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实例分析修改
湿地公园案例分析

明西岛沙湿地公园班级:姓名: 学号:老师:上 海 崇湿地公园案例分析上海崇明岛西沙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是湿地与公园的复合体, 体现了“在保护中利用, 在利用中保护”的生态思想,其中植物景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湿地公园的设计中,对湿地植物的选择也尤其重要。
上海崇明西沙湿地公园,是一个以自然保护为主的主体性公园,其保留了大部份的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的构建模式, 在保留层面有很大的优势,但同时也体现出一定的不足,希翼通过对其优劣势的分析,对今后的湿地植物景观设计有更多的借鉴。
1湿地公园(Wetland Park)本质是在城市或者城市附近利用现有或者已退化的湿地, 通过人工总平面图恢复或者重建湿地生态系统,按照生态学的规律来改造、规划和建设, 使其成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份, 突出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三大特点,集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种功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湿地公园兼具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 体现“在保护中利用, 在利用中保护”的一个综合体系,是湿地与公园的复合体。
国内湿地公园的研究刚开始, 主要集中在湿地公园概念功能研究、生态湿地栖息地的修复、城市湿地景观建设、人工湿地的水处理、景观价值的评价等,这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 如杭州西溪湿地,镜湖国家湿地公园、香港湿地公园、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等。
2湿地公园的建设有两个主要的目的:其一是通过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 改善湿地生物的生长条件, 为其创造适宜的生存、繁衍空间, 从而保护和恢复已遭受破坏的湿地生态结构;其二是在湿地不受破坏的前提下, 为参观者提供游憩和近距离观察湿地野生生物的场所, 体现湿地文化。
生态规划设计的原则:如何开辟并保护城市湿地的生态景观, 充分发挥湿地潜能, 体现湿地景观特色是整个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关键所在。
在对湿地进行开辟设计时, 应根据湿地公园的规划目标, 在整个规划设计中以生态规划设计的思想为根本, 以保护性设计、恢复性设计等先进的规划设计理论为指导, 合理利用和保护湿地的自然资源, 以蜿蜒有致、动态连接的水系及生态廊道构成完整的生态景观体系, 以至少化的人为干扰充分发挥湿地的自然潜能,展示湿地自然的景观能动性。
西溪湿地公园案例分析

西溪湿地公园西溪湿地公园位于杭州西北,总面积10.08平方公里,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绝”,是罕见的城市中的次生湿地。
该公园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创新采用“湿地公园”保护模式:2003年,杭州市下决心启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采取了不同于湿地保护区和城市公园的“湿地公园”开发模式。
西溪湿地被定为全国首个湿地公园试点,相应确立了“积极保护”的思路,在尊重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科学、适度的人为干预,有助于西溪湿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
以“湿地公园”的模式来实现湿地保护,这在我国还是全新尝试与探索。
湿地公园作为湿地与公园的有机结合体,既有湿地的特性,又有公园的性质,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以及一般的城市公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历史文化保护、民俗文化延续:西溪不仅自然风光秀美,而且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多位皇帝及苏轼、唐寅、郁达夫、徐志摩等历代文人曾来此寓居题咏,还是一片文化湿地。
在开发过程中,像秋雪庵、烟水渔庄等庵堂别墅之类的重点文化遗迹,在科学论证基础上适量恢复。
秋雪庵保护区和曲水庵保护区内将分别恢复"秋雪八景"、"曲水八景",复种西溪传统植被,使蒋村历史文化在现。
围绕西溪湿地留下的众多历史文化遗存,也将得到挖掘和展示。
同时,选择部分世代居住在此的农户,迁回西溪湿地内,并组织农民耕种、养鱼,既保留了“活着”的农耕湿地文化,也可以承担旅游展示和服务功能。
民俗文化游览区以拓展西溪民俗文化为主题,使龙舟竞渡、古街集市等"灯火依旧"。
承担湿地文化教育和普及等社会功能:西溪湿地公园还是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现有科普教育站点六处,每周辟出一天“免费开放日”。
另外,中国湿地博物馆设计方案已经出台,围绕着中国湿地博物馆,今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将努力打造“科普西溪”,进一步提升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和展示功能,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湿地科普、研究和展示中心。
(整理)转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第一章:序言——案例筛选理由大黄堡湿地位于京津发展轴上的武清区,是京津之间一处重要的生态湿地资源。
该湿地具备地域广阔、水量丰沛、景观优美、交通便利等特性,大黄堡湿地公园的科学建设、合理发展对京津地区之间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同样属于典型的位于城市边缘的次生态城市湿地。
近年来该湿地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先进经验引起了极大关注。
项目的科学规划、成功运营,在很好的保护了湿地环境的同时为杭州的旅游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拉动作用。
该项目在湿地条件等各方面上的相似度上与大黄堡项目十分接近,且发展较为成功。
因此,经过考察研究,我们决定选取杭州西溪湿地作为湿地公园优秀案例。
在此次案例分析中我们将在前三章详细阐述项目各期期发展概况的同时,在第四章对西溪湿地在湿地开发模式及尺度、湿地公园规划及开发方案、湿地保护与旅游产业开发和谐发展、周边建设控制规划等四方面的成功经验予以剖析总结,为日后大黄堡湿地公园的开发规划提供借鉴依据。
第二章:项目概况一、项目概况(一)概况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为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11.64平方公里为保护区范围,共分三期建设,总投资88.4亿元人民币,建设期六年。
在保护区界线以外为外围保护地带,东至紫金港,南至老和山麓,西至绕城公路西侧绿带,北至余杭塘河,用地面积15.7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以外的周边景区控制区,主要涉及五常乡、闲林镇的两湿地水网区域,用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
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其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二)地理位置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文一西路、文二西路、天目山路、绕城高速、02省道、杭徽高速等主干道所架构起来的密集交通网络,让西溪板块四通八达,驱车5分钟之内即可进入杭州城区,从古墩路沿文一西路向西至五常港河不到5公里。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解析

曲水庵湿地景观区:位于花蒋路南段西侧,整合现有农居,大幅降低 建筑密度,恢复西溪湿地的历史文化景点,如交 芦庵、厉杭二公祠、曲水八景等,恢复种植传统 湿地植物,以历史文化和湿地景观为主题。展示 和研究西溪湿地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湿地景观。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0规划用地面积(西湖区区块):4.89平方公里。 其中: - “三区” 湿地生态保护区:约2.3平方公里; 民俗文化保护区:约1.96平方公里; 曲水庵湿地景观区:约0.28平方公里(一期已建1.12平方公 里); - “一堤”
规划布局 根据总体规划,西溪湿地公园二期涵盖了湿地生态保护区、民俗文化 展示区、曲水庵湿地景观区等。规划功能结构形态为“一堤三区”。“一 堤”即花蒋堤特色景观带;“三区”即湿地生态保护区、民俗文化展示 区、曲水庵湿地景观区。
9
花蒋堤特色景观带:花蒋路位于二期范围的中心地带,是衔接东西两 个湿地生态区的景观带,全长 2.3 公里。景观带内 将建设河渚古街、西溪民俗博物馆、水街水市、 企业会所、俱乐部、休闲度假配套设施等。 生 态 保 护 区: 位于花蒋路东侧,保育现有的池塘、林地、植被、 河汊港湾,拆迁农居,整合水系,在部分农居拆 迁地贯通或开挖水面,创造良好的湿地生态环 境,形成各类生物的栖息地。该区域将成为国际 湿地研究中心、科研科普基地,是展示及研究西 溪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区块。不对外开放,仅针 对科考人员及特殊人群。 民俗文化展示区: 位于花蒋路北段两侧,整合现有农居,降低建筑 密度,营造良好的湿地农(渔)耕生态环境,恢复西 溪湿地的历史及民俗文化景点。建立与生态旅游 相适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全面展示西溪湿地独特 的民俗文化风情,开展湿地生态休闲度假活动。
7
二、 规划方案
(一)
湿地公园一期
东滩湿地公园案例分析

东滩湿地公园案例分析1现状概述东滩湿地公园位于崇明岛东端,上海市区东北方向40km处。
规划面积为10km²,湿地类型属于河口滨海湿地类型中的潮间带和沙洲离岛湿地,植被类型为草本植物潮滩湿地。
耕地、林地、鱼塘为区内的主要景观。
它以其适宜的气候、良好的栖息地环境和饵料状况而成为亚太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和水禽的主要越冬栖息地之一。
因此,也是一个以水鸟群落为特点的湿地生态系统。
2湿地公园的构建湿地公园是以湿地的自然或人文景观来为人类提供浏览、休闲和欣赏大自然的场所。
根据具体条件规划设计出各种湿地生境,从而引导、培育遭到破坏的原始乡土动植物资源,最终形成丰富、多样、自然的湿地生态群落。
1.生态旅游及休闲区该区主要是为游客提供在不破坏自然的同时欣赏、研究、洞悉自然的场所。
主要靠近入口处,设置了售票、管理、游船码头、自行车租借等各种休闲服务设施和旅游观光的设备。
2.自然湿地保护区河口湿地独特的环境条件和植物特性构成了湿地特有的自然景观。
在保持对该区域干扰强度最小的情况下,保留原有大片的野生芦苇群落、莎草群落等,使游客能够亲身体验湿地自然环境和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特点。
3.湿地展示研究中心设施齐全的研究中心,承办国内外各类有关湿地研究与保护、水禽及其栖息地保护等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外,同时通过开放式的实验室、东滩湿地生物图片展示厅、鸟蛋模型等形式成为集生产、科研、教育、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科学基地4.扬子鳄展示区以扬子鳄的观赏、研究为主。
室外部分提供扬子鳄生活的合理场所,室内部分展示扬子鳄的标本和相应的资料介绍等。
并布置观鳄屋、扬子鳄研究中心等设施。
5.净化功能展示区和植物园通过配置抗污水生植物或生物净化的方法,减少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引入昆虫、鸟类等,利用动物、风力、流水等自然力量带来更丰富的植物资源,形成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湿地生态群落。
通过游线组织、景观与功能的一体化设计,生动形象地展示湿地植物对水体净化的全过程并形成品种多样的小型水生植物园。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

--------杭州西溪湿地 杭州西溪湿地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为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东起紫 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 面积约为11.64平方公里为保护区范围,共分三期建设,总投资88.4亿 元人民币,建设期六年。 在保护区界线以外为外围保护地带,东至紫金港,南至老和山麓,西至 绕城公路西侧绿带,北至余杭塘河,用地面积15.7平方公里;外围保 护地带以外的周边景区控制区,主要涉及五常乡、闲林镇的两湿地水网 区域,用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 生湿地。其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 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 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东片: 东片:河渚觅渡
东片规划重点是与湿地公园核心保护区块(秋雪庵湿 地文化区)的密切融合。区块内农居点全部外迁,拆 除的建筑用地可利用为果林、菜地及其他绿化。规 划考虑区块内设置零星散落布局的乡村建筑,主要 沿五常港龙舟竞渡一线,满足节庆活动观看龙舟比 赛的要求。 通过局部水塘的串联、沟通,既满足地块内部水上 交通的环线组织,形成开合有序的水上游线,又保 证与西溪湿地公园其他功能区块的交通联系。 河渚觅渡区块在文化内涵上,重点体现农耕文化、 渔耕文化,体现乡村郊区的诗境、画境。
周边环境 西溪湿 地为罕见的 城中次生湿 地,距离杭 州市中心仅 5分钟车程, 交通便利, 环境优美。 区域自古文 人雅士汇聚, 周边仓前高 校园区、浙 江大学主校 区等高校聚 集。 区域所拥有 的人文、环 境、交通、 高尚居住环 境等方面优 势在杭州乃 至全国均首 屈一指。
总体布局 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二期)、 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一期)和西 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三期)
湿地公园实例分析修改

湿地公园生态环境概况
❖湿地公园共占地42.5公顷,由 湖泊、池塘、水塘以及沼泽组成, 种植树木2万7千株。良好的绿化 和植被引来了大批的生物,每年 有超过170种鸟类,300种飞蛾 及蝴蝶类前来此处。
❖ 规划设计理念
1.为多种湿地生物提供最大限度地饲养、栖息和繁殖机会。 2.让参观者在不破坏保护地价值的情况下、近距离观察野生生物,并在游憩之余学习更多有关
向北方的观光小径 人 流 分 流 区 域
向东方曲折蜿蜒的视觉长廊
静
由十多个用于安置被俘的猎鸟景区组成,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封闭性,设有固定座位,游客 可以在此安静地近距离观测湿地生物。
动
让游客浸手于池塘,喂食飞鸟和参与园艺,让前来的游客在积极参与中领会了湿地的基本 价值和多样性。
公园提供丰富的课外生物教学课程供孩子们 学习。
访客中心
环保优先的设计
湿地探索中心
观鸟屋及 小品建筑
建筑小品采用可更新的软木材, 不仅环保,而且较好的和周围 环境相融合。
可持续发展的设计
物料的选用
水系统的设计
能源的利用
和谐共生的设计
合理的功能布局
湿地生境的创造
旅游休闲区
湿地保护区
水体与土壤
种植设计
旅游休闲区
中央影院、放映室、课室及资源中心
伦敦湿地公园区位图:
位于伦敦市西南部泰晤士河围 绕着的一个半岛状地带:巴艾尔 姆(Barn Elms)区中。
开发模式 伦敦湿地公园开发商
沃特家族提供公园 建设所需用地
野禽及湿地 基金会
(WWT)提供 500万英镑
柏克利家族在公园 北部开发9公顷房产,
将卖房所得资金中 的 1100万作为公园
建设项目投资
湿地公园案例分析 (1)

伦敦湿地公园
设计手法
水域和陆地之间均采用自然 的斜坡交接。陆地上建立了 一个复杂的沟渠网将水引入, 沟渠之间是平缓的丘陵和耕 地,精致的地形设计使得水 位稍微提高一点,就能产生 一大片浅浅的湿泥地。
设计手法
因为各种生物的饲养和繁殖对环境的要求不同, 伦敦湿地公园设计的关键点,就在于让每一个区域都 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成为水文学上的“孤立湿地”⑤。 这个难点是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技术手段来解决 的:通过在原有5 m的混凝土坝上加筑一道泥堤以提 高最高水位的办法,水库原有的水得到了保留。通过 保留和扩展堤坝,以及在一些区域使用泥墙,让每个 栖息地区域达到了完全的水域隔绝,成为水文学上的 孤立湿地;再加上从北到南的几个水域之间都设有操 作杆、使得各个栖息地都具有精确地控制水位能力, 能不受季节限制地达到必须的水位变化。
访客中心具体设计
①屋顶的建造形式,加上细微的旋转角度,从而减少太阳辐射,使得这座 建筑的热传导总值非常低; ②通过采用高效的地热系统,使用地面作为热量交换的空调/加热系统,避 免了排风孔、冷却塔和其他设备的使用; ③大量采用木制百装置,制造遮阴效果,并起到噪音和视觉屏障,以尽量 减低对湿地生物的影响; ④贯穿整个展廊的环形坡道既方便了残疾人的使用,也减少了对机械搬运 的需要; ⑤洗手间采用6 L的低容量水厕,减少了水的使用。消
散布在公园中的人流在这些点上聚集起来游客的观测活动都在建筑物内部进行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这些湿地生物的打伦敦湿地公园设计深入分析了在这个特殊而复杂场所解决人与自然基本矛盾的方法对水体和人流都作出了妥善而精巧的处理从而成功地将原先废弃的水库恢复成了城市中心的美丽公园成功地让自然和人类活动在此达到了和谐的平衡在提供给野生生物一个舒适庇护所的同时也给游客提供了了解和欣赏湿地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访客中心
环保优先的设计
湿地探索中心
观鸟屋及 小品建筑
建筑小品采用可 更新的软木材, 不仅环保,而且 较好的和周围环 境相融合。
可持续发展的设计
物料的选用
水系统的设计
能源的利用
和谐共生的设计
合理的功能布局
湿地生境的创造
旅游休闲区
湿地保护区
水体与土壤
种植设计
旅游休闲区
中央影院、放映室、课室及 资源中心
公园提供丰富的课外 生物教学课程供孩子 们学习。
公园内为儿童 提供了丰富的 户外探险项目 和室内互动游 戏项目
画龙点睛的建筑:
孔雀观测塔
木制的附属 设施,和周 围自然环境 结合得非常 融洽。
❖完善的配套设施
公园内设有餐厅,纪念品购物中心,影院
伦敦湿地公园这一个案给如何在城市区域中保存和恢复湿地 探出了一条路,通过对这个例子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一 些经验: ① 国家有关部门应该采取前瞻性的规划理念及科学的规划 措施,对城市区域中的湿地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让湿地保 护做到有法可依; ② 由政府牵头寻求多方合作,通过公益机构、房地产商和 土地所有者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在保护好湿地原有生态环境 的前提下进行合理适度的开发,兼顾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 实现“以地养地”的经济平衡,而不是单纯依靠政府机构拨 款。
香港湿地公园
❖为香港市民及海内外游客提供一个 世界级的生态景点
❖背景介绍
2005年5月公园正式开放,每年接 待近54万人次的游客,并且赢得了 很多奖项,其中包括2006年度香港 园境师学会(HKILA)颁发的“卓越 园境”奖(Excellence in Landscape) 的金奖,这些都验证了香港湿地公 园是环境保护实践和可持续发展两 者相结合的成功范例。
③ 保护城市区域中的湿地、并不意味着将其隔离弃置。在 城市区域中的湿地除了生态价值外,还具有巨大的旅游价值。 如何在保护好湿地的同时实现它的价值,让其既不成为废地、 又不被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所吞食,既和城市大环境融合协 调、又要保持生态的独立——这就需要进行合理的、精心的 设计和规划,以及得到高科技的技术支持。
建设项目投资
湿地公园生态环境概况
❖湿地公园共占地 42.5公顷,由湖 泊、池塘、水塘 以及沼泽组成, 种植树木2万7千 株。良好的绿化 和植被引来了大 批的生物,每年 有超过170种鸟 类,300种飞蛾 及蝴蝶类前来此 处。
❖规划设计理念
1.为多种湿地生物提供最大限度地 饲养、栖息和繁殖机会。
2.让参观者在不破坏保护地价值的 情况下、近距离观察野生生物,并 在游憩之余学习更多有关湿地的知 识。
多种功能完美融合
自然保育
旅游
教育
市民休闲娱乐
湿地公园生态环境概况
湿地保护区占地约60 公顷,由不同的生境构成, 包括淡水和咸淡水栖息地、淡水湖、淡水沼泽、 芦苇床、草地、矮树林、人造泥滩、红树林、林 木区等。
❖规划设计理念
生态设计理念
环保优先的理念
可持续的概念
人物和谐共生理念
香港湿地公园总平面图
地球之肾
—湿地公园实例介绍
伦敦湿地公园
“一个让人惊异的、奇迹般的地方,使得人类 和野生生物在我们美好的城市中相聚”
❖背景介绍
2005年5月公园建成至今,已经接待 了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并且赢得了很 多奖项,其中包括2001年英国航空旅 游协会评选的明日之星金奖。这些都 验证着伦敦湿地公园在湿地景观保护 和旅游实践方面具有全球持续领先的 地位。
蓄水泻湖
主湖
保护性泻湖
湿地构成
芦苇沼泽地
季节性浸水 牧草区域
泥地区域
公园平面总图
设计者按人流活动的密集程度、将整个公园分成了 若干的区域和点。
公园外停车场
入口处小湖水面 形成屏障
6幢功能不同建筑 所有进入公园的人流在此汇集、在最大程度
的访客中心是“活动 上不惊扰外界生物的情况下,完成公众性较
核心地带”
香港湿地公园区位图: 香港湿地公园位于天水围北部
香港湿地公园目标定位
❖ 展示香港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并强调必须予 以保护
❖ 建设一个国际级的旅游景点,服务市民、游客、 及对野生生物和生态学有专门兴趣的人士
❖ 提供一个有别于一般观光地方的景点,以扩阔外 国游客在香港的旅游体验
❖ 切合本港居民的文娱活动需求 ❖ 提供可与米埔沼泽自然护理区相辅相成的设施 ❖ 提供教育机会和加强市民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
强的一系列活动。
向北方的观光小径
人 流 分 流 区 域
向东方曲折蜿蜒的视觉 长廊
静
由十多个用于安置被俘的猎鸟景区组成,具 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封闭性,设有固定座位, 游客可以在此安静地近距离观测湿地生物。
动
让游客浸手于池塘,喂食飞鸟和参与园艺, 让前来的游客在积极参与中领会了湿地的 基本价值和多样性。
主 题 展 览 区
“湿地知多少”、“湿战”
儿童娱乐区
湿地保护区是湿地公园的核心要素,避免人类活动的干扰,营造 良好的生境是其布局的原则。其位于保护区北部连接访客中心的 地方,不同的教育径、探索中心及观鸟屋为访客及学生提供认识 湿地的机会。
护岸处理以自然生态 驳岸为主,充分考虑 因水位变化而带来的 景观效果变化
桥面采用裂纹式铺装,标 高和地面一样,中间留有 通道,避免隔断生物物种 的迁移
栈道采用全木制浮桥的形 式减少下方空间支撑结构 物的面积,保存栈道下方 原有生物环境
丰富的旅游线路设计
2小时游
4小时游
逍遥全天游
❖ 通过对环保优先、可持续发展、和谐共生设计 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城市区域中湿地 的保护,并不意味着将其隔离弃置,而是可以通过 合理的、精心的设计和规划、一定的技术支持,实 现湿地保护和旅游开发、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等多 重目标。香港湿地公园生态的规划设计理念贯穿了 其整个过程,并成功地处理了各项目标之间的可能 冲突。建成后的香港湿地公园不仅是一个世界级的 旅游景点,而且更是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和 休闲娱乐资源。希望通过对香港湿地公园设计理念 的研究能为国内的城市湿地保护和开发提供一定的 参考价值。
伦敦湿地公园区位图:
位于伦敦市西 南部泰晤士河 围绕着的一个 半岛状地带: 巴艾尔姆 (Barn Elms) 区中。
开发模式
伦敦湿地公园开发商
沃特家族提供公园 建设所需用地
野禽及湿地 基金会
(WWT)提供 500万英镑
柏克利家族在公园 北部开发9公顷房产,
将卖房所得资金中 的 1100万作为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