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书谈修身齐家(刘泽阳)..共25页文档

合集下载

新时代刘氏家风、家训

新时代刘氏家风、家训

新时代刘⽒家风、家训良好的家训、家风,是推动刘⽒家族家旺业兴的两⼤精神⽀柱,也是家族⼏百年来形成的内在道德⽂化的⼒量。

在此,只不过是将族⼈的实践上升到理论,从零散的习俗归纳成篇,以便谱泽后世。

⼀、家训家训是对刘⽒⼦孙⽴⾝处事、持家治业的教诲,是传承刘⽒家族的家庭美德,对修⾝齐家具有重要的作⽤。

1、善恶分明,谨⼩慎微。

从善百祥,作恶百殃。

善恶不分难为⼈,忠奸不辩勿为官。

勿以善⼩⽽不为,勿以恶⼩⽽为之。

2、尚学重⽂,勤耕不辍。

学习是通向未来的唯⼀通⾏证。

在知识经济时代,更显劳⼼者治⼈,劳⼒者治于⼈。

⽣就⼒拔千⽄的⾝⼦,不如博学多才的脑⼦。

⽂凭学位管⼀阵⼦,终⾝学习管⼀辈⼦。

3、改变观念,跟上时代。

21世纪唯⼀不变的就是改变。

主动变⼈上⼈,跟随变⼈中⼈,死不变⼈下⼈。

⼩智借钱,中智借⼒,⼤智借势。

只有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才不会被时代抛弃。

4、⼤胆创业,勇超先⼈。

创业成功是家族的英杰,守业成功是家庭的奴⾪。

只有超越祖先,才能创造未来。

就业不如创业,给别⼈⼲不如给⾃⼰⼲,给⾃⼰⼲不如让别⼈给⾃⼰⼲。

5、诚实守信,⼀诺千⽄。

⼈之⽴诚信为本,业之⽴诚信为基。

⾦怀银怀,不如⽼百姓的⼝碑。

⽔可载⾈,亦可覆⾈。

你的社会地位越⾼,企业做的越⼤,⼈们对你的信誉看的越重。

6、举⽌端庄,品⾏端正。

⾏为举⽌,沉稳持重,落落⼤⽅,⽏急躁怠缓。

谨⾔慎⾏,善于倾听。

祸从⼝出,少说多做。

品德⾼尚,忠孝悌节,仁义博爱,知恩图报。

7、谦和热情,礼节周全。

接⼈待物,热情⼤⽅。

我敬⼈⼀尺,⼈敬我⼀丈;外亲内戚,尊长同列。

崇礼尚节,尊重恭敬;谦卑低调,韬光养晦。

出檐椽⼦先烂,佼佼者易折。

8、重义轻利,⼴结善缘。

义薄云天,耿直豪爽。

听⾔纳谏,从善如流;交际有度,多闻善辩。

亲忠挚,远奸佞。

⽆赖之⼈,敬⽽远之;物以类聚,⼈以群分。

交结良友,凝⼼聚⼈。

9、书⾹治家,⽂儒传世。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

书⼭有路勤为径,学海⽆涯苦作⾈。

学在习,理在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原文、注释及赏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原文、注释及赏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原文、注释及赏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原文、注释及赏析《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原文、注释及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秦:曾参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译文: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先进行自我修养,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从天子到平民,一切都以修身为根本。

注释: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欲:想要。

治:治理。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格物:格,就是确实研究清楚。

“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

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辩事物,尽事物之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4)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4)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个人感悟:告诉那些年轻的人,那些奔波在奋斗史上仍然迷茫的人。

如果想成就大业,就要学会用智慧和谐经营国家和家庭;如果想达到家和万事兴的完美境界,自己先要扣心自问,修养品行,端正思想,调整心态;而修身养性首先是自己要真诚,真诚的学习,浩瀚的知识茫无边际;如果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就要经历,就要感悟,就会有磨难,就会有艰辛,如此才能了解世间众生。

如果连思考和感悟都懒得去做,如果只顾着自己的固执行事,就不会拥有很好的心态,就不会有很好的修行,自己连自己都做不好,又怎么很好的经营家庭和未来。

还谈什么大业?如果最基本的都做不好,无论生意伙伴还是打工老板,怎么放心给你更高的权力与职责,怎么放心拿着自己的钱给你去糟蹋。

做人呀要向下看,做事呢要向上看。

你付出的努力越多你的收获也就越多,你付出的快乐越多你的快乐就越多,你付出的牢骚和仇恨越多你得到的牢骚和仇恨也会越多。

世间万物皆存在平衡法则,也就是作用力与放作用力的效果,所以说静下心来,用心做事,用心做人,才会心想事成,这也是吸引力法则的表现,同是佛法因果关系的表现。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国旗下讲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伙演讲的题目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我们每一个人一生努力地学习、工作,尽力地拼搏、奋斗,其目的就在于想体现出我们的人生价值。

那我们的人生终极价值在哪里,又怎样实现呢?中国古代圣贤们早在千年以前就已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

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

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

几千年来人们一直为之追求、奋斗,用自己的一生去践行。

修身,讲的是内在修养,内在功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也。

修身是一个收心静心的过程,抛却世俗名利的诱惑,平抚焦躁不安的心灵,坦然面对修身道路的艰辛、寂寞,抱定“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心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修身是一个准确定位的过程。

认识自己的位置,找准正确的方向,确立追求的目标,开发自身的潜能;修身是一个严格自律的过程,以礼仪教化规范自己言行,以道德伦理端正自己的思想,以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情操。

《中庸》里说:“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孔子也说:“仁者无敌”,坚守住“仁”,修身才能称之为圆满;修身是一个韬光养晦的过程,博览众书,开拓封闭与狭隘的眼界,博采众长,夯实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打造一个阳光自信的全新自我。

在我们修身以行的时候,牢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阐述“修身齐家”

阐述“修身齐家”

主持人:陈文静专 栏人 文E-mail:**************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知名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刘建琼60守望经典,学问弥新。

中国风格之经典概念,凝聚华夏民族意志与情绪、思维与审美,其文化价值既挟裹部落生活趣味,也昭示世事事理。

尽管时空转换抑或情势突变而短暂地理解或践行不够深刻,“病树前头万木春”,何止于曾经丰富,若挖掘分享,不知是怎样的惊心动魄。

“修身齐家”这一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概念、伦理概念、教育概念,演进历史何其悠远,内涵何其富足,影响何其深入,读起来、想起来、行动起来就是一场思想运动。

“修身齐家”意指修养自身,理好家政。

修身,即陶冶和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其嬗变历史悠长深远,孔子倡导“修己”,孟子讲求“养心”,荀子重视“修身自强,名配尧舜”。

《礼记·大学》则将“修身”与政治联系,内修自我,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外治家国,及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为本”思想对后来儒家影响甚大。

齐家即治家,意为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

故修身是为人处世的前提,齐家是推己正人的途径。

两者关系既列有先后顺序,亦昭明客观规律,不可割裂,不可颠倒。

概念形成,内涵需严谨,外延需包容,唯有演进积累,方得丰富深刻。

“修身齐家”内涵外延,其充实历程经由先秦、帝制和近现代的发生延展、辨析界定、运用升华,今时代,更有现实意义。

读文献,梳理历史,联系实际,挖掘特质,笔者简约介绍如下三说。

“风自火出”之萌芽说。

孔子研究《周易》,系统周到,观察研习交融。

观察《周易·家人》“巽上离下”卦象,研习“利女贞”之卦德及六爻之义,尔后,另撰《易传》。

其中写《象》曰:“风自火出。

”此等篆辞象辞,即观“风自火出”之象,可窥“修身齐家”之理。

意思是风大火盛,外在之风源于内在之火,风与火相依相生,千丝万缕。

喻之“风火家人”,即家庭阐述“修身齐家”专 栏61风尚通过家人言行传播出去,家人家风,彼此相连,至关重要。

修身齐家的故事

修身齐家的故事

修身齐家的故事《谈谈修身齐家那些事儿》咱今儿就唠唠这修身齐家的故事。

以前呐,我对这修身齐家啥的,没啥特别深的感触,就觉着不就是些老祖宗留下来的大道理嘛。

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这感触啊,就越来越深了。

就先说说这修身吧。

都说这是自我修养呗,可要真做起来,那可不容易。

你得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放纵,得有规矩。

像咱平时,那不得管住自己的嘴,别啥话都往外撂,得说合适的话。

还有那脾气,也不能一点就着,得学会冷静。

还得让自己多长点本事,多学些知识,不然出去和人聊天,啥都不懂,那不就傻眼了嘛。

我记得有一回,我和朋友聊天,人家说到个啥历史事件,我是两眼一抹黑,啥都不知道,就只能在那傻笑,那个尴尬哟。

从那以后,我就知道修身的重要性了,不能再这么无知下去。

于是我就开始读书学习,慢慢让自己变得有内涵点。

这齐家呢,也不是个容易事儿。

你想啊,一家人生活在一起,那不得相互迁就,相互照顾嘛。

就拿家里的琐事来说吧,谁做饭,谁洗碗,谁打扫卫生,这些可都得分配好,不然准得闹矛盾。

我家就有那么一回,因为洗碗的事儿争论起来,最后谁都不高兴。

后来我们就商量好,轮流来,这才解决了问题。

还有和家人的沟通也很重要。

有时候啊,一点小事就容易产生误会,要是不及时沟通解释清楚,那矛盾就越积越深。

我和我爸妈就有过这样的情况,好在后来我们坐下来好好谈了谈,把心里的想法都说出来,这才解开心结。

总之呢,这修身齐家看似简单,做起来可难着呢。

但咱也不能因为难就不去做呀,毕竟这可是关系到咱自己的生活幸福呢。

而且这修身齐家做好了,自己受益,家人也受益。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现在修身修得有点样子了,感觉自己整个人都自信多了,和人打交道也更得心应手了。

齐家方面呢,家里也越来越和谐,一家人其乐融融的,那感觉可真好。

所以啊,大家都别小瞧了这修身齐家,踏踏实实地去做,肯定会有收获的。

让我们都努力成为一个有修养、家庭和睦的人吧!。

浅谈修身、齐家、治国及其之间的关系

浅谈修身、齐家、治国及其之间的关系

浅谈修身、齐家、治国及其之间的关系摘要:《大学》通篇旨在阐释一种修己治人之道,亦即内圣外王之道。

“至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学》把“修身”视为其整个道德修养体系的价值目标和根本目的,并且成为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起点。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

而“修身”则是连接两者的桥梁和根本,它与“齐家、治国、平天下”形成矛盾而统一的关系。

“修身”与前面的“内修”项目连在一起,就是“独善其身”;与后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则是“兼济天下”。

这两条道德修养原则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内圣外王道德修养矛盾统一修身——内圣之道《大学》提出的“修身”途径主要是指“八条目”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实际上可以概括为两个步骤:格物致知和正心诚意。

《大学》认为,修身的起点是格物致知,《大学》对格物致知没有作过多的解释,但通过一些学者的注疏,可以看出,所谓“格物”就是指“对自然外界进行研究”,“格物”、“致知”是联系紧密、层层递进的两个步骤,“格物”的逻辑结果是获得了对万事万物运行和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而这正是“致知”的内在含义,而“致知”的来源首先是主体对客观外界事物的认知,所以《大学》说:“物格而后知致。

”在修身的第一步完成之后,《大学》又提出了“诚意”、“正心”的行为步骤。

关于“正心”、“诚意”,《大学》做了详细的解释:“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惶,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在《大学》看来,所谓“正心”就是摈弃外界干扰和不良情绪的影响,使“心”能正常发挥其辨知事物的功能,即是要做到专心致志、精力集中。

儒家所强调的“正心”主要是指遵守伦理道德所规定的各项行为规范。

对于“诚意”,《大学》说“欲诚其意,先致其知。

”先有对社会伦理的深刻认识,才能在主体内心树立真正“修己”的诚意。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语自《礼记·大学》: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意思是: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认为是任何一个人求生立世之本,理所当然,也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立身之道。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

”修身,也即正心修身,应力克“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正心的最高境界大概就是“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即喜爱一个人的同时,能够认识到他的不足;厌恶一个人的同时,又能了解他的长处。

在当代,“修身”,一方面要“识事务”,即认识“人”,进而正确判断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统领事务才能。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具备文科方面的知识与才能。

另一方面要“明事理”,即明白自然事务发展的规律,是一个认识客观世界,了解客观世界,发现客观世界,影响或改造客观世界方面的素能要求。

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应当都是客观世界的存在形式。

例如,信息科学,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先贤们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认识”“了解”“发现”了这一客观存在,通过自己的努力,用0-9这样的数字将之揭示或表现出来,从而“影响或改造”了客观存在。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具备理工科方面的知识与才能。

再一方面要“兴事业”,即每个人要有实现自己理想或梦想的追求与抱负,要“志高存远”。

齐家,也谓起家,使自己、自己的家庭或家族兴隆起来。

一方面要孝敬长者,要有孝心,在一个家庭或家族里面要形成和培育出互相尊敬互相爱戴的家庭文化。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长者都不尊敬不孝敬,起码在逻辑上不可能尊敬或孝敬其他人。

另一方面就是家庭要和睦,引伸出来的意思就是要团结他人,有与他人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心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家书谈修身齐家(刘泽阳)..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