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字梁设计说明
搁置主梁

2100
2000
2000
否
5700
2000
2000
否
5800
3000
1900
是
作用点 各排立杆传至梁上荷载标准 各排立杆传至梁上荷载设计 各排立杆距主梁外锚固点水
号
值F'(kN)
值F(kN)
平距离(mm)
主梁间距la(mm)
1
25
30
700
4000
2
25
30
1900
4000
五、主梁整体稳定性验算
主梁轴向力:N =[-NXZ1+NXZ2]/nz=[-54.877+54.537]/1=0.34kN 压弯构件强度: σmax=Mmax/(γW)+N/A=26.091×106/(1.05×141×103)+0.34×103/2610=176.364N/mm2≤[f]=215 N/mm2 塑性发展系数γ 符合要求! 受弯构件整体稳定性分析: 其中φb -- 均匀弯曲的受弯构件整体稳定系数: 查表《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得,φb=1.6 由于φb大于0.6,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附表B,得到 φb值为0.89。 σ = Mmax/(φbWx)=26.091×106/(0.894×141×103)=207.044N/mm2≤[f]=215N/mm2 符合要求!
20
梁/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主梁右侧外锚固点到建筑物边缘的距 100 离a2(mm)
主梁右侧建筑物内锚固长度Lm2(mm) 300
支撑点号
1 2 3 4
支撑方式
左下撑 左上拉 右上拉 右下撑
距主梁左侧外锚固 支撑件上下固定点 支撑件上下固定点 是否参与计算
桥面系设计说明

桥面系设计说明主桥为双塔双索面组合梁斜拉桥,桥跨布置为(83.5+173.5)m+575m+(173.5+83.5)m钢主梁采用双边工字梁断面;索塔采用收腿的A型造型,整体式承台,群桩基础;辅助墩、过渡墩、桥台均采用群桩基础。
全桥采用半飘浮结构体系,在索塔下横梁处和各辅助墩、过渡墩处设置竖向支座;在索塔处设置横向支座;索塔下横梁处与主梁之间设纵向粘滞阻尼装置。
过渡墩及桥台设纵向活动、横向限位支座,辅助墩设双向活动支座。
1、设计要点1.1防撞护栏设计(1)桥面防撞护栏采用统一的金属梁柱式护栏,桥梁边缘、中央防撞护栏的防撞等级为SA级。
护栏立柱采用钢板焊接成形,护栏立柱高1500mm,标准间距为1500mm。
沿立柱高度设置四道横梁,横梁标准规格尺寸为160×120×6×8000m,冷弯半径(外径R≤20mm。
(2)防撞护栏立柱设在混凝土底座上,立柱与护栏底座采用地脚螺栓连接。
为保证地脚螺栓有足够的锚固力,在混凝土底座内设有地脚螺栓锚板。
为了避免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和温度裂缝,混凝土底座每隔6m设置一道断缝,其端部涂刷脱模剂作为现浇下一段的端头模板。
(3)伸缩装置处防撞护栏应满足较大的伸缩和转动变位,伸缩缝处护栏横梁外套管为主桥端固定、引桥端可滑动的形式,以满足伸缩装置变位的要求。
(4)防撞护栏各部件在焊接和安装前都应进行涂装,防撞护栏各部件涂装方案见下表。
1.2桥面铺装设计桥面铺装设计寿命不小于15年,分三层设计:上面层30mm沥青马蹄脂碎石SMA-13;中面层30mm沥青马蹄脂碎石SMA-20;下面层30mm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OC。
上面层和中面层之间设置改性乳化沥青粘结层0.4~0.6kg/m2;下面层下设置纤维增强粘结防水层,厚度宜在1.2~2.0mm,墩顶段和跨中段应适当加强;防水层下设置环氧基层处理剂。
桥面检修道铺设厚20mm浇筑式塑胶走道铺装层。
1.3桥面排水设计1.3.1行车道主桥桥面横坡为2%,桥面纵坡为1.0%,桥面行车道两侧设置路缘石,路缘石高度为20cm,宽度为50cm。
吊车梁计算书

简支焊接工字型钢吊车梁设计输出文件设计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设计时间: 2010.12.09吊车数据:(重量单位为 t;长度单位为 m) 序号起重量工作级别一侧轮数 Pmax Pmin 小车重吊车宽度轨道高度1 10 A1~A3软钩2 7.86 2.55 3.30 6.100 0.140卡轨力系数α: 0.00 轮距: 5.000输入数据说明:Lo: 吊车梁跨度Lo2: 相邻吊车梁跨度Sdch: 吊车台数Dch1: 第一台的序号Dch2: 第二台的序号(只有一台时=0)Kind: 吊车梁的类型,/1无制动结构/2制动桁架/3制动板/Ig1: 钢材钢号,/3.Q235/16.Q345/Izxjm:自选截面/1.程序自动选择截面/0.验算截面/h: 吊车梁总高db: 腹板的厚度b: 上翼缘的宽度tT: 上翼缘的厚度b1: 下翼缘的宽度t1: 下翼缘的厚度d1: 连接吊车轨道的螺栓孔直径d2: 连接制动板的螺栓孔直径e1: 连接轨道的螺栓孔到吊车梁中心的距离e2: 连接制动板的螺栓孔到制动板边缘的距离Iend: 变截面类型/0圆弧形/1直角/2梯形/dbH: 变截面吊车梁端部的高度dbL: 变截面吊车梁变截面位置到支座的距离dbTw:变截面吊车梁端部腹板厚度dbR: 圆弧形变截面处半径===== 输入数据 =====Lo Lo2 SDCH DCH1 DCH2 KIND IG1 IZXJM8.000 8.000 1 1 0 1 16 0H DB B TT B1 T1 D1 D2 E1 E20.600 0.006 0.340 0.016 0.240 0.016 0.030 0.000 0.080 0.000IEND DBH DBL DBTW DBR0 0.600 0.000 0.000 0.200===== 计算结果 ========== 梁绝对最大竖向、水平弯矩(标准值)计算 =====BWH: 最大弯矩对应梁上的轮子序号(从左到右) EWH: 最大弯矩对应梁上有几个轮CSS: 最大弯矩对应轮相对梁中点的距离,(轮在中点左为正) MP: 吊车最大轮压(标准值)产生的最大竖向弯矩MT: 吊车横向水平荷载(标准值)产生的最大水平弯矩P(J): 吊车最大轮压(kN),按每台吊车一侧的轮数排列T(J): 吊车横向水平荷载(kN),按每台吊车一侧的轮数排列CC(J):吊车轮距,按每台吊车一侧的轮数排列BWH EWH CSS MP MT1 1 0.000 154.166 7.826P(J) 77.083 77.083T(J) 3.913 3.913CC(J) 5.000===== 梁绝对最大竖向、水平弯矩(设计值)计算 =====MPP: 绝对最大竖向弯矩MTT: 绝对最大水平弯矩(由横向水平制动力产生) Madd: 考虑其他荷载作用时绝对最大竖向弯矩设计值增大MTadd: 考虑其他荷载作用时绝对最大水平弯矩设计值增大MPP MTT Madd MTadd235.689 10.956 0.000 0.000===== 梁绝对最大剪力(设计值)计算 =====Qmaxk: 绝对最大剪力(标准值)Qmax: 绝对最大剪力(设计值)MM: 计算最大剪力对应的轮子序号(从左往右)Qadd: 考虑其他荷载作用时绝对最大剪力设计值增大QMAXk QMAX MM Qadd105.989 162.036 1 0.000===== 吊车梁、制动梁的净截面截面特性计算 =====YCJ: 吊车梁重心位置(相对于下翼缘下表面m)JXJ: 吊车梁对于x 轴的惯性矩(m^4)WXJ: 吊车梁对于x 轴的抵抗矩(m^3)JYJ: 制动梁对于y 轴的惯性矩(m^4)WYJ: 制动梁对于y 轴的抵抗矩(m^3)YCJ JXJ WXJ JYJ WYJ0.315935E+00 0.798044E-03 0.280937E-02 0.461893E-04 0.271702E-03===== 吊车梁上翼缘宽厚比计算 =====Bf/Tf: 吊车梁上翼缘自由外伸宽度与其厚度的比值Bf/Tf = 10.438 <= [Bf/Tf] = 12.380===== 梁截面应力、局部挤压应力计算 =====CM: 上翼缘最大应力DM: 下翼缘最大应力TU: 平板支座时的剪应力TU1: 突缘支座时的剪应力JBJYYL: 吊车最大轮压作用下的局部挤压应力CMZj: 吊车横向荷载作用下的制动梁(或桁架)边梁的应力CM DM TU TU1 JBJYYL CMZJ124.219 93.306 49.024 57.055 46.062 0.000CM = 124.219 <= [CM] = 310.000DM = 93.306 <= [DM] = 310.000TU = 49.024 <= [TU] = 180.000TU1 = 57.055 <= [TU1] = 180.000JBJYYL = 46.062 <= [CJ] = 310.000CMZJ = 0.000 <= [CMZJ] = 310.000===== 无制动结构的吊车梁整体稳定计算 =====Wx: 吊车梁对于x 轴的毛截面抵抗矩(m^3) Wy: 制动梁对于y 轴的毛截面抵抗矩(m^3) Faib: 整体稳定系数ZTWDYL: 整体稳定应力----------------------------------------------------------------------------- Wx Wy Faib ZTWDYL0.328930E-02 0.308267E-03 0.679 141.042ZTWDYL = 141.042 <= [ZTWDYL] = 310.000-----------------------------------------------------------------------------===== 梁竖向挠度计算 =====| 注:吊车荷载按起重量最大的一台吊车确定,采用标准值 | | | | MPN: 最大一台吊车竖向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的最大弯矩 | | MKadd: 考虑其他荷载作用时绝对最大竖向弯矩标准值增大 | | L/f: 吊车梁跨度与竖向挠度之比 | ----------------------------------------------------------------------------- MPN MKadd L/F160.333 0.000 1390.300L/F = 1390.300 >= [L/F] = 800.000===== 梁截面加劲肋计算 =====梁腹板高厚比h0/tw= 94.667计算只需配横向加劲肋A1: 横向加劲肋的最大容许间距BP,TP: 横向加劲肋的宽度,厚度----------------------------------------------------------------------------- A1 BP TP1.000 0.090 0.006计算结果: 0.270≤1,横加劲肋区格验算满足===== 突缘式支座端板和角焊缝计算 =====SB: 支座端板的宽度ST: 支座端板的厚度HF1: 吊车梁下翼缘与腹板的角焊缝厚度HF2: 支座端板与吊车梁腹板的角焊缝厚度----------------------------------------------------------------------------- SB ST HF1 HF20.230 0.010 0.006 0.006-----------------------------------------------------------------------------===== 平板式支座加劲肋和角焊缝计算 =====PSB: 平板式支座加劲肋的宽度PST: 平板式支座加劲肋的厚度HF3: 支座加劲肋与吊车梁腹板的角焊缝厚度----------------------------------------------------------------------------- PSB PST HF30.110 0.010 0.006-----------------------------------------------------------------------------===== 吊车梁总重量和刷油面积计算 =====WW: 吊车梁总重量(包括加劲肋,端板等)(t) BPF: 刷油面积(m^2) ----------------------------------------------------------------------------- WW BPF0.851 29.836-----------------------------------------------------------------------------===== 吊车轮压传至柱牛腿的反力计算 =====(结果为标准值,单位kN,用于计算排架)RMAX: 吊车最大轮压传至柱牛腿的反力RMIN: 吊车最小轮压传至柱牛腿的反力TMAX: 吊车横向荷载传至两侧柱上的总水平力WT: 最大的一台吊车桥架重量Wt=吊车总重-额定起重量(硬钩吊车-0.7*额定起重量) MM1: 产生最大反力时压在支座上的轮子的序号----------------------------------------------------------------------------- RMAX RMIN TMAX WT MM1105.989 34.386 10.761 106.112 1----------------------------------------------------------------------------- | |===== 吊车梁与柱的连接计算 =====TQmaxK: 吊车横向荷载产生的最大水平剪力标准值TQmax: 吊车横向荷载产生的最大水平剪力设计值NHSBolt: 吊车梁与柱的连接需要高强度螺栓个数(摩擦型高强度螺栓 d=20 10.9级钢丝刷除绣表面处理) ----------------------------------------------------------------------------- TQmaxK TQmax NHSBolt5.380 7.909 1===== 设计满足 ========== 计算结束 =====。
一种不穿墙可周转装配式悬挑工字钢梁的施工工法

一种不穿墙可周转装配式悬挑工字钢梁的施工工法一、前言在建筑工程中,悬挑的工字钢梁常常被用于支撑墙体或屋顶的载荷。
然而,施工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无法直接穿墙悬挂梁件,或需要在现有结构中进行翻建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种不穿墙可周转装配式悬挑工字钢梁的施工工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采用了可拆卸悬挂装置,使工字钢梁能够在不穿墙的情况下进行装配,并能够进行周转。
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灵活性强:通过可拆卸悬挂装置,工字钢梁可以在不同位置进行装配,并且可以随时拆卸和移动。
2. 结构简单:悬挂装置由几个简单的部件组成,安装和拆卸都非常方便,无需复杂的施工工艺。
3. 节约成本:该工法能够节约材料使用量,减少浪费,降低了施工成本。
4. 提高施工效率:该工法简化了施工工艺,减少了安装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中需要悬挑工字钢梁支撑的情况,特别适用于以下情况:1. 不允许在墙壁上穿孔的场合,如防水墙、保温墙等。
2. 需要频繁更换悬挂位置的情况,如展览场馆、体育馆等。
3. 需要进行空间重组或改建的场合,如商场、办公楼等。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的施工工艺与实际工程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工法的实际应用中,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预先测量:根据设计图纸,预先测量出各个悬挂点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悬挂装置的型号和数量。
2. 安装悬挂装置:根据预先测量的位置,安装悬挂装置,确保其稳固可靠。
3. 拼装工字钢梁:在地面拼装工字钢梁,将其切割成适当的长度,并安装连接件。
4. 使用起重设备将工字钢梁吊放到悬挂装置上,进行调整,确保其水平和垂直。
5. 根据设计要求,将工字钢梁与墙体或结构物固定,以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施工工艺该工法的施工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准备工作:包括测量、悬挂装置的安装和检查、工字钢梁的拼装等。
2. 悬挂工艺:使用起重设备将工字钢梁吊放到悬挂装置上,并进行调整,确保水平和垂直。
钢结构设计说明

1总则钢结构的图纸分为钢结构设计图和钢结构施工详图(也称为钢结构加工制作详图)两个部分,土建结构专业施工图设计阶段提供钢结构设计图,本总说明为钢结构设计图的说明。
钢结构施工详图需由具有相应资质级别的钢结构加工制造企业或委托设计单位完成。
本工程土建结构部分主厂房及附属部分等钢结构的设计、制作、运输、堆放与安装,除本工程土建部分施工图总说明以及设计图纸中另有注明的外,均应按本说明书下列各项要求进行(如各施工图卷册中有关钢结构要求与本说明有冲突之处应以本说明为准)。
钢结构建(构)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规程、规范及标准本钢结构工程在遵照本说明第1条“总则”的前提下,设计、制作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规程、规范及标准(最新版):GB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JGJ81-2002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2-1991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GB/T700-1988 碳素结构钢GB/T1591-1994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5313---1985 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B/T3632---1995 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GB/T3633---1995 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技术条件GB/T1228---1991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GB/T1229---1991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母GB/T1230---1991 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GB/T1231---1991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5780-2000 六角头螺栓C级GB/T41---2000 六角螺母C级GB/T95-1985 平垫圈C级GB/T852--1988 工字钢用方斜垫圈GB/T853--1988 槽钢用方斜垫圈GB/T708--1988 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误差GB/T709--1988 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误差GB/T3277-1991 花纹钢板GB/T5117-1995 碳钢焊条GB/T5118-1995 低合金钢焊条GB/T983--95 不锈钢焊条YB3301--92 焊接H型钢YB/T4001-98 压焊钢格栅板GB/T11263-1998 热轧H型钢和部分T型钢GB324-88 焊缝符号表示法GB/T9787-1988 热轧等边角钢GB/T9788-1988 热轧不等边角钢GB/T706-1988 热轧工字钢GB/T707-1988 热轧槽钢尺寸GB10854-89 钢结构焊缝外形尺寸GB8923-88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3钢材钢材采用碳素结构钢Q235B、低合金结构钢Q345B。
焊接夹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重庆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工字梁组件的焊接夹具设计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焊接结构与工程姓名:学号: 11009030428指导老师:2014年1月序言 01。
对焊接工装夹具的设计要求 01.1焊接工装夹具的主要作用 (1)2。
焊接结构件的分析 (1)2。
1 焊接产品“钢梁组件”的重点技术要求分析: (1)2.2 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和方向 (2)3。
夹具设计方案的确定 (2)3。
1 在设计夹具体时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2)3.2 基准面的选择: (2)3.3 定位方式及元器件选择 (3)3.4 夹紧方式及元器件选择 (4)3。
5 装焊夹具结构 (5)3.6 装焊方案 (5)4。
主要零件设计的说明 (5)4。
1 夹具体 (5)4。
2 手动螺旋夹紧器 (5)4。
3 挡板 (6)4。
4 反变形装置 (6)4.5 垫板 (7)4。
6 销钉 (7)4.7 螺栓 (7)5. 装焊夹具使用说明 (7)5。
1 夹具的操作步骤: (7)5.2 夹具的结构特点: (7)5.3 夹具使用注意事项、保养及维护 (7)6。
本次课程设计总结、体会 (8)参考资料 (8)焊接工装夹具是将焊件准确定位并夹紧,用于装配和焊接的工艺装备.在焊接结构生产中,把用来装配进行定位焊的夹具称为装配夹具:而专门用来焊接焊件的夹具称为焊接夹具:把既用于装配又用于焊接的夹具称为装焊夹具.它们统称为焊接工装夹具。
1。
对焊接工装夹具的设计要求(1)焊接工装夹具应动作迅速,操作方便,操作位置应处在工人容易接近,最宜操的部位。
特别是手动夹具,其操作力不能过大,操作频率不能过高,操作高度应设在工人最容易用力的部位,当夹具处于夹紧装态时,应能自锁.(2)焊接工装夹具应有足够的装配焊接空间,不能影响焊接操作和焊工观察,不妨碍焊件的装卸,所有的定位原件和夹紧装置应与焊道保持适当距离或者布置在焊件的下方和侧面。
夹紧机构的执行元件应能够伸缩或转位.(3)夹紧可靠,刚性适当,夹紧时不破坏焊件的定位位置和几何形状,夹紧后不使焊件松动滑移,又不使焊件的拘束度过大,产生较大的应力。
工字梁设计说明

通用图设计总说明一.通用图适用条件和技术标准1.本通用图适用于路基宽度:6.5m、7.5m、8.5m、10m。
2.本通用图适用于直线和平曲线,一联孔数适用范围2~7孔,结构连续长度不大于140m地质条件适宜的梁式桥(注意地质条件)。
3.结构形式:装配式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4.横截面:4梁式工形截面。
5.标准跨径:20m6.桥面净宽:净7.5+2×0.5m护栏。
7.汽车荷载:公路-Ⅱ级。
8.车道数:双向2车道。
二.技术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03)。
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529-2004)7.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1991)。
8.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98)。
9.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04)。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规格系列》(JT/T663-2006)。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梁伸缩缝装置》(JT/T 327-2004)。
三.主要材料:1.混凝土:预制工形梁、梁靴、端横隔板采用C50;伸缩缝预留槽采用C50钢纤维混凝土;桥面铺装现浇层混凝土采用C50;桥面铺装采用沥青混凝土。
2.预应力钢绞线:采用符合GB/T 5224-2003标准高强度低松驰预应力钢绞线。
公称直径φs15.2(7φ5)mm,公称面积140mm2,抗拉强度标准值f pk= 1860Mpa,弹性模量E p = 1.95×105 Mpa。
悬空梁支撑设计

酒店三期主楼装饰外檐700*500结构梁支撑措施编制说明:固定主楼建筑装饰板700*500框梁KL901、KL902、KL903,属于悬空梁,下部无基础或结构支撑板面,根据现场情况,制定本措施,采用工字钢悬挑作为梁模板支撑体系落点。
工字钢远端与下层楼板加设钢管斜撑,减少工字钢挠度变形。
材料准备:16#工字钢、18#工字钢、扣件、钢管。
施工工艺:1、计算结构梁荷载,模板支撑体系,附计算书。
根据经验,沿梁跨度方向,立杆纵距1.5m,步距1.5m,梁下设一根承重杆,梁侧两立杆间距1.0m,支撑体系验算满足要求,支撑体系立面图见下图2、工字钢悬挑支撑体系布置方案。
在有悬空梁的下一层楼板预埋U型地脚螺栓,固定工字钢,作为上部悬空梁支撑体系生根点,简图如下悬挑工字钢平面布置脚手架平面布置效益核算:1、按常规搭设方案单纯采用脚手架支撑体系,每根悬空梁下方均需搭设落地式式脚手架,根据主楼投影显示,需在主楼南侧、北侧整面楼体布置,随外脚手架搭建,相当于搭设两层脚手架。
按此方法施工,预计工程量如下:1)材料使用量计算(南侧自三层楼板、北侧自四层楼板计算):材料使用量计算:层高按3.6m计算,梁长9.9m。
脚手架步距1.5m,横距1.5m,立杆间距1.0m,中间加设一根承重杆,南北两侧每层各7处支撑体系。
以此依据计算:每平方米材料含量为:架管:6.9m/㎡扣件:2.3个/㎡整楼支撑体系搭设面积:3.6*(22-3)*7*9.9*2=9480.24㎡预计架体使用周期:2014.9.15-2015.5.29共计257天。
材料租赁费用总计:架管租赁费用:0.015元/ m.d扣件租赁费用:0.012元/ m.d(6.9*9480.24*0.015+9480.24*2.3*0.012)*257=31.9414万元2、按本技术措施1)材料使用量计算:酒店南北两侧共71处悬空梁,每根悬空梁支撑体系施工材料为:架管:1.0*3*5+9.9*3*3+3.6*3*5=158.1m扣件:3*5*3=45个工字钢:4*2+6*2=20m预计架体使用周期:2014.9.15-2015.5.29共计257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用图设计总说明一.通用图适用条件和技术标准1.本通用图适用于路基宽度:6.5m、7.5m、8.5m、10m。
2.本通用图适用于直线和平曲线,一联孔数适用范围2~7孔,结构连续长度不大于140m地质条件适宜的梁式桥(注意地质条件)。
3.结构形式:装配式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4.横截面:4梁式工形截面。
5.标准跨径:20m6.桥面净宽:净7.5+2×0.5m护栏。
7.汽车荷载:公路-Ⅱ级。
8.车道数:双向2车道。
二.技术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03)。
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529-2004)7.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1991)。
8.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98)。
9.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04)。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规格系列》(JT/T663-2006)。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梁伸缩缝装置》(JT/T 327-2004)。
三.主要材料:1.混凝土:预制工形梁、梁靴、端横隔板采用C50;伸缩缝预留槽采用C50钢纤维混凝土;桥面铺装现浇层混凝土采用C50;桥面铺装采用沥青混凝土。
2.预应力钢绞线:采用符合GB/T 5224-2003标准高强度低松驰预应力钢绞线。
公称直径φs15.2(7φ5)mm,公称面积140mm2,抗拉强度标准值f pk= 1860Mpa,弹性模量E p = 1.95×105 Mpa。
3.锚具及管道成孔:所采用的锚具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第12章12.3条的规定。
正负弯矩钢束成孔方式均采用金属波纹管及真空辅助压浆工艺。
波纹管材料的物理力学指标应符合交通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 529-2004)的规定。
4.普通钢筋采用热轧R235、HRB335钢筋,钢筋的主要技术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 13013-1991、GB 1499-1998的有关规定。
5.钢板:应符合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规定的Q235钢。
6.支座:采用圆形板式氯丁橡胶支座,规格GYZφ400×77mm、GYZF4φ400×87mm。
必须符合交通行业标准JT/T4-2004、JT/T 663-2006的要求。
7.伸缩缝:采用异型钢单缝式伸缩缝采用80型伸缩缝。
四.设计要点1.上部主梁为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工形梁结构。
2.工梁采用Doctor.Bridge(桥博)软件按单梁格计算。
主梁按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 类构件设计。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用采用Midas/Civil 2006空间有限元程序计算确定。
3.主梁由预制工梁,现浇端构成。
每跨设置4道中隔板、2道端隔板。
横桥向隔板底面与主梁行车道板横坡一致。
为使支座水平设置,在预制工梁时,在简支端设置满足主梁纵坡需要的梁靴;在结构连续端采用预埋钢板调整纵坡。
4.有关设计参数:相对湿度50%;管道摩擦系数μ=0.16;偏差系数k=0.0015;预应力松弛系数取0.3;体系均匀温升降C20±;非线性温度梯度,正温差温度基数CT015.5=,CT02=;反CT0175.2-=,CT02=;两锚具变形及钢束回缩总变形值取12mm。
5.桥面铺装:预制底板厚5cm,桥面铺装厚15cm,均采用C50混凝土,顶层铺厚10cm沥青混凝土,两层之间设防水层。
6.每片梁肋设6束正弯矩预应力钢束,钢束在立面上一律以圆弧弯起。
钢束每端预留工作长度为100cm。
钢束锚下控制张拉力见20m工梁预应力钢束布置图中的“张拉钢束时控制参数”。
施工控制张拉力为锚下控制张拉力+锚圈口损失力(试验测定),但分别不应超过:1041.6KN(15-5型)。
7.伸缩缝、墙式护栏和桥面排水构造详见《公用构造通用图》。
8.预制工梁采用捆绑吊装,吊点预留孔位置详见《预制工梁一般构造图》。
五、施工要点1. 上部结构使用了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因而必须仔细研究确定施工工艺和选用的材料,进行高强度混凝土最佳配合比设计与实验,控制质量、控制标准和检测方法,并严格执行;为保证全桥颜色的一致性,建议同一座桥采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牌的水泥。
2. 普通钢筋、预应力钢材和锚具应按设计技术指标进行购货,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有关要求,进行严格验收和检验。
3. 预制工梁主要施工阶段及流程见表3。
表3 工梁施工步骤4. 预制及安装工梁要点(1) 预制工梁必须采用钢模板,并应严格控制各梁段断面尺寸,尤其是预应力钢束坐标的准确,务请注意预埋件的埋设。
(2)为防止混凝土裂缝和边棱破损,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时方可拆模。
(3) 预应力张拉过程中应对主梁侧向挠度进行监测,严格控制腹板任何位置侧弯不得大于1.5cm。
(4) 预制工梁横隔板、梁端及梁顶面等与现浇混凝土接触面必须凿毛、冲洗,以保证新老混凝土结合效果。
(5)工梁架设安装,必须按对称、均衡的原则进行。
(6)预制梁安装就位后支撑于临时支座上,现浇混凝土前,安放永久支座及其上钢板,待现浇混凝土施工结束后,拆除临时支座。
(7)各现浇接头的浇筑气温应基本相同,温差应控制在C5以内,并宜在一天气温最低时施工。
(8) 架梁时应有可靠的、防止落梁后梁体侧倾的措施。
工梁就位后必须及时进行横隔板间钢筋的焊接及端横隔板混凝土浇筑。
运梁时两条轨道应置于相邻两片梁上,间距应与主梁间距一致即轨道轴线与主梁轴线重合,严禁两条铁轨置于同一片梁上。
(9) 工梁在运梁及安装就位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梁体过大倾斜,横向倾斜不得大于3度,纵向倾斜不得大于5度。
5. 工梁堆放预制梁堆放支承位置应与构造图中支承位置保持一致,当受场地限制需采用多层堆放时,最多可叠放两层,且上下两层梁肋轴线位于同一铅垂线上,严禁上层预制梁梁肋置于下层预制梁行车道板位置。
同时应采取措施避免预制梁侧倾。
6. 工梁现浇桥面混凝土(1) 现浇桥面混凝土与预制工梁两者龄期差不宜大于三个月,浇筑时的环境气温宜控制在10~30℃之间。
(2) 现浇桥面混凝土前应预先测定各孔各裸梁纵横向控制点标高,以确定是否需要微调各控制点处桥面铺装厚度。
如需要微调,应保证微调后跨中截面附近的现浇混凝土最小厚度不宜小于10cm;微调后支点截面附近的现浇混凝土最大厚度不宜大于20cm。
(3) 现浇桥面混凝土没有达到设计强度前,汽车或重型施工机具不得在桥上行走。
7. 预应力管道质量(1) 预应力管道采用金属波纹管。
管道理论摩擦系数μ=0.16,偏差系数k=0.0015,张拉时应实测管道摩擦系数,调整张拉应力。
波纹管材料的刚度、柔韧性、抗冲击性等物理力学指标应符合交通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 529-2004)的技术要求。
(2) 管道与管道间的连接及管道与喇叭管的连接应确保其密封性。
(3) 管道沿长度方向每40cm设双“U”字形定位钢筋(图中已示)并点焊在箍筋上,为确保管道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变位,定位钢筋的挂钩方向应与张拉钢束时产生的径向变形方向相反。
管道坐标偏差在梁长方向不得超过±30mm,在梁高方向及梁侧向不得超过±10mm。
(4) 管道轴线必须与锚垫板垂直。
8. 预应力钢绞线(1) 应按有关规定对每批钢绞线的强度、弹性模量、截面积、延伸量和硬度等指标进行抽检,对不合格产品严禁使用,同时应就实测的弹性模量和截面积对计算引伸量作修正。
引伸量修正公式为: ∆⨯=∆'''A Ep EpA式中:Ep ′、A ′ 为实测弹性模量及截面积; Ep 、A 为计算弹性模量及截面积; Ep=1.95×105Mpa ; A=140 mm 2Δ 为设计理论引伸量值。
(2) 梁肋正弯矩钢束张拉顺序N5、N6(一次张拉到控制力的100%)→N1(首次张拉到控制力的60%)→N2(一次张拉到控制力的100%)→N1(二次张拉到控制力的100%)→N3(首次张拉到控制力的60%)→N4(一次张拉到控制力的100%)→N3(二次张拉到控制力的100%)(3)张拉步骤初张拉力P0(P0=0.15P )−→−持荷3分钟−→−测引伸量δ1−→−张拉到总吨位P −→−持荷3分钟−→−测引伸量δ2−→−锚固。
引伸量的量测应测定钢绞线的直接伸长值,不宜测千斤顶油缸的变位;为此应将钢绞线伸出千斤顶尾端10cm ,直接测定钢绞线在张拉前、初始张拉吨位、张拉吨位三种情况下的伸长值,实测引伸量值按下式计算:实测引伸量0)12(P P P --=δδδ 式中: P ──设计张拉吨位; P 。
──初始张拉吨位(15%的张拉吨位);当引伸量误差不在 %6%6''≤∆∆-≤-δ 范围时,应停止张拉,分析原因予以解决。
式中:Δ'为修正后的引伸量值;δ1、δ2分别为初始张拉吨位和设计吨位测量时刻钢绞线的引伸量。
(5) 施工控制张拉力为锚下控制张拉力+锚圈口损失力(试验测定),测定锚圈口损失力详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附录G-9“预应力损失的测定”内容。
(6) 每根钢绞线的断、滑丝数不得超过1根,且每断面不超过钢丝总数的1%,不允许整根钢绞线拉断。
(7) 钢绞线运抵工地后应垫高放置在室内并防止锈蚀。
(8) 钢绞线的切割不应采用电焊或气焊切割,而应采用圆盘锯机械切割。
9. 锚具和垫板(1) 应抽样检查夹片和锚板的硬度,并与钢绞线相匹配,以防止断丝或者滑丝。
(2) 应逐个检查垫板喇叭管尾端内有无毛刺,对有毛刺者应予退货,不准使用。
10. 预应力质量控制(1) 预应力张拉时,应满足工梁混凝土强度大于或等于90%的设计强度及工梁现浇混凝土龄期大于或等于10天的条件。
(2) 预应力的张拉班组必须固定,且应在有经验的预应力张拉工长的指导下进行,不允许临时工承担此项工作。
(3) 施加预应力应对称张拉。
每次张拉应有完整的原始张拉记录,且应在监理在场的情况下进行。
(4) 为保证主梁预应力钢束张拉质量实行张拉吨位和引伸量双控制,且需两端同时张拉,以张拉吨位为主,引伸量误差应控制在±6%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