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北京版)】第6章 燃烧的学问 第二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课后练习

合集下载

京改版(2013)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6章《燃烧的学问》检测题(含答案)

京改版(2013)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6章《燃烧的学问》检测题(含答案)

2
滴加稀盐酸
无色.
而是镁
反思交流:(1)Mg+2HCl═MgCl2+H2↑.(2)蜡烛烛芯被石蜡蒸汽包围着,缺少氧气,里面的金 属难以燃烧(只需答出“隔绝了氧气”或是“氧气不足”等意思即可);(3)隔绝氧气或剪除 灯芯或用湿抹布盖灭等; 14.1:2 氧气 水位上升 氢元素和氧元素 肥皂水 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 点以下 CaH2+2H2O=Ca(OH)2 +2H2↑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燃烧的学问》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烧的反应是 CH4 + 2O2
CO2 + 2H2O;C3H8 + 5O2
现有一套用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要改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应采用的措施是
3CO2 + 4H2O 。
A.减小空气的进入量,增大液化气进入量 B.增大两者的进入量
5.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
()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1/7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6.下列碳单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用石墨制作干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电极 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
15.CO
2KMnO4 ΔK2MnO4 +MnO2 +O2
2H2O2 MnO2 2H2O+O2
①②⑥ 黑色
固体变成红色 可以灭火、作气体肥料等

京改版(2013)化学九年级上第6章《燃烧的学问》测试题(含答案)

京改版(2013)化学九年级上第6章《燃烧的学问》测试题(含答案)

第6章《燃烧的学问》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019年3月30,四川木里发生森林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防火安全重于泰山。

下列火灾防范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A.森林失火时,为了减少人员伤亡,不要灭火,让它自然熄灭B.可用水来灭火,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当火灾发生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而跑D.当发现火灾时,可拨打火警电话1202.下列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图标,存放考卷的房间应贴的图标是()A.爆炸性B.易燃性C.毒性D.腐蚀性3.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A.加大对核能的利用 B.在田野里焚烧秸秆C.用水后,随手关闭水龙头 D.推广使用以电池提供动力的客车4.下列关于CO2和O2的各项对比,不正确的是A.A B.B C.C D.D5.食用油在锅里由于过热着了火,离开火炉后仍不熄灭,此时最好是( )A.立即浇水B.把油泼掉C.用砂盖火D.盖上锅盖6.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反应中产生的能量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下列燃料电池中,比较适合在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是()A.O2﹣CH4燃料电池B.O2﹣C2H5OH燃料电池C.O2﹣CO燃料电池D.O2﹣H2燃料电池7.下列与安全知识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天然气泄漏时,立即开灯检查B.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时,用火把照明C.发现有人触电时,立即用手把触电者拉开D.下雪天为减少交通事故,可以给车轮装防滑链8.乘坐高铁时,易燃易爆品不许携带上车,以防爆炸造成危害,其中包括()①蔗糖;②饮料;③爆竹;④汽油;⑤香烟A.①②B.③⑤C.④⑤D.③④9.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B.根据守恒观: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后得到20mL液体C.根据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D.根据结构观:氩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10.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风助火威——为燃烧提供足够多的氧气B.火上浇油——隔绝空气C.釜底抽薪——移去可燃物使火熄灭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均属于碳的单质,所以二者性质完全相同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具有还原性,都能用于冶炼金属C.活性炭能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稳定性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12.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生铁和钢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含碳量不同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C.CO和CO2的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D.金属钠和镁的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镁的原子结构不同13.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火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贡献。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新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第6章 燃烧的学问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新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第6章 燃烧的学问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新北京课改版初中化学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1小题,每题3分,共计63分)1.我们学化学、用化学、爱化学,让化学知识服务于人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B. 尿素\ CO(NH_2)_2、\ HNO_3、\ NH_4HCO_3中都含氮元素,可用作氮肥C. 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气D. 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可以除去油污【答案】D【解析】 A、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失去生理功能,故 A错误;B、 HNO_3具有强酸性,不能做氮肥,故 B错误;C、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打开窗户通风,不能打开排风扇,否则会引起爆炸,故 C错误;D、洗洁精中的乳化剂对油污起到了乳化作用,所以可以清除油污,故 D正确。

2.下列变化属于剧烈氧化的是()A. 呼吸作用B. 火药爆炸C. 酿制米酒D. 食物腐烂【答案】B【解析】 A、呼吸作用,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 A错。

B、火药爆炸现象很明显,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故 B正确。

C、酿制米酒,是粮食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 C错。

D、食物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反应过程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故 D 错。

3.每年的 4月 15日是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 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B. 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C. 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D. 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答案】D【解析】 A.高层住房着火时,应从安全通道逃离,不能乘坐电梯逃离,以防断电被困,故正确;B.加油站附近可能含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防止发生爆炸,故正确;C.久未开启的菜窖中容易积聚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可以先做灯火实验以检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故正确;D.为了防止触电,家用电器着火时,要先切断电源再灭火,不能用水扑灭,故错误;故选D。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新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第6章 燃烧的学问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新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第6章 燃烧的学问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新北京课改版初中化学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 生石灰加水B. 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 食物腐败D. 镁与盐酸反应【答案】B【解析】2.下列反应中,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A. 利用太阳能发电B. 干电池放电C. 给手机电池充电D. 电解水【答案】B【解析】 A、利用太阳能发电不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错误;B、干电池放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正确;C、给手机电池充电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错误;D、电解水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错误;3.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 动植物的呼吸B. 酒和醋的酿造C. 农家肥料的腐熟D. 铁丝在氧气中的剧烈燃烧【答案】D【解析】解: A、动植物呼吸是动植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是与氧气发生的缓慢氧化反应,故 A错;B、酒和醋的酿造是粮食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生成乙醇和乙酸,属于物质与氧气发生的缓慢氧化,故 B错;C、农家肥料的腐熟是农家肥与氧气发生的慢慢的氧化反应,属于缓慢氧化,故 C错;D、铁丝在氧气中的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不是缓慢氧化,故 D正确;故选 D.4.下列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 氢能B. 天然气C. 风能D. 太阳能【答案】B【解析】 A、氢能属于新能源,故选项错误。

B、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C、风能属于新能源,故选项错误。

D、太阳能属于新能源,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5. 2019年 3月 23日是第 59个世界气象日,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旨是呼吁大家关注气候变化,合理利用资源,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A. 美团、网购等包装用品分类回收,综合利用B. 用\ LED灯作为光源照明,少用空调,温控适度C. 过期食品因为含碳,一律焚烧处理D. 推广网络学习和无纸化办公【答案】C【解析】 A.美团、网购等包装用品分类回收,综合利用,可以节约资源和能源,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用LED灯作为光源照明,少用空调,温控适度,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过期食品因为含碳,一律焚烧处理错误,因为会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做法错误,故符合题意;D.推广网络学习和无纸化办公,可以节约能源,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C。

2019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上 第6章 燃烧的学问 同步单元练习题 含答案

2019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上 第6章 燃烧的学问   同步单元练习题   含答案

第6单元燃烧的学问一.选择题(共13小题)1.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用水浇灭B.桌上的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C.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D.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2.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可以()A.减少O2消耗量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面C.减少CO2生成量D.使C8H18等分子变得更小3.下列与生活相关的事件中处理正确的是()A.室内着火应开窗通风B.电器着火立刻浇水C.打开生锈的锁可以用铅笔芯粉末D.发现煤气泄漏,应打开排风扇通风4.下列混合气体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A.氢气、氮气B.二氧化碳、氧气C.氢气、氧气D.二氧化碳、氮气5.以下是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A.B.C.D.6.某机关的一间档案室突发火灾,较适合在此情况下灭火的器材是()A.泡沫灭火器B.干粉灭火器C.消防水龙头D.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7.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书档案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燃气泄漏时,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8.下列关于化学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本身质量不变,化学性质可以改变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途径之一D.天然气可以作燃料9.石油主要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A.多种有机物的混合物B.多种无机物的混合物C.有机化合物D.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混合物10.将石油加热炼制,不可能得到的产品是()A.煤焦油B.润滑油C.柴油D.煤油11.2010年4月20,位于墨西哥湾的一个石油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然后慢慢沉入海底。

之后发生漏油,每天多达5000桶以上,已持续了一个多月。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燃烧属于物理变化B.钻井平台在下沉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不变C.此事件已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D.为杜绝环境污染,人类应停止一切石油开采12.美国墨西哥湾石油泄漏造成严重的环境灾难,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石油是一种燃料,会引起大面积燃烧B.石油可溶于水,会溶解在海水中C.石油漂浮在水面上,会造成大量海洋生物的死亡D.海鸟沾上石油会失去飞翔能力13.如图所示为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试验。

京改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期末专题复习 第6章 燃烧的学问 练习题(无答案)

京改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期末专题复习 第6章 燃烧的学问 练习题(无答案)

第6章燃烧的学问一、选择题1. ( 2分) 小明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原因是()A. 纸不是可燃物B. 没有与氧气接触C. 没有达到着火点D. 水能灭火2. ( 2分) 下列属于石油加工产品的是()A. 酒精B. 柴油C. 煤焦油D. 天然气3. ( 2分) 石油除主要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硫与氮等.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错误的是()A. 石油是可燃物B.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C. 石油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D. 油罐起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向油罐喷水,是为了降低石油的着火点4. ( 2分) 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错误的是()A. 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B. 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C. 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D. 可燃物要燃烧,三个因素缺一不可5. ( 2分) 汉代方士发明了原始火柴——“法烛”,它用松木条上涂硫磺制成,用于引燃其他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送木条是易燃物,硫磺是阻燃物B. “法烛”燃烧会产生刺鼻气味C. 硫磺降低了松木的着火点D. 吹灭“法烛”是因为隔绝了空气6. ( 2分) 法制网报道,随着气温的回升,草原地区也进入了春季火灾高发期.2016年3月17日内蒙古一边防公安一日连续扑灭两起草原火灾.草原上着火时,消防官兵会迅速铲除火势周围的草.消防官兵这样做的原因是()A.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B. 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 隔绝可燃物7. ( 2分) 下列物质不是从石油中提取的是()A. 汽油B. 柴油C. 煤焦油D. 润滑油8. ( 2分) “西气东输”是开发大西北的一项重大工程,输送的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种气体化石燃料,该气体的主要成分是()A. COB. H2C. O2D. CH49. ( 2分) 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方法是()A. 用水冲灭B. 用泡沫灭火器扑灭C. 用嘴吹灭D. 用湿抹布扑盖10. ( 2分) 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设计方案不能实现探究目的的是()A. 甲实验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B. 甲实验中a、b对比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C. 乙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是否与氧气有关D. 乙中①②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是否与氧气和水等物质有关11. ( 2分) 被称为“工业血液”的矿物是()A. 煤B. 石油C. 汽油D. 酒精12. ( 2分) 一阵风吹熄蜡烛,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A. 隔绝空气B. 清除可燃物C. 降低石蜡的着火点D. 使温度降到石蜡的着火点以下13. ( 2分)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 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B. 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 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就可能发生爆炸D. 镁条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进行灭火,可用沙子灭火14. ( 2分) 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A. 燃烧一定是化学反应B. 燃烧不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C. 有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燃烧D. 凡燃烧的物质,一定有火焰产生15. ( 2分)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 天然气B. 太阳能C. 石油D. 煤二、填空题16. ( 1分) 同学们携带的便携式煤气罐内所用燃料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新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第6章 燃烧的学问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新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第6章 燃烧的学问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新北京课改版初中化学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酒精灯中的燃料主要成分是乙醇 (C_2H_5OH).下列有关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从性质上看:乙醇具有可燃性和挥发性B. 从变化上看: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C. 从组成上看:碳元素质量分数为\ dfrac1212times 2+ 1times 6+ 16times 100% = 26.1%D. 从结构上看:一个乙醇分子由\ 2个碳原子、\ 6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的【答案】C【解析】解: A、从性质上看:乙醇具有可燃性和挥发性,故选项说法正确.B、乙醇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C,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dfrac12\times 212\times 2+ 1\times 6+ 16\times 100\% \approx 52.2\% ,故选项说法错误.D、乙醇的化学式为 C_2H_5OH可知,一个乙醇分子是由 2个碳原子、 6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C.2.野炊时将柴火架空燃烧,可使柴火烧的更旺的原理是()A. 可燃物着火点降低B. 可燃物着火点升高C. 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D.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答案】D【解析】3.过去,我国北方农村冬季常使用煤炉取暖,煤炉生火时,需先引燃木材,来加热煤球使其燃烧。

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对农村大力扶持,很多地区的农村用上了天然气。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B. 关闭煤炉的进风口,燃烧的煤会慢慢熄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了氧气C. 把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空气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D. 农村使用天然气,减少了“酸雨”和“雾霾”的发生【答案】A【解析】4.消防安全是我们时刻关注的话题。

初三化学(北京版)第6章 燃烧的学问 第一节 探索燃烧与灭火(2)-4课后练习

初三化学(北京版)第6章 燃烧的学问 第一节 探索燃烧与灭火(2)-4课后练习

4.燃烧和灭火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木柴燃烧时,把木柴架空一些会燃
烧更旺,其原因是 。

燃烧、爆炸和自然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

5.完成小结中的内容。

氧化反应
调研:灭火器是车辆的必备物品,可以防止火灾。

找一找自家汽车里是否备有灭火器,放在
了什么位置,查一查是否过期,学一学怎么使用。

发生在
氧气不充足
氧气充足 剧烈氧化(燃烧)
条件
特点:发光、放热
类型
缓慢氧化
有限空

特点:放热
典型示例:食物腐烂、动植物呼吸、金属生锈
热量不能及时散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化学 年级 初三 学期 上学期
课题 第6章 燃烧的学问 第二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科书 书名:化学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6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1.人类生活需要的能量大部分来自化学反应。下列能量转化不是
..
由化学变化产生的

是( )。
A.利用太阳能给水加热 B.电池给手电筒供电
C.发电厂利用煤燃烧发电 D.使用液化石油气煮饭
2.在下列各化学反应中,不属于
...
放热反应的是( )。

A.镁带与盐酸反应 B.生石灰与水反应
C.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D.碳酸钙高温分解
3.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 )。
A.家用电器中使用干电池 B.家庭烧煤取暖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D.利用海洋潮汐发电
4.在旅途中一些方便食品颇受青睐,自热米饭就是其中之一。自热米饭的发热成分主要
是生石灰、铁粉、碳酸钠、活性炭等,发热过程是将其投入水中即可。则放热反应的
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明同学为探究“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设计并进行
了3次重复实验,结果如下表:
试剂1 试剂2 混合前温度
/
oC 混合后温度/ o
C

35毫升稀盐酸 25毫升碳酸钠溶液
20.0

第1次
24.2
第2次
24.0
第3次
24.4
由上表数据可知: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
热”)反应。
6.为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
验:
(1)甲同学取10 mL 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10 mL稀盐酸,随着稀盐酸
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稀盐酸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能证明氢
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按乙图进行实验,可以根据_____________现象也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
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