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五章_短期经营决策中常用的成本概念及基本方法
管理会计练习的计算题解答

第二章 变动成本法(2)根据回归直线法分解结果预测2012年1月的电费支出,假定2012年1月计划产量为1700件。
1.解:(1)采用高低点法对电费进行分解:低点(x 1=900,y 1 =4250),(x 2=1800,y 2 =7250)则b = (y 2 – y 1) / (x 2– x 1) = (7250 – 4250) / (1800 – 900) = 3.333 a = y 1 – bx 1 = 4250 – 3.333×900 = 1256混合成本的数学模型为:y=1256+3.333x混合成本的数学模型为:y=1310.42+3.25x2012年1月的电费为: y=1310.42+3.25 ×170=6835.42(元)2.某企业最近3年只生产一种甲产品,第1~3年每年的生产量(基于正常生产能力)都是8000件,而销售量分别为8000件、7000件和9000件。
第1年年初无存货。
甲产品每件售价12元,单位变动生产成本5元,固定性制造费用24000元,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总额25000元。
要求:根据资料,不考虑税金,⎪⎪⎪⎩⎪⎪⎪⎨⎧=⨯-=-==⨯-⨯⨯-⨯=--=∑∑∑∑∑42.1310121680025.3127032525.316800168002439000012703251680010128375012)(22x b y a x x n yx xy n b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各年税前利润。
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 三、计算题1、某公司只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2011年的单位变动成本为12元,变动成本总额为60000元,共获得税前利润18000元,若该公司计划2012年维持单价不变,变动成本率仍维持2011年的40%不变。
(变动成本率=1-贡献毛益率=单位变动成本/销售单价) 要求:(1)计算该企业2012年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2)若2012年的计划销售量比2011年提高8%,可获得多少税前利润? 解:(1)依题目意有:单位变动成本VC=50,变动成本总额为60000,利润P=18000元 则销售量Q 为:Q=变动成本总额为÷单位变动成本=60000÷12=5000 而销售价格SP=位变动成本/变动成本率=12÷40%=30(元)因此固定成本FC=销售收入 – 变动成本 – 销售利润=(30-12)×50000-18000=72000 2012年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销售价格 – 单位变动成本) =72000÷(20-12)=4000(2) 若2012年的计划销售量比2011年提高8%,获得税前利润为:税前利润=2011年税前利润+2011年税前利润×利润增长百分比×销售量敏感系数 =18000+18000×8%×5=25200(元)或税前利润=(销售价格 – 单位变动成本)×2012年销售量 – 固定成本 =(30-12)×5000×(1+8%)-72000=25200(元)2.甲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的企业,当年有关数据如下:销售产品4000件,产品单价80元,单位518000)1230(5000)(=-⨯=-⨯=P VC SP V 销售量的敏感系数变动成本成本50元,固定成本50000元,实现利润70000元。
第五章-成本理论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5章 15
原点与VC上点连线的斜率为对应产量的AVC
C
VC
从
可
●
变
●
●
成
本
0
Q1 Q2 Q3
Q
到
C
平
均
AVC
可
变
成
本
0
Q
Q2
(3)短期平均成本SAC
SAC =AFC平均固定成本 + AVC平均可变成本
AC TC VC FC AVC AFC
Q
Q
C
由于AVC达到最低 点后, AFC还一直下 降, 所以AC晚于 AVC达到最低点.
练习
已知产量为9 单位时,总成本 为95元; 产量增加到10 单位时,平均成 本为10元; 由此可知边际 成本为?
增加1单位产量 后,成本增加 100-95=5 边际成本是5
产量Q FC VC TC AFC AVC AC MC 0 20 0
1 20
50
2 20 56
3 20
95
4 20 80
5 20
125
6 20 132
7 20
202
8 20 320
9 20
740
第六节 长期成本 long-run cost分析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5章 31
一、长期总成本 long-run total cost
1.长期总成本 LTC含义:
长期中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 C
成本总和,是厂商长期中在各种产量 水平上的最低总成本。
woB1=r0A1。
图(b)中,即
可得到LAC上
的E1点。 同理,可得到 LTC曲线。
内进行生产的
6 短期经营决策基本方法

例:企业拟用现有生产能力生产A产品或B产品,生产A产品, 预计产(销)量10000件,单价5元,单位变动成本3元。生 产B产品,预计产量20000件,单价4元,单位变动成本2元。 两方案固定成本总额都为50000元。
A 预计销售收入 50000 B 80000
项目 预计收入 预计成本 预计利润 甲产品 138000 126000 12000 乙产品 150000 128000 22000 差额 12000 2000 10000
所以应该选择乙产品。
25/41
注意:在计算差量收入和差量成本时,方案的前后排序 必须保持一致;如果两个备选方案的相关预期收入相同, 或不涉及收入,则只需比较其相关成本,并注意尽量省 去发生额相同,不影响“差量”的部分,以简化计算。
7/41
例:若上例中甲的单价为15元,乙的单价为20元, 则:甲的收入=15×5000=75000 乙的收入=20×4500=90000 差量收入=90000-75000=15000 差量利润:若干备选方案预期利润的差额 例:续上例: 甲的利润=75000-60000=15000 乙的利润=90000-80000=10000 差量利润=15000-10000=5000
17/41
7、可延缓成本 是指某一方案已决定要采用,但如果推迟执行,对企业全局 影响不大,因此,同这一方案相联系的成本称为可延缓成本。与 其相对应的是不可延缓成本 例:某企业决定扩建厂房,需扩建资金25万元,但鉴于目前 资金紧张,扩建方案推迟至明年实施,则:扩建资金25万元为可 延缓成本 不可延缓成本:指同已经选定必需马上实施的方案相关联的 有关成本 例:某企业生产线受损导致停产,需马上修复生产线,修复 费用30万元,则:修复费用30万元属于不可延缓成本
第5章 经营决策常用的成本概念及基本方法

决策标准Biblioteka 例子已知,某企业常年生产需用的B部件以前一 直从市场上采购,已知采购量在5000件以 下时,单价为8元/件;达到或超过5000件 时,单价为7元/件。如果追加投入12000 元专属成本,就可以自行制造该部件,预 计单位变动成本为5元/件 要求:用成本无差别点法为企业做出自制或外购 B部件的 决策,并说明理由
管理会计课件
第五章 经营决策常用 的成本概念及基本方法
第一节 经营决策需要考虑的成本概念 第二节 经营决策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经营决策需要考虑的成本概念
相关成本包括: 相关成本包括: 增量成本 边际成本 机会成本 估算成本 重置成本 付现成本 专属成本 加工成本 可分成本 可延缓成本 可避免成本
相关成本是 指与特定决策方 案相联系的、 案相联系的、能 对决策产生重大 影响的、 影响的、在短期 经营决策中必须 予以充分考虑的 成本。 成本。
项目 产品A 产品B 单价 70 80 单位变动成本 30 35 单位产品定额工时(工时/件) 4 5 固定成本总额 40000 产品C 50 26 2
根据上述资料,首先计算出剩余生产能力10000机器工时 可以分别转化A产品2500件、B产品2000件、C产品 5000件,然后编制相关损益分析表 相关损益分析表 项目 产品A 产品B 产品C 相关收入 175000 160000 250000 相关成本 75000 70000 130000 相关损益 100000 90000 120000 由于C产品的相关损益120000为最大值,故企业应开发C产品。本例 中的固定成本总额40000,属于无关成本,无 须考虑
4、机会成本与实支成本
机会成本指在决策过程中,由于选择某一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 丧失的潜在利益 实支成本指过去或现在实际发生现金流出,并计入帐册的成本 例:光明公司打算利用现有的生产线来生产新产品,若不生产新产 品可将现有的生产线出租,每年租金收入为25万元。若要生产新产 品,也就损失了这25万元的资金收入,因此所损失的25万元就是生 产新产品的机会成本
管理会计 第五章 经营决策ppt课件

优方案的机会成本。也就是说,不选其他 方案而选最优方案的代价,就是已放弃方
案的获利可能。
(一)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s
产生前提:经济资源 的稀缺性和多种选择 机会的存在。
第五章 经营决策
注意:机会成本仅仅只
是被放弃方案的潜在利
益,而非实际支出,因
而不能据以登记入账。
精选课件
7
(一)机会成本
[例]:某公司现有一空闲的车间,既可以用于A产品 的生产,也可以用于出租,但不能同时生产和出租。 如果用来生产A产品,其年净收入为17000元;用于 出租则可获租金净收入12000元。
解:在决策中,如果选择用于生产A产品,则出租
方案必然放弃,其本来可能获得的租金收入12000
元应作为生产A产品的机会成本由生产A产品负担。
第五章 经营决策
精选课件
4
二、经营决策需要考虑的成本概念
对不同备选方案的择优选择的基本形式有两种: 年决度策本有凡)称)可是一之 经比取决是内 营较性策将, 决,;行备仅 策只为选对 ;要的方日(所影案常生得响的生产大期所产、于间得经定所在(营价如费一活、收,年动存入该(产货)备或与生 决选一所影 策方个费响 )案营(的如就业成具 业业年经费凡度营越二是) 方少是决以 向的将策上 的就不行, 改越同为对 变可备的企、取选影业重。方响长大案期远的的间发投所在展资费一有活进年重动行(大等比或)影的较一响决,个(策如凡营称企是所 投资决策可。见,无论采取哪种形式,成本的高低都是
(五)付现成本
解答:根据上述资料,企业管理人员认为第二 个方案较为可行,因为该方案所需支付的总成本 虽然较第一方案多5 000元,但近期的现金支出 成本较低,是企业现有支付能力所能承受的;而 专项设备购入并投入使用所带来的收益,可弥补 总成本较高而形成的损失。
管理会计知识点整理

管理会计知识点整理一、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管理会计的产生1、管理会计是西方的会计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从传统的、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化出来,成为同财务会计并列存在的相对独立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2、以泰罗制为基础形成、发展起来的标准成本系统式管理会计的一个起点3、管理会计的正式形成和发展应该是在二战以后,并将运筹学与会计相结合,形成了决策会计4、20世纪50年代后,行为科学学派的发展,行为科学内容与管理会计相结合,责任的控制与考核相结合,形成了责任会计5、1952年,管理会计的学科体系被认为正式形成管理会计的发展管理会计体系吸收了经济学、统计学、现代管理科学、系统论等学科的内容,运用计算机等先进的工具辅助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考核,为企业改进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大量信息,在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后,其运用深入到各个经济领域,发展的日益系统化和多样化。
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发展为各种会计模型建立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管理会计得到了快速、充分的发展二、管理会计于财务会计的联系与区别联系:1、财务会计是管理会计主要的资料来源管理会计可以根据需要在财务信息的基础上整理加工,使之成为管理会计信息,以利于规划、控制和决策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交叉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服务对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服务对象存在交叉,既为内部管理提供信息,也为外部投资人提供信息区别:1、主要依据不同财务会计以各种财经法规为依据,管理会计及在这方面没有强制性的标准和固定的程序2、服务对象不同财务会计主要为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信息服务,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内部关系人提供信息服务3、时间范围不同财务会计的作用时效主要在于反映过去,管理会计主要是面向未来。
4、报告范围不同财务会计的报告范围一般是整个企业,主要以整个企业为工作主体,只有一个工作主体,管理会计是多层次的,既可以是整体也可以是局部,突出以人为中心的行为管理三、全面预算的内容、预算方法以及优缺点全面预算是企业根据战略规划、经营目标和资源状况,运用系统方法编制的企业整体营业、资本、财务等一系列业务管理标准和行动计划。
管理会计第5章 短期经营决策分析

三、几种常见的生产决策问题
(三)特殊价格追加订货的决策分析。 1.剩余生产能力可以满足: (1)无需增加专属成本(贡献毛益) (2)需要增加专属成本(剩余贡献毛益) (一般采用贡献毛益分析法或差别分析法) 指标:贡献毛益(或剩余贡献毛益、差别损益)
2.剩余生产能力无法满足(考虑机会成本): 方法及指标同上
三、短期经营决策分析成本概念
(一)相关成本 1.差量成本(Differential Cost) 2.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 3.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4.重置成本(Replacement Cost) 5.付现成本(Out-of-Pocket Cost) 6.专属成本(Specific Cost) 7.可延缓成本(Deferrable Cost) (二)无关成本 1.沉没成本(Sunk Cost) 2.共同成本(Common Cost) 3.不可延缓成本(Undeferrable Cost)
(二)例题讲解
项
单价 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贡献毛益 剩余生产能力(台时) 单位产品耗时(台时) 可生产量(件) 贡献毛益总额
目
20 10 10
甲产品
4 6
乙产品
10
1000 8台时/件 125 1250
1000 4台时/件 250 1500
请大家练习
已知:某企业尚有一定闲置设备台时,生产能力为1000台时, 拟用于开发一种新产品,现有A、B两个品种可供选择。A品种 的单价为10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60元/件,单位产品台时消 耗定额为2小时/件;B品种的单价为120元/个,单位变动成本为 40元/个,单位产品台时消耗定额为8小时/个。
6.3 短期经营决策的常用方法

确定型决策分析方法
差量损益分析表
A方案 B方案
相关收入
RA
RB
相关成本
CA
CB
差别损益
The Part One
差量 △R=RA-RB △C=CA-CB △P=△R-△C
确定型决策分析方法
The Part One
3、差量分析法的决策标准
决策标准: 若差别损益ΔP大于零,则A方案优于B方案 若差别损益ΔP等于零,则A方案与B方案的效益相同 若差别损益ΔP小于零,则B方案优于A方案。
确定型决策分析方法
The Part One
2、成本无差别点法计算公式
方案1总相关成本 TC1=a1+b1x0
方案2总相关成本 TC2=a2+b2 x0
假定:a1>a2 ,b1<b2
令TC1=TC2 → a1+b1x0=a2+b2x0
成本无差别 点业务量(x0)
两方案相关固定成本之差 两方案相关单位变动成本之差
确定型决策分析方法
The Part One
【例题】假定某公司使用同一台机器可生产甲产品,也可生产乙
产品,如机器的最大生产能量为10000定额工时,生产甲产品每件
需100定额工时;生产乙产品每件需40定额工时,这两种产品的销
售单价和成本数据如下:
产品名称 销售单价 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总额
甲产品
乙产品
The Part One
二)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分析法
1、含义:当企业生产只受到某一项资源的约束,未知业务量的条件 下,可采用单位资源贡献边际法进行决策。
2、计算公式Leabharlann 单位资源单位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 单位产品资源消耗定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呈非程序化的决策。 如新产品的开发,产品方向的变更,应 否接受特定订货。
BACK
三、决 策 的 一 般 程 序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西蒙)
(一)提出问题,确定决策目标; —决策目标应具体、明确,可以计量。
(二)提出备选方案; —在时间和成本允许范围内。
(三)比较、评价备选方案;
虽然机会须考虑的一个现实因素,否 则会使决策失误。
考虑机会成本目的是充分有效的利用稀 缺资源,使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保证决
策的最优化。
[例]:设某企业所需零部件A既可自制,也可外购。
若自制,则其成本为1390元,而外购价为1700元, 假定其他因素可以略而不计,则很显然零部件A应 以自制为宜。因为自制成本小于外购。但现假定 用于生产零部件A的厂房设备也可用于出租,可得 租金400元,则此时必须将400元租金看成是自制 零部件的机会成本。
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
(1)目的不同。经营决策旨在解 決经营资金的有效使用问题,而投资决策则 在于解决企业长远目标的实现及投资使用效 益的问题。
(2)应用的概念及方法不尽相同。 经营决策釆用固定成本、变动成本、边际贡 献等概念及本量利分析法,而投资决策则釆 用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资本成本等概 念及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等决策方法。当 然,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也釆用某些相同的 概念和方法,如机会成本、相关成本、差量 成本、差量分析法、概率分析法等。
增量成本:指一个方案比之另一个方案的 成本增加额。
减量成本:指一个方案比之另一个方案的 成本减少额。
2、差量收入—可供选择的不同方案间预期收入 总额的差别。
3、差量利润 = 差量收入 – 差量成本 BACK
差量利润分析法常用于
确定型决策
[例] 某机械厂有一台设备可生产甲产品,也
可生产乙产品,无论生产哪种产品,最大 开工机时均为15000定额工时。生产甲产品 每件需50定额工时,生产乙产品每件需75 定额工时,甲、乙产品每件售价分别为100 元和140元,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80元和60 元,固定成本总额为3000元。
第五章 短期经营决策中常用 的成本概念及基本方法
第一节 决策分析概述 第二节 决策中常用的成本概念 第三节 经营决策的基本方法
BACK
第一节 决策分析概述
一、决策的意义 二、决策的分类 三、决策的一般程序
BACK
一、决策的意义
BACK
(一)决策的概念
——根据对当前的条件和对未来发展情况
的预测分析,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在多种可供 选择的方案中,选择并决定采用一个最优的方 案。
(3)决策者不同。经营决策涉及 企业日常经营的各个方面,其决策者一 般处于企业较低管理层次;而投资决策 往往涉及企业长远经营目标的主要方面, 对企业未来影响甚大,因而往往由企业 较高层次的管理者(甚至最高管理层) 做出。
(二)按解决问题的方式 不同分类
程序化决策—重复性的按例行程序进行的
决策。 如定货程序、材料的管理、工资发放。
(四)选择、确定最优方案;
(五)执行决策方案;
(六)核查与控制。
BACK
第二节 决策中常用的 成本概念
一、差量成本
二、机会成本
三、沉没成本
四、边际成本
五、付现成本
六、专属成本和联合成本
七、可选择成本与约束性成本
八、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
BACK
一、差量成本 (differential costs)
1、差量成本—可供选择的不同方案间预期成本 总额的差别。
注:
如果把不同产量作为不同方案来理 解的话,边际成本实际就是不同方案形 成的差量成本。
back
(二)付现成本 (Out-of-pocket Cost)
付现成本—是指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 策所能够改变其支出数额的成本。即: 需用现金支付的成本。
BACK
三、沉没成本(沉落成本) (sunk cost)
—指过去已经发生,不是目前或未来
决策所能改变的成本。
沉没成本属于决策无关成本,决策时
不考虑。 如某企业几年前用5000元购买专用机
床一台;库存积压淘汰产品的处理,其 成本均为沉没成本。
BACK
四、其他成本概念
(一)边际成本 (二)付现成本 (三)专属成本和联合成本 (四)可选择成本与约束成本
(二)决策的意义
——决策的正误决定着企业在市场中的生 死存亡。
“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中心在决策”。
二、决策的分类
(一)按决策影响的时间长短分类:
短期决策—其影响一般只涉及到一年内的 收支和盈亏。
目的是实现现有技术装备和经营条件的
最优利用,争取最佳经营效益的战术决策。
长期决策—对生产经营在一年以上,较长 期间内有持续影响的决策。
目的是扩大企业规模,增强生产经营能
力的战略决策。
BACK
凡是决策行为的影响期间在一年 (或一个营业年度)之内,仅对日常生产 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决策称经营决策;凡 是决策行为的影响期间在一年(或一个营 业年度)以上,对企业长远发展有重大影 响(如企业经营方向的改变、重大的投资 活动等)的决策称投资决策。
乙产品产销量=15000/75=200件
所以,生产乙产品方案较优,可多获 利润10000元。
差量利润分析法:
> 0 前一方案较优 差量利润 < 0 后一方案较优
= 0 两方案效益相同
BACK
二、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s)
机会成本—指在决策分析过程中,选取 某一最优方案而放弃另一次优方案所丧失 的潜在收益。
要求:根据资料,该企业生产哪种产品 较为有利(假设只允许生产一种产品)。
计算表如下:
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利润
甲产品 30000 24000 3000 3000
乙产品 28000 12000 3000 13000
差别成本或(收入) 2000 12000 0
- 10000
甲产品产销量=15000/50=300件
BACK
(一)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
边际成本—产量每 增加或减少一个 单位所引起的成 本变动数额。
[例]:如表所示
产量 (件)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总成本 (元)
800 802 804 806 808 918 920 922
边际成本 (元)
— 2 2 2 2 110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