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实验报告
贮藏或加工农产品的调查报告论文1500字

贮藏或加工农产品的调查报告论文1500字篇一:农产品的贮藏一、农产品的贮藏概念第一章园艺产品的品质第一节园艺产品之色一、叶绿素二、类胡萝卜素三、多酚类色素包括花青素类色素、花黄素类色素和儿茶素类色素三种类型第二节园艺产品之香一、水果的香气成份其香气成份中以有机酸酯类、醛类、萜类为主二、蔬菜的香气成份它们主要含有以含硫化合物、醇、萜烯类为主体的香气成份。
第三节园艺产品之味我国习惯上分为甜(sweet)、酸(sour)、苦(bitter)、咸(salty)、辣(hot)、涩(astringent)、鲜(delicious)七种味感阈值一、园艺产品之甜味甜味物质:主如果糖及其衍生物糖醇甜味物质的性质:与糖的种类和含量有关、与糖酸比有关。
二、园艺产品之酸味一、柠檬酸二、苹果酸3、酒石酸三、园艺产品之涩味主要来源是丹宁类物质除丹宁类物质外,儿茶素(catechin)、无色花青素和一些羟基酚酸也具有涩味。
四、园艺产品之苦味主要的苦味物质有:生物碱类(如茶碱、咖啡碱)、糖苷类、萜类(第五节园艺产品之质地一、果胶物质的质和量三种类型:一、原果胶(protopectin二、可溶性果胶(pectin)3、果胶酸(pecticacid)二、细胞壁组成物的机械强度纤维素三、细胞的大小形状和紧张度第二章影响园艺产品贮藏性的采前因素一、园艺产品的遗传特性一、种类(1)不同产地的各类园艺产品贮运性不同南方及热带地域的园艺产品,多数不耐贮运北方地域和生长期较长的种类较耐贮运? 蜡质厚、果皮厚、果肉硬的较质软多汁的果实耐贮运;落叶果树(较原产于南方的常绿果树(如木瓜)果实耐贮运(2)果树种类? 叶果树中的坚果类如板栗、核桃等,仁果类如苹果、梨等耐贮运,而核果类的桃、杏樱桃等和浆果类的葡萄、猕猴桃、蓝莓等不耐贮运。
? 常绿果树果实中的柑桔耐贮运,而杨梅、荔枝、草莓等不耐贮运。
? 椪柑比宽皮柑桔类耐贮运,甜橙果实较耐贮运,柚类(如沙田柚)的耐贮运性最强。
科学储粮实验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粮食产量的逐年提高,粮食储存问题日益凸显。
科学储粮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粮食损耗,还能提高粮食品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储粮方法对粮食品质和损耗的影响,为我国粮食储存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目的1. 比较不同储粮方法对粮食品质的影响。
2. 分析不同储粮方法对粮食损耗的影响。
3. 探索科学储粮的最佳方法。
三、实验材料1. 粮食:玉米、小麦、稻谷等。
2. 储粮设备:粮仓、粮袋、粮囤等。
3. 测试仪器:水分测定仪、温度计、湿度计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粮食分为若干组,每组采用不同的储粮方法,如传统储粮、地趴粮、立体储粮、低温储粮等。
2. 储粮条件:控制各组的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确保实验条件的可比性。
3. 观测指标:定期对各组粮食的水分、温度、湿度、虫害、霉变等指标进行观测和记录。
4.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五、实验结果1. 粮食品质:与传统储粮相比,立体储粮和低温储粮的粮食品质明显提高,水分、温度、湿度等指标均保持在较低水平,虫害和霉变发生率明显降低。
2. 粮食损耗:与传统储粮相比,立体储粮和低温储粮的粮食损耗率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15%和20%。
3. 最佳储粮方法:根据实验结果,立体储粮和低温储粮是科学储粮的最佳方法。
六、实验结论1. 科学储粮可以有效提高粮食品质,降低粮食损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 立体储粮和低温储粮是科学储粮的最佳方法,值得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3. 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科学储粮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农民的科学储粮意识。
七、实验建议1. 加强科学储粮技术的研发,提高储粮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2.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学储粮技能。
3. 制定科学储粮政策,鼓励农民采用科学储粮方法。
4. 建立健全粮食储备体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八、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对不同储粮方法的比较,为我国粮食储存提供了科学依据。
瓜类贮存技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瓜类在贮存过程中易发生的问题;2. 掌握瓜类适宜的贮存条件;3. 探究不同贮存方法对瓜类品质的影响;4. 优化瓜类贮存技术,提高瓜类品质和延长保鲜期。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品种:黄瓜、西瓜、哈密瓜等;2. 实验设备:恒温恒湿箱、温度计、湿度计、电子秤、切片器、显微镜等;3. 实验试剂:保鲜剂、杀菌剂、防腐剂等。
三、实验方法1. 贮存条件:将瓜类分别置于恒温恒湿箱中,温度设定在5℃、10℃、15℃、20℃、25℃、30℃;湿度设定在50%、60%、70%、80%、90%;2. 贮存方法:将瓜类分为以下几组,分别采用不同的贮存方法:(1)常温贮存组:将瓜类置于室内自然条件下贮存;(2)低温贮存组:将瓜类置于恒温恒湿箱中,温度设定在5℃;(3)保鲜剂处理组:将瓜类用保鲜剂浸泡后,置于恒温恒湿箱中,温度设定在10℃;(4)杀菌剂处理组:将瓜类用杀菌剂浸泡后,置于恒温恒湿箱中,温度设定在15℃;(5)防腐剂处理组:将瓜类用防腐剂浸泡后,置于恒温恒湿箱中,温度设定在20℃;3. 测定指标:(1)外观品质:观察瓜类的色泽、形状、病斑等;(2)口感品质:品尝瓜类的口感、甜度、硬度等;(3)理化指标:测定瓜类的含水量、糖度、维生素C含量等;(4)微生物指标:测定瓜类表面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贮存条件对瓜类品质的影响(1)低温贮存对瓜类品质的影响:低温贮存可以延长瓜类的保鲜期,降低瓜类的呼吸作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从而提高瓜类的品质;(2)湿度对瓜类品质的影响:适宜的湿度可以保持瓜类的水分,防止瓜类失水变软,同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3)温度对瓜类品质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瓜类的品质,适宜的温度可以保证瓜类的色泽、口感和营养价值。
2. 贮存方法对瓜类品质的影响(1)常温贮存组:瓜类品质较差,易发生病害,保鲜期短;(2)低温贮存组:瓜类品质较好,保鲜期较长;(3)保鲜剂处理组:瓜类品质较好,保鲜期较长,但可能存在药物残留问题;(4)杀菌剂处理组:瓜类品质较好,保鲜期较长,但可能存在药物残留问题;(5)防腐剂处理组:瓜类品质较好,保鲜期较长,但可能存在药物残留问题。
农副产品加工与养护实验报告

农副产品加工与养护实验报告农副产品加工与养护实验报告一、引言农副产品加工与养护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对农副产品进行加工和养护,可以延长其保鲜期、提高附加值,并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需求。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加工和养护方法对农副产品质量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 蔬菜:西红柿、黄瓜、胡萝卜- 水果:苹果、橙子、香蕉2. 方法:- 加工:将蔬菜切片,水果切块- 养护:将样品分为两组,一组放置在室温下,另一组放置在冷藏室中(4℃)三、结果与讨论1. 加工方法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通过观察不同加工方法下的样品变化,发现切片蔬菜在室温下容易出现腐烂现象,而切块水果则相对较好地保持了原有形状和质量。
这是因为切片蔬菜的表面积增大,容易受到空气中的细菌和氧气的影响,导致腐烂加剧。
而切块水果由于表面积相对较小,养护效果更好。
2. 养护方法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将样品分为两组进行养护,结果显示在室温下养护的样品质量明显下降,而冷藏室中养护的样品则保持了较好的质量。
这是因为室温下细菌生长速度较快,氧化反应也较为剧烈,导致农副产品变质加快。
而冷藏室中低温可以减缓细菌生长和酶活性,延缓了农副产品的腐败过程。
3. 不同农副产品对加工和养护方法的响应:不同种类的农副产品对加工和养护方法有不同的响应。
以水果为例,在切块后进行室温养护时,苹果和橙子相对较耐储存,而香蕉容易变软变黑。
在冷藏室中进行养护时,苹果和橙子保持了较好的口感和质量,而香蕉虽然延缓了变黑的速度,但仍然会出现软化现象。
这是因为不同农副产品的成分和组织结构不同,导致其对加工和养护方法的响应也有所差异。
四、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切块水果相比切片蔬菜更适合进行加工和养护。
2. 冷藏室中的低温条件可以延缓农副产品的腐败过程。
3. 不同种类的农副产品对加工和养护方法有不同的响应。
五、建议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农副产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加工和养护方法。
园产品加工技术实习报告

园产品加工技术实习报告在本学期繁忙的课程实验中,我们迎来了《园艺产品贮藏加工综合实习》,时间为10月27日——11月25日,共计三周。
此次实习的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园艺产品贮藏的基础知识、贮藏原理与贮藏技术。
2.掌握不同果蔬(根菜、叶菜、果菜、花菜、豆类、食用菌、仁果类、核果类、浆果类、坚果、柑橘类、多年生草本)的品质特征和贮藏特点、贮藏生产环节的先进技术及其关键点。
3.掌握当地蔬菜的类型及对应保鲜的方法;水果的类型及对应保鲜的方法;比较菜市场、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果蔬销售的种类差异和保鲜方法的不同;总结当地果蔬贮藏加工的水平。
4.掌握园艺产品加工的原理及工艺流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操作能力,解决园艺产品生产、贮藏与加工中的实际问题。
接下来就展示我们的实习过程。
花卉:桂花、菊花、月季、山茶花、百合、郁金香、水仙、马蹄莲、满天星等绿植:绿萝、珍珠吊兰、常春藤、散尾葵、发财树、木棉科小乔木、金鱼草、文竹、肾蕨、八角金盘、多肉植物等植物来源:大部分来源于花卉基地或者农场,极少的店铺有自己的基地种植。
花市也有一些盆栽植物,比如文竹、绿萝、肾蕨、散尾葵……大部分的盆栽绿植都采用常温贮藏,但对光照要求较高,通风透气的环境也更利于贮藏。
市场售价在15~40元之间,一些大型盆栽除外,例如桂花,发财树等。
宜宾妙妙森林是一座农耕科普馆,以自然教育为核心理念,在田野间打造了100亩主题区域,让孩子们在自然中探索科学,感知自然与生命的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农耕实践活动,寓教于乐的同时也可以开发他们更多的潜能。
这种农业观光园结合了农业与旅游观光,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开发景观,吸引人流量,可创造额外门票收入,也可带动园区所产出农产品的销售,拓宽销售途径,我们对农业观光园也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
这里有许多的游乐设施,可以团建,进行亲子活动、实践活动。
这里也有一些动物,比如长毛兔、羊羊、孔雀……园区现有橘子洲头、柑橘文化长廊、阳光餐厅、川南柑橘院士工作站、柑橘文化体验园、开心农场、儿童乐园等,可开展果蔬采摘、生态教育、农业科普、民俗文化感知等科普体验活动,以及生态徒步、骑行、露营等户外休闲活动,是集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于一体的特色园区;是川南最标准的柑橘产业示范园、全区农旅融合先行区、高效农业展示区、“田园综合体”试验区,是宜宾市打造的乡村振兴战略示范点。
农产品储藏运输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农产品储藏运输实习一、实习目的和意义为了更好地了解农产品的储藏和运输过程,提高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能力,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农产品储藏运输实习。
通过实习,我旨在了解农产品的储藏运输流程、掌握农产品保鲜技术、分析农产品物流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实习内容和过程1. 农产品储藏运输的基本流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了农产品从采摘、预处理、包装、储存、运输到销售的整个流程。
特别是在储存和运输环节,我深入了解了农产品保鲜技术的应用,包括低温储存、气调储存、保鲜膜包装等。
2. 农产品物流中的问题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农产品物流中存在以下问题:农产品损耗较大,主要是由于采摘后处理不当、储存条件不佳等原因导致;农产品运输过程中,时间延误现象严重,影响产品新鲜度;农产品物流成本较高,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
3. 解决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我提出以下解决措施:加强采摘后的预处理工作,如及时清洗、分级、包装等;提高储存和运输条件,如采用先进的冷藏设施、优化运输路线等;加强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效率;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
三、实习收获和体会通过实习,我对农产品储藏运输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了农产品物流管理的重要性。
同时,我也意识到,作为一名农业专业的学生,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知识,为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积极关注农产品物流领域的最新动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四、实习总结本次农产品储藏运输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对农产品物流管理的认识,也让我对农产品储藏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将成为一名具备专业素养的农业物流管理人才,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农产品贮运学实验报告

《农产品贮运学》综合设计性贮藏实验报告——香蕉在微波163w下2min处理后贮藏情况学院:班级:学号:姓名:签名:组别:指导教师:2013年 12 月28日目录1 实验目的及意义 (1)2 实验原理 (1)2.1 延缓生物产品的新陈代谢 (1)2.2 延缓生物食品的呼吸强度 (1)2.3 降低生物食品内酶的活性 (1)3 实验设计 (1)3.1 供试原料 (1)3.2 实验设计 (2)3.3 检测内容 (2)3.4 操作原理 (2)3.5 实验操作流程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呼吸强度(排除起始值干扰) (4)4.2 果皮色泽 (5)4.3 可溶性糖测定 (7)4.4 袋内O2/CO2气体变化 (7)4.5 硬度 (8)4.6 有机酸变化 (9)4.7 维生素C变化 (10)5 讨论 (10)6 结论 (10)7 收获和体会 (11)8 参考文献 (11)1 实验目的及意义运用农产品贮运学中所学的贮藏保鲜原理和实验所提供的基本条件,将处理与对照做对比,分别进行含酸量,维生素C 测定,呼吸强度测定,2O /2CO 含量测定内容,熟悉方法操作,观察和分析香蕉采后生理及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让我们初步掌握果蔬贮藏的基本原理和实验研究方法。
通过本次实验,对实验前相关自资料的查阅、实验的设计、实验内容的测定以及实验后资料的整理、实验报告的完成等一系列的工作的进行,可以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 实验原理微波能通常由直流电或50Hz 交流电通过一特殊的器件来获得。
能引起的生物组织或系统受热而对生物体产生的生理影响。
微波比其它用于辐射加热的电磁波,如红外线、远红外线等波长更长,因此具有更好的穿透性。
其量子能量还不够大,不足与改变物质分子的内部结构或破坏分子之间的键。
根据保鲜产品的不同,进行间歇或连续的微波处理。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分析

四、通风库贮藏 五、冻 藏 六、假植贮藏
简易贮藏是为调节果蔬供应期而采用的一 类较小规模的贮藏方式,主要包括堆藏、 沟藏(埋藏)、窖藏、通风库贮藏,以与 由此而衍生的冻藏、假植贮藏,它们都是 利用当地自然低气温来维持所需的贮藏温 度,其设施简单,所需材料少、费用低。
一、堆 藏
◇ 堆藏的方法
首先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将果蔬就地堆成 圆形或长条形的垛,也可作成屋脊形顶,以防 止倒塌,或者装筐堆成4~5层的长方形。堆内 要注意留出通气孔,通风散热。随着外界气候 的变化,逐渐调整覆盖的时间和厚度,以维持 堆内适宜的温湿度。
我国农产品贮藏概况
中国是农产品生产大国,2014年中国棉花、油料、 肉类、禽蛋、水产品、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产 量分别达到671万吨、3507万吨、8706万吨、2893万 吨、6450万吨、76005万吨和16588万吨,均居世界 第一。粮食产量达到12140.5亿斤。我国农产品产量 虽高,但由于采后的贮藏保鲜技术落后,每年造成 惊人的损失。
加工制品
干制品
加工原料特性
果蔬原料种类
干物质含量较高,水分含量较低, 枣、柿子、山楂、龙眼、杏、胡萝
可食部分多,粗纤维ຫໍສະໝຸດ ,风味及 卜、马铃薯、辣椒、南瓜、洋葱、
色泽好的种类和品种
姜及大部分的食用菌等
罐藏制品 糖制制品 冷冻制品
肉厚、可食部分大、耐煮性好、 质地紧密、糖酸比适当,色香味 好的种类和品种
一、堆 藏
◇案 例
二、沟(埋) 藏
◇ 结构和特点
1.沟(埋)藏的结构 沟(埋)藏沟为长方形,方向应根据当地气 候条件而定,在寒冷地区为减少严冬寒风的直接袭击,以南北长为 宜;在较温暖地区,为了增大迎风面,加强贮藏初期和后期的降温 作用,采用东西长为宜。沟的长度应根据贮量而定。沟的深度依各 地的气候、果蔬种类而定,一般在0.8~1.8m为宜。寒冷地区宜深 些,过浅果蔬易受冻;温暖地区宜浅些,防止果蔬伤热腐烂。沟的 宽度一般以1.0m~1.5m为宜,它能改变气温和土温作用面积的比例, 对贮藏效果影响很大。加大宽度,果蔬贮藏的容量增加,散热面积 相对减少,尤其贮藏初期和后期果蔬容易发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综合性实验报告1.香蕉催熟生理2.果汁果酱加工3.面包蛋糕制作学院:农学院班级: 2012级青年农场主班学号: 12101705 姓名:永吉组别:第五组指导教师:董明2015年 5 月《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综合性实验报告实验一香蕉催熟生理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1 实验目的1.1.1理解乙烯利催熟香蕉的原理;1.1.2熟悉香蕉催熟的处理流程,掌握商业化催熟香蕉的方法与技巧;1.1.3观察香蕉催熟过程中的变化,学习香蕉催熟过程中含糖量、果肉硬度、果皮颜色、呼吸强度等各种理化性质的检测方法,并认知其变化规律;1.1.4掌握基本根据甜度、硬度、颜色、呼吸强度等各种理化性质评价香蕉等果蔬品质的能力。
1.2 实验要求1.2.1分组独立完成香蕉催熟全过程;1.2.2检测香蕉的呼吸强度、果皮颜色、果肉硬度和含糖量;1.2.3每两天检测一次数据,预约开放实验室。
二、实验原理香蕉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水果,乙烯是与呼吸高峰出现密切相关的植物激素。
果实组织代释放的乙烯,对果实成熟具有刺激和反馈调节自身合成的作用。
乙烯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化学成分为2-氯乙基磷酸,微酸性。
乙烯利与水或含羟基的化合物反应释放出乙烯,植物体含有一种称为乙烯受体的糖蛋白,乙烯与其受体结合后进一步通过代然后起生理作用,如加速果实的呼吸,促进有机酸和淀粉向可溶性糖转化,从而促进香蕉的成熟。
[1]香蕉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水果,从树上采下的香蕉是绿色的,质地坚硬,含有单宁,味涩,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贮存与后熟作用,使果体中的叶绿素转化为胡萝卜素,果皮由绿转黄;香蕉中含淀粉转化为糖,生涩转变为香甜,才能销售和食用。
同时为了使果实后熟程度一致,在短时间供应黄熟可食香蕉上市,必须进行人工催熟。
因此催熟处理是香蕉贮藏保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直接影响香蕉上市品质。
[2]三、实验设计3.1 供试原料10kg香蕉,产,未成熟,青色催熟剂-香蕉专用催熟剂3.2 实验仪器GT-2000型多功能CO2气体分析仪3051H红外果蔬呼吸测定仪多可必(TOKEBI) 2000手持料理棒(搅拌机)GY-4型数显台式式水果硬度计FA1004N民桥分析天平BSA2201-CW赛多利斯天平日本Atago爱宕PAL-1数显糖度计CR-400色差计日本柯尼卡玻璃棒,切菜板、刀等工具3.3 催熟处理方法步骤取下香蕉包装盒盖,打开包装袋,将一小包香蕉专用催熟剂放入一盒香蕉的中心位置。
在透明包装袋两侧用手指抠两个稍大的洞,取出一根香蕉供第一次检测,然后将包装袋口系好,盖上包装盒。
3.5 检测容与方法3.5.1香蕉的呼吸强度的测定将之前取出备用的香蕉不任何处理放入GT-2000型多功能CO2气体分析仪的玻璃瓶中,盖上瓶盖轻轻旋转使其密封,开始测定香蕉呼吸强度,记录稳定两分钟不变的数据。
3.5.2 取出香蕉用CR-400色差计日本柯尼卡测定香蕉果皮不同位置的色泽,记录L、a、b 值,记录至少六组数据。
3.5.3 香蕉薄皮后用GY-4型数显台式式水果硬度计测定香蕉果肉不同位置的硬度,记录六组数据。
3.5.4 切碎少量香蕉果肉,称取25.00克与烧杯中,加入等量水,用多可必(TOKEBI) 2000手持料理棒(搅拌机)打浆,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点在日本Atago 爱宕PAL-1数显糖度计上测量含糖量,清洗糖度计后,再测量一次。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新鲜未催熟青香蕉呼吸强度较弱,加入催熟剂后,呼吸强度逐渐升高,根据记录的数据可以看出第4次呼吸强度达到最高峰。
且呼吸强度的增长速率逐渐变小。
3.1香蕉催熟过程的呼吸强度变化表一 香蕉催熟过程中室温和测试香蕉质量的记录情况第一天 第三天 第五天 第七天 温度(℃) 19.5 20 22.5 22.7 质量(g ) 177.83163.52153.18201.26根据公式计算香蕉呼吸强度,结果见表二)(鲜重室温)呼吸强度(kg 2732734.224410min 60min)/(/mg 622W ppm CO ml F kgh CO +•••••=-表二 香蕉催熟过程中呼吸强度第一天 第三天 第五天 第七天 机器流量(ml/min ) 800 1000 1000 1000 CO 2ppm282 426 379 450 呼吸强度(CO 2mg/kgh)139.27229.76269.13300.66图一香蕉催熟过程中呼吸强度的变化曲线3.2香蕉催熟过程的表皮色泽变化第一天为青色,第三天部分香蕉开始泛黄,黄色分布不均匀,第五天黄色区域明显变多,第七天,大部分香蕉都变为黄色,少部分还有明显的青色存在。
表三香蕉催熟过程中果皮色泽L、a、b数据1 2 3 4 5 6 平均值第一次测量L 47.24 47.41 48.96 50.38 49.16 55.80 49.83a -14.20 -13.78 -14.13 -14.58 -13.23 -11.87 -13.63b 20.51 19.99 20.53 21.56 21.34 21.89 20.97第二次测量L 46.05 55.18 52.24 51.37 55.61 48.77 48.77a -11.32 -13.91 -14.75 -14.93 -13.83 -13.58 -13.58b 19.13 23.23 22.45 23.65 22.54 22.30 22.30第三次测量L 65.05 63.99 64.96 64.79 60.15 62.84 64.30a -5.46 -4.42 -6.08 -5.98 -7.99 -4.99 -5.82b 26.09 26.60 28.82 27.33 28.95 31.07 28.14第四次测量L 60.19 64.12 67.13 61.78 65.10 67.49 64.30a -6.99 -2.45 -2.91 -2.34 -1.79 -3.21 -3.28b 12.49 28.23 28.51 28.58 26.93 28.53 25.55图二香蕉催熟过程中果皮颜色L、a、b色差平均值的变化曲线3.3香蕉催熟过程的果肉硬度变化随着香蕉成熟度越来越高,果肉硬度逐渐减小,前三次测量果肉硬度降低明显,第四次降低幅度较小。
表四香蕉催熟过程中果肉硬度的变化情况果肉硬度 1 2 3 4 5 6 平均值第一次实验18.44 20.04 18.48 16.96 18.36 19.04 18.55第二次实验11.04 11.16 12.68 13.00 13.86 12.68 12.40第三次实验10.48 8.76 9.28 8.32 9.48 10.44 9.46第四次实验8.80 10.30 9.56 8.08 9.60 8.20 9.09图三香蕉催熟过程中果肉硬度测量值波动曲线图四香蕉催熟过程中果肉硬度平均值柱形图3.4香蕉催熟过程的含糖量变化随着香蕉成熟度越来越高,香蕉含糖量逐渐升高,前三次测量升高幅度大,第四次升高幅度较小。
表五香蕉催熟过程中果肉含糖量的变化情况含糖量mmol/L 1 2 平均第一次实验 3.4 3.5 3.5第二次实验 5.7 5.8 5.8第三次实验8.6 8.8 8.7第四次实验9.3 9.3 9.3图五香蕉催熟过程中果肉含糖量及其变化柱形图五、讨论与结论5.1 根据实验结果中香蕉呼吸强度、果肉硬度、表皮色泽、含糖量的变化情况,发现我们所催熟的香蕉在实验室较为凉快的温度(20℃)下,香蕉完全成熟大概需要6~8天。
5.2 我们的实验只对一盒10kg的香蕉进行了催熟,最后品尝了我们自己催熟的香蕉,发现了与市售成熟香蕉口感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我们催熟的香蕉中间部分硬度很大,没有完全成熟,但是继续放置几天后,外面果肉已经成熟过度发生变质,中间仍然很硬。
分析原因可能与我们香蕉品种选择,和催熟环境有关。
5.3 前些年,国一些媒体最近报道香蕉使用化学剂催熟有害人体健康的说法,据实验和试验后查阅相关资料后了解到乙烯利催熟香蕉是安全的对人体无害的。
用乙烯利或乙烯气体催熟香蕉,其原理都是一致的,都是乙烯气体发挥了诱导和激活作用,因此其使用量是微乎其微的,不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3]六、收获与感想通过香蕉催熟实验,更深入的了解了香蕉的贮存保藏和催熟原理。
初步掌握了香蕉催熟的技巧和方法,还有呼吸强度、果肉硬度、表皮色泽、含糖量这四个水果重要的参数测量方法和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
并通过观察香蕉的变化和对数据的分析了解到呼吸强度、果肉硬度、表皮色泽、含糖量和香蕉品质的关系,学会了用其评价香蕉品质。
作为农场主班学生,将来从事农业生产或相关农业行业,学习农产品贮藏原理和方法是必要的。
实验催熟香蕉与商业化催熟有很多不同,香蕉品种、成熟度、温度对催熟香蕉会产生不同影响,另外香蕉与其他水果或是其他农产品不同,不同水果具有不同的保藏催熟方法,所以今后还要不断学习。
七、参考文献[1]易干军.乙烯利催熟真相[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1(32)[2]伟.香蕉催熟技术[J].果农之友,2005(04)[3]朴云彤.香蕉催熟[J].农产品市场周刊,2007(07)实验二果汁、果酱加工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1 实验目的1.1.1了解果汁果酱的加工工艺,学习各种水果加工机器的使用;1.1.2 学习加工过程中酸度甜度的调配,区别不同水果加工的差别,掌握基本的果汁果酱加工方法;1.1.3 通过对水果的加工,理解水果加工保藏原理。
1.2 实验要求1.2.1 分组独立完成果汁、果酱产品加工全过程;1.2.2 配方与口感自行调配;1.2.3 记录产品加工条件及每一步工艺的产品的率。
二、加工保藏原理果酱是以鲜果为主料,经去皮、除核、灭菌等工艺深加工而成,具有独有的天然风味,色、香、味及营养俱佳,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而且还可以作为各种食品食用时的馅料等,且保质期长。
果酱食品非常适合家庭制作。
果酱是果肉加糖和酸煮制成具有较好的凝胶态、不需要保持果实或果块原来的形状的糖制品。
其制作原理是利用果实中亲水性的果胶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与糖和酸结合,形成“果胶-糖-酸”凝胶。
凝胶的强度与糖含量、酸含量以及果胶物质的形态和含量等有关。
[1]果胶凝胶特性:高甲氧基果胶(HMP),甲氧基≥7%,其凝胶原理:果胶胶束带负电荷,当溶液pH值低于3.5,脱水剂含量达50%以上时,果胶脱水,电性中和而凝胶。
低甲氧基果胶,依赖果胶分子链上的羧基与多价金属离子结合串联形成网状凝胶结构。
[2]果汁饮料的生产是用含水量高的水果作为原料,采用压榨、浸提、离心等物理方法,破碎果实制取果汁,再加入食糖主食用酸味剂等混合调整后,经过脱气、均质、杀菌及灌装等加工工艺,脱去氧、钝化酶、杀灭微生物等,制成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果汁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