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BA在分布式嵌入式实时系统中的应用
CORBA技术剖析及其应用

CORBA技术剖析及其应用梁剑,李晓,胡彬华(中国科学院新疆物理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摘要:为了满足复杂的、大型的分布式应用开发的需求,作为基于组件对象模型的分布式技术规范,CORBA 和COM/DCOM技术被广泛采用。
主要分析CORBA技术的标准、结构、特点及其作用,并提出了CORBA对象的具体实现方法;同时也给出了CORBA技术和COM/DCOM技术相应的对比。
关键词:分布式应用;CORBA;COM/DCOM中图法分类号:TP3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3695(2002)08-0091-03The Anatomy and Application of CORBA TechnologyLIANG Jian,LI Xiao,HU Bin-hua(The Xinjiang Institute of Physics,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Wulumugi Xinjiang830011,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at need of the large-scale and complicated development of distributed application,as the distributed technology standard of component model,CORBA and COM/DCOM technologies are used widely.In this paper,we analyze the criterion,structure,char-acteristic and function of CORBA technology,and give an achieving method.In addition,we have give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ORBA and COM/DCOM technologies.Key words:Distributed Application;CORBA(Common Object Reguest Broker Architecture);COM/DCOM1引言目前,开发分布式多层应用系统似乎是所有开发工具、数据库厂商、Internet/Intranet、工具,以及操作系统厂商都积极提倡的应用系统结构。
基于CORBA的分布式系统监测技术及其应用

随着分布式应用软件在各领域的应用逐渐深入,相关分布式系统的规模和复杂度也在不断地增加[1]。
提高分布式应用系统特别是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
对分布式应用系统运行状态进行监测,从而尽早发现和定位故障节点,并依据监测结果对系统进行重新配置,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可靠、可管理、可用性强、易维护的分布式应用系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基于CORBA (Co 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Architecture ,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标准,设计了一个能够支持异构的分布对象计算环境下的通用监测系统框架,并基于此框架设计了分布式数据库性能监测软件。
1CORBA 概述CORBA 是由对象管理组织(OM G ,Object M anagement Group )提出的应用软件体系结构和对象技术规范,它是开放的、独立于供应商的支持网络应用程序互操作的规范。
在几种主流中间件技术中,J2EE 只能使用Jav a 语言,DCOM 局限于微软的操作系统,而只有CORBA 才可以使用几乎任何一种编程语言,运行于任何一种软硬件平台之上。
因此,CORBA 的突出特点在于其跨平台、跨程序语言的特性。
CORBA 的这种特性使其成为企业级系统集成的技术基础。
CORBA 技术为当今网络计算环境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互联,CORBA 技术在银行、电信、保险、电力和电子商务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2系统模型分布式系统固有的离散特性决定了分布式监测系统与传统应用的不同。
此类系统的数据不是存储在磁盘上的有限数据集合,而是无限的、连续的、快速的、实时的、以数据流的形式出现的数据集合。
具体而言,与传统应用相比,监测系统具有以下特点[2]:(1)分布式采集数据,并提供集中统一查询和处理功能;(2)被监测节点数量规模大,大量信息以数据流形式主动实时到达,对系统数据管理能力具有挑战性要求;(3)被监测节点物理上是分布的,只能通过网络(包括无线网络)传递信息,受到一定的资源约束,如通信开销受到网络(频)带宽因素制约、计算存储能力受到硬件资源约束等。
嵌入式实时CORBA的研究与实现

Ke r s COR BA; n mu y wo d ; . mi i mCORBA; a— i r lt e me CORBA;lt r d p n e t a e p a o m e e d n y r f L
关键词 : CORB mii mCORBA: 时 CORBA; 台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层 A; nmu 实 平
中图分类号 : P 1 T 3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9 3 4 (0 70 — 3 一 4 10 — 0 42 0 )4 1 0 2 O 1
XI AN G u .H IH eZEN G i H iS . M n-h i u
应 用 的 可移 植 性 和 O B( bet eu sB oe, 象 请 求 代 理 ) R O jc R qet rkr对 问
的互 操 作性 以及 对 I L完 全 支持 下 ,对 完 整 的 C R A规 范进 行 D O B 了裁 减 . 在 2 0 并 0 0年 底 推 出 了面 向 嵌 入 式 系 统 的 m nm m O — ii u C R B 规范 , 在推 出 C R A . 范 时将 其 单 独 列 出 。 A 并 O B 30规
维普资讯
\ 发 究 设 技 。 开研 与计术
向慧, 石荷 , 敏 辉 曾
本责辑媛 栏任 :媛 目编谢
嵌入式实时 C B 的研 究与实现 OR A
( 沙理 工 大学 交 通运 输 学院 , 南 长 沙 4 07 ) 长 湖 10 6
摘要 : 实现 符合 miCORBA规 范 的嵌 入 式 COP A是 为 了 支持 多种 资源 有 限 的 嵌 入 式 操 作 系统 。 为 建 立 这 种嵌 入 式 CORBA, n d3 本
CORBA在分布式嵌入式实时系统中的应用

一般采用复用技术以降低硬件开销,即只有一个端口和单线连接,程序与通信端口之间的绑定是隐式的,实际的绑定被延迟到有数据传输请求时。但是这种网络复用无法保证实时性。一般情况下,网络资源属于不可抢夺资源,因此高优先级的进程必须等待低优先级进程完成后才能使用网络。为了保证实时性,可以为多个任务申请不同的端口和专线连接,程序与通信端口之间的连接绑定进行预先分配。由于嵌入式系统功能比较单一,在设计系统时事先可以确定所需要的最大连接数目,所以这种方案是可行的,只是网络硬件资源的利用率可能比较低。一种改进的方案是设立不同优先级的端口和连接,ORB根据请求的优先级动态确定使用的端口和连接。为了确保网络连接的实时性,可以针对不同情况选择以下的策略: ①选择协议:除了TCP/IP协议,可以根据实际要求采用其他网络协议以提高数据传输速度。 ②私有连接:通过专线连接,线路没有复用和共享。这种方法代价较大,但是对实时性的支持也最大。 ③多路连接:可以支持线路复用,也可以提高容错性能,连接的管理可以对应用程序透明。这样,ORB必须提供适当的机制以确保高优先级任务优先获得连接,另外,也可以由程序员显式绑定。 利用上述各种资源管理策略,实时CORBA可实现各种软实时和硬实时系统的QoS要求。4 用CORBA建立分布式嵌入式系统的方案 目前,针对不同的应用场合,在内存资源受到严格限制的嵌入式设备上建立分布式系统的方法大致分成三类。
CORBA在分布式嵌入式实时系统中的应用
(stub)模拟服务器上的实际对象,程序员只需要调用对象的方法而不必关心对象是在本地还是远程。方法调用通过底层的ORB(对象请求代理)进行参数和返回值的包装与解包,ORB可以屏蔽不同的网络协议。同时ORB以中间件的形式提供多种通用服务,可以大大降低程序员的编程代价。
CORBA/Java技术在分布式WEB系统中的应用

可 以在网络 中的其他地方 。图 1 O 的结构 。 为 R B
客 户方 对 象实现 方
性能和智能化 , 网络应用 已经从传统 的集 中控制结 构发展到分布控制结构。为了充分利用分布控制结 构中对象到对象交互的优势 , B必须通过一个分 E W
布式对象基础结构设施和一个跨平 台的语言来进行
维普资讯
20 年4 06 月
矿 业 安 全 与 环 保
第 3 卷第2 3 期
C R A Jv 技术 在分 布式 WE B/ a O a B 系统 中的应用
朱二莉
( 苏州经 贸职业技术 学院 信息 系, 江苏 苏州 250 ) 108
摘
要 :O B C R A是开发分布式应用 系统的最好的分布式计算技术之一, v 是极好 的适合于分布武 Ja a
计算环境下的网络开发语言,O B C R A和 Jv aa的结合是开发分布 式 W B应用 系统 的理想技术。以煤矿 E 监测监控系统为例, 结合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的现状 , 详细介绍 了开发基于 C R AJ a W B应用 系统 O B /v 的 E a
的过程及应用实例。
关键 词 :O B Jv ̄ B 煤 矿 监控 系统 C R A;aa W ; E
Ja a 虚拟机上运行 , v 特别在分布式计算 环境 中, v Ja a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J a a 语言 以其开放 、 v 自由、 创新 的设计思想 , 将面向对象 、 与平台无关性 、 安全性 、 健 壮性 、 多线程和异常处理等特性集于一身 , 为用户提 供 了一个 良好的开发环境 。 J 13 O A与 J a . C R B a 的集成 v
C R A (C m o O j t R q et Bo e OB omn be eus c rkr
corba协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corba协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分布式计算的标准化协议。
它定义了一套标准化的通信协议,使得不同的对象能够在网络上进行通信和交互。
Corba协议通过对象请求代理(ORB)实现对象之间的通信,使得对象在不同的计算机上可以相互调用,实现分布式计算。
该协议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级软件系统中,能够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灵活性,为分布式系统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Corba协议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领域,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重要的分布式计算协议。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Corba协议的概念和背景,包括其起源、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
接着将详细探讨Corba协议的特点,包括其跨平台、语言中立和分布式的优势。
然后将深入分析Corba协议在各个应用领域的具体应用,包括企业级系统、网络通信和物联网等方面。
最后对Corba协议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探讨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潜在挑战。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Corba协议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以及对其发展方向有更深入的认识。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介绍和探讨Corba(通用对象请求代理结构)协议,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该协议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通过对Corba协议的介绍,读者可以深入了解面向对象技术在分布式系统中的应用,以及Corba协议在不同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同时,本文也将分析Corba 协议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未来在分布式计算领域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Corba协议,为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2.正文2.1 Corba协议介绍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是一种用于分布式系统中对象通信的协议。
分布式异构数据库CORBA技术的应用.docx

分布式异构数据库CORBA技术的应用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一跃千里,软件的精度和复杂度极大提高,很多工程需要多部分协同合作,数据共享。
但由于平台的差异、操作系统的差异,甚至数据库语言的差异导致数据共享很麻烦。
为了解决这些异构,OMG组织提出了CORBA (CommonObjectRequestBrokerArchitecture):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
CORBA提供了一套标准,规定了分布式异构数据库系统操作的语言、接口和协议。
增强了跨平台,跨语言的系统之间的交互,实现数据共享。
1分布式异构数据的概念分布式数据库(HDB)技术是大数据时代应用广泛的一种数据库技术,它可以将分散分布的计算机中的局部数据库通过网络互连,形成一个完整的、集中的分布式大型数据库。
依据《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标准》,分布式异构数据库系统的结构被定为四层机构,分别是:全局外层、全局概念层、局部内层、局部概念层。
每层都可以通过层间映射,映射到下一层。
当数据库表单的数据量超出阈值,数据库的检索性能会降低。
单机数据库系统很难处理高强度的io,同时,不同的单机上处理的业务可能使用不同的数据库,很难保证一个单机的数据库宕机,不影响其他数据库对应的业务进行。
以上问题是分布式异构数据库技术可以解决的。
异构数据库是位于很多个不同节点的数据库的集合,它的异构性主要有三点:计算机结构的异构性(大型机、小型机、嵌入式设备等)、数据库系统异构性(SQLServer、Oracla、mySQL、Access等)和底层操作系统的异构性(Windows、IOS、Linux等)。
各个数据库也要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运行,不受系统异样的限制;各个数据库对应的操作系统可以不同;各数据库的类型也可以不同。
异构数据库的最终目标是在分散于网络中的各个节点的异构数据库间,实现检索自由,资源共享。
异构数据库立足于某一个数据库的模式,建立所有参与的数据库的模式。
2分布式异构数据库中间件的技术探讨2.1分布式异构数据的主要技术面对目前大数据时代对数据资源进行整合的要求,分布式异构数据库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很多新技术应运而出,帮助提升分布式异构数据库的性能。
CORBA技术的若干探讨

CORBA技术的若干探讨一、前言作为实际应用效果良好的技术方法之一,CORBA技术在实践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CORBA技术的实践水平,从而有效优化轧钢厂电气设备检测的最终整体效果。
二、CORBA技术概述分布式设备在线状态监测系统可以较好地解决大型成套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问题,因而设备故障诊断工作者为此作了很多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一些著名的公司已相继推出了成套的分布式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国内也有许多单位正在从事这方面的研制开发工作,并已经有较为商品化的系统问世。
目前分布式系统的实现技术有多种,其中采用CORBA,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技术构架分布式系统是比较成熟的实施方案之一。
在企业内建立和调配软件系统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CORBA为完成这一任务提供了功能强大的框架。
CORBA可以集各种操作系统平台和各种开发语言的优点于一身,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可靠性及跨平台性。
利用CORBA,可以更容易地开发异构分布式系统。
CORBA非常适合创建企业级或者多企业级的大型远程在线监测系统。
系统通过Intemet或Intranet将分布在不同地域的诊断对象的状态信息进行集成,利用CORBA技术构成具有多服务器互连,多层次信息交互,资源共建共享等特点的设备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
三、利用CORBA技术构架在线监测系统整个系统的构架分为三层:数据采集站、服务器和客户端。
数据采集站上安装有数据采集卡,负责采集数据,并对数据做初步处理后通过通讯线程传送到服务器,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设置不同的采集参数。
服务器是系统的核心,是处理数据的关键部分。
服务器通过若干个双缓冲队列将所有数据暂时保存。
对于电流和功率,如果有跳闸信号,服务器将跳闸信号前5分钟的数据存人数据库;对于温度和湿度,服务器通过存储线程将所有特征值存人数据库。
同时,服务器通过监听线程池随时响应远程客户端的请求,包括实时数据的显示,历史数据的回放,以及温度和湿度信号的趋势分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RBA在分布式嵌入式实时系统中的应用摘要:分析了分布式嵌入式实时系统的特点和要求,对实时CORBA的处理器、内存和网络资源管理的主要技术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利用CORBA技术建立分布式嵌入式实时系统的三种方案。
关键词:分布式嵌入式实时系统 CORBA技术资源管理随着嵌入式实时系统的飞速发展,它已被广泛应用到军事、通信、工业控制等领域。
近年来,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芯片都日渐成熟,嵌入式软件开发方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
嵌入式实时系统的发展方向之一是建立分布式系统。
在通信和军事领域,各种嵌入式设备之间需要进行实时通信,而且各种设备往往建立在异构的软硬件平台上。
CORBA实现了在分布式系统上的面向对象编程,比较适合建立分布式异构系统。
但是由于传统的CORBA对存储容量要求较大,且不能满足实时要求,因而在分布式实时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软件技术和硬件设备的发展为建立分布式嵌入式实时系统铺平了道路。
CORBA技术和嵌入式系统的结合成为当前的研究热门之一。
本文首先分析了分布式嵌入式实时系统的特点和要求,然后对实时CORBA处理器、内存和网络资源管理的主要技术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CORBA技术建立分布式嵌入式实时系统的三种方案。
1 分布式嵌入式实时系统的软硬件要求1.1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嵌入式系统是指除了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和主机的计算系统外的、嵌入到设备环境中、自治地执行既定操作的专用计算机系统,一般由处理器、感应器和反应器组成。
越来越多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办公自动化设备、商务设备和汽车等应用环境中都有嵌入式系统。
与普通台式机相比,嵌入式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功能单一。
嵌入式系统一般应用在各种专业领域,其软硬件都针对最终功能进行裁剪,不具备通用性。
(2)资源限制。
为了降低成本,嵌入式系统的资源都受到严格限制,主要为处理器资源、存储器资源和网络资源。
(3)反应性与实时性。
嵌入式系统一般采用实时操作系统,进程调度采用抢占式调度策略。
1.2 分布式嵌入式实时系统的关键设计因素所谓分布式系统,是指各种嵌入式实时设备除了自治完成其特定功能之外,还必须通过网络互联实现相互之间的通信,以完成数据传输、远程控制等功能。
分布式嵌入式实时系统的关键设计因素包括:(1)分布适应性(Distribution Flexibility)。
分布式系统的底层结构必须支持位置透明性,应用程序不必处理目标对象的物理位置。
远程通信时,程序员不必关心发现对象、使用网络进行通信等细节。
这样既可以隔离网络底层与应用高层,支持异构系统,也有利于对系统进行扩展和维护。
(2)异构系统(Heterogeneous Systems)。
分布式系统必须无缝集成各种不同层次的异构系统,如网络、操作系统、编程语言。
要求用标准的分布式中间件来实现不同语言、数据格式和调用方法的对象之间的相互通信。
(3)分布实时限制(Distributed Real-Time Constrains)。
在分布式嵌入式实时系统中,必须对远程过程调用的通信延迟进行考虑,硬件和通信协议的选择对延迟都有很大影响。
(4)内存限制(Memory Limitation)。
在每个嵌入式芯片上安装的系统软件、通信软件和应用软件都受到严格的内存限制。
必须选择合适的软件并可以进行特殊的裁剪以降低存储容量的消耗和提高内存使用和访问效率。
2 CORBA在分布式系统上应用的优势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是由OMG组织发布的开放的软件标准,是目前最流行的中间件平台。
CORBA 仅定义接口,不定义具体实现方式,各厂商或研究机构都可以根据规范进行具体实现。
目前很多主流的软件供应商都提供对CORBA的支持。
分布式系统有多种实现方案,如:多计算机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基于中间件的操作系统。
其不同点主要是透明度、异构性和可扩展性。
基于中间件的操作系统透明度比较高,例如CORBA可以提供访问透明性、位置透明性、复制透明性、安全透明性等。
CORBA通过中间件的形式提供多种通用服务,大大降低了开发分布式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和成本,降低了程序出错的可能性。
,客户程序通过名称服务等方法获得远程对象的引用后就可以调用远程对象的方法。
在客户机上的桩(stub)模拟服务器上的实际对象,程序员只需要调用对象的方法而不必关心对象是在本地还是远程。
方法调用通过底层的ORB(对象请求代理)进行参数和返回值的包装与解包,ORB 可以屏蔽不同的网络协议。
同时ORB以中间件的形式提供多种通用服务,可以大大降低程序员的编程代价。
CORBA支持各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如C++和JAVA。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CORBA将远程调用也封装在对象中,对程序员隐藏了底层的通信细节。
程序员对分布式对象的引用与集中式环境下的引用基本相同,因此可以大大提高软件的生产效率。
3 实时CORBA的资源管理通用的CORBA并不提供对实时系统的支持,这阻碍了CORBA在实时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
为此,OMG对CORBA进行了扩展,于2002年提出了Real-time CORBA规范1.0版,但它仅支持静态调度;2003年11月OMG推出了Real-time CORBA规范2.0版,以支持动态调度。
Real-time CORBA的目标是通过实施系统行为的端到端的可预测性(End-to-End Predictability)和提供对资源管理的支持来满足实时要求。
实时CORBA牺牲了CORBA的部分通用特性来支持实时系统的开发。
应用程序开发过程中,必须进行显式的资源请求,资源的分配可以静态处理。
在优先级固定的CORBA系统中,所谓“端到端的可预测性”是指:(1)在处理CORBA 调用而发生资源竞争时遵守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的线程优先级;(2)端到端进行处理时限定发生优先级反转的时间长度;(3)限定操作调用的延迟。
实时CORBA的接口和机制可以保证ORB和应用程序成为可预测的组合。
应用程序通过使用实时CORBA的接口来管理资源;ORB 机制协调组成应用程序的行为;实时CORBA则通过实时操作系统来调度线程和处理资源竞争。
Real-time CORBA规范中抽象的“活动”被具体化为三种处于不同阶段的实体,即传输协议中的消息、内存中的请求以及被调度到处理器上运行的线程。
这三个阶段分别被称为“传输中”、“静态的”和“活动的”。
实时CORBA 可以对这三种状态中的活动进行作用。
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必须通过实时CORBA提供的界面对“活动”的状态进行界定。
,实时CORBA规范对CORBA体系结构的主要扩展是调度服务和优先级映射。
CORBA实时嵌入式系统包括4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操作系统、实时ORB、通信传输、应用程序。
为了保证整个嵌入式系统满足实时要求,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之间的结合都应具有时间上的确定性。
Real-time CORBA必须建立在嵌入式设备的本机实时操作系统基础上,利用本地的实时操作系统进行处理器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的管理,以实现整个系统上端到端的可预测性。
(1)处理器资源管理CORBA进行处理器资源管理的策略是将网络任务的优先级映射到实时操作系统的优先级队列中。
有二种映射方法:一种是将网络ORB请求映射到整个实时操作系统的优先级范围;另一种是映射到本地实时操作系统优先级的一个子集上。
优先级继承与传播:在运行过程中,进程会创建子进程,不同的进程之间相互调用,如果不支持优先级继承和传播,则无法保证正确的优先级关系。
被调用进程的优先级必须大于或等于调用进程的优先级。
因此在调用时,必须动态改变被调用进程的优先级。
(2)存储管理Real-Time CORBA的存储管理是通过进程池来实现的。
本地操作系统给CORBA 子系统分配一定数量的进程数目,并根据请求参数配置进程可用的存储资源。
CORBA进程申请缓冲区时,操作系统会对系统空闲区加锁,然后再根据请求分配存储区域。
当系统空闲区不能满足连续分配时,系统将对内存区域进行移动或合并,这一过程中进程处于等待状态。
更严重的是,如果此时出现一个更高优先级的内存请求,则不管当前是否能满足,由于已经加锁,这一高优先级的进程只能等待低优先级进程结束并释放资源。
解决方法是预先分配不同的内存池供不同进程使用,这样,进程之间不再互斥共享存储区域。
(3)网络资源管理在多任务嵌入式操作系统中,多个进程可能并发要求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传统CORBA一般采用复用技术以降低硬件开销,即只有一个端口和单线连接,程序与通信端口之间的绑定是隐式的,实际的绑定被延迟到有数据传输请求时。
但是这种网络复用无法保证实时性。
一般情况下,网络资源属于不可抢夺资源,因此高优先级的进程必须等待低优先级进程完成后才能使用网络。
为了保证实时性,可以为多个任务申请不同的端口和专线连接,程序与通信端口之间的连接绑定进行预先分配。
由于嵌入式系统功能比较单一,在设计系统时事先可以确定所需要的最大连接数目,所以这种方案是可行的,只是网络硬件资源的利用率可能比较低。
一种改进的方案是设立不同优先级的端口和连接,ORB根据请求的优先级动态确定使用的端口和连接。
为了确保网络连接的实时性,可以针对不同情况选择以下的策略:①选择协议:除了TCP/IP协议,可以根据实际要求采用其他网络协议以提高数据传输速度。
②私有连接:通过专线连接,线路没有复用和共享。
这种方法代价较大,但是对实时性的支持也最大。
③多路连接:可以支持线路复用,也可以提高容错性能,连接的管理可以对应用程序透明。
这样,ORB必须提供适当的机制以确保高优先级任务优先获得连接,另外,也可以由程序员显式绑定。
利用上述各种资源管理策略,实时CORBA可实现各种软实时和硬实时系统的QoS要求。
4 用CORBA建立分布式嵌入式系统的方案目前,针对不同的应用场合,在内存资源受到严格限制的嵌入式设备上建立分布式系统的方法大致分成三类。
(1)减少内存使用OMG于2002年8月推出了minimum CORBA规范1.0版以满足一些内存受到限制的系统的需求,包括软实时嵌入式系统。
minimum CORBA是CORBA的一个子集,它对CORBA的某些部分进行了裁剪,去除了在嵌入式系统中不需要的部分,要求是去除这些部分后的minimal CORBA仍然能满足可移植性和可互操作性等性能。
由于嵌入式系统的专用性,通常,在编译时刻都可以确定系统的功能,因此动态调用接口(DII)、动态框架接口(DSI)等部分都被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