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原名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考评历史

合集下载

河南省推荐2019届高三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河南省推荐2019届高三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河南省推荐2019届高三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汉武帝实施严密的编户制度,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载人户籍。

这一做法主要目的是A. 促进经济恢复B. 增加国家税收C. 打击土地兼并D. 确保制度延续2. 汉代的经和传已经互相矛盾,经学学者追求用支离破碎的僻义去逃避别人的诘难,而牵强附会,巧为立说;解说五个字的文章,即达到二三万言。

材料说明当时A. 经学学者的研究能力加强B. 儒学逐渐与社会现实结合C. 儒学研究陷入零散与烦琐D. 经学因晦涩受到佛道冲击3. 以下是某艺术节上展出的几幅日本、韩国友人的书法作品。

这些作品能够体现中国书法A. 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B. 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C. 在书写上已经规范化D.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4. 朱熹曾指出:“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

循天理,则不求利(利益)而自无不利;循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已随之。

”在这里朱熹主张A. 天理与人欲不可兼得B. 仁义与天理是后天养成的C. 天理与义利相辅相成D. 一切私利是社会混乱根源5. 清朝的密折制度规定,皇帝特许的官员可以将相关政务、人事等方面的第一手情况“密折奏事”,由专人送达御前,并由皇帝亲自批答。

这一制度的推行A. 确保了官员呈递奏折的权利B. 利于皇帝严密掌控行政体系C. 消除了臣下与君主间的隔阂D. 建立起近代文秘制度的雏形6. 下表反映了广西地区A. 人地矛盾趋向尖锐B. 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C. 人口土地同步增长D. 民众生活深受战争影响7. 有学者指出,近百年的中西文明碰撞,是西方多元竞争性文明与中国大一统的“安分敬制”性文明之间的碰撞;中国近代的挫折与失败,与这种以安分为内核的文明共同体缺乏演进与适应能力有关。

这主要说明A. 传统文明在近代演进中得以充实B. 两种文明在碰撞中实现双向发展C. 西方文明全面超越中国传统文明D. 中西方文明结构影响了社会走向8. 下图是一张股票,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新式火柴业是民族资本家投资的首选B.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营企业有所发展C. 近代工业布局不均衡格局有较大改变D. “实业救国”与“设厂自救”深得民心9. “中日的淞沪大会战,可以说是规模空前,同时也改变了中日决战的事前安排,以及事后的战争发展方向,是中日战略的轴线。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9-2020学年上期高三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历史参考答案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9-2020学年上期高三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历史参考答案

中原名校2019—2020学年上期期末联考高三文综历史参考答案24.C【解析】根据材料“鲁国”“初税亩”“公田上取一份地租外,在私田上又取一份”可知,当时以土地公有制为主要特征的井田制度并未彻底废除,故选C。

材料无法体现鲁国率先承认土地私有,实际上齐国更早,故A 错误。

材料未说明具体收税额度,无法证明财政收入成倍增长,故B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鲁国称霸,称霸也不符合史实,故D错误。

25.D【解析】由材料中“唐德宗削藩失败后痛下‘罪己诏’……赦免了这些叛乱的藩镇”等可知,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严重下降,故D正确。

材料没有反映君主专制弊端突显,故A错误。

安史之乱发生在755—76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错误。

之前的安史之乱说明中央集权已经受到严重威胁,故C错误。

26.D【解析】由材料可知,朱熹只是借池塘风景表达自己的思想主张,故D项正确,A项错误;“观书”是读书的意思,B项误读材料;材料未体现“克制欲望”,C项可排除。

27.D【解析】材料中并未体现一口通商不利于中国对外经济交往,故A项错误。

材料中未涉及海关管理体制,故B项错误。

由材料可知,一口通商后靠岸的西方商船增多,这是正当的贸易,并不是对中国经济的侵略,排除C项。

由一口通商靠岸商船的数量是四口通商商船数量的16倍可知,对外贸易得到了发展,故D项正确。

28.C【解析】由材料可知,1895年之后进入四川的洋货总值迅速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开放了重庆为通商口岸,故C正确。

由表格可知,进入四川的洋货总值不是每一年都在增加,故A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商品输出,不能体现出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故B错误。

商品输出是主要经济侵略手段的结论与史实不符,故D错误。

29.D【解析】材料“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表明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故A项错误。

中共成立于192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

河南中原名校2019高三下第一次联考-历史

河南中原名校2019高三下第一次联考-历史

河南中原名校2019 高三下第一次联考- 历史历史试卷史命:壁高中史任老:地理命:上蔡一高地理任老:第一卷 ( 选择题 )本卷共 35 个小,每 4 分,共 140 分。

在每出的四个中,只有一哪一切合目要求的。

24、唐人柳冲:“〔隋〕,离地著,尊事之吏,所以乎士无里,无衣冠,人无廉耻,士旅乱而庶人僭矣。

” 一象要反应了A、以科士剥了士族特B、王朝面庶人僭政危机C、士族与庶族社会地位迁D、次序杂乱社会气坏25.“封建之失,其在下;郡之失,其在上。

古之贤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昨之上而分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以内我郡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科条则薄日多于一日,而又之司,之督,以这样,守令不得以伤害其民矣。

不知有司之官,凛冽焉救之不及,以得代幸,而无肯其民一日之利者,民得而不,国得而不弱?” 资料正确的是A、表达了“寓封建于郡之中”的分主B、主将学校作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C、表达了脚踏地的作 D、提出了君臣同等的民主启发思想26、合下表数据判断,以下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中国卷入本主世界市B、中国的易逆差呈大C、民族工促了外的展 D、中国近代日趋衰败27、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代》一中写道:“守祖宗之法经常同民族主,同国之情在一同。

不合理的西被合理的西掩饰着,所以而能成清,成‘公’。

固的人借助于神圣的西而居。

迫使改革者回到老路上去。

⋯⋯去我是二者的同一性。

但从二者的矛盾、争之尖程度来看,光一点是不全面的。

文中“二者的矛盾” 是指中国近代史上的A、洋派与固派的B、新派与固派的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D、克思主与本主的28.1929 年终、英国史学家因比来南京政府就尖指出:“在互相立的政府、党派、的争中,最的那一方并不是因用武力获得了一,而是因予了人民其心里深最想要获得的那些西:”从因比的中可得出的正确信息是A、因比鼎力支持中共的土地革命B、因比南京政府的所作所深感绝望C、因比南京政府的所作所歌功德D、公民政府一中国即是“人民其心里深最想要获得的那些西”29、史学家功秦述小平模式:“ 小平模式是怎样从史演出来的?能用八个字来归纳,那确是‘路径阻碍,反。

河南省六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河南省六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2019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题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只收答题卡。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涂)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上作答,答案无效。

3.本试卷共47题,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监考教师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

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A.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B.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C.有较强道义和责任感D.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25.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记载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A.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B.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D.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26.宋代科举考试不断完善,竞争日趋激烈。

据《哈佛中国史——宋的转型》统计1106年州试录取率为3%,1190年下降为1.3%,到13世纪仅为1%。

这一现象说明()A.考试人数逐年下降B.统治基础日益受到削弱C.精英教育不断强D.社会矛盾必将日趋尖锐27.据学者研究,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如下表所示,全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统计表(单位:年)由此可知清代知县的任期状况()A.不利于地方的长远发展B.确保了地方吏治的清明C.受制于列强的外来压力D.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完善28.“这战争,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的彻底崩溃,进而成为塑造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

【详解】河南省六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

【详解】河南省六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年5月2019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题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只收答题卡。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涂)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上作答,答案无效。

3.本试卷共47题,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监考教师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

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A. 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B. 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C. 有较强道义和责任感D. 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儒家“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和“有为而无求”,说明儒家从社会实际出发,以入世的态度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有为无求则说明有较强的道义和责任感,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信息反映不出诸子百家对天人关系的研究,故A项错误;墨家信鬼神,儒家不信鬼神可见二者思想截然不同,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体现儒家讲人道,并没有提到儒家重民轻天或者民贵君轻的早期民本思想,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以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为切入点,考查先秦儒家思想的特点。

先秦儒家思想主要是孔子和孟子的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宣传有差别的泛爱思想,体现了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道义感。

2019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原创精准模拟试卷(一)历史试题

2019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原创精准模拟试卷(一)历史试题

2019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原创精准模拟试卷(一)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題共24小题,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楚平王去世时,令尹(宰相)子常欲立子西,而子西却认为“王有适,不可乱也”,太子壬最终得以继位。

这反映出当时A. 正统观念仍受重视B. 分封秩序遭到破坏C. 宗法血缘关系淡化D. 天子地位受到冲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先秦的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

根据材料所述:令尹(宰相)子常欲立子西,而子西却认为“王有适,不可乱也”,太子壬最终得以继位,这反映了当时的嫡长子继承制的正统观念仍然受到重视,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王位的继承同分封秩序是否遭到破坏无关,排除B;材料说的是嫡长子的正统观念,表明宗法血缘关系仍受重视,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王位的继承,不是天子地位是否遭到冲击,D项错误。

故选A。

2.唐代中后期,国家决策中心由三省转移至中书门下,政务裁决机制出现了从以奏抄为主到以奏状为主的转变,一般政务多由宰相汇总并以中书门下的名义直接向皇帝申奏,而后以“敕片”的形式批准实施。

2019年高考(20)河南中原名校2019届高三质量考评答案

2019年高考(20)河南中原名校2019届高三质量考评答案

2019年高考(20)河南中原名校2019届高三质量考评答案河南中原名校2018-2019学年高三上期第一次质量考评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考点说明: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能力层级B级。

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因果不当。

将主观可能当作客观事实。

从文中第一段可能被盗录和损毁。

谁是谁非,当事人各执一词及后面论述,不能得出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官司是质量堪忧且存在盗录和损毁母版文物的可能这两个原因。

2.考点说明:考查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能力层级C级。

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挑战大于机遇曲解文意,从原文中间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悖论论述来看,应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不能得出孰大孰小。

3.考点说明:考查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能力层级C级。

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B项逻辑颠倒,不是传统文化让我们在全球化浪潮中扎根并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是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根,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

C项,必将遭遇淘汰说法片面,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悖论,掘墓与复兴、威胁与生机,其实也就是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D项说法绝对化,由文章最后一段可知,传统文化再度获得复兴和繁荣的前提条件很多,不仅包括借助技术力量和改变呈现形态,还包括借助大众流行文化的承载力和传播力,以及使其成为大众文化趣味、艺术审美的一部分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4.考点说明: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能力层级为C。

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结合文本倒数第二段,说将军也对自己过往行为的后悔不正确,将军是对过去的人与物的思念和关爱,并不是后悔,文中你就是再活一次,我还得毙了你可以看出将军没有后悔。

5.考点说明: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和赏析语句的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C、E级。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8-2019学年上期高三第一次质量考评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8-2019学年上期高三第一次质量考评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8-2019学年上期高三第一次质量考评河南省中原名校2018-2019学年上期高三第一次质量考评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近,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了官司。

有人批评其质量堪忧,有人质疑其在数字化过程中,将一些珍贵的原声母带交给日本公司,使这些母版文物有可能被盗录和损毁。

谁是谁非,当事人各执一词。

然而此次事件,使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程得以进入公众视野。

保护音像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集体记忆,通过数字化方式保存我国珍贵的音像档案意义重大,但关键在于其获得永久性保存后,如何才能变成活的文化?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悖论。

第一重悖论,在全球化时代,大众流行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掘墓人。

同时,全球化时代又呼唤传统文化的复兴。

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用全球通用的审美标准席卷全球,鲸吞蚕食各国各地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迅速消弭多样性、异质化的地方性文化。

这种全球趋同化的大众流行文化浪潮,使得很多非西方社会的民族和人,愈益面临失去独特文化身份的危险。

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根,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

第二重悖论,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

为什么从前人们喜欢看戏,现在不喜欢呢?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

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

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

当人们打开智能,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视频时,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看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

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亦然。

但是,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