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
情绪有哪些种类

情绪有哪些种类人的情绪有27种类型。
分别是钦佩、崇拜、欣赏、娱乐、焦虑、敬畏、尴尬、厌倦、冷静、困惑、渴望、厌恶、同理心痛苦、着迷、嫉妒、兴奋、恐惧、痛恨、有趣、快乐、怀旧、浪漫、悲伤、满意、性欲、同情和满足。
1、情绪的基本分类我国古代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说。
但一般认为有四种基本情绪,即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
(1)、快乐快乐是指一个人盼望和追求的目的达到后产生的情绪体验。
(2)、愤怒愤怒是指所追求的目的受到阻碍,愿望无法实现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3)、恐惧恐惧是企图摆脱和逃避某种危险情景丽又无力应付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4)、悲哀悲哀是指心爱的事物失去时,或理想和愿望破灭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2、情绪状态分类情绪状态是指在一定的生活事件影响下,一段时间内各种情绪体验的~般特征表现。
根据情绪状态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1)、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
心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
心境的弥散性是指当人具有了某种心境时,这种心境表现出的态度体验会朝向周围的一切事物。
心境的长期性是指心境产生后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导人的情绪表现。
(2)、激情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人们在生活中的狂喜、狂怒、深重的悲痛和异常的恐惧等都是激情的表现。
和心境相比,激情在强度上更大,但维持的时间一般较短暂。
激情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同时伴随有明显的生理变化和行为表现。
当激情到来的时候,大量心理能量在短时间内积聚而出,如疾风骤雨,使得当事人失去了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力。
(3)、应激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
人在应激状态下常伴随明显的生理变化,这是因为个体在意外刺激作用下必须调动体内全部的能量以应付紧急事件和重大变故。
情绪分为哪些2七种主要的情绪七种主要的情绪对我们的能量流动具有最大的影响。
身、心、灵整体系统的主要压力源分别是:恐惧、愤怒、创伤、悲伤、担忧、压力和过度兴奋。
情绪的ppt课件

系统式思维
情绪与注意力的影响
情绪可以影响人们的注意力,积极情 绪可能使人们更关注正面信息,而消 极情绪可能导致人们过于关注负面信 息。
在消极情绪下,人们可能更倾向于进 行系统式思维,即深入分析问题、考 虑各种可能性并做出更全面的决策。
04 情绪调节
自我觉察:认识自己的情绪
总结词
了解情绪的来源和变化过程
详细描述:通过转移注意力或专注于其他事物来调节情 绪反应。例如,当感到沮丧或焦虑时,可以尝试专注于 其他任务或活动,以缓解负面情绪。
详细描述: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技术来减轻 紧张和焦虑,从而调节情绪反应。放松训练可以在任何 时候进行,对于缓解压力和焦虑非常有效。
05 情绪在工作与生活中的作 用
陷阱。
韧性与成长:面对挫折与适应变化
韧性
面对挫折是指面对困难和逆境时能够迅 速恢复和适应的能力。通过培养积极的 心态、寻求社会支持、学会放松和缓解 压力等方式,可以增强心理韧性,更好 地应对挫折和逆境。
VS
成长
适应变化是指随着环境和情境的变化,能 够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 能力。通过接受变化、积极适应、不断学 习和成长,可以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更好 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变化。
认知过程:评价与解释
评价
人们对所经历的事件或情境进行评估 ,从而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这种评 价可能基于个人的价值观、经验和期 望。
解释
人们对情绪产生的原因进行推理和解 释。这种解释会影响人们对情绪的处 理和应对方式。
情绪的表达: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声音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情绪表达的主要方式 之一。不同的情绪会导致不同的 面部肌肉活动,从而产生特定的 表情。例如,开心时会笑,难过
情绪的概念心理学

情绪的概念心理学情绪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个体对外界刺激或内部感受产生的主观体验和生理反应。
情绪是人类生活和社会交往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人们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状态,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行为和生理功能。
情绪的心理学研究聚焦于情感体验的主观感受、情感表达的外在形式以及情感在认知、行为和生理上所起的作用。
情绪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情绪的分类、表达、感知、调节和情绪与认知、健康等方面的关系。
首先,情绪的分类是情绪心理学的基础。
情绪可以分为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两类。
基本情绪是指生物进化的产物,具有普遍性,包括愉悦、恐惧、生气、厌恶、惊讶和悲伤等。
复杂情绪则是由基本情绪组合而成的情感状态,如羞愧、嫉妒、爱情和幸福等。
这些情绪在人类文化和社会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表达和解读方式。
其次,情绪的表达是研究情绪的重要方面。
情绪表达可以通过语言、面部表情、身体姿态和声音等方式进行。
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推测他们的情绪状态,从而加深彼此的理解和交流。
情绪表达也可以通过艺术和文学作品进行,这是一种情感交流和分享的方式。
再次,情绪的感知与情绪的表达密切相关。
感知情绪主要通过观察和感受他人的情绪表达来实现。
人们可以通过感知他人的表情、声音和行为来推测其情绪状态。
此外,情绪感知还包括对周围环境的情感色彩的感知,即人们对环境中的人和事物所引发的情绪反应。
感知情绪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对于人际交往和情绪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然后,情绪的调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各种情感时所采取的行为和策略。
情绪调节可以通过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来实现。
认知情绪调节包括对情绪的解释和评估,以及对情绪产生原因的思考和重新评估。
情感情绪调节包括寻求社会支持、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和运动等,以改变或缓解不良情绪。
行为情绪调节包括表达情感、笑一笑和放松呼吸等行为,以产生愉悦感和消除紧张情绪。
最后,情绪与认知、健康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情绪与认知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情绪可以影响认知过程,而认知也可以调节情绪的产生和表达。
情绪什么意思

情绪什么意思情绪可以比喻成一种心情,或者说是个性特点。
可以把它形容成各种感受。
情绪的英文是affect, affect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感觉,另外一种是情感。
所谓的情感就是emotion。
情绪有正面的情绪,也有负面的情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它可以是喜、怒、哀、乐等等。
而负面情绪如果处理得不恰当的话,很有可能使一个人走上歪路。
因此,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修养。
情绪可以说是个抽象的概念。
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人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情绪。
有些人喜欢大惊小怪,喜欢夸大其词;有些人却冷静沉着,从容镇定;有些人则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有些人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因此,有人喜欢情绪。
因为在大多数时候,情绪可以调整一个人的心态,让你变得积极向上。
同时,情绪还可以调节你的健康,情绪对于现代人来说也非常重要,每天都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才能够让身体更加健康,从而延年益寿。
情绪也可以作为一种表达,在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用到情绪。
不管是朋友之间,还是亲戚之间,甚至是家庭成员之间,都需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当别人没有了解自己的时候,适当地发泄情绪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如果只是一味的把情绪憋在心里,那么只会伤害自己的身心健康,影响家庭和谐。
情绪还可以让人们找到共鸣。
在工作中,在学习中,甚至是在与陌生人交谈中,一个人是否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人的成败。
那些经常在公众场合发飙,情绪极其不稳定的人,往往很难获得成功。
只有那些善于控制情绪,遇事冷静,不乱发脾气的人才能够成功。
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智慧的人不是高兴的时候有多高兴,而是能把悲伤化作快乐的原因。
情绪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它可以让人感到愉悦,也可以使人痛苦万分。
它像人的喜怒哀乐一样。
总之,情绪有很多方面,它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情绪决定着我们的命运,把握好自己的情绪,让它成为我们前进的助力,而不是阻碍,那么我们一定能够成功。
心理学8种基本情绪

心理学8种基本情绪
心理学 8 种基本情绪
心理学家相信,人们的情绪可分为 8 种基本情绪:
1、惊喜:惊喜是一种愉快的情绪,它可以在人们得到意想不到的有价值的东西时出现,比如抽到大奖或得到一个期待已久的礼物。
2、愤怒:与惊喜相反,愤怒是一种消极情绪,通常出现在一个人受到欺骗或受到了伤害时,人们可能会发脾气,打斗或大声的说话,以表达自己的不满。
3、害怕:害怕也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它出现在人们面对险恶或有伤害可能性的事物或事件时出现,比如看到一只毒蛇或面对危险的山崖。
4、憎恶:憎恶也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它出现在人们面对令人不悦的东西时出现,比如吃到一口非常苦的东西、看到有害的动物,或是遇到一个令人厌恶的人。
5、厌恶:厌恶也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它出现在人们看到令人不快的东西时出现,比如看到有害的动物、讨厌的人,或是有污染的水源。
6、悲伤:悲伤也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它出现在人们失去爱人或受到不幸时出现,人们可能会流泪或者很沮丧。
7、期待:期待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它出现在人们期盼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或结果时出现,比如期待考试结果或礼物。
8、爱:爱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出现在人们需要他们所爱的人时
出现,有时表现为礼物、拥抱或亲密行为。
情绪的基本概念及类型有

情绪的基本概念及类型有情绪是人类和动物在面临不同情境时由心理和生理因素联合作用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能够对个体行为和身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理解情绪的基本概念和不同类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和应对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情绪的基本概念:1. 内心体验:情绪是一种内心体验,是个体对于特定情境的主观感受。
它可以通过情绪表达和言语来进行交流,但最终只有个体自己能够真正感受到。
2. 心理和生理因素的联合作用:情绪的产生同时受到心理和生理因素的影响。
心理因素包括感知、认知、评价等心理过程,而生理因素则包括神经系统、荷尔蒙等生理反应。
3. 情境依赖性:情绪的产生与特定情境密切相关。
不同情境下,个体的情绪可能会有所不同,如高兴、恐惧、愤怒等。
4. 时限性:情绪一般具有短期性,产生和消退较快,但某些情绪如抑郁、焦虑等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
情绪的类型:1. 基本情绪:基本情绪是指人类通常在面临特定情境时普遍产生的情绪。
通过跨文化研究,心理学家认为有六种基本情绪,分别是快乐、悲伤、愤怒、惧怕、惊讶和厌恶。
这些基本情绪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所有人不论文化背景都能够理解和表达。
2. 复杂情绪:复杂情绪是指一些不同基本情绪的混合体,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例如,爱可以包含快乐、亲近和安心等多种基本情绪成分;羞愧可以包含悲伤、尴尬和紧张等基本情绪成分。
3. 一般情绪:一般情绪指除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之外的其他情绪。
这些情绪的特点和表达因人而异,如焦虑、抑郁、满意、压力等。
一般情绪在不同人群中出现的频率和强度也有所不同。
4. 积极情绪与负向情绪:情绪还可以根据其情绪价值的正负来分类。
具有积极情绪的个体往往经历快乐、满足、幸福等体验,而负向情绪则包括悲伤、恐惧、愤怒等。
除了这些常见的情绪类型外,情绪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更加详细的分类。
例如,根据情绪的价值强度可以分为高强度情绪和低强度情绪;根据情绪的活动性可以分为主动情绪和被动情绪等。
对情绪的理解和认识

对情绪的理解和认识
情绪是人类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人类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包括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
情绪可以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种。
积极情绪包括愉悦、喜爱、兴奋、惊喜等,这些情绪能够带给人们快乐和幸福感。
消极情绪则包括愤怒、恐惧、悲伤、焦虑等,这些情绪会给人们带来痛苦和不适感。
认识自己的情绪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感,并且更好地应对外界的刺激。
在认识自己的情绪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意识到自己的情感变化: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正在经历某种情感时,就可以更好地控制它。
2. 接受自己的情感:不要试图压抑或否定自己的情感,而是要接受它们并找到处理它们的方法。
3. 分享你的感受:与他人分享你的感受可以让你得到支持和理解,并且有助于你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感。
4. 学会应对:了解你的情感是如何影响你的行为和思维的,可以帮助
你找到应对方式。
总之,情绪是人类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需要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处理它们。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并提高我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情绪ppt课件

• 情绪概述 • 情绪的生理机制 • 情绪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情绪的调节与控制 • 情绪与创造力 • 情绪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情绪概述
情绪的定义
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 理状态,包括情感、 感受和反应。
情绪可以影响个体的 行为、思维和身体健 康。
情绪通常是由外部刺 激、内部生理和认知 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 的。
情绪的调节
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情绪 体验和表达进行控制和调 整的过程,包括自我调节 和他人调节。
02
情绪的生理机制
情绪的神经基础
大脑结构
介绍大脑的结构,包括大 脑皮层、边缘系统、下丘 脑等,以及这些区域在情 绪产生和调节中的作用。
情绪神经元
详细描述情绪神经元的功 能、种类和活动,以及它 们如何传递情绪信号。
4. 生物原理
指通过生物学的手段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如通过药 物或针灸来缓解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
05
情绪与创造力
情绪对创造力的影响
正面情绪
激发创造性思维,促进创新和发 现。例如,快乐、兴奋、兴趣和 满足等情绪可以打开思维,提高 创造力和想象力。
负面情绪
抑制创造性思维,阻碍创新和发 现。例如,焦虑、沮丧、压力和 愤怒等情绪可以封闭思维,降低 创造力和想象力。
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和反应,有助于更好地了解 自己的情绪特点和规律。
3. 分享
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绪体验,有助于缓解心理压 力和焦虑。
4. 表达
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渠 道。
情绪控制的心理学原理
情绪控制的概念
是指个体在情绪产生过程中通过自我认知、自我监控和 自我调节等手段,对情绪反应的方向、强度和持续时间 进行控制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绪【词语】情绪【注音】qíng xù【英文】1.morale; feelings; sentiments; spirits; an atmosphere; an emotion; a mo od2.a frame of mind3.depression; moodiness; the sulks目录[隐藏]心理学定义生物学定义释义情绪维度和情绪维度理论脑是怎样产生感受(情绪)的情绪其它理论控制情绪情绪ABC理论[编辑本段]心理学定义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
行为在身体动作上表现的越强就说明其情绪越强,如喜会是手舞足蹈、怒会是咬牙切齿、忧会是茶饭不思、悲会是痛心疾首等等就是情绪在身体动作上的反应。
情绪是信心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信心中的外向认知、外在意识具有协调一致性,是信心在生理上一种暂时的较剧烈的生理评价和体验。
信心构成要素中的外向认知是指人们对行为可能或必定成功的认识过程,由于这种认识过程只能是对行为未来发展状况的预期,所以这种认识过程实际上又是一种对行为过程的想象和推断;外在意识是指人们在行为中大脑对外界事物觉察的清醒程度和反应灵敏程度,人们在睡眠时意识水平最低,在注意力高度凝聚时意识水平最高。
普通心理学认为:“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
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情绪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
同时普通心理学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
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
但实际上,这一结论一方面将大家公认的幸福、美感、仇恨、喜爱等感受排斥在情感之外,而另一方面又显然忽视了情绪感受上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和社会性情感感受上的爱情、友谊、爱国主义情感在行为过程中具有交叉现象,例如一个人在追求爱情这一社会性的情感过程中随着行为过程的变化同样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感受,而爱情感受的稳定性和情绪感受的不稳定性又显然表明了爱情和相关情绪的区别。
基于这两点,将情感和情绪以基本需要、社会需求相区别或者是将两者混为一谈都显然不合适的。
生理反应是情绪存在的必要条件,为了证明这一点,心理学家给那些不会产生恐惧和回避行为的心理病态者注射了肾上腺素,结果这些心理病态者在注射了肾上腺素之后和正常人一样产生了恐惧,学会了回避任务。
情感也是一样,比如没有性欲当然不会有爱情的,而当人吃了春药以后,伴随着性欲的旺盛一见钟情的可能性也就会随之加大了。
所以,由不同的药物刺激引发的行为过程也表明了,情绪和情感显然是有区别的两种不尽一致的心理生理过程。
实质上,在行为过程中态度中的情感和情绪的区别就在于:情感是指对行为目标目的的生理评价反应,而情绪是指对行为过程的生理评价反应。
再以爱情举例来说,当我们产生爱情时是有目标的,我们的爱情是对相应目标的一种生理上的评价和体验,同时当我们随着爱情的追求这一行为过程的起伏波折我们又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
情绪有20种以上的定义,尽管它们各不相同,但都承认情绪是由以下四种成份组成的:1.情绪涉及身体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情绪的表达形式。
2.情绪是行动的准备阶段,这可能跟实际行为相联系。
3.情绪涉及有意识的体验。
4.情绪包含了认知的成分,涉及对外界事物的评价。
[编辑本段]生物学定义亦称情动。
一般把情感中象愤怒、悲哀、恐惧等这种暂短地、急剧地发生的强烈的情感称为情绪。
也包含那种即使程度不强,但相同征候反复呈现的状态或一般情感状态。
情绪在产生心理上的体验的同时,在有关内脏器官的变化上完全是生理现象的表现。
与情绪相伴随的行为依据种而采取同一的方式,这一点是先天的反应方式。
在比较行为学中,对各式各样的种的情绪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对它的机构进行了说明。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在情绪中也有象不安、希望由于经验而习得的成分,从比较心理学的观点出发,研究与先天的行为方式相反的学习的影响。
根据最新研究,情绪可能是由一个独立的功能系统完成的,这个功能系统可能包括下丘脑、边缘叶、丘脑核团等,丘脑核团是获得情绪的核心结构,丘脑中存在一种叫丘觉的遗传结构,有一种丘觉是产生情绪体验的。
[编辑本段]释义①心情;心境:情绪不佳|醒来情绪恶。
②从人对事物的态度中产生的体验。
与“情感”一词常通用,但有区别。
情绪与人的自然性需要相联系,具有情景性、暂时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具有稳定性、持久性,不一定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情感的产生伴随着情绪反应,而情绪的变化也受情感的控制。
通常那种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对象,会引起肯定的情绪体验,如满意、喜悦、愉快等;反之则引起否定的情绪体验,如不满意、忧愁、恐惧等。
所谓情绪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
情绪状态的发生每个人都能够体验,但是对其所引起的生理变化与行为却较难加以控制。
人们处于某种情绪状态时,个人是可以感觉得到的,而且这种情绪状态是主观的。
因为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体验,只有当事人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别人固然可以通过察言观色去揣摩当事人的情绪,但并不能直接地了解和感受。
情绪经验的产生,虽然与个人的认知有关,但是在情绪状态下所伴随的生理变化与行为反应,却是当事人无法控制的。
情绪每个人都会有,心理学上把情绪分为四大类:喜,怒,哀,惧。
再把它们细分还有很多,基本包括我们身上所发生的所有。
[编辑本段]情绪维度和情绪维度理论1、情绪的维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指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
这些特征的变化又具有两极性。
2、情绪维度的理论:(1)【三维理论】冯特提出的三维理论认为:情绪是由三个维度组成的,即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
每一种具体情绪分布在三个维度的两极之间不同的位置上。
20世纪50年代,施洛伯格根据面部表情的研究提出,情绪的维度有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和激活水平三个维度,建立了一个三维模式图。
60年代末,普拉切克提出,情绪具有强度、相似性和两极性等三个维度,并用一个倒锥体来说明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2)【四维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提出情绪四维理论。
认为情绪有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确信度等四个维度。
[编辑本段]脑是怎样产生感受(情绪)的感受是先天遗传的个人倾向,如情绪、嗜好、美感、欲望、动机等。
参与感受活动的结构众多,有大脑边缘叶的扣带回、海马结构、梨状叶和隔区等,有丘脑前核、背内侧核等,有下丘脑的众多核群以及杏仁核等,下丘脑除了具有样本分析产出功能,还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来自于大脑边缘叶的样本激活下丘脑或杏仁核,下丘脑分析产出感受样本,发放到丘脑前核产生感受,还可以通过分泌激素影响意识以及靶器官。
不是所有的样本都能激活下丘脑产生感受,能够激活下丘脑的样本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样本。
当大脑分析产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样本后,通过大脑边缘叶的传出纤维发放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析产出感受样本,通过乳头丘脑束发送到丘脑前核,激活丘脑前核合成丘觉,再通过丘脑间的纤维联系发放到背内侧核,产生感受,产生对人和事物的喜好、嗜好、偏爱、欲望、美感、动机以及愉悦和恐惧、兴奋与沮丧等。
下丘脑分析样本的方式与大脑、纹状体、小脑不同,大脑、纹状体、小脑参照分析的模型是通过学习或练习建立的,而下丘脑的参照模型是遗传的,即我们一出生后,感受是按照固有的方式分析产出的,因此,我们的感受主要是天生的,当然,也会受到后天环境的一定影响而发生改变,但不会发生本质的扭转。
感受是动力之源。
感受是人的力量来源,人的一切行为活动或者是外来压力的驱动,或者是受个人感受的驱动。
感受主要由遗传决定,就决定了每个人的嗜好、偏爱都是不一样的。
感受和理性(如觉察和认识)由不同的脑独立产生,相互作用又相互斗争,感受与理性经常是矛盾的,二者相互斗争,互不相让,形成我们常说的矛盾心理。
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受理性制约,但在感受强度过大或额叶功能弱化的情况下,导致理性不能占据主导地位,感受控制人的思维和行为,发生精神和行为异常。
产生感受的下丘脑,虽然通过遗传获得了分析模型,不需要通过存储建立分析模型,但可能参与了其他信息的存储功能,特别是大脑边缘叶承担了其他信息的记录存储任务,完成更加重要的记忆功能。
[编辑本段]情绪其它理论1、情绪的早期理论『詹姆斯-兰格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分别提出内容相同的一种情绪理论。
他们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活动的产物。
后人称它为情绪的外周理论。
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詹姆斯提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在他看来,是先有机体的生理变化,而后才有情绪。
所以悲伤由哭泣引起,恐惧由战栗引起;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
他特别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
詹姆斯-兰格理论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但是,他们片面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因而引起了很多的争议。
『坎农-巴德学说』认为情绪的中枢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并且强调大脑对丘脑抑制的解除,使植物性神经活跃起来,加强身体生理的反应,而产生情绪。
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大脑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发出神经冲动,从而在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而由植物性神经系统产生个体的生理变化。
2、情绪的认知理论『阿诺德“评定-兴奋”说』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
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
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
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提出。
认为:情绪的产生有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个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二个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
这可以将上述理论转化为一个工作系统,称为情绪唤醒模型。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反映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
也就是说,情绪是个体对环境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
因此,人们需要不断的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
具体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再评价。
3、『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情绪具有动机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