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香积寺》

合集下载

古诗过香积寺翻译赏析

古诗过香积寺翻译赏析

古诗过香积寺翻译赏析《过香积寺》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古诗全文如下: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前言】《过香积寺》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山中古寺之幽深静寂。

此诗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侧写周围景物,来烘托映衬山寺之幽胜。

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佛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只有克服邪念妄想,才能悟到禅理的高深,领略宁静之幽趣。

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

诗歌构思奇妙、炼字精巧,其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来被誉为炼字典范。

【注释】⑴过:过访,探望。

香积寺:唐代著名寺院,有争议,一说香积寺在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神禾原上。

”故址已废。

一说在河南汝州,今风穴寺,唐时称香积寺。

⑵入云峰:登上入云的高峰。

⑶钟:寺庙的钟鸣声。

⑷咽:呜咽。

危:高的,陡的。

“危石”意为高耸的崖石。

⑸冷青松:为青松所冷。

⑹薄暮:黄昏。

曲:水边。

“安禅”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⑺安禅:为佛家术语,指身心安然进入清寂宁静的境界,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毒龙:佛家比喻俗人的邪念妄想。

见《涅槃经》:“但我住处有一毒龙,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翻译】不知香积寺在此山中,行来数里身入云峰。

无人的石径旁丛生古树,深山里是何处响起钟声。

流泉声咽,穿过峭立的崖石;日色清冷,照着浓荫的青松。

暮色降临空潭侧畔,入定的禅心制服了邪念妄想。

【鉴赏】诗题《过香积寺》的“过”,意谓“访问”、“探望”。

既是去访香积寺,却又从“不知”说起;“不知”而又要去访,见出诗人的洒脱不羁。

因为“不知”,诗人便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寻找,行不数里就进入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下。

此句正面写人入云峰,实际映衬香积寺之深藏幽邃。

还未到寺,已是如此云封雾罩,香积寺之幽远可想而知矣。

接着四句,是写诗人在深山密林中的目见和耳闻。

先看三四两句。

过香积寺原文及翻译注释

过香积寺原文及翻译注释

过香积寺原文及翻译注释过香积寺原文及翻译注释【作品简介】《过香积寺》由王维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过香积寺》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山中古寺之幽深静寂。

题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侧写周围景物,来烘托映衬山寺之幽胜。

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佛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只有克服邪念妄想,才能悟到禅理的高深,领略宁静之幽趣。

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

诗歌构思奇妙、炼字精巧。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精妙绝伦,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站”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过香积寺》作者: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解】①香积寺:今名风穴寺,又名千峰寺,位于汝州市区东北9公里的中岳嵩山少室山南麓风穴山中。

风穴山口,两山夹道,万木葱茏,流水潺潺。

迤俪北行3华里,方能发现寺院,确有“深山藏古寺”“曲境通幽处”的诗情画意。

②入云峰:登上入云的高峰。

③钟:寺庙的钟鸣声。

④咽:呜咽。

⑤危:高的,陡的。

“危石”意为高耸的崖石。

⑥冷青松:为青松所冷。

⑦薄暮:黄昏。

⑧曲:水边。

⑨安禅:指身心安然进入清寂宁静的境界。

⑩毒龙:佛家比喻邪念妄想。

见《涅磐经》:“但我住处有一毒龙,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韵译】早闻香积寺盛名,却不知在此山中;入山数里,登上了高入云天的山峰。

这儿古木参天,根本没有行人路径;深山中,何处传来隐隐约约的寺钟。

俯听危石的流泉,轻轻地抽泣哽咽;山高林密不透日影,松荫寒气犹浓。

日已将暮,我伫立在空寂的清潭边,有如禅定身心安然,一切邪念皆空。

【翻译】不知香积寺在此山中,行来数里身入云峰。

无人的石径旁丛生古树,深山里是何处响起钟声。

流泉声咽,穿过峭立的崖石;日色清冷,照着浓荫的青松。

暮色降临空潭侧畔,入定的禅心制服了邪念妄想。

【评析】香积寺:唐佛寺名,在今陕西长安县南神禾原上。

赏析唐诗《过香积寺》

赏析唐诗《过香积寺》

赏析唐诗《过香积寺》
《过香积寺》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山水诗。

全诗如下: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赏析如下:
1.首联:“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这两句交代了诗人前往香积寺的行程。

诗人在行进的过程中,经过了数里的路程,渐渐进入了云峰之中。

2.颔联:“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这两句描绘了香积寺周围的景象。

诗人在深山之中,看到了参天的古木,却没有人迹。

诗人不禁产生了疑问,那远处的钟声究竟是从
哪里传来的呢?
3.颈联:“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这两句描绘了山中的溪流与青松。

诗人听到了泉水流过危石的声音,感受到了阳光照射在青松上的寒冷。

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幽静、清冷的感觉。

4.尾联:“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来到空潭旁,感受到了一种宁静与禅意。

诗人借安禅的意境,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平静。

整首诗通过描绘香积寺周围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禅意的追求。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使得诗歌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过香积寺》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过香积寺》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过香积寺》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过香积寺》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山中古寺之幽深静寂。

此诗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侧写周围景物,来烘托映衬山寺之幽胜。

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佛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只有克服邪念妄想,才能悟到禅理的高深,领略宁静之幽趣。

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

诗歌构思奇妙、炼字精巧,其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来被誉为炼字典范。

作品原文:过香积寺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⑵。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⑶。

泉声咽危石⑷,日色冷青松⑸。

薄暮空潭曲⑹,安禅制毒龙⑺。

词句注释:⑴过:过访,探望。

香积寺:唐代著名寺院,有争议,一说香积寺在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神禾原上。

”故址已废。

一说在河南汝州,今风穴寺,唐时称香积寺。

⑵入云峰:登上入云的高峰。

⑶钟:寺庙的钟鸣声。

⑷咽:呜咽。

危:高的,陡的。

“危石”意为高耸的崖石。

⑸冷青松:为青松所冷。

⑹薄暮:黄昏。

曲:水边。

“安禅”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⑺安禅:为佛家术语,指身心安然进入清寂宁静的境界,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毒龙:佛家比喻俗人的邪念妄想。

见《涅槃经》:“但我住处有一毒龙,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白话译文:不知道香积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几里误入云拥群峰。

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

山中泉水撞危石响声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显寒冷。

黄昏时来到空潭隐蔽之地,安然地修禅抑制心中毒龙。

作品鉴赏:诗题“过香积寺”,即访香积寺。

既是去访,却又从“不知”说起;“不知”而又要去访,表现出诗人的洒脱不羁。

因为“不知”,诗人便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寻找,行不数里就进入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下。

此句正面写人入云峰,实际映衬香积寺之深藏幽邃。

还未到寺,已是如此云封雾罩,香积寺之幽远可想而知矣。

接着四句,是写诗人在深山密林中的目见和耳闻。

先看三四两句。

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忽然又飘来一阵隐隐的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使得本来就很寂静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层迷惘、神秘的情调,显得越发安谧。

过香积寺·王维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过香积寺·王维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过香积寺·王维|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过香积寺》由王维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过香积寺》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山中古寺之幽深静寂。

题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侧写周围景物,来烘托映衬山寺之幽胜。

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佛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只有克服邪念妄想,才能悟到禅理的高深,领略宁静之幽趣。

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

诗歌构思奇妙、炼字精巧。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精妙绝伦,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过香积寺》作者: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解】①香积寺:今名风穴寺,又名千峰寺,位于汝州市区东北9公里的中岳嵩山少室山南麓风穴山中。

风穴山口,两山夹道,万木葱茏,流水潺潺。

迤俪北行3华里,方能发现寺院,确有“深山藏古寺”“曲境通幽处”的诗情画意。

②入云峰:登上入云的高峰。

③钟:寺庙的钟鸣声。

④咽:呜咽。

⑤危:高的,陡的。

“危石”意为高耸的崖石。

⑥冷青松:为青松所冷。

⑦薄暮:黄昏。

⑧曲:水边。

⑨安禅:指身心安然进入清寂宁静的境界。

⑩毒龙:佛家比喻邪念妄想。

见《涅磐经》:“但我住处有一毒龙,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韵译】早闻香积寺盛名,却不知在此山中;入山数里,登上了高入云天的山峰。

这儿古木参天,根本没有行人路径;深山中,何处传来隐隐约约的寺钟。

俯听危石的流泉,轻轻地抽泣哽咽;山高林密不透日影,松荫寒气犹浓。

日已将暮,我伫立在空寂的清潭边,有如禅定身心安然,一切邪念皆空。

【翻译】不知香积寺在此山中,行来数里身入云峰。

无人的石径旁丛生古树,深山里是何处响起钟声。

流泉声咽,穿过峭立的崖石;日色清冷,照着浓荫的青松。

暮色降临空潭侧畔,入定的禅心制服了邪念妄想。

【评析】香积寺:唐佛寺名,在今陕西长安县南神禾原上。

王维过香积寺原文及翻译

王维过香积寺原文及翻译

王维过香积寺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过香积寺》由王维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过香积寺》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资料内容。

(更多内容请关注文学网)【原文】《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译文】不知道香积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几里误入云拥群峰。

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

山中泉水撞危石响声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显寒冷。

黄昏时来到空潭隐蔽之地,安然地修禅抑制心中毒龙。

【注释】⑴过:过访,探望。

香积寺:唐代著名寺院,有争议,一说香积寺在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神禾原上。

”故址已废。

一说在河南汝州,今风穴寺,唐时称香积寺。

⑵入云峰:登上入云的高峰。

⑶钟:寺庙的钟鸣声。

⑷咽:呜咽。

危:高的,陡的。

“危石”意为高耸的崖石。

⑸冷青松:为青松所冷。

⑹薄暮:黄昏。

曲:水边。

“安禅”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⑺安禅:为佛家术语,指身心安然进入清寂宁静的境界,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毒龙:佛家比喻俗人的邪念妄想。

见《涅槃经》:“但我住处有一毒龙,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作品简介】《过香积寺》由王维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过香积寺》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山中古寺之幽深静寂。

题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侧写周围景物,来烘托映衬山寺之幽胜。

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佛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只有克服邪念妄想,才能悟到禅理的高深,领略宁静之幽趣。

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

诗歌构思奇妙、炼字精巧。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精妙绝伦,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

【诗人简介】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言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过香积寺》诗词翻译及赏析

《过香积寺》诗词翻译及赏析

《过香积寺》诗词翻译及赏析《过香积寺》诗词翻译及赏析《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前言】《过香积寺》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山中古寺之幽深静寂。

此诗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侧写周围景物,来烘托映衬山寺之幽胜。

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佛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只有克服邪念妄想,才能悟到禅理的高深,领略宁静之幽趣。

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

诗歌构思奇妙、炼字精巧,其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来被誉为炼字典范。

【注释】⑴过:过访,探望。

香积寺:唐代著名寺院,有争议,一说香积寺在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神禾原上。

”故址已废。

一说在河南汝州,今风穴寺,唐时称香积寺。

⑵入云峰:登上入云的高峰。

⑶钟:寺庙的钟鸣声。

⑷咽:呜咽。

危:高的,陡的。

“危石”意为高耸的崖石。

⑸冷青松:为青松所冷。

⑹薄暮:黄昏。

曲:水边。

“安禅”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⑺安禅:为佛家术语,指身心安然进入清寂宁静的境界,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毒龙:佛家比喻俗人的邪念妄想。

见《涅槃经》:“但我住处有一毒龙,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翻译】不知香积寺在此山中,行来数里身入云峰。

无人的石径旁丛生古树,深山里是何处响起钟声。

流泉声咽,穿过峭立的崖石;日色清冷,照着浓荫的青松。

暮色降临空潭侧畔,入定的禅心制服了邪念妄想。

【鉴赏】诗题《过香积寺》的“过”,意谓“访问”、“探望”。

既是去访香积寺,却又从“不知”说起;“不知”而又要去访,见出诗人的洒脱不羁。

因为“不知”,诗人便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寻找,行不数里就进入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下。

此句正面写人入云峰,实际映衬香积寺之深藏幽邃。

还未到寺,已是如此云封雾罩,香积寺之幽远可想而知矣。

接着四句,是写诗人在深山密林中的目见和耳闻。

先看三四两句。

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忽然又飘来一阵隐隐的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使得本来就很寂静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层迷惘、神秘的情调,显得越发安谧。

古诗赏析《过香积寺》王维唐诗宋词

古诗赏析《过香积寺》王维唐诗宋词

古诗赏析《过香积寺》王维唐诗宋词
过:过访,探望。

香积寺:唐代著名寺院,有争议,一说香积寺在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神禾原上。

故址已废。

一说在河南汝州,今风穴寺,唐时称香积寺。

入云峰:登上入云的高峰。

钟:寺庙的钟鸣声。

咽:呜咽。

危:高的,陡的。

危石意为高耸的崖石。

冷青松:为青松所冷。

薄暮:黄昏。

曲:水边。

安禅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安禅:为佛家术语,指身心安然进入清寂宁静的境界,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毒龙:
佛家比喻俗人的邪念妄想。

见《涅槃经》:但我住处有一毒龙,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鉴赏
诗题过香积寺的过,意谓访问、探望。

既是去访香积寺,却又从不知说起;不知而又要去访,表现出诗人的洒脱不羁。

因为不知,诗人便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寻找,行不数里就进入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下。

此句正面写人入云峰,实际映衬香积寺之深藏幽邃。

还未到寺,已是如此云封雾罩,香积寺之幽远可想而知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谢观看
肆 译
文 及



过香积寺
唐代: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作 品 鉴 赏
不知香积寺在哪座山中,走了数里,就进入了白云缭绕的山峰。
——
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

山中泉水撞击危石响声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显的寒冷。

日暮时分,独自在空寂的潭边,安禅人定以治伏尘俗的毒龙。


注释
过:过访,探望。香积寺:唐代著名寺院,有争议,一说香积寺在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神 禾原上。”故址已废。一说在河南汝州,今风穴寺,唐时称香积寺。 入云峰:登上入云的高峰。 钟:寺庙的钟鸣声。 咽:呜咽。危:高的,陡的。“危石”意为高耸的崖石。 冷青松:为青松所冷。 薄暮:黄昏。曲:水边。“安禅”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安禅:为佛家术语,指身心安然进入清寂宁静的境界,在这里指佛家思想。毒龙:佛家比喻俗人的 邪念妄想。见《涅槃经》:“但我住处有一毒龙,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过香积寺》
壹 作
品 原 文唐
过香积寺
唐代: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贰 作
者 简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 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 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 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 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 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王 维
叁 诗
文 赏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山中古寺之幽深静 寂。此诗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侧写周围景物, 来烘托映衬山寺之幽胜。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佛经中所 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只有克服邪念妄想,才 能悟到禅理的高深,领略宁静之幽趣。全危石 ,日色冷青松”,历来被誉为炼字典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