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离子、两性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药物制剂辅料与包装材料----考点指南(一)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在水中低浓度时,定向排列而形成单分子层;随着浓度增加,表面活性剂表面吸附达到饱和,其分子即转入溶液内部,致使表面活性剂分子亲油基团之间相互吸引、缔合形成亲水基团朝外、亲油基团朝内的分子聚集体,称为胶束。
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
到达临界胶束浓度时,分散系统由真溶液变成胶体溶液,增溶作用增强,起泡性能和去污力加大,渗透压、导电度、密度和黏度等突变,出现丁达尔现象等理化性质的变化。
(二)亲水亲油平衡值1. 亲水亲油平衡值的规定 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称为亲水亲油平衡值,简称HLB 值。
HLB 值是个相对值,限定在0~40范围,其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 值范围为0~20,完全由疏水碳氢基团组成的石蜡分子的HLB 值为0,表面活性剂的HLB 值越低亲油性越强,HLB 值越高亲水性越强。
2. 亲水亲油平衡值的计算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 值具有加和性,混合表面活性剂的HLB 值计算如下:BA B B A A W W W HLB W HLB HLB式(2-1) 式中HLB A 、HLB B 分别表示A 、B 两种表面活性剂的HLB 值,W A 、W B 表示A 、B 两种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或混合比例。
但上式不适用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例1:用45﹪司盘60(HLB=4.7)和55﹪吐温60(HLB=14.9)组成的混合表面活性剂的HLB 值?解:HLB=4.7×45%+14.9×55%=10.31。
例2:将吐温80(HLB=15)和司盘80( HLB=4.3) 以2: 1的比例混合,混合后的HLB 值?解:HLB=15×2/(2+1)+4.3×1/(2+1)=11.43。
(三)昙点和克氏点1. 昙点 某些含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溶解度开始随温度上药物制剂辅料与包装材料----考点指南升而加大,到某一温度后其溶解度急剧下降,溶液出现混浊,这种现象称为起昙或起浊,此转变温度称为昙点或浊点。
表面活性剂

关于表面活性剂的学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本学期我们有幸同陈老师一起学习了《表面活性剂化学》,期间我们初步了解了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和作用原理,更重要的是我们认识了到它在生活生产中的特殊作用。
下面,我就表面活性剂在生活中的应用做一下简单的论述,并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如课本前言所述,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被誉为“工业味精”,它是一类重要的精细化学品,早期应用于洗涤、纺织等行业,大家日常所见的洗衣粉、洗涤剂就是此类物质。
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洗涤只是其中很简单的一个应用。
具体讲来,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即使在加入很少量时仍能明显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的物质。
它能改变物系的界面状态,产生增溶、乳化、润湿、起泡和消泡等一系列作用,目前,这些作用已使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精细化工的所有领域。
首先谈谈表面活性剂出现和发展的历史,表面活性剂最先是以洗涤用品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例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肥皂、洗衣粉和洗涤液等等。
那么,到底是谁发明了或者发现了这一洗涤用品呢?按照陈老师在课堂的讲解以及我在相关资料中的搜索结果,得到下面这样一个结论。
早在2500年前,西方人在山上用牛羊祭祀诸神,牛羊的油脂与山上的草木灰混合,其中的高级脂肪酸与钾钙等离子作用生成了简易的肥皂,人们用它洗手,效果惊人,因此,这种方法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洗涤液、洗衣粉等新型洗涤剂陆续被研发出来,大大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可以说是表面活性剂在生活中最早的也是最成功的应用。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去除污垢的任务是由肥皂来承担的。
除此之外,它的作用还不止于此。
在肥皂普及之前,由于周围有许多无法清洁的东西,因此很容易产生出严重的问题。
在约300年前的17世纪,欧洲曾大规模流行过鼠疫和天花等传染病。
于是,当时的法国政府考虑如果推广使用肥皂或铺设下水道,让人们过上清洁的生活,也许会抑制住灾害,多亏了肥皂的功用,因传染病死去的人数一下子降了下来,据说竟然降到了约十分之一。
两性表面活性剂_一_两性表面活性剂概述

在高 于克 拉夫 特 点的 温 度条 件 下使 用 才能 发挥 效 用[ 6] 。表 3 列出一些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克拉夫特 点。
表 3 一些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克拉夫特点
两性表面活性剂
KP
CH 3
C16H33 N Ý CH2COO ß
17
CH 3
O
CH3
C15H31C NHCH2CH 2CH2N Ý CH2CO O ß
子型式, 即阳离子型, 两性离子型和阴离 子型之间转 则显示出另外两种不同的离子变换特征, 例如对羧基
换, 这是含弱碱性 N 原子的两性表面活性剂的显著特 甜菜碱而言:
CH3 R N+ COOHCl-
CH3
CH 3
HCl R N+ CH2CO O- NaOH R N + CH2COO- N a+
CH3
在外界电场, 以阴离子形式存在的两性表面活性 界提供质子来抑制负电荷中心的解离, 使正负电荷中
剂会向阳极迁移, 以阳离子形式存在的两性表面活性 心达到平衡; 反之亦然。除了正、负电荷中心的强度是
剂则将向阴极迁移, 而以内盐形式存在的两性表面活 性剂在外界电场中不会向两极迁移, 此条件下的溶液 的 pH 值就被称作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等电点( pl) 。由
OH
参考文献:
[ 1] 方云.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进展[ A] . 93. 日用 化工学术 研讨会文 集
[ C] . 无锡: 1993.
[ 2] 方云.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和应用[A] . 化工部工业表面活性 剂
信息中心, 工业表面活性剂技术经济文集( 2) [ C ] . 大连: 大连出 版
社, 1996. 96- 106.
CH3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方法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方法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1、按表面活性别在水溶液中能否解离及解离后所带电荷类型分为非离子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两性离子性;2、按表面活性剂在水和油中的溶解性可分为水溶性和油溶性表面活性剂;3、按分子量分类,可将分子量大于104者称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分子量在103~104者称为中分子量表面活性剂及分子量在102~l03者称为低分子量表面活性剂。
在这些分类方法中常用的是按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能否解离及解离后所带电荷类型来分类。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既是具有阴离子亲水性基团的表面活性剂。
它们在整个表面活性剂生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据统计,世界表面活性剂总产量的40%属于这一类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正好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相反。
如图所示,其亲水基一端是阳离子,故常称之为“逆性肥皂”或“阳性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大多呈酸性。
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一般为中性或碱性,与前者正好相反。
这是因为在中和时,各自的酸碱强度不同而造成的。
3、两性表面活性剂广义地说,所谓两性表面活性剂,是指同时具有两种离子性质的表面活性剂。
然而,通常所说的两性表面活性剂,是指由阴离子和阳离子所组成的表面活性剂。
换言之,单就两性表面活性剂结构来讲,在憎水基一端既有阳离子(+)也有阴离子(-),是两者结合在一起的表面活性剂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主要由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两类其中的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加水能呈透明溶液,泡沫多去污力好。
可看成是两性表面活性剂的代表。
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与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最大的差别是前者无论是在酸性、中性或碱性都易溶于水。
即使在等电点也无沉淀,且在任何pH值时均可使用。
4、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不电离,其亲水基主要是由具有一定数量的含氧基团成。
正是这一特点决定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某些方面比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优越。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方法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方法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1、按表面活性别在水溶液中能否解离及解离后所带电荷类型分为非离子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两性离子性;2 、按表面活性剂在水和油中的溶解性可分为水溶性和油溶性表面活性剂;3 、按分子量分类,可将分子量大于104 者称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分子量在103~104 者称为中分子量表面活性剂及分子量在102~l03 者称为低分子量表面活性剂。
在这些分类方法中常用的是按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能否解离及解离后所带电荷类型来分类。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既是具有阴离子亲水性基团的表面活性剂。
它们在整个表面活性剂生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据统计,世界表面活性剂总产量的40% 属于这一类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正好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相反。
如图所示,其亲水基一端是阳离子,故常称之为“逆性肥皂”或“阳性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大多呈酸性。
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一般为中性或碱性,与前者正好相反。
这是因为在中和时,各自的酸碱强度不同而造成的。
3、两性表面活性剂广义地说,所谓两性表面活性剂,是指同时具有两种离子性质的表面活性剂。
然而,通常所说的两性表面活性剂,是指由阴离子和阳离子所组成的表面活性剂。
换言之,单就两性表面活性剂结构来讲,在憎水基一端既有阳离子(+) 也有阴离子(-) ,是两者结合在一起的表面活性剂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主要由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两类其中的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加水能呈透明溶液,泡沫多去污力好。
可看成是两性表面活性剂的代表。
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与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最大的差别是前者无论是在酸性、中性或碱性都易溶于水。
即使在等电点也无沉淀,且在任何pH 值时均可使用。
4、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不电离,其亲水基主要是由具有一定数量的含氧基团成。
正是这一特点决定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某些方面比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优越。
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水溶性表面活性剂油溶性表面活性剂离子型表(与“表面”有关优秀PPT)

C H 3 R N + C H 3 C3 S H4 O
C H 3
第33页,共36页。
C H 3
+ R N
H 3C C l
C H 3
C H 3 R N + C H 3 C l-
C H 3
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防黏剂DT)
H3C
60~80℃
R Br +
N CH3
H3C
加压
CH3
+
-
RN
CH3 Br
CH3
AES泡沫丰实,对水硬度不敏感,有良好的生物降 解性,不刺激皮肤,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良好的复配 性能,是家用洗涤剂中最重要的表面活性剂之一,可广 泛地用来配制香波、餐具洗涤剂、洗衣粉等。
+
R O H nH 2C C2H
O
R O C2H C2H nO H
ClS 3HO R O C2H C2H nOS 3HO NaO RHO C2H C2H nOS 3NO a
脂肪伯胺也可以从脂肪酸,氨,氢直接在催化剂上反应 得到。
+ + RCON O H 3 H H 2
+ RC 2H N H 2 H 2 O
第31页,共36页。
➢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亲水基为季铵阳离子的表面活性剂
R1
R
N+
R2
R3
季铵盐是由叔胺和烷基化试剂反应而成,常见的烷基
化试剂有卤代烷 硫酸二甲酯 环氧乙烷等。
2 2 剂,头发调理剂,化妆品用乳化剂,矿石浮选剂和杀菌剂等。
3
24
第二节 化学结构与性能
二是表面张力降低能达到的最大程度,称为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降低的能力。
大学表面活性剂复习资料(考试用)

大学表面活性剂复习资料(考试用)表面活性剂化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题目第一章表面活性剂的概述1.表面:液体或固体和气体的接触面。
(物质和它产生的蒸汽或者真空接触的面)2. 界面:液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或液体的接触面。
(物质相与相之间的分界面称之为界面)3. 表面张力:指垂直通过液面上任一单位长度、与液面相切的收缩表面的力(N/m)。
4. 表面自由能:指液体增加单位表面上所需做的可逆功,或恒温恒压下增加单位表面积时体系自由能的增值,或单位表面上的分子比体相内部同分子量所具有的自由能过剩值,称为表面自由能(J/m2)。
5. 表面活性:在液体中加入某种物质使液体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叫表面活性。
如肥皂中的脂肪酸钠,洗衣粉中的烷基苯磺酸钠等。
6. 表面活性剂:是指在某液体中加入少量某物质时就能使液体表面张力急剧降低,并且产生一系列应用功能,该物质即为表面活性剂。
第二章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1. 吸附:表面上活性剂这种从水内部迁至表面,在表面富集的过程叫吸附。
2. 低表面能固体:表面活性剂的表面能<100mJ/m2的物质3. 高表面能固体:表面活性剂的表面能>100mJ/m2的物质。
4. 胶束:两亲分子溶解在水中达一定浓度时,其非极性部分会互相吸引,从而使得分子自发形成有序的聚集体,使憎水基向里、亲水基向外,减小了憎水基与水分子的接触,使体系能量下降,这种多分子有序聚集体称为胶束。
(2)反胶束: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溶剂中形成极性头向内,非极性头尾朝外的含有水分子内核的聚集体,称为反胶团。
(3)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随着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急剧地降低,但是当浓度增加到一定值后,表面张力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变化不大,此时表面活性剂从分子或离子分散状态缔合成稳定的胶束,从而引起溶液的高频电导、渗透压、电导率等各种性能发生明显的突变,这个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4)亲水-亲油平衡值(HLB):系表面活性剂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是用来表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强弱的数值。
表面活性剂

可用于静注用乳剂与脂质体的制备。 阴离子部分—磷酸型;阳离子部分—季胺盐类
合成活性剂:阴离子部分主要是羧酸盐,其阳离子部分分为: 氨基酸型——胺盐(RN+H2CH2CH2COO-) 甜菜碱型——季胺盐(RN+(CH3)2CH2COO-) ②性质: 碱性水溶液中呈阴离子性质,起泡性良好、去污力亦强;
物 RC6H5SO3-M+
②分类:脂肪族磺酸化物,如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
(阿洛索-OT)、二己基琥珀酸磺酸钠;烷基芳基磺酸 化物,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常用洗涤剂);胆酸盐, 如牛磺胆酸钠、甘胆酸钠。
③性质:水溶性及耐酸、耐钙、镁盐性比硫酸化物差,
但不易水解。
④应用: 用作胃肠脂肪的乳化剂和单脂肪酸甘油酸的
④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
通式:HO(C2H4O)a-(C3H6O)b-(C2H4O)cH,是各种不同分
子量的聚氧乙烯(亲水基)与聚氧丙烯(亲油基)的 嵌段共聚物,其中a为化合物总量的10~80%,b至少
为15。本品又称泊洛沙姆(poloxamer),商品名普郎尼
克(Pluronic)。
性质:为淡黄色液体或固体,分子量1000~14000,
第六节
一、概述 (1)乳剂的基本组成 (2)乳剂的类型 (3)乳剂的特点 二、乳化剂 三、乳剂的形成理论 四、乳剂的稳定性 五、乳剂的制备 六、乳剂的质量评定
乳剂
一、概
述
定义:乳剂(emulsions),又称乳浊液,系指 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 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非均相分散 体系。 特征:热力学不稳定体系(聚集)和动力学 不稳定体系(沉降或漂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具有良好的抗静电作用 当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吸附吸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定向 吸附膜后,中和了纤维表面的负电荷,减少了因摩擦产生 的自由电子,因而,具有良好的抗静电作用;
③杀菌作用显著
很稀的溶液(1/10000-1/100000)即有杀菌效果,这是 由于细菌被强力吸附后,阻止了细菌的呼吸作用和糖解作用 所致
如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防粘剂DT或 1231),合成如下:
C12H25N(CH3)3 Cl C12H25
3 3
C12H25NH2 + 3 CH3Cl C12H25N(CH3)2 + CH3Cl
. N(CH ) .Cl
代表产品: 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231); 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831);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631)。
4.具有极好的耐硬水性和耐高浓度电解质, 甚至在海水中也可以有效地使用。
5.对植物纤维有益的柔软平滑性和抗静电 性。
6.具有良好的乳化性和分散性。
7.可以吸附在带有负电荷或正电荷的物 质表面上,而不产生憎水薄层,因此 有很好的润湿性和发泡性。 8.具有一定的杀菌性和抑霉性。 9.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
表面活性剂的发展现状
2009年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产量占比仍 为最大,为56%;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占35%;阳离子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合占10%。
(二)、山梨醇及失水山梨醇的脂肪酸酯
1. span 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也称山梨醇酐烷基酯, 商品名为司盘(span)。山梨醇可由葡萄糖 加氢制得,是具有六个羟基的多元醇。由 于分子中没有醛基,所以对热和氧稳定。 与脂肪酸反应不会分解或着色。
失水山梨醇酯不溶于水,很少单 独使用,但与其它水溶性表面活性 剂复配,具有良好的乳化力,尤其 与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 (Tween)复配பைடு நூலகம்为有效。
它是在失水山梨醇的单酯、双酯、 三酯上加成60~100 分子环氧乙烷后得 到的产品,水溶性和分散性较好。这 类产品的商品名为吐温(Twee n)。吐温型产品根据所用脂肪酸的 种类和所接环氧乙烷的数目不同而有 不同的品种。目前在医药、化妆品和 硅油中用作乳化剂。一般认为不宜用 于食品中。
(三)、蔗糖脂肪酸酯 蔗糖脂肪酸酯是糖基脂肪酸酯(简 称糖酯)的一种。糖基脂肪酸酯的糖源 有:葡萄糖、蔗糖、棉籽糖、木糖等。 脂肪酸可为:月桂酸、棕榈酸、硬脂 酸、油酸、蓖麻酸等。糖酯中具有八 个以上羟基的产品(如蔗糖酯),其水溶 性良好,乳化分散性强,生物降解完 全,去污性能优良.对人体无毒、无 刺激性,可供食品及医药用乳化剂。
1.洗涤剂及香波组分:安全性好,毒 性低,对皮肤和眼睛的刺激性小可 用于婴儿用品中。 2.杀菌性:可用于外科手术、医疗器 械等的消毒。
3.纤维柔软剂:可用于天然纤维也可用 于合成纤维,不影响纤维的色光、不易 使之泛黄,不产生污染。 4.缩绒剂:羊毛织成呢后,需要进行缩 绒以使织物在长度和亮度上达到一定程 度的收缩,同时使其增加厚度及保暖性。 还可以作为抗静电剂、金属防锈剂、电 镀助剂等。
氨基酸型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是一种优良的杀菌剂
甜菜碱型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甜菜碱型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是指甜菜碱中的甲 基被长链烷基取代后的产物,即:
式中R为C12~18。这类化合物是由季铵盐 型阳离子部分和羧酸盐型阴离子部分构成的。
特点
在任何PH值下多能溶于水,既使在等 电点下也不会发生沉淀; 不会因温度升高而混浊(非离子表面 活性剂); 水溶液的渗透性好、泡沫性强、去污 力好 分散性好
(三)、脂肪酸聚氧乙烯酯 脂肪酸聚氧乙烯酯中的酯键比起醚键 就显得较不稳定,在热水易水解,在 强酸或强碱中稳定性也差,溶解度也 比醚类为小。但由于脂肪酸来源比较 容易,成本低,工艺简单,具有低泡, 生物降解好等特点,应用较广。
二、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一)、甘油和季戊四醇的脂肪酸脂 脂肪酸的甘油单脂或双脂,亲油性 强,比较难溶于水,主要用作水/油 型乳化剂,可作食品、化妆品的乳化 剂及纤维柔软剂等。季戊四醇脂肪酸 酯同样难溶于水,作为油溶性乳化剂 使用。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原料是具 有活泼氢原子的疏水化合物.如脂肪 醇、脂肪酸、脂肪胺等。 亲水基原料有环氧乙烷,多元醇和氨 基醇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根据 亲水基种类的不同分为聚乙二醇型和 多元醇型。
(一)、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lkyl alcohol polyoxyethylene ether(AEO)是非离 子表面活性剂中的主要品种之一。 在工业及民用方面应用极为广泛。 它具有生物降解性能良好,溶解度 高,耐电解质,能低温洗涤,泡沫 低等特点。
(五)、烷基糖苷 烷基糖苷(简称APG)是糖类化合物和 高级醇的缩合反应产物。其较典型的结 构式为
兼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许多特点,不仅表面 活性高,起泡稳泡力强,去污性能优良,而且 与其他表面活性剂配伍性极好,在浓电解质中 仍能保持活性。 此外,APG对皮肤眼睛刺激很小,口服毒性低, 易生物降解,因而可用作洗涤剂,乳化剂,增 泡剂,分散剂等。 被誊为能满足工业上各种要求、又不存在卫生 环保问题的新一代世界级表面活性剂。
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季铵盐与胺盐的区别:
季铵盐是强碱的盐,无论在酸性还是碱性 溶液中均可溶解,并解离成带正电荷的铵 根离子。 胺盐为弱酸的盐,对pH较为敏感,在碱性 条件下则游离成不溶于水的胺,而失去表 面活性。
长碳链季铵盐 咪唑啉季铵盐
吡啶季铵盐
(R1=C8~C26,R2=C8~C26或CH3,X=X=Cl或Br )
第三章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刘程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几乎所有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都是含氮化合 物,即胺盐和季铵盐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其亲水基带正 电荷。
2.6.1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特点
①不适用于洗涤
一般纤维织物和固体表面均带有负电荷,当使用阳离 子表面活性剂时,它吸附在基质和水的表面上,由于阳离 子表面活性剂与基质间具有强烈的静电引力,亲油基朝向 水相,使基质疏水,因此,不适用于洗涤;
因此应用颇广,可作为洗涤剂、染色助剂、 柔软剂、抗静电剂和杀菌剂等。杀菌力不 及阳离子活性剂,在酸性溶液中对绿脓杆 菌有作用,但对金黄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 则以碱性时的杀菌力较强。目前这一产物 的成本还较高,因此仅用于某些特殊场合.
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
然后再与NaOH作用,生成烷基甜菜 碱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CH3 C12 H25 N + CH 3COOH CH 3
(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醋酸盐)
CH3 + . C 12 H25 N-H CH 3COO CH3
应用: 可在酸性介质中作乳化、分散、润湿剂,也用作矿物 浮选剂、颜料粉末表面憎水剂。 缺点:当溶液pH>7时,胺易从水中游离析出,从而失 去表面活性
④广泛应用于纤维的柔软整理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显著降低纤维表面的摩擦系数,具有
良好的柔软平滑性能;
⑤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能与肥皂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混 用,否则将引起阳离子活性物沉淀而失效。
胺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ammonium cationic surfacants
胺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制备: 有机胺(高级伯胺、仲胺和叔胺)与酸(盐酸、醋酸、 钾酸、氢溴酸、硫酸等)制得。
如烷基二甲基叔胺与氯化苄反应制得。
RN
CH3 CH3
+ ClCH 2-
CH3 + R-N-CH 2CH3
.Cl-
代表产品:
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
国内商品明为1227或洁尔灭,是消毒杀菌剂,也用于聚丙 烯腈染色的缓染剂。若阴离子为溴时则为新洁尔灭,是一种很 强的阳离子杀菌剂。
4、 烷基吡啶盐
由吡啶与C2-C18的卤代烷在130-150℃下反应,蒸出水 及未反应的吡啶,制备得到。
RX + N
e.g
RN
+
.Cl-
十六烷基氯化吡啶、十六烷基溴化吡啶可用作染色助剂和 杀菌剂。十八酰胺甲基氯化吡啶是常用的纤维防水剂。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1.能给出和接收质子,当PH低于等电点 时,多呈阳离子性;当PH高于等电点时, 多呈阴离子性。 2.几乎可以同其他所有类型的表面活性剂 进行复配,且一般都会产生加和增效作用。 3.毒性和刺激性非常小,可用于化妆品及 洗发香波中。
第七章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第一节概述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起始于20世纪 30年代,开始只用作纺织助剂 。60年代由 于织物中合成纤维的比例上升,表面活性剂 要软性化,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能适应这些 变化,因此其产品产量增长迅速。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特点:
1.离子型在水溶液中离解,离解后可能与 其它电离物质反应而沉淀。 非离子型在 水溶液中不会电离, 不受酸、碱影响, 稳定性高; 2.在各种溶剂中均有较好的溶解性; 3.亲水性是通过氧原子与水分子的氢键结 合(不强),温度升高到某值后,出现 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