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专题在直角坐标系中求几何图形的面积(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图形变换(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图形变换一.典例讲解:例题:已知:如图所示的一张矩形纸片ABCD(AD>AB),将纸片折叠一次,使点A与点C重合,再展开,折痕EF交AD边于点E,交BC边于点F,分别连接AF和CE.(1)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2)若AE=10cm,△ABF的面积为24cm2,求△ABF的周长.解:(1)∵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EAO=∠FCO,由折叠的性质可得:OA=OC,AC⊥EF,在△AOE和△COF中,∵,∴△AOE≌△COF(ASA),∴AE=CF,∴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AC⊥EF,∴四边形AFCE是菱形;(2)∵四边形AFCE是菱形,∴AF=AE=10cm,∵四边形ABCD是矩形,∴∠B=90°,∴S△ABF=AB•BF=24cm2,∴AB•BF=48(cm2),∴AB2+BF2=(AB+BF)2﹣2AB•BF=(AB+BF)2﹣2×48=AF2=100(cm2),∴AB+BF=14(cm)∴△ABF的周长为:AB+BF+AF=14+10=24(cm二.对应训练:1.如图所示,矩形纸片ABCD中,已知AD=8,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已知AD=8,折叠纸片使AB边于对角线AC重合,点B落在点F处,且EF=3,求AB的长2.如图,一块矩形纸片的宽CD为2cm,点E在AB上,如果沿图中的EC对折,B点刚好落在AD上,此时∠BCE=15°,求BC的长3.如图,直线y=﹣x+8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设M是OB上一点,若将△ABM沿AM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x轴上的点B′处.求:(1)点B′的坐标;(2)直线AM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4.如图,直线l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B两点,∠BAO=45°,点A坐标为(8,0).动点P 从点O出发,沿折线段OBA运动,到点A停止;同时动点Q也从点O出发,沿线段OA 运动,到点A停止;它们的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1)求直线AB的函数关系式;(2)若点A、B、O与平面内点E组成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请直接写出点E的坐标;(3)在运动过程中,当P、Q的距离为2时,求点P的坐标.5.已知,如图,矩形ABCD边AB=6,BC=8,再沿EF折叠,使D点与B点重合,C点的对应点为G,将△BEF绕着点B顺时针旋转,旋转角为a(0°<a<180°),记旋转这程中的三角形为△BE′F′,在旋转过程中设直线E′F′与射钱EF、射线ED分别交于点M、N,当EN=MN 时,求FM的长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8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点D在y轴的负半轴上,若将△DAB沿直线AD折叠,点B恰好落在x轴正半轴上的点C处.(1)求AB的长和点C的坐标;(2)求直线CD的解析式.7.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条ABCD沿AF折叠.已知∠ADB=25°,AE∥BD,求∠BAF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菱形ABCD的顶点A的坐标为(2,0),点B的坐标为(0,1),点C在第一象限内,对角线BD与x轴平行,直线y=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E,F.将菱形ABCD沿x轴向左平移m(m>0)个单位,当点D落在△EOF的内部时(不包括三角形的边),求m的取值范围.9.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AC折叠,使点B落到点B′的位置,AB′与CD交于点E.(1)试找出一个与△AED全等的三角形,并加以证明;(2)若AB=8,DE=3,P为线段AC上的任意一点,PG⊥AE于G,PH⊥EC于H,试求PG+PH 的值,并说明理由.10.如图,在▱ABCD中,AB=5,AD=6,将▱ABCD沿AE翻折后,点B恰好与点C重合,求折痕AE的长11.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得到菱形AECF.若AB=6,求BC的长.12.如图,矩形ABCD的长为8,宽为6,现将矩形沿对角线BD折叠,C点到达C′处,C′B 交AD于E.(1)判断△EB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求DE的长.13.如图,已知正方形纸片ABCD,M,N分别是AD、BC的中点,把BC边向上翻折,使点C恰好落在MN上的P点处,BQ为折痕,求∠PBQ.14.已知:如图所示的一张矩形纸片ABCD(AD>AB),将纸片折叠一次,使点A与点C重合,再展开,折痕EF交AD边于点E,交BC边于点F,分别连结AF和CE.(1)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2)若AE=10cm,△ABF的面积为24cm2.求△ABF的周长.15.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中,AB=3cm,BC=4cm,现将A,C重合,使纸片折叠压平,设折痕为EF,试确定重叠部分△AEF的面积.16.如图,在Rt△ABC中,∠B=90°,AC=60cm,∠A=60°,点D从点C出发沿CA方向以4cm/秒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点E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2cm/秒的速度向点B 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D、E运动的时间是t秒(0<t≤15).过点D作DF⊥BC于点F,连接DE,EF.(1)求证:AE=DF;(2)四边形AEFD能够成为菱形吗?如果能,求出相应的t值,如果不能,说明理由;(3)当t为何值时,△DEF为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答案;二.对应训练:1.略2.略3.(1)y=﹣x+8,令x=0,则y=8,令y=0,则x=6,∴A(6,0),B(0,8),∴OA=6,OB=8 AB=10,∵A B'=AB=10,∴O B'=10﹣6=4,∴B'的坐标为:(﹣4,0).(2)设OM=m,则B'M=BM=8﹣m,在Rt△OMB'中,m2+42=(8﹣m)2,解得:m=3,∴M的坐标为:(0,3),设直线AM的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故直线AM的解析式为:y=﹣x+3.4.(1)∵∠BAO=45°,∠AOB=90°,∴△AO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OA=OB=8,∴B(0,8),设直线AB解析式为y=kx+b,将A(8,0)与B(0,8)代入得:,解得:k=﹣1,b=8,则直线AB解析式为y=﹣x+8;(2)如图所示:当四边形AOBE1为平行四边形时,E1坐标为(8,8);当四边形ABE2O为平行四边形时,E2坐标为(﹣8,8);当四边形ABOE3为平行四边形时,E3坐标为(8,﹣8);(3)当P在OB上时,连接PQ,由PQ=2,在Rt△POQ中,OP=OQ,可得:OP=OQ=×2=,此时P(0,);当P′在AB上时,过P′作P′M⊥x轴,∵P′Q′=2,△P′Q′M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M=Q′M= OM=OB﹣P′M=8﹣,此时P′(8﹣,).5如图所示:由折叠性质得:设AE=x=FC=FG,则BE=ED=8﹣x,在Rt△ABE中,由勾股定理得:AB2+AE2=BE2,即62+x2=(8﹣x)2,解得:x=,∴BE=8﹣=,EF===,由折叠性质得:∠BEF=∠DEF=∠BFE,∵EN=NM,∴∠DEF=∠NME=∠F′,∴EM∥BF′,BE∥E′F′,∴四边形BEMF′为平行四边形,由旋转性质得:BF′=BF=8﹣x,∴BE=BF′,∴平行四边形BEMF′为菱形,∴EM=BE=,∴FM=EF﹣EM=﹣=.6.(1)∵直线y=﹣x+8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A(6,0),B(0,8),在Rt△OAB中,∠AOB=90°,OA=6,OB=8,∴AB==10,∵△DAB沿直线AD折叠后的对应三角形为△DAC,∴AC=AB=10.∴OC=OA+AC=OA+AB=16.∵点C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C的坐标为C(16,0).(2)设点D的坐标为D(0,y)(y<0),由题意可知CD=BD,CD2=BD2,在Rt△OCD中,由勾股定理得162+y2=(8﹣y)2,解得y=﹣12.∴点D的坐标为D(0,﹣12),可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y=kx﹣12(k≠0)∵点C(16,0)在直线y=kx﹣12上,∴16k﹣12=0,解得k=,∴直线CD的解析式为y=x﹣12.7.略8.∵菱形ABCD的顶点A(2,0),点B(1,0),∴点D的坐标为(4,1),当y=1时,x+3=1,解得x=﹣2,∴点D向左移动2+4=6时,点D在EF上,∵点D落在△EOF的内部时(不包括三角形的边),∴4<m<6.9.(1)△AED≌△CEB′证明:∵四边形ABCD为矩形,∴B′C=BC=AD,∠B′=∠B=∠D=90°,又∵∠B′EC=∠DEA,∴△AED≌△CEB′;(2)由折叠的性质可知,∠EAC=∠CAB,∵CD∥AB,∴∠CAB=∠ECA,∴∠EAC=∠ECA,∴AE=EC=8﹣3=5.在△ADE中,AD===4,延长HP交AB于M,则PM⊥AB,∴PG=PM.∴PG+PH=PM+PH=HM=AD=4.10.∵翻折后点B恰好与点C重合,∴AE⊥BC,BE=CE,∵BC=AD=6,∴BE=3,∴AE==4,11.∵菱形AECF,AB=6,设BE=x,则AE=CE=6﹣x,∵菱形AECF,∴∠FCO=∠ECO,∵∠ECO=∠ECB,∴∠ECO=∠ECB=FCO=30°,∴2BE=CE,即CE=2x,∴2x=6﹣x,解得:x=2,∴CE=4,又EB=2,则利用勾股定理得:BC=2.12.(1)证明:∵△BDC 1是由△BDC 沿直线BD 折叠得到的,∴∠C 1BD=∠CBD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BC ,∴∠CBD=∠EDB ,∴∠C 1BD=∠EDB ,∴BE=DE ,∴△EBD 是等腰三角形;(2)解:设DE=x ,则AE=AD﹣DE=8﹣x ,∵∠A=90°,BE=DE=x ,在Rt △ABE 中,BE 2=AB 2+AE 2,∴x 2=62+(8﹣x )2,∴x=,即DE=.13.根据折叠的性质知:BP=BC ,∠PBQ=∠CBQ ∴BN=BC=BP ∵∠BNP=90°∴∠BPN=30°∴∠PBQ=×60°=30°.14.(1)证明:如图所示,由折叠得OA =OC ,EF ⊥AC .∵AD ∥BC ,∴∠AEO =∠CFO ,∠EAO =∠FCO .∴△AOE ≌△COF ,∴AE =CF .又AE ∥CF ,∴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AC ⊥EF ,∴四边形AECF 是菱形.(2)解:∵四边形AECF 是菱形,∴AF =AE =10cm ,设AB =,BF =,a b ∵△ABF 的面积为24cm 2,∴,,∴.∴,或(不合10022=+b a 48=ab 196)(2=+b a 14=+b a 14-=+b a 题意,舍去),∴△A BF 的周长为(cm )2410=++b a 15.设AE=x ,由折叠可知,EC=x ,BE=4﹣x ,在Rt △ABE 中,AB 2+BE 2=AE 2,即32+(4﹣x )2=x 2,解得:x=,由折叠可知∠AEF=∠CEF ,∵AD ∥BC ,∴∠CEF=∠AFE ,∴∠AEF=∠AFE ,即AE=AF=,∴S△AEF=×AF×AB=××3=16.(1)证明:∵直角△ABC中,∠C=90°﹣∠A=30°.∵CD=4t,AE=2t,又∵在直角△CDF中,∠C=30°,∴DF=CD=2t,∴DF=AE;解:(2)∵DF∥AB,DF=AE,∴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当AD=AE时,四边形AEFD是菱形,即60﹣4t=2t,解得:t=10,即当t=10时,▱AEFD是菱形;(3)当t=时△DEF是直角三角形(∠EDF=90°);当t=12时,△DEF是直角三角形(∠DEF=90°).理由如下:当∠EDF=90°时,DE∥BC.∴∠ADE=∠C=30°∴AD=2AE∵CD=4t,∴DF=2t=AE,∴AD=4t,∴4t+4t=60,∴t=时,∠EDF=90°.当∠DEF=90°时,DE⊥EF,∵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AD∥EF,∴DE⊥AD,∴△ADE是直角三角形,∠ADE=90°,∵∠A=60°,∴∠DEA=30°,∴AD=AE,AD=AC﹣CD=60﹣4t,AE=DF=CD=2t,∴60﹣4t=t,解得t=12.综上所述,当t=时△DEF是直角三角形(∠EDF=90°);当t=12时,△DEF是直角三角形(∠DEF=90°).。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之中点问题课件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复习小结 中点问题七个类型: 1、三角形面积+中点 2、多个中点或平行+中点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 5、同一边遇垂直+中点 6、三角形+中点有关的线段 7、圆+弦或弧的中点
中线等分面积 构造中位线 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性质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垂直平分线性质 倍长中线构造全等 垂径定理及圆周角定理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之
中点问题
复习导入
说一说与中点有关的性质定理有哪些?
中位线定理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垂径定理
中点问题七个类型: 1、三角形面积+中点 2、多个中点或平行+中点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 5、同一边遇垂直+中点 6、三角形+中点有关的线段 7、圆+弦或弧的中点
针对练习
跟踪训练
5.如图,在△ABC中,AB=12,5.A如C图=,8,在△AADB是C 中B,CA边B=12,AC=8,AD 是 BC 边上的中 上的中线,则AD的取值范围是取值2范<围AD是<_1_0______________.
E
问题七 圆中弦(或弧)的中点
D
(点E是弦AB的中点)
(点C是 ⌒AB的中点)
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得到CD=AD
=BD= 1 AB,而且可以得到两个等腰三角形:△ACD和△BCD, 2
可简记为“直角+中点,等腰必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高线、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 的性质得到:∠BAD=∠CAD,AD⊥BC,BD=CD,解决线段 相等及平行问题、角度之间的相等问题.
3.如图, 在Rt△ABC中, ∠ACB=90 °, BC= 6 , AB的 垂直平分线 交AB于D,交AC于E,若CD=5,则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期末复习习题(几何专题)

人教版2021年八下期末复习(几何专题)6,1.如图,用四张一样大小的长方形纸片拼成一个正方形ABCD,它的面积是405,AE=5图中空白的地方是一个正方形,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361B.360C.316D.3152.如图.在△ABC中,∠C=90°,AC=4,BC=3,点P为斜边AB上一动点.过点P作PE⊥AC于E,PF⊥BC于F,连接EF.则线段EF的最小值为()A.1.2B.2.4C.2.5D.4.83.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3,0),(0,3),点C,D 在坐标轴上,则菱形ABCD的周长等于()A.83B.43C.23D.464.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EO⊥AC于点O,交BC于点E,若△ABE的周长为5,AB=2,则AD的长为()A.2B.2.5C.3D.45.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过O作OE⊥AB于点E.延长EO交CD于点F,若AC=8,BD=6,则EF的值为()A.5B.2.4C.4.8D.9.66.矩形ABCD与ECFG如图放置,点B,C,F共线,点C,E,D共线,连接AG,取AG 的中点H,连接EH.若AB=CF=4,BC=CE=2,则EH=()A.2B.2C.3D.57.如图,菱形中,对角线、BD交于点O,E为AD边中点,菱形ABCD的面积为24,OA =3,则OE的长等于()13 A.2.5B.13C.5D.28.菱形ABCD的周长为16,∠ABC=120°,则AC的长为()A.43B.4C.23D.29.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CD、BC上(不与端点重合),且BF=CE,连接BE、AF相交于点G,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BE=AF B.∠AFB+∠BEC=90°C.∠DAF=∠ABE D.AG⊥BE10.下列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是矩形的是()A.两条对角线相等B.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C.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D.两条对角线相互平分且相等11.如图,E,F是正方形ABCD的边AD上两个动点,满足AE=DF.连接CF交BD于点G,连接BE交AG于点H.若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线段DH长度的最小值是.12.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05°,∠BOC等于α,将△BOC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DC,连接OD.(1)求证:△COD是等边三角形.(2)求∠OAD的度数.(3)探究:当α为多少度时,△AOD是等腰三角形?13.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中,BD ⊥AC ,垂足为点D ,E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且CE =21BC .请从图中找出除△ABC 外所有的等腰三角形,并说明理由.14.如图,△ABC 中,AD 是边BC 上的高,CF 是边AB 上的中线,DC =BF ,点E 是CF的中点.(1)求证:DE ⊥CF ;(2)求证:∠B =2∠BCF .15.如图1,已知AD ∥BC ,AB ∥CD ,∠B =∠C .(1)求证:四边形ABCD 为矩形;(2)如图2,M 为AD 的中点,N 为AB 中点,∠BNC =2∠DCM ,BN =2,求CN 的长1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P是AB上一点(不与点A,B重合),CP=CD,过点P作PQ⊥CP,交AD于点Q,连接CQ,∠BPC=∠AQP.(1)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2)当AP=3,AD=9时,求AQ和CQ的长.。
初中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解题技巧专题:一次函数中的面积问题 习题课件(含答案)

解得
k =-1, b=5,
∴直线 AB 的解析式为 y=-x+5.
(2)在(1)的条件下,求四边形 BODC 的面积. (2)把 x=0 代入 y=-x+5 得 y=5, ∴B(0,5). 由(1)知 A(5,0). 把 y=0 代入 y=2x-4 得 x=2,
∴D(2,0). ∴DA=3. ∴四边形 BODC 的面积为 S△AOB-S△ACD=12×5×5-12×3×2=9.5.
2.如图,已知直线 y=kx+b 交 x 轴于点 A,交 y 轴于点 B,直线 y=2x-4 交 x 轴于点 D,与直线 AB 相交于点 C(3,2). (1)若点 A 的坐标为(5,0), 求直线 AB 的解析式;
解:(1)把点 A(5,0),C(3,2)代入 y=kx+b 可得 5k+b=0,
得 -2k+b=6,解得 k=-1,
k +b=3,
b=4,
∴直线 AB 的解析式是 y=-x+4.
(2)若点 D 在 y 轴负半轴,且满足 S△COD=13S△BOC, 求点 D 的坐标. (2)y=-x+4 中,令 y=0, 则 x=4,∴B(4,0). 设 D(0,m)(m<0), 则 S△BOC=12OB·|yC|=12×4×3=6,
1.(教材 P108T10 变式)点 P(x,y)在第一象限,且 x +y=4,点 A 的坐标为(3,0).设△OPA 的面积为 S. (1)当点 P 的横坐标为 1 时,试求△OPA 的面积; 解:(1)由题意可知 P(1,3). ∵点 A 的坐标为(3,0), ∴OA=3.∴S=12×3×3=92.
3.(2020·成华区期末)如图,一次函数 y=kx+b 的 图象经过点 A(-2,6),与 x 轴交于点 B,与正比例 函数 y=3x 的图象交于点 C, 点 C 的横坐标为 1. (1)求直线 AB 的解析式;
部编数学八年级下册专题09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的七种考法(解析版)含答案

专题09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的七种考法类型一、面积问题例.如图,直线AB 的表达式为364y x =-+,交x 轴,y 轴分别与B ,A 两点,点D 坐标为()4,0-点C 在线段AB 上,CD 交y 轴于点E .(1)求点A ,B 的坐标.(2)若CD CB =,求点C 的坐标.(3)若ACE △与DOE V 的面积相等,在直线AB 上有点P ,满足DOC △与DPC △的面积相等,求点P 坐标.∵CD CB =,∴DF BF =,∵点D 坐标为()4,0-,点B 的坐标为(∴12BD =,8OB =,∴6BF =,∴2OF =,∵DOC △与DPC △的面积相等,∴点O 和点P 到距离相等,此时OP ∥∴直线OP 的解析式为35y x =,联立得:36435y x y xì=-+ïïíï=ïî,解得:x y ì=ïïíï=ïî【变式训练1】如图,直线1:1l y kx =+与x 轴交于点D ,直线2:l y x b =-+与x 轴交于点A ,且经过定点(1,5)B -,直线1l 与2l 交于点(2,)C m .(1)填空:k =________;b =________;m =________;(2)在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BCE V 的周长最短?若存在,请求出点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动点P 在射线DC 上从点D 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连接AP ,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是否存在t 的值,使ACP △和ADP △的面积比为1:2?若存在,直接写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点P 在射线DC 上从点∴(2,0)D -,∵(2,2)C ,∴22(22)225CD =++=,∵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②点P 在线段DC 的延长线上,∵ACP △和ADP △的面积比为1:∴12CP DP =,∴22545DP =´=,综上:存在t 的值,使ACP △和【变式训练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原点,点()4,0A ,()2,0B -,()3,2C -,点D 是y 轴正半轴上的动点,连接CD 交x 轴于点E .(1)如图①,若点D 的坐标为()0,2,求ACD V 的面积;(2)如图②,若12ABD ABC S S =V V ,求点D 的坐标.(3)如图③,若BDE ACE S S =△△,请直接写出点D 的坐标.【变式训练3】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13y x b =-+交y 轴于点()0,1A ,交x 轴于点B .过点()1,0E 且垂直于x 轴的直线DE 交AB 于点D ,P 是直线DE 上一动点,且在点D 的上方,设()1,P n .(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和点B 的坐标;(2)求ABP V 的面积(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3)当ABP V 的面积为2时,以PB 为边在第一象限作等腰直角三角形BPC ,求出点C 的坐标.,则90PEB BP CGB Ð=Ð=Ð=°,PB BC =,∴90PBE BPE Ð+Ð=°,90BPE CPG Ð+Ð=°,∴BPE CPG Ð=Ð,∴()AAS BEP PGC ≌V V ,∴2BE PG ==,2PE CG ==,∴点()3,4C ;②以PB 为底时,如图,过点C 作CG PE ^于点G ,作CH x ^轴于点H ,则90PGC CGE CHB PEB PCB Ð=Ð=Ð=°=Ð=Ð,CP CB =,∴90GCH PCB Ð=°=Ð,∴PCG BCH Ð=Ð,∴∴()AAS BCH PCG ≌V V ,∴BH PG =,CH CG =,∴BE BH PE PG +=-,即22BH BH +=-,∴0BH PG ==,∴点()3,2C ;综上,符合题意的点C 坐标为()5,2或()3,4或()3,2.类型二、最值问题例.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一次函数()0y kx b k =+¹的图像经过()4,0A 、()0,4B 两点.(1)k =______,b =______.(2)已知()1,0M -、()3,0N ,①在直线AB 上找一点P ,使PM PN =.用无刻度直尺和圆规作出点P (不写画法,保留作图痕迹);②点P 的坐标为______;③点Q 在y 轴上,那么PQ NQ +的最小值为______.【答案】(1)1-,4;(2)①见解析;②()1,3;③5【详解】(1)解:将()4,0A 、()0,4B 代入()0y kx b k =+¹中,得:044k b b =+ìí=î,解得;14k b =-ìí=î,故答案为:1-,4;(2)①如图,点P 即为所求;【变式训练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l经过1,32Aæöç÷èø和()3,2B-两点,且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C,D两点.(1)求直线l的表达式;V的面积等于2时,求点E的坐标;(2)若点E在直线AB上,当ODE-的值最小,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3)①在x轴上找一点P,使得PA PB-的值最大,则点Q的坐标为______.②在x轴上找一点Q,使得QA QB【变式训练2】如图,一次函数2y x =+的图象分别与x 轴和y 轴交于C ,A 两点,且与正比例函数y kx=的图象交于点()1,B m -.(1)求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点D 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一点,且OCD V 的面积是4,求点D 的坐标;(3)点P 是y 轴上一点,当BP CP +的值最小时,若存在,点P 的坐标是______.取点C 关于y 轴的对称点C ¢,则PC PC =CP BP C P BP C B ¢¢\+=+³,即点P 位于C B ¢与x 轴的交点时,BP +∵点(2,0)C - ,【变式训练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3,4A -,()3,2B ,点C 在x 轴上,AD x ^轴,垂足为D ,BE x ⊥轴,垂足为E ,线段AB 交y 轴于点F .若AC BC =,ACD CBE Ð=Ð.(1)求点C 的坐标;(2)如果经过点C 的直线y kx b =+与线段BF 相交,求k 的取值范围;(3)若点P 是y 轴上的一个动点,当PA PC -取得最大值时,求BP 的长.类型三、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例.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21y x =--的图像分别交x 轴、y 轴于点A 和B .已知点C 的标为()3,0-,若点P 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1)A 的坐标是______,B 的坐标是______;(2)过点P 作y 轴的平行线交AB 于点M ,交BC 于点N ,当点P 恰好是MN 的中点时,求出P 点坐标.(3)若以点B 、P 、C 为顶点的BPC △为等腰三角形时、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P 点坐标.【变式训练1】直线8y k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B C 、两点,且43OC OB =.(1)求OB 的长和k 的值:(2)若点A 是第一象限内直线8y kx =-上的一个动点,当它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OB V 的面积是12?(3)在(2)成立的情况下,y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OA V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写过程)由题意得,12OB AD ´´=6OB =Q ,\解得,AD当21294OA OP =+==当397OA OP ==时,3P 当22AP OP =时,作2P H ^22AP OP =Q Q 2P 为线段OA 垂直平分线与【变式训练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MN 交x 轴正半轴于点M ,交y 轴负半轴于点()0,3N -,30Ð=°ONM ,作线段MN 的垂直平分线交x 轴于点A ,交y 轴于点B .(1)如图1,求直线MN 的解析式和A 点坐标;(2)如图2,过点M 作y 轴的平行线l ,P 是l 上一点,若ANP S =△P 坐标;(3)如图3,点Q 是y 轴的一个动点,连接QM 、AQ ,将MAQ V 沿AQ 翻折得到1M AQ △,当1M MN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点Q 的坐标.过T 作TS AM ^于S ,则AT ∴22333322AS æö=-=ç÷èø,同理2315Q P y x =--:,综上:()3,6P ,(3,P -(3)①如图,当MN MM =由轴对称的性质可得:AM ∵()223323AN =+=,∴()0,1Q .②当1NM NM =时,如图,由23AN NM AM ===,∴ANM V 为等边三角形,此时Q ,N 重合,∴()0,3Q -;③当11M M M N =时,1M 在直线∵30OAB Ð=°,【变式训练3】如图,一次函数()0y kx b k =+¹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C ,与y 轴交于点()0,5A ,与正比例函数12y x =的图象交于点B ,且点B 的横坐标为2,点P 为y 轴上的一个动点.(1)求B 点的坐标和k 、b 的值;(2)连接CP ,当ACP △与AOB V 的面积相等时,求点P 的坐标;(3)连接BP ,是否存在点P 使得PAB V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③当PA PB =时,如图2,设(0,P m 22(5)PA m =-,1PH m =-,所以PB 所以222(5)(1)2m m -=-+,解得m类型四、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例.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O 为坐标原点,直线AB :3y 4x b =+与直线AC :9y kx =+交于点(2,)A n ,与x 轴分别交于点0()6,B -和点C .点D 为线段BC 上一动点,将ABD △沿直线AD 翻折得到ADE V ,线段AE 交x 轴于点F .(1)直线AC 的函数表达式.(2)当点D 在线段BO 上,点E 落在y 轴上时,求点E 的坐标.(3)若DEF V 为直角三角形,求点D 的坐标.【变式训练1】综合与探究: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2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与直线11433y x =-+交于点C .直线11433y x =-+与x 轴交于点D ,若点P 是线段AD 上的一个动点,点P 从点D 出发沿DA 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匀速运动到点A (到 A 停止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s t .(1)求点A 和点B 的坐标;△的面积为12时,求t的值;(2)当ACP△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t的值;(3)试探究,在点P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t的值,使ACP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变式训练2】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与x 轴交于点()30A -,与y 轴交于点()06B ,,点C 是直线AB 上的一点,它的坐标为()4m ,,经过点C 作直线CD x ∥轴交y 轴于点D .(1)求点C 的坐标;(2)已知点P 是直线CD 上的动点,①若POC △的面积为4,求点P 的坐标;②若POC △为直角三角形,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②Q OCP Ð一定不是直角,当90OPC Ð=°时,点P 恰好在点D ,\()04P ,,当90POC Ð=°时,,由题可得221417OC =+=,2222416OP DP DP =+=+,()221CP DP =+,Q 222CP OC OP =+,\()2211716DP DP +=++,\16DP =,\()164P ,,综上所述,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为()04,或()164P ,.【变式训练3】如图,已知函数1y x =+的图象与y 轴交于点A ,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0,1B -,与x 轴以及1y x =+的图象分别交于点C ,D ,且点D 的坐标为()1,n .(1)则k =______,b =______,n =______;(2)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y =x +1,y =kx +b的解为______;(3)求四边形AOCD 的面积;(4)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以点P ,C ,D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请求出点P 的坐标.①当P D DC ¢^时,22P C P D ¢¢=类型五、等腰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例.模型建立:如图1,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90ACB Ð=°,CB CA =,直线ED 经过点C ,过A 作AD ED ^于D ,过B 作BE ED ^于E .(1)求证:BEC CDA V V ≌.(2)模型应用:已知直线14:43l y x =+与y 轴交与A 点,将直线1l 绕着A 点顺时针旋转45°至2l ,如图2,求2l 的函数解析式.(3)如图3,矩形ABCO ,O 为坐标原点,B 的坐标为()8,6,A 、C 分别在坐标轴上,P 是线段BC 上动点,设PC m =,已知点D 在第一象限,且是直线26y x =-上的一点,若APD △是不以A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点D 的坐标.∵45BAC Ð=°,∴ABC V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由(1)得:CBD BAO V V ≌∴BD AO =,CD OB =,∵直线4:4l y x =+,∴()626122AE x =--=-由(1)得:ADE DPF △△≌∴DF AE =,即1228x x -=-,解得:4x =;∴()4,2D ;∴266212BF x x =--=-;同(1)得,APB PDF △≌△∴8AB PF ==,PB DF ==∴()88BF PF PB x =-=--=∴21216x x -=-,解得:283x =;∴2838,33D æöç÷èø;【变式训练1】综合与探究:如图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334y x =-+的图像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A ,B ,点C 是线段OA 的中点,点D 与点C 关于y 轴对称,作直线BD .(1)求A ,B 两点的坐标;(2)求直线BD 的函数表达式;(3)若点P 是直线BD 上的一个动点.请从A ,B 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我选择______题.A .如图2,连接AP ,CP .直接写出ACP △为直角三角形时点P 的坐标.B .如图3,连接CP ,过点P 作PQ x ^轴于点Q .直接写出CPQ V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点P 的坐标.【变式训练2】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3AB y x b =-+交y 轴于点()0,1A ,交x 轴于点B .直线1x =交AB 于点D ,交x 轴于点E ,P 是直线1x =上一动点,且在点D 的上方,设()1,P n .(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当2ABP S =△时,在第一象限内找一点C ,使BCP V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点C 的坐标.∵1x =时,12133y x =-+=,P 在点∴23PD n =-,∴12PAB APD BPD S S S PD AM =+=×+V V V ∵2ABP S =△,3∵90,45CPB EPB Ð=°Ð=°,∴45NPC EPB Ð=Ð=°.又∵90,CNP PEB BP PC Ð=Ð=°=,∴CNP BEP ≌V V ,∴2PN =NC =EB =PE =,∴224NE NP+PE ==+=,∴()3,4C ;若90,PBC BP BC Ð=°=,如图,过点C 作CF x ^轴于点F .∵90,45PBC EBP Ð=°Ð=°,∴45CBF PBE Ð=Ð=°.又∵90,CFB PEB BC BP Ð=Ð=°=,∴CBF PBE ≌V V .∴2BF CF PE EB ====,∴325OF OB BF =+=+=,∴()5,2C ;若90,PCB CP EB Ð=°=,如图,∴45CPB EBP Ð=Ð=°,∵,,CP EB CPB EBP BP BP =Ð=Ð=,∴PCB PEB ≌V V ,∴2PC CB PE EB ====,∴()3,2C ;∴点C 的坐标是()3,4或()5,2或()3,2.【变式训练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AP 交x 轴于点(),0P p ,与y 轴交于点()0,A a ,且a ,p ()230a +=.(1)求直线AP 的解析式;(2)如图1,直线2x =-与x 轴交于点N ,点M 在x 轴上方且在直线2x =-上,若MAP △的面积等于6,请求出点M 的坐标;(3)如图2,已知点()2,4C -,若点B 为射线AP 上一动点,连接BC ,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Q ,使BCQ △是以BC 为底边,点Q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 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MD AP P ,MAP △的面积等于∴DAP V 的面积等于6,∴162A DP y ××=,即12DP ×∴4DP =,∴()3,0D -,y∴,33OE t BE t ==-,∵BCQ △是以BC 为底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Q CQ =,90BQC Ð=∴90BQE NQC Ð=°-Ð=又∵BEQ QNC Ð=Ð,∴()AAS BEQ QNC V V ≌,∴BG t =,33OG t =-,∴BT t =,33OT t =-,同②可证CFQ QTB V V ≌∴QF BT t ==,QT CF =∴OQ OT QT OF =+=+∴52t =,∴513422OQ =+=,类型六、平行四边形存在性问题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36y x =+分别与x 、y 轴相交于A 、B 两点,将线段AB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C .连接BC 交x 轴于点D .(1)求点C 的坐标;(2)P 为x 轴上的动点,连接PB ,PC ,当PB PC -的值最大时,求此时点P 的坐标.(3)点E 在直线AC 上,点F 在x 轴上,若以B 、D 、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直接写出点F 的坐标;【答案】(1)点C 的坐标为()4,2-(2)()6,0P (3)点F 的坐标为()17,0-或()13,0或()23,0【详解】(1)解:令0y =,则2x =-,()2,0A \-,令0x =,则6y =,()0,6B \,26OA BO \==,,过点C 作CH x ^轴于H ,9090CAD BAO BAO ABO ÐÐÐÐ+=°+=°Q ,,CAD ABO ÐÐ\=,90AHC BOA ÐÐ\==°,由旋转得AB AC =,()AAS ABO CAH \V V ≌,26CH OA AH BO \====,,4OH AH OA \=-=,\点C 的坐标为()4,2-;(2)作点C 关于x 轴的对称点C ¢,连接BC ¢延长交x 轴于点P ,则点P 就是所求的最大值点,\()4,2C ¢设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 kx b =+,\642b k b =ìí+=î,解得16k b =-ìí=î,6y x \=-+,()6,0P \;(3)()()()2,04,20,6A C B --Q ,,,设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mx n =+,则2042m n m n -+=ìí+=-î【变式训练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与x 轴交于点(),0A m ,与y 轴交于点()0,B n ,且m n ,满足:()260m n n ++-=.(1)求:AOB S V 的值;(2)D 为OA 延长线上一动点,以BD 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BDE V ,连接EA ,求直线EA 与y 轴交点F 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当2AD =时,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一点P ,使以B E F Р、、、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直接写出点Р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ED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DE DB EDB =Ð=°,∴18090EDG ODB Ð+Ð=°-。
八年级数学下册专题复习:动点与几何图形的面积

八年级数学下册专题复习:动点与几何图形的面积编写:赵化中学 郑宗平例.在梯形ABCD 中,AB CD,B 90∠=o P ,动点P 从B 出发,沿梯形的边B → C → D → A 运动.设点P 运动路程为x ,△ABP 的面积为y ,把y 看作是x 的函数,函数的图象如图(2)所示,试求当0x 9≤≤时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分析:要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关键是抓住y 表示△ABP 的面积的变化规律,代表点P 的运动路程x 的变化规律.本题首先要结合在动点的运动中△ABP 的面积变化(见图⑴)所描绘的函数图象(见图⑵)来读出梯形和计算出ABCD 中各边的长:①.动点P 在B → C 运动时,△ABP 的面积为y 是从小增大,所以此时函数的图象在0x 4≤≤范围内,相对应的梯形的BC 4=;②.动点P 在C → D 运动时,△ABP 的面积为y 是不变的,所以此时函数的图象在4x 9≤≤范围内,相对应的梯形的DC 945=-=;③. 动点P 在D → A 运动时,△ABP 的面积为y 是由大变小,所以此时函数的图象在9x 14≤≤范围内,相对应的梯形的DA 1495=-=.要表示△ABP 的面积为y 我们要抓住在P 点的运动过程中,底边AB 是不变的,所以过点D 作边AB 的高线DE 可以利用矩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把AB 求出来,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整理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略解:结合图⑴和图⑵可以得出BC 4=,DC 945=-=,DA 1495=-=. 过点D 作边AB 的高线DE ,垂足为E ,根据梯形的形性质和矩形的判定可以得出四边形DEBC 是矩形,所以DE BC 4BE DC 5,====.∵DE AB ⊥ ∴DEA 90∠=o ∴222EA DE AD +=∴EA 3= ∴AB EA BE 358=+=+=根据本题条件,动点P 运动路程为x 在0x 9≤≤范围要分两段来讨论:①.动点P 在B → C 运动时,即0x 4≤≤范围内.S △ABP =11AB BP 8x 4x 22⋅=⨯⋅=. 即y 4x =.②.动点P 在C → D 运动时,即4x 9≤≤范围内.S △ABP =11AB BC 841622⋅=⨯⋅=. 即y 16=.(因为P 点在C → D 运动过程中,△ABP 的高也没有发生变化,都等于BC 的长度).点评:“动点与几何图形面积”这类题型,由于存在面积和“运动路程”两个变量,所以常与函数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在八年级下册的数学中常与一次函数相联系.这类题在建立函数的过程中要先从面积入手切入,然后用自变量(“动点的运动路程”)表示与函数(面积)相关的元素是关键. “动点与几何图形面积”这类题型还要注意在动点在运动过程中的不同情况.(1)(2)(1)课堂练习:1、如图,已知△ABC 中,AB AC 13==,高AD 12=,P 是AD 上 的一动点;若设PD x =,△PBC 的面积为y . ⑴.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及x 的取值范围; ⑵.求出当x 5=时y 的值.2、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的一边BC 上,一点P 从点B 运动到点C ,设BP x =,四边形APCD 的面积为y .⑴.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及x 的取值范围; ⑵.是否存在点P ,使四边形APCD 的面积为5.5,请解答说明.3、矩形的周长是16cm ,设矩形的一边长为xcm ,另一边长为ycm ⑴.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⑵.作出函数的图象;⑶.若(),C x y 点是该图象上的一动点,点B 的坐标为(),60,设△OBC 的面积为S ,用含x 的解析式表示S .4、已知矩形ABCD 中,AB 16cm AD 12cm ==,;P Q 、分别是矩形ABCD 的边AD AB 、的动点,P 点以1cm /秒的速度由A 向D 匀速运动,Q 点同时以2cm /秒的速度由A 向B 匀速运动;若设P Q 、运动的时间为t (秒),四边形PAQC (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为()2S cm . ⑴.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及t 的取值范围; ⑵. P Q 、出发多少秒后四边形PAQC 的面积为272cm ?。
专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图形的面积(四大题型)(原卷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5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专题训练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图形的面积【例题1】(2023春•青龙县期中)如图,已知三角形ABC 如图所示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中C (﹣4,4).则三角形ABC的面积是( )A.4B.6C.8D.1【变式1-1】如图,已知三角形ABC如图所示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中C(﹣4,4).则三角形ABC的面积是( )A.4B.6C.12D.24【变式1-2】(2023•岳麓区校级开学)如图,△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3,2),B(0,3),C(0,﹣1),则△ABC的面积为( )A.4B.6C.4.5D.5【变式1-3】(2023春•思明区校级期中)已知点A(1,2a+1),B(﹣a,a﹣3),若线段AB∥x轴,则三角形AOB的面积为( )A.21B.28C.14D.10.5【变式1-4】(2022春•巴音郭楞州期末)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一个单位长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A(5,2)、B(5,5)、C(1,1)均在格点上.(1)将三角形ABC向左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三角形A1B1C1,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并写出点A1的坐标;(2)求三角形ABC的面积.【变式1-5】如图所示,将图中的点(﹣5,2),(﹣3,4),(﹣1,2),(﹣4,2),(﹣2,2),(﹣2,3),(﹣4,3)做如下变化:(1)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减4,再将所得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2)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加6,再将所得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3)求出以点(﹣5,2),(﹣3,4),(﹣1,2)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例题2】如图,A(3,0),B(0,3),C(1,4),求△ABC的面积.【变式2-1】如图,已知:A(3,2),B(5,0),E(4,1),求△AOE的面积.【变式2-2】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单位长度均为1,△ABC的三个顶点恰好是正方形网格的格点.(1)写出图中所示△ABC各顶点的坐标.(2)求出此三角形的面积.【变式2-3】(2023春•双柏县期中)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3,4),B(﹣1,﹣2),O(0,0),画出三角形并求三角形AOB的面积.【变式2-4】(2022春•雷州市期末)如图,△ABC在直角坐标系中,(1)请写出△ABC各点的坐标;.(2)求出S△ABC【变式2-5】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格点三角形(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的三角形)ABC的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4,5)、(﹣1,3).(1)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平面内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2)请把三角形ABC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三角形A′B′C′,在图中画出三角形A′B′C′;(3)求三角形ABC的面积.【变式2-6】(2023秋•浏阳市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的坐标为(﹣4,4),点B 的坐标为(﹣2,0),点C 的坐标为(﹣1,2).(1)请面出△ABC 关于y 轴的对称图形△A 1B 1C 1;(2)直接写出A 1,B 1,C 1三点的坐标;(3)求△ABC 的面积.【例题3】(2022春•长安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4,0),B (3,4),C (0,2),则四边形ABCO 的面积为( )A .9B .10C .11D .12【变式3-1】(2022春•商南县期末)如图,有一块不规则的四边形图形ABCD,各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 (﹣2,8),B(﹣11,6),C(﹣14,0),D(0,0)(比例尺为1:100),现在想对这块地皮进行规划,需要确定它的面积.(1)确定这个四边形的面积(2)如果把原来四边形ABCD的各个顶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加2,所得的四边形面积又是多少?【变式3-2】(2022秋•高明区月考)已知:A(﹣5,﹣2),B(﹣1,2),C(5,4),D(6,﹣2).(1)在坐标系中描出各点,画出四边形ABCD;(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变式3-3】如图,四边形ABCD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0),B(1,7),C(5,5),D(7,0).试求这个四边形的面积.【变式3-4】如图,面积为12cm 2的△ABC 向x 轴正方向平移至△DEF 的位置,相应的坐标如图所示(a ,b 为常数),(1)求点D 、E 的坐标;(2)求四边形ACED 的面积.【变式3-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A (2,4),B (6,6),C (8,2),求四边形OABC 的面积.【例题4】(2021秋•围场县期末)已知点O (0,0),点A (﹣3,2),点B 在y 轴上,若△AOB 的面积为12,则点B 的坐标为( )A .(0,8)B .(0,4)C .(8,0)D .(0,﹣8)或(0,8)【变式4-1】已知点A(1,0),B(0,2),点P在x轴的负半轴上,且△PAB的面积为5,则点P的坐标为( )A.(0,﹣4)B.(0,﹣8)C.(﹣4,0)D.(6,0)【变式4-2】(2022春•路南区期末)如图,已知A(﹣2,3)、B(4,3)、C(﹣1,﹣3)(1)求点C到x轴的距离;(2)求△ABC的面积;(3)点P在y轴上,当△ABP的面积为6时,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变式4-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4,0),B(3,4),C(0,2).(1)求S;四边形ABCO;(2)连接AC,求S△ABC=8?若存在,请求点P坐标.(3)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S△PAB【变式4-4】(2022•天津模拟)如图,A(﹣1,0),C(1,4),点B在x轴上,且AB=3.(1)求点B的坐标;(2)求△ABC的面积;(3)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以A、B、P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0?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变式4-5】(2022秋•渭滨区期末)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0,1)、B(2,0)、C (4,3).(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ABC,则△ABC的面积是 ;(2)若点D与点C关于y轴对称,则点D的坐标为 ;(3)已知P为x轴上一点,若△ABP的面积为1,求点P的坐标.【变式4-6】(2022•天津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a,0),B(b,0),其中a,b满足|a+1|+(b﹣3)2=0.(1)填空:a= ,b= ;(2)若在第三象限内有一点M(﹣2,m),请用含m的式子表示△ABM的面积;(3)在(2)条件下,当m=−32时,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不与点A重合),使得S三角形PBM=S三角形ABM,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不存在说明理由.1.(2022春•湖北期末)已知:如图,把△ABC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A′B′C′.(1)在图中画出△A′B′C′;(2)写出点A′、B′的坐标;(3)连接A′A、C′C,求四边形A′ACC′的面积.2.已知A(0,3),B(﹣4,0),C(﹣2,﹣3),D(4,﹣1),求图中四边形ABCD的面积.专题难点突破练3.(2022春•黄石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AB的坐标分别为A(﹣4,1),B(﹣1,﹣3),把线段AB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CD(其中点A与点D、点B与点C是对应点)(1)画出平移后的线段CD,写出点C的坐标为( , ).(2)连接AD、BC,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 .(3)点E在线段AD上,CE=6,点F是线段CE上一动点,线段BF的最小值为 .4.(2022春•船营区校级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0,a),B(b,0),C(3,c)三点,其中a、b、c满足关系式:|a﹣2|+(b﹣3)2+0.(1)求a、b、c的值;(2)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m,12),请用含m的式子表示四边形ABOP的面积;(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负整数m,使四边形ABOP的面积等于△AOP面积的两倍?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2022秋•竞秀区期末)已知,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现有A,B,C三点,其中点A坐标为(﹣4,1),点B坐标为(1,1).(1)请根据点A,B的坐标在方格纸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直接写出点C坐标为 ;(2)依次连接A,B,C,A,得到△ABC,请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若点C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为点D.则点D的坐标为 ;(4)在y轴上找一点F,使△ABF的面积等于△ABD的面积,点F的坐标为 .6.(2022春•青羊区校级月考)在外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点A(0,2),B(﹣2,0),C(4,0).(1)如图1,△ABC的面积为 ;(2)如图2,将点B向右平移7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对应点D.①求△ACD的面积;②已知点P(1,m)是一动点,若△PAC的面积等于△ACD的面积,请求出点P的坐标.7.(2022春•梁平区期中)如图1,以长方形ABCD的中心O为原点,平行于BC的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若点D的坐标为(6,3).(1)直接写出A、B、C的坐标;(2)设AD的中点为E,点M是y轴上的点,且△CME的面积是长方形ABCD面积的16,求点M的坐标;(3)如图2,若点P从C点出发向CB方向匀速移动(不超过点B),点Q从B点出发向BA方向匀速移动(不超过点A),且点Q的速度是P的一半,P、Q两点同时出发,已知当移动时间为t秒时,P点的横坐标为6﹣2t,此时①CP= ,AQ= (用含t的式子表示).②在点P、Q移动过程中,四边形PBQD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变化,求其变化范围.8.(2023春•涵江区期中)如图1,点A(0,a),B(b,0),且a,b满足(a﹣4)2=0.(1)求点A和点B的坐标;(2)如图2,点C(m,n)在线段AB上,且满足n﹣m=5,点D在y轴负半轴上,连接CD交x轴负半轴于点M,且S△MBC =S△MOD,求点D的坐标;(3)平移直线AB,交x轴正半轴于点E,交y轴于点F,P为直线EF上且位于第三象限内的一个点,过点P作PG⊥x轴于点G,若S△PAB=20,且GE=12,求点P的坐标.9.(2023春•武汉期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分别是x 轴和y 轴的正半轴上的点,C 点在第一象限,它们的坐标分别是A (a ,0),B (0,b ),C (a ﹣1,2b ),且满足|a−4|+=0.(1)直接写出四边形AOBC 的面积 ;(2)点P 是x 轴上一个动点,当△APC 的面积等于8时,求点P 的坐标;(3)将线段AC 平移至线段MN (点A 的对应点为M ,点C 的对应点为N ),且点M 在线段OB 上,当△MAC 的面积为152时,求点N 的坐标.。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重点强化专题三:勾股定理与面积问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重点强化专题三(含答案) 勾股定理与面积问题 【方法技巧】 图形的面积往往与高紧密联系,这时一般考虑在直角三角形中用勾股定理来解决。 重点强化一 格点三角形→等积变形 1. 如图,由四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构成一个大正方形,连接小正方形的三个顶点,可以得到△ABC. (1)求AB的长. (2)求点C到AB的距离.
重点强化二 不规则图形→面积分割 2. 如图:已知AB=5,BC=12,CD=13,DA=10,,BCAB求ABCD的面积. 重点强化三 双勾股方程→求面积 3. 如图:在△ABC中,BC=14,AC=13,AB=15,求ABCS
重点强化四 分类讨论→求面积 4. (2019绵阳)在△ABC中,.,55,210,45的面积求ABCACABB 参考答案 1. 解: (1)如图:
5,1,2,tABEBAEAEBR根据勾股定理中在
(2)点C到AB的距离,就是以AB为底的△ABC的高。
232111421=---=
---正方形ABhSSSSSBFCADCAEBAEFDABC
553,5hAB
2.解:连接AC,作AD边上的高AE
,BCABAB=5,BC=12,根据勾股定理 ∴AC=13 又∵CD=13,∴△ACD为等腰三角形 又∵DA=10,CE为AD边上的高。 ∴ED=5,根据勾股定理可得:CE=10 90121021512212121====又四边形CEADBCABSSSCADABEABCD
3.解:作BC边上的高AD,设BD=x,DC=y, ∵BC=14,AC=13,AB=15
2222y13x15,14yx
则有:
8412142121125y,9x===故=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解之得:ADBCSADABC
4.解 分析:因为本题没有图形,故可根据题意作出图1和图2 (1)如图1:作BC边上的高A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在直角坐标系中求几何图形的面积1.如图,四边形是矩形,点,在坐标轴上,是由绕点顺时针旋转得到的,点在轴上,直线交轴于点,交于点,线段=2,=4(1)求直线的解析式.(2)求的面积.2.直线a:y=x+2和直线b:y=﹣x+4相交于点A,分别与x轴相交于点B和点C,与y轴相交于点D和点E.(1)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图象;(2)求△ABC的面积;(3)求四边形ADOC的面积;(4)观察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x+2≤﹣x+4的解集和不等式﹣x+4≤0的解集.3.如果两个一次函数y=k1x+b1和y=k2x+b2满足k1=k2,b1≠b2,那么称这两个一次函数为“平行一次函数”.已知函数y=﹣2x+4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一次函数y=kx+b 与y=﹣2x+4是“平行一次函数”(1)若函数y=kx+b的图象过点(3,1),求b的值;(2)若函数y=kx+b的图象与两坐标轴围成的面积是△AOB面积的,求y=kx+b的解析式.4.如图,10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如图摆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l将这10个正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该直线l的解析式5.如图1,直线3=xy分别与y轴、x轴交于点A、点B,点C的坐标为(-3,0),D -3+3为直线AB上一动点,连接CD交y轴于点E(1) 点B的坐标为__________,不等式+-x的解集为___________3>33(2) 若S△COE=S△ADE,求点D的坐标(3) 如图2,以CD为边作菱形CDFG,且∠CDF=60°.当点D运动时,点G在一条定直线上运动,请求出这条定直线的解析式.6.在直角坐标系中,一条直线经过A(﹣1,5),P(﹣2,a),B(3,﹣3)三点.(1)求a的值;(2)设这条直线与y轴相交于点D,求△OPD的面积.7.如图,把Rt△ABC放在直角坐标系内,其中∠CAB=90°,BC=10,点A、B的坐标分别为(2,0)、(8,0),将△ABC沿x轴向右平移,当点C落在直线y=x﹣5上时,求线段BC扫过的面积8.已知:如图,已知直线AB的函数解析式为y=﹣2x+8,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1)求A、B两点的坐标;(2)若点P(m,n)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与A、B不重合),作PE⊥x轴于点E,PF⊥y轴于点F,连接EF,若△PAO的面积为S,求S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m的取值范围;9. 如图,已知直线343+=x y 与坐标轴交于B,C 两点,点A 是x 轴正半轴上一点,并且15=∆ABC S .点F 是线段AB 上一动点(不与端点重合),过点F 作FE ∥x 轴,交BC 于E.(1) 求AB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2) 若FD ⊥x 轴于D,且点D 的坐标为)0,(m ,请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DF 与EF 的长;(3) 在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P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y=﹣2x +a 与y 轴交于点C (0,6),与x 轴交于点B .(1)求这条直线的解析式;(2)直线AD 与(1)中所求的直线相交于点D (﹣1,n ),点A 的坐标为(﹣3,0).①求n 的值及直线AD 的解析式; ②求△ABD 的面积;③点M 是直线y=﹣2x+a 上的一点(不与点B 重合),且点M 的横坐标为m ,求△ABM 的面积S 与m 之间的关系式.11.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1,1)和(﹣1,﹣5).(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求这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y 轴的交点坐标,并求出该图象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12.如图,边长为5的正方形OABC的顶点0在坐标原点处,点A、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点E是0A边上的点(不与点A重合),EF⊥CE,且与正方形外角平分线AG交于点P.(1)求证:CE=EP;(2)若点E的坐标为(3,O),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四边形BMEP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3.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1,1)和(﹣1,﹣5).(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求这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并求出该图象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14.直线AB与x轴交于点A(1,0),与y轴交于点B(0,-2).(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若直线AB上一点C在第一象限且点C的坐标为(2,2),求△BOC的面积.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kx+4(k≠0)与y轴交于点A.(1)如图,直线y=-2x+1与直线y=kx+4(k≠0)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C,点B的横坐标为-1.①求点B的坐标及k的值;②直线y=-2x+1、直线y=kx+4与y轴所围成的△ABC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__;(2)直线y=kx+4(k≠0)与x轴交于点E(x0,0),若-2<x0<-1,求k的取值范围.16.如图,己知直线l:y=x+1(k≠0)的图象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1)直接写出A、B两点的坐标;(2)若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求出当△PAB是等腰三角形时P的坐标;(3)在y轴上有点C(0,3),点D在直线l上.若△ACD面积等于4.请直接写出D的坐标.17.如图①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 cm,动点P从点A出发,在正方形的边上沿A→B →C→D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s),三角形APD的面积为S(cm2),S与t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点P在AB上运动的时间为________s,在CD上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cm/s,三角形APD的面积S的最大值为________cm2;(2)求出点P在CD上运动时S与t之间的函数解析式;(3)当t为何值时,三角形APD的面积为10 cm2?18.已知:如图,已知直线AB的函数解析式为y=﹣2x+8,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1)求A、B两点的坐标;(2)若点P(m,n)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与A、B不重合),作PE⊥x轴于点E,PF ⊥y轴于点F,连接EF,若△PAO的面积为S,求S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m的取值范围;答案:1. (1)OC=4,BC=2,B(-2,4),.设解析式为,.(2),.直线,.当,,,.2.(1)依照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2)令y=x+2中y=0,则x+2=0,解得:x=﹣2,∴点B(﹣2,0);令y=﹣x+4中y=0,则﹣x+4=0,解得:x=4,∴点C(4,0);联立两直线解析式得:,解得:,∴点A (1,3).S △ABC =BC•y A =×[4﹣(﹣2)]×3=9.(3)令y=x +2中x=0,则y=2,∴点D (0,2).S 四边形ADOC =S △ABC ﹣S △DBO =9﹣×2×2=7.(4)观察函数图形,发现:当x <1时,直线a 在直线b 的下方,∴不等式x +2≤﹣x +4的解集为x ≤1;当x >4时,直线b 在x 轴的下方,∴不等式﹣x +4≤0的解集为x ≥4.3.(1)∵一次函数y=kx +b 与y=﹣2x +4是“平行一次函数”,∴k=﹣2,即y=﹣2x +b . ∵函数y=kx +b 的图象过点(3,1),∴1=﹣2×3+b ,∴b=7.(2)在y=﹣2x +4中,令x=0,得y=4,令y=0,得x=2,∴A (2,0),B (0,4),∴S △AOB =OA•OB=4.由(1)知k=﹣2,则直线y=﹣2x +b 与两坐标轴交点的坐标为(,0),(0,b ),于是有|b |•||=4×=1,∴b=±2,即y=kx +b 的解析式为y=﹣2x +2或y=﹣2x ﹣2.4.设直线l 和10个正方形的最上面交点为A ,过A 作AB ⊥OB 于B ,过A 作AC ⊥OC 于C , ∵正方形的边长为1,∴OB=3,∵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l将这10个正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两边分别是5,∴三角形ABO 面积是7,∴OB•AB=7,∴AB=,∴OC=AB=,由此可知直线l 经过(,3),设直线方程为y=kx (k ≠0),则3=k ,解得k=∴直线l 解析式为y=x .故答案为:y=x .5.(1) (3,0)、x <3(2) ∵S △COE =S △ADE ∴S △AOB =S △CBD 即33321621⨯⨯=⨯⨯D y ,y D =233 当y =233时,23233333==+-x x ,∴D (23323,) (3) 连接CF ∵∠CDF =60°∴△CDF 为等边三角形连接AC ∵AB =AC =BC =6∴△ABC 为等边三角形∴△CAF ≌△CBD (SAS )∴∠CAF =∠ACB =60°∴AF ∥x 轴设D (m ,333+-m )过点D 作DH ⊥x 轴于H ∴BH =3-m ,DB =6-2m =AF∴F (2m -6,33)由平移可知:G (m -9,m 3-)令⎪⎩⎪⎨⎧-=-=m y m x 39∴点G 在直线393--=x y 上6. (1)设直线的解析式为y=kx +b ,把A (﹣1,5),B (3,﹣3)代入,可得:{533=+--=+b k b k ,解得:,所以直线解析式为:y=﹣2x +3,把P (﹣2,a )代入y=﹣2x +3中,得:a=7; (2)由(1)得点P 的坐标为(﹣2,7),令x=0,则y=3,所以直线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3),所以△OPD 的面积=.7.∵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2,0)、(8,0),∴AB=6,∵∠CAB=90°,BC=10, ∴CA==8,∴C 点纵坐标为:8,∵将△ABC 沿x 轴向右平移,当点C 落在直线y=x ﹣5上时,∴y=8时,8=x ﹣5,解得:x=13,即A 点向右平移13﹣2=11个单位, ∴线段BC 扫过的面积为:11×8=88.故选:B .8.(1)令x=0,则y=8,∴B (0,8),令y=0,则﹣2x +8=0,∴x=4,∴A (4,0), (2)∵点P (m ,n )为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2m +8=n ,∵A (4,0),∴OA=4,∴0<m <4∴S △PAO =OA ×PE=×4×n=2(﹣2m +8)=﹣4m +16,(0<m <4) )3,0(30343)1(,9B y x x y 即时,中,当在==+= ∴OB=3同理OC=4 ∵15)(21=⋅+OB OA OC ,153)4(21=⨯+⨯OA ∴OA=6 即点A 的坐标为(6,0) 设AB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y=kx+b⎩⎨⎧⎩⎨⎧=+=-==213063k b b k b 解得则∴AB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 (2)在中,当,即DF= 在中,当m x m y 32,321-=+-=时 mm m EF 35)32(=--= (3)10.(1)∵直线y=﹣2x +a 与y 轴交于点C (0,6),∴a=6,∴该直线解析式为y=﹣2x +6 (2)①∵点D (﹣1,n )在直线BC 上,∴n=﹣2×(﹣1)+6=8,∴点D (﹣1,8)设直线AD 的解析式为y=kx +b ,将点A (﹣3,0)、D (﹣1,8)代入y=kx +b 中,得:,解得:,∴直线AD 的解析式为y=4x +12.②令y=﹣2x +6中y=0,则﹣2x +6=0,解得:x=3,∴点B (3,0).∵A (﹣3,0)、D (﹣1,8),∴AB=6.S △ABD =AB•y D =×6×8=24.③∵点M 在直线y=-2x+6上,∴M (m ,-2m+6),时,即S=6m-18.11. (1)设函数解析式为y=kx +b , 由题意将两点代入得:{15=+-=+-b k b k ,解得:{32=-=k b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3x ﹣2;(2)令y=0,得x=32,令x=0,得y=﹣2, 3232221=⨯⨯=∴s 12.(1)在OC 上截取OK =OE .连接EK .∵OC =OA ,∠1=90°,∠OEK =∠OKE =45°,∵AP 为矩形外角平分线,∴∠BAP =45°∴∠EKC =∠PAE =135°.∴CK =EA .∵EC ⊥EP ,∴∠3=∠4.∴△EKC ≌△PAE . ∴EC =EP (2)y 轴上存在点M ,使得四边形BMEP 是平行四边形.如图,过点B 作BM ∥PE 交y 轴于点M ,∴∠5=∠CEP =90°,∴∠6=∠ 4.在△BCM 和△COE 中,⎪⎩⎪⎨⎧∠=∠=∠=∠,,,46C O E B C M OC BC ∴△BCM ≌△COE ,∴BM =CE 而CE =EP ,∴BM =EP .由于BM ∥EP ,∴四边形BMEP是平行四边形由△BCM ≌△COE 可得CM =OE =3,∴OM =CO -CM =2.故点M 的坐标为(0,2).13.(1)设函数解析式为y=kx +b ,由题意将两点代入得:,解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3x ﹣2;(2)令y=0,得x=,令x=0,得y=﹣2,∴S=×2×=.14.(1)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kx +b(k ≠0).将A(1,0),B(0,-2)代入解析式,得⎩⎪⎨⎪⎧k +b =0,b =-2.解得⎩⎪⎨⎪⎧k =2,b =-2.∴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2x -2.(2)S △BOC =12×2×2=2.15.(1)32 当x =-1时,y =-2×(-1)+1=3,∴B(-1,3).将B(-1,3)代入y =kx +4,得k =1.(2)y =kx +4与x 轴的交点为(-4k ,0),∵-2<x 0<-1,∴-2<-4k<-1,(1)解得2<k<4.16.(1)当y=0时,x+1=0,解得x=﹣2,则A(﹣2,0),当x=0时,y=x+1=1,则B(0,1);(2)AB==,当AP=AB时,P点坐标为(﹣,0)或(,0);当BP=BA时,P点坐标为(2,0);当PA=PB时,作AB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P,连结PB,如图1,则PA=PB,设P(t,0),则OA=t+2,OB=t+2,在Rt△OBP中,12+t2=(t+2)2,解得t=﹣,此时P点坐标为(﹣,0);(3)如图2,设D(x,x+1),当x>0时,∵S△ABC+S△BCD=S△ACD,∴•2•2+•2•x=4,解得x=2,此时D点坐标为(2,2);当x<0时,∵S△BCD﹣S△ABC=S△ACD,∴•2•(﹣x)﹣•2•2=4,解得x=﹣6,此时D点坐标为(﹣6,﹣2),综上所述,D点坐标为(2,2)或(﹣6,﹣2).故答案为(﹣2,0),(0,1);(2,2)或(﹣6,﹣2).17.略18.(1)令x=0,则y=8,∴B(0,8),令y=0,则﹣2x+8=0,∴x=4,∴A(4,0),(2)∵点P(m,n)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2m+8=n,∵A(4,0),∴OA=4,∴0<m<4∴S△PAO=OA×PE=×4×n=2(﹣2m+8)=﹣4m+16,(0<m<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