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校本作业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遵义市某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

遵义市某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一、选择题1.关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A. 山区聚落密集,数量众多B. 河流交汇处,易形成聚落C. 传统聚落,大多就地取材D. 寒冷地区,房屋墙体较厚2.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地区中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是A. 荒漠地区B. 高原、山区C. 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D. 内陆地区3.传统的聚落建筑风格不可避免地打上各地自然环境的烙印。

关于下列地区的民居的说法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A. 西亚—高架屋B. 北京—四合院C. 北极地区—冰屋D. 黄土高原—窑洞4.以下属于保护文化遗产的正确措施是A. 减少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壁画的破坏。

B. 在参观皖西烈士陵园时刻写“XXX到此一游”,为其增添光辉。

C. 将故宫拆除建设更加高大尚的现代化建筑物,给来访外宾留下好印象。

D. 在接待游览西递、宏村古村落的游客时,要秉承“来多少,接待多少”的原则,以充分挖掘其经济价值。

5.2008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将“福建土楼”作为中国第36项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图中能反映“福建土楼”民居建筑风格的是A. B. C. D.6.俄罗斯许多民居墙体厚实,室内有壁炉,窗小,而且屋顶大多高耸,这是为了适应当地A. 炎热多雨B. 寒冷多雨雪C. 温暖干燥D. 温暖多雨雪7.下列地区民居表达正确的一组是A. 我国南方地区——屋顶坡度小,墙体厚B. 东南亚——平屋顶、墙厚窗小C. 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尖顶、墙厚窗小D. 西亚——墙体薄、窗户大读下图“法国巴黎地区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8.a、b两地①a地是乡村,b地是城市②b地商业、旅游业更发达③a地公共基础设施更完善④b比a地农业人口比重大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9.巴黎市的著名建筑和景点都集中于塞纳河畔。

1991年,塞纳河畔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其主要意义是①留存和保护地域文化②还原人们旧时的生活方式③增加旅游和商业收入④利于历史研究和文化交流A. ①③B. ①④C. ②④D. ③④10.下列几种搭配不能正确体现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是A.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B. 中国南方——平顶房屋C. 中国黄土高原——窑洞D. 东南亚地区——高脚屋11.孝感地区的房屋多为坐北朝南且屋顶坡度大,这体现了A. 民居与生活习惯的关系B. 民居与地形的关系C. 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D. 当地人的喜好12.下列各地的区域反化与当地自然条件或民族习俗组合正确的是A. 俄罗斯的雅库特人居住木屋,身着毛皮服装—气候湿热的自然条件B. 恒河平原的孟加拉人以船为交通工具—地势低平,河网密布C. 东南亚的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多住高脚屋一多地震D. 中东地区的沙特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过着游牧生活—气候严寒13.图中所示的的传统民居常见于客家梅州地区,其名称叫A. 四合院B. 蒙古包C. 福建土楼D. 围龙14.四合院民居多采用色泽不艳的青砖灰瓦是因为A. 该地的风俗习惯B. 该地降水较多造成的C. 北京的土壤质地决定D. 利于光照,提高民居冬天御寒性能15.有关下图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是美国的泰姬陵B. 乙图是泰国的婆罗浮屠C. 丙图是英国的埃菲尔铁塔D. 丁图是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二、解答题16.下图中的a是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b为凸面镜(用于视线受阻时,观察对向车辆行驶情况),c为该地某日太阳光照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 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同步练习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4 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同步练习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一、选择题
A .吴哥窟B.泰姬陵C.丽江古城D.金字塔
3. 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杰作。

如图为两传统民居,其中甲在南非,乙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读图,完成甲、乙两民居相比()
A.甲为半球形,以木板为材料B.乙以土石为材料,房顶坡度大
B.
A.
C.D.
该材料反映了气候()
A.对生活的影响B.对农业的影响C.对交通的影响D.对工业的影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 从空中俯瞰我国某地,可以看到这样的聚落:屋前开院坝,屋后种林竹,河渠绕田
地。

图示意该地区聚落景观反映的是()
乡村聚落②城市聚落③农业生产④工业生产
A.①③B.①④
二、填空题
三、综合题
12.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形部位名称:A____,D____。

(2)图中山顶B位于丙村的____方向;量得甲、乙两村的图上直线距离是2.2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直线距离约是____千米。

(3)某日测得甲村气温为21.6℃,则此时山顶A处气温为____。

(4)FG与HI两河段中,水流较为湍急的是____河段,判断依据是____。

(5)甲、乙、丙三个村庄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城镇的是____村。

请从自然条件方面说明理由:____。

13. 某地中学生开展了一次登山旅行活动,图中条虚线代表旅游线路,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作业(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作业(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知识点 1 聚落与环境图4-3-1左图为________景观,右图为______景观。

2.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地形________、土壤________、水源________、自然资源________、交通________、其他(历史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等)。

3.聚落的分布(1)在一些河流________、________,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2)在________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读图,回答1~3题。

1.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聚落就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B.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C.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D.乡村聚落在地域上没有差异2.关于聚落与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平原最适宜聚落发展,凡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②山区的聚落大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③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④古代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主要是因为河流两岸雨热同期,气候优越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龙东中考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 )A.交通便利 B.水源充足C.地形平坦 D.气候干旱知识点 2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图4-3-2请写出世界文化遗产的名称。

读图,回答4~7题。

4.人们提倡保护传统聚落的主要原因是( )A.它们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规定C.它们是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场所D.它们美观漂亮,是极好的旅游资源5.下列景观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有( )①万里长城②鸟巢③故宫④泰山⑤大足石刻⑥丽江古城⑦世博园A.①②③⑤ B.②④⑥⑦C.①③④⑤⑥ D.③④⑤⑥⑦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范围的是( )A.雅典卫城 B.五指山热带季雨林C.埃及金字塔 D.云南丽江古城7.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正确的对待方式是( )A.拆除后建设现代化的高楼B.全部拆除再照原样重建C.应该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D.不要乱动,任其发展【同步练习】1.下列地区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A.河流三角洲地区 B.河流上游地区C.热带雨林地区 D.热带沙漠地区2.关于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些河流的中上游的河谷两岸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B.在河流下游三角洲地区易被海水淹没,聚落分布比较分散C.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D.在一些矿产地,由于开矿占有大量土地,所以聚落较少3.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其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面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热带沙漠地区——房屋厚墙小窗B.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C.中国黄土高原——窑洞D.我国西北地区——高脚屋4.湘潭中考图4-3-3为某区域变化示意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选择题聚落一般分两大类( )A. 散村与集村B. 乡村和城市C. 集镇和乡村D. 集镇和城市【答案】B【解析】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两大类,先有乡村聚落,后发展为城市聚落,故选B,选择题四幅景观图片中,属于城市聚落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聚落是人们长期定居的场所,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以工商业为主,房屋密集,多高楼大厦,道路宽畅,如上图丙所示则为城市聚落,而乡村聚落,以种植业、渔业、林牧业为主,人口稀疏,建筑物较少,如图中甲、乙和丁图表示的均是乡村聚落,故选C.选择题在“我爱家乡”的主题班会上,小华和小红分别对自己的家乡做了介绍。

小华说:“我的家乡周围有农田、果树和池塘,村里有一条小路通往附近的小镇。

”小红说:“我的家乡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学校和医院,城里道路纵横,车辆很多。

”下列关于小华和小红家乡的叙述正确的是()A. 小华住在城市B. 小红住在城市C. 两人都住在农村D. 两人都住在城市【答案】B【解析】由题目可知,小华说的家乡有农田、果树和池塘,说明他居住的地方是农村,小红说的家乡是高楼大厦,有许多商店、学校和医院等,说明他的家乡是城市,故选B。

选择题下列地区聚落分布密集的是()A. 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B. 高山地区C. 荒原地区D. 冰原地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的地区,聚落规模达,分布密集.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的地区,聚落规模小,分布稀疏.故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A.选择题下列哪些地理条件有利于聚落的形成?()A. 地形崎岖,资源贫乏B. 气候恶劣,土壤贫瘠C. 交通不便,远离水源D.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聚落形成的条件。

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有:地形平坦、交通方便、土壤肥沃、经济发达、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测试(含答案)《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练习一、单选题(共36分)1.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代表性传统民居,正确的做法是()A. 任其自然发展B. 应该大力保护C. 拆除后建设现代化的高楼D. 全部拆除再照原样重建2.在下列大洲中,许多地方保留着较为原始的村落的是()A. 亚洲B. 欧洲C. 非洲D. 北美洲3.关于乡村与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A. 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B. 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C. 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D. 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4.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其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面的搭配不正确的是()A. 热带沙漠地区--房屋厚墙小窗B.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C. 中国黄土高原--窑洞D. 我国西北地区--高架屋子5.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A. 乡村和工厂B. 牧场和城市C. 城市和乡村D. 牧区和林区6.下列关于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说法错误的是()A. 乡村聚落是居民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形式的聚落B. 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C. 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D. 城市聚落的住宅、道路、工厂、商店、学校、医院等生活和文化设施不如乡村聚落7.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相比,其最主要差异是()A. 房屋建筑的差异B. 人们收入的差异C. 人口数量的差异D. 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8.如图①②③三个村庄中,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为城市的是()A. ①B. ②C. ③D. 无法确定9.旅游回来的李明说,他看到旅游地的民居有厚实的墙体,小小的窗户,并装有双层玻璃,其主要目的是()A. 防止凶猛动物的攻击B. 御寒C. 防御战争D. 防潮湿10.西双版纳民居建筑的代表是()A. 冰屋B. 竹楼C. 窑洞D. 四合院11.古诗“小桥、流水、人家”描绘的景观是()1 / 5A. 我国北方地区的乡村聚落B. 我国南方地区的乡村聚落C. 我国西北地区的乡村聚落D. 我国青藏地区的乡村聚落12.下列地区中有利聚落形成的是()A. 地形崎岖、资源贫乏B.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C. 交通闭塞、通讯不畅D. 人口稀少、资源贫乏13.聚落的基本类型是()A. 平原和山区B. 农村和渔村C. 乡村和城市D. 森林和草原14.窑洞这一特殊民居分布在我国的()A. 西南地区B. 东南地区C. 北方地区D. 东北地区15.下列地区中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是()A. 山区B. 平原C. 荒漠D. 极地16.关于聚落的发展变化,下列认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B. 保护好有价值的建筑群和遗址C. 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D. 遗址没有实用价值,应拆旧盖新17.“房屋墙体厚实,室内有壁炉或火炕,窗小或有双层窗,屋顶大而高耸”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A. 炎热多雨区B. 寒冷多雨雪区C. 温暖干燥区D. 温暖多雨区18.下列关于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一般来说,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B. 聚落是工业最发达的地方C.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聚落D. 城市聚落是由乡村聚落演变而成的二、填空题(共4分)19.如图为某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有利于B、C、D三聚落发展的共同因素是:靠近______ ,利于______ 和______ ;地形以______ 为主.(2)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先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 地,主要是因为那里地形______ ,水源______ ,______ 便利.三、综合题(共20分)2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①、图②、图③、图④分别是什么地方的建筑?(2)根据图及表格中所给的内容,分析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测试(含答案)21.读如图三幅图,完成下列问题.(1)聚落可分为______ 和______ 两大类.(2)图1反映了______ 聚落的特点,图2反映了______ 聚落的特点.(3)图3中A、B、C三处聚落都属于______ 聚落.三种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共同点是______ .(4)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 ,理由是______ .(5)从上题分析来看,先有城市聚落还是先有乡村聚落?(6)C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如果C处建立一造纸厂是否合理?为什么?22.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问题.周庄拒绝“现代化”江苏周庄是我国著名水镇之一,它之所以这样受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城市中水泥丛林、尘嚣的压迫感,在这里可以即刻被甩在明式建筑水乡之外.周庄能保持九百年水镇的古朴风貌,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的交通不便.换句话说,周庄的今天,是以镇里的人们牺牲了现代化的生活为代价的.为了保护古镇,周庄限制旅游人数,限制拓宽道路,还限制当地居民建筑.我曾在桥栏边对当地的居民说:“你们住在这里多好啊.”他说:“有什么好的,连自来水和抽水马桶都没有.”想一想:周庄这样做值得吗请你说明理由.3 / 5答案1.B2.C3.C4.D5.C6.D7.D8.B9.B10.B11.B12 B13.C14. C15. B16. D17.B18.D19.河流;提供生活用水;交通;平原;C;平坦;充足;交通20.(1)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东南亚的高架屋;西亚的村庄;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本题考查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理解解答即可.2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测试(含答案)(1)城市;乡村;(2)城市;乡村;(3)乡村;沿河分布;(4)B;B处在两条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有利于人和物的集散;(5)先有乡村聚落;(6)不合理;因为C处在河流上游,造纸厂会造成水污染.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且对周围地区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乡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许多乡村民居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和环境特点.本题综合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运用和读图分析能力,要理解答题.22.【答案】解: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具有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和研究价值;周庄人在保护古镇方面的确作出了牺牲,但是这种小集体的“牺牲”换来的却是整个人类的文明记录,也必将换来可持续发展的不绝动力,因此周庄这样做是值得的.故答案为:值得;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具有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和研究价值;周庄人在保护古镇方面的确作出了牺牲,但是这种小集体的“牺牲”换来的却是整个人类的文明记录,也必将换来可持续发展的不绝动力.5 / 5。

度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同步练习及答案

度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同步练习及答案

度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同步练习及答案图是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景观图,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是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B.城市聚落的规模一般比乡村聚落大C.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最根本区别是人口的多少D.现在全世界约有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聚落中2.图中所示的乡村聚落,最有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A.亚洲和非洲B.欧洲和北美洲C.大洋洲和北美洲D.欧洲和南极洲3.(2019•芜湖)请阅读“聚落景观图”,下列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地形平坦的甲聚落呈团块状B.乙聚落人们一般从事捕鱼等生产活动C.丙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D.乡村和城市的聚落规模没有差别4.(2019•上杭县)世界上许多城市都分布在河流沿岸,河流对城市发展提供()A.消费市场B.充足的水源C.丰富的矿产D.炎热的气候5.图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a B.b C.c D.d6.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形②资源③土壤④水源⑤气候⑥植被⑦地质⑧交通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②③④⑤D.全部都是7.沙漠地区聚落呈带状或者点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沙漠地区距离城市远,交通不便B.沙漠地区气候炎热干燥C.沙漠地区经济落后D.沙漠地区属于保护区根据图,回答8~9题。

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与这种风景最适应的建筑是( )A.①B-②C.③D.④9.“小桥、流水、人家”好一幅写意的中国画,这幅画最合适的背景是( )A.①B.②C.③D.④10.下列聚落在湿热气候中形成的是( )11.下列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A.长江三峡水电站B.云南丽江古城C.浙江杭州西湖D.重庆永川茶山竹海二、综合题12.(2019•延庆县一模)暑假里,延庆区的中学生小刚参加了“行走壮美中轴线,品味魅力北京城”的研学活动,阅读研学手册中的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__聚落资料拓展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__聚落资料拓展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独特的世界十城世界水城:意大利的威尼斯城,处处是水,故称为“世界水城”。

世界雾都:英国伦敦,有时一连数天浓雾不散。

壁画之都:墨西哥城,以画迷人,素有“壁画之都”之称。

万塔之城:缅甸的文化古城蒲甘,古塔林立。

世界音乐之都: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

花园都市:保加利亚的首都索菲亚,到处是花。

无雨之城:秘鲁的首都利马,一年中降雨量只有37毫米。

表都:瑞士的伯尔尼,盛产各种钟表。

鞋城:捷克斯洛伐克的哥特瓦尔德夫,被称为世界“鞋城”。

蛇城:意大利的哥酋洛,每年举行一次“蛇节”。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把自己喂养的蛇放出来,任其满街爬行。

我国民居的主要类型北京四合院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坐落着许多由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起来的院落式住宅,这就是四合院。

北京有各种规模的四合院,但不论大小,都是由一个个四面房屋围合的庭院组成的。

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几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

窑洞中国黄河中游一带,是世界闻名的黄土高原。

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利用那里又深又厚、直立性能极好的黄土层,建造了一种独特的住宅——窑洞。

窑洞又分为土窑、石窑、砖窑等几种。

土窑是靠着山坡挖成的黄土窑洞,这种窑洞冬暖夏凉,保温隔音效果最好。

石窑和砖窑是先用石块或砖砌成拱形洞,然后在上面盖上厚厚的黄土,又坚固又美观。

由于建造窑洞不需要钢材、水泥,所以造价比较低。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窑洞的建造不断改进,黄土高原上冬暖夏凉的窑洞越来越舒适美观了。

安徽古民居安徽省的南部,保留着许多古代的民居。

这些古民居大都用砖木作建筑材料,周围建有高大的围墙。

围墙内的房屋,一般是三开间或五开间的两层小楼。

比较大的住宅有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庭院;院中有水池,堂前屋后种植着花草盆景,各处的梁柱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座座小楼,就像一个个艺术的世界。

建筑学家们都称赞那里是“古民居建筑艺术的宝库”。

《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加深学生对聚落概念的理解,认识不同聚落类型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地图分析聚落的分布特点。

3. 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或模拟活动,体验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围绕《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这一课题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学习:学生需预习聚落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了解不同聚落类型的形成条件与特点。

2. 地图分析:学生需利用地理地图册或在线地图资源,查找并分析本地或典型地区的聚落分布情况。

记录聚落的类型、位置、规模等信息。

3. 观察记录:学生需进行实地考察或模拟活动,观察聚落的建筑风格、道路交通、人口分布等特征,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4. 案例研究:选择一个具体的聚落案例,如某个城市或乡村,研究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因素及其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5. 总结报告:学生需将以上内容整理成一份总结报告,包括对聚落概念的理解、地图分析的发现、观察记录的描述、案例研究的结论等。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在完成作业前认真预习,掌握聚落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地图分析要细致入微,尽可能多的收集聚落的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聚落的类型、位置、规模等。

3. 观察记录要真实客观,尽可能详细地记录聚落的特征,如建筑风格、道路交通、人口分布等。

4. 案例研究要深入浅出,结合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因素分析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5. 总结报告要条理清晰,语言简练,重点突出,能够准确表达学生对聚落的理解和认识。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地图分析的准确性、观察记录的详细程度、案例研究的深入程度以及总结报告的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同时,教师也将对优秀的作业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知识网络
随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是聚落形成与发展有利自然条件( )
A .交通便利
B .土壤肥沃
C .地形平坦
D .水源充足
2. 下列民居适应高温多雨环境的是( )
3.最容易形成团块状聚落的地区是( )
A .河流沿岸
B .山谷地带
C .交通干线
D .平原地区
4.下列区域,聚落分布密度最大的是( )
A .南极大陆
B .刚果盆地
人类的聚居
地- 聚落 聚落与
环境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传统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聚落的定义
聚落的分类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聚落的差异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自然资料丰富
交通便利
水源充足
聚落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C .恒河平原
D .青藏高原
5.2014年2月8日,中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

泰山站主体为高脚式
的灯笼状建筑(如图1),采用该式建筑主要是( )
A .利于天文观测
B .利于防寒保暖
C .防紫外线辐射
D .防野生动物侵袭
读下列景观图,完成6~7题。

6.新
疆民居比江南民居墙厚、窗小,
原因是( ) A.建筑技术不同 B.为了更好地隔热、防风沙
C.该地降水较多
D.民族风俗不同
7.江南民居的屋顶比新疆民居的要尖一些,这是因为( )
A. 降水多
B. 气温高
C.风沙大
D.昼夜温差大 8.下列世界文化遗产的名称与其所在地一致的是( )
A.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
B.威尼斯城-----法国
C.平遥古城-----江西省
D.丽江古城-----云南省
9.下列聚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是( )
A .中国平遥古城、意大利威尼斯水城
B .上海浦东新区、法国巴黎塞纳河岸
C .中国丽江古城、美国好莱坞
D .中国三峡库区、意大利威尼斯水城 10.关于聚落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早期聚落大都选择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
B.在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C.聚落是指人们的集中居住地——乡村
D.聚落的建筑外观、建筑材料因环境而异
图1
二、综合题
1.读图2“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演变过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最早影响该聚落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2)聚落后来发展高楼林立,有许多企业、商店、学校、医院……道路纵横,车辆很多。

该类聚落叫 。

该聚落的人们从事的主要工作是 。

一般说来先有 聚落,后有 聚落。

(3)后来发展的聚落呈条带状分布,影响其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4)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在地形 ;水源 ;
土壤 ;自然资源 ;交通 等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

图2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D
4.C
5.B
6.B
7.A
8.D
9.A 10.C
二、综合题
1.(1)河流
(2)城市聚落工业、服务业乡村城市
(3)交通(公路)
(4)平坦充足肥沃丰富便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