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日常阅读说明性文章的语文经验
说明性文章的阅读教学

说明性文章的阅读教学实用性阅读的教学所谓实用性阅读,是相对于文学性阅读而言的。
文学性阅读是为了培养审美能力,实用性阅读则旨在培养一种为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而应该具备的阅读能力。
在义务教育阶段,实用性阅读的阅读材料主要涉及这几类文章:说明性文章、新闻、科技作品、非连续文本、简单的议论文。
课程标准从第三学段开始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和非连续文本。
初中阶段,实用性阅读的文本更为多样,加上了新闻、简单议论文、科技作品等。
这里重点说一说说明性文章的教学,兼及其他实用性文章。
1.说明性文章的阅读教学说明性文章,是在向人们传达关于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的知识,这些知识是严谨的、科学的、不容臆造的。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实用性文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介绍景点及景物特征为主的写景文章,如《三亚落日》;一类是以介绍科普知识为主的科学小品文,如《恐龙》。
关于说明性文章的教学,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中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第四学段目标要求:“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由此可见,说明性文章的教学最为关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和“获取主要信息”。
说明性文章的教学要体现语文自身的特点,应该充满着“语文味”,切不能把它上成自然常识课。
因此,对于此类课文教师要认真研读,反复琢磨,把握文本的特点,关注文本的语言,捕捉文本中的特殊的词句和语言形式,以充分挖掘出文本中的语文元素。
这就要求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要关注到以下几个方面:(1)说明的顺序文本的表达顺序,是作者叙述思路的表征,是作者独具匠心的体现,这同样需要读者去认真地发现,并形成读者、作者间的认知共鸣。
比如,《三亚落日》作者按日落过程的时间顺序来布局谋篇,说明海南三亚夕阳滑落时的景象;《烟台的海》作者按冬春夏秋的季节顺序构思行文,说明北面临海的烟台的海上景观;《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按游览先后顺序运思成文,说明双龙洞的秀丽神奇;《航天飞机》作者运用了童话的体裁,以人物对话的方式较为完整地说明航天飞机的特点。
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方法及套路

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方法及套路(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仅供参考,喜爱可以(保藏)共享一下哟!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总结)一、找到“说明对象”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点之一,其考查类型:“这篇文章(或段落)的说明对象是什么?”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反之,假如要求为说明文加一个题目,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题目,或加上一个能说明其特征的生动的题目。
二、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首先,应找到表现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
看题目;在首段中找;抓关键词句。
其次,在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时,要分析文章结构,找出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一般状况下,文段的开头和结尾往往说明白对象的特点。
三、理清说明挨次,分析文章结构1、常见题型有: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整体和局部的说明挨次;或理清说明文的层次,直接划分全文的结构或划分某段的层次.2、常见说明挨次有三种:时间挨次、空间挨次、规律挨次。
3、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4、抓规律挨次、空间挨次、规律挨次的特征,理清说明挨次。
(1)看内容,辨挨次。
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用等,一般用规律挨次;说明事物进展变化过程,一般用时间挨次;说明事物的外形、构造,一般用空间挨次。
(2)找重点词句辨挨次。
空间挨次一般用方位词;时间挨次一般用时间名词;规律挨次一般用“由于”、“所以”、“首先”、“其次”、“总之”、“综合所述”等词语。
高中语文说明文答题套路有哪些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文艺说明文。
说明的挨次时间挨次、空间挨次、规律挨次规律挨次的详细分数:主——次、缘由——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详细、整体——局部。
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简洁)(一)、把握说明对象,辨识说明方法1、常见题型: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
如: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拟标语、提建议等。
2、把握说明的对象和特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①.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一般事物说明文的对象可以从标题上找。
②.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好的说明文往往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文的事物和特征。
(二)、理清说明顺序,分析文章结构1、常见题型有: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整体和局部的说明顺序;或理清说明文的层次,直接划分全文的结构或划分某段的层次.2、常见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4、抓逻辑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
常见方法有以下两种:①看内容,辨顺序。
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用等,一般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一般用空间顺序。
②找重点词句辨顺序。
空间顺序一般用方位词;时间顺序一般用时间名词;逻辑顺序一般用“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总之”、“综合所述”等词语。
▲理清了说明顺序,说明结构就可根据顺序来划分。
(三)、体味说明语言,概括语言特点。
常见题型有如下两种:1、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①“ⅩⅩⅩⅩ”词好在哪里?②句中加点词“ⅩⅩⅩⅩ”能否去掉,为什么?③文段中指示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2、分析、体味语言。
说明文中文句的理解与品位主要有两种题型:①请找出一句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科学性的句子来分析。
②“ⅩⅩⅩⅩ”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答题时语言要规范。
①“ⅩⅩⅩⅩ”词好在哪里——▲答题格式:用了“ⅩⅩⅩⅩ”词,生动(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符合实际,具有科学性)。
2024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 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 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 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 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 的……(对象加内容) 。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 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
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 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 等表数量。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 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 象。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
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
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
其次”)。
时间顺序则
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 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 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 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 “事理”、“段的中心句。
如何让说明性文章的阅读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五、在写一写中再创趣味性
• 学了《松鼠》一课,我们可以仿照课文 写一写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学了《果园机 器人》、《新型玻璃》,我们也可以发挥 自己的想象,写一写自己想发明什么机器 人,它会有哪些特殊的本领,自己还想发 明什么新型事物,它有什么特别的用途。
四、在演一演中升华趣味性
• 情境预设:此时,后羿赤裸着身体,汗水不住地 往下滴,他热得再也受不了了,于是他背起一捆 箭,飞身上马,扬鞭而去,准备爬上山顶,射下 那九个太阳。这时,路边走来三个过路人,看到 这种情形,准备上前去劝说后羿别再白费力气 了...... • 1、小组合作演一演。 • 2、能用上课文中的列举数字法,打比方的方 法,举例法等方法来劝说后羿,最终使后羿放弃 射太阳的做法。
出示课题后,让孩子交流:读了课 题,你收获到哪些信息?
二、讲故事体现趣味性
• 有的说明性文章里也有故事。 《太阳》一课中,一开始也用《后 羿射日》激发读者的兴趣,教师教 学中也可以紧紧抓住这个兴趣点。
三、课件烘托演示,推进趣味性
• 在学生学习交流汇报的过程中,老师也 可以利用课件出示引导孩子领悟课文采用 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 打比方等。通过相关课件的演示,让学生 直观感受说明事物的特点。
这时路边走来三个过路人看到这种情形准备上前去劝说后羿别再白费力气2能用上课文中的列举数字法打比方的方法举例法等方法来劝说后羿最终使后羿放弃射太阳的做法
【说明性文章的尴尬境地】
一、语文公开课,老师不爱选。
二、常规教学中,老师也是匆匆而过。 三、学生觉得说明性文章不如记述性文 章有趣】 一、抓课题采集信息,激发趣味性
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知识点

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知识点
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主题理解:学生需要通过仔细阅读,理解说明文的主题或中心思想,明确文中讲述
的是什么事物,或是介绍的是什么现象、原理等。
可以通过标题、首句等找出文章的
主题。
2. 段落结构:学生需要了解说明文的典型段落结构,如常见的分为引子、正文和结尾
等部分。
学生可通过段落开头的主题句或段落末的概括句,了解每段的主旨内容。
3. 词语理解:学生需要理解一些重要词语或术语的含义,包括生词和词组。
可以通过
上下文推测词义,或通过词典查找词义。
4. 人物、事件的描述:学生需要能够理解说明文中对人物、事件的描述。
这些描述可
能会包括人物的特点、行为,事件的经过、原理等。
学生需要通过细致的阅读,理解
这些描述的含义。
5. 图表阅读:有些说明文可能会配有图表,学生需要根据图表的信息和文字说明,能
够理解图表的含义,并在阅读中进行比较分析。
6. 推理能力:学生需要运用推理能力,根据文中所给出的信息和上下文的暗示,进行
一些必要的推理,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7. 细节理解:学生需要捕捉文中的细节信息,理解细节对于全文的内容和意义的作用。
以上是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的主要知识点,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通过阅读训练来提高对
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说明性文章阅读指导

理清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
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 3、逻辑顺序: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说明。
①从现象到本质;②从原因到结果;③从整体到部 分;④从概括到具体;⑤从主要到次要等。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目的和对象 的不同,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也可以兼 用其它顺序。
4、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 银屏、锦屏、画屏……
5、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 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 6、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下定义与作诠释
二者的区别可用图示表示: 下定义:甲是乙,乙是甲; 作诠释:甲是乙,乙是甲。
√
×
运用 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 的高等动物。 笑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反射作用。
说明性文章阅读指导
中考要求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文段的要点。 2、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把握文章的 说明顺序。 3、辨别说明方法,理解其表达作用。
4、理解分析说明语言的特点及其作用。 5、从探究角度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 动 任 务
1、明确说明文知识要 点
2、掌握说明文阅读方 法 3、提高说明文阅读能 力
体现关键词 举例子:具体真切(具体形象) 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 分类别:条理清晰 打比方:形象生动(通俗形象) 作比较:突出强调 下定义:科学准确简明 列图表:直观形象
归纳方法: 抓住显著语言标志 把握文章段落层次
分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修饰、限制性词语
1表态:不能删; 2定性:解释这个词或带词解释句子; 3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 (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部编版五上语文第五单元“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题目)

五上第五单元“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阅读专项训练(题目)一、方法学习本单元语文要素:1.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阅读)2.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写作)说明文相关知识点:一、说明对象:1.重点解读文章的标题,首段的关键词,结尾以及每段的中心句,最终总结出全文着力说明的中心事物,这才是全文的说明对象。
有些同学一看文章的标题,就认作是说明对象,其实有些标题在全文中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例如,说明文阅读《“阿尔法狗”凭什么打败世界冠军》,题目列一人工智能可陪你下棋的娱乐工具来引出后文要说明的对象:人工智能软件。
还有,说明文阅读《会呼吸的建筑》,用“会呼吸”这一建筑特性来引出要说明的对象:仿生建筑。
2.一般来说,一眼能看出说明对象是什么的,考试也很少直接问你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如果问你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那么基本很少让你一眼就看出来,要通过总结全文的说明内容,看全文是围绕什么来说明的,总结提炼出说明的对象才行。
如果说明对象并不明显,需要从全文的说明内容中集中归纳被说明事物或事理的某一特征或者成因、性质,方法、规律时,要将说明对象归纳成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例如,《为什么要保护海洋》一文的说明对象就应该是:保护海洋的原因。
《假如世上没有灰尘》一文的说明对象应该是:灰尘的作用。
《让塑料成为环境之友》一文的说明对象从全文来看是在讲法国如何让塑料成为环境之友,但是我们在总结说明对象时,必须总结成一个准确简短的名词性短语:法国解决塑料制品污染环境的方法。
二、说明顺序:写好说明文,首先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其次最重要的是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正确的顺序能正确地理清文章思路,能帮助读者理解,在说明文等叙述性较强的文体中,说明顺序更是必不可少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建构日常阅读说明性文章的语文经验
作者:郑桂华
来源:《语文建设·上半月》2020年第02期
长期以来,说明性文章阅读的教学内容非常稳定,大体有这样几类:一是筛选整合信息,包括理解基本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二是说明文的文体相关知识,包括说明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说明顺序的判断与分析;三是分析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或生动形象。
很多老师的教学常现出这样两个特点:一是往往用一两篇文章就能把这些内容“教完”了,到说明文单元的后面几篇,就会觉得重复;二是孤立地教这類内容,知识与知识之间、说明文与相关文体、阅读与生活之间缺乏足够的联系。
在说明性文章的教学中,如何突破既有的内容框架,并通过有意义的言语实践活动,在建构语言素养中体现说明文独有的价值,张玉新老师这节课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一、反思阅读兴趣,理解文本隐含的读者
不少人可能终生都不喜欢阅读实用类、论述类文本,尤其是一些不够通俗的学术著作,初中生更是如此。
张老师借班上课,课前他借助预习作业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
预习题1 和3,设计说明对象与说明方法,学生完成得非常好,但是预习题4的完成情况很不理想,大多数同学圈画了文学性强的语句,与张老师期待学生圈画说明文中重要句子这一要求有较大距离。
这一情况看上去是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感受能力不强,而背后又涉及相应的文体知识与阅读趣味。
通常大多数初中生习惯找“好词好句”,往往对“有文采的句子”(修辞佳句或有生动描写的语句等)兴趣大一些,对平实简洁的语言关注不够。
回答“积累拓展”第五题,比较两段文字时,学生凭直觉不喜欢阅读《中国桥梁史料》中的文字,在张老师的一次次追问下,学生意识到这段文字偏“专业化”,并发现作者写作时预设的读者群体是研究桥梁的学者,不是“自己”这样只是想“感受这座桥本身”的读者。
从以上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说明文阅读既缺乏兴趣,也不具备说明文阅读所需要的基本态度和知识。
其实,主动阅读说明文,包括那些平实的科普文章和专业性很强的学术著作并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是每一个公民都应有的阅读素养。
据此,张老师引导学生区分说明性文章这一大类中的两种亚类型——针对普通人的科普文章与针对专业工作者的学术著作,明白二者的特点和功能上的差异,并培养一定的阅读动力,以便将来更好地扩大阅读。
学习目标既符合单元要求,又针对具体学情。
从这节课的结果来看,学生从开始的不理解,到懂得文本预设的读者,明白不能简单化地依据愿意不愿意读、喜欢不喜欢读作为选择阅读材料的依据。
每一位读者都应该能够快速判断读物所预设的读者群体,进而找到合适的渠道搜集自己想要的信息。
这才是一个自觉的阅读者应有的阅读素养。
而这类素养由读者自发、高效地自我培养费时费力,这也正是语文课程的优势功能之一。