,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x100。
在砍收甘蔗时调查每小区中间行20株甘蔗的螟害株数和螟害节数,并分别计算螟害株率和螟害节率,螟害株率(%)=螟害株数/调查總株数x100,螟害节率(%)=螟害节数/调查总节数x100。
每年秋季早期结束前调查蔗株的青叶数,调查每小区中间行20株甘蔗的青叶总片数,取每株甘蔗的平均青叶数作为衡量甘蔗抗旱能力的指标;在大风伴随降雨过后进行甘蔗抗风抗倒能力调查,观察和调查每小区中间行20株甘蔗蔗茎与地面的角度,取每株蔗茎的角度平均值,据此判断抗风抗倒伏能力的强弱,角度越大,说明抗倒伏能力越强。
1.3统计分析1.3.1高稳系数法计算公式为:HSC(%)=(X-S)/1.1XcKx100。
式中,HSC为参试品种的高稳系数,X为参试品种多点平均值,S为产(质)量变异标准差,X ck为对照品种多点平均值。
HSC越大则认为高产稳产性越好。
1.3.2变异系数法计算公式为:CV(%)=S/Xx100,式中,CV为参试品种的变异系数,X 和S分别为参试品种多点平均值和标准差。
CV越小,说明越稳定,变异程度越小,若兼具较高的产量,则为高产稳产性较好的品种。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7和SPSS 23.0进行处理及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2.1桂糖42号的农艺性状表现由表1可看出,桂糖42号新植蔗的萌芽率和茎径与对照ROC22接近,分蘖率、单位面积苗数和有效茎数高于ROC22,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下同);第1年宿根蔗的发株率显著高于ROC22(P2.2桂糖42号的抗性表现由表2可看出,桂糖42号的苗期螟害枯心率与收获期的螟害株率、螟害节率与ROC22相比均无显著差异。
说明其抗螟虫能力与ROC22相当。
抗病性方面,桂糖42号的黑穗病发病率新植蔗高于ROC22,1~3年宿根蔗低于ROC22,但差异均不显著;综合4新3宿平均表现,桂糖42号显著低于ROC22,说明其抗黑穗病能力强于对照。
从梢腐病发病率来看,桂糖42号与ROC22无显著差异,说明桂糖42号抗梢腐病能力与ROC22相当,达到高抗水平。
抗倒伏方面,桂糖42号表现出较强的抗风抗倒性。
调查结果显示,大风伴随降雨过后,不论新植还是宿根,桂糖42号蔗茎与地面形成的角度均大于ROC22。
说明其倒伏程度较ROC22轻。
从早期青叶数来看,桂糖42号与ROC22差异不显著,但不论新植还是宿根,桂糖42号的平均青叶数均比ROC22多。
2016年5-6月和8月金光农场遭遇了连续长时间无有效降雨的严重干旱,桂糖42号干旱期的新植宿根平均青叶数为5.59片,比ROC22的4.70片多,长势也更好些,说明桂糖42号抗旱性要优于ROC22。
2.3桂糖42号的蔗糖分表现从图1可知,桂糖42号新植蔗的平均蔗糖分为14.95%,宿根蔗的平均蔗糖分为15.27%~15.36%,均高于ROC22,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2.4桂糖42号的产量表现及稳产性分析从表3可知,桂糖42号新植蔗的蔗茎产量与ROC22相比无显著差异;1~3年宿根蔗的蔗茎产量比ROC22极显著增加28.86%~62.93%,且随着宿根年限的延长,增产幅度整体上呈升高趋势,4新3宿的平均表现较ROC22增产18.38%,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
由于桂糖42号的蔗糖分与ROC22相当,其蔗糖产量表现与蔗茎产量规律基本一致,其中1~3年宿根蔗蔗糖产量比ROC22极显著增产28.98%~63.03%,4新3宿平均表现较ROC22极显著增产18.86%。
总体来看,桂糖42号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特别是在宿根蔗方面明显优于ROC22。
桂糖42号新植蔗蔗茎产量、蔗糖产量的高稳系数均比ROC22略小,对应的变异系数均比ROC22大,说明其新植蔗的产量稳定性较ROC22略差;宿根蔗和4新3宿平均蔗茎产量、蔗糖产量的高稳系数均远高于ROC22,且对应的变异系数小于ROC22(除第3年宿根蔗蔗茎产量的变异系数比ROC22大外),说明其宿根蔗和4新3宿平均产量的稳定性高,具有较优良的稳产性,较ROC22有明显优势。
3讨论我国甘蔗产业一直存在单产低、抗风险弱的问题,由于近年来人工费用上涨、劳动力短缺,以致蔗农收益减少(马改艳和徐学荣,2013),同时受柑橘、香蕉、芒果等农作物冲击,蔗区面积也逐年缩小(邓宇驰等,2016)。
因此,生产实际中对甘蔗新品种的综合性状提出更高要求。
甘蔗宿根性一直是育种家较注重的农艺性状,因为宿根蔗可节约蔗种、降低种植成本,从而提高收益(覃伟等,2014;刘晓燕等,2016b)。
本研究通过多年多点试验观察桂糖42号的种性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该品种植株高大直立、中大茎、脱叶性好,抗病虫害能力和抗倒伏性强,且至少可留3年宿根,其第1~3年宿根的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均极显著高于ROC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