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园林发展初探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
第一,融入生态文明理念。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中国现代园林注重生态环境的
保护和建设,强调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园林设计和建设将更加注重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
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遵循生态规律,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一个与自然
和谐共生的园林生态系统。
第二,注重文化传承。
中国现代园林倡导弘扬传统文化,注重文化元素的融入。
园林
设计和建设将强调园林的历史文化背景,突出地域特色,恢复和保存传统园林的建筑和景
观元素,通过园林的规划和设计,传递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传承和弘扬。
注重公共性和社会功能。
中国现代园林强调园林的公共性和社会功能,将园林打造成
为人们休闲娱乐、文化交流和社交活动的场所。
园林将注重景观的开放性,提供便利的公
共设施和服务,满足人们的需求,创造健康、舒适、美丽的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第四,注重创新和科技应用。
中国现代园林将注重园林设计和建设的创新和科技应用,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技术手段,提高园林的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
园林将运用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绿色技术,实现园林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绿色化,提高园林的管理和运营效
率。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体现了生态文明、文化传承、公共性和社会功能、创新和科
技应用以及生活化和人性化的特点,将致力于打造更加美丽、舒适、环保的现代园林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思考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思考一、引言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也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1.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逐渐走向成熟。
在此期间,我国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公共空间项目,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外滩等。
这些项目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国际上也获得了认可。
2.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更加注重环保、可持续性和人性化。
例如,在建设公共绿地时,要充分考虑植被种植、雨水收集和利用等因素;在建设城市广场时,要注重人流、车流等交通组织,以及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娱乐设施。
3.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在建设城市公共空间时,有些项目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功能和实用性;有些项目缺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还有些项目在建设初期缺乏后期管理和维护等。
三、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1. 环保可持续性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未来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
例如,在植被选择上,会更多地考虑本地植物和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在水资源利用上,会更多地采用雨水收集和利用等方式。
2. 人性化未来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将更加注重人性化。
例如,在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的设计中,会更多地考虑人们的需求和活动方式,提供更加舒适、便捷、安全的休闲娱乐设施。
3. 数字化未来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将更加数字化。
例如,通过智能化系统实现对公共空间的管理和维护,提高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结论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在不断发展中,未来将更加注重环保、可持续性和人性化。
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将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随着现代城市化的进程,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
下面,我将从景观设计、生态建设、文化传承和功能拓展四个方面,对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中国现代园林的景观设计趋势体现在多样化和个性化。
传统的中国园林注重的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融合,而现代园林则更加注重创新和个性化的设计。
设计师们在设计园林时,更加注重展现不同的主题和风格,如仿古园林、现代主义园林、水墨园林等。
也注重将现代科技与景观设计相结合,运用现代材料和新技术来打造更具时尚感和科技感的园林景观。
这种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设计趋势,使得中国现代园林更加具有创意和个性化,能够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
中国现代园林的生态建设趋势体现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环境的退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代园林的建设注重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
设计师们在园林规划、绿化植被的选择和水资源的利用等方面,都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绿色发展。
也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水处理设施等,实现对园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和保护。
中国现代园林注重文化传承和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中国有着悠久的园林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这些传统与现代园林的结合成为现代园林的一个重要特点。
设计师们在现代园林的规划和设计中,会融入传统的艺术元素和文化符号,如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古代文人的诗意意境等。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创造了具有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的园林景观。
中国现代园林的功能拓展趋势体现在多功能化和社区化。
现代园林不仅仅是一个观赏的场所,更多地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身心健康的场所。
园林中逐渐涌现出一些运动设施、休闲娱乐设施和社交场所,如跑步道、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等。
这样的设计使得园林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可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并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中国的园林建设在不断发展壮大,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特色和风貌。
这些园林既有传统的风格传承,也有现代的设计理念融入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园林文化。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也日益明显,未来的园林建设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文关怀。
本文将就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做一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园林的美丽与魅力。
一、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现代园林建设也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未来的园林将更加强调生态理念,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园林不仅要美化城市环境,更要扮演起保护生态、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重要作用。
从植被选择到水资源利用、土壤保护,现代园林的设计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努力打造生态友好型的园林景观。
二、推崇可持续性发展理念园林建设的过程中,人们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的贯彻和落实。
在园林规划和建设中,将更多地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降低园林建设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园林景观的设计也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和环保理念,采用更加节约资源、环保的建材和工艺,努力降低园林建设和运营阶段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园林的管理和运营也将更注重资源的经济利用和环保标准的执行,促进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三、突出人文关怀与社会功能未来的园林将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社会功能的发挥,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身心健康的重要场所。
园林建设将更多地结合公共服务功能,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和文化娱乐活动。
园林景观的设计将更注重人性化和个性化,创造出更多具有人文情怀和时代特色的景观空间。
园林也能够成为城市社区的重要纽带和交流平台,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动和社区意识的增强。
四、融入现代科技与艺术创新现代园林的设计也将更加融入现代科技与艺术创新,为园林景观注入更多的时尚与美感。
园林景观将更多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出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园林空间,提升园林的品质和体验。
浅谈中国现代园林的特色及其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将备民族的文化艺
术也带向一元纯酶发麟方囱,在这个历史、文
化、艺术、科技等方俩都充满了参照的时代,中
国现代园林如何形成既有本土自然文化特征,又
符合国际发展灞流豹鬻棒文豫,怒摆在每一个疆
林师面前的挑战。
1 中国现代园林的特点
霹栋怒存生命豹,其本凌是一释追求慷悦麴
纯粹精神活动。中国传统园林的中国昧,具体表
063600河北塔乐亭县古潍乡农业服务中心刘.静
·61·
万方数据
者不显冗长(南京煦园),扁阔者不鼹短浅(北海静
心蔫)。
1.3空问划分含蓄。中国传统园林常把性质备舜
的空间逐步展开,自幽灵活的进行宅间的分隔。用
空闻对比、渗透盼手法傻景致显出屡次。
茂谈中国现代园林的犄色及。其 1.4追求意境美。中戮传统园林的审美心理节奏 偏重于平缓、含蓄、连贯,追求…种天然之趱,
2定 ~种清新爨然蜓宁静,追求一种把自然环境与现
拔—,
实生活协调起来的美的境意。 2 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区别
然弼,由于自然文化受历史的局限性,古人对自然文化
的瑾篇拘泥于形式,避多停整在鑫然出水的芑术再现生,缺
乏对山水成因及生态功能的认识,’而忽视了自然景观的功
能。人们力求赋予景物以象征意义、历史典敞或象形联想, 这与现代入对鸯然文像静认识,有着本质密区疑。现代藏拣
.
因此,在以生态理念为指导、以自然文化为主体的国际 园林设计发展潮流下,中翻嗣林惟有融入其中,阐释本土的 自然袋蕊属性釉鑫然文纯特征,方麓爽燕发震成熟,并为闺 际网林文化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050031 河北省石家庄市植物园 张琰炎
多种沼气发酵的生化产物,其含有的多种水溶性营养成份是 一种速效肥料,具有易被作物或接吸收及营养、抑制、刺 激、抗逆交等效采。使震滔滚唉溪檀栋,霹起到杀虫、攘薄 的作用,减少农药使用量,达到农药低残留,生产出无公害 蔬菜,提高质量,增加收入。 3提供钱怒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于城市环境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景观作为城市肌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了城市的文化底蕴、环境生态和人们的精神情感。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也随之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园林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生态友好和创新性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多样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园林景观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传统意义上的园林景观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多样化的园林景观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景观园林、生态园林、休闲园林、艺术园林等不同类型的园林场所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这也为园林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
多样化的园林景观也丰富了城市空间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城市品质和居住环境的舒适度。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呈现出生态友好的特点。
随着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园林景观设计也开始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园林设计往往侧重于人工景观的营造,带来了一定的生态环境破坏,而现代园林设计更加注重生态修复、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将自然环境和人工景观有机结合,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友好的园林景观也引领着园林设计的新风向,为城市环境的改善和生态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创新性的特点。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园林景观设计也开始融入了更多的科技元素和人文内涵,园林景观功能也不单单局限于美化环境,更多的是承载着城市文化、展示城市形象、创造宜居环境等多重功能。
智能化园林景观、数字化园林景观、遗址保护与利用等新颖的园林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开始应用于园林建设中,使园林景观设计更具有时代性和艺术性,也更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和生活方式。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国际化的特点。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融合环境科学、美学、地理、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也开始受到国际化的影响和挑战,同时也拥有了更多的国际合作和交流机会。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生活环境品质要求的提高,园林景观成为了城市建设与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在不断演进中,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展现出了更加多元化和创新化的面貌。
本文将分析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并探讨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中国传统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于世,这些传统园林所展现出的园林文化、建筑特色和植物配置,成为了中国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源泉。
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重视,现代园林设计开始注重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设计中,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现代园林的设计中,园林建筑的风格、形制和材料等方面开始融入传统的建筑艺术元素,如斗拱、亭台、长廊等,使得园林景观更具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也注重传统文化对植物的赋予的象征意义和审美价值,营造出具有中国风格的园林景观氛围。
二、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也逐渐由单纯的观赏性转向生态性和可持续性。
园林景观设计不再仅仅追求美观和华丽,而是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广泛采用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等理念和技术手段,使得园林景观成为了城市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现代园林在设计中也开始注重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强调在建设过程中最小化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以实现园林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通过种植当地的植物、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土地生态功能等方式,实现园林景观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
三、科技创新与智能化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也向着科技创新和智能化应用方向发展。
园林景观设计开始运用科技手段和智能设备,为园林景观提供了更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园林观赏体验。
论述中外园林艺术特点及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

论述中外园林艺术特点及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摘要】园林艺术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美学魅力。
中外园林艺术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形成各自独特的特点,但也存在着相互借鉴与交流。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历程表现出了明显的创新与实践,设计理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转变。
中外园林艺术的交流与融合对于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对文化传承有着深远的意义。
园林艺术的研究与实践不仅能够促进中外文化的相互交流,还能够为当代园林设计提供宝贵的启示,推动园林艺术在当代的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园林艺术,中外对比,相互借鉴,现代园林,发展历程,设计理念,创新实践,交流与融合,发展趋势,文化传承。
1. 引言1.1 园林艺术的定义园林艺术是一种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造环境的设计、构造和艺术处理,以实现美的表达和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善的艺术形式。
园林艺术的定义涵盖了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整体感知和创造性处理,旨在建立起人类与自然、人类与文化、人类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园林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展现出多样性和独特性,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和环境的不同认知和审美追求。
园林艺术除了具有美的外在表现,更体现了人类对自然赏析、文化传承和生活体验的理解和追求。
园林艺术不仅是一种空间构成和功能布局的艺术形式,更是通过植物、建筑、水景等元素的有机组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感。
园林艺术的审美价值在于其对人类生活和情感体验的独特影响,能够为人们提供优美的环境品质和精神享受,同时传承和弘扬文化传统,促进人类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通过对园林艺术的深入理解和探索,可以更好地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实现人类与自然、人类与文明之间的艺术对话和跨越。
1.2 中外园林艺术的联系中外园林艺术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园林设计的理念、布局和植物配置等方面。
中外园林艺术在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后,相互之间逐渐有了交流和融合的趋势。
西方园林注重规划和对称布局,强调对空间的利用和美学表达;而中国园林则更注重自然山水的塑造和意境的营造,强调对气质的追求和禅意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课程结课论文课程名称园林史论文题目中国现代园林发展初探专业园林班级姓名学号任课教师2013年12月20日目录绪论 (3)关键词 (3)1 研究目的 (4)1.1研究背景 (5)1.2.1文化背景 (5)1.2.2社会背景 (6)2 中国现代园林发展的历史传承与外部环境 (7)2.1中国古代园林 (7)2.2世界现代园林 (9)2.2.1世界现代园林的产生 (9)2.2.2世界现代园林的发展 (10)3 中国现代园林的界定 (13)4 中国现代园林的概况 (15)4.1清末园林(1840一1911) (16)4,1.1清末皇家园林 (16)4.1.2清末私家园林 (18)4.1.2.1北京可园 (18)5 结语 (19)参考文献 (21)中国现代园林发展初探买吾兰江指导老师:赵金鹏摘要:近现代是中国变革最为激烈的一个时期,也是我国现代园林形成和发展的一个时期,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使中国在这个阶段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160年中我国的景园林学科从理论到技术也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对于这个过程的研究,是现代风景园林学科沿着科学的方向发展的一个基础。
本论文通过对近、现代各个阶段现代园林实践发展情况的研究,结合对各阶段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分析,再现了在这一时期内我国园林由古代到现代转型的过程。
历经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阶段160多年,我国园林经历了清末皇家园林的衰落、公共园林的出现—民国皇家园林的开放、私家园林的衰落、公共园林的兴起、现代风景园林营造理论的积累—新中国公共园林的盛行、现代风景园林学科的形成、现代风景园林学科知识体系的丰富、大地园林规划思想体系的形成这样一个发展历程。
这种变化、发展和进步是我国近代社会文化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文化变迁的外在表现。
关键词:中国,现代,园林,文化,发展1研究目的鉴古可以知今,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人类研究历史核心的目的不是简简单单的把事件记录下来,而是在于以此为参考指导以后的工作、生活和行为。
近现代是中国变革最为激烈的160多年,也是我国现代园林形成和发展的一个时期,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使中国在这160多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160年中我国的风景园林学科从理论到技术也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在这个发展历程中,曲折和前进相辅相成,既有前辈大师辉煌的成就,也有发展进程中不可回复的遗憾。
对于这个过程的研究,是现代风景园林学科沿着科学的方向发展的一个基础。
中国古代园林有三千年的历史,在这三千多年中聪明智慧的古代国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但同时风景园林又是一门应用技术学科,对于应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而言,研究其近现代历史无疑较研究其较为久远的历史更具现实意义。
在近现代的160多年中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完成了从古代的造园学到现代的风景园林及大地规划学的转型,汲取了建筑学的表现技法和研究方法,吸收了生态学的发展成果,从学科范畴的界定、理论的丰富到技术的更新都达到了前人无法预料的高度。
这种成就既基于整个科技领域的发展又是几代业界先驱努力探求的结果。
作为后来之人,我们享受这些成果的同时,也有必要停下来对这个过程进行审视和研究,这样才能使学科走得更高更远。
2研究背景1,2.1文化背景园林风格形成的决定因素是文化的类型和特质。
西方古代园林的规则几何式构图是科学型文化的产物。
欧洲园林长期受数学探索美的影响,笛卡儿认为:“艺术中最重要的是结构要象数学一样清晰、明确,不应该具有想象,也不能把自然当作艺术创作的对象”。
直到18世纪中国园林的渗入、自然风景园的兴起,造园艺术才将自然当作创作的对象,田园歌曲和风景画才在欧洲流行,出现了“自然热”的形式。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山水园林是我国古代儒家文化底蕴所形成的园林风格,而园林营造中“道法自然”的手法则是道家文化作用于园林所产生的,中国古代园林通过摹拟自然、师法自然的手法形成了自然山水园的基本风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认识的直接体现。
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有确切典籍记载的文明历史有近4200年,其间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创造了辉煌瞩目的农耕文明。
早在公元前21世纪左右就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夏朝,社会有了相对完整和稳定的体系,生产力拥有了向前发展的社会基础。
公元前770到221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社会形态已完成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变,这比西方国家早了整整一千年(国内史学界一般认为,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时间是九、十世纪,主要根据是877年的克尔西救令,封臣制与封土制相结合、土地所有权与政治统治权相结合的农奴制度的确立。
),这一千多年使中国有了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国家的条件,公元七世纪建立的唐朝(618年一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影响远及中亚甚至西欧,国都长安人口近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无可争议的成为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
但自唐以后,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社会数度兴衰,由于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及早进入资本主义,而是仍然在封建制度的栓桔下缓慢前行,我国的社会文化逐渐从强势转为弱势,尤其是到了近代西方文化的涌入与腐朽的封建文化的直接碰撞,使我国文化的弱势地位更加显现出来。
帝国主义强迫签订的几十个不平等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洋枪、洋炮、洋火、洋布不可胜数涌入的洋货,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昆明湖自沉弃世,一切都让国人感到曾经辉煌无比的中国文化己经远去了昔日的光辉,沦为弱势文化之列。
受历史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世界上不同时期曾出现过不同的强势文化,希腊文化、巴比伦文化、古印度文化以及中国文化。
唐、汉时期,中国是个强势文化。
但中国在近代却慢慢的落伍了,从乾隆后期社会逐渐陷于不治,到嘉道年间“士习衰恶,吏治腐败”,“将萎之华,惨于稿木”。
西方文化成为了强势文化。
其实所谓的西方文化也是吸收了希腊文化、犹太文化、日耳曼等文化,通过模仿攀比,消化吸收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化格局。
在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相互碰撞中,一些弱势文化黯然消逝了,其中包括许多有着久远历史的古老文明,而另一些则在此消彼涨中成为新的强势文化。
对于有着深厚底蕴的中国文化来说,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其对外来文化的渗透包容和同化,也正是这一点显示了它独特的民族性和顽强的生命力,也因此形成了近代中国文化的另外一个特点—在兼容并蓄中复苏。
近代的一百多年是我国本土文化受西方文化冲击和缓慢“西化”的一百多年,是社会文化剧烈变革的一百多年,同时也是文化复苏的一百多年。
道光年间为了挽救士习日衰,社会上出现了经世思想和经世派(所谓经世思想主张“通经致用,济世利民”,士人的重要责任不在于工八股、楷法以博取科第,而在于通民事,即经济世务)。
鸦片战争以后又依次出现了洋务派、改良派、维新派、革命派等。
站在今天的回头来看,这些派别虽然都有自身的局限性,但他们都代表了各自所处阶段的先进思想。
其在思想认识领域的不断进步也是明显的。
这种进步显示了中国近代文化在兼容并蓄中复苏的发展趋势。
在这样一个文化背景下,我国园林从形式到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也在持续发生着变化。
完成了她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变。
1.2.2社会背景清末至今,我国社会波澜起伏。
其间有近一百余年的时间征战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
自清朝初期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仍然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这强盛国势,从乾隆末年就呈现出江河日下之势。
封建制度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明代中叶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产生,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二十世纪初进一步发展,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无暇东顾期间获得了短暂繁荣。
但由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的压迫下,1900年前后的100年中我国民族经济始终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打破了晚清正府闭关锁国的顽固统治,清正府割地赔款换得暂时得安稳。
此后60年中清政府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始终在内忧外患中苟延残喘。
1851一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8一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84一1885年中法战争,1894一1895年甲午战争,1900年义和团运动,可谓烽烟四起,战争连年不断。
二十世纪前50年中国大地依然战火连绵。
1911年辛亥革命,紧接是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1937一1945年抗日战争,1945一1948年解放战争。
据统计从1840年到1949年不到110年的时间中国有60年是在打仗,人口数量占世界人口总数的比重由37%降至22%(见表1一1),战争对生产力的破坏、对文明的毁灭、对经济的阻滞、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是生活于和平环境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解放后中国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良好的发展,解放初期由于党的经济政策的得当,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经济恢复很快。
但66年到76年中国又经历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社会生产力又一次陷入停滞。
76年到现在的30年是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社会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园林事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社会条件。
2中国现代园林发展的历史传承与外部环境东、西方园林是世界园林艺术中最重要的两大体系,为世界园林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实际上东、西方园林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影响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早在17世纪,西方园林就接受了中国园林的影响。
尤其18世纪英式风景园与法国“英中式园林”的出现,中国园林作为其样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从18世纪中叶起,西方园林同样影响到了中国园林,最著名的就是圆明园中建造的西洋楼、喷泉及法式花园。
此后西方园林在中国的影响与日俱增。
中国古代园林是东方园林的摇篮,其它东方园林类型多受其影响,中国古代园林也毫无争议的被认为是东方园林的代表,我国现代园林就是在传承中国古代园林造园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世界现代园林的理论体系是在西方园林理论体系的基础之上吸收世界各国园林艺术中的优秀成果而形成的,其理论体系的发展是左右我国现代园林发展的极为关键的外部因素。
2.1中国古代园林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国家,其历史文化一直以来都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和敬仰。
中华民族经历了夏、商、周1500年的奴隶社会,以及秦、汉、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唐、宋、元、明、清2400年的封建社会,还有清末到民国百余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时代更迭,我国劳动人们在数千年的辛勤劳动积累中,以其聪明才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光辉灿烂的园林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珍贵遗产,并把它传给后人。
中国古代园林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成熟后期五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