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2022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课内知识重难点梳理

2022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课内知识重难点梳理

三峡【文学常识】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

著有《水经注》四十卷。

【主旨归纳】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写作特点】(1)抓住特征描写景物。

作者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山的连绵、高峻可见一斑。

写水,那么根据不同季节水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

如写夏水,“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出了江水暴涨、水势浩大的特点;“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水流迅猛、湍急的特点。

(2)动静结合,有张有弛。

从全文看,写山为静,写夏水为动,写春冬景色静中微动,写萧瑟之秋,那么文气转为沉重、凄清、悲凉。

(3)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本文多用四字句,句式整齐,音韵优美,读来朗朗上口。

【内容理解】(1)①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的挺拔险峻,“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②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寥寥几笔,便能将景物的神韵表现出来,如只用“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八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清幽。

③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④文中侧面写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⑤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⑥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⑦文章写三峡的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2)课文描写了三峡的山和水,为什么先写山势,后写水势?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因此写峡必定要从山写起,三峡的景色特征之一即山高岭连,所以从山起笔,符合其特征。

另外,先写山势能揭示水流迅疾的原因(山高,水的落差大;山连,水不外泄;峡窄,断面小,单位面积里水的流量大),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知识梳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点清单一、基础知识梳理原文参考译文段层精解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ɡ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xī)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kònɡ)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舜在历山耕田,后被尧任用,成为尧的继承人。

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后被殷王武丁任用为相。

胶鬲原以贩卖鱼盐为生,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

管仲(名夷吾)被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

孙叔敖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相。

秦穆公用五张公羊皮把百里奚从集市上赎出来,用他为大夫。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不断增加他的才干。

第一段: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

一连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就往往容易灭亡。

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第二段: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提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学常识】《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篇章解释(默写)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篇章解释(默写)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篇章解释(默写)第一篇:弦歌不辍这篇文章讲述了琴师师傅教导学生弹奏琴时,需要掌握的技巧和心态。

文章中涉及到的重要词语有:- 弦歌不辍:指琴声连绵不断,不间断。

- 燃烧:指弹琴时用力、投入地演奏。

- 逍遥自在:指不受琴弦,也不受自己意念的束缚,灵活自如地演奏。

第二篇:观沧海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通过观察大海,感悟到生命短暂的道理。

文章中涉及到的重要词语有:- 沧海:指辽阔的大海。

- 依旧:指尽管现在距离小时已经很长,但事物状态并没有改变。

- 叹息:指因感慨而叹息。

第三篇:游山西村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游历山水自然风光,欣赏乡村人民生活的情景。

文章中涉及到的重要词语有:- 悠然:指悠闲自得、自在。

- 远岫千山皆白雪:指遥远的山岭都被洁白的雪覆盖着。

- 喜闻:指听到好的消息而感到高兴。

第四篇:浪淘沙·北戴河这篇文章主要通过描写居庸关到北戴河的旅程,展示了作者通过游历认识世界的过程。

文章中涉及到的重要词语有:- 寻幽径:指寻找幽静的小路。

- 几度梅花扑鼻香:指几多次看到美丽的梅花,如同散发出香气一般。

- 世外桃源:指没有经历过现代化改革的美好乡村。

第五篇:出塞这篇文章描写了汉武帝出兵北方的情景,展现了古代军事与外交策略的强大。

文章中涉及到的重要词语有:- 狭路:指狭窄的道路。

- 烽火:指战争中点燃的火光。

- 大漠孤烟直:指在广阔的沙漠上升起的孤独烟柱。

第六篇:夜泊牛渚怀古这篇文章通过描写饱经风霜的历史古迹,使作者产生了对古人的怀念之情。

文章中涉及到的重要词语有:- 牛渚:指长江南岸的一个渚。

- 星桥寂灭,石马骈阗:指历史遗存的宏伟景象。

- 扁舟:指小船。

第七篇:咏鹅这篇文章通过描写作者对家养鹅的喜爱之情,使人产生了对生活的美好感受。

文章中涉及到的重要词语有:- 独立:指独自生活、自立自强。

- 眉毛鬓角:指鹅的特点之一是眉毛和鬓角很长。

- 三两下:指鹅的走路方式。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资料考点梳理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资料考点梳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章思想内容1.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论证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是人心向背,而决定人心向背的根本条件为是否施行“仁政”,从而阐明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2.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古今异义(1)三里之城(古义:内城,今义:城市)(2)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古义:国防,今义:国家)(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义:限制,今义:地域)(5)亲戚畔之(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今义:和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3.词类活用(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巩固)(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4.一词多义利:天时不如地利(有利条件)兵革非不坚利(锐利)城:三里之城(内城)城非不高也(城墙)之:三里之城:(的,助词)多助之至(到)天下顺之(代词,指得道者。

)环而攻之而不胜(代指这座城)而:环而攻之而不胜(连词,表转折)委而去之(连词,表顺承)环而攻之而不胜(连词,表修饰)5.其他重点字词(1)环而攻之(包围)。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借)。

(3)多助之至(极点)。

(4)天下之所顺(归顺,服从)。

三、翻译句子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他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知识梳理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记承天寺夜游》考点清单一、基础知识梳理1.古今异义(1)念.无与为乐者古义:__________ 今义:想念;念头;读如吾两人者耳(2)但.少闲人..但:古义:__________ 今义:但是闲人:古义:__________ 今义:没有事情要做的人2.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相与步.于中庭原意为:脚步,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3.一词多义(1)相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盖.以诱敌(《狼》)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石性坚重(《河中石兽》)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追先帝之殊遇(《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其他重点实词起行欣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欣然..(2)念.无与为乐者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怀民亦未寝.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于中庭相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相与..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庭下如积水空明..(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虚词意义及用法(1)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与步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夜无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6.特殊句式辨析(1)念无与为乐者。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言文知识点整理第9课《三峡》【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字词】[字音]阙处(quē)襄陵(xiāng)绝巘(yǎn)属引(zhǔ)沿溯(sù)飞漱(shù)御风(yù)猿鸣(yuán)曦月(xī)素湍(tuān)长啸(xiào)郦道元(lì)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2)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1)自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2)绝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衷转久绝动词,消失[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特殊句式]省略句:(1)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2)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重点问题】(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三峡》1.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重点字词【字音】阙处(q uē)襄陵(x iān g)绝巘(yǎn)属引(z hǔ)沿溯(sù)飞漱(s hù)御风(yù)猿鸣(y uán)曦月(xī)素湍(t uān)长啸(x iào)郦道元(lì)林寒涧(j iàn)肃重岩叠嶂(z hàn g)【通假字】略无阙处。

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2)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1)自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2)绝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衷转久绝动词,消失【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特殊句式】省略句:(1)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2)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4.重点问题(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文言文知识梳理

《富贵不能淫》考点清单一、基础知识梳理原文参考译文段层精解景春曰:“公孙衍(yǎn)、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战争就会停息,天下太平。

” 第一段:景春提出“什么是大丈夫”的论题,并说出自己的观点。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ɡuàn)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行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女儿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准则,是妇女遵循的规则。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使他惑乱,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 第二段:孟子用“妾妇之道”类比,深刻而尖锐地讽刺了公孙衍和张仪的本质,反驳了景春的观点,接着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文章主旨】探讨“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最后提出大丈夫的三大标准:第一,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第二,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违背自己的原则;第三,富贵、贫贱和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惑乱、动摇和屈服。

【人物形象】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主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三峡》1.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重点字词【字音】阙处(q uē)襄陵(x iān g)绝巘(yǎn)属引(z hǔ)沿溯(sù)飞漱(s hù)御风(yù)猿鸣(y uán)曦月(xī)素湍(t uān)长啸(x iào)郦道元(lì)林寒涧(j iàn)肃重岩叠嶂(z hàn g)【通假字】略无阙处。

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2)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1)自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2)绝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衷转久绝动词,消失【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特殊句式】省略句:(1)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2)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4.重点问题(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2)结尾引用了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探究1:本文融情于景,最后以凄凉的渔歌作结,是为了表现山水虽佳,但世上犹有劳苦和贫穷的人,从侧面表现了当时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探究2: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肃杀气氛。

探究3:结尾引用渔歌,从结构上看照应了前文,总结了全文,升华了文章中心。

《短文两篇》1.文学常识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等。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

代表作品有《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2.文章思想内容《答谢中书书》: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

3.重点字词【字音】夕日欲颓(t uí)沉鳞竞跃(y uè)与其奇者(yù)未寝(qǐn)相与(yǔ)遂(s uì)藻(zǎo)荇(xìn g)竹柏(bǎi)猿(y uán)【古今异义】(1)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某个时候(2)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停止、休息(3)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衰败,萎靡(4)盖竹柏影也古义:大概是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清闲的人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6)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想念(7)月色入户古义:单扇的门今义:主要指人家【一词多义】(1)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念无与为乐者(动词,和)【词类活用】(1)五色交辉(名词做动词,辉映)(2)夕日欲颓(形容词做动词,坠落)(3)相与步于中庭(名词做动词,散步)【特殊句式】(1)判断句: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省略句: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2)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4.重点问题(1)《答谢中书书》写景是如何体现动静相衬之美的?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以上各种景物,交相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了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

(2)你是如何理解苏轼所说的“闲人”的含义?“闲人”并非闲极无聊、无所事事而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在政治上虽有远大抱负,但却被一贬再贬,是一个被贬的闲人。

《与朱元思书》1.文学常识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由远及近地着力描绘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3.重点字词【字音】缥碧(p iǎo)急湍(tuān)轩邈(x uān m iǎo)泠泠(lín g)嘤嘤(yīn g)鸢飞(y uān)戾天(lì)经纶(lún)窥谷(k uī)【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鸣,文中指蝉鸣)(2)窥谷忘反(通“返”,返回)【古今异义】(1)一百许里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2)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3)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一词多义】(1)绝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2)上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3)直直视无碍(形容词,一直)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4)百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

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

)(5)无直视无碍(副词,没有)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词类活用】(1)负势竞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2)互相轩邈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3)任意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4)风烟俱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5)横柯上蔽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6)猛浪若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7)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特殊句式】省略句(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小船”)(2)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倒装句鸢飞戾天者(后置定语,应为“飞戾天之鸢者”)4.重点问题(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触景生情、以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2)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

作者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表面上看来热闹异常,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

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

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孟子》两章《富贵不能淫》1.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注: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针对景春所谓的“大丈夫”形象,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倡导儒家的仁义礼智。

3.重点字词衍(yǎn)丈夫之冠(g uàn)淫(yín)【通假字】往之女家。

“女”同“汝”,你。

【古今异义】(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真正,确实今义:诚实(2)父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3)丈夫之冠也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一词多义】(1)戒戒之曰(告诫)必敬必戒(谨慎)(2)之往之女家(动词,到)妾妇之道(助词,的)与民由之(代词,指正道)【词类活用】(1)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使……屈服。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形容词使动用法;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饥饿;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

4.重点内容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自己的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

这样才叫大丈夫。

无论境遇如何,都不能改变个人的操守,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处世态度与原则,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应时刻注意。

2.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得志时与百姓同行,不得志时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即得志时要心怀百姓为民做主,做一个好官。

不得志则要加强自我修养,决不能在道德修养上放低要求,力争做个好人。

3.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前者为无原则的顺从(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如张仪等人,无原则的顺从秦王的意思。

而大丈夫则表示为“富,贫,威”是对仁义礼的坚守,正如儒家倡导的那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通过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和有关道理,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2.重点字词舜(s hùn)畎(q uǎn)亩胶鬲(gé)曾益(zēn g)拂士(bì)【通假字】(1)所以动心忍性忍,通“韧”,坚韧(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古今异义词】(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2)富贵不能淫古义;使……惑乱、迷惑;今义:淫乱(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古义,捣土用的杵;今义,建筑,修建(4)管夷吾举于士古义:狱官;今义:军人(5)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征验,表现;今义:走远路(多指军队);讨伐(6)征于色,发于声,面后喻古义:了解,明白;今义:比方【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必先苦其心志(苦:使……痛苦)劳其筋骨(劳:使……劳累)饿其体肤(饿:使……饥饿)空乏其身(空乏:使……经受贫困之苦)动心忍性(忍:使……坚韧)行拂乱其所为(乱:使……受到阻扰)(2)动作状: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在国内)出则无股国外患者(出:在国外)(3)名作动:人恒过(过:犯错误)【一词多义】(1)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显露)(2)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介词,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介词,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介词,在)(3)拂行拂乱其所为(fú,违背)入则无法家拂士(bì,同“弼”,辅佐)(4)士管夷吾举于士(名词,狱官)入则无法家拂士(名词,贤士)【其他重点词语解释】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担子2.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逆,不顺3.而后作作,奋起,指有所作为4.征于色征:征验5.而后喻喻:明白,了解6.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在里面,指国内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7.国恒亡恒:常3.重点语句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