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并联电路电压特点科学实验探究

合集下载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教案》(2022年人教版)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教案》(2022年人教版)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感知目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得出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2.在实验过程中,训练连接电路的根本技能.3.通过实验,训练正确识记、使用电压表的技能.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2.通过学生的亲自实验,培养他们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3.通过对实验结论的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学生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2.通过同学们共同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索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得出恰当的结论.器材多媒体课件、电池组、小灯泡〔带座〕、开关、导线假设干。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标注启动课堂新课引入前提测评画出由两个灯泡组成的串、并联电路的电路图。

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关系:各点的电流相等并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关系: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引导学生提出:电路中的电压有什么样的关系?也和电流一样,处处相等吗?学生画图,教师巡视,选出较好的图,用投影仪放大.思考:你已经了解了串联电路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A.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B.表工作的时候必须串联在电路中.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标注教学过程二.探索新知1.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结合前面实验思考一下:〔一〕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压有什么关系?(二)猜测或假设串联电路中各点之间电压之间有什么关系?各组讨论一下,并提出自己的猜测,在交流时,说出你提出猜测的理由。

猜测:理由:〔三〕设计实验针对你的猜测设计实验,注意要考虑下面问题:〔1〕实验器材〔2〕实验电路图〔3〕实验方案〔怎麽做?〕(四)进行实验: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和记录发现的问题发现的问题:(五)分析与交流断开开关断开开关,整理实验数据,讨论分析实验数据,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学习目标】1.会正确使用电压表接入串、并联电路,并能画出相应的电路图;2.会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各自电压的规律;3.会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解决简单问题。

【要点梳理】要点一、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1)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与总电压有什么关系呢?(2)猜想与假设:①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相等;②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

(3)实验设计:实验器材:两节干电池,六只小灯泡(其中第二次实验用的两只相同),1只电压表,一只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①分别把电压表并联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两点,B、C两点,A、C两点间测量电压,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换上另外四只灯泡,再测两次,看看是否还有同样的关系。

要点诠释:实验探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连接实验电路时,开关应断开;电压表应并联在被测电路中;(2)应从电源正极(或负极)起按电路图将元件逐个连接起来;(3)连接好电路后,要先用开关试触,观察电压表的指针偏转情况,确认无误后,再闭合开关,观察示数;(4)读数时,要客观、精确,视线与刻度线垂直,读数完毕,断开开关,切断电源,整理好仪器;(5)电压表的量程选择得过小,会使指针偏转过大,损坏电表;选择得过大,会使指针偏转过小,测量不准确;一般来说,选择的量程,应使指针偏转到刻度盘的之间。

知识点二、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1)提出问题:并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跟各个支路两端电压有什么关系?(2)猜想假设:①并联电路各条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②并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条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3)设计实验:实验器材:两节干电池,六只小灯泡(其中第二次实验用的两只相同),1只电压表,一只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①别把电压表并联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两点,C、D两点,E、F两点间测量电压,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换上另外四只灯泡,再测两次,看看是否还有同样的关系。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教案 人教版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教案 人教版

第十六章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教学理念】1.在串、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的探究过程中,通过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去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做实验,让学生成为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的“发现者”课堂的主人翁,使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研究课题那样去进行。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猜想、分析,从中点拨其思维。

3.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探索规律,获得研究、思维的方法,然后通过方法的获得以及运用方法探索、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形成对科学研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融的情感,具有乐于探索物理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科学精神。

因此,【教材分析】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这一实验在本章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加深理解电压概念的需要,也是使学生巩固电压表使用技能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进一步学习电学基本规律的需要。

本节的学习是将来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学习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铺垫。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电路”“电流”“电压”“串联电池组电压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找出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

由于学生在第五章“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学习中,经历了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所以本节教学可在复习、熟悉七个环节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几个环节,如“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正确将电压表接入串、并联电路,并能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2.学会正确使用电压表测量串、并联电路的电压。

3.会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串、并联电路各自电压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研究的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串联、并联电流、电压特点及电阻实验专题

串联、并联电流、电压特点及电阻实验专题

实验专题《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班级: 姓名: 学号: 一、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实验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 实验电路:2. 实验步骤:(1)根据串联电路的电路图,组装好实验装置(2)选用电流表的合适量程,并把电流表接在电路的a 处。

(3)合上开关,测出a 处的电流值。

(4)把电流表先后改接在电路中的 、 处,分别测出电流值,并对电路中Ia 、Ib 、Ic 进行比较分析。

(5)换上不同的 ,再做几次实验。

3. 结论:串联电路:各处电流都相等Ia=Ib=Ic 。

●实验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 实验电路:(见上图) 2. 实验步骤:(1)根据并联电路的电路图,组装好实验装置(2)选用电流表的合适量程,并把电流表接在电路的a 处。

(3)合上开关,测出a 处的电流值。

(4)把电流表先后改接在电路中的 、 处,分别测出电流值,并对电路中Ia 、Ib 、Ic 进行比较分析。

(5)换上不同的 ,再做几次实验。

3. 结论: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a=Ib+Ic 。

思考:如果把a 、b 、c 三处同时接入电流表,有什么不同?如果每次用两个灯泡相同,会有什么缺点?2______.纠正错误做法后,记录的数据如上表所示.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论证时,小明认为该实验应有如下结论: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都相等;②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的关系为I干=nI支.(n为支路条数)其他同学认为以上结论是错误的,请你说明小明错误的原因是_____.(3)为了得到正确的结论他们更换了新的器材重新进行实验.他们更换的新器材是:_____.这时又有同学提出可以添加一个滑动变阻器连接在干路上,添加此器材的好处_____.(4)根据他们最终的探究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实验●实验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1.实验器材:电源、导线、开关、灯座、小灯泡、电压表。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实验解读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实验解读

新课标没有规定但很重要的学生实验____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实验解读一.初中升学本实验理论考试需要掌握的基本问题(一)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1.实验名称: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2.实验目的:练习使用电压表,探究串联电路的总电压跟各部分电路电压的关系。

3.实验器材: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电压表(0~3V、0~15V),小灯泡3个(灯泡规格不同),开关,导线若干。

4.实验要求:【提出问题】串联电路的总电压与各部分电路电压有什么关系?【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的总电压可能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实验电路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观察电压表的量程和分度值。

(2)连接串联电路(注意开关的正确状态)。

(3)闭合开关查看两灯是否发光。

(4)将电压表与L1灯并联,测出它两端的电压,记入表格中。

(5)将电压表与L2灯并联,测出它两端的电压,记入表格中。

(6)将电压表与整个L1 L2串联电路并联,测出串联电路的总电压,记入表格中。

(7)更换一只小灯泡,重复实验步骤(4)至(6)。

(8)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5.实验记录:(1)接入电路中电压表的量程是,分度值是。

实验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压。

(二)探究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1.实验名称:探究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2.实验目的:练习使用电压表,探究并联电路的总电压跟各支路两端电压的关系。

3.实验器材: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电压表(0~3V、0~15V),小灯泡3个(灯泡规格不同),开关,导线若干。

4.实验要求:【提出问题】并联电路的总电压与各支路两端电压有什么关系?【猜想与假设】并联电路的总电压可能等于各支路两端电压。

实验电路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观察电压表的量程和分度值。

(2)连接并联电路(注意开关的正确状态)。

(3)闭合开关查看两灯是否发光。

(4)将电压表与L1灯并联,测出它两端的电压,记入表格中。

(5)将电压表与L2灯并联,测出它两端的电压,记入表格中。

16.2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说课稿

16.2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说课稿

【导言】电学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电荷和电流的运动规律,涉及到许多基本的电路原理。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电路中最基本的两种连接方式,对于电压的规律也有着各自的特点。

在本次说课中,我将结合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阐述电压的规律。

【一、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1. 串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在串联电路中,电器设备的正负极依次相连,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可走,因此串联电路中的电阻依次相加。

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是每个电阻所耗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

2.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计算公式在串联电路中,若有两个电阻R1、R2,接入总电压为V,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中电压分配的特点,可以得到以下计算公式:U1 = V * (R1 / (R1 + R2))U2 = V * (R2 / (R1 + R2))其中,U1和U2分别代表两个电阻上的电压,分析公式可知,串联电路中电压是根据电阻值的比例进行分配的。

3.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实验验证通过实验装置,可以搭建串联电路,接入电压表进行测量。

选取不同大小的电阻R1、R2,并应用不同的电压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电阻上的电压比例符合上述的计算公式。

【二、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1. 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在并联电路中,各个电器设备的正负极并联相连,因此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相同。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会根据电阻的大小分流,在各个支路中形成不同的电流。

2.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计算公式在并联电路中,若有两个电阻R1、R2,接入电压为V,根据并联电路中电流分流的特点,可以得到以下计算公式:U1 = VU2 = V通过计算公式可知,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上的电压都等于总电压,即电压分配是均匀的。

3.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实验验证通过实验装置,可以搭建并联电路,接入电压表进行测量。

选取不同大小的电阻R1、R2,并应用不同的电压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上的电压都等于总电压,验证了并联电路中电压分配的规律。

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教案

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教案

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教案知识目标教学过程情形导入美味的水果不但能够食用,还能够制成水果电池.如图所示,把LED 灯插入电路板,然后接在水果电池上,这时LED灯发光时.LED发光时,水果电池把化学能转化电电能,那么每个水果电池提供的电压是多大?整个水果电池提供的又为多大?如何测量出来?学生讨论、交流,在学生的质疑中引入新课!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串联电路中电压的测量1.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导课时的问题,猜想串联电路中电压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2.猜想或假设: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猜想,教师将各种猜想分类板书到黑板上。

一样学生会依照自己的知识基础提出下列猜想:①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应该和电流的关系相同,也是处处相等。

②电压应该从电源正极动身,沿着电流的方向越来越小。

因为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某种“力量”,力量会越用越小。

③灯泡大的地点电压大,灯泡小的地点电压就小。

④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个电池的电压之和,串联电路各点的电压之和也应该等于首尾两点间的总电压。

学生们作出了各种猜想,真实的结果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用实验来求证。

3.设计实验:(学生分组讨论,并将自己组设计的方案写出来)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形,学生讨论差不多完成后,教师选择几组典型的方案进行展现交流。

学生展现交流时教师可作如下提示:各组能够简单说明各自的设计方案。

简单评判各组的方案,设计一定要有书面的内容,你想要测量哪些数据?你打算如何进行测量(按电路图测量)?你得出了什么样的结果(要有实验记录),最后还要与别人交流做更好的改进,各组同学补充设计实验电路和实验数据表格。

同学们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后,能够进行实验。

建议大伙儿在实验中更换不同的小灯泡,进行重复测量,以保证结论的正确性。

实验方案参考:方案1:用学生电源提供电压,选择两只完全相同的小灯泡,用同一块电压表,分别测出每只灯泡两端的电压和两只灯泡两端的总电压进行比较。

实验原理电路如右图,具体测量电路如下图。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节课的目标有两个:在技能方面是练习用电压表测电压,在知识方面是研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这是一节探索性实验课,让学生自主实验、观察记录,自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学生对探索性实验有浓厚的兴趣,这种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有利于提高认知能力和实验能力,但由于学生的探究能力尚不够成熟,引导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2)练习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

(3)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电压规律解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2)能运用实验法、数据分析法归纳总结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利用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难点:组织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规范操作、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得出恰当的结论。

四、教学资源六、教学反思这是一节实验课,重点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索问题的能力。

根据实验课学生急于动手的特点,我通过有趣的实验迅速切入本节实验课的主题,将方法的获得、能力的提升融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

注重培养学生的亲身体验,使每位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索的全过程中,体验成功和失败的滋味,逐渐使学生的思想走向成熟。

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体验实验的基本过程。

在探索过程中,并能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以及时的表扬,和不断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串并联电路电压特点科学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特点科学实验探究林兰(浙江省杭州市景芳中学)摘要:众所周知,在科学实验中,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减小。

然而,在研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特点”的实验中发现,不仅实验所得的数据与书上所给出的结论相悖,而且存在的误差十分之大。

在惊讶之余,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为何会存在这么大的误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对实验中所用的导线与开关是否是零电阻产生了疑问,对此展开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关键词:串联;并联;电压;误差;实验一、背景分析在八年级上册的科学课本中,有许多不同的实验,在这些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许多问题,而如何在课余时间科学合理地探究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成为我们在课后自主学习与探究的重点与难点。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特点的实验是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电学部分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实验,此实验所得的结论与欧姆定律相结合的题目是此学期科学电学部分的一个难点。

而当学生在学校的实验室中按课本上的指示进行此实验、记录实验所得数据时,发现在串联电路实验时U1+U2<U电源,并联电路也存在着U电源不等于U1不等于U2,并且U1,U2 都比电源电压要小一点的问题。

这与我们课本上的串联电路电源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电压之和,并联电路5= U2=U电源这一结论不相符合,为此我们对实验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去寻找实验中存在误差的原因。

二、实验探究我们知道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值之差异。

在物理实验中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在不考虑温度因素的情况下,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不可能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当前中学物理实验室所用的直流电表大部分都是磁电式电表,由于自身制造存在着较大的误差,根据技术标准为2.5 级的电表,每次测量电表自身允许误差不超过量程的2.5%,即允许的最大误差<量程X 2.5%超过这一误差就是误差比较大了,如用一个量程为3V的电压表,其允许的最大误差是3X2.5%=0.075V在实验时在两个量程都能选择的情况下,我们往往要选择小量程,因为当指针越靠近量程时,测出来的值越精确。

而我们在做串、并联电路的实验过程中,由实验数据发现存在误差,得到以下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根据表一中实验三测得的数据 5 = 1.5V, U2=1.3V,即使再加每次电表允许产生的最大误差0.075V,U1+U2+误差值=2.95V,与U电源3.5V 比仍然小0.55V,这个值也远远超过了允许的最大误差,对比这五组实验数据,我们不难发现都存在着与实验一相类似的规律,而由表二并联电路所测得的实验数据中,也存在U1不等于U2不等于U电源,且误差很大的现象。

在实验中发现,当用电器为灯泡时的实验误差值普遍要比用电器为电阻时的误差值要大得多,而使用有夹子的铜导线做实验时的误差值普遍要比使用无夹子的铜导线要大得多。

为此,我们对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特点的实验存在的巨大误差展开了深入、全面的研究。

我们做出了以下几种猜测:1)串、并联电路中造成电压特点与理论存在误差的原因可能是与导线的长短有关。

(2)串、并联电路中造成电压特点与理论存在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开关承担了一部分电压。

(3)串、并联电路中造成各用电压特点与理论存在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导线承担了一部分电压。

(4)串、并联电路中造成各用电压特点与理论存在误差的原因可能与导线接线柱线头所拧得松紧有关。

1.串联电路实验串联电路的电源电压以及各用电器电压的测量。

【实验器材】:电压表1只、小灯座2个、小灯泡2个、10Q电阻2 个、干电池 3 节、开关 1 只、导线若干。

改进后的实验过程】注:(以下实验电源电压都是由电压表测量所得的数值,为保持实验的一致性,电压表正负接线柱的两根导线始终为带夹子的铜导线。

)(1)将电压表接在开关两端,闭合开关,两小灯泡均发光,观察此时电压表的示数。

(2)选用长度为30cm 及60cm 的两种无夹子的铜导线记下U1,U2 及电源电压的值。

(3)将电压表依次接在电源负极到L1、L1 到L2、L2 到开关、开关到电源正极这四条导线上,闭合开关,两小灯泡均发光,观察这四种情况下各电压表的示数。

(4)更换不同类型的导线,再次重复以上步骤,记录数据。

(5)将小灯泡更换为10Q定值电阻,重复步骤(2)(3),记录数据。

实验数据如表三、表四所示:数据分析:由表三数据可知,当连接线路中的导线长度全都由30cm变成60cm 时,U1+U2的值与电源电压之间的误差由0.05V提高到了0.1V,说明误差值在偏大,可得到的结论一:导线的长度会影响U1+U2的数值与电源电压间的误差,且导线越长,U1+U2 的值越小,误差也就越大。

证得猜想一是正确的。

在表四实验一中,只有开关到电源正极用的是两端有夹子的导线,其余都是无夹子导线连接,而根据实验一的数据,我们发现无夹子导线两端的电压都为0V,而有夹子导线两端的电压为0.5V。

而这个0.5V也正好是实验中电源电压与U1+U2之和的误差值,说明导线分到了电压。

对比表四中的这五组实验数据,当连接导线用的是无夹子导线时,导线两端的电压基本上都为0,只有实验五有两组测得的是0.05V,而测开关两端的电压有三组为0,两组为0.05V。

据数据分析,这个0.05V,也可以说是相当小的电压值。

而有夹子导线两端的电压与此相比却要大得多。

根据这五组的实验每一组的合计电压与我们测得的U1+U2 与电源电压值的误差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实验误差的存在,确实是因为导线与开关会分到电压,对于有夹子的导线分到的电压则会更多。

由表四可得结论二:串联电路中,除了用电器分到电压外,导线或开关也会分到电压,而且导线电阻越大,分到的电压也就越大,所以实际的U1+U2<U 电源。

结论三:在实验中我们还发现,接线柱的线头连接得松紧也会影响U1+U2 的大小,造成实验的误差的存在。

而我们平时用的学生电源及干电池不能直接根据旋钮显示数值或干电池节数乘 1.5V 来做电源电压。

结论:在串联电路中,造成串联电路各用电器电压和小于电源电压的原因是由于导线与开关会分到电压,接线柱的线头连接得松紧的影响,及做实验时用的学生电源按显示数值读数,干电池直接用 1.5V 电压计算造成电源电压不精确。

为了进一步证实猜想,对并联电路也进行了误差探究实验:2.并联电路实验【实验器材】电压表1只、小灯座2个、小灯泡2个、电阻为10Q2个,3节干电池、开关1 个、导线若干实验过程】(1)选用大量程,用试触法来估测电压的大小,然后确定合适的量程。

(2)根据电路图,连接完成电路。

先用灯泡并联。

(3)分别三次把电压表并联接入线路中:①测灯L1的电压;②测灯L2的电压;③测电源电压。

(4)换不同类型的导线,再次重复第 3 步骤,并记下数据。

(5)更换为10Q的定值电阻,再重复(3)(4)步骤,并记下数据。

(6)重复实验,得出结论。

实验数据如下表五所示:数据分析及结论:根据表五数据,我们发现在实验中,开关两端的电压只有实验一与实验四为0V,其余三组都分到电压。

而且明显地发现,使用无夹子导线时,导线两端的电压为0V的有8组数据,有夹子导线两端的电压为0 的有两组,因为我们的实验器材及人为读数方面的局限,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在实验四出现的有夹子导线电压为0V,可能是我们实验器材及误读所造成。

并联电路结论:由实验数据可得出分到电压确实与导线的电阻大小及开关的接线柱的电阻有关,电阻越大,分到的电压也就越多,造成用电器两端的实际电压小于电源电压。

但用电器两端电压与导线两端电压及开关两端电压加起来还是等于电源电压,这与串联电路的研究结果一致。

根据以上的实验,我们大致得出了结论:实验所用的导线、开关并非是我们所假想的0 电阻,导线存在较大的电阻,分走了一部分电压,而且我们实验所使用的电压表也并非我们所假象的那样0 电阻,电压表也分走了一定的电压。

比较实验所得出的数据,我们发现,使用小灯泡实验所得出的数据比使用定值电阻实验所得出的数据误差更大。

我们对此也展开了讨论与研究。

根据八年级上册科学课本上影响导体电阻4.4因素的内容和实验得出的数据,我们意识到:因为小灯泡发光的同时也发热,小灯泡温度升高,导致小灯泡电阻变大,分走了一定的电压,加大了误差。

除此之外,我们实验所得的数据仍存在一定的小误差,对这误差的存在有些是无法避免的。

但通过实验我们也得到了几种产生误差的原因和对今后实验改进的设想:1.误差产生原因的几种分类(1)学生电源直接读数电压与实际测出的电压间存在误差,新干电池也不能都以 1.5V 读数,它们的理论值与测量值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误差。

(2)由于导线本身存在电阻,或由于导线两端焊锡夹子电阻增大,分走了少量电压。

(3)电键(开关)会分走少量电压。

(4)在连接线路时,由于线头的松紧而造成的误差。

5)初中阶段实验器材本身局限造成的误差(6)学生在测量过程中读数所造成的误差。

(7)电表自身也有电阻造成误差。

2.实验后的体会在初中科学的物理实验中,有些误差在实验中我们是没法避免的,如(5)(6)两种误差,但有些是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过程中改进器材,或完善操作过程,在以后的实验中尽可能地设法减小。

减小误差的几个方面:(1)在连接电路时尽量用不带夹子的导线,且导线不能过长,现实生活中导线电阻不可避免,我们只能让它尽量地减小,而带夹子的导线由于经过焊锡会产生比较大的电阻,而我们初中阶段都默认为导线电阻为0,这样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2)在连接导线时,要注意接线头要拧紧,以减小实验误差。

(3)测量电源电压时,不能直接从学生电源或干电池的节数读电压,必须进行测量(4)读数时,眼睛正视,要读到估计位,以减小误差。

(5)做好正确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6)选择适当的电表量程,不能选得太大。

以上就是我们通过实验所得的一点收获与几点体会,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充分地感受到了科学的乐趣——追求真理、严谨真实的精神与态度,也相信,在误差的分析过程中,应该还有更好更多的改进,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深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