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路径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版)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版)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 年版)一、概述白血病(leukemia)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受累细胞(白血病细胞)出现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大量蓄积于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从而抑制骨髓正常造血功能并浸润淋巴结、肝、脾等组织器官。
白血病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两类,一类是正常造血抑制导致的骨髓衰竭相关的临床表现,如贫血、白细胞减少导致的感染。
另一类是白血病细胞浸润组织器官引起的临床表现,如肝脾肿大、绿色瘤等。
白血病的诊断主要是依赖骨髓涂片计数原始细胞比例。
白血病的分型早期主要是依赖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染色,目前白血病的分型主要是以流式细胞仪为基础的免疫学。
遗传学信息主要用于白血病患者的诊断分型和预后判断。
根据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和自然病程,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细胞的分化停滞于早期阶段,多为原始细胞和早期幼稚细胞,病情发展迅速,自然病程仅数月。
慢性白血病(chronic leukemia, CL)细胞的分化停滞于晚期阶段,多为较成熟细胞或成熟细胞,病情相对缓慢,自然病程可达数年。
根据主要受累的细胞系列可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
慢性白血病则分为慢性髓性白血病,常称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 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及少见类型的白血病。
目前按照WHO 造血系统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CLL 与小淋巴细胞淋巴瘤为一类疾病,所以CLL 的诊疗规范归入淋巴瘤部分。
临床上白血病的分类主要有两大标准,一个是FAB标准,临床重要性逐渐下降,见表1。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中医临床路径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的住院患者。
一、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ICD-10编码:C92.004),年龄≥60岁。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四版拟定。
2.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常见临床证候:热毒炽盛证毒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气血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年龄≥60岁的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患者。
2.患者如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特别注意观察发热、疲乏、瘰疬等症状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血型、尿常规、粪便常规及隐血试验、输血前检查、肝肾功能、凝血全套、D-二聚体、心肌酶谱、心肌损伤标志物、脑钠肽,心电图,腹部B超,骨髓细胞学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骨髓流式、染色体、融合基因、胸部CT、头颅CT/MR、心脏彩超、其他生化指标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热毒炽盛证: 清热解毒。
(2)毒瘀互结证:活血解毒。
(3)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4)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其它中医特色治疗(1)耳穴疗法(2)灸法(3)穴位敷贴(4)熨烫治疗4.西药治疗5.护理调摄(九)出院标准1.一般情况良好,病症好转或稳定。
血液内科临床路径

血内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D58.000
—
1、必符一诊诊断;2、同时有他病,不需特殊处理,不影响一诊CP实施,可进入CP。
14天
未提
2017年版P604
6
血内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59.101
—
1、2同上。
14天
未提
2011年版P608
7
血内
地中海贫血
D56.900
—
1、2同上。3、分型。4、病史采集现病史应包括患者症状(贫血、感染等相关症状),初始时间、严重程度以及相关治疗情况。既往史个人史应详细询问有无家族史(非常重要),询问其他重要脏器疾病史。体检应包括:贫血、出血相关体征,有无面容、躯体畸形,有无感染病灶等。
—
1、2同上1、3。
5-9天
必要时
2016年版P784
39
血内
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D70.X01
—
1、粒细胞缺乏症同时伴发热、感染患者应立即住院并参照相关指南给子经验性抗感染治疗。2、粒细胞缺乏症同时合并两系/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不进入本路径。3、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检,追问既往病史、家族史、毒物、药物接触史。(1)有已确诊非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并接受放、化疗后出现本症不进入本路径;(2)有已明确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并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出现本症不进入本路径;(3)有已明确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接受放、化疗后出现本症不进入本路径。
选用头孢类(或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抗感染治疗,发热不缓解者,可考虑碳青酶烯类和(或)糖肽类和(或)抗菌素治疗
2017年版P720
26
血内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C92.100-
C92.103
急性髓系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育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造血祖细胞恶性变转化。
基本信息2主要病因白血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尽管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白血病的病因仍未被完全了解。
目前普遍认为,绝大多数白血病是环境因素与细胞的遗传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
2、化学物质如油漆、苯、染发剂等通过对骨髓损害,也可诱发白血病。
最近北京的一份调查报告发现许多儿童白血病患者在半年来均做过室内装饰。
3、细胞毒药物致病:急性白血病与口服氯霉素可能有关,其它尚有氨基比林、安乃近、磺胺类、保泰松等。
4、病毒感染:近十年来的研究提示白血病很可能是病毒引起的。
病毒引起禽类、小鼠、大鼠、豚鼠、猫、狗、牛、猪、猴的白血病,此外,目前认为C类RNA肿瘤病毒与人类白血病的病因有关。
3诊断标准3.1英法美协诊断标准英法美协作组(FAB协作组)于1976和1985年先后提出了AML的形态学诊断标准及修改建议,1991年又增补一特殊亚型,即AML微分化型,先介绍如下。
(1)M0(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骨髓中原始细胞≥90%(NEC),胞浆大多透亮或中度嗜碱,五嗜天青及(或)CD13可阳性。
淋系抗原阴性,但可有CD7+,Td T+;电镜髓过氧化酶(MPO)阳性。
(2)M1(急性白粒细胞白血病未化型);原理细胞(I+II型)≥90%(NEC),其中至少有3%的原粒细胞过氧化至中性分叶核粒细胞>10%,单核细胞10%时,亦属此型。
核细胞(常为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20%。
2) 骨髓象如上所述,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系(包括原始、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5X109/L。
3) 骨髓象如上所述,外周血单核细胞系<5×109/L,而血清溶菌酶以及细胞化学支持单核细胞数量显著者。
4) 骨髓象类似M2,而单核细胞系>20%,或血清溶菌酶超过正常(11.5±4)mg/L,的3倍,或尿溶菌酶超过正常(2.5mg/L)的3倍。
5) 骨髓象类似M2,而外周血单核细胞系≥5×109/L时亦可划分为M4。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复发/难治性患者处理建议
01
02
03
再次诱导治疗
对于复发或难治性患者, 可以考虑再次进行诱导治 疗,选择之前未使用过的 药物或方案。
造血干细胞移植
对于符合条件的复发/难治 性患者,可以考虑进行造 血干细胞移植作为挽救性 治疗措施。
临床试验
鼓励患者参加针对复发/难 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 床试验,以探索新的治疗 方法。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针对长期治疗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第二肿瘤等, 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案。
持续病情监测
对长期生存患者进行持续的病情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复 发或疾病进展。
THANKS
感谢观看
诱导治疗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 预防和治疗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巩固强化治疗策略
巩固强化治疗目标
巩固强化治疗注意事项
在诱导治疗获得缓解后,进一步清除 残留的白血病细胞,降低复发风险。
治疗期间需定期评估患者病情,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预防和治 疗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伴有遗传学异常患者处理建议
遗传学检测
对于伴有遗传学异常的患 者,应进行详细的遗传学 检测,以明型和程度,制定个体化的 治疗方案,选择针对性的 药物或方案。
遗传咨询
建议患者接受遗传咨询, 了解遗传学异常对疾病预 后的影响及家族遗传风险 。
05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 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23年版)解
读
汇报人:xxx 2024-01-03
目 录
• 指南概述与更新内容 • 疾病诊断与评估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特殊类型患者处理建议 • 支持治疗与并发症管理 • 随访监测与复发风险评估
血液内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

卫办医政发〔2011〕76号文件附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过多(MDS-RAEB)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过多(MDS-RAEB)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MDS-RAEB(ICD:D46.2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张之南、沈悌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Pathology and Genetic of Tumo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2008)、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V.2.2010)。
诊断标准:1.RAEB-Ⅰ:(1)外周血:①血细胞减少;②原始细胞<5%;③无Auer小体;④单核细胞<l×l09/L。
(2)骨髓:①1系或多系发育异常;②原始细胞5%–9%;③无Auer小体。
2.RAEB-Ⅱ(1)外周血:①血细胞减少;②原始细胞5%–19%;③有或无Auer小体;④单核细胞<l×l09/L。
(2)骨髓:①1系或多系发育异常;②原始细胞10%–19%;③有或无Auer小体。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邓家栋临床血液学》(邓家栋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内科学》(叶任高、陆再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第二版)、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V.2.2010)。
首先进行诊断分型,然后根据MDS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见表1)进行预后分组。
中国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2023年版)指南更新解读PPT课件

监管政策调整对药物使用影响
严格审批流程
监管政策调整加强了对新药审批流程的管 理,要求药物在上市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安
全性评价和有效性验证。
限制使用范围
对于已上市的药物,监管政策调整可能会 根据最新的安全性评价结果限制其使用范 围或适应症。
加强不良反应监测
监管政策调整加强了对已上市药物不良反 应的监测力度,要求制药企业定期提交药
新版指南还注重患者的全程管理和 生存质量改善,提出了针对治疗相 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建议。
02
诊断与评估标准更新
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临床表现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常见症状 包括发热、贫血、出血、感染等,新 指南强调了对这些症状的综合分析和 判断。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骨髓穿刺、免疫分型、染色 体核型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是AML 诊断的重要依据,新指南对实验室检 查项目进行了细化和优化。
复发风险预测模型应用
复发风险分层
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指标,将患者分为不同复发风 险层次,以指导患者的治疗和随访。
动态监测与调整
定期评估患者的复发风险,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随 访策略。
预测模型优化
不断完善和优化复发风险预测模型,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指导 价值。
06
药物安全性评价与监管政策解读
04
支持治疗与并发症管理优化
抗感染策略调整及注意事项
01
预防性抗生素使用
针对高风险患者,在化疗开始前 进行预防性抗生素使用,降低感 染风险。
02
03
抗生素选择
感染监测
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选用敏感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误 用。
加强感染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 感染征象,防止感染扩散和恶化 。
血液科疾病临床路径大全

若患者年龄≥55 岁、或严重的脏器功能不良或疾病时,可 选用 IM 联合 VP(VCR+PDN)或 VDP(VCR+DNR+PDN)方案作为诱导方 案,剂量及使用方法同前述 VDCP+IM 方案。
诱导治疗疗效的判断:所有患者诱导治疗第 14 天行骨髓穿 刺,预测疗效,调整治疗,28~35 天行骨髓形态学、遗传学检 测,判断血液学和分子学疗效。诱导治疗缓解者尽快行三联鞘 注 1~2 次
伊马替尼(IM) 400-600mg/天,第 8 天或第 15 天开始加 用。
15~16 天(依照血常规、第 14 天骨髓情况以及患者临床情况进 行调整)。
环磷酰胺(CTX):750-1000mg · m -2 · d-1 第 1 天、第 15 天(美思钠解救)。
强的松(PDN):1 mg · kg -1 · d-1, 第 1~14 天, 0.5 mg · kg -1 · d-1,第 15~28 天。
第 4 页 共 27 页
COATD 方案治疗结束后分子学阴性的患者可选择 auto-HSCT,auto-HSCT 后的患者可予继续伊马替尼+VP 方案维 持治疗 2 年,不再进行剩余疗程的化疗。
未接受 allo-SCT 或 auto-HSCT 的患者接受以下方案治疗。 ③VDCD 方案, VCR 1.4 mg · m -2 · d-1,最大剂量不超过 2 mg/每次,第 1、8、15、22 天; DNR 30mg · m -2 · d-1,第 1~3 天; CTX 750mg · m -2 · d-1,第 1、15 天(美思钠解救); DXM 6-8 mg · m -2 · d-1,d1~7 天,第 15~21 天(口服或 静滴)。 血象恢复后(白细胞≥1×109/L,血小板≥50×109/L)行三 联鞘注 1~2 次。 ④ TA 方案 VM-26 100 mg · m -2 · d-1,第 1~3 天; Ara-C 75-100 mg · m -2 · d-1,第 1~5 天。 血象恢复后(白细胞≥1×109/L,血小板≥50×109/L)行三 联鞘注 1~2 次。 5.维持治疗 ① 含伊马替尼维持治疗方案:未行 allo-HSCT 者建议使用 伊马替尼联合 VP 方案作为维持治疗,伊马替尼 400~600mg/天 持续应用,VP 方案每月一次,持续至完全缓解后 2 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ICD10:M9840/3;M9861/3;M9867/3;M9870-4/3;M9891-7/3;M9910/3;M9920/3)(二)诊断依据。
根据《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Pathology and Genetic of Tumo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2008),《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科学出版社)1.体检有或无以下体征:发热、皮肤粘膜苍白、皮肤出血点及瘀斑、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胸骨压痛等;2.血细胞计数及分类;3.骨髓检查:形态学(包括组化),活检(必要时);4.免疫分型;5.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FISH(必要时);6.有条件时行组合融合基因和预后相关基因突变检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的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学组,中华血液学杂志,2009.6)诱导化疗:(1)18~59岁患者:①HAD: 高三尖杉酯碱(HHT) 2~2.5mg · m-2 · d-1×7天,柔红霉素(DNR) 40~60mg · m-2 · d-1×3天,阿糖胞苷(Ara-C) 100~200mg · m-2 · d-1×7天。
②HAA: HHT 2~2.5mg · m-2 · d-1×7天,阿克拉霉素(ACR) 20mg · d-1×7天,Ara-C 100~200mg · m-2 · d-1×7天。
③DA: DNR 45~60mg · m-2 · d-1×3天,Ara-C 100~200mg · m-2 · d-1×7天。
④HA: HHT 2~2.5mg · m-2 · d-1×7天, Ara-C 100~200mg · m-2 · d-1×7天。
(2)60~69岁患者:①HAD: HHT 2~2.5mg · m-2 · d-1×7天, DNR 40~45mg · m-2 · d-1×3天,Ara-C 100~200mg · m-2 · d-1×7天。
②HAA: HHT 2~2.5mg · m-2 · d-1×7天, ACR 20mg · d-1×7天,Ara-C 100~200mg · m-2 · d-1×7天。
③DA: DNR 45mg · m-2 · d-1×3天,Ara-C 100~200mg · m-2 · d-1×7天。
④HA: HHT 2~2.5mg · m-2 · d-1×7天, Ara-C 100~200mg · m-2 · d-1×7天。
2.缓解后化疗:(1)18~59岁患者:可行6~8疗程化疗,中剂量Ara-C的方案不超过4个疗程。
①中剂量阿糖胞苷单药化疗方案(ID-Ara-C):Ara-C 1.0~2.0g · m-2,q12h×3天②标准剂量阿糖胞苷: Ara-C 100~200g · m-2×7天联合下列药物之一:Ⅰ. DNR 45mg · m-2 · d-1×3天Ⅱ. MTZ 6~10mg · m-2 · d-1×3天Ⅲ. HHT 2~2.5mg · m-2 · d-1×7天Ⅳ. 安吖啶(Amsa) 70mg · m-2 · d-1×5天Ⅴ. ACR 20mg · d-1×7天Ⅵ. 替尼泊甙(VM-26)100~165mg · m-2 · d-1×3天(2)60~69岁患者:可行2~4疗程化疗,标准剂量阿糖胞苷 Ara-C 75~100mg · m-2· d-1×5~7天联合下列药物之一:① DNR 40~45mg · m-2 · d-1×3天② MTZ 6~10mg · m-2 · d-1×3天③ HHT 2~2.5mg · m-2 · d-1×7天④ Amsa 70mg · m-2 · d-1×5天⑤ ACR 20mg · d-1×7天⑥ VM-26 100~165mg · m-2 · d-1×3天3.中枢神经白血病(CNSL)的防治:CNSL的预防应从患者获得完全缓解后开始,每1-2个月一次,腰穿及鞘内注射至少4~6次,确诊CNSL退出本路径。
鞘注方案如下:甲氨喋呤(MTX)10~15mg,Ara-C 40~50mg,地塞米松(DXM)5mg。
4.符合条件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患者进行HSCT。
(四)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选择路径。
1.18~59岁初治AML(非APL)临床路径。
2.60~65岁初治AML(非APL)临床路径。
3.18~59岁完全缓解(CR)的AML(非APL)临床路径。
4.60~65岁完全缓解(CR)的AML(非APL)临床路径。
(五)费用估算总费用10万人民币。
二、18~59岁初治AML(非APL)临床路径(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32天内。
(二)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疾病编码(ICD10:M9840/3;M9861/3;M9867/3;M9870-4/3;M9891-7/3;M9910/3;M9920/3);2.患者年龄(18~59岁);3.经以上检查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则进入APL路径;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三)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 3-5 天(指工作日)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常规化验:血、尿、便常规、血型、血生化、电解质、输血前检查、凝血功能;2.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CT和MRI(必要时);3.发热或疑有感染者可选择:病原微生物培养、影像学检查;4.骨髓检查(形态学包括组化、必要时活检)、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组合融合基因和预后相关基因突变检测(有条件时);5.患者及家属签署以下同意书:病重或病危通知书、化疗知情同意书、输血知情同意书、骨穿同意书、腰穿同意书、静脉插管同意书(有条件时)。
(四)化疗前准备。
1. 发热患者建议立即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并使用抗生素,可选用头孢类(或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抗炎治疗,3天后发热不缓解者,可考虑更换碳青酶烯类和/或糖肽类和/或抗真菌治疗;有明确脏器感染患者应根据感染部位及病原微生物培养结果选用相应抗生素。
2. Hb﹤80g/L,PLT﹤20×109/L或有活动性出血,分别输浓缩红细胞和单采血小板,若存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倾向则PLT﹤50×109/L即应输注单采血小板。
有心功能不全者可放宽输血指征。
3.高白细胞患者可行白细胞分离术。
(五)化疗开始于入院第2-5天。
(六)化疗方案。
1.HAD: HHT 2~2.5mg · m-2 · d-1×7天,DNR 40~60mg · m-2 · d-1×3天,Ara-C 100~200mg · m-2 · d-1×7天。
2.HAA: HHT 2~2.5mg · m-2 · d-1×7天,ACR 20mg · d-1×7天,Ara-C 100~200mg · m-2 · d-1×7天。
3.HA: HHT 2~2.5mg · m-2 · d-1×7天,Ara-C 100~200mg · m-2 · d-1×7天。
4.DA: DNR 40~60mg · m-2 · d-1×3天,Ara-C 100~200mg · m-2 · d-1×7天。
(七)化疗后恢复期21天内,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生化、电解质;2.脏器功能评估;3.骨髓检查(如21天时血象仍处于恢复过程中,可延长至出院日之前);4.微小残留病变检测(有条件时)。
(八)化疗中及化疗后治疗。
1.感染防治:发热患者建议立即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并使用抗生素,可选用头孢类(或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抗炎治疗,3天后发热不缓解者,可考虑更换碳青酶烯类和/或糖肽类和/或抗真菌治疗;有明确脏器感染患者应根据感染部位及病原微生物培养结果选用相应抗生素。
2.脏器功能损伤的相应防治:止吐、保肝、水化、碱化、防治尿酸肾病(别嘌呤醇)、抑酸剂等。
3.成分输血: Hb﹤80g/L,PLT﹤20×109/L或有活动性出血,分别输浓缩红细胞和单采血小板,若存在DIC倾向则PLT﹤50×109/L即应输注血小板。
有心功能不全者可放宽输血指征。
4.造血生长因子: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1.0×109/L,可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5μg· Kg-1 · d-1。
(九)出院标准:1.一般情况良好;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重要医嘱长期医嘱:□化疗医嘱(以下方案选一)□ HAD: HHT 2~2.5mg · m-2 · d-1×7天,DNR 45~60mg · m-2 · d-1×3天,Ara-C 100~200mg · m-2 · d-1×7天□ HAA: HHT 2~2.5mg · m-2 · d-1×7天,ACR 20mg· d-1×7天,Ara-C 100~200mg · m-2 · d-1×7天□ HA: HHT 2~2.5mg · m-2 · d-1×7天,Ara-C 100~200mg · m-2 · d-1×7天□ DA: DNR 45~60mg · m-2 · d-1×3天,Ara-C 100~200mg · m-2 · d-1×7天□止吐、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医嘱□补液治疗(水化、碱化)□重要脏器功能保护:防治尿酸肾病(别嘌呤醇)、保肝等□其它医嘱临时医嘱:□输血医嘱(必要时)□心电监护(必要时)□每周复查血生化、电解质□隔日复查血常规(必要时可每天复查)□血培养(高热时)□静脉插管维护、换药□其它医嘱四、60~69岁初治AML(非APL)临床路径(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32天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