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逍遥游》知识点

《逍遥游》知识点

【通假字】1.北冥有鱼冥:通“溟”,海。

2.其正色邪无所至极邪邪:通“耶”,呢。

3.而后乃今培风培:通“凭”,凭借。

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通“返”。

5.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

6.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

反:通“返”。

7.而御六气之辨辨:通“变”,变化。

8.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9.而宋荣子犹然笑之犹:通“繇”,喜。

10.而征一国而:通“耐”。

特殊句式南冥者,天池也。

—判断句《齐谐》者,志怪者也。

—判断句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判断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状语后置句而莫之夭阏(è)者。

—宾语前置句之二虫又何知。

—宾语前置句奚以知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有冥海者,天池也。

—判断句彼且奚适也。

—宾语前置句翱翔(于)蓬蒿之间。

—省略句3.词类活用。

1.名词用如动词范例讲解: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向南飞)2.使动用法范例讲解:彼于致福者(致:使……到来)3.形容词作名词范例讲解:鲲之大(大:庞大的体形)志怪(怪:怪异之事) 4.古今异义。

海运:海波动荡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野马:游动的雾气果然:饱的样子众人:一般人羊角:旋风怒:奋发不过:不超过现代汉语是转折连词。

5.一词多义。

以①去以六月息者也,凭、乘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用其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副词,表示揣测,相当于“是……还是……”①代词,代第一人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②代词,代第三人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③难道(其真无马邪)④其中(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⑤还是(吾其还也)且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再说①尚且(吾死且不惧,彘酒安足辞)②况且(且尔言过矣)③而且(以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④暂且(县官且顺群臣言)⑤一边……一边……(且战且退)⑥彼且奚适也,将要⑦且适南冥也。

(将要;到、往;海)⑧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将近)乃而后乃今培风,才①是,表判断(臣非知君,知君者乃苏君)②只,仅仅(乃自强步,日三四里)③竟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竟然④你,你的(家祭勿忘告乃翁)⑤与“无”连用,表示推测(无乃尔是过与)⑥于是(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时时则不至,有时①季节(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②隔一段时间,有时候(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③时候,时间(别君去兮何时还)④时运,时机(时不利兮骓不逝)⑤按时(学而时习之)⑥当时,那时(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⑦时常,经常(时与出游猎)知小知不及大知,同智,智慧①知道(朝菌不知晦朔)②知识,见解(孰为汝多知乎)③了解(知我者,鲍子也)④知己(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⑤主持(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修未有知其修者,长①整治,治理(修守战之具)②修建(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③研究、学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④高(邹忌修八尺有余)比行比一乡,联合①等到(比至陈,车六七白乘)②挨着(天涯若比邻)③处处(比比皆是也)④勾结(朋比为奸)⑤认为和……一样(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⑥等同(与天地兮比寿)。

《逍遥游》知识点

《逍遥游》知识点

《逍遥游》知识点一、通假字(1)北冥有鱼(2)小知不及大知(3)汤之问棘也是也(4)此小大之辩也(5)而征一国者(6)御六气之辩二、一次多义(1)志①《齐谐》者,志怪者也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③诗言志④十五而志于学(2)名①神人无功,圣人无名②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③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④兵出无名,事故不成(3)置①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②郑人有且置履者③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4)适①适莽苍者②始适还家门③适得府门君书④向晚意不适⑤处分适兄意(5)恶①彼且恶乎待哉②恶,是何言也(6)为①其名为鲲②以五百岁为春③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⑤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7)其①不知其几千里也②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而①其远而无所至极邪?②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③夫列子御风而行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9)以①去以六月息者也②以五百岁为春③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④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10)焉①置杯焉则胶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③犹且从师而问焉④盘盘焉,囷囷焉⑤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三、词类活用(1)而后乃今将图南.(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4)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5)适莽苍..者,三餐而反(6)《齐谐》者,志怪.者也(7)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8)虽然,犹有未树.也(9)水.击三千里(10)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四、古今异义(1)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2)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古义: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的相反。

(3)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古义:今义:大家,许多人。

(4)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今义:野生动物的一种。

(5)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古义:今义:没有功劳。

(6)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今义:用船舶在海上运输。

(7)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古义:今义:羊的角。

《逍遥游》知识点整理复习

《逍遥游》知识点整理复习

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北冥有鱼(2)小知不及大知(3)此小大之辩也(4)旬有五日而后反(5)而徵一国(6)御六气之辩2.古今异义(1)腹犹果然古义: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2)众人匹之古义:今义:多数人,大家(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今义:转折连词(4)穷发之北古义:今义:头发(5)小年不及大年古义:今义:丰收年;春节3.一词多义(1)辩辩此小大之辩也而御六气之不辩乃而后乃今培风,臣非知君,知君者乃苏君乃自强步,日三四里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家祭勿忘告乃翁无乃尔是过与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2)知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圣人无名(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4.词类活用而后乃今将图南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德合一君彼于致福者而徵一国者二、文言虚词1.之(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2)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3)而莫之夭阏者(5)之二虫又何知(6)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而(1)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2)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4)而控于地而已矣3.则(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2)时则不至(3)则其负大舟也无力4.然(1)奚以知其然也(2)虽然,犹有未树也(3)未数数然也5.以(1)以五百岁为春(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3)奚以知其然也6.且(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2)彼且恶乎待哉(3)且适南冥也7.于(1)彼其于世/彼其于世(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8.其(1)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其名为鹏三、文言句式(1)此小大之辩也(2)《齐谐》者,志怪者也(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4.倒装句(1)而莫之天阏者(2)彼且奚适也(3)奚以知其然也(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5)翱翔蓬蒿之间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5)而徵一国(通"耐",能)(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2.古今异义(1)腹犹果然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2)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3)虽然,犹有未树也。

语文必修5文言文《逍遥游》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5文言文《逍遥游》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5文言文《逍遥游》知识点总结庄子在《逍遥游》这篇文章中抒发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即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超脱世俗寻找心中的精神家园。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语文必修5文言文《逍遥游》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文言文《逍遥游》知识点一、通假字1、北冥有鱼2、小知不及大知3、汤之问棘也是已4、此小大之辩也5、而征一国者6、而御六气之辩二、古今异义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2、虽然,犹有未树也3、三餐而反,腹犹果然4、众人匹之,不亦悲乎5、野马也,尘埃也6、小年不及大年7、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三、词类活用1、而后乃今将图南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4、彼于致福者四、特殊句式1、此小大之辩也2、《齐谐》者,志怪者也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4、翱翔蓬蒿之间5、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6、众人匹之7、而莫之夭阏8、彼且奚适也9、奚以知其然也10、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五、一词多义1、志《齐谐》者,志怪者也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博闻强识2、穷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复前行,欲穷其林振固穷,补不足穷根穷底3、以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以八千岁为春奚以知其然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长太息以掩涕兮晚有儿息5、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隳名城,杀豪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名列前茅语文文言文《逍遥游》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文言文《逍遥游》知识点有哪些

文言文《逍遥游》知识点有哪些

文言文《逍遥游》知识点有哪些庄子《逍遥游》知识点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庄子《逍遥游》原文北冥有鱼①,其名为鲲②。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

南冥者,天池也⑦。

《齐谐》者⑧,志怪者也⑨。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

”野马也(13),尘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

天之苍苍,其(70)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6)?其(70)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逍遥游知识点归纳

逍遥游知识点归纳

《逍遥游》文言文知识归纳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怒:奋发。

2.抟:环旋着往上飞。

扶摇:旋风。

3.夭阏(è):阻塞。

4.奚以……为:表反问,哪里用得着……呢?5.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6.绝:超越。

二、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4.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5.而(nài)征一国者(通“耐”,能力)6.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返”)7.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8.而后乃今培风(通“凭”,凭借,依靠)9.其正色邪(通“耶”,语气词)10.汤之问棘也是已(通“矣”,语气词)11.辩乎荣辱之境(通“辨”,辨明)12.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用于整数和余数之间)三、古今异义1.虽然: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2.果然:古义:很饱的样子。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3.众人: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数人。

4.野马:古义:流动的雾气。

今义:野生之马5.羊角:古义:旋风。

今义:羊的角6.天池:古义: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今义:湖泊的名称(在吉林长白山)7.海运:古义:海波动荡;今义:海洋运输8.小年:古义:短的寿命;今义:指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民间节日9.是:古义:这;今义:作判断词10.控:古义:投,落下;今义:控制11.虫:古义:泛指动物;今义:虫子12.枪:古义:触碰;今义:发射枪弹的武器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水击三千里(水,在水面上)(二)名词作动词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作动,南行)2.不过数仞而下(下,落下,降落)(三)形容词作名词《齐谐》者,志怪者也(形作名,怪异之事物)(四)形容词作动词怒而飞(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五)使动用法1.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合:使……满意;征:使……信任)2.彼于致福者(致,使……到来)五、一词多义1.之:①鹏之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③穷发之北(助词,的)2.息:①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3.其:①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代词,代鹏)②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③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代词,他们)4.以:①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③以八千岁为春(介词,把)④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⑤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介词,因为)六、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齐谐》者,志怪者也。

《逍遥游》知识点归纳整理(含解析)

《逍遥游》知识点归纳整理(含解析)

逍遥游文言知识点一、重点词语1.怒.而飞(怒:鼓起翅膀)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环旋着往上飞)2.置杯焉则胶.(胶:粘,指着地)4.而后乃今培.风(培:凭)5.而莫之夭阏..者(夭阏:阻塞)6.抢.榆枋而止(抢:触、碰)-7.而控.于地而已矣(控:落下)8.穷发.之北(发:草木)9.有鱼焉.(焉:兼词,于之)10.故夫知效.一官(效:胜任)11.未数数然...也(数数然:拼命追求的样子)12.泠然..善也(泠然:轻快的样子)13.彼且恶乎待.哉(待:凭借):二、通假字1.北冥有鱼(“冥”通“溟”,海。

)2.三餐而反(“反”通“返”,返回。

)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

)4.汤之问棘也是已(“已”通“矣”。

)5.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6.故夫知效一官(“知”通“智”,智慧。

)】7.而征一国者(“而”通“能”,才能。

)8.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变化。

)三、古今异义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动。

今义:海上运输。

)2.野马也,尘埃也(古义:游动的雾气。

今义:马的一种。

)3.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古义:很饱的样子。

今义:果真这样。

)4.小年不及大年(古义:寿命短的。

今义:中国传统节日,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旧俗就在这天祭灶;大年:古义:寿命长的。

今义:农历十二月有三十天的年份;春节。

))5.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数人,大家。

)6.蟪蛄不知春秋(古义:四季。

今义:春天和秋天;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

)7.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古义:旋风。

今义:羊头上的犄角。

)8.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即使如此。

今义:连词,表转折。

)9.圣人无名(古义:不立名。

今义:没有名声。

)四、词类活用1.志怪者也(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情。

)#2.水击三千里(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

)3.而后乃今图南(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

)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

庄子《逍遥游》高考常考知识点

庄子《逍遥游》高考常考知识点

庄子《逍遥游》高考常考知识点庄子《逍遥游》考点一、重点词语1.怒:奋发。

2.抟:环旋着往上飞。

扶摇:旋风。

3.夭阏(è):阻塞。

4.奚以……为:表反问,哪里用得着……呢?5.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6.绝:超越。

二、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4.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5.而(nài)征一国者(通“耐”,能力)6.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返”)7.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8.而后乃今培风(通“凭”,凭借,依靠)9.其正色邪(通“耶”,语气词)10.汤之问棘也是已(通“矣”,语气词)11.辩乎荣辱之境(通“辨”,辨明)12.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用于整数和余数之间)三、古今异义1.虽然: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2.果然:古义:很饱的样子。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3.众人: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数人。

4.野马:古义:流动的雾气。

今义:野生之马5.羊角:古义:旋风。

今义:羊的角6.天池:古义: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今义:湖泊的名称(在吉林长白山)7.海运:古义:海波动荡;今义:海洋运输8.小年:古义:短的寿命;今义:指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民间节日9.是:古义:这;今义:作判断词10.控:古义:投,落下;今义:控制11.虫:古义:泛指动物;今义:虫子12.枪:古义:触碰; 今义:发射枪弹的武器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水击三千里(水,在水面上)(二)名词作动词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作动,南行)2.不过数仞而下(下,落下,降落)(三)形容词作名词《齐谐》者,志怪者也(形作名,怪异之事物)(四)形容词作动词怒而飞(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五)使动用法1.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合:使……满意;征:使……信任)2.彼于致福者(致,使……到来)五、一词多义1.之:①鹏之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③穷发之北(助词,的)2.息:①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3.其:①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代词,代鹏)②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③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代词,他们)4.以:①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③以八千岁为春(介词,把)④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⑤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介词,因为)六、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齐谐》者,志怪者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逍遥游》知识点归纳
《逍遥游》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北冥有鱼。

“冥”通“溟”,海。

怒而飞。

“怒”通“努”,鼓起翅膀。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邪”通“耶”,疑问语气词表“呢”。

三餐而反。

“反”通“返”,返回。

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才智。

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分辨。

而御六气之辩故夫知效一官。

“知”通“智”,才智。

而征一国者。

“而”通“能”,能力。

旬有五日而后反。

“有”通“又”;“反”通“返”,返回。

而御六气之辩。

“辩”通“变”,变化。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腹犹果然。

果然,古:很饱的样子;今:副词,表示所说的事实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料相符。

小年不及大年。

年,古:寿命;今:年岁,年纪。

蟪蛄不知春秋。

春秋,古:四季。

今:①指《春秋》,②历史上的一个时代,③春季和秋季,④人的年岁。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海运,古义:海动风起;今义:海上运输。

野马也,尘埃也。

野马,古义:山野的雾气;今义:不是家养的马。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扶摇,古义:旋风;今义:盘旋而上,腾飞。

众人匹之。

众人,古:平常人,普通人;今:很多人。

不过数仞而下。

不过,古:不超过;今:表示转折关系,却。

虽然,犹有未树也。

虽然,古:虽然这样,但是;今: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然后图南。

然后,古:这样才,这样以后;今:表示承接关系。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齐谐》者,志怪者也。

形作名,怪事。

而后乃今将图南名作动,南行。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作动,往南飞去。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形作名,郊野。

不过数仞而下。

名作动,降落。

然后图南。

名作动,南行。

此亦飞之至也。

动作名,最高限度。

德合一君。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满意。

而征一国者。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信任。

虽然,犹有未树也。

名作动,树立。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之:
鹏之徙于南冥也。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二虫又何知。

代词,此或这。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动词,到,去。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它。

其: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代词,它的。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表揣测语气,大概。

以: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介词,凭借。

以八千岁为春。

介词,把。

奚以知其然也。

介词,凭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介词,因为。

息:
去以六月息。

风。

以息相吹。

气息。

贱息舒祺。

子女。

偃旗息鼓。

停止。

苏武气绝,半日复息。

呼吸。

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

名词,名望。

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名词,名义。

名之者谁。

动词,命名。

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动词,说出、说明。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动词,命名。

隳名城,杀豪杰。

形容词,著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形容词,出名。

名列前茅志。

名词,名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名词,志向。

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

动词,记载。

博闻强志。

动词,记住。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动词,做标记。

图:
图穷匕首见。

地图。

乃强起扶杖,执图谐寺后。

图画。

而后乃今将图南。

打算。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谋划、筹划。

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谋取、设法对付。

置:
置杯焉则胶。

放上、安放。

郑人有且置履者。

购置、添置。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放弃、放下。

穷: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

形容词,穷尽。

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形容词,生活困难。

复前行,欲穷其林。

动词,走到尽头。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不得志,仕途不顺。

适:
适莽苍者。

到、往。

始适还家门。

出嫁。

适得府君书。

刚才。

处分适兄意。

依照。

少无适俗韵。

迎合。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享有、享受。

适与羽船会。

恰好、刚好。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判断句。

众人匹(于)之。

省略介词。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介词状语后置句。

南冥者,天池也。

判断句。

《齐谐》者,志怪者也。

判断句。

此小年也。

判断句。

此大年也。

判断句。

此亦飞之至也。

判断句。

此大小之辩也。

判断句。

而莫之夭阏。

即“夭阏之”,宾语前置句。

之二虫又何知。

即“知何”,宾语前置句。

奚以知其然也?即“以奚”,宾语前置句。

彼且奚适也?即“适奚”,宾语前置句。

而彼且奚适也?即“适奚”,宾语前置句。

其自视也。

即“视自”,宾语前置句。

翱翔蓬蒿之间。

省略介词“于”的状语后置句。

定乎内外之分。

状语后置句,“乎”相当于“于”。

辩乎荣辱之境。

状语后置句,“乎”相当于“于”。

六、解释下列句中固定格式的词的意义。

①其正色也?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其……:是…… ,还是……。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哪里用……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